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9 皇清文頴-清-陳廷敬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文頴巻十二
 解
  禋于六宗解         葉方藹
六宗之說何其紛然未有定也歐陽及大小夏侯言所
祭者六上不謂天下不謂地旁不謂四方在六者之間
助隂陽變化實一而名六者其說茫昧而無據孔光劉
歆以為乾坤之六子水火雷風山澤然山水澤即山川
[012-1b]
之屬其說又拘硋而難通賈逵以為天宗三日月星也
地宗三河海岱也既望于山川矣何為復有地宗之祭
乎馬融以為萬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載非春不生非夏
不長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為六宗既類于上帝矣何
為復有祀天之舉乎鄭康成以為星辰司中司命風師
雨師則不應所祭惟星辰張廸以為六代帝王則不知
已該於羣神之徧張髦以為三昭三穆則不當獨指為
宗廟之祭杜佑作通典以為昊天上帝合五帝而為六
[012-2a]
要於上帝之類終為重複似皆非篤論也惟蔡沈本孔
安國引祭法之說曰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
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
宗祭水旱也以是為六宗則庶得之矣竊猶有疑焉何
則坎壇雩宗非所當祭也坎壇以祈禳為事言寒暑之
有過不及則禳却而祈求之而已雩宗以嗟禱為義言
水旱之為民患則吁嗟而請禱之而已是寒暑宜祭於
愆期之時水旱宜祭於為災之日舜之攝位而禮百神
[012-2b]
也何用乎無故而禳祈嗟禱哉曰如是則六宗者何舜
之咨四岳曰有能典朕三禮謂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
也地祗莫尊於后土人鬼莫先於宗廟今言望於山川
而不云后土徧於羣神而未及宗廟夫后土其母而山
川其子宗廟其主而羣神其賔舍母而祭子舍主而祭
賔有是理乎六宗者曰時曰日曰月曰星辰曰社稷曰
宗廟爾既類上帝而祭時日月星辰則天神之屬無不
祀矣有社則有稷當時徐州貢土五色以供大社之用
[012-3a]
是社稷者帝世之所重也既禋以祭后土而又望於山
川則地祇之屬無不祭矣既告文祖之廟而其餘諸廟
相次祭告以至徧於羣神則人鬼之屬無不享矣意者
三禮皆備而無遺乎學者以禋望皆為合祭則時日月
星辰社稷宗廟一時並舉似非所宜不知禋望各於其
所泰昭祭時不可兼祭乎日王宮祭日不可兼祭乎時
東望而祭泰山無庸兼望乎西西望而祭華嶽無庸兼
望乎東而何獨怪於社稷宗廟也哉㦯謂祭法出於禮
[012-3b]
記乃姬公之定典今反以臆說明其不然可乎曰古者
一代有一代之禮凖乎情酌乎義則同而其制度則不
必盡同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
益可知也夏殷周且不同而何唐虞之有必舍有虞氏
之三禮而別取祭法以為斷此誠不能無惑也
[012-4a]
  春秋謹嚴解         李光地
韓子云春秋謹嚴深與孟子懼亂賊荘周辨名分之㫖
合然他日詩云春秋書王法不誅其人身無乃謂聖人
猶有所含隐如答張籍書所謂深其文辭以避咎者而
與謹嚴之意異與曰答籍之書有為言之也若夫書王
法而不誅其人身則正所以為謹嚴之至也且如弑君
之賊州吁華督以下莫不大書而斥言之宗國有諱禮
然而不地不葬之類義例亦已明矣羽父共仲之絶罪
[012-4b]
人亦既得矣不斥言之者稱國弑稱人弑說者因謂罪
累上而聖人之有恕辭嗚呼是可恕也孰不可恕也盖
春秋之為信史也從乎告訃而伸大義焉彼亂臣賊子
之戕其君父肯顯然聞於諸侯哉弑不可掩也必將有
所詭其辭諉其罪者矣幸而國有南史董狐之直則已
非然未有不以微賤愚豎當之者也孔子於此將求其
實與非從訃之體也將從其訃與其為失賊大矣今州
縣之中有殺人者而適為貴族桀大其力足自解脱因
[012-5a]
而委罪於微賤愚豎官吏甘為之掩覆者多矣将得其
大憝則無徴直以微賤愚豎充之則廢法於是立疑案
曰某州某縣有殺人者庶幾大憝有時得而王法未嘗
廢稱國弑稱人弑春秋之疑案也疎而不漏之義也故
書王法而不誅其人身乃所以為謹嚴之至
[012-6a]
  騶虞解           李 紱
以獸訓騶虞者註疏之誤也毛傳云騶虞義獸也白虎
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後世因以騶虞為
西方白虎以配蒼龍朱鳥元武然毛傳又謂虞人翼五
豝以待公之發鄭氏箋云君射一發而翼五豝者戰禽
獸之命仁心之至既以騶虞為義獸矣又以比君心之
仁仁與義究安屬乎孔疏稱鄭志張逸問傳曰白虎黑
文又禮記曰樂官備何謂答曰白虎黑文周史王㑹云
[012-6b]
備者取其一發五豝言多賢也射義注及答志皆言得
賢多引詩斷章也一發而得五豝猶一求而得五賢賢
多則官備按騶虞之詩別未有引用者惟見於節射戴
記謂武王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又曰天子
以騶虞為節騶虞者樂官備也此自是騶虞本義若以
騶虞為義獸仁獸於官備之意何涉乎以其不相渉遂
目為斷章盖孔疏傅㑹毛鄭未可以為定解也歐陽公
作詩本義引賈誼新書曰騶者文王之囿名虞者囿之
[012-7a]
司獸也陳氏據射義樂官備之說以証之朱子詩敘辨
亦並存其說夫以虞為司獸於官字之義合矣然未見
其為備也且文王之囿曰靈囿以騶為囿名他書無所
攷竊意騶虞皆官名耳周禮夏官有趣馬掌王之馬政
詩所謂蹶惟趣馬者也趣亦作騶戴記季秋之月天子
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命僕及七騶咸駕注云
七騶謂趨馬主為諸官駕說者也疏云天子馬有六種
種別有騶則六騶也又有總主之人併六騶為七故為
[012-7b]
七騶春秋左氏傳晋悼公即位使程鄭為乗馬御六騶
屬焉使訓羣騶知禮是騶為官名審矣其官至漢猶存
後漢書梁冀傳桓帝使黄門令具瑗將左右廐騶虎賁
羽林㦸士合千餘人與司𨽻校尉張彪共圍冀第注云
騶騎士也淮南子云喜武非侠也喜文非儒也好方非
醫也好馬非騶也盖自三代至漢以騶為主馬之官未
之或改田獵之事虞人則翼獸而七騶則差馬文王之
政對時育物故葭蓬茁而豝豵五騶與虞皆得其人詩
[012-8a]
人因賦其事以羙君不言文王而言騶虞者不敢稱君
而指其侍從之臣如後世稱執事左右之義小雅軍士
怨王而呼祈父亦此意也若虞之為官名則尤不一而
足自益列九官己見唐虞之世周禮太宰九曰藪以富
得民注云藪上有虞掌其政令地官澤虞掌國澤之政
令禮記天子之六府一曰司木注曰司木山虞也月令
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孟夏之月命虞人入山林
毋有斬伐魯語云大寒降土蟄發水虞於是乎講罟罶
[012-8b]
鳥獸孕水蟲成獸虞於是乎禁罝羅晋語云叔向退召
舟虞與司馬盖山林川澤園囿之官無不以虞名者故
曰騶與虞皆官名也齊詩章句則直以騶虞為天子掌
鳥獸之官然未若分為二為得官備之意若以騶虞為
獸自漢以後始有其說最前者為山海經稱林氏之國
有珍獸名騶虞司馬相如封禪文云囿騶虞之珍羣亦
似本於山海經然山海經所記皆神仙鬼怪荒忽之事
始見於東方朔對異鳥及劉向對貳負之臣至新莽時
[012-9a]
劉歆始上其書於朝方朔事武帝好言神仙鬼怪之事
安知非朔軰所偽撰如神異經十洲記諸書乎古来箋
釋之書備五經之觧釋鳥獸之名無若爾雅而釋獸一
篇若貘白豹甝白虎俱己備著不應騶虞為西方白虎
而獨遺之也吾故一言以㫁之曰以獸訓騶虞者註疏
之誤也
[012-10a]
  經解            劉 綸
臣/聞述經於漢以上者以宣聖之表章為斷窮經於漢
以下者以考亭之訂正為歸按經之名經不見於經大
約秦焰之餘為諸儒叙列各家所系㦯云荘周天運篇
已有治經之目要未可為確佐也昔者孔子刪定贊修
六經始著其稱五經者以周末樂亡故至分二禮於戴
記為七經則漢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者是増孝經論
語為九經則後唐鏤九經本於國子監者是他如五經
[012-10b]
五緯為十經六經六緯為十二經而十一經有孝孫之
問對其分十三經者盖亦自唐始此厯代相傳之大略
也蔵經之家則有孔氏顔氏諸人上經之家則有共王
獻王諸人註經之家則有安國康成諸人疏經之家則
有頴達公彦諸人此又諸經顯晦之大凢也易以卜筮
不廢於秦矣而神農連山以首艮得名夏用之黄帝歸
蔵以首坤得名殷用之若周人之易雖主宓犧小成而
太卜所掌二易盖並列焉漢世施孟梁邱京之學始焉
[012-11a]
或分或合繼焉或盛或微要以論易於四家之前則文
王卦詞周公爻詞至孔子而大備論易於四家之後則
周子太極邵子皇極至朱子而兼賅也伏生授尚書三
十三篇晁錯寫以漢𨽻是為今文歐陽大小夏侯傳之
安國得孔壁古文多伏氏二十五篇皆科斗字傳之者
梁栁臧曺而梅賾上之今天寳定本則衛衡所合定而
朱子命蔡沈為傳者也轅固齊詩亡於魏矣申培魯詩
亡於晋矣韓嬰韓詩僅存外傳矣就三家而論雖魯詩
[012-11b]
較優合毛傳而言惟鄭箋為當朱子駁序後世亦有疑
之者然其考衷固不可易也春秋三傳漢儒好尚不一
惟范寗去其所滯擇善而從之說至為無弊他若鄒氏
則無師夾氏則未有書鐸氏虞氏則離合互異其得麟
經遺意者非朱子綱目弗善也后倉說禮於曲臺殿凡
一百八十篇大戴刪為八十五小戴刪為四十六先儒
謂大戴旨趣短淺不及小戴此說良然至漢末馬融則
補以明堂月令樂記而為四十九篇矣考工一記陳氏
[012-12a]
以為不足補冬官之缺而俞廷椿王次㸃則又剜取地
官數職以補之豈不悖哉若夫古禮經五十六篇獻王
得之魯淹中矣而二戴黜之遂至亡逸今獨存髙堂生
士禮十七篇亦復未稱完善朱子所以有請修通解之
奏也傳齊論者曰王陽傳魯論者曰張禹自孔氏為傳
鄭氏為註而齊論亡自何晏集之邢昺疏之而魯論顯
然非朱子則無與集其成也大學古本通體本自啣貫
自朱子章分節解之而今本一變孝經上於顔貞凡十
[012-12b]
八章名曰今本隋王劭於亰市得古文則又多閨門一
章而庶人分為二曾子敢問分為三共二十二章至元
宗採輯舊註仍以十八章為定從司馬正議也張揖以
爾雅為周公作矣今按本文有瑟僴美衛武猗嗟刺魯
荘之句先後失倫似非周公之制揚子雲曰孔門子夏
之徒所記以訓詁六藝者不為無見也馮休刪孟温公
疑孟固近不經而陸筠翼之虞允文尊之其說亦未甚
備也至學庸二篇禮記中獨為精粹其列諸四子則又
[012-13a]
自程朱詮釋經傳始也我
國家
列聖相承崇經學以廣教化服古之士蒸蒸喁喁盖百
年於斯矣而
皇上復申命開館纂輯羣書折衷萬世所以闡尼山之
奥窔揚徽國之清芬者曷以加兹臣/恭讀
聖訓孜孜下詢無任戰慄隕越之至謹攄管窺之見以

[012-14a]
  經解            于 振
自書契肇興而文眀日唘三墳五典八索九邱楚之良
史猶能傳之說者曰墳大也三皇之書也典常也五帝
之書也八索求其義也九邱九州之志也此載籍之最
古者然聖人刪書斷自唐虞豈非以其荒逺而不可稽
歟連山首艮歸蔵首坤周易首乾不相襲也乃古三墳
一書所云山墳氣墳形墳亦有八卦之說盖出於偽作
而夾漈信之陋矣當秦之燔籍也易以卜筮獨全詩亡
[012-14b]
其六篇或以為笙詩未嘗亡也春秋間有闕文然三家
傳錄已多齟齬非秦之咎惟書百篇殆失其半至禮記
成於曲臺多後儒所為秦焰之所未及也然則聖人之
經如日月麗天江河行地雖經焚爇而其光輝炳燿千
古不磨至醫藥卜筮諸書雖秦所特㽞而傳於後者曽
有㡬耶經也者常也聖人之典也五經分而樂經亡或
加以周禮儀禮或益以論語孝經孟子爾雅或析一經
而為三或合兩經而為一自漢至唐代有増損要期於
[012-15a]
昌明經學非有所軒輊也漢興懸金以購圗籍而河間
獻王所得獨多善本以獻諸朝魯共王壊孔子宅聞金
石絲竹之音得古文焉兩亰四百年間醇儒軰出如董
仲舒劉向劉歆賈逵鄭興鄭衆馬融鄭元之屬及唐之
賈公彦孔頴達等皆有傳道解惑之任訓註箋疏之功
至於宣帝令諸儒講五經同異於石渠閣増置梁邱易
夏侯尚書穀梁春秋博士一時以為榮然梁邱乃䜟緯
之學以符應得幸圖形麒麟閣則漢之失也易始於商
[012-15b]
瞿子木傳橋庇子庸再傳馯臂子弓三傳周醜子家四
傳孫虞子乗以至田何子装是謂田何之易何授丁寛
寛授田王孫以授施讐孟喜梁邱賀由是有施孟梁邱
之學又焦贑長於災變分六十四卦更值日用事而京
房習之非聖人之指費直之易取文言大小象分入諸
卦中王肅王弼等註之由是大行費氏行而諸家遂熄
然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而輔嗣等崇尚清言矜名理而
遺象数則偏而不全非程朱後出何以正其失乎書之
[012-16a]
今文傳自伏生古文得自孔壁然伏生口授女子而其
書反多艱澁孔安國𨽻古定本之蝌蚪而其文反多平
易殆不可曉歐陽大小夏侯傳今文梅賾姚方興等傳
古文朱子屬之九峯蔡氏而古今合轍矣齊詩始於轅
固而翼奉匡衡等傳之魯詩始於申培而韋賢暨子元
成習之韓嬰之詩則王食長孫承其流毛萇之詩則馬
融鄭元大其緒然毛詩出而三家並微非以其傳自子
夏故源逺而流長歟夫公穀春秋亦傳之子夏者也左
[012-16b]
氏㝡晚出而有三長然不得立賈逵言非左氏無足證
圖讖明劉氏為堯後者乃卒立焉立左氏是也所以立
者非其道矣公有嚴顔穀有范寗而杜預為左氏功臣
康成之發墨守針膏盲起廢疾猶未免書生之習鄒夾
𤨏𤨏又何足云周禮亦晚出五家之儒皆不得見至劉
歆而始顯冬官殘缺河間獻王以考工記補之雖不類
然唐太宗知其為聖人之作程子以為有闗雎麟趾之
意朱子謂周公運用天理爛熟之書雖其間不無可疑
[012-17a]
何至如何休蘇轍軰所詬耶俞庭椿乃取五官之屬近
於冬官者輯為一卷截鵠添鳬削足適履是向之周禮
雖缺而五官尚存俞之冬官雖具而五官並缺矣鄭氏
曰周禮為本聖人體之儀禮為末聖人履之賈公彦又
曰周禮為末儀禮為本本則難明末則易曉之二說者
宜焉從也朱子以儀禮為本經禮記為義疏乃作經傳
通解以儀禮為綱而附禮記於後其說㝡當至於后倉
所授慶普所傳小戴所刪則大戴之書耳若夫齊論魯
[012-17b]
論本非迳庭而傳之者張禹為優大學即戴記之篇時
有錯簡朱子正之孝經古文出於孔壁今文傳自顔芝
爾雅創於周公成於子夏昔人以為九流之奥㫖孟子
之聖亞於顔淵又豈馮休之所能刪而又何待於虞允
文之尊之也哉漢唐以来雖尚經學而其取士時有醇
疵我
朝以四子書試士而又昌眀經籍洪惟
聖祖仁皇帝御纂四經以為千秋鴻寳至
[012-18a]
世宗憲皇帝繼志述事時賜近臣我
皇上道叶羲圖心涵奎璧紹聞衣徳稽古右文分頒各
直省學宫俾得敬謹摹刻以便編摩又纂三禮以納天
下斯民於軌物從此四海九州家絃尸誦以澡其身以
浴其徳以一道而同風莫不由此是我
國家經學之盛千古未有也臣/等依
日月而覲
龍光敢不勉陳固陋以副對颺之
[012-18b]
盛典乎
[012-19a]
  經解            杭世駿
自漢以前有六學六藝之目而不立經名唐陸龜蒙謂
經解之篇句名出於戴聖王輔嗣因之以易為經杜元
凱因之以春秋為經孔子曰學詩乎學禮乎易之為書
也原始要終知我以春秋罪我以春秋未嘗稱經稱經
非聖人㫖不知志在春秋行在孝經孔子嘗自稱經矣
六經陳迹之語見於荘子天運篇澤於四經之語見於
管子戒篇房元齡注四經/謂詩書禮樂始乎誦經終乎讀禮之語見
[012-19b]
於荀子勸學篇楊倞注經/謂詩書是纂修刪定以後已立經之
名矣六經始扵經解易詩書禮樂春秋是也漢興制氏
善為樂世世掌太樂官但能紀其鏗鏘鼔舞而不能言
其義故立博士祗於五經至蜀文翁使相如東受七經
見蜀志秦宓傳華陽國志云遣雋士/張叔等十八人東詣博士受七經盖斯時孔壁之論
語孝經已出故也唐初號谷那律為九經庫似九經之
名至唐始定而沈約志宋書之百官則云周易尚書毛
詩禮記周官儀禮春秋左氏傳公羊穀梁各為一經論
[012-20a]
語孝經為一經合為十經洎唐劉孝孫作為問對而十
一經之名定矣陸徳眀撰經典序錄祗稱九經而亦為
孝經論語孟子爾雅撰音是十三經已萌芽於此但其
末附以老荘二子則經之名反隐故開成刻石長興鏤
板亦祗有九經斯時孝經以石臺别行爾雅為書學専
習故不兼及耳孟蜀廣政毋昭裔等漸次刋布逮宋淳
化始得畢功然孟子尚闕宣和間席旦刻於成都學宮
而後備李至判國子監五經之外請修七經之疏以備
[012-20b]
刋刻仍未及於孟子也明嘉靖萬厯間南北兩雍前後
幷刻而十三經之名遂徧海宇矣此諸經分合之大略
也秦政焚書易以卜筮獨存書禮晚出㝡為殘缺孔恵
蔵古文尚書於屋壁至孫臨淮太守安國為之傳遭巫
蠱事未獻東晋豫章内史梅賾得而上之齊建武四年
有姚方興者又得舜典二十八字合之河内李氏所獻
泰誓書之古今文備矣禮出淹中劉向父子所校有眀
堂陰陽王史氏惟士禮以后倉周官以河間獻王傳平
[012-21a]
帝時又有獻逸禮毛詩左氏春秋者而諸經畢出矣經
之有章句者詩則齊之杜撫趙之毛萇禮記則馬融盧
植春秋則服䖍論語則包氏周氏孟子則趙岐是也其
以注稱者鄭元王弼韓康伯之於易鄭元之於三禮鄭
興鄭衆之於周官犍為文學劉歆樊光李廵孫炎郭璞
之於爾雅唐眀皇之於孝經是也其以疏稱者孔穎達
之於五經楊士勛之於穀梁徐彦之於公羊賈公彦之
於周禮黄孟悊之於儀禮元行冲之於孝經皇侃之於
[012-21b]
論語孫奭之於孟子邢昺之於爾雅是也其以傳稱者
孔安國之於書毛萇之於詩是也其以解稱者杜預之
於左氏范寗之於穀梁何晏之於論語是也惟鄭康成
解詩稱箋魯申培趙毛公說詩稱詁張華云聖人制作
謂之經賢者著述謂之傳劉勰云傳者轉也轉受經㫖
以授於後又云傳者轉師注者主解宅情曰章位言曰
句劉知㡬云傳者轉也轉授於無窮注者流也流通而
靡絶孔頴達云詁者古也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呂
[012-22a]
忱字林曰箋者表也識也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㫖所
以表眀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箋六經奥論云箋之為
言魏晋間所以致辭於皇太子諸王者也鄭嘗以君師
之禮待毛公而不擅改聖人之經眀矣邢昺云章句者
訓解科段之名惟疏定於唐初其名無所詮解或以為
後儒觧釋之書名曰正義今通謂之疏也說本亭/林頋氏論其
列於學官者漢初書惟有歐陽禮惟有后倉易楊何春
秋公羊而己至孝宣復立大小夏侯尚書大小戴禮施
[012-22b]
孟梁邱易穀梁春秋元帝時復立京氏易平帝時又立
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旋罷不用東漢建元時
増至十四博士而罷穀梁立李封為左氏博士魏黃初
中設五經課試之法又為穀梁立博士典午受命増十
九人至江左復減為九因荀崧之議増至十二曰周易
鄭氏王氏尚書鄭氏古文尚書孔氏毛詩鄭氏周官儀
禮禮記鄭氏春秋左傳杜氏服氏論語孝經鄭氏以穀
梁淺俗不足置㑹王敦之難不行宋又增至十六人不
[012-23a]
復分掌五經而謂之太學博士齊置鄭王易杜服春秋
何氏公羊麋氏穀梁鄭注孝經沿及魏梁皆置五經博
士唐開元間歸崇敬請以禮記左傳為大經周禮毛詩
為中經尚書周易為小經各置博士一貟其公羊穀梁
文疏少請共凖一中經通置博士一員開成元年判國
子祭酒宰臣鄭覃奏太學新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宋有
九經五經三禮三傳諸科元祐時以詩禮記周禮左氏
春秋為大經周易公羊穀梁儀禮為中經紹聖元年復
[012-23b]
立春秋博士崇寧又罷之元皇慶中始制經問大學論
語孟子中庸内出題設問並用朱子章句集注詩以朱
子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朱為主兼用古注
疏春秋用三傳及胡氏禮記用古注疏明仍其制而注
疏少衰矣三易掌於周官太卜連山宓戲歸蔵黄帝山
海經云伏羲氏得河圖夏后因之曰連山黃帝氏得河
圖商人因之曰歸蔵列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
吴姚信曰連山氏得河圖夏人因之歸蔵氏得河圖商
[012-24a]
人因之伏羲氏得河圖周人因之三者之說皆合第信
以夏易為出於神農周易為出於伏羲與山海經不同
皇甫謐帝王世紀云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黃帝
曰歸蔵與信說同鄭康成注周禮連山似山出内氣也
歸蔵者萬物莫不歸而蔵於其中賈公彦疏云連山易
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孔頴達
作易正義引鄭云夏曰連山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絶鄭
鍔解周禮則云連山言如山之相連或以為雲㦯以為
[012-24b]
山說者未嘗衷一而歸蔵則無異同易正義解周易云
言易道周普無所不&KR0640賈公彦云以義名易則周非地
號周易以純乾為首乾為天天能周布於四方故名易
為周也鄭鍔則兼疏二義言如天覆無不周而變易無
窮是周之義與孔賈合而以變易言易脫康成易簡不
易之義正義又按世譜等書神農一曰連山氏黄帝一
曰歸蔵氏並是代號周易以文王所衍故謂之周易猶
周書周禮題周以別餘代沙隨程氏晦庵朱氏本其說
[012-25a]
遂有周為代名之解三易稱名不同如此易自商瞿五
傳而至田何何授王同周王孫丁寛服生四人王同授
淄川楊何齊即墨成廣川孟但魯周霸莒衡胡臨淄主
父偃皆以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丁寛復從周
王孫授周氏古義傳授同郡田王孫王孫授施讐孟喜
梁邱賀由是易有施孟梁邱之學張禹彭宣之學本於
施而施氏之學多言隂陽災變之說梁邱之學又本於
京房迨後費直又合文言十翼於是遂有費氏之學今
[012-25b]
文尚書者出於伏生口授以𨽻書寫之故也古文尚書
者出於孔壁以竹簡寫蝌蚪文朱子疑其較今文易讀
又晚出而獨無譌損故吴棫羅璧陳振孫王柏吴澄歸
有光羅喻義等紛然皆著辨焉詩分四家於魯則申培
公於齊則轅固生燕趙間言詩者本之韓嬰頗與齊魯
間殊要之一也魯國毛亨趙國毛萇皆為詩作訓詁傳
毛氏行而魯詩亡於西晋齊詩亡於魏韓詩雖存無傳
之者鄭樵以為亡於五代也春秋漢初有四家之學鄒
[012-26a]
氏無師夾氏有錄無書鐸椒虞卿之微見於劉歆七略
盖為左氏而作漢興不立博士故不果傳禮有五傳高
堂生授蕭奮奮授孟卿卿授后倉倉說禮數萬言號后
氏曲臺記授沛聞人通漢梁戴德戴聖沛慶普曲臺記
凡二百一十四篇戴德刪之為八十五篇戴聖刪之為
四十六篇明堂位樂記月令三篇則馬融所益也禮記
正義云孝文時求得周官不見冬官一篇乃使博士作
考工記補之馬融云孝武開獻書之路周官出於山巖
[012-26b]
屋壁漢書謂河間獻王得之非孝文時也宋王安石黃
度皆不之信闕而不觧俞廷椿王與之邱葵陳友仁舒
芬等五家皆謂周禮得於秦火之後官宜少不宜羡今
天官及春夏二官之羡者九地官之羡者十有六秋官
之羡者五從其羡而求之冬官皆不亡於是割五官以
補之而周官復裂而不完矣儀禮孔壁古文多三十九
篇存者十七篇外有天子廵狩禮朝貢禮王居眀堂禮
烝嘗禮朝事儀見三禮注學禮見賈誼新書古大明堂
[012-27a]
之禮見蔡邕論元吴澄嘗取二戴禮為禮經補逸其實
與古所逸之禮𣺌不相合漢初論語三家魯人所傳曰
魯論語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韋賢父
子魯扶卿太子太傅夏侯建前將軍蕭望之並傳之名
家齊人所傳曰齊論語視魯多問王知道二篇其二十
篇中章句頗多於魯少府朱畸瑯琊王卿御史大夫貢
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並傳之惟吉名家又魯
共王壊孔子宅於壁中得古文論語凡二十一篇有兩
[012-27b]
子張篇次不與齊魯同博士孔安國為傳後漢南郡太
守馬融注之安昌侯張禹授魯論於夏侯建又從庸生
王吉受齊論擇善而従號張侯論㝡後行為世所貴大
學在小戴禮第四十二篇原無經傳之分二程子始以
已意更之而朱子為之章句董槐葉夢鼎王栢則謂致
知格物章未嘗亡欲還知止物有本末於聽訟之上王
守仁尊信其說為旁釋一巻以發明之其實注疏之本
字句脫簡石經之本又出譌撰不若朱子所分節次為
[012-28a]
易曉而可習也今文孝經出於顔貞古文孝經蔵於孔
恵而古文有二有長孫氏所傳有鄭氏所注顔本十八
章長孫氏多閨門一章又衍出三章凡二十二章鄭氏
得於王劭定於劉炫分庶人章為二曾子敢問章為三
亦多閨門一章而先儒所記傳聞互異孔安國為之傳
者長孫氏之本也以為亡於梁亂矣隋書經/籍志至唐劉知
㡬曷為有行孔廢鄭之說宋司馬光曷為有指解之書
元行冲為之疏者劉炫所校之本也曷為歴五代及宋
[012-28b]
待日本僧進獻而始著自晦廣刋誤出而古今文之不
同者定矣茂陵郭威以爾雅為周公所制然猗嗟刺魯
荘淇澳羙衛武皆在周公之後揚雄以為孔子門徒游
夏之儔所記以觧釋六藝者劉向以為張仲孝友之文
後人所足張揖以釋詁為周公所作釋言以下或言仲
尼所増㦯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孫通所補或言沛郡梁
文所考邢昺疏云皆解家所說先師口傳疑莫能明也
馮休刪孟司馬光疑孟繼荀卿之非王充之刺而加甚
[012-29a]
者也陸筠翼孟虞允文尊孟仍劉軻之舊闢李覯鄭原
蘇軾之論而辨之者也中庸自漢儒己有為之說者藝
文志所列二巻是也梁武帝制㫖作中庸講義故其理
較大學獨著宋天聖八年始以大學賜新進士王拱辰
元豐中紬出列於四書朱子為之章句或問輔廣饒魯
為之發明章㫖以暨元明諸儒析文約理何啻百家我
皇上接道統於唐虞闡微言於洙泗由脩齊以致治平
西山眞德秀瓊臺邱濬兩家之正論其必有所取也夫
[012-29b]
 
 
 
 
 
 
 
皇清文頴巻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