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9 皇清文頴-清-陳廷敬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文頴巻十七
 序
  明史地理志序        張廷玉
自黄帝畫野置監唐虞分州建牧沿及三代下逮宋元
廢興因革前史備矣明太祖奮起淮右首定金陵西克
湖湘東兼呉會然後遣將北伐并山東収河南進取幽
燕分軍四出芟除秦晉訖於嶺表最後削平巴蜀収復
[017-1b]
滇南禹跡所奄盡入版圗近古以來所未有也洪武初
建都江表革元中書省以京畿應天諸府直隸京師後
乃盡革行中書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領天下府州縣
及覊縻諸司又置十五都指揮使司以領衛所番漢諸
軍其邉境海疆則増置行都指揮使司而於京師建五
軍都督府俾外都指揮使司各以其方附焉成祖定都
北京北倚羣山東臨滄海南面而臨天下乃以北平為
直隸又増設貴州交趾二布政使司仁宣之際南交屢
[017-2a]
叛旋復棄之外徼終明之世為直隸者二曰京師曰南
京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東曰山西曰河南曰陜西
曰四川曰湖廣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廣東曰廣西
曰雲南曰貴州其分統之府百有四十州百九十有三
縣千一百三十有八覊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有七縣
六編里六萬九千五百五十有六而兩京都督府分統
都指揮使司十有六行都指揮使司五曰北平曰山西
曰陜西曰四川曰福建留守司二所屬衛四百九十有
[017-2b]
三所二千五百九十有三守禦千戸所三百一十有五
又土官宣慰司十有一宣撫司十安撫司二十有二招
討司一長官司一百六十有九蠻夷長官司五其邉陲
要地稱重鎮者凡九曰遼東曰薊州曰宣府曰大同曰
榆林曰寧夏曰甘肅曰太原曰固原皆分統衛所關堡
環列兵戎綱維布置可謂深且固矣計明初封畧東起
朝鮮西據土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
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自成祖棄大寧徙東
[017-3a]
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
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里南北
萬里其聲敎所訖歳時納䞇而非命吏置籍候尉覊屬
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論者謂交趾之棄未為失圗而
開平近遷則守衛益薄雖置萬全都指揮使司不足以
鎮服山後諸部故再傳而有土木之變然睿皇自以失
律䝉塵非由經制未偹景帝任賢才修守禦國歩未移
乘輿旋復由是觀之三衛者一隅之隘而無關大計也
[017-3b]
審矣至其季世流寇首禍於西陲浸尋蔓延中原為之
糜爛金湯之固不足以制土崩昄宇之廣不足以成犄
角疆圉不蹙於曩時形勝無虧於初盛而强弱懸殊興
亡異數者天降䘮亂昏椓内訌人事之乖而非地利之
失也語曰在徳不在險詎不信夫今考其升降之差沿
革之故具著於篇作地理志
[017-4a]
  甲辰科會試錄序       張廷玉
欽惟我
皇上亶聰作后至治諴民運際中天文明炳蔚旁求俊
乂惟日孜孜
御極初元特設鄉會㤙科以廣樂育仍
命癸邜甲辰正科於次年舉行甚盛典也越雍正二年
秋八月會試禮部貢士臣/
命偕臣/軾暨臣/臣/貽直同主試事伏念臣/世受
[017-4b]
國㤙躬䝉
殊眷崇階屢晉
寵渥逾涯元年兩與棘闈榮懼交并祗遵
聖訓幸免罪戾乃以兩年之内三秉文衡遭人臣不世
之遇深恐無以仰副委任至意謹與諸臣共相戒勉晝
夜搜閲得中式文若干巻復甄佳巻之限於額者進呈
欽定再取若干巻事既竣例當錄文以獻臣/謹拜手稽
首言曰士不惟科名進取之為榮而遭時之足幸夫聖
[017-5a]
帝明王曠世難遘彼唐虞之際百僚師濟野無遺賢成
周盛時菁莪棫樸之化行而巻阿鳴鳳之音繼作讀其
書者未嘗不流連感慕思一置身於其間逮數百千年
以來未有能躋登兹者豈非時之難得也歟
皇上以神靈首出之資當重熙累洽之運繼
聖祖仁皇帝夀考作人之盛恢道徳之鴻規蓋唐虞三
代之治於今再見矣而多士得以其修之家者進而為
國家用千載一時其慶幸為何如也抑臣/於多士更有
[017-5b]
進者臣/自元年與南宫之役至今僅十閱月耳今之取
者其什之六七皆向所遺也諸生之文豈盡此妍而彼
媸此工而彼拙臣/之鑒又豈闇於前而明於後然而取
舍殊而得失異者蓋有數焉不可强也夫知得失之懸
於數則今之得固可忻而向之失可無憾即今之未得者
亦可以自安矣多士登朝服官異日顯晦升沈淹速逺
近之致萬有不齊得失之數無以異於今日惟恪修厥
職而安於義命庶不流於茍且不肖之歸而進之即可
[017-6a]
為臯䕫周召之佐臣/亦藉以報稱萬一有餘榮焉
聖明在御如日中天弊竇肅清士習端謹多士既不敢
以不正倖進而臣/猶諄諄以守職安命相戒者感
聖主之遭逢以今日之時之難得而深望多士之始終
一轍自勉而勿怠也
[017-7a]
樂善堂全集序          鄂爾泰
善者一心之主宰萬化之根源事理會歸之極則也然
非實有所樂乎此則見之不真信之不篤而其發為文
章著為事業者終不能篤實輝光可傳於後世
皇四子寳親王性資純粹自幼為
聖祖仁皇帝所篤愛
特召育於宫中薰陶
徳敎
[017-7b]
皇上切義方之訓廣延師保諮經稽史惟日孜孜所以
培養徳性恢閎學識者既厚且深矣爾㤗/以封疆之臣
入叅政事恭承
㤙命獲侍
講筵竊見
皇子動容出辭温肅之氣具備偶聆議論則窮本探原
有經有緯未嘗不私慶
皇子秉元善之徳而誠心體道不獨文學逈出乎尋常
[017-8a]
也間出樂善堂文鈔若干巻以示開章二篇則曰立身
以至誠為本讀書以明理為先此我
皇上御書以訓勉
皇子者而即首以命題所為念茲在茲以廸元徳而會
衆善者莫不基於此矣至於推闡經義尚論古人窮極
事理辨析羣言實有特出之見超乎前賢思議之外其
或敷揚功徳吟咏性情可歌可誦使讀者忠孝悱惻之
情油然而生蓋
[017-8b]
皇子樂善之誠充積於中而英華外發有不知其然而
然者昌黎韓愈所謂原於仁義而其言藹如者於是集
見之矣竊考六籍所載言善者甚詳而樂善一語獨發
之孟子與道性善稱堯舜之㫖更相表裏
皇子誠由斯集而充之明善以誠身本之心而驗之事
則精一危微之訓上接列聖之心傳者莫不於此會其
極而世際昇平太和翔洽皥皥焉各相感於至善之中
而可以被之賡歌垂之簡册者其善為何如其樂又何
[017-9a]
如也謹序
[017-10a]
  壬戌會試錄序        鄂爾泰
皇上御極之七年臣/鄂爾泰恭承
丕命再主春官之試於時羣士之集都下者五千九百
九十三人三塲畢糊名易書以達内簾者五千七十三
臣/敬偕副考同考諸臣殫心甄别錄定正榜三百一
十九名明通榜六百九十名榜既揭例取義法尤合者
鋟板以呈
御覽臣/竊惟科舉之設蓋倣有虞氏敷奏以言及周官
[017-10b]
以三物賔興兼用六藝之遺意然后䕫典樂必以直温
寛栗為先鄉大夫興賢必以六徳六行為本故後世設
科取士詩賦論䇿皆不若制藝為得其宗蓋使䝉士束
髮受書即日誦五經四子之言則忠孝仁義之大原可
以粗知其意至為文以代古聖賢人之語則其理之出
入離合學之純駁淺深分寸毫釐不能自掩自揣摩之
説起而實學衰凡鄉㑹試命題所不及者雖本經四書
之傳注多置而不講其他經史子集蓋有終其身而未
[017-11a]
嘗一見者矣
世宗憲皇帝憫俗學之卑靡特頒
聖訓制義必以清真古雅為宗我
皇上引而伸之諄諭文以載道與政治相通宜務質實
而言有物
聖謨洋洋豈惟於制義之根源闡括無遺即古帝王典
學興賢之本意可以一貫之矣蓋必研極經書潛心傳
注明於理而後文能清真必博觀載籍挹取羣言優於
[017-11b]
學而後文能古雅至於質實而言有物則必性質高明
學有根柢濟於實用然後可庶幾焉故曰即末以操其
本可八九得也臣/别擇闈藝實持此以為䋲墨權衡其
盡合者雖不可多覯然必偏得其一端始收而錄之蓋
嘗鑒觀前代科舉所得之人才其能以清謹奉職者其
文多修潔而安詳其能以猷畧濟時者其文多沉雄而
閎達其能以忠貞抗節者其文多卓烈而光明所謂文
以載道與政治相通者於斯可畧見矣臣/之所未能自
[017-12a]
慊者邇歳精力漸衰雖矻矻披覽而此心怦怦未免有
屈抑英才之懼耳故因進試錄推原古今敎學之源流
明彰兩朝
聖主陶冶羣材之徳意庶幾士之己進者争自濯磨未
遇者識所祈嚮而凡有職於文敎者皆可以自審焉
[017-13a]
  學規類編序         蔡世逺
中丞儀封張先生以伊洛之傳開閩中正學仰體
皇上崇儒重道訓飭士子之意特設正誼堂於三山㑹
城手訂學規類編一書示學者以從入之方用功之要
書成命世逺序之因述先生之意而竊有言曰堯舜禹
湯文武周公之道至孔子而大明孔子之道至孟子幾
息而復明孔子孟子之道至周程張朱久息而復益明
凡其循循啟廸皆使人復其性而已其要有三曰主敬
[017-13b]
曰窮理曰力行不主敬則無私之體何以澄之不窮理
則天下古今當然之則何以考之不力行則所謂道聽
塗説而已何由有以復其性之本然哉明儒有言道學
不明士子或趨於勢利或溺於詞章或流而入於禅學
世逺竊以今世之病大半在於勢利詞章其後焉者也
禪學又其後焉者也士子束髮受書凡父所以教其子
師所以教其弟者不過拾科第取利禄為急務身心性
命有如外物甚或攀縁趨附以為進身之階幸而得志
[017-14a]
則以持禄固位肥身保家為長䇿其有能卓然自立成
一家之言足以垂不朽者有幾人哉宋之睂山明之北
地詞章之雄者也雖其於道未能有聞然素所樹立類
皆高自位置有所不為豈肯與夫已氏者决榮辱得失
於夫夫之口哉今之以詞章自名而不雜於勢利者實
未數數見故曰今世之病詞章其後焉者也宋朝當理
學昌明之會周程張朱數君子比肩而起徳性問學之
功昭昭若揭於天壤學者有厭苦於格物窮理之煩者
[017-14b]
倡為心學之説恃其超悟凌躐等級一以致虛立本為
宗其弊不為佛氏明心見性之學不止是以有心斯道
者起而攻之然其為人大都義利辨取與嚴出處正特
以學術之差有以誤天下後世不能不急為辨耳今之
人方且營營逐逐於外而無所止尚慮其流入為明心
見性之學哉故曰禪學又其後焉者此也先生以一代
醇儒當倡明絶學之任欲返禅學於道藥詞章以正而
力起夫勢利者隠微深錮之病首刻是書尤為深切著
[017-15a]
明學者茍能純主敬之功窮理力行以復其性之本然
將歴聖相傳之道萬古猶一日也洛閩之學其復興乎
[017-16a]
  古文雅正序         蔡世逺
康熙乙未歳余自京師囘閩家居數載評選歴代古文
自漢至元約二百三十首子弟及門私自抄誦未敢以
問世也雍正元年
特召入京與同志李君立侯張君季長叅論考訂又是
正之高安朱可亭先生迨季長作令長洲取以授梓余
因而序之曰是選也採之各家文集者若干巻採之二
十一史者若干篇若漢魏之叢書文選文粹文苑文類
[017-16b]
以及名臣奏議偶有所喜則登之文雖佳非有關於脩
身經世之大者不錄也言雖切而體裁不羙備則賢哲
格言不能盡載也其事則可法可傳其文則可歌可誦
然後錄之不及三傳檀弓者檀弓經也三傳雖傳經也
不及戰國䇿者多機知害道之言也荀韓莊列不載者
斥異學也嗚呼虛車之飾與犬羊之鞹交譏也不加體
察躬行之功徒誇閎博雕鏤之用先儒之所羞稱也言
不能以足志文不能以行逺亦大雅之所弗尚也措之
[017-17a]
為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倫發之有經國大業不
朽盛事之美言為心聲辭尚體要斯集之所由選乎凡
余所評論自寫心得不倫不次貽笑大方弗恤也名之
曰雅正者其詞雅其理正也
[017-18a]
皇五子奉
命祭告
 闕里文廟序          蔡世逺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至
孔子而集其成漢唐以來尊崇效法各致其隆至我
皇上而立其凖心源契道法昭封五代以報功詣太學
而親享巍乎煥乎古未有也雍正八年九月重建
闕里文廟告成黄瓦畫棟悉倣
[017-18b]
宫殿制度搏拊干戚罇俎豆籩之
頒自上方
皇上御書碑文勒石垂之永久禮部奏請遣官祭告
上特重其典
詔皇五子承命以行世逺與
皇子晨夕相講論者八年於此矣可無一言以敬獻乎
夫清明在躬志氣如神希賢聖而則古先
皇子平日之澡浴者然也兹奉
[017-19a]
君父之命以往未事之先蠲潔其心志儼恪其身容齊
肅有加焉入
聖人之里逰
聖人之門仰瞻大成殿大成門
皇上之御筆也門曰聖時曰𢎞道
皇上之所手定也瞻
聖人之像貎盥薦奠斚明禋拜稽如睹其温良恭儉讓
之休也如聆其金聲玉振之範也如親其博文約禮之
[017-19b]
敎也共祀一堂及兩廡者為四配為十一哲為七十二
子為漢唐以來諸儒示我周行如臨師保顔子之克已
子路之喜聞過孟子之集義皆可師也漢儒之傳經宋
儒之體道皆可誦而可法也先哲後賢内聖外王其揆
一也
皇子念之哉禮畢謁
孔林如泰安州祀事泰山夫
孔子之道猶泰山然登泰山之巔必由泰山之麓精義
[017-20a]
入神必始於敦倫體信孔子曰孝弟之至通於神明光
於四海無所不通孝弟其至近而可循者乎會子傳一
貫之㫖以告門人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其至
切而有要者乎此與登山之說何異
皇子念之哉肅將
君命祗謁
聖居近取諸身心道行於家庭對越昭事罔有斁焉此
之謂有恪此之謂受福此之謂敬
[017-20b]
親此之謂法

[017-21a]
  廣西通志序         李 紱
地必有志所以大一統徵文獻備王會之盛而尊朝廷
也其事甚難僻逺則尤難廣西在嶺以南禹跡所不至
然南交之宅首見於虞書堯山舜祠在焉通冠裳不可
謂不久陳祭酒父子起蒼梧治春秋請立左氏學文章
爛然江以南著述未有先於廣西者也顧其地雜猺獞
狑狼土府州縣峝砦與流官相半號為難治自秦史禄
鑿靈渠𨗳湘灕二水始開其地戍卒旋殲漢罷朱厓至
[017-21b]
馬新息而後安唐啓南服設總管頗鎮定至宋儂氏之
亂邕筦以北守土率棄城走有明藤峽之役韓襄毅稱
偉績田州岑猛衆至十萬合楚粤師數歳莫定起王文
成於家始撫定其衆併破八排磨崖紀勲伐其難治若
此故唐虞以來三四千年而文物未能擬於上國山川
磅礴欝積之氣固必待至盛之時而後開也我
國家威徳之廣超越三古
世祖皇帝一統海宇
[017-22a]
聖祖皇帝深仁厚澤六十餘年朔南暨訖三代以來所
未有今
皇上聖明繼述道一風同自
國初至今垂百年廣西無枹鼓之警寅邜之亂呉耿逆
命蔓延南土廣西處其中傅將軍𢎞烈以戍卒一呼九
郡響應較滇閩首先反正則其沐浴於
聖化也深矣雍正二年余奉
簡命撫兹土宣揚
[017-22b]
帝徳與民人更始闢書院訓課諸生多士彬彬幾與鄒
魯等念山川風氣應
昌明之運光天之下蠻烟瘴雨氛消沴息今之廣西非
昔之廣西也考文徴獻以備
王會一統之盛典時乎其不在兹乎廣西有志始於吾
鄉先達周督學孟中繼之者南海黄公佐其書並亾今
存者前廵撫定州郝公浴所修兵燹之餘粗具崖畧而
已因走伻載家所蔵書三千餘部延友蒐纂以諸史
[017-23a]
為宗政事之餘親加商𣙜别立凡例山川風土沿革建
置刋正譌誤數百條鄉賢増十之五名宦増十之七藝
文増十之九藁方脫旋奉總督直𨽻之命乃以校刋屬
按察使甘君君以名進士起家樂觀厥成明年有
詔命君撫廣西君為之益力比秋來告曰書成矣願序
其端因書其縁起以見山川風氣之盛待
聖明之時而後大顯蓋誠有時焉而非偶然也
[017-24a]
  壬戌會試錄後序       汪由敦
聖天子觀人文以化成天下興賢育才聲敎四訖籲俊
賔興之典以時舉行乾隆七年歳在壬戌貢士之集禮
部者五千餘人
皇上特命大學士伯臣/鄂爾泰尚書臣/劉呉龍主試事
臣/由敦偕副都御史臣/仲永檀副焉既竣事得士如
欽定之額循例緑文二十二篇恭進
御覽臣/竊惟
[017-24b]
國家旁招俊乂布列庶位進士實為高選是故甄於庠
序貢於鄉會於春官程之以三試嚴之以糊名易書與
是選者
臨軒而親䇿之最其甲乙而授之職凡為是委曲繁重
以肅登進之途者非故為難也重其選則取之不得不
嚴取之嚴則辨之不得不審夫將起草茅而縈以爵禄
政事之是圗民生休戚是寄安得而不難諸安得而不
慎諸承是役者上以念
[017-25a]
聖朝作人之徳化如是其厚也求才如是其誠也異日
之任用如是其優也下以念多士之踴躍功名思挾所
有以自效又如是其廹也斤斤於去取之際毫釐之未
慊則仰無以副
簡任而俯無以對多士且臣聞之文章關乎氣運持風
㑹於全盛之日視起衰為尤難光嶽氣完人才軰出智
能瓌異之士百出其心思才力以角一日之長而或横
溢而不𠂻於度或尋虛逐微而不當於理其新可喜其
[017-25b]
怪可愕為所眩而不之察慕效者以是為詭遇之捷徑
旁騖而不可止偽體流傳經術之蠧也風會所趨歸其
責於衡鑒之不審其奚所辭咎我
列祖敎澤涵濡重熙累洽
聖天子建中和之極金聲而玉振之慶霄在上萬物五
色郁郁乎文明全盛之會倬彼雲漢昭回於天周文公
所為歌棫樸也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於天子召
康公所為頌巻阿也求賢用吉士用勱相我
[017-26a]
國家其道在慎持之而己臣/幸從二三臣後黽勉將事
於所謂難之難慎之慎者竊斤斤焉錄成敬以綴於簡

[017-27a]
  明史功臣表序        汪由敦
自昔帝王受命驅䇿羣力以有天下迨區宇既寧醻庸
論功列爵崇報一時攀鱗附翼之士奮起兜牟之中剖
符析珪爰及苖裔徳意厚矣唐宋以來稍異曩制房喬
逺勢首讓世封是以英衛子孫齒於甿隸而宋代勲階
祗崇虛號祖孫父子各擬名邦初無世及之文非復承
家之舊至明祖開基乃曠然復古凡熊羆之宿將帷幄
之謀臣生著號而沒襲封茅土之頒殆逾百數馴及季
[017-27b]
年黨獄蔓延剗削芟殊存者不及三四然觀鐵榜所列
訓誡之辭則河山之誓白馬之盟初意固不其然高危
滿溢亦其自取焉耳乃若文皇差靖難之勞英宗懋奪
門之賞跡參佐命籍次元功以視開國諸臣亦曷可同
年而語乎世宗中葉開册府之舊藏修繼絶之墜典於
是鄂曹衛信之裔復列徹侯延其世緒天下翕然歸厚
雖宋潁韓淇終於勦絶而自餘推誠宣力名載丹書者
奕葉貂蝉保守禄位典宿衛領京營鎮陪京督漕運寄
[017-28a]
隆方岳階晉公孤家分典瑞之榮朝無酎金之罰較諸
西京世胄殆将過之今考其襲替歳月見於實錄者作
功臣表以與紀傳相表裏或牴牾散軼時世無可考稽
則畧而不書固史氏闕文之義云耳
[017-29a]
  明史儒林傳序        汪由敦
粤自司馬遷班固創述儒林著漢興諸儒修明經義之
由朝廷廣厲學官之路與一代政治相表裏後史沿其
體製士之抱遺經以相授受者雖無他事業率類次為
編宋史判道學儒林為二以明伊雒淵源上承洙泗儒
宗統緒莫正於是所關於世道人心者甚鉅是以載籍
雖繁莫可廢也明太祖起布衣定天下當干戈搶攘之
時所至徴召耆儒講論道徳修明治術興起敎化煥乎
[017-29b]
成一代之宏規雖天亶英姿而諸儒之功不為無助也
制科取士一以經義為先網羅碩學嗣世承平文教特
盛大臣以文學登用者林立朝右而英宗之世河東薛
瑄以醇儒預機政雖弗究於用其清修篤學海内宗焉
呉與弼以名儒被薦天子修幣聘之殊禮前席延見想
望風采而譽隆於實詬誶叢滋自是積重甲科儒風少
替白沙而後曠典缺如原夫明初諸儒皆朱子門人之
支流餘裔師承有自矩薙秩然曹端胡居仁篤踐履謹
[017-30a]
繩墨守儒先之正傳無敢改錯學術之分則自陳獻章
王守仁始宗獻章者曰江門之學孤行獨詣其傳不逺
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學别立宗㫖顯與朱子背馳門徒
徧天下流傳逾百年其敎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後篤
信程朱不遷異說者無復幾人矣要之有明諸儒衍伊
雒之緒言探性命之奥㫖錙銖或爽遂啟岐趨襲謬承
譌指歸彌逺至専門經訓授受源流則二百七十餘年
間未聞以此名家者經學非漢唐之精専性理襲宋元
[017-30b]
之糟粕論者謂科舉盛而儒術㣲殆其然乎今差别其
人凖前史例作儒林傳有事功可見列於正傳者兹不
復及其先聖先賢後裔明代亟為表章衍聖列爵上公
與國終始其他簪纓逢掖奕葉承㤙亦儒林盛事也考
其原始别自為篇附諸末簡以備一代之故云
 
 
皇清文頴巻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