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54 春秋集傳詳說-宋-家鉉翁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集傳詳説卷十七  宋 家鉉翁 撰
   成公上名黑肱宣公子魯世家以為穆姜子疏/疑其非定王十七年立是歲晉景十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無冰
 此夏正之二月當薦冰而無冰是以書譏冰政不舉
 而廢禮也月令仲春之月鮮羔開冰先薦寢廟詩豳
[017-1b]
 風七月二之日鑿冰沖沖謂十二月取冰三之日納
 于凌隂謂正月藏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謂二月
 開冰春秋書無冰者三而皆在正月以冰政不舉藏
 冰薦冰之月而無冰故書以譏之或指此為周正之
 二月非也
三月作丘甲
 此譏成公初政之悖謬也國君即位之始輕變先王
 制度求多於民此春秋所為譏也丘甲之説三傳不
[017-2a]
 同公榖謂古者士農工商各有其業甲非人人所得
 而為也今課丘民自為之甲非正也此説似未得經
 意杜氏謂古者四丘為甸甸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
 二人今魯使一丘之人而出一甸之甲是以譏雖粗
 釋丘甲之義而一丘之人豈能出一甸之甲成公雖
 未有知其用事者求多於民亦未至若是之甚也案
 周禮及司馬法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
 為甸五百七十六夫共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017-2b]
 今作丘甲云者使每丘而出一甲云爾每丘而出一
 甲則一甸而出四甲視舊増多一甲庶乎其可行如
 杜氏之説使丘出甸賦四邑十六井百四十四夫而
 出三甲是一甸而出甲士十有二人視舊増多三倍
 斷乎難行只如前説每丘出一甲庶得丘甲之義蓋
 古者自邑而丘賦以馬牛自丘而甸乃賦以甲今丘
 出一甲是每乗増甲士一人古兵制始壞於此矣○
 又案司馬法甸六十四井出長轂一乘馬四匹牛十
[017-3a]
 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今作丘甲者牛馬之
 數皆如舊惟每甸多増一甲耳每甸多増一甲即每
 乘多増一甲而李靖所以告太宗者又若不同其説
 謂周制一乘步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以二十五人
 為一甲凡三甲共七十五人則其釋甲字之義又若
 與前説有異若魯人每甸而增一甲則一甸之中共
 百人為兵視舊又增甲士徒兵二十五人矣杜氏謂
 一甸增甲士九人為十二人者尚不可行此欲增二
[017-3b]
 十五人以成百人之數尤恐難行不若甸増一甲
 之為酌中當時所增不過如此而已諸儒有援李靖
 之説為言者故因講之及哀公十二年用田賦馬牛
 視舊頓増三倍甲士視此亦必增始作俑者其成公
 乎
夏臧孫許及晉侯盟于赤棘
 先是襄仲之子歸父為宣公使晉謀挾晉援以去三
 桓使未及返晉大夫洩其謀以為市於三家宣公驟
[017-4a]
 薨歸父為三家所逐於是魯始專意事晉晉人亦欲
 懷魯故不憚親屈而為此盟是行三家不徃㑹而使
 臧孫自行者猶懼晉人或入歸父之言有討於彼及
 赤棘旣盟三家者安意肆志益無所憚矣○春秋中
 世以後諸侯之大夫多自結於强國魯之季氏衛之
 孫氏宋之華氏皆結於晉者也不特外交其君又賄
 以結其大夫故君常見疎於大國臣反挾大國之援
 以脅制其君亂亡所從始也是故春秋深著人臣外
[017-4b]
 交之戒
秋王師敗績于茅戎公榖作/貿戎
 榖梁曰不言戰莫之敢敵也為尊者諱敵不諱敗為
 親者諱敗不諱敵尊尊親親之義也尊謂王親謂魯
 此義正矣但公榖皆以為晉敗王師則無是也左傳
 謂晉侯平戎于王單襄公如晉拜成劉康公徼戎而
 伐之敗績于徐吾氏此其實也不言及戰而曰王師
 敗績于茅戎非王之敵以王自敗為文所以明尊卑
[017-5a]
 之分也或曰桓五年五國從王伐鄭敗也不書敗莊
 六年王人救衛師無功而朔入亦敗也不書敗此伐
 戎不書伐而書敗何邪曰鄭諸侯也而稱兵侵犯王
 略齊宋陳蔡亦諸侯也抗王師而納出君皆叛也春
 秋不書敗諱中國之有叛臣也茅戎王者風化之所
 不及又何責焉是故不諱敗然所以書譏王朝無用
 武之素備旣和戎而又伐之以此取敗威令愈不振
 矣
[017-5b]
冬十月
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
 此齊人爭魯於晉也前日魯宣專意事齊晉莫如之
 何也今魯人去齊而即晉赤棘朝盟齊師莫至若齊
 頃者真冒不韙之愚夫哉書齊人伐我所謂目其人
 而貶之也傳者謂季孫與郤克俱使齊為頃公所侮
 辱以是起兵端夫旣辱晉使又以兵加於魯則其志
 在於與晉為敵及晉魯衛合兵以來乃敗遁不旋踵
[017-6a]
 好戰而不度力其頃公之謂矣
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于新築衛師敗

 及戰之例前已屢見兹不復重述比齊人旣伐魯取
 龍乗勝以伐衛衛人出師禦之而敗蓋新築衛地故
 也左傳謂衛侯使孫良夫石稷寗相向禽將侵齊似
 謂衛人啓釁非其實也宣公季年衛世子臧偕晉侯
 伐齊故齊為此以報之胡氏謂春秋使衛主戰責在
[017-6b]
 衛蓋春秋多以被伐者為主而襃貶初不在是前日
 伐我北鄙與今新築之戰皆責齊著齊頃陵暴小國
 之罪見鞌師所從起也
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
㑹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于鞌齊師敗

 或曰鞌之戰晉為魯衛出師伐齊抑强盛扶微弱亦
 義師也而春秋書法如此何邪曰師以魯衛為名實
[017-7a]
 則郤克季孫逞其私忿耳初郤克季孫俱使于齊為
 頃公所侮辱郤克歸而怒請伐齊晉君嘗與衛世子
 臧伐齊受盟而歸齊旣服矣而郤克之怒未已齊復
 侵魯伐衛魯衛求救於晉皆主郤克於是晉人大興
 師以魯衛為辭其實郤克季孫共憤前辱思一洗之
 耳魯前日受欺於齊多矣商人無道弑其君執我叔
 姬又以兵加於魯至再三魯之君臣一以隠忍為事
 今而四卿俱行傾國以出甚矣夫季孫之怒也晉人
[017-7b]
 前年戰楚于邲自荀林父而下皆逗撓自私望敵奔
 北今郤克獨將而前敗齊師㡬獲其君東侵薄海受
 盟于袁婁乃還甚矣夫郤克之怒也是怒也純為國
 歟抑亦為其私歟使郤克季孫無前日之辱其憤怒
 激壯能若此乎故齊可伐也晉為魯衛而伐齊非無
 名也然非郤克行父之怒則師不大出卿不皆行戰
 亦不如是之力則是役也所就者小所損者大矣是
 故春秋不之與凡内大夫帥師惟主帥得書今而四
[017-8a]
 卿俱書以見羣下知有季孫而不知有公室勝齊不
 足喜三家自是愈專而公室微矣晉賞鞌之戰作六
 軍而六卿專晉之漸亦見矣衛孫氏秉政世為卿良
 夫之子林父實為亂首逐君立君而衛㡬於亡矣書
 曰臣無有作福作威害于而家凶于而國郤克季孫
 良夫是矣○魯諸卿俱帥師又見昭十年伐莒哀二
 年伐邾邾之事又與此異三家專兵不假它族為助
 丘甸卒乘悉為三家所有其君孤立於上國益不可
[017-8b]
 為而春秋終矣鞌之戰乃魯三卿擅兵之始
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已酉及國佐盟于袁婁榖梁/作爰
婁/
 或曰齊國佐如師與楚屈完來盟一也然陘之役春
 秋書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鞌之役則書齊侯
 使國佐如師及國佐盟于袁婁何也曰此所謂强者
 抑之下者舉之春秋一與一奪之權衡也召陵之師
 諸侯皆在兵力甚壯而桓公乃能以不戰服楚春秋
[017-9a]
 是之是故書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志桓公退師
 而與之盟也鞌之戰郤克旣敗齊師極其兵力之所
 至追奔迨于袁婁去國都五十里乃與之盟春秋惡
 之是故抑之書及國佐盟于袁婁志郤克進師將及
 其城下而與之盟也退而盟盟之以其禮也進而盟
 盟之以其力也春秋襃貶在是焉耳未㡬齊從於楚
 反倡諸夏而為蜀之盟見其雖敗而未服此春秋書
 召陵之盟與袁婁之盟一字襃貶所以深切而著明
[017-9b]
 也
八月壬午宋公鮑卒
庚寅衛侯速卒速公羊/作邀
取汶陽田
 取汶陽田與濟西田其事同春秋之書法亦同義已
 見僖三十一年蓋濟西本魯田為曹所侵晉人取以
 歸魯汶陽亦魯田為齊所侵晉人命以歸魯皆魯侵
 疆也今而得歸春秋不以為歸而以為取為其因霸
[017-10a]
 國之力而得之也霸國復不稟命於王分正疆理而
 擅其予奪此所以書取若此田非魯之舊疆必繫之
 於齊不直書取汶陽田書法坦然可見也說者以八
 年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疑此田為
 齊封内之田晉取以與魯是不然汶陽之歸晉實無
 道以此失諸侯不足言也義又見/定十年
冬楚師鄭師侵衛楚共/始立
 晉旣敗齊于鞌宜楚人之知畏而楚鄭乃反連兵侵
[017-10b]
 衛何哉曰齊固有罪晉伐之又伐之齊窮無所歸遂
 歸命于楚以為自全之計楚於是始大得志矣蓋中
 國諸侯若宋若魯若衛皆微削不能自存惟齊秦為
 大國楚先巳得秦得鄭得陳至是得齊而諸侯大國
 無不為之用遂侵衛以動諸侯魯人素無立志及是
 怖於隣震徃預嬰齊之㑹遂儕蜀盟由是觀之晉之
 伐齊為楚人敺諸侯耳
十有一月公㑹楚公子嬰齊于蜀
[017-11a]
 晉以魯衛之故大舉伐齊以治其憑陵之罪晉可謂
 有德於魯轍未及息遽為此行成公幼無所知凡皆
 季氏所為耳書公㑹楚公子嬰齊著其敗盟背徳以
 望國之君而屈於楚之公子魯之辱也衛猶以被兵
 而服魯未嘗被兵直為虚聲所脅是故春秋責之深
 不復為之諱自楚人僭王其公子亦僭而稱王子久
 矣今書楚公子嬰齊春秋之削之也木訥乃謂楚降
 王稱子以自通於中國故嬰齊以公子稱楚方怙其
[017-11b]
 强大逞凶威以陵脅諸侯謂其能自降損必無是也
 凡讀春秋而有取於莊共之行事者講明未到焉耳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
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或曰前此晉敗于邲楚莊猶不得以號召諸侯今晉
 勝于鞌楚共乃能㑹十一國之君大夫為蜀之盟其
 故何也曰强人之憑陵中國未有無釁而動者也晉
 以郤克季孫之怒大舉伐齊敗之鞌盟之袁婁少伸
[017-12a]
 前日屈辱之憾而齊頃遂與楚合導之以為此來晉
 欲禦楚懼齊人之議其後欲更伐齊而懼楚人之乘
 其閒坐視莫如之何楚旣入中原侵衛脅魯大㑹諸
 侯莫敢不至是以為此盟正由得齊故也是故春秋
 於此㑹責魯罪齊徧責中國之諸侯為其甘心從楚
 而不以為悔也春秋之義為魯諱惡今魯君預於盟
 㑹而不為之諱責之深矣齊霸國也每序在諸侯之
 上亞於晉今而降之於陳衛鄭之下罪之深矣以魯
[017-12b]
 君之親行知宋以下諸小國之君必皆預盟今自宋
 以下至於薛鄫一以人書所以徧責一時預㑹之諸
 侯而坐之以從逆之辟書法至為嚴謹是出於聖人
 之特筆夫豈舊史所能及哉嗟夫楚以一公子用師
 於中原而十一國之君大夫奔走聽命惟恐其後不
 知晉人之可憚也而左傳以是盟為匱盟謂諸侯畏
 晉而竊與楚盟竊之云者不欲人之知之也十一國
 之君大夫為此盟而謂之竊盟可乎晉實知之而不
[017-13a]
 敢問晉之氣於是餒矣或曰是㑹也楚先諸侯其得
 謂之霸乎曰此刼諸侯而與之盟非所謂霸也晉雖
 不競猶足自植春秋豈遂奪之晉而與之楚乎故繼
 是盟則書公㑹四國存晉也存晉所以繫諸侯也
三年春王正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
 或曰三國之大夫方盟楚于蜀而其君乃㑹晉伐鄭
 盟楚伐鄭事之不得兼者今而兼之春秋不以為貶
 何哉曰存晉霸也春秋於晉每致拳拳其之意故楚
[017-13b]
 横行中原脅從諸夏秦齊宋魯皆預盟盛矣而非春
 秋所與晉㑹諸侯僅三國從弱矣而春秋嘉之為中
 國喜也伐鄭所以攘楚攘楚所以尊中國魯宋衛去
 强盛之楚而從衰削之晉以伐有罪之國是春秋所
 以嘉也觀前之㑹十有一國君大夫皆預一以人書
 此四國僅從而書爵見春秋權衡衮斧之意為晋幸
 即為天下幸也彼謂春秋與莊共以霸者豈不陋哉
 鄭自邲之敗專意事楚不與晉通楚之與國也或曰
[017-14a]
 宋衛未葬亦得預於㑹乎曰此金革之變禮不得已
 而用之春秋與其㑹晉伐鄭不與其純吉從戎也當
 是時楚勢方盛而三君自拔以從晉春秋録其守義
 不屈特用金革變禮列之於㑹不書子而爵貶其用
 吉從戎非與之也曰魯君身預於楚之㑹盟復從晉
 為此伐其可許乎曰貶其可貶與其可與也書㑹嬰
 齊著其以望國之君㑹楚之公子而不以為伉也書
 及盟于蜀著其先為特㑹繼預旅盟而不以為恥也
[017-14b]
 猶幸從晉伐鄭稍足以補前過耳
辛亥葬衛穆公穆公羊/作繆
二月公至自伐鄭
甲子新宫災三日哭
 榖梁曰新宫者禰宫也三日哭哀也其哀禮也迫近
 不敢稱謚恭也恭且哀以成公為無譏公羊曰新宫
 者宣公之宫也宣宫則曷為謂之新宫不忍言也其
 言三日哭何廟災三日哭禮也常山劉氏引丹桓宫
[017-15a]
 楹為比曰此不言宣者主未遷入也不當哭書哭所
 以譏愚竊以公榖之義為正也三年之喪通喪也二
 十有七月而終宣公薨至是二十八月則主已入廟
 此入廟之始也主方入廟而廟災焉此人情之戚成
 公三日哭可謂知所哀而哀也春秋變文書新宫所
 以識天變之駭異道公所戚之故也焚先人之廬猶
 三日哭今先君神主始入廟而廟為火所燬人子之
 痛切為甚三日哭而謂之不合於禮失春秋所以書
[017-15b]
 之旨矣喪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哀
 有餘此雖非居喪愚以為當用喪禮而哭
乙亥葬宋文公
 左傳文公卒始厚葬益車馬重器備君子謂華元樂
 舉於是乎不臣胡氏曰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
 葬大夫三月士踰月以隆殺遲速為禮之節不可亂
 也文公之卒國家無事越禮踰時逮乎七月而後克
 葬故知華元樂舉之棄君於惡不以諸侯禮而喪其
[017-16a]
 君是之謂不臣左傳有所授矣
夏公如晉
 諸侯旣除喪而入見于王受黻冕之賜然後成其為
 君自東遷此禮頓廢然亦未有除喪而入見大國以
 事王之禮而事大國者也魯宣挾强齊之援弑君簒
 國凡可以諂齊而求說者無不為矣未除喪而㑹旣
 除喪而朝雖僭事王之禮有弗避也今成公借援於
 晉勝齊於鞌本為季孫雪恥而所以事晉者乃率循
[017-16b]
 宣公之舊是除喪入見之禮不用之於王而施之於
 晉其無王之罪大矣春秋書公如晉公至自晉所以
 譏也
鄭公子去疾帥師伐許義并見/下兩伐
公至自晉
秋叔孫僑如帥師圍棘
 左傳謂取汶陽棘不服故圍之棘者汶陽邑也春秋
 所以書譏魯人不當用師而取也土吾土民吾民前
[017-17a]
 日為强暴所侵陵民之戴魯未嘗忌今而故疆復歸
 固百姓之所願特齊人在棘者猶為其國守非百姓
 罪也遽興師以臨之如攻境外之宼故春秋以為譏
大雩
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廧咎如咎古/刀反
 討赤狄之餘也克與良夫得志于鞌不知自戢更為
 此舉春秋之書之誅善戰也楚方躪藉中原晉人不
 務脩明霸業圖其逺者大者旣滅赤狄又伐留吁以
[017-17b]
 為未快復興此役此逐利之師也春秋惡之屢書皆
 所以貶杜注謂傳文有廧咎如潰四字而經文無之
 以為經文有缺愚謂春秋譏晉人用師之不戢是以
 書夫豈謂狄失民而譏乎四字非缺
冬十有一月晉侯使荀庚來聘衛侯使孫良夫來聘丙
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孫良夫盟
 或曰此聘而尋舊盟春秋書法有異於它日何邪曰
 春秋先書晉侯使荀庚來聘衛侯使孫良夫來聘其
[017-18a]
 聘者君命也繼書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孫良夫盟
 其尋盟者魯人求與之為盟也成公旣與楚嬰竊盟
 懼晉人知之將以為討故因荀庚之來求與之盟以
 示其不敢貳晉旣盟晉不得不盟衛春秋書兩及盟
 見是盟出於魯意而荀庚專以行之也若十一年郤
 犫之聘之盟則與此異大率强國之來聘而盟以臣
 伉君春秋多所不與列國來聘尋舊好而為盟不為
 伉交聘而互為盟故也義又見襄七年孫/林父來聘尋盟
[017-18b]
鄭伐許
 或曰鄭自邲之役專意事楚不通中國春秋未嘗與
 楚同貶辭今伐許而貶之何邪曰為伐許而貶之也
 春秋之義先祖為善未竟子孫緒而成之是謂述事
 先祖有惡自知其非而改之矣子孫逐利而終成之
 是謂濟惡述事者人心天理之所存濟惡者無人心
 鄭莊先以滅許自知其大不義置之而去其悔過自
 咎之意見之傳藹然可述也今鄭襄公堅者怙楚人
[017-19a]
 為已之覆以兵加許歲至于再是必欲覆其宗社而
 後已鄭莊有悔過之心而其裔孫利人之土疆而濟
 其惡自是許卒為鄭所併堅實啓之春秋貶鄭良以
 是故或謂楚因鄭而得霸是故貶之其不然歟楚之
 强盛由晉君世庸大夫世專坐是日趨于削於鄭乎
 何誅
四年春宋公使華元來聘
三月壬申鄭伯堅卒
[017-19b]
杞伯來朝義併見明/年歸叔姬
夏四月甲寅臧孫許卒
公如晉
葬鄭襄公
秋公至自晉
 左傅謂晉侯見公不敬公至自晉欲求成于楚而叛
 晉季文子諫而止甚哉魯成中無所主逐變而屢遷
 也始與晉人連兵伐齊以有鞌之勝謂當與晉為睦
[017-20a]
 曾未幾日率先諸侯躬受盟於楚猶幸晉人之無討
 也去年如晉今年又如晉正所以救其前日匱盟之
 過一不為所禮又將叛而即楚不能自治其國使在
 我者隱然可恃是故楚之强足以動之晉之慢足以
 移之春秋於魯成之從楚適晉備書而無所諱貶也
冬城鄆鄆公羊/作運
 此魯鄆也莒之别邑亦曰鄆九年楚人入鄆是也魯
 自有二鄆文十二年城諸及鄆此東鄆莒魯所爭者
[017-20b]
 也成十六年傳晉人執季文子公待于鄆此西鄆昭
 公所出居者也今此所城西鄆也杜以為魯欲叛晉
 故城此為備恐未然魯謀叛而未果何遽至城以為
 備此為齊耳春秋譏魯人不務安靜而輕於用民力
 鄆雖城何益哉
鄭伯伐許
 此鄭悼始立而伐許也父死未踰年動兵伐國以君
 道自居無復在喪之戚是故不書子何氏謂如其志
[017-21a]
 以著其惡是也或曰伐許非父志乎曰父之所為義
 已之繼之為孝父挾强楚之援陵暴小國歲再用師
 其子繼世而不能改是之謂濟惡庸得謂之孝乎不
 書子而書爵絶之於名教也
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來歸
 去年春杞伯來傳曰歸叔姬故也杜氏謂將出叔姬
 先修禮於魯焉故諸説多本之愚謂春秋之世倫分
 廢缺夫婦之道乖矣然亦有歸而未絶者見之經傳
[017-21b]
 間可考也聖人立教有以出而允於義者有以出而
 悖於禮者未嘗不開其改過遷善之門夫豈以遂非
 而不復者為是乎杞伯來朝之明年而後叔姬乃歸
 此與它悖義之出不可同日語矣必叔姬自不安於
 杞或以疾而求歸非杞之絶之也故其卒杞復逆喪
 以葬見同穴之義有以知其非悖義之絶愚觀書法
 前後而見聖人之意其歸也其卒也叔姬猶繫於杞
 至其逆喪許之以逆而無貶辭義未絶也疏引雜記
[017-22a]
 諸侯出夫人以夫人之禮行至以夫人入故春秋於
 叔姬之歸猶書杞義亦通然杞伯之於叔姬實歸而
 未絶當以書法為斷義又見九年/逆叔姬之喪
仲孫蔑如宋
夏叔孫僑如㑹晉荀首于穀
梁山崩
 山崩川竭變之大者故僖十四年沙鹿崩與此梁山
 崩雖皆晉地而不繫之於晉為天下記異也穀梁具
[017-22b]
 載伯宗所以告其君者以為伯宗掠路人之美以為
 已能孔子聞之曰伯宗其無續乎攘善也其實伯宗
 以道路鄙淺之言而復之於君失晉侯懼災之意夫
 子必無是言也春秋於沙鹿梁山二大異動色而書
 之以見天丁之治亂中國之離合自是而始彼具文
 應變何足言哉或曰是固天下之異而皆𤼵于晉何
 邪曰周自東遷頼二霸以存齊旣衰獨有晉在而比
 歲以来君庸臣貪坐隳霸業晉之削中國之憂也意
[017-23a]
 舊史必書晉梁山崩春秋削之惟書梁山崩實為天
 下記異也
秋大水
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定王也/簡王立
十有二月己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
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于幽之同喜其同也盟之盛也新城斷道而亦書同
 盟幸其猶能同乎中國也至是書同盟則例之變也
[017-23b]
 天王崩告命已行於天下而諸侯不戚不奔相與為
 此盟無王之罪大矣春秋於王崩之後繼書同盟貶
 也或以為鄭久叛而始服齊旣預於蜀之盟兹復躬
 預此㑹喜其同外楚故是以書同愚謂齊鄭之服非
 心服也是時諸侯實兼事晉楚晉人明知而不悟何
 有於同義又見十/七年柯陵
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㑹
二月辛已立武宫
[017-24a]
 案左傳季文子以鞌之功立武宫非禮也聽於人以
 救其難不可立武立武由已非由人也如傳文則立
 武宫者立此宫以誇示功伐如楚潘黨請築武軍之
 類耳公羊子以為立武公之廟禮明堂位魯用天子
 禮魯公為文世室武公為武世室則武公廟乃魯國
 世世不毁之廟何待今日而始立之乎杜氏謂築武
 軍又作先君武公宫以告成事兼取二説愚以春秋
 書法而觀立者不宜立者也禮大傳記云牧之野武
[017-24b]
 王之大事也旣事而奠於牧室傳者以為作新宫而
 奠祭蓋即戰勝之處作宫以告成事楚莊邲之勝祀
 於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還此雖僭禮然不過草次
 作宫非立宫也意季氏有取於此乃於師還飲至之
 後立宫國中以告成事而名之曰武宫非必武公之
 宫也書立武宫譏非所當立而立也與立煬宫辭同
 而義異
取鄟
[017-25a]
 春秋書滅國誅其滅人之國也故傳者以為亡國之
 善辭魯滅國或書入或書取為魯諱也無駭入極乃
 滅國書入之例此取鄟及襄十三年取邿乃滅國書
 取之例僖十七年滅項直言以公在㑹季氏擅兵滅
 國直書以貶之惟宣九年取根牟諸説不同
衛孫良夫帥師侵宋
 據左傳諸侯謀復㑹宋公辭以難晉伯宗衛孫良夫
 鄭人及伊雒之戎陸渾蠻氏侵宋經惟書衛不與晉
[017-25b]
 人率蠻戎而攻中國也去年冬宋實預蟲牢之盟今
 一辭㑹而遽加之以兵以為未快復命魯人繼之前
 日楚莊圍宋歴三時之久國幾斃而晉不能救但曰
 鞭長不及馬腹今宋人一辭㑹而伐之至再晉景惽
 而愚諸大夫狠而肆事多類此春秋聮書魯衛二侵
 責晉深矣
夏六月邾子來朝
公孫嬰齊如晉叔肸子子/叔聲伯
[017-26a]
壬申鄭伯費卒悼公/也
 未葬而有楚師喪不如禮舊史闕言葬聖人因之
秋仲孫蔑叔孫僑如帥師侵宋
 春秋聮書魯衛之兩侵固責晉也叔仲帥師俱行又
 所以責魯也晉為不道旣命衛人戎蠻侵宋復命魯
 人繼之魯固為晉所廹不獲已而為此行止當持偏
 師以徃姑塞晉意不當用大兵命二卿俱將以出是
 魯亦有責焉耳春秋並書二帥所以貶也
[017-26b]
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鄭之襄悼繼世加兵于許楚人討之執其二大夫執
 之是也鄭以為憾去楚而從晉中國諸侯叛而復歸
 固所當受然亦當稍示警戒使楚人聞之知中國之
 猶有政令今受之而與之盟大㑹諸侯而矜耀其至
 所以致楚師也或曰楚伐鄭喪春秋其無譏乎曰楚
 於僣王無忌何有鄭䘮故無責焉耳
冬季孫行父如晉
[017-27a]
晉欒書帥師救鄭公羊作/侵鄭非
 或曰春秋之義救而次者皆有貶是役也晉與楚遇
 軍帥之欲戰者衆三卿荀首士燮韓厥獨持不可欒
 書因之以還春秋許之以救其無逗撓之責乎曰據
 左傳晉與楚先遇于繞角楚師還則鄭旣免矣晉移
 兵指蔡復與楚遇于桑隧楚欲戰晉乃引還則蔡亦
 免矣如傳所云鄭以晉救而免蔡以楚救而全故雖
 逗撓而春秋無責非取其遇敵而避之也鄭人去楚
[017-27b]
 即晉託國於我者也若每遇輙避而惟責小國之必
 從於我夫豈春秋所善乎胡氏引舜格苗文王降崇
 事為言論則髙矣美矣其如危國之望救何以師救
 人遇敵而避之春秋所以責也
七年春王正月鼷䑕食郊牛角改卜牛鼷䑕又食其角
乃免牛
 魯之郊愚於僖三十一年旣詳著其義矣春秋於魯
 郊或譏失禮或以紀異僖之始卜譏失禮也宣三年
[017-28a]
 成七年定十五年哀元年四書牛傷則以記異也榖
 梁子所謂展道旣盡而猶不免有傷者也此郊牛再
 食不皆在正月内春秋聮書以著上天示異之意許
 氏曰小害大下賊上食而又食三桓子孫繼作之象
 也宣公有虞三桓之志成始弗戒矣
吳伐郯
 吳始見經吳太伯之後也而以號舉貶之也為其踵
 楚僭名竊王大號故與楚同貶聖人作春秋垂世之
[017-28b]
 法也或曰案國語吳本伯爵後益强以子書亦不與
 之以伯爵其春秋之法仲尼之制歟曰否春秋諸侯
 犯上干紀罪有大於吳者不聞有所降黜獨於太伯
 之後黜伯從子國語之説其不然乎吳與楚為敵其
 來已久春秋不書今伐郯而始書志其始為中國患
 也郯太皡之後國雖小尚有典刑昭十七年郯子來朝
 聖人訪之以官名尚有取焉異時脩春秋書吳伐郯
 貴之也貴郯而賤吳惡僣王也
[017-29a]
夏五月曹伯來朝
不郊猶三望三望義已見/僖三十一年
 啓蟄而郊郊而後耕此郊用夏正之意也魯人每郊
 必卜春而卜不從則以夏夏而卜不從則以秋蓋自
 知其為僭故卜之而後敢行耳而是郊也復與前異
 春而牛死免牛則不郊矣至夏五月而忽講三望之
 禮非郊之時復非望之時可無講而猶講春秋書之
 所以譏也
[017-29b]
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八
月戊辰同盟于馬陵
 此合諸侯救鄭因以同盟幸諸侯之猶同也晉前此
 救鄭皆以大夫帥偏師以行楚人止而索戰則皆逡
 巡引避自以為得計意其君亦悟至是合九國之師
 自將以行春秋爵諸侯而書救鄭襃之也春秋為中
 國慮晉人稍能自振則動色以襃之荆楚盛兵憑陵
[017-30a]
 則屢書以斥之諸説謂春秋與楚以霸非知春秋者
 也是役也不書戰而言盟楚避晉也重以吳入州來
 故楚人奔命自救不暇蓋中國自治之機
公至自㑹
吳入州來
 吳伐郯春秋所憂也入州來又春秋所喜也州來楚
 邑或以為楚之附庸直書州來以其為要害之地吳
 楚所必爭吳得之可以制楚為中國之喜也亦猶諸
[017-30b]
 侯城鄭虎牢不書鄭以其為中國要害之地城之而
 鄭服楚不敢爭也楚莊共乘晉政之不競竊霸威以
 脅制諸夏不虞太伯之後忽有興者於是吳入州來
 楚始知懼蒼姬之福祚未艾良以吳故而君臣上下
 悉均不知秉周禮以同於齊晉所以終於無成春秋
 雖欲進之於中國有不可得也
冬大雩
衛孫林父出奔晉
[017-31a]
 春秋中年諸侯之大夫外交强國以伉其君衛之孫
 魯之季其尤者也林父自結於晉之權臣為日久矣
 至是奔晉挾盟主以抗其上未幾返國值衛衎繼世
 不能君林父乘而作亂稱兵犯上逐其君而立已所
 善之公子卒之入戚以叛為衛國患者幾四十年晉
 實主之衛事晉無違而晉之昬君强大夫黨其叛臣
 為之羽翼何以勸人臣之事君者衛獻魯昭所以失
 國晉實為之也
[017-31b]
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
 春秋之義莫大於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晉侯之使
 韓穿是也夫汶陽魯之土田受之於王者先為齊所
 侵晉挾魯衛伐齊取其侵地以歸之于魯魯之舊物
 本非齊有也晉旣已歸之于魯復命魯人返之于齊
 愚不知晉侯之使韓穿何以為之辭也春秋書晉侯
 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見其名之不正言
 之不順而難乎其為言也歸之于齊非所歸而歸也
[017-32a]
 或謂季文子陳義以拒穿故經於齊無取田之文以
 為晉雖來言魯卒不與此則未可知也
晉欒書帥師侵蔡
 蔡楚之與也晉人侵蔡攻楚之與國亦所以報其伐
 鄭也然蔡近於楚服楚之日多從晉之日少與陳鄭
 異晉未能制楚而務侵小國以為功春秋不與也是
 故欒書此出以侵書
公孫嬰齊如莒
[017-32b]
宋公使華元來聘
夏宋公使公孫夀來納幣昬禮不稱主人義見/隠公二年紀裂繻來
 華元之來聘共姬也宣公女/伯姬公孫夀之來納幣也昬
 禮不稱主人此再書宋使譏也義詳見紀裂繻之來
 然宋之請昬於魯用禮甚勤前所未有也昬禮有所
 謂下達者禮之始也華元來聘乃宋公始使請昬俾
 上卿通其意禮所謂下達者也此媒氏之事今使命
 卿宋所以尊魯而重昬也魯旣許之公孫夀繼至納
[017-33a]
 幣再以卿行禮亦重矣公羊曰納幣不書此何以書
 録伯姬也以宋人篤於用禮而備書之傳者謂宋三
 世内娶故卿權伉於君今而結昬於魯宋共殆有意
 於正家者也書公使大夫雖若有譏而再書命卿之
 來則録其重昬之意春秋於内女之適人其謹如此
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
 同括之死以左傳而言死於欒郤莊姬之譖不以其
 罪但史記載屠岸賈事謂岸賈為司宼追論趙盾弑
[017-33b]
 君之罪殺同括誅滅趙氏公孫杵臼程嬰匿武而免
 之諸儒多不取其説愚以當時之事而觀二説當兼
 取晉成景之世諸侯互相吞噬意者欒郤欲兼并趙
 氏假手於屠岸賈而為此耳是時晉卿怙權必不容
 踈逺之臣專行誅戮蓋莊姬欒郤譖之於内而岸賈
 以司宼行其戮於外同括實無罪晉景惽於讒而殺
 之春秋不與諸侯之專殺大夫而況一朝殺無罪之
 兩大夫乎稱國以殺殺無罪也厥後厲公之殺三郤
[017-34a]
 實效景之所為此殺無罪彼殺有功於是羣下盡叛
 起而圖之厲以弑死晉之政權下移於卿以迄於亡
 景實啓之耳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賜公命公穀作/錫命
 天王錫命於魯凡三見莊王使榮叔錫命桓公王不
 稱天譏錫命於簒賊也襄王使毛伯錫命於文公初
 嗣位而命之為君春秋若無譏今成公即位八年未
 嘗朝周復無勞能之可録簡王忽使召伯來賜之命
[017-34b]
 王稱天子春秋不無譏矣或曰天子天王王者之通
 稱其非貶歟曰天王者尊名也春秋特為此名示人
 君之尊與天同其大以别異於僭王今變文而書天
 子寜無譏乎若錫命與賜命其義均也劉氏引戴記
 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則賜也以為次國之君不過七
 命今而加賜服過其爵愚以為成公方在童年周人
 未應加賜亦始命之為君耳成立時尚幼今而稍長
 請命於周王賜之耳
[017-35a]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義已見五年又/見明年逆喪
晉侯使士燮來聘
叔孫僑如㑹晉士燮齊人邾人伐郯
 左傳晉士燮來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吳故公賂之請
 緩師士燮不可乃俾僑如以師㑹七年吳伐郯晉不
 能救力屈而事吳豈其得已晉遽興三國之師以伐
 之晉無道矣不能制楚而惟欲服鄭不能制吳而欲
 責郯當其救則逡巡而引還當其伐則勇徃而弗忌
[017-35b]
 晉之君臣無能甚矣先書吳伐郯此書三國㑹伐郯
 不能救之又伐之著晉之罪所以貶也
衛人來媵
 自入春秋内女之適它國者有矣諸國之來媵者亦
 多矣而春秋不書至是伯姬將歸于宋衛人晉人齊
 人皆來媵春秋特為書著伯姬有賢行諸國樂以其
 女為媵也古者諸侯娶嫡夫人及左右媵各以姪娣
 來從是謂一娶九女所以廣繼嗣也然小國有不能
[017-36a]
 備媵焉今齊晉之大忘其勢而以其女為伯姬媵春
 秋屢書而不厭其煩貴之也左傳曰諸侯嫁女同姓
 媵之異姓則否以齊人之媵為非禮劉氏謂必同姓
 而後可則嬴姒媯弋之國有不能備媵者矣但此三
 國來媵合嫡夫人之姪娣則為十有二女春秋所以
 備書抑亦譏其過制以為宋人當援禮制以辭譏在
 宋也
九年春王正月杞伯來逆叔姬之喪以歸
[017-36b]
 夫婦大倫以義而合者也有過而出事之必不獲已
 者也而禮有所謂無子而出者則禮之疑也檀弓載
 孔氏不喪出母又經之疑也聖人之身天下萬世所
 視以為準的者安有簡薄倫類如檀弓之所載者乎
 愚觀春秋書叔姬之事而見聖人厚倫之意檀弓所
 言出於漢儒附㑹決無是也而又託為子思之言謂
 道隆而隆道汚而汚語意不瑩重為後人之惑衰世
 薄俗有不足於夫婦者每藉是以文其過其害甚大
[017-37a]
 昔年讀禮嘗著論以非之然未有以深闢其説兹因
 杞姬之事而知檀弓所載之為誣也審矣叔姬之歸
 傳不言其故而自始歸至于卒以及逆喪皆繫之於
 杞春秋與之能歸而為之書也自是以來見之史傳
 去婦復還者多矣是皆孔氏之遺訓蓋有出而復者
 未聞旣出而遂絶旣絶而不可復者也彼謂子思不
 喪出母者齊東傳聞之説子思子重受其誣不得不
 辨
[017-37b]
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

公至自㑹
 或曰是㑹也左傳云為歸汶陽故諸侯貳於晉故晉
 人為此㑹以尋盟則是盟也其不得為同盟乎曰春
 秋書同盟有喜其能同而書同盟者有幸其能同而
 書同盟者自清丘斷道以來楚兵横行中原晉政日
 趨於亂而春秋猶書同盟幸其猶能自同於中國云
[017-38a]
 耳非夫同心一徳以尊天子而奬王室如桓文盛時
 事矣
二月伯姬歸于宋
 伯姬歸宋自始至成禮七見之經貴之也彼與鄫子
 遇使來請已者春秋不以其汚簡冊而猶書之賤之
 也此貴之彼賤之所以垂法於後焉耳
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
 禮婦入三月廟見婦禮乃成則女家使大夫聘問謂
[017-38b]
 之致女所以篤昬姻之好齊仲年之來傳言致夫人
 在它國則以聘書在魯國則言致女宋始者以命卿
 蔣事故於禮之成也亦以命卿致女胡氏謂致女使
 卿非禮也愚觀春秋書法似無譏
晉人來媵義見/前
秋七月丙子齊侯無野卒
晉人執鄭伯
晉欒書帥師伐鄭
[017-39a]
 書晉人執鄭伯專罪晉也左傳謂楚以重賂求鄭鄭
 伯㑹楚公子成于鄧夫楚强國也而云以賂求鄭論
 者疑焉蓋楚非輸賂之國鄭必不以宗社之存亡貪
 得賂而為人役也良以晉景愚闇不君舉動乖舛無
 以大服諸侯之心而又取魯之汶陽以市恩于齊諸
 侯因此懐貳鄭之叛去端以是故耳據傳鄭伯如晉
 晉人執之是鄭伯猶未忍告絶于晉晉遽執其君以
 伐其國晉政舛矣執諸侯而不歸之京師兼有無王
[017-39b]
 之罪故書人書伐書執誅晉也
冬十有一月葬齊頃公
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庚申莒潰楚人入鄆
 春秋責莒之不治亦責晉也左傳載莒子荅巫臣之
 言自以僻陋在夷不為繕完之計楚人乘之浹辰之
 間三都皆隳春秋書潰書入責莒之不能撫民且無
 素備也然楚之伐莒以救鄭也莒同盟諸夏馬陵及
 蒲皆預晉坐視其危亡而莫之恤春秋所惡也鄭盟
[017-40a]
 楚則執其君而伐之莒危亡則置不問盟主之道固
 如是乎春秋不責晉而誰責
秦人白狄伐晉
 宣八年春秋書晉師白狄伐秦譏晉也然晉猶書師
 也今秦狄伐晉書秦人白狄伐晉儕秦於狄貶秦也
 則奚貶乎以其黨於楚而為之出師也前日秦晉交
 兵自為其私曲直猶有所在今也楚人爭鄭正急出
 師潰莒以撓晉而乃率白狄戰其東欲使晉人不知
[017-40b]
 所備而置鄭以去其為楚謀善矣然舍中國而甘為
 楚人之役秦之所以自處者卑陋甚矣是故貶
鄭人圍許
 鄭伯在晉鄭之臣子出師圍許曰將以歸君而春秋
 不與也傳言公孫申之謀曰我出師圍許為將改立
 君者而紓晉使晉必歸君吁以是為歸君之謀則可
 以是為事君之道則不可也晉惠在秦晉人雖征繕
 以輔孺子而使乘絡繹以歸君為請秦卒歸君烏在
[017-41a]
 其為詭謀也
城中城
 中城者左傳杜注以為魯邑在東海廩丘西南榖梁
 曰非外民也范注謂春秋譏公恃城自固不復能衛
 其人民自以中城為國中之城而定公六年又書城
 中城曰三家張也以是觀之城中城者城國中之城
 耳魯人以楚潰莒之故不無震叠之恐故城中城以
 自固非杜氏所謂廪丘者矣春秋之書之譏其不務
[017-41b]
 撫民城雖固誰與守
 
 
 
 
 
 
 春秋集傳詳説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