KR6e0124 華嚴綱要-唐-澄觀 (master)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二十三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初來意者。前明化主赴感。今明助化讚揚。及顯位
體所依。故次來也。釋文者。謂十方菩薩於此宮中
讚佛實德。故受斯名。三宗趣者。集眾放光偈讚為
[023-0652c]
宗。為說迴向為趣。】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萬佛
剎微塵數諸菩薩俱。從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
界中來詣佛所。其名曰金剛幢菩薩。堅固幢菩薩。勇
猛幢菩薩。光明幢菩薩。智幢菩薩。寶幢菩薩。精進幢
菩薩。離垢幢菩薩。星宿幢菩薩。法幢菩薩。」


【大文分三。初集眾。二放光。三偈讚。初神力一句集
因也。次十方一句舉上首。三一一下標眷屬。四從
萬佛剎下來處。五其名曰下列十菩薩名。標主也。
同名幢者。略有五義。一高出義。表三賢位極。二建
立義。大悲大智建立眾生及菩提故。三歸向義。謂
大悲攝生。智願攝善。歸向菩提故。四摧珍義。如猛
將幢。降伏一切諸魔軍故。五滅諸怖畏義。如帝釋
幢。不怖惑業故。金剛等異名。即表十向行體。】


「所從來國謂妙寶世界。妙樂世界。妙銀世界。妙金世
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剛世界。妙波頭摩世界。妙優鉢
羅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


【五所從來國皆稱妙者。迴向之力。微善彌於法界
故。其別名即表十向所修法門。】


「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無盡幢佛。風幢佛。解脫幢
佛。威儀幢佛。明相幢佛。常幢佛。最勝幢佛。自在幢佛。
梵幢佛。觀察幢佛。其諸菩薩至佛所巳。頂禮佛足。」


【六本所事佛同名幢義不異菩薩。別名即表修十
向智。亦表當位之果。七其諸下到巳修敬。】
[023-0653a]


「以佛神力。即化作妙寶藏師子之座。寶網彌覆周帀
徧滿。諸菩薩眾隨所方來。各於其上結加趺坐。」


【八以佛神力下善住威儀。座體云妙寶者。十住以
慧光徧照。故以毗盧遮那藏為體。十行以行淨離
垢。故以蓮華藏為體。今十向大悲處於生死普該
萬法。不拘乎一。故座體直云妙寶。不限色類。以教
行徧周。籠攝眾生。加以寶網彌覆其上。】


「其身悉放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清淨光明。此無量
光皆從菩薩清淨心寶離眾過惡大願所起。顯示一
切諸佛自在清淨之法。以諸菩薩平等願力。能普救
護一切眾生。一切世間之所樂見。見者不虗悉得調
伏。」


【九其身悉放下放光益物。此位多游悲智益物故。】


「其菩薩眾悉巳成就無量功德。所謂徧游一切諸佛
國土無所障礙。見無依止清淨法身。以智慧身現無
量身徧往十方承事諸佛。入於諸佛無量無邊不可
思議自在之法。住於無量一切智門。以智光明善了
諸法。於諸法中得無所畏。隨所演說窮未來際。辯才
無盡。以大智慧開總持門。慧眼清淨入深法界。智慧
境界無有邊際。究竟清淨猶若虗空。如此世界兜率
天宮諸菩薩眾如是來集。十方一切兜率天宮。悉有
如是名號菩薩而來集會。所從來國諸佛名號。亦皆
同等。無有差別。」


【十其菩薩下略讚勝德。有十一句。初總。餘別。別中
[023-0653b]
十門。次如此世界下結通十方。】


「爾時世尊從兩膝輪。放百千億那由他光明。普照十
方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彼諸菩薩皆見於此佛
神變相。此諸菩薩亦見於彼一切如來神變之相。如
是菩薩皆與毗盧遮那如來於往昔時同種善根修
菩薩行。悉巳悟入諸佛自在甚深解脫。得無差別法
界之身。入一切土而無所住。見無量佛悉往承事。於
一念中周行法界自在無礙。心意清淨如無價寶。無
量無數諸佛如來。常加護念共與其力。到於究竟第
一彼岸。恒以淨念住無上覺。念念恒入一切智處。以
小入大。以大入小。皆得自在通達無礙。巳得佛身與
佛同住。獲一切智。從一切智而生其身。一切如來所
行之處悉能隨入。開闡無量智慧法門。到金剛幢大
智彼岸。獲金剛定斷諸疑惑。巳得諸佛自在神通。普
於一切十方國土。教化調伏百千萬億無數眾生。於
一切處雖無所著。善能修學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
切諸法。如是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無盡清淨三
世一切無量功德藏諸菩薩眾。皆來集會在於佛所。
因光所見一切佛所悉亦如是。」


【第二爾時世尊下放光。文分四節。初從兩膝。放光
處言膝輪者。位漸高故。又表迴因向果等。有屈伸
進趣之相故。又悲智相導。屈伸無住故。二放百千
下光數。三普照下光照分齊。四彼諸菩薩下光所
作業。謂令彼此互相見故。此中分三節。初正明彼
[023-0653c]
此相見。二如是下釋見所由。由二種因故彼此相
見。一由宿因同行故。二由現德圓滿故。經文悉巳
悟入下有二十句。明德圓滿之相。後如是等下結
德。】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如來不出世
 亦無有涅槃
 以本大願力
 示現自在法
 是法難思議
 非心所行處
 智慧到彼岸
 乃見諸佛境
 色身非是佛
 音聲亦復然
 亦不離色聲
 見佛神通力
 少智不能知
 諸佛實境界
 久修清淨業
 於此乃能了
 正覺無來處
 去亦無所從
 清淨妙色身
 神力故顯現
 無量世界中
 示現如來身
 廣說微妙法
 其心無所著
 智慧無邊際
 了達一切法
 普入於法界
 示現自在力
 眾生及諸法
 了達皆無礙
 普現眾色像
 徧於一切剎
 欲求一切智
 速成無上覺
 應以淨妙心
 修習菩提行
 若有見如來
 如是威神力
 當於最勝尊
 供養勿生疑」



【第二偈讚中十菩薩即為十段。亦十方如次。皆先
標說人及說儀式。今初東方金剛幢者。此是會主。
名含總別。總顯迴向不出悲智。金剛者堅利也。即
悲之智。二乘實際不能壞堅也。斷難斷惑利也。故
云智慧到彼岸。即智之悲。愛見不能動堅也。無所
[023-0654a]
不救利也。故文中徧剎利生。七十八經云譬如金
剛唯從金剛處及金處生。非餘寶處生。菩提心金
剛亦復如是。唯從大悲救護眾生金剛處一切智
明殊勝境界金處而生。非餘眾生善根處生。是知
金剛不獨喻智。攻般若者不得此意。但以標名獨
將金剛喻於般若。以文中悲濟九類而無所度。悲
智相導。方為真實般若。別名即救護眾生悲也。離
眾生相智也。頌有十偈。歎佛寂用無礙德。】


爾時堅固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如來勝無比
 甚深不可說
 出過言語道
 清淨如虗空
 汝觀人師子
 自在神通力
 巳離於分別
 而令分別見
 導師為開演
 甚深微妙法
 以是因緣故
 現此無比身
 此是大智慧
 諸佛所行處
 若欲了知者
 常應親近佛
 意業常清淨
 供養諸如來
 終無疲厭心
 能入於佛道
 具無盡功德
 堅住菩提心
 以是疑網除
 觀佛無厭足
 通達一切法
 是乃真佛子
 此人能了知
 諸佛自在力
 廣大智所說
 欲為諸法本
 應起勝希望
 志求無上覺
 若有尊敬佛
 念報於佛恩
 彼人終不離
 一切諸佛住
 何有智慧人
 於佛得見聞
 不修清淨願
 履佛所行道」



【第二南方堅固者。表不壞迴向故。菩提心堅故。觀
[023-0654b]
佛無厭故。十頌多明如來為物所依德。】


爾時勇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譬如明淨眼
 因日覩眾色
 淨心亦復然
 佛力見如來
 如以精進力
 能盡海源底
 智力亦如是
 得見無量佛
 譬如良沃田
 所種必滋長
 如是淨心地
 出生諸佛法
 如人獲寶藏
 永離貧窮苦
 菩薩得佛法
 離垢心清淨
 譬如伽陀藥
 能消一切毒
 佛法亦如是
 滅諸煩惱患
 真實善知識
 如來所稱讚
 以彼威神故
 得聞諸佛法
 設於無數劫
 財寶施於佛
 不知佛實相
 此亦不名施
 無量眾色相
 莊嚴於佛身
 非於色相中
 而能見於佛
 如來等正覺
 寂然恒不動
 而能普現身
 徧滿十方界
 譬如虗空界
 不生亦不滅
 諸佛法如是
 畢竟無生滅」



【第三西方菩薩。淨心智力。見佛盡源。等一切佛。故
名勇猛。十頌總顯如來見聞弘益之德。】


爾時光明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人間及天上
 一切諸世界
 普見於如來
 清淨妙色身
 譬如一心力
 能生種種心
 如是一佛身
 普現一切佛
 菩提無二法
 亦復無諸相
 而於二法中
 現相莊嚴身
 了法性空寂
 如幻而生起
 所行無有盡
[023-0654c]
 導師如是現
 三世一切佛
 法身悉清淨
 隨其所應化
 普現妙色身
 如來不念言
 我作如是身
 自然而示現
 未甞起分別
 法界無差別
 亦無所依止
 而於世間中
 示現無量身
 佛身非變化
 亦復非非化
 於無化法中
 示有變化形
 正覺不可盡
 法界虗空等
 深廣無涯底
 言語道悉絕
 如來善通達
 一切處行道
 法界眾國土
 所往皆無礙」



【第四北方菩薩。以大悲力運智慧光朗彼重昏。無
所不至。名光明幢。十頌多顯如來即體化用周普
之德。】


爾時智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若人能信受
 一切智無礙
 修習菩提行
 其心不可量
 一切國土中
 普現無量身
 而身不在處
 亦不住於法
 一一諸如來
 神力示現身
 不可思議劫
 筭數莫能盡
 三世諸眾生
 悉可知其數
 如來所示現
 其數不可得
 或時示一二
 乃至無量身
 普現十方剎
 其實無二種
 譬如淨滿月
 普現一切水
 影像雖無量
 本月未曾二
 如是無礙智
 成就等正覺
 普現一切剎
 佛體亦無二
 非一亦非二
 亦復非無量
 隨其所應化
 示現無量身
 佛身非過去
[023-0655a]
 亦復非未來
 一念現出生
 成道及涅槃
 如幻所作色
 無生亦無起
 佛身亦如是
 示現無有生」



【第五東北方。於佛寂用之境決斷無疑故。又智導
萬行出生無盡。故名智幢。十頌多歎如來應現出
生無礙之德。】


爾時寶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佛身無有量
 能示有量身
 隨其所應覩
 導師如是現
 佛身無處所
 充滿一切處
 如空無邊際
 如是難思議
 非心所行處
 心不於中起
 諸佛境界中
 畢竟無生滅
 如翳眼所覩
 非內亦非外
 世間見諸佛
 應知亦如是
 饒益眾生故
 如來出世間
 眾生見有出
 而實無興世
 不可以國土
 晝夜而見佛
 歲月一剎那
 當知悉如是
 眾生如是說
 某日佛成道
 如來得菩提
 實不繫於日
 如來離分別
 非世超諸數
 三世諸導師
 出現皆如是
 譬如淨日輪
 不與昏夜合
 而說某日夜
 諸佛法如是
 三世一切劫
 不與如來合
 而說三世佛
 導師法如是」



【第六東南方菩薩。以圓淨智照平等理。不礙應現
隨順一切如摩尼寶故名寶幢。十頌多顯平等超
世德。】
[023-0655b]


爾時精進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一切諸導師
 身同義亦然
 普於十方剎
 隨應種種現
 汝觀牟尼尊
 所作甚奇特
 充滿於法界
 一切悉無餘
 佛身不在內
 亦復不在外
 佛力故顯現
 導師法如是
 隨諸眾生類
 先世所集業
 如是種種身
 示現各不同
 諸佛身如是
 無量不可數
 唯除大覺尊
 無有能思議
 如以我難思
 心業莫能取
 佛難思亦爾
 非心業所現
 如剎不可思
 而見淨莊嚴
 佛難思亦爾
 妙相無不現
 譬如一切法
 眾緣故生起
 見佛亦復然
 必假眾善業
 譬如隨意珠
 能滿眾生心
 諸佛法如是
 悉滿一切願
 無量國土中
 導師興於世
 隨其願力故
 普應於十方」



【第七西南方菩薩。勤觀如來真應皆同。故能平等。
隨順一切眾生。名精進幢。十頌顯此同義。】


爾時離垢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如來大智光
 普淨諸世間
 世間既淨巳
 開示諸佛法
 設有人欲見
 眾生數等佛
 靡不應其心
 而實無來處
 以佛為境界
 專念而不息
 此人得見佛
 其數與心等
 成就白淨法
 具足諸功德
 彼於一切智
 專念心不捨
 導師為眾生
 如應演說法
[023-0655c]
 隨於可化處
 普現最勝身
 佛身及世間
 一切皆無我
 悟此成正覺
 復為眾生說
 一切人師子
 無量自在力
 示現念等身
 其身各不同
 世間如是身
 諸佛身亦然
 了知其自性
 是則說名佛
 如來普知見
 明了一切法
 佛法及菩提
 二俱不可得
 導師無來去
 亦復無所住
 遠離諸顛倒
 是名等正覺」



【第八西北方菩薩真如體淨。能成白法。復淨世間
故名離垢。十頌多歎如來淨德。前六淨他。後四自
淨。】


爾時星宿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如來無所住
 普住一切剎
 一切土皆往
 一切處咸見
 佛隨眾生心
 普現一切身
 成道轉法輪
 及以般涅槃
 諸佛不思議
 誰能思議佛
 誰能見正覺
 誰能現最勝
 一切法皆如
 諸佛境亦然
 乃至無一法
 如中有生滅
 眾生妄分別
 是佛是世界
 了達法性者
 無佛無世界
 如來普現前
 令眾生信喜
 佛體不可得
 彼亦無所見
 若能於世間
 遠離一切著
 無礙心歡喜
 於法得開悟
 神力之所現
 即此說名佛
 三世一切時
 求悉無所有
 若能如是知
 心意及諸法
 一切悉知見
 疾得成如來
[023-0656a]
 言語中顯示
 一切佛自在
 正覺超語言
 假以語言說」



【第九下方菩薩。解佛徧應法界之身。而不離法性
若彼星宿燦然羅空。不可縛著。故以為名。十頌顯
佛此德。】


爾時法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 寧可恒具受
 一切世間苦
 終不遠如來
 不覩自在力
 若有諸眾生
 未發菩提心
 一得聞佛名
 決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
 一念發道心
 必成無上尊
 慎莫生疑惑
 如來自在力
 無量劫難遇
 若生一念信
 速登無上道
 設於念念中
 供養無量佛
 未知真實法
 不名為供養
 若聞如是法
 諸佛從此生
 雖經無量苦
 不捨菩提行
 一聞大智慧
 諸佛所入法
 普於法界中
 成三世導師
 雖盡未來際
 徧遊諸佛剎
 不求此妙法
 終不成菩提
 眾生無始來
 生死久流轉
 不了真實法
 諸佛故興世
 諸法不可壞
 亦無能壞者
 自在大光明
 普示於世間」



【第十上方菩薩知真實之法。普入法界。則行修行
皆無分量故名法幢。知法名佛。故先讚見佛之益。
十頌雙顯佛法難聞。】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023-0656b]


【初來意者。當會序分巳彰正宗宜顯故。又巳總示
所依佛智。次別顯能依行位。故次來也。二釋名者。
迴者轉也。向者趣也。轉自萬行趣向三處故。迴向
不同。有其十種。十之別名本分當釋。迴向通稱今
當重明。隨境所向義有眾多。以義通收不出三處。
謂眾生菩提及以實際。上二隨相。實際即離相。開
三為十。一迴自向他。二迴少向多。三迴自因行向
他因行。四迴因向果。五迴劣向勝。六迴比向證。七
迴事向理。八迴差別行向圓融行。九迴世向出世。
十迴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十義中初三皆迴向
眾生。次三皆迴向菩提。次二迴向實際。後二義通
於果及實際。三宗趣者。以無邊行海順無邊大願
為宗。成就普賢德用為趣。】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智光三昧。」


【釋文大分。有十。一三昧分。二加分。三起分。四本分。
五說分。六瑞應分。七結通分。八證成分。九偈讚勸
修分。十校量功德分。今初三昧分。】


「入是三昧巳。十方各過十萬佛剎微塵數世界外。有
十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號金剛幢。而現其
前。咸稱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入此菩薩智光
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十萬佛剎微塵數諸佛神
力共加於汝。亦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願力。威神之
力。及由汝智慧清淨故。諸菩薩善根增勝故。令汝入
是三昧而演說法。」
[023-0656c]


【第二入是三昧下加分。有三。一總顯加相。於中初
明佛現。次明讚善。】


「為令諸菩薩得清淨無畏故。具無礙辯才故。入無礙
智地故。住一切智大心故。成就無盡善根故。滿足無
礙白法故。入於普門法界故。現一切佛神力故。前際
念智不斷故。得一切佛護持諸根故。以無量門廣說
眾法故。聞悉解了受持不忘故。攝諸菩薩一切善根
故。成辦出世助道故。不斷一切智智故。開發大願故。
解釋實義故。了知法界故。令諸菩薩皆悉歡喜故。修
一切佛平等善根故。護持一切如來種性故。所謂演
說諸菩薩十迴向。」


【第二為令下辦加所為。有二十二句。前二十句。為
令下十句標所成。後以無量門下十一句。明其所
作。後一句總結所屬。】


「佛子。汝當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得佛護念故。安
住佛家故。增益出世功德故。得陀羅尼光明故。入無
障礙佛法故。大光普照法界故。集無過失淨法故。住
廣大智境界故。得無障礙法光故。爾時諸佛即與金
剛幢菩薩無量智慧。與無留礙辯。與分別句義善方
便。與無礙法光明。與如來平等身。與無量差別淨音
聲。與菩薩不思議善觀察三昧。與不可沮壞一切善
根迴向智。與觀察一切法成就巧方便。與一切處說
一切法無斷辯。何以故。入此三昧善根力故。爾時諸
佛各以右手摩金剛幢菩薩頂。金剛幢菩薩得摩頂
[023-0657a]
巳。即從定起。」


【第三佛子下正顯加相。於中初有十句。口加語業
以增辨。次諸佛即與無量智下十句。意業冥加以
益智。後何以故下摩頂身加以增威。下即從定起
分。】


「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不可思議大願充
滿法界。普能救護一切眾生。所謂修學去來現在一
切佛迴向。」


【第四告諸菩薩下本文中分二。初三句總標願體
難思。希求名願。即具普賢無盡願海。深廣難思。充
滿下顯難思相。謂體充法界故用普救護。故稱為
大。三所謂下釋成難思。以行同佛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迴向有幾種。佛子。菩薩摩訶薩迴
向有十種。三世諸佛咸共演說。」


【第二別示名相。文分為四。初舉數徵名。次佛子迴
向有十種下標數顯勝。諸佛共說故。】


「何等為十一者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二者
不壞迴向。三者等一切諸佛迴向。四者至一切處迴
向。五者無盡功德藏迴向。六者入一切平等善根迴
向。七者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八者真如相迴向。九
者無縛無著解脫迴向。十者入法界無量迴向。佛子。
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迴向。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巳
說。當說。現說。」


【此徵列十迴向名。其總名巳見品初。今略釋其相。
[023-0657b]
其迴向二字皆是能迴之願。救護等名皆迴向之
行。皆是依止受名救護等名皆迴向之別相等。大
悲廣濟名為救護一切眾生。大智無著故云離眾
生相。即是廣大不顛倒心。二不壞者於三寶等得
不壞信。以此善根用將迴向。三學三世佛所作迴
向名等諸佛。四菩薩令其善根至一切處。五由迴
向故能成無盡功德之藏。六順理修善。事理無違
入於平等。七以善根等心順益眾生。八善根合如。
以成迴向。九不為相縛不於見著。作用自在故云
解脫。如不思議解脫等。十稱性起用。謂以法界善
根迴向法界故。疏有廣釋。難以備錄。上略釋別名。
佛子是為下結數。】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
迴向。」


【第五佛子云何下說分。說十迴向即為十段。中皆
先長行。後偈頌。長行中各二。初位行。後位果。有不
具者。至文當知。今初牒名。謂常以無相心中。常行
六道而入果報。不受而受諸受。迴易轉化故名救
護等。
上牒名。】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淨尸波羅蜜。修羼
提波羅蜜。起精進波羅蜜。入禪波羅蜜。住般若波羅
蜜。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修如是等無量善根。」


【二廣釋中。分二。先明所迴善根。後修善根時下正
明迴向。今初。古人以此名為行體。】
[023-0657c]


「修善根時作是念言。願此善根普能饒益一切眾生。
皆使清淨至於究竟。永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等。
無量苦惱。」


【後正明迴向中大文分二。先明隨相。後我應如日
下明離相迴向。前隨相文初二行經總明。次從此
起至後眾生斷疑故。有一百零六行餘經。別明救
護。分為四段。初利樂救護。二受惱救護。三代苦救
護。四逈拔救護。下如次標顯。】


「菩薩摩訶薩種善根時。以巳善根如是迴向。我當為
一切眾生作舍。令免一切諸苦事故。為一切眾生作
護。悉令解脫諸煩惱故。為一切眾生作歸。皆令得離
諸怖畏故。為一切眾生作趣。令得至於一切智故。為
一切眾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隱處故。為一切眾生作
明。令得智光滅癡暗故。為一切眾生作炬。破彼一切
無明闇故。為一切眾生作燈。令住究竟清淨處故。為
一切眾生作導師。引其令入真實法故。為一切眾生
作大導師。與其無礙大智慧故。佛子。菩薩摩訶薩以
諸善根如是迴向。平等饒益一切眾生。究竟皆令得
一切智。」


【後別顯中初明利樂救護。文有十行經。初一行總
標。次我當下有十句。別顯離苦得樂。後佛子一行
半經。總結利樂。】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非親友守護迴向。與其親友等
無差別。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
[023-0658a]
於眾生而起一念非親友想。設有眾生於菩薩所起
怨害心。菩薩亦以慈眼視之終無恚怒。普為眾生作
善知識。演說正法令其修習。譬如大海一切眾毒不
能變壞。菩薩亦爾。一切愚蒙無有智慧不知恩德。瞋
很頑毒憍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識善法。如是等類諸
惡眾生。種種逼惱無能動亂。譬如日天子出現世間
不以生盲不見故隱而不現。又復不以乾闥婆城阿
修羅手閻浮提樹崇巖邃谷塵霧煙雲如是等物之
所覆障故隱而不現。亦復不以時節變改故隱而不
現。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有大福德。其心深廣。正念
觀察。無有退屈。為欲究竟功德智慧。於上勝法心生
志欲。法光普照見一切義。於諸法門智慧自在。常為
利益一切眾生而修善法。曾不誤起捨眾生心。不以
眾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伏便即棄捨不修
迴向。但以菩薩大願甲冑而自莊嚴。救護眾生恒無
退轉。不以眾生不知報恩退菩薩行捨菩提道。不以
凡愚共同一處捨離一切如實善根。不以眾生數起
過惡難可忍受而於彼所生疲厭心。何以故。譬如日
天子不但為一事故出現世間。菩薩摩訶薩亦復如
是。不但為一眾生故修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普為救護一切眾生故而修善根迴向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不但為淨一佛剎故。不但為
信一佛故。不但為見一佛故。不但為了一法故起大
智願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普淨一切佛剎
[023-0658b]
故。普信一切諸佛故。普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故。普解
一切佛法故發起大願修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佛法而為所緣。起
廣大心不退轉心。無量劫中修集希有難得心寶。與
一切諸佛悉皆平等。菩薩如是觀諸善根信心清淨。
大悲堅固。以甚深心歡喜心清淨心最勝心柔軟心
慈悲心憐愍心攝護心利益心安樂心普為眾生真
實迴向。非但口言。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迴向
之時。作是念言。以我善根願一切趣生一切眾生皆
得清淨功德圓滿。不可沮壞無有窮盡。常得尊重正
念不忘。獲決定慧。具無量智。身口意業一切功德圓
滿莊嚴。又作是念。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承事供養
一切諸佛無空過者。於諸佛所淨信不壞。聽聞正法
斷諸疑惑。憶持不忘如說修行。於如來所起恭敬心。
身業清淨。安住無量廣大善根。永離貧窮七財滿足。
於諸佛所常隨修學。成就無量勝妙善根。平等悟解
住一切智。以無礙眼等視眾生。眾相嚴身無有玷缺。
言音淨妙功德圓滿。諸根調伏十力成就。善心滿足
無所依住。令一切眾生普得佛樂。得無量住住佛所住。」


【二明受惱救護。有四十五行經。於中先明受惱之
相。有二十七行餘經。至菩提止。於中有兩重法喻
合。次佛子云云以諸佛法下有十七行餘經。明迴
向之相。於中先明救物心。次以諸善根下辨迴向
之願。後又作是念下四行經。明得法圓滿。於諸佛
[023-0658c]
下三行經。勝進德圓。後令一切下一行經。明德果滿。】


「佛子。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造作惡業受諸重苦。以
是障故。不見佛不聞法不識僧。便作是念。我當於彼
諸惡道中。代諸眾生受種種苦。令其解脫。菩薩如是
受苦毒時。轉更精勤不捨不避。不驚不怖。不退不怯
無有疲厭。何以故。如其所願決欲荷負一切眾生令
解脫故。菩薩爾時作是念言。一切眾生在生老病死
諸苦難處。隨業流轉。邪見無智喪諸善法。我應救之
令得出離。又諸眾生愛網所纏。癡蓋所覆。染著諸有
隨逐不捨。入苦籠檻。作魔業行。福智都盡。常懷疑惑。
不見安隱處。不知出離道。在於生死輪轉不息。諸苦
淤泥恒所沒溺。菩薩見巳起大悲心大饒益心。欲令
眾生悉得解脫。以一切善根迴向。以廣大心迴向。如
三世菩薩所修迴向。如大迴向經所說迴向。願諸眾
生普得清淨。究竟成就一切種智。復作是念。我所修
行欲令眾生皆悉得成無上智王。不為自身而求解
脫。但為救濟一切眾生令其咸得一切智心。度生死
流解脫眾苦。復作是念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
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眾苦大壑。我當普為一切眾
生。於一切世界一切惡趣中。盡未來劫受一切苦。然
常為眾生勤修善根。何以故。我寧獨受如是眾苦。不
令眾生墮於地獄。我當於彼地獄畜生閻羅王等險
難之處。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復
作是念。我願保護一切眾生終不棄捨。所言誠實無
[023-0659a]
有虗妄。何以故。我為救度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不為
自身求無上道。亦不為求五欲境界及三有中種種
樂故修菩薩行。何以故。世間之樂無非是苦。眾魔境
界。愚人所貪。諸佛所呵。一切苦患因之而起。地獄餓
鬼及以畜生閻羅王處忿恚鬪訟。更相毀辱。如是諸
惡皆因貪著五欲所致。耽著五欲遠離諸佛障礙生
天。何況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如是觀諸
世間貪少欲味受無量苦。終不為彼五欲樂故求無
上菩提修菩薩行。但為安樂一切眾生。發心修習成
滿大願。斷截眾生諸苦罥索。令得解脫。佛子。菩薩摩
訶薩復作是念。我當以善根如是迴向。令一切眾生
得究竟樂。利益樂。不受樂。寂靜樂。無依樂。無動樂。無
量樂。不捨不退樂。不滅樂。一切智樂。復作是念。我當
與一切眾生作調御師。作主兵臣。執大智炬。示安隱
道令離險難。以善方便俾知實義。又於生死海。作一
切智善巧船師。度諸眾生使到彼岸。佛子。菩薩摩訶
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隨宜救護一切眾生令
出生死。承事供養一切諸佛。得無障礙一切智智。捨
離眾魔遠惡知識。親近一切菩薩善友。滅諸過罪成
就淨業。具足菩薩廣大行願無量善根。」


【第三代苦救護文至後有無量善根。有四十一行
餘經。於中先總名代苦。迴向文有多節。本文自明。
後以諸善根如是迴向總結迴向之益。】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正迴向巳。作如是念。不
[023-0659b]
以四天下眾生多故多日出現。但一日出。悉能普照
一切眾生。又諸眾生不以自身光明故知有晝夜遊
行觀察興造諸業。皆由日天子出成辦斯事。然彼日
輪但一無二。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修習善根迴向
之時作是念言。彼諸眾生不能自救何能救他。唯我
一人志獨無侶。修集善根如是迴向。所謂為欲廣度
一切眾生故。普照一切眾生故。示導一切眾生故。開
悟一切眾生故。顧復一切眾生故。攝受一切眾生故。
成就一切眾生故。令一切眾生歡喜故。令一切眾生
悅樂故。令一切眾生斷疑故。」


【第四逈拔迴向。文有十行經。先四行以喻明。次二
行法合。後四行合前成益。】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應如日普照一切不
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捨誓願。不
以一眾生惡故捨一切眾生。但勤修習善根迴向普
令眾生皆得安樂。善根雖少普攝眾生。以歡喜心廣
大迴向。若有善根不欲饒益一切眾生。不名迴向。隨
一善根普以眾生而為所緣。乃名迴向。安置眾生於
無所著法性迴向。見眾生自性不動不轉迴向。於迴
向無所依無所取迴向。不取善根相迴向。不分別業
報體性迴向。不著五蘊相迴向。不壞五蘊相迴向。不
取業迴向。不求報迴向。不染著因緣迴向。不分別因
緣所起迴向。不著名稱迴向。不著處所迴向。不著虗
妄法迴向。不著眾生相世界相心意相迴向。不起心
[023-0659c]
顛倒想顛倒見顛倒迴向。不著語言道迴向。觀一切
法真實性迴向。觀一切眾生平等相迴向。以法界印
印諸善根迴向。觀諸法離貪欲迴向。解一切法無種
植。善根亦如是。觀諸法無二無生無滅。迴向亦如是。
以如是等善根迴向。修行清淨對治之法。所有善根
皆悉隨順。出世間法。不作二相。非即業修習一切智。
非離業迴向一切智。一切智非即是業。然不離業得
一切智。以業如光影清淨故。報亦如光影清淨。報如
光影清淨故一切智智亦如光影清淨。離我我所一
切動亂思惟分別。如是了知以諸善根方便迴向。」


【大文第二明離相迴向。通有十八行餘經。初復作
是念下有五行半經。明以妄機之智。導前大悲以
成無緣。次安置眾生下有十行半經。正明雜相。先
會前迴向眾生令入實際。次以如是等善根下有
五行半經。會前迴向菩提入實際。】


「菩薩如是迴向之時。度脫眾生常無休息。不住法相。
雖知諸法無業無報。善能出生一切業報而無違諍。
如是方便善修迴向。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離一
切過。諸佛所讚。」


【第二總結成益。由隨離不二。故成無礙離過之益。】


「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第一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
相迴向。」


【三結名。
上長行竟。】


爾時金剛幢菩薩。觀察十方一切眾會暨于法界。入
[023-0660a]
深句義。以無量心修習勝行。大悲普覆一切眾生。不
斷三世諸如來種。入一切佛功德法藏。出生一切諸
佛法身。善能分別諸眾生心。知其所種善根成熟。住
於法身。而為示現清淨色身。承佛神力。即說頌言。


「 不思議劫修行道
 精進堅固心無礙
 為欲饒益群生類
 常求諸佛功德法
 調御世間無等人
 修治其意甚明潔
 發心普救諸含識
 彼能善入迴向藏
 勇猛精進力具足
 智慧聰達意清淨
 普救一切諸群生
 其心堪忍不傾動
 心善安住無與等
 意常清淨大歡悅
 如是為物勤修行
 譬如大地普容受
 不為自身求快樂
 但欲救護諸眾生
 如是發起大悲心
 疾得入於無礙地
 十方一切諸世界
 所有眾生皆攝受
 為救彼故善住心
 如是修學諸迴向
 修行布施大歡悅
 護持淨戒無所犯
 勇猛精進心不動
 迴向如來一切智
 其心廣大無邊際
 忍力安住不傾動
 禪定甚深恒照了
 智慧微妙難思議
 十方一切世界中
 具足修治清淨行
 如是功德皆迴向
 為欲安樂諸含識
 大士勤修諸善業
 無量無邊不可數
 如是悉以益眾生
 令住難思無上智
[023-0660b]
 普為一切眾生故
 不思議劫處地獄
 如是曾無厭退心
 勇猛決定常迴向
 不求色聲香與味
 亦不希求諸妙觸
 但為救度諸群生
 常求無上最勝智
 智慧清淨如虗空
 修習無邊大士行
 如佛所行諸行法
 彼人如是常修學
 大士遊行諸世界
 悉能安隱諸群生
 普使一切皆歡喜
 修菩薩行無厭足
 除滅一切諸心毒
 思惟修習最上智
 不為自巳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
 此人迴向得究竟
 心常清淨離眾毒
 三世如來所付囑
 住於無上大法城
 未曾染著於諸色
 受想行識亦如是
 其心永出於三有
 所有功德盡迴向
 佛所知見諸眾生
 盡皆攝取無有餘
 誓願皆令得解脫
 為彼修行大歡喜
 其心念念恒安住
 智慧廣大無與等
 離癡正念常寂然
 一切諸業皆清淨
 彼諸菩薩處於世
 不著內外一切法
 如風無礙行於空
 大士用心亦復然
 所有身業皆清淨
 一切語言無過失
 心常歸向於如來
 能令諸佛悉歡喜
 十方無量諸國土
 所有佛處皆往詣
 於中覩見大悲尊
 靡不恭敬而瞻奉
[023-0660c]
 心常清淨離諸失
 普入世界無所畏
 巳住如來無上道
 復為三有大法池
 精勤觀察一切法
 隨順思惟有非有
 如是趣於真實理
 得入甚深無諍處
 以此修成堅固道
 一切眾生莫能壞
 善能了達諸法性
 普於三世無所著
 如是迴向到彼岸
 普使群生離眾垢
 永離一切諸所依
 得入究竟無依處
 一切眾生語言道
 隨其種類各差別
 菩薩悉能分別說
 而心無著無所礙
 菩薩如是修迴向
 功德方便不可說
 能令十方世界中
 一切諸佛皆稱歎」



【第二爾時下重頌。分二。先敘儀意。言入深句義者。
說依。以無量下亦是說依。依此說故。亦說所為為
此說故。次不思議劫下正陳偈辭。有二十八偈。分
二。前八偈半頌所迴善根。後十九偈半頌迴向行。
前七偈半頌隨相。後未曾有下十二偈。頌離相行。
於中前五頌正明離相。後十方下七偈頌前成益。
第一救護眾生迴向竟。】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二十三
[023-066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