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07 尚書全解-宋-林之奇 (master)


[038-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全解卷三十八
            宋 林之竒 撰
畢命        周書
康王命作册畢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畢命惟十有二
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歩自宗周至于豐以
成周之衆命畢公保釐東郊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
武王敷大徳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
[038-1b]
定厥家毖殷頑民遷于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旣厯
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予一人以寧道有升降政由
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勸惟公懋徳克勤小物弼亮四
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嘉績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
仰成
 周公以殷之頑民遷之于洛邑而親自監之周公既
 沒則君陳代其任而懋昭周公之訓此又康王命畢
 公以監殷民也漢孔氏曰命之代君陳也唐孔氏曰
[038-2a]
 蓋君陳卒命之使代君陳也其曰蓋者疑之之辭未
 敢必以爲然也君陳之序曰周公既沒命君陳分正
 東郊成周君陳之代周公經有明文此序但曰康王
 命作册畢分居里成周郊不明言其代君陳然篇内
 有曰惟周公克謹厥始惟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
 厥終以周公爲始以君陳爲中以畢公爲終則畢公
 之代君陳雖無明文而自見於此命作册者唐孔氏
 曰命内史爲册書以命畢公蓋以周禮内史之職凡
[038-2b]
 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册命之故知作册者内史也
 册所以紀載王命之言使藏之也左傳城濮之戰襄
 王命内史叔興父册命晉侯爲侯伯曰王謂叔父敬
 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晉侯三辭從命受册以
 出王謂叔父以下皆載於册晉侯受册以出則藏之
 也畢公之監殷民康王命作册以命之則知洛誥曰
 王命作册逸祝册惟告周公其後其册命周公留居
 洛邑無疑也先儒以後爲命魯公伯禽誤矣成周郊
[038-3a]
 即君陳序所謂東郊成周成周在王城之東王城者
 别都之所在故以成周爲東郊惟爲王城之東郊故
 因謂之成周郊也篇内曰保釐東郊即此郊也分居
 里者康王之命畢公以旌别淑慝表厥宅里殊厥井
 疆俾克畏慕故序曰分居里言分其居里於成周東
 郊之地漢孔氏以成周郊爲成定東周郊境誤矣漢
 書志曰畢命豐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
 作䇿豐刑孟康曰豐刑逸書篇名唐孔氏曰此僞作
[038-3b]
 者傳聞舊語得其年月不得以下之辭妄言作豐刑
 耳蓋此篇出於孔壁濟南伏生之所傳授者未得其
 本而孔壁之書當漢時未行於世故唐孔氏以豐刑
 爲僞作正如僞泰誓之類也惟十有二年康王即位
 之十二年也朏者説文曰月未盛之明也朏蓋月之
 三曰即哉生明也漢志謂六月戊辰朔故三日庚午
 朏越三日壬申者於朏之後三日并庚午數之故爲
 三六月之五日也豐文王之廟所在豐去宗周鎬京
[038-4a]
 二十有五里故康王但朝發宗周則可以至焉必命
 之於文王之廟者以畢公文王之子也其至文王之
 廟則以成周所遷殷之餘民而命畢公使保釐於東
 郊之地釐治也與允釐百工之釐同王氏之説以書
 稱周公曰師保萬民命君陳曰尹兹東郊命畢公曰
 保釐東郊從而爲之辨其所以不同且告以天命使
 之宅爾邑繼爾居以爲師保簡厥修進厥良爲尹表
 厥宅里殊厥井疆爲保釐其言皆臲卼不安强生分
[038-4b]
 别自可以彼此移易也王若曰以下此别命之之言
 畢公代周公爲太師亦代爲東方之伯故其朝康王
 也率東方諸侯而康王呼之爲父師畢公文王之子
 武王周公之弟成王之叔父其屬最尊故曰父即天
 子謂同姓爲叔父伯父也惟文王武王敷大徳于天
 下用克受殷命此言周之所以得天下之始文武之
 造周皆以其大徳布之於天下而民心歸之故天因
 民心使之代殷而受其命以奄甸四海先王指成王
[038-5a]
 也經於左右先王綏定厥家之下即言毖殷頑民遷
 于洛邑遷頑民在成王之世則知先王爲成王無疑
 蓋謂遷殷頑民者乃周公之所以輔相成王則安定
 其國家也先儒及説者多以先王爲文武蓋其屬於
 上文殊不知康王之意言周之所以得天下則自文
 武而其所以安定天下則自周公之遷殷民不必以
 先王爲文武苟以先王爲文武則毖殷頑民上無所
 承矣王室謂王城王城者所以遷九鼎㑹諸侯之地
[038-5b]
 故亦可謂之王室成王之命周公廸將其後也王城
 成周皆其所臨涖之地故其以商之頑民遷于洛之
 成周蓋使之親近王都之所在則漸染浸漬可以化
 其教訓矣殷民之在於故都也蓋乆染於惡習孰知
 善爲何物哉故不能自反於善惟周分既擇其尤頑
 者而遷之使親近王室則可以相觀而善焉其勢既
 可以相觀而善而又以其教訓日夕而啓廸之俾父
 詔其子兄詔其弟曉然知善之不可一日舍不善之
[038-6a]
 不可一日向此其所以式化也毖慎也康王謂邦之
 安危惟兹商士則商民之化與不化其係於周家事
 大體重如此周公安得而不慎之哉周公之訓商民
 蓋不一而足如多士多方之篇此其可見於經者也
 孟子曰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
 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衆楚人咻之雖
 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
 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周公欲化商民而
[038-6b]
 遷之密邇王室此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者也十二
 年爲一紀左傳曰是謂一終一星終也言嵗星十二
 年而一周天此之謂一紀漢志謂周公攝政七年成
 王在位三十年共三十七年鄭康成謂成王二十八
 年崩章子平則曰成王在位四十七年史記既無明
 文未知孰是然以既厯三紀觀之則章子平之言非
 也使成王在位四十七年以七年爲周公攝政之年
 致政之明年方遷商民商民之遷在成王之世已四
[038-7a]
 十年矣又加以康王之十二年共五十二年則是厯
 四紀也不得以爲三漢志所言成王三十年與夫康
 王十二年共四十二年則三紀有餘言三紀者舉其
 全數也鄭康成之數但少於漢志兩年耳父子相繼
 爲一世世變者指成王康王也言周公之遷頑民而
 訓之也至于今已厯三紀矣世又以變則其風俗當
 易惡而爲善蓋其漸染浸漬於忠厚之化厯年既乆
 當與時推移也周之得天下民心悦而歸之所慮者
[038-7b]
 惟商民耳苟商民遷善逺罪則四方無一不化之民
 豈有不虞之變哉此我一人之所以得享其安寧之
 效此其責在畢公故以此命之也道有升降蘇氏引
 子思之言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是也孟子
 曰天下有道以道徇身天下無道以身徇道此亦升
 降也政由俗革者風俗之弊必有偏而不起之處革
 之者舉其偏以補其弊而已矣所謂由俗革也王朴
 曰觀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術是也康王此
[038-8a]
 言蓋欲畢公觀商之頑民所以不善之由而革之耳
 其曰道有升降者蓋因政由俗革之弊而言之也不
 臧厥臧者言商民有變而爲善汝當以其爲善而有
 以奬厲之則其他將自勸苟不臧厥臧則非所謂政
 由俗革也夫人之爲善自非謹獨之君子未有不欲
 上之人知之苟上之人不以之爲善則彼將曰我已
 爲善而上之待我者無以異於他人我何以善爲哉
 是雖爲善者將不能以自固而况他人欲其勸慕之
[038-8b]
 哉表厥宅里臧厥臧之謂也小物猶小事也小事猶
 勤則其大可知矣旅獒曰不矜細行終累大徳故畢
 公之勤小物所以懋其徳也晉謝安舉其姪元爲將
 拒苻堅郗超以元必不負舉其言曰吾嘗與元共在
 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間亦得其任所以知之蓋
 觀人者必自小而知之故畢公之克勤小物康王知
 其可以保釐東郊也康王既言其所以革商俗之道
 故遂稱美畢公之徳可以革之也四世文武成康也
[038-9a]
 國語曰文王詢於八虞訪於辛尹重之以周召畢榮
 則畢公在文王之時已居輔相之任矣畢公嘗輔相
 文王更武王成王至康王蓋國之耆艾也而能懋徳
 以克勤小物則年彌髙而徳彌邵矣孟子曰所謂故
 國者有世臣之謂也畢公之弼亮四世所謂世臣孰
 加於此以之而監商則其徳望有以素服天下夫何
 商民之難化哉正色率下孔子所謂正其衣冠尊其
 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者也君子者容止可觀進退
[038-9b]
 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望其
 容貌不敢生慢易焉則其善心油然而生故必正色
 而後可以率下也惟能正色以率下故有所不言其
 言也無不敬而法之蓋非法不言則必能口無擇言
 口無擇言則必能言滿天下無口過故祗師之也使
 其不能正也則其言孰信之哉故必正色率下而後
 祗師其言商之頑民以利口靡靡爲俗而又驕淫矜
 侉故必畢公之正色率下罔不祗師言乃可以鎮服
[038-10a]
 之此康王之所以命畢公也惟畢公之徳可以鎮服
 商民也如此故雖其在先王之世其功績已爲多今
 我小子將垂衣拱手於廟堂之上惟仰公以成之也
 蓋當是時天下之民已盡向化法度紀綱已盡得其
 條理惟商民之未能擴然丕變康王每以爲東顧之
 憂今既得畢公矣故康王可以責成之也
王曰嗚呼父師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徃哉旌别淑
慝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弗率訓典殊厥井疆
[038-10b]
俾克畏慕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貴有恒辭
尚體要不惟好異商俗靡靡利口惟賢餘風未殄公其
念哉我聞曰世禄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徳實悖天道
敝化奢麗萬世同流兹殷庶士席寵惟舊怙侈滅義服
美于人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雖收放心閑之惟艱資富
能訓惟以永年惟徳惟義時乃大訓不由古訓于何其
訓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剛不柔厥徳
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
[038-11a]
終三后協心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四夷左衽
罔不咸頼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
基亦有無窮之聞子孫訓其成式惟乂嗚呼罔曰弗克
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慎厥事欽若先王成烈以休于
前政
 漢荀悦有言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形用榮辱者賞罰
 之精華歟故禮教榮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
 笞以加小人化其形也君子不犯辱况於刑乎小人
[038-11b]
 不忌刑况於辱乎若教化之廢攘中人而墜於小人
 之域教化之行引小人而納於君子之塗蓋先王所
 恃以鼓舞天下使之遷善逺罪頑夫廉鄙夫寛變其
 氣質而有士君子之行者惟教化而已矣而教化行
 於天下則莫大於使民知耻而有所不爲孔子曰道
 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耻道之以徳齊之以禮
 有耻且格蓋天下之人不知夫如是而爲善如是而
 爲不善在上者徒以政刑而制御之則亦强制之而
[038-12a]
 已矣民將惟務巧詐百出以苟免於罪戾其刀鋸斧
 鉞所不可得而加者民則肆爲之矣蓋刑政惟可以
 制其外而不能格其心惟以徳禮爲鼓舞天下之術
 則日漸月染曉然知善之可慕不善之可耻如好好
 色如惡惡臭其有放僻邪侈自暴自棄者不徒不容
 於朝廷蓋亦不容於鄉黨之間則孰有不丕變者哉
 故康王既言畢公之徳可以鎮服殷民如是謂今我
 敬命公以周公昔日監殷民之事周公之監殷民惟
[038-12b]
 分别其善惡使斯民有耻心公之徃東郊不可不念
 也旌别淑慝此一句爲下之總目旌即所謂表厥宅
 里别即所謂殊厥井疆宅居也言商民有自反而爲
 善則當於其所居之里旌表之以異於衆爲善者彰
 顯於世而爲惡者耻其不若則必以爲病矣既以爲
 病孰不思所以自反哉如此則是立之風聲使民知
 所從也風即詩曰風風也教也聲即禹貢聲教是也
 言王教之所以立不在乎他惟使善者有以表暴於
[038-13a]
 天下而惡者以爲病則是立之也自漢以來閭巷之
 民有事親居喪著至行者有數世同居者天子皆旌
 表其門閭正表厥宅里之遺制其有不率訓典則殊
 别其井居之疆界俾能畏爲不善之禍而慕爲善之
 福則其俗丕變矣王制曰司徒上賢以崇徳簡不肖
 以絀惡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上庠元
 日習射上功習鄉上齒大司徒帥國之俊士與執事
 焉不變命國之右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左命國之左
[038-13b]
 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右如初禮不變移之郊如初禮
 不變移之遂如初禮不變屏之逺方終身不齒移之
 左移之右移之郊移之遂所謂殊厥井疆也移之則
 俾之畏習射習鄉則俾之慕唐孔氏曰孟子云方里
 而井井九百畆使民死徙無出鄉鄉由同井出入相
 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然則先王之
 爲井田也顧使民相親愛不循教者其人不可親近
 與善民雜居或染善爲惡故殊其井田居界令民不
[038-14a]
 與徃來猶今下民有大罪過不肯服者則擯出族黨
 之外吉凶不與交通此説爲盡不獨此也郊邑之境
 界亦當申重而規畫之守備亦當慎而固之孟子曰
 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均榖禄不平是
 故暴君汙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
 而定也經界正然後可以分田制禄故必郊圻之畫
 封守之固然後可以表厥宅里殊厥井疆慎固封守
 則非所謂慢其經界如此然後可以安四海此一東
[038-14b]
 郊耳而曰康四海亦上文四方無虞之意政貴有常
 辭尚體要言政之所貴者惟在有常辭之所尚者惟
 在體要二者皆不可以好異也政有常則其因革損
 益莫不合於人情與夫先王之道辭有體要則其言
 談議論莫不近於人情與夫先王之道苟爲政而好
 異則商君之徒也立辭而好異則楊墨鄒衍之徒也
 辭既不可以好異而商民之爲俗也乃靡靡然以利
 口爲賢以利口爲賢則必禦人以口給夫禦人以口
[038-15a]
 給者屢憎於人而乃以爲賢其好惡之反如此雖周
 公君陳監之亦化厥訓矣而未能盡其變餘風猶未
 絶畢公不可不以是爲念也蓋欲畢公思所以盡變
 之之道焉殷民心術蓋染於紂之惡習紂智足以拒
 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功故其臣民
 化之亦以利口爲賢觀管蔡一倡其流言而商民起
 而應之相挻而爲亂惟其靡靡利口故也周既平管
 蔡矣以殷民之未能遷善逺罪故不擇而用之而商
[038-15b]
 民謂殷家於夏之士廸簡在王庭有服在百僚而周
 於殷之士不然不知其賢否之不同而每以此藉口
 以咎周則其利口蓋優爲之也蓋治病者必知所受
 病之處殷民之不善蓋在於此故康王以戒畢公也
 蘇氏謂秦俗似商俗秦二世似紂張釋之所陳則康
 王以告畢公者也其言是矣殷民之居舊都者康叔
 治之而其士大夫之同惡者則遷之成周以其頑之
 最甚故以世禄之家爲言言古人有言謂卿大夫以
[038-16a]
 其功徳之著受禄於其君而子孫世世有之則其家
 鮮克由於禮蓋其祖父建立之難故知所以長守富
 貴之道子孫未嘗知勞而坐享之則其不由禮必矣
 惟不由禮故以其放蕩之故而其徳遂陵夷而大壊
 徳既陵夷而大壊則實悖亂於天道矣蓋天命之謂
 性率性之謂道民之秉彞而好是懿徳則不失守天
 生之物則而順其所固有以蕩陵徳此豈天之降衷
 本如是哉故爲悖天之道也夫以不善之化而其奢
[038-16b]
 麗如此苟無以變之則嵗復一嵗世復一世雖萬世
 亦與之同流矣蘇氏曰惟惡能及逺故秦之俗至今
 猶在此説甚善如賈誼所論秦之俗家富子壯則出
 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鋤慮有徳色母取箕帚
 立而誶語抱哺其子與公併倨婦姑不相説則反唇
 而相稽今世之俗蓋如是矣是秦之故習未改也惟
 其無周公君陳畢公之徒以爲之司牧故耳以此觀
 之則殷之俗使非三后亦將如秦俗至今猶在是之
[038-17a]
 謂萬世同流今此殷之衆士蓋以世禄之故其藉寵
 勢亦已乆矣故怙恃其奢侈以滅其義滅義即所謂
 陵徳也蓋善不善之習如權衡然此首重則彼尾輕
 徳義積諸身則放蕩奢侈之習自消既放蕩奢侈矣
 而又且自矜夸於人徳義何有哉服美于人若子玉
 瓊弁玉纓子臧鷸冠之類非先王之法服故美于他
 人也夫既驕傲淫佚又以此自夸於人苟不知變則
 必將以惡終今雖以周公君陳之故能化其訓而收
[038-17b]
 其放心畢公之所以防閑之者亦不可謂易也夫人
 之情儉生於貧侈生於富彼既富於財則必將用之
 如泥沙此其所以驕淫矜侉也故子貢問曰富而無
 驕何如子曰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蓋富而能
 好禮則可以長守其富矣故以富之資而知教訓則
 可以永其年矣觀無逸所論商三宗彼其享四海之
 富惟以無逸之故遂能享國之永今殷士惟能以富
 而知教訓則豈不永其年乎蓋商士以世禄之家非
[038-18a]
 不富也所乏者能訓耳故以永年而誘掖之也然所
 謂訓者不在乎他惟徳惟義而已所謂訓者莫大於
 此夫徳義人心之所同然其所以訓之者非推我所
 有以予之也亦非强彼所無而習之也惟彼以放蕩
 奢侈遂至於陵徳賊義失其所同然者訓之者亦因
 其所同然還以治之而已然所謂徳義之訓者必由
 古訓苟非古焉則何足以大訓乎蓋天下之理一也
 稽之前古揆之當今惟此理而已故徳義之訓必由
[038-18b]
 於古也惟康王以世禄之家乃至於悖天道而殷之
 庶士席寵如此惟恐無以閑之則知武王之數紂之
 罪以其官人之世也蓋殷之世家驕淫矜侉與紂同
 惡相濟如此篇所稱故得以其官人以世爲罪不然
 古之仕者世禄賞延于世舜之盛徳又何訾哉此言
 周邦之安與危惟在殷士之化與不化而已當康王
 之命畢公之時殷之頑民以周公君陳監之之故世
 變風移已式化厥訓則是商民之已遷於善而周邦
[038-19a]
 之已安而其言猶曰邦之安危惟兹殷士蓋行百里
 者半九十言末路之難也書曰爲山九仭功虧一簣
 殷之頑民雖已漸染於周公君陳之教訓使其能自
 同於善而不反則周邦信乎有泰山之安苟其一時
 服從教訓而心未能純一於善則其驕淫矜侉蓋有
 時而復作如此則雖天下之民已盡按堵若有太山
 之安而實有累卵之危不可以不戒然則欲殷士之
 化而周邦之安則惟在於政之不剛不柔蓋政不可
[038-19b]
 以無剛柔而剛柔俱不可以偏勝如和羹焉必藉鹽
 梅以成其味然必鹹酸不可得而名言謂之爲鹹則
 不可謂之爲酸則亦不可然則爲和羹之善此之謂
 不剛不柔則其徳信乎修矣商民之居於成周也蓋
 始自周公營洛邑以遷之而爲之師保周公既慎之
 於始矣君陳之代周公又能和之於其中畢公之代
 君陳又能成之於其終此三后之所以化商民者其
 心若出於一則可以同致于道道既浹洽則其政事
[038-20a]
 無不咸治故可以澤潤生民不獨中國也雖四夷左
 衽之邦亦得所恃頼矣觀漢之初蕭何爲相而曹參
 繼之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
 海内夫以蕭曹之同心其效猶如此則周公君陳畢
 公之協心其效爲如何邪夫既謂之協心則其道同
 矣而説者必從而爲之分别周公如是而爲慎君陳
 如是而爲和夫以厥終謂之成此所當然苟於其始
 必謹則其中其終不必謹邪其中必和則其始其終
[038-20b]
 不必和邪如必分别其所以然則其説必至於此且
 康王之命畢公以周公之事而其所謂周公之事者
 旌别淑慝而已君陳之簡厥修亦簡其或不修是亦
 旌别淑慝之意舉此一端觀之則三后豈有異道哉
 此篇既曰四方無虞又曰以康四海今又曰四夷左
 衽罔不咸頼所治者成周之殷民而已四方四夷爲
 言者古人有言曰滿堂而飲酒有一人向隅而悲泣
 則一堂皆爲之不樂天下之勢猶一堂之上也一國
[038-21a]
 一邑有反側不安則天下之勢必危蓋成周殷民密
 邇王室天下之根本所係殷民不安則天下可慮天
 下不安則四夷乗間而起矣此四夷左衽之所頼者
 必在於商民也中國夷狄皆已安寧天下之福孰大
 於是故我小子可以永受此福也公其以是成周之
 治爲我周邦立無窮之基則公亦有無窮之名顯於
 後世蓋周之基業所以緜緜延延而無有窮已者以
 畢公之監商民之故後世若論周家光有天下之效
[038-21b]
 必將歸美於畢公此無窮之聞也有無窮之聞則子
 孫得以訓法其成式惟以治也訓其成式則烏有不
 治者乎成王之戒卿士曰萬邦惟無斁戒君陳曰終
 有辭于永世此曰亦有無窮之聞皆謂其實著則其
 名自顯效之必至也王氏以極高明道中庸制行不
 以已吉凶與民同患爲説楊龜山辨之詳矣罔曰弗
 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謹厥事天下之事無難易
 惟在乎人之所爲如何耳不可以爲難而自沮亦不
[038-22a]
 可以爲易而忽之故謂畢公無以爲不能惟盡其心
 則豈有不能者哉無以其民爲寡而不足爲不謹其
 事則雖寡民未有能治者矣既其心慎其事則可以
 敬順先王之成業以美于前人之政前人謂周公君
 陳守之而不失所以美之也以畢公之懋徳克勤小
 物則必不自以爲不能也必不以爲民寡而忽之也
 而猶以此戒之蓋前世帝王君臣之所以相告戒者
 未有不若是也夫以堯舜之盛徳而其臣戒之之言
[038-22b]
 常若庸主之所爲者不如是無以革其非心而勉其
 不及也
君牙        周書
穆王命君牙爲周大司徒作君牙君牙王若曰嗚呼君
牙惟乃祖乃父世篤忠貞服勞王家厥有成績紀于太
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遺緒亦惟先王之臣克左
右亂四方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渉于春冰今命爾予翼
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𢎞敷五典式和民則
[038-23a]
爾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爾之中夏暑雨小民
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艱哉思其艱
以圖其易民乃寧嗚呼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
啓佑我後人咸以正罔缺爾惟敬明乃訓用奉若于先
王對揚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王若曰君牙乃惟由
先正舊典時式民之治亂在兹率乃祖考之攸行昭乃
辟之有乂
 穆王康王之孫昭王之子名滿大司徒卿官周禮曰
[038-23b]
 乃立地官司徒使率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邦
 國則大司徒教官之長也是時大司徒缺穆王命君
 牙爲之王若曰嗚呼君牙以下皆其命之之言史官
 紀載之以爲此篇也篇内有曰𢎞敷五典式和民則
 此正大司徒之職也穆王以大司徒之職所當爲者
 而命君牙且先之以纘乃舊服無忝祖考以洪敷五
 典爲君牙祖考之舊服則君牙之祖考蓋皆典是職
 矣累世司徒之官蓋若鄭桓公武公父子繼爲周司
[038-24a]
 徒也歟成王之將崩康王初立芮伯爲司徒而君牙
 在穆王之世爲之則君牙者竊意是芮伯之子孫世
 襲父職雖以經之文前後參較知其若此然經無明
 文不敢必以爲然也前世帝王之命其臣而其臣或
 世臣之後則必稱揚其先世之功徳又欲其纂而行
 之則可以無忝其職也江漢之詩宣王命召虎平淮
 夷之詩也而其言有曰文武受命召公維翰無曰予
 小子召公是似常武之詩宣王命皇父平徐方之詩
[038-24b]
 也而其言有曰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太祖太師
 皇父蓋召公召虎之祖南仲皇父之祖召公日辟國
 百里而南仲之城朔方則玁狁于襄皆有大功載在
 王室故當命召虎皇父握兵出征之時則必稱述其
 事不獨以襃大其先以昡耀於天下蓋使夫思所以
 繼之也君牙之先既世爲司徒將欲其無忝祖考則
 必爲之言其祖考之所以然也孟子曰欲爲臣盡臣
 道所謂臣道忠貞而已晉獻公曰何謂忠貞荀息曰
[038-25a]
 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送徃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觀荀息所言之意則知忠貞者皆謂致力於王家而
 無外心也君牙之祖與父世世皆篤於忠貞之道是
 以能服勤於王家惟其服勤故有成功可以紀之于
 太常也周禮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王建太
 常王者之旗則畫日月於其上昭其明也司勲曰凡
 有功者銘書于王之太常注曰銘之言名也生則書
 于王旌以識其人與其功也禮記曰夫鼎有銘銘者
[038-25b]
 自名也自銘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
 也紀于太常是亦如鍾鼎之有銘皆明著之後世而
 已矣惟明著之後世則後世可不思所以繼之乎今
 我小子之君天下也蓋繼守文武成康之遺緒自文
 武基於西土積徳累功以創造大業而成王康王持
 盈守成致天下於太平而我以小子嗣守其遺緒常
 懼不克負荷其責重矣然文武成康之所以治天下
 者蓋皆有賢臣以左右輔助之故能治四方以文武
[038-26a]
 成康而又加以克左右之臣今穆王之徳自謂不及
 先王而又未有先王之臣此心之所以憂危也蹈虎
 尾者必不免於噬渉春冰者必不免於溺易曰履虎
 尾不咥人亨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冰至於春其
 將釋矣而乃渉也此皆言其憂危之甚也我之憂危
 如此今既得君牙則命之輔翼我一人以爲我之股
 肱心膂傳曰君爲元首臣爲股肱明良一體相須而
 成作股肱心膂蓋言其與我一體也膂背也汝之爲
[038-26b]
 我股肱心膂惟能繼汝祖考之舊事不爲爾祖考之
 辱則可矣爾祖考之舊事蓋以五典而教民爾能大
 布五典之教使民之則各得其和則爲能纘之也王
 氏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所謂民則者此也是也楊
 龜山曰孟子曰有物必有則蓋曰有物矣則物各有
 則焉近取諸身百骸五臟達之於君臣父子夫婦長
 㓜朋友皆物也而各有則視聴言動必由禮焉此一
 身之則也爲君而止於仁爲臣而止於忠爲父而止
[038-27a]
 於慈爲子而止於孝此君臣父子之則也夫婦有别
 長㓜有序朋友有信此夫婦長㓜朋友之則也所謂
 五典之民則者此言盡之矣書載舜之命契曰汝作
 司徒敬敷五教在寛而孟子亦曰人之有道也飽食
 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爲
 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㓜
 有序朋友有信𢎞敷五典式和民則蓋不過如契而
 已矣周禮司徒掌施十有二教鄭康成曰有虞氏五
[038-27b]
 而周十有二焉案經周官之言六卿分職曰司徒掌
 邦教敷五典擾兆民此命君牙爲大司徒又曰𢎞敷
 五典五典即五教也而以爲有虞氏五周十有二何
 也蓋十有二教不可即以爲五教也爾身克正罔敢
 弗正民心罔中惟爾之中此言敷五典以和民則其
 本在於君牙身之正心之中也傳曰君子有三恕有
 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父不能報有子
 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聼令非
[038-28a]
 恕也然則敷五典以和民則若不能盡父子之道而
 求斯民之父慈子孝可乎不能盡兄弟之道而求斯
 民之兄愛弟恭可乎以至於君臣夫婦朋友之間莫
 不然其爲不恕莫大於是雖使其號令之諄復政刑
 之嚴明終不能以和之也是必以身觀身以心觀心
 爾身之正然後可以求民之正爾心之中然後可以
 求民之中身誠正矣心誠中矣則其教化之所漸摩
 道徳之所鼓舞其孰有不中不正者乎王氏以身正
[038-28b]
 爲政以心中爲徳意欲以分優劣淺深此蓋泥於孔
 子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既以身之正爲
 政則必以心之中爲徳矣殊不知心正身脩豈有二
 道哉於身則先言爾於心則先言民蓋反覆言之以
 發明其意也祁寒盛寒也君牙竊意其以司徒而兼
 行三公之事者故以暑雨祁寒爲言欲其爕理隂陽
 以稱三公之任故也以六卿兼三公此周家之制周
 公召公毛公畢公是也四時運行一寒一暑雖本於
[038-29a]
 天而所以爕調之者實本於人蓋天之與人精神有
 以相感者也使夫寒暑之失其常時雨暘之失其常
 度民豈以爲天之過哉其怨恨咨嗟之聲必以爲君
 相所致則夫居三公之職而佐天子以爕理之使夏
 無愆陽冬無伏隂咨怨之聲無自而發不可以不爲
 難而忽之也自漢以來隂陽一不調宰相之知大體
 者未嘗不引慝而歸於已天下之人未嘗不歸咎於
 宰相漢丙吉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
[038-29b]
 問逐牛行幾里矣或以問吉吉曰方春少陽用事未
 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
 害也三公典調爕隂陽職當憂是以問之唐武后嘗
 季秋出梨花示宰相宰相以爲祥杜景佺曰隂陽不
 相奪倫瀆即爲災今草木黃落而木復華瀆隂陽也
 恐布徳施令有所虧紊臣位宰相助天治物治而不
 和臣之咎也此皆引慝以歸於已若夫楊再思爲相
 時水沴閉坊門以禳有車䧟于濘斥牛不前恚曰癡
[038-30a]
 宰相不能和隂陽而閉坊門遣我艱于行則所謂怨
 咨者矣方其未調之前視之豈不爲艱及其既調之
 後視之則爲易故當思其艱以圖其易蓋至於易則
 無有咨怨者此民之所以寧也文王之居于岐周也
 雖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然伐紂之謀蓋自文
 王而啓此文王之謨所以爲丕顯惟文王之大統未
 集則武王伐商之功所以繼其志述其事而已此武
 王之烈所以爲丕承其曰丕者王氏謂積小成大蓋
[038-30b]
 以楊子曰由小致大不亦丕乎故也文王之謨武王
 之烈所以開啓佑助我後之人者皆以正道而無有
 廢缺既無廢缺故紀綱法度所以盡得其條理而四
 海之内所以盡得其所若六月之序言鹿鳴廢則和
 樂缺之類以厲王之世廢缺如此則其失正者多矣
 故四夷交侵中國衰㣲以其缺而不振如此則知當
 穆王之世正而罔缺其盛爲如何哉惟其謨烈之盛
 汝當有以維持而昭明之故惟敬明其五典之訓則
[038-31a]
 可用以奉順先王之道荅揚文武所以啓佑後人之
 光命而追配于汝之前人祖考也此言文武之謨烈
 蓋欲君牙洪敷五典以奉順之也王氏則以謂聖人
 所以爲謨烈亦敷五典之教以和五品之民殊不知
 謨烈者但指伐商之事楊龜山已辨之矣先正蘇氏
 曰周召畢公之流是也言君牙惟當率由先正舊典
 而式之蓋以民之治亂惟在此式與不式而已此篇
 所言者每以纘祖考爲言此又曰先正亦猶成王之
[038-31b]
 告康叔既曰祗遹文考而又曰敷求殷先哲王别求
 古先哲王也既式先正而又循其祖父之所行則汝
 君之有治功於是而昭顯矣蓋君之治功實自於臣
 臣能稱職則其功必歸於君此古今之常理也蘇氏
 曰予讀穆王之書三篇然後知周徳之衰有以見也
 夫昭王征而不復至齊威乃以是問楚是終穆王之
 世君弑而賊不討也而王初無憤耻之志今觀君牙
 伯冏之書皆無哀痛惻怛之語予竊謂不然南征不
[038-32a]
 復之事載於左傳使穆王誠無憤耻之意是誠可罪
 然夫子之於書雖平王不克終然其一時有志於中
 興之言夫子取之雖秦穆公不能踐言然其一時悔
 過自艾之語夫子取之此文侯之命秦誓所以預於
 百篇也如穆王之三篇其言純正明白有功於治體
 夫子亦以是而取之不得以昭王之事而謂其周徳
 之衰有見於此夫子豈以其衰而取之乎左傳以爲
 昭王不復而吕氏春秋曰昭王親將兵征蠻荆辛餘
[038-32b]
 靡長且多力爲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祭公隕于
 漢中辛餘靡振王北濟又以昭王爲脱於難不知何
 也
冏命        周書
穆王命伯冏爲周太僕正作冏命冏命王若曰伯冏惟
予弗克于徳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
厥愆昔在文武聰明齊聖小大之臣咸懐忠良其侍御
僕從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欽
[038-33a]
發號施令罔有不臧下民祗若萬邦咸休惟予一人無
良實頼左右前後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繩愆糾繆格其
非心俾克紹先烈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羣僕侍御之
臣懋乃后徳交修不逮慎簡乃僚無以巧言令色便辟
側媚其惟吉士僕臣正厥后克正僕臣諛厥后自聖后
徳惟臣不徳惟臣爾無昵于憸人充耳目之官廸上以
非先王之典非人其吉惟貨其吉若時瘝厥官惟爾大
弗克祗厥辟惟予汝辜王曰嗚呼欽哉永弼乃后于彞
[038-33b]

 伯景臣名大僕正僕官之長漢孔氏謂大馭中大夫
 案周官司馬之屬大僕下大夫二人祭僕中士六人
 御僕下士十有二人注曰僕侍御於尊者之名大僕
 其長也大馭中大夫二人戎僕中大夫二人齊僕下
 大夫二人道僕上士十有二人田僕上士十有二人
 注於大馭而下曰馭之最尊於戎僕之下則不曰馭
 言僕者此亦侍御於車周官大僕既爲僕官之長先
[038-34a]
 儒不以大僕正爲大僕而乃以爲大馭者蓋大僕既
 下大夫而大馭乃上大夫此篇又曰正于羣僕侍御
 之臣曰羣僕則戎僕而下皆是戎僕中大夫其位在
 於大僕之上故知是大馭也且大僕之職王出入則
 爲前驅而已大馭掌馭王輅與王同車既親近於王
 而又位爲最長則大僕正非大馭而何不言馭而言
 僕者此亦周禮注所謂侍御於車者也穆王得伯景
 以爲賢而命之以爲羣僕之長蓋僕御之官雖若卑
[038-34b]
 賤而人主之徳所以或成或不成者實係於此以其
 與王同車爲最親近故也既得賢者以爲其長則羣
 僕無非賢者矣故穆王以册書命之而史官記載以
 爲此篇此篇與君牙皆是命體君牙之命篇則但以
 其名此則去伯而加以命字是亦各其史官一時之
 意也怵惕憂懼之意孟子曰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
 井莫不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則怵惕者心之不安也
 故曰怵惕惟厲厲危也言我不能修徳而乃繼先人
[038-35a]
 以居大君之任懼其不克負荷以遺先人之羞故怵
 惕然不自安半夜而興思所以免於愆過也穆王之
 命君牙曰心之憂危若蹈虎尾其命伯景則曰怵惕
 惟厲成湯之所謂慄慄危懼者亦不是過也而蘇氏
 曰二書皆無哀痛惻怛之語此非惻怛之語而何自
 昔在文武以下則所言免厥愆者惟在於小大左右
 之臣莫非正人也昔文王武王之君天下其徳之積
 於身者聰足以聼徳明足以視逺而又有齊聖之徳
[038-35b]
 則徳之充實輝光可謂至矣文武之徳所以盛者則
 以其在朝之臣無小無大皆懐忠良之道雖其侍御
 僕從之在左右者亦無非當世之正人此諸臣於旦
 夕之間有以承弼其君獻可替否陳善閉邪彌縫其
 闕而匡救其惡此聰明齊聖之徳所以盛也故其出
 入起居則無有不欽發號施令則無有不善以此之
 故下民敬順之而萬邦至於皆美也此皆盛徳之所
 致而徳之所以盛則以其臣承弼之所致也觀立政
[038-36a]
 言文武之臣不徒常伯常任準人之得人也至於虎
 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僕庶常吉士則其侍御僕
 從罔匪正人可知矣夫人君之所以治天下者不惟
 朝廷之大臣欲得其人至於左右近習尤不可以非
 其人使左右而非其人則朝夕與之居處漸染浸漬
 入於邪僻而不自知雖大臣或得天下之傑而君心
 已蠧孰與有爲哉孟子曰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故
 雖小大忠良必侍御僕從皆正人而後可中庸曰惟
[038-36b]
 天下至聖爲能聰明睿智足以有臨也寛裕温柔足
 以有容也發强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
 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蓋文武所謂聰明齊聖
 者也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悦
 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
 通天地之所覆載日月之所臨照霜露之所墜凡有
 血氣者莫不尊親則所謂出入起居罔有不欽發號
 施令罔有不臧下民祗若萬邦咸休者也論聖人盛
[038-37a]
 徳無以加此蓋其積諸中者既充實輝光而不可揜
 則其發於外者其機如此理之必然也而文武所以
 爲徳者蓋本於臣之力文武猶不能自成其徳况穆
 王乎故穆王自謂無良必頼於左右前後有位之士
 匡正其不及而彌縫之繩正其愆過而糾察其繆尤
 以格其非心則可以克紹先烈也孟子曰人不足與
 適也政不足與閒也惟大人爲能格君心之非而後
 國定故穆王之紹先烈必本於此曰不及曰愆曰繆
[038-37b]
 曰非心其實一也皆欲其輔贊彌縫致於無過之地
 而後已惟其有頼於左右前後之臣故今我命汝作
 僕官之長凡羣僕侍御之臣汝皆有以統率而正之
 則可以勉進君徳而交修其所不及焉羣僕即戎僕
 齊僕之類羣僕侍御即所謂左右前後之士穆王欲
 左右前後之得其人惟得一伯景可矣蓋鸞隼不同
 翼薰蕕不同噐君子小人不同事惟賢爲能知賢惟
 善爲能舉善伯景正則羣僕侍御而有一不正者必
[038-38a]
 不能與之一朝居也故左右前後皆不可以非其人
 而其要則在於其長汝既爲僕官之長則夫羣僕侍
 御之臣與汝同僚者汝當謹擇之不可以巧言令色
 便僻側媚之人而進之惟吉士則可也便僻側媚皆
 謂不以正道事其君者也大僕正中大夫耳而得以
 慎簡乃僚則知周之世官長皆得自辟其僚屬也故
 唐陸贄請臺閣長官得自薦其屬而引此以爲言魏
 元同論選舉法弊亦引此也羣僕之臣皆以正道事
[038-38b]
 其君則其君必正夫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習與正人
 居其勢不能無不正若其阿諛以媚其上則其君必
 自以爲聖蓋其君之處心行事曽未及堯舜禹湯之
 萬一而其臣佞之以爲逺過於堯舜禹湯則豈不自
 負以爲聖乎昔子思言於衛侯曰君出言自以爲是
 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卿大夫出言自以爲是而士
 庶人莫敢矯其非君臣既自賢矣而羣下同聲賢之
 詩曰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抑亦似今之君臣乎
[038-39a]
 蓋臨亂之君如桀紂幽厲未有不自以爲聖者以其
 臣之諛也夫自以爲聖者譬如掩耳盗鈴已則不聞
 其聲而謂他人亦不聞之惟僕臣之正則其后克正
 諛則其后自聖自后之徳與夫不徳惟在於僕臣也
 惟后之徳與不徳皆在於僕臣故穆王之命伯景也
 其言諄諄反覆惟欲其謹擇賢類以交修于我一人
 也漢世驂乗之官最爲要重以其職於天子爲親近
 故每用於天子素所倚信之人一非其人則其臣力
[038-39b]
 爭以爲不可此蓋得周之遺法穆王之遺意文帝使
 趙談驂乗袁盎伏車前曰天子所與共六尺輿者皆
 天下豪傑今漢雖乏人獨奈何與刀鋸之餘共載文
 帝笑下談談哭下車成帝遊後庭欲與班倢伃同輦
 載辭曰觀古圖畫聖賢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
 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無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
 止此漢家之制度然也耳目之官即羣僕也以其在
 王之左右前後而懋乃后徳交修不逮故謂之耳目
[038-40a]
 之官惟僕臣之重如此汝之所以擇之也不可不謹
 不可親昵于小人以充此耳目之官以小人而充之
 則必導上以非先王之典矣汝所用者皆非其人之
 吉善但以行貨之故遂以爲吉而薦之若是則必不
 能任官而病之矣薛博士曰詩刺皇父擇三有事亶
 侯多藏此惟貨其吉是也漢韓安國以五百金遺田
 蚡蚡言於太后遂召用之唐杜黃裳納髙崇文錢四
 萬五千緡薦之平蜀安國崇文固可用然乃以其貨
[038-40b]
 而得舉論者深以爲罪况非其人哉若用行貨之人
 而使之病其官則是汝大不能敬其君我實以爲汝
 之罪也景子謂未見子之所以敬王孟子則謂其人
 無以仁義與王言爲不敬莫大乎是此穆王以用行
 貨之人爲大不祗厥辟之意蓋人臣之所謂恭敬固
 不在於聲音笑貌之間也欽哉此終戒之以不可不
 欽也穆王之於景既戒之以巧言令色便嬖側媚之
 人又戒之以憸人又戒之以行貨之人蓋若人而用
[038-41a]
 之則豈能弼汝君以常法哉汝當輔弼其君永以常
 法則惟當謹簡吉士而已後世之論穆王者多過其
 實左氏傳曰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
 轍馬迹又有謂得八駿以造父爲御西廵守㑹西王
 母於瑶池蘇氏因之遂以穆王之書爲周徳之衰今
 觀此篇其言純正明白切於治體彼其於僕御之臣
 丁寧反覆如此至謂慎簡乃僚無以便嬖側媚則其
 僕御豈有敢導王爲非者而王之言既然則亦豈肯
[038-41b]
 爲無方之遊哉以是知世之論穆王者皆好事者爲
 之也當以書爲正
 
 
 
 
 
 尚書全解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