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9 皇清文頴-清-陳廷敬 (master)


[028-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文頴巻二十八
 疏
  進呈大學衍義疏       熊賜履
經筵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教
習庶吉士臣/熊賜履謹
奏為進呈大學衍義以𢎞
聖學以光
[028-1b]
聖治事盖致治惟在力行而修身必先窮理我
皇上遜志典學單心基命與商宗周成後先一揆臣/
竽禁籞備員勸講猥獻芹藿之忱少效涓埃之補竊惟
大學衍義全體大用之書也宋儒真徳秀書成表進辭
曰使吾君之心炳如白日於天下之理洞若秋毫雖共
兠雜進於堯朝豈魑魅能逃於禹鼎又曰為人君者不
可以不知大學人君而不知大學無以清出治之原為
人臣者不可以不知大學人臣而不知大學無以盡正
[028-2a]
君之法至哉斯言聖人弗易矣明太祖允其臣宋濂請
命大書於廡壁朝夕觀覧嗣是列辟俱寘之講筵奉為
筮鑑誠以是書洪纖包舉法戒具備千聖授受之真百
王化理之要蔑有能外焉者矣兹臣/等仰遵
前㫖翻譯繕寫恭呈
乙覽伏乞
皇上邃宫之中清燕之暇
注意存省
[028-2b]
留神翫閱務期洞厥微奥措諸施為則内聖外王之道
修己治人之術寧俟他求焉仍請
敕下臣/衙門䖍付剞劂廣行頒布俾八旗子弟誦習講
求眀體逹務備
國家異日之用則正學表彰人才熾盛
君徳日進於髙明而
盛治丕臻於光大矣臣/等不勝拳拳之至
[028-3a]
  歲終彚進講義疏       陳廷敬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經筵日講官起居注翰林
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臣/陳廷敬題竊
惟積日月而成嵗不巳維天合經史以為功其勤者聖
盖典學行政道本相資溫故知新事須交盡我
皇上亶聰亶明之資實由天授好學好問之篤度越前
王出臨正朝則躬理萬㡬深居大内則潛心羣典隆寒
盛暑不廢丹鉛綴衣虎賁皆通章句逮扵講幄尤切
[028-3b]
皇情每當敷奏先從
天語發揮凡有咨詢逈出諸臣意表兼之虛懷若谷溫
語如春講畢有再拜之儀特䝉
賜免頻年有便繁之錫更荷
重頒此皆亘古所未聞而今兹所始覩者也臣/等叨預
顧問之榮班愧乏涓埃之微助嵗華欲滿舊例宜循其
四書講義己扵康熙十四年閏五月遵
㫖先期彚進今將講過通鑑講義繕寫裝潢題明進呈
[028-4a]
伏願
聖心折𠂻扵誦讀之餘發揮於施行之際文武之道備
在一人堯舜之治永傳萬代矣臣/等不任諄切之至
[028-5a]
  進呈刋完日講四書解義疏   陳廷敬
康熙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經筵日講官起居注翰林
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臣/陳廷敬題臣/
等於康熙十六年三月十三日恭侍
𢎞徳殿進講䝉
皇上面諭四書巳經講完講章應行刋刻欽此臣/等叨
塵法從日侍
經幃伏覩
[028-5b]
皇上聖躬親講典學彌殷
天語下詢訪道愈篤凡在六經諸史靡不極意研精至
於四子之書實備百王之道比年以来次第進講歴寒
暑而罔間積日月以成編固已體驗於
宸表抑且發揮於政治除按日進覽年終彚呈盡在
御前時厪
睿照迺者思垂永久
親降綸音爰令校刋宣布中外竊惟
[028-6a]
皇上聖學崇深真足超軼往古臣/等經術淺陋曷克仰
助涓埃顧鄒魯之大義微言炳如星日而師儒之參稽
互訂著在簡編嘗慕宋臣以半部佐君先明敬信莭愛
願學朱子以四字入告亦曰誠意正心即致斯世於治
平不外明徳新民之理而使吾
君為堯舜敢忘責難陳善之思仰惟
宵旰之勤勞不輟
宫闈之誦讀永光典訓示則臣民臣/等謬效編摩復加
[028-6b]
刪潤校鋟成帙装潢進呈惟我
皇上常垂乙夜之觀存諸几席允懷千聖之道如晤羮
墻将見煥四海文命之敷𢎞萬世光華之治臣/等不勝
區區之意謹具題恭進以聞
[028-7a]
  翰詹謝
恩疏              韓 菼
題為
聖世文治光昌教思廣育儒林寵溢恭謝
天恩事竊惟聖人以作君而作師合道統為治統要在
文思光被教澤深長故九徳采於虞廷三物興扵周禮
乃自詞曹之設本以儲養羣材端尹之司亦嘗遴簡妙
選而寵榮徒寄訓誡罕聞要未有揭聖學之精微煥斯
[028-7b]
文之宗主天言包括如八卦之盪摩寳墨光華倍五雲
之絢爛曠乎萬古慶始
聖朝恭惟我
皇上
徳縱自天學稽扵古心勤宥密靡不廣運旁通極建中
和咸克兼總羙備盖性天之奥即布為萬殊故翰墨之
工皆歸於一貫江山輝映已徧留碧落之題卿尹翹瞻
常拜舞紫薇之字而詞臣清切
[028-8a]
宣賜尤多咸拱作堂顔珍為巻軸頃復
眷念蘭臺秘省人才端在濯磨芝苑仙班大冶須加陶

特召大學士臣/玉書臣/賜履暨吏部尚書臣/廷敬至
乾清門出
御書道德仁藝四大字
賜翰林院德業仁義四大字
賜詹事府更
[028-8b]
虛懷下詢商酌當否臣/玉書等咸各贊歎謂渾涵足蔽
夫萬言精切適宜扵兩署既自然而不可易亦極至而
無以加乃
命頒賜臣/等衙門臣/等䖍捧自
天仰答無地竊思道與藝合而徳備業隨義盡而仁全

皇上集往聖之大成以曲成萬物挺
一人之先覺以𢎞覺羣迷尋又
[028-9a]
恩賜題辭闡揚厥㫖字字抉可聞不聞之秘言言示此
心此理之同緬昔朱熹之作箴不逢聖主豈期
帝歌之結契録此嘉言臣/等雖列宫墻僅習章句未能
知味徒為飲食之人昭若發䝉頓開日月之照從此西
園東壁矢朝夕於曩編秋實春華交悚惶於岐路至若
龍騫鳯舞如覩神禹絳霄之碑
墨妙筆精逺過太平玉堂之額莫能名象總属化工謹
當金碧雕鎪雙懸公廨更復貞珉摹勒永寳萬年臣/
[028-9b]
不勝踴躍歡忭之至為此合詞具奏恭謝以聞
[028-10a]
  禮部謝
賜訓敕士子文題明頒發疏     韓 菼
題為恭承
寳訓戒飭黌宫祗領歡騰遵
㫖頒發事先該臣/部等衙門㑹覆准直撫李光地疏恭

御製教條發直省學宫奉
㫖依議臣/部尋請
[028-10b]
皇上萬幾餘暇煥發天章更求
御書臣/部恭行國子監及直省一體勒石各學奉
㫖候㫖頒發各欽遵在案今月十九日吏部尚書臣/
廷敬左副都御史臣/勵杜訥編修臣/查昇恭捧
皇上親書
御製訓飭士子文一道交臣/經管衙門者竊惟學校乃
明人倫之地士習為正風俗之關恭遇我
皇上秉聖人在位之權為萬世斯文之主加養而加教
[028-11a]
作君以作師乆覃恩於正人心尤倡化於端學術凡兹
臣/所請早在
睿照之中恩許
天言惠兹多士
玉音初下率土巳切翹瞻
寳翰今頒羣蒙頓開聾瞶字字若春溫而秋肅言言挾
雷動而雨施大書特書逺追虞夏典謨之訓心正筆正
嫓美黄炎雲穗之章煥日月之光華增宫墻之羙富不
[028-11b]
特一時寓恥且格之妙用抑亦千秋立賢不肖之大防
臣/等伏讀不禁歡欣鼓舞之至謹遵頒發
前㫖恭行國子監摹勒上石辟雍之鐘鼓從兹一新圜
橋之聽觀日将萬計俟搨善本上呈
御覽行臣/衙門轉頒各直省督撫照式酌量一體勒石
學宫可也為此題知
[028-12a]
  翰林院落成謝
恩疏              張廷玉
為恭謝
天恩事乾隆九年十月南書房承
㫖重葺翰林院落成車駕臨幸錫宴送大學士掌院事
鄂爾泰張廷玉進署以張說東壁圖書府五律為韻賦
東字音字二首勅諸臣各分一字賦詩又
臣/鄂爾泰臣/張廷玉
[028-12b]
御書二額懸於院署閱日又奉
㫖朕幸翰林院既與大學士等用張説五律字分韻賦
詩顧人數為字所限編檢庶常吉士皆不獲與因復為
栢梁體朕倡首句俾人賦一句用聯上下之情欽此伏

殊榮賁於册府
睿藻輝煌
愷澤沛扵詞林
[028-13a]
恩華稠叠曠千秋而紀盛偕庶尹以騰歡欽惟
皇上
濬哲性成
欽明光被
接羲軒堯舜之統
德乃日新
掞星雲河嶽之文
聖由天縱璿璣斡運際甲子之重開寳籙迎祥繼雍熈
[028-13b]
之累洽丕煥右文之典用彰稽古之榮繄是詞垣素稱
清秩本崇政集賢之重地沿邇英麗正之遺規樸斵宜
勤棟隆惟吉爰頒
㢲命俾予鼎新藻井芝栭欝虹梁之特起璇題寳畫揭
鳯榜以髙懸亭號瀛洲真成方嶠地連華盖名稱玉堂
屬廣厦之初成展鈎陳而夙駕
帝車紆軫光臨奎壁之垣日晷騰輝彩徹台階之次鵷
行雲擁屹
[028-14a]
黼座以中開豹尾星陳啓瓊筵而肆設雲璈錦瑟聆廣
樂於鈞天翠釡金罍酌衢尊扵丹地
摛章寵示韻分燕國之篇染翰聯吟製仿西京之體金
聲玉振集條理之大成乾端坤倪冠苞符而首出鐫諸
琬琰掩八伯之咸歌逖考縹緗陋三侯之成咏斯文極
盛振古希聞臣/等幸遘
昌期叨塵秘省仰
王言之鄭重勉効論思誦
[028-14b]
睿製以驚惶多慚寅亮戴
巍巍之至徳莫申天保報上之忱思藹藹之吉人共志
巻阿來游之盛寵深逾分感極難名凡兹與讌諸臣共
喜普沾
異數在昔纈袍蓮炬尚焜燿於曩編與夫玉署金鑾苐
鋪張於往載豈如
今日覃被
恩施尋巢猶記鳯池同荷需雲之渥釋屩甫来芸館均
[028-15a]
瞻復旦之華拜稽竊附於歌虞醉飽還逾於宴鎬波添
瀛海
恩重鼇山惟當共贊夫休明冀以稍酬於
髙厚所有感激微忱理合公同具疏恭
謝伏乞
聖鑒施行
[028-16a]
 劄子
御製論詩發示覆奏劄子      李光地
臣/李光地謹
奏本月十六日傳示
御製理學論一篇湯泉應候詩一首臣/反覆奉誦切惟
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盖事物之理即吾心之性也
吾之性即天地之命也然欲盡性至命者必自窮理始
此大學之教所以先於格物也世儒言理者傷扵繁碎
[028-16b]
故㦯拘牽文義摭拾名物而不知㑹通於性命之真言
性命者渉於空虚故㦯直指人心好言超悟而不知實
驗於事理之著是皆不能合内外之道而得聖人之指
也我
皇上推極理之本原至於天命率性而以格物致知窮
其至理之當者為盡性逹天之路盖合大學中庸首章
之義而一以貫之不但朱子宗指不為俗儒曲學所亂
臣/愚謂聖人復起不易斯言矣嘗觀朱子平生著書最
[028-17a]
重者大學大學之說最要者窮理百餘年來陳獻章王
守仁軰破除窮理之論而易以認天理致良知之說故
士無實學而世無實用闢之者又但滯於名物粗淺文
義支離之間亦安能有以正之哉
皇上此論宜刋示萬世以廓清洙泗洛閩之統緒現在
刻朱子全書大學己將告竣臣/謹請以
聖諭一章特系大學之後其於道術人心誠非小補湯
泉詩情意懇惻音節髙妙盖
[028-17b]
聖心無日不與天地民物同流故觸景怡情莫非真機
之所濬發非學士詞人敢望其規製也臣/愚素不能詩
然生逢唐虞成周之世飽聆賡歌雅頌之音勉索枯腸
奉揚
聖作鐘鏞之下雜以鼃黽其為顔厚何如惟冀
皇上恕其老朽荒拙不勝幸甚
[028-18a]
  請刋通鑑
聖論劄子            勵廷儀
奏為
御覽通鑑既䝉
頒刻謹呈
聖論並請發刋垂訓萬世事欽惟我
皇上道貫千聖學統三才躬先覺以牖民觀人文而成
化萬幾宵旰之暇猶復好古敏求於經史性理諸書無
[028-18b]
不乙夜披陳丹黃手勘尤以通鑑綱目法戒攸關凡
御筆㸃定之處義例著明條分縷晰其間流傳謬誤㦯
字簡錯落一經校正炳若日星真
内府之秘編史家之寳籍業䝉
頒付撫臣/宋犖照式刋刻仰見我
皇上大公垂教之聖懷至深逺也抑臣/更有請者臣/
勵杜訥於康熈二十四五年間恭侍
皇上御㸃綱鑑大全及通鑑綱目全編敬聆
[028-19a]
聖論記注成書舉古今治亂之源人事得失之故忠孝
節義之隠禮樂制作之微一一闡發精深品評確當為
儒先所未及並謨典以不刋雖經奏准
頒發史館而臣庶士民無由得見臣/伏思詩書六藝折
衷端在於聖人彞訓萬年敷言必本乎
皇極惟
聖謨之昭布斯大義之宏宣今
御筆㸃定校正綱目全編既付棗梨請並将
[028-19b]
聖論刋列其上俾覽者觸目警心震聾發瞶上識
聖天子建中立極之本下識人心天理是非善惡之公
不惟一世之訓行相率於無偏無黨即萬世子孫黎庶
亦咸知大中至正之則於以植綱常而厚風俗
皇上之教澤與天地無疆矣
[028-20a]
  回奏樂律劄子        張 照
伏䝉
天語垂問古樂今樂雅樂俗樂之變律度量衡之曷由
同樂音樂字之本末同異編鐘倍律及有設而不作之
臣/章句鯫生不學操縵其於律呂目剽耳食而非有
真得於心承
問茫昧震懼失圖切惟古樂自周而廢仲尼以前魯猶
守之季札觀樂載在左氏迨師摯適齊在魯者亦遂淪
[028-20b]
墜論語所記記樂亡也魏文侯與子夏問答語在樂記
時去師摯適齊未逺列國猶有吉光片玉至於七國入
秦而澌滅盡矣雖然觀子夏言樂與音相近而不同則
知樂之與音猶識之與性性不離識不渉識識不同性
不異性樂不離音不渉音音不同樂不異樂識在則性
固無所虧音在則樂亦無所闕性雖無虧而必俟空有
雙融始能見樂雖無闕而必俟欲淨理純始可作縦使
搏拊考擊之法笙鏞鐘鼓之制於今冺焉而宮商角徵
[028-21a]
羽出於天然非人力之所得與則豈世代今古之所可
殊古樂安得而亡况黃鐘之管曽經
聖祖仁皇帝考定而樂器制度散見於經史者猶可沿
流以溯源哉惟在人存政舉而已樂經曰以樂徳教國
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
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巻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臣/
之師曰體中逹和所謂至徳也敬業有常所謂敏徳也
仁孝友悌所謂孝徳也此與師氏之教同養士之本也
[028-21b]
興者於物興懷道者自述其意所謂詩言志也倍文曰
諷以聲節之曰誦所謂歌永言也發端曰言答述曰語
所謂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也雲門以下黄帝至周歴
代之樂也盖樂徳則以理義養其心樂語則以聲音養
其耳樂舞則以舞蹈養其血脈古人所謂以樂教者如
此所以聲音之道與政通也後世不知樂為教之事故
其職領於有司而己學士大夫鮮有知者其精微之㫖
不傳而徒索之鏗鏘莭奏巳不足以和神人況太常工
[028-22a]
人記其髣髴用之郊廟者存什一扵千百耳其施之民
間日用莫非子夏所謂及優侏儒猱雜子女則其所化
之民所成之俗當何如耶此固有教養億兆之責者所
為蒿目乎斯世也然則三代以下非古樂之不可復特
無復之之人耳得其臣如萬寳常如蔡季通者又不用
於彼時若我朝
列聖相承功成治定恭遇
聖祖仁皇帝心契天地之秘手握聲氣之元考定黄鐘
[028-22b]
正歴古之訛謬則又有
君而無臣迄於今普天之下雅頌之聲未作而淫樂鄭
聲亦未放此我
皇上所為撫世而興歎也溯自列國時古樂既廢俗樂
繁興桑間濮上之音流入宫掖左氏所稱撞鐘舞女吳
越春秋所載越夫人教舞史記所載優㫋優施之屬自
朝廷以至閭巷以娱心志以恱耳目莫不用是惟郊廟
所用則略存古樂之鏗鏘百姓不得而知則謂之曰古
[028-23a]
樂亡也亦宜非樂亡也樂教亡也使鏗鏘之節同於古
而即可謂之古樂則孔子不當云樂云樂云鐘鼓云乎
哉矣使器必蕢桴土鼓歌必鹿鳴四牡而後可謂之古
樂則孟子又不當曰今之樂猶古之樂矣孔孟之言必
同而無異則古樂在今匪存而匪亡斷可識矣迨漢髙
祖入秦有制氏者世隸太常記其度數叔孫通因之制
為漢樂髙祖好楚聲唐山夫人為安世樂實楚聲用之
房中安世樂秦名夀人或曰即關雎之度數至文帝時
[028-23b]
以奉髙祖祠廟而楚聲又混入古樂矣漢武帝以謳者
李延年為協律都尉造新聲制樂章述己功徳陳之宗
廟為太一天馬等歌汲黯諫丞相公孫氏斥黯誹謗先
儒以古樂之亡斷自漢武焉嗣後俗樂音節盡入古樂
如油入麵越世愈久愈不可考歴代雖欲脩眀無徵不
信人自為説莫能斷其是非史氏但以用之宗廟朝廷
者曰古樂雅樂其雖在朝廷而本出於里巷者謂之今
樂俗樂依古有雅樂部俗樂部前明以來亦有太常部
[028-24a]
教坊部其源流沿革文雖煩賾而亦具有條貫濂溪周
子有言樂聲淡而不傷和而不淫入於耳感於心莫不
淡且和焉淡則欲心平和則躁心釋此數語者狀古樂
之音最為明盡夫目之司視也口之司味也凡悅目悅
口之物未有不敗道而傷生何獨於耳而有殊故凡樂
聲激烈慷慨流蕩靡曼則耳必悅之若淡且和何悦之
有古之作樂於以養徳後之作樂於以悦耳所以三代
而下朝廷之上奮然欲正樂復古者屢矣而卒不能者
[028-24b]
盖以反乎周子之言而未嘗於此加之意歟至於度也
量也權衡也皆本於律尚矣黄鐘為聲氣之元象數之
本度量權衡皆於是受法度量權衡正而人生日用萬
事筦焉
皇上深惟事本而期四海之同誠立政之要也按漢書
律者分寸尺丈引也本起黄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
一黍之起積一千二百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黄鐘之長
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各自其十以陞扵引而五度審矣
[028-25a]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本起黄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以
子穀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凖其槩合龠
為合十合為升各自其十以陞於斛而五量嘉矣權衡
者權重也衡平也銖兩斤鈞石也本起黄鐘之重一龠
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
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歴代諸儒考古制者胥
以此為鼻祖焉夫黄鐘元聲自在天壤而造律之尺難
得其真蔡元定律吕新書所載有周尺漢劉歆銅斛尺
[028-25b]
蔡邕銅龠尺建武銅尺魏杜䕫尺晉田父玉尺姑平古
銅尺汲冡玉律尺劉曜土圭尺劉宋錢樂之渾儀尺後
魏元延眀尺後周玉尺梁景表尺隋開皇水尺五代王
朴律凖尺宋和峴尺李照尺胡瑗阮逸尺鄧保信尺大
晟樂尺共二十種其同異則宋史詳之至於量周制則
見考工記㮚氏為量章漢制則見漢書律志至梁陳則
以古升五升為一斗後周獲晉古玉升仿其制頒天下
徑七寸一分深二寸八分重七斤八兩以彼時官斗較
[028-26a]
之多三合四勺隋開皇以古三升為一升大業後復古
升嗣後史無其文至於權衡漢志雖詳而不知其器之
何似石勒十八年造建徳殿得圎石有名曰律權石重
四鈞同律度量衡云又後魏景明中并州人王顯逹獻
石銅權一枚具有銘二七十九字識者云皆王莽所造
也梁陳以前猶依漢古稱齊以晉宋時一斤八兩為一
斤開皇時以三斤為一斤大業中復古稱貞觀時鑄銅
斛與古玉尺玉斗同符玉尺玉斗藏扵大樂署武后時
[028-26b]
亡之宋淳化間詔以秬黍依古法較定權衡史稱其制
為精備頒之天下奸弊無所措元明兩朝無聞焉我
聖祖仁皇帝心通天矩學貫神樞既以斗尺稱法馬式
頒之天下又凡省府州縣皆有鐵斛收糧放餉一凖諸
平違則有刑又恐法乆易湮且古法累黍定度度立而
量與權衡凖焉度既不齊黍數即不合
躬親累黍佈算而得今尺八寸一分恰合千二百黍之
分符乎天數之九九於以定黄鐘之律尺既定矣又恐
[028-27a]
不寓諸器則法不可眀乃於
御定數理精蘊書内載其法以金銀製為寸方著其輕
重而度與權衡之凖瞭如指掌雍正九年列之為表載

大清㑹典頒行天下誠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也我
皇上以度量權衡天下猶有未同勤惓垂問仰見平均
四海之至意臣/以為在今日非法度之不立在奉行之
未能請
[028-27b]
命有司按表成造尺秤法馬斗斛頒行天下再為申眀
違式之禁務使畫一并令直省將㑹典内權量表刋刻
頒布使人人共曉或亦同之之一法也夫五方風氣不
齊民俗所便各異然在官者有一定之程則能以我之
至齊者齊彼之不齊而不齊者亦齊其所不齊亦無害
臣/昔聞於
聖祖仁皇帝者如此今䝉
聖諭虞舜廵狩同律度量衡唯其時亦有不同者是以
[028-28a]
同之若其皆同何同之有然而在我者安可不同至哉
聖言信乎
先聖
後聖其揆一也臣/又謂立法固當深講而用法自在得
人度量權衡雖同而官司用之入則重而出則輕以為
家肥其鄙陋更甚者轉以此為國利譬如平糶以穀貴
故平其價也往者有司轉就民間貴價之數略減五分
以賣官米則加以銀色法馬使費之數必轉貴於現在
[028-28b]
之貴價矣於是米價以平糶而愈貴鄙陋之見曰此乃
國之利也否則曰如此乃可告無罪也豈不與平糶之
意適相反耶行之在上如此百姓至愚必以為度量權

國家本無定凖浸假而民間各自為制浸假而官司轉
從民制以為便此歴代度量權衡所以不同之本也夫
期民間之恪守先從官司之恪守始臣/愚見如此伏候
聖訓至十二律五聲工尺樂字同異臣/謹㑹同和碩莊
[028-29a]
親王校定聲律謹按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是
知六律六呂所以為五聲之筦凡物之聲有低有髙低
可至於希微髙可至於霆震皆聲也而不可以為樂故
以六律六呂筦之去其兩端而用其中則其聲成文樂
記所謂聲成文謂之音也音有清濁愈濁則亦愈低愈
清則亦愈高劃髙低為五分謂之宮商角徵羽然而天
數五地數五五音之間必各有半聲自然之理也爾雅
云宫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栁
[028-29b]
即半聲也即有律之必有呂也又此五音必有餘分閏
位而餘分閏位必在陰陽互易之地故必又有二變亦
自然之理也合五音二變謂之七音則國語所謂以七
同其數也然國語所謂七同者謂自子至午七律皆陽
律也而自午至子亦有七律是故倍五為十加二變為
十二則六律六呂備二變又各有陰陽則二七為十四
十四位成則陽律七陰律七可以比音而樂之矣樂記
所謂比音而樂之謂之樂也夫黄鐘宫也而大吕即為
[028-30a]
清宮太簇商也而夾鐘即為清商姑洗角也而仲呂即
為清角至於蕤賓一陰生矣而時方五月陰盡午中而
即生於午故蕤賓為變徵而林鐘即為清變徵夷則徵
也而南呂即為清徵無射羽也而應鐘即為清羽十月
陽氣盡矣而陽無可絶之理故應鐘至黄鐘之交又有
半黄鐘半大呂之位為變宫清變宫然後聲音旋轉不
窮與造化同符焉皆非人之所能為也自然之理也自
黄鐘以至半黄鐘名之曰律自大呂以至半大呂名之
[028-30b]
曰呂其自宮與清宮以至變宮清變宮者則皆音之名
也律以筦音音以協律然論其名則異舉其實則同也
樂工記數不便扵用則以其聲相似之字而又筆畫少
易於標識者易之為十四字其曰工者即宫黄鐘也其
曰仜者即清宫大呂也其曰凡者即商太簇也其曰仇
者即清商夾鐘也其曰合者即角姑洗也其曰六者即
清角仲呂也其曰四者即變徵蕤賓也其曰五者即清
變徵林鐘也其曰乙者即徵夷則也其曰亿者即清徵
[028-31a]
南呂也其曰上者即羽無射也其曰仩者即清羽應鐘
也其曰尺者即變宫半黄鐘也其曰伬者即清變宫半
大呂也查&KR1665字仜字亿字仩字伬字五者本無其字則
知其止以記數而即黄鐘等律即宫商等音非實有是
字别有義例又可知也然而其來舊矣楚辭大招曰四
上競氣極聲變只則周末已有之也上聲歌注曰或用
一調或用無調一者乙字無者五字則梁時又有可証
也但其位分雖有十四而陽七隂七陽自為陽陰自為
[028-31b]
陰不相叅離則雖十四而仍止七也又七音必旋相為
宮調乃可轉而又必除去二音調乃可成則七音仍止
五音也然則雖加二變為七而仍止於五雖倍五為十
而陽為陽陰為陰亦仍止於五也其編鐘一架上八下
八上為陽律下為陰律向來考擊之莭若南郊廟祀及
臨朝大典皆用黄鐘為宫若北郊月壇則用大吕為宫
用黄鐘為宫則止撃上鐘不撃下鐘若用大吕為宫則
止撃下鐘不撃上鐘臨期以下鐘易置上位而撃之非
[028-32a]
下八鐘不撃也掌儀司向無應撃下鐘之典是以不知
下鐘亦有時而撃若太常寺樂工則知之矣然而其所
以然之故則各不能知也若上八鐘内又有三鐘不撃
者則以八鐘原止七音黄鐘為宫即當以倍夷則起調
為上字調倍無射蕤賓夷則三鐘不入調無可考撃是
以不撃將來元旦節若以太簇為宫則三鐘皆當考撃
而黄鐘夷則無射三鐘又當不撃矣是上三鐘亦有不
撃者因歴來俱以黄鐘為宫故為考擊之所不及而非
[028-32b]
設而不作也儒生不知音律謂黄鐘為聲氣之元萬物
之母郊廟朝廷必須用黄鐘為宫否則有碍不知黄鐘
為宫其第一聲便是下羽除徵不入調外商角羽聲必
胥迭用若聲聲皆是黃鐘則晏子所謂琴瑟専一誰能
聽之况大武之樂即是無射為宫載在國語無射乃陽
律之窮而武王用之則十二月各以其律為宫無所不
可亦明矣况明代及我
聖祖仁皇帝未經考訂黄鐘以前並稱以黄鐘為宫及
[028-33a]
考定之後始知一向誤以太簇為宫而明代盛衰不一

朝隆盛如斯則迂儒之論不足信又甚明但自黃鐘以
上音必漸髙自黄鐘以下音必漸低其八音諧和與否
非歴試不能明曉容臣/等詳悉查考辦理再行請
㫖謹先將源委具陳伏候
聖訓
[028-34a]
  回奏丹陛樂導引樂用鼓起音劄子
                張 照
本月初十日臣/等奉
上諭今按中和樂及壇廟所用之樂皆柷起而敔止鼓
以節之惟丹陛樂與夫導引之樂則用鼓起音此始自
何時意書云下管鼗鼓謂堂下之樂也丹陛導引皆堂
下樂故樂工等誤用鼓起耶即今俗樂亦皆用鼓起可
細查其顛末也欽此臣/等謹按㑹典中和韶樂樂器圖
[028-34b]
有柷敔丹陛樂器圗無柷敔樂必有作止之節柷作之
敔止之今丹陛樂無柷敔故以鼓為作止也丹陛樂所
以無柷敔者明代無之今因之也明代所以無者古者
堂上堂下皆柷敔至隋時以四廂樂柷敔同時並奏轉
至喧雜遂廢不用唐季并廢堂上柷敔宋仁宗因王珪
言下禮官議始置堂上柷敔而堂下仍無之四廂樂猶
今丹陛樂所謂堂下之樂也故丹陛樂無柷敔相沿至
今至夫不用柷敔即以鼓起衆音者鼓為衆音之帥其
[028-35a]
來舊矣周禮太師大祭祀帥鼓登歌令奏擊拊注云擊
拊瞽乃歌也拊形如鼓以韋為之着之以糠又云下管
播樂器令奏鼓&KR0615注云鼓&KR0615管乃作也&KR0615小鼓也漢風
俗通曰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
之鼓又漢白虎通曰鼓震音也萬物滿盈震動而生其
本在萬物之始耶故謂之鼓是知鼓為衆音之帥也樂
記曰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弗和以比學之於五官
師之於五服然則以之為作止以之為節奏宜矣國語
[028-35b]
曰革木一聲漢宋諸儒皆謂金石絲竹匏土悉具五音
若革與木則惟一聲而已故八音之序以革木為最下
然而髙以下基洪由纖起質為文本一為萬之母革之
器為鼓為五音之節奏木之器為柷敔為五音之作止
無柷敔則鼓可代亦自然之序也若拊鼓即是古樂中
之拍板以為樂句拍板木音也堂下之樂及今俗樂以
拍板代古樂鼓之用猶夫以鼓代古樂柷敔之用皆原
於革木一聲之理也
[028-36a]
 
 
 
 
 
 
 
 
[028-36b]
 
 
 
 
 
 
 
皇清文頴巻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