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9 皇清文頴-清-陳廷敬 (master)


[023-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文頴巻二十三
 策問
  山西鄉試策問三道      魏裔介
問世有聖智之君則有賢良之臣相得而彰功業以𢎞
乃臯陶氏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而舜之
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若是乎致治之道
固有以交相成歟在易乾下坤上為泰坤下乾上則為
[023-1b]
否上下交不交由於志之通不通其相通之義何居漢
文帝止輦受言夜半前席貞觀之政諄諄勉勉無非告
其臣下以直言極諫並著之史冊為世艷稱明之大誥
亦以君臣同遊為開巻第一義古之敷化一時餘烈千
古者豈有異術耶我
皇上冲齡天縱内外臣工嘉謨入告無不立見施行但
以焦勞萬幾未暇賜清燕之閒從容講論羣臣循法守
職封皂囊伏青蒲者罕得親炙龍光豈九重明見萬里
[023-2a]
髙居恭默自可致熙隆之上理乎抑兼聴並觀尚有資
於忠讜之論歟夫𢎞奬虚受上擴山藪之度獻替啟沃
下抒媚兹之忱聮堂陛之誼奏昇平之化果何道而可
也易曰納約自牖又曰有孚盈缶格心之學或在於積
誠自致而不闗儀文之繁口舌之數歟爾多士望金馬
而作賔行且司喉舌調鼎鉉其極言之無隠
問帝王受天之命臨御天下其間相與有機昔武王克
商下車訪道箕子陳洪範九疇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
[023-2b]
用五事庶徵之應較然不奕然則先王克謹天戒自古
記之矣說者曰聖王之世天不愛道地不愛寳諸福之
物可致之祥無不畢致然堯水湯旱皆曠世未有之災
而卒康奠羣黎他如太戊武丁漢文帝宋仁宗災異叠
見顧何以正位凝命克盡人以囘天歟春秋二百四十
二年之間日食地震隕星雨雹李梅冬實鸜鵒來巢之
類無不備書或謂說天者莫辨於春秋其大指亦可敷
陳與易曰震來虩虩笑言啞啞是遇災而懼乃所以致
[023-3a]
福也然與否與我
皇上纘緒宅夏仰承
天命無不克謹桂海氷天咸躋熙圃五事無愆則五福
協應謂宜天和畢集乃邇者四月五月日月薄食飛蝗
雨雹六月大水數十年所僅見秋禾淪沒百姓昬墊果
適然之數無因而致與抑恐懼脩省有資於人事之補
救也太史公曰精祲之交太上脩徳其次脩政脩救脩
禳其實亦有可言者與爾多士學博天人豈無董仲舒
[023-3b]
其人者盍詳著其理藉以獻之
當宁
問致治莫先於養民養民莫先於足食古帝王知稼穡
之艱難故三壤九賦取以什一為制盖重民故輕賦輕
賦故民生樂而國家亨治安之盛也後世竭澤而漁當
國用不足或以加賦為長計乃賦愈加而用或愈不足
豈國計與民生有二體與漢初㝡為近古唐宋賢君斂
亦自輕然則加賦起何代也桑孔言利析秋毫然平凖
[023-4a]
均輸算商告緡其於經費之宜果有禆與明之國初正
賦屢蠲民受其福末年邉餉加增至二千萬有竒敲脂
拷髓遂至土崩瓦觧前事不逺其得失亦可指陳者與

皇上巽風觧澤仁恩洋溢盡除明季額外之徵深山窮
谷莫不鼓舞
聖徳頃以軍興旁午賞賚頻頒乃復徵加增之餉呼荒
逋之糧豈度支紛紜非此莫應與書曰民為邦本本固
[023-4b]
邦寧易曰損上益下其道大光自上下下民恱無疆何
損之乃所以益之耶兵燹之後彌望草菅西北尤甚流
移未復瘡痍未起民力竭矣後將安繼
國家誠欲登太平之業要必以農桑為本圗或嚴驅末
作或優恤力田或設勸農之官或興水利之政其亦有
藏富於天下而
朝廷自收豐亨豫大之效者與諸生蒿目民隠乆矣借
箸以籌其盡抒所懐以占爾康濟之謨
[023-5a]
  武闈策士第二問       魏裔介
問軒轅制井田以寓兵法故七十戰而常勝三代因之
未嘗有改也其後惟宇文周氏仿古剏立府兵深得三
代之遺唐因之以削平海内暨唐兵三變而國勢弱不
可振矣明之初年設屯田萬户府所在建衛有事則戰
無事則耕欲使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錢乃招募用而
衛所僅為空名源流因革之故亦可得而縷陳與我
國家以八旂治兵即古六軍之制也計口授田而賦以
[023-5b]
甲即古軒轅之法也以故將帥之命於朝者有敦禮說
詩之風士卒之奮於伍者有敵愾同仇之氣過於前代
甚逺然此法惟行於滿兵而漢兵實未之講豈果古制
之不可復歟連歲以來添設興屯道以招徠失業之民
而生榖之土未盡墾甚者强割民田揑報虚數言者以
為詬病豈軍屯與民屯原不可膠柱而鼓歟五代周世
宗時亦常設專司以督民矣而旋設旋罷者何也議者
欲盡裁衛所歸併州縣然江淮之輓輸方急邉徼之沿
[023-6a]
襲已乆豈通變之要有宜於此而不宜於彼與今將欲
一滿漢之制復農戰之宜俾屯政有興復之實行伍無
坐食之弊於以壯一代之軍威鞏千年之金甌顧安得
坐而言之起而可見之施行以不虚借箸之殷殷也多
士其敷陳無隠將以覘治安之略
[023-7a]
  浙江鄉試策問二道      熊伯龍
問三代後非郡縣不足以為治治天下而不察郡縣之
吏求其致太平難矣置御史監諸郡自秦始然吏治近
古莫如漢既設部刺史以六條問事又専遣繡衣直指
可獨曰秦用法嚴與漢刺史居部九載稱職者舉為守
相其初固以下大夫臨二千石也中間或謂輕重不相
凖更為州牧卒従朱博之議以為秩卑加賞咸樂功勸
進而置刺史如故及八使分廵刺史有罪亦得奏聞權
[023-7b]
更重矣此八人者何官與明之各省按察比古刺史而
秩過之其舉劾専逹終不敢望御史而御史考滿則或
參于藩臬或出為太守盖猶然舉為守相之遺意焉凡
此者分非勲舊職則激揚朝廷信之天下安之其故何
與古之以遣使為下策者惟蘇文忠言最痛意者有激
於當時四十餘輩興利之使而非今之察吏者比與我
皇上以察吏付廵方而奉職無狀罷之誠便矣然猶不
得已而别議遣又不得已而暫議緩
[023-8a]
皇上念惻民生熟思審處如此向者之罷豈非惡其人
而不惡其官與夫惡其人而非終可廢之官將無官可
存與不惡其官而非盡可信之人將無人可擇與抑官
方淆雜由來者漸每念古人無失名譽之言問遣洛中
之事竊歎為吏之難也意者吏信紀綱察吏者信誅賞
則雖仍是官仍是人而未嘗不效而不然者人心風俗
如故胥吏格例如故而堂上易一大吏遂大異於前者
之為與願諸士熟計其便率臆以對一行作吏不敢言
[023-8b]

問古之治天下者何為而出於刑也將以生人何用重
典與將以殺人何用輕典與宋葉適有云人誠君子則
議刑必輕人誠小人則議刑必重乃劉向曰自古眀聖
未有無誅而治者諸葛武侯以蜀刑不肅為戒而欲威
之以法獨非君子之言與肉刑始於蚩尤歴數代聖人
因之不能廢至漢乃除彼所稱有虞氏畫衣冠異章服
以為戮而民不犯者非與一律令也劉向引古之議事
[023-9a]
以制則以鑄書譏僑鄭昌懼後之政衰聴怠則以刪定
啓漢一贖金也唐虞好生而施之鞭朴何其慎穆王耄
悔而並及五刑何其寛一赦宥也肆赦著於典文不以
為恵姦而賊良委轡喻於管子則憂其小利而大害豈
古今異宜輕重殊勢有不可以一定論者與路溫舒之
上書緩刑也惟於治獄之吏歎息痛恨者三焉無亦有
定者法無定者人峻深故之誅厚雪寃之賞則五刑雖
設而不用與夫朝廷者治獄之吏之耳目也史稱廷尉
[023-9b]
之賢者至民自以為不寃趙蓋韓楊固不在一民之數
與貞觀刑措幾比成康盧張延頸就戮果求其生而不
得與晉劉頌有云君臣之分各有所司主者守文大臣
釋滯人主權斷三者可詳其說與方今恤刑使者四出
矣湯之觧網禹之泣罪視我
皇上何加乎而議者竊謂本原之地恐未盡乎此也諸
士其深思所以下民遷善大夫無刑者以開廣
徳心粹然王道斷獄數百斷囚數百何足云
[023-10a]
  江南鄉試策問三道      朱彜尊
問聖人之學莫備乎經漢世専一經者立博士而兼長
經義者莫若鄭康成然多以漢法觧經又採䜟緯之說
為後儒所憎唐孔頴逹等撰五經正義儀禮周禮則賈
公彦成之至宋邢昺疏其未備而經義始完歐陽修謂
所載既博所擇不精異乎正義之名請悉刪䜟緯之文
使無駁雜今五經取士一本宋儒之傳注可謂醇矣考
之明洪武中科舉程式春秋不遺三傳書主蔡傳而不
[023-10b]
遺注疏禮則專主注疏是漢唐諸儒之說仍多兼習今
注疏雖頒學官而士之肄習者鮮矣或如歐陽氏之說
刪其駁雜飭經師講習而兼通之不更愈與餘若易初
主程朱傳義其後本義單行而習程傳者漸寡春秋初
主胡傳及張洽集注其後胡氏傳單行而治張注者無
聞亦宜酌其舊俾兩家互為發明可與且宋元之說經
者多矣孰同孰異孰繁孰簡孰無悖於傳註孰能發明
傳注所不及其概可得而言與五經大全論者謂惟春
[023-11a]
秋㝡善盖本於汪克寛之纂疏其餘諸經所采羣儒之
說果其大備而一無剰義與抑尚有待於補緝與我
皇上聖學懋勤蚤夜孜孜與儒臣講繹羣經既以四書
尚書講義頒示天下文武大臣兹者易義又將刋布其
於詩禮春秋當次第編纂夫儒生誦習經義其首務也
探其淵源必能舉其條目其詳言之毋隠
問江南田賦較他省獨多賦額既多逋課不少下江諸
郡積欠動盈萬億說者謂害釀於賈似道經界推排之
[023-11b]
法或謂明太祖憾吳民為張士誠固守籍沒豪族田按
私入之簿以為徵額故賦特重其後因廵撫周忱之請
蘇松等府官田凖民田起科行之二百餘年矣今舊額
未增而民力日敝何與意者有司之催科未盡善與徃
時歲額不完疑為巨室豪右抗緩不納自奏銷處分一
案所以懲創者至矣江南紳士惟恐輸將之後而歲額
不完如故何與或謂西北大郡賦額不過數萬而江南
一邑有多至四十餘萬者宜其日事催徵不足夫松江
[023-12a]
之華亭不嘗析為婁縣乎既析之後未見徵輸之如額
則又何也比者旱溢頻仍不得不以荒歲之逋賦請帯
徵於嗣歲然田壤之收獲止有此數嗣歲未必屢豐則
舊逋未完而新課又欠矣將何術而使
國用民力交無絀與至若大江以北邳徐鳳泗蒿萊彌
望隸之軍而軍不屯歸之民而民不墾招徠開墾之法
又何策而可稍幾於江以南諸郡與多士見聞所習利
弊必洞然於心盍具陳之是籌時者所欲亟聞也
[023-12b]
問黄河之患前代山東河南或有時衝决今則江南獨
被其害矣明永樂中陳瑄轉漕東南欲避遮洋之險鑿
清河縣南之淮與河㑹而淮黄遂為運道之咽喉國家
漕運仍明之舊而頻年河患傾堤潰防歲費帑金累數
百萬明代河溢於淮則病在運河溢於泗則患在陵今
治河者無陵寢之虞惟運是亟則力所專司宜其事半
功倍矣顧工力之煩歲月之久反有艱於昔者何與隆
萬間潘季馴凡四治河河無不治惟守固隄束水藉水
[023-13a]
刷沙之法今其說具在惟是河挾沁汴泗沂諸水其勢
易强而淮水源獨流長其勢易弱然則藉淮刷河之說
誠不足恃欲河之治必循季馴故智而後可與抑分黄
導淮别自有策與徃時盗決河防者罪止杖與徒而已
後以法輕易犯改從充軍今之法較昔愈嚴矣乃衝潰
日告且新堤方築而故堤旋決綢繆何法而使新舊交
固與淮揚之田半為波臣所汨此江南之大患也淮流
何以遏歸仁髙堰何以䕶雲梯之闗何以通河之害何
[023-13b]
以去諸生其悉陳利害以為
當宁獻
[023-14a]
  順天鄉試策問四道      徐乾學
問古者帝王置敢諫之鼓植告善之旌垂戒慎之鞀立
司過之士求言納諫如此其亟豈非以致治之要莫此
為先者歟然自古抗顔以諍虚已以聽者何其少也夫
公卿列士獻詩瞽獻典史獻書矇誦工諫庶人傳語有
可以匡君徳而禆治道者盖無不可言之人洎乎後世
直言極諫列於取士之科拾遺補闕有専司之任而效
不逮古亦可見矣明時不専設諫員而寓其責於科道
[023-14b]
邱濬謂國家不以諫諍名官欲使人人得盡其言也然
歟否歟
皇上勵精求治黎明聽政百官以次奏事又不時引見
召詢雖虞舜之好問察大禹之求善言無以過矣而尚
或敷陳有未盡者豈鼓舞招徠之道猶有所未至歟漢
文帝唐太宗求言納諫可謂至矣然賈山謂用其言而
顯其身士猶恐懼而不敢自盡劉洎謂面加窮詰非奬
進言者之路其說果有合歟夫言之繁瑣雜進者固未
[023-15a]
必皆當因其不當而設為科條若制防之即其以言為
職者不過寥寥數十官而凡有論列多沮於所司之議
致使臺諫稱緘黙為老成而諸不在言路者益以納忠
為戒自古政治之得失未必不由此矣昔人嘗云諫者
多表上之能好諫者直示上之能容故謂言者沽名必
其可以取名者也謂言者市恩其言必非刻薄傷治體
者也一再思之必然省繹然則為臣下者得無有習為
故事而不思其要格於成憲而不盡其用者歟何以作
[023-15b]
骨鯁之氣而廣聴受之益其詳言之無諱
問先王之制天下也為之禮樂刑政以統一之天下莫
不囘心而嚮道及乎後世詩書六藝之文朝廷刑賞之
典非不粲然備也而風俗之漓起於有位人心之變積
於無形始以貪冐相髙而卒成禍亂豈漸漬於失教被
服於成俗㢘恥之道不講而至於是歟
聖天子恭已於上凡欲與百爾在位砥節礪行以與天
下更始所以講求之者唯恐不及焉顧今日中外臣工
[023-16a]
果可謂無負歟傳曰上與讓則下不争又曰士君子寧
處其厚母處其薄厚薄争讓較若黑白然而世之趨者
常在彼而不在此何歟漢有崇厚論晉有崇讓論史稱
其感時澆薄㢘遜道缺乃著論以示風然卒不能砥頽
俗而挽積習則何說也荀子曰堯舜不能去民之欲利
而能使欲利之不克其好義也吏道雜則志不壹志不
壹則㢘恥不興今欲使之敦㢘重恥返厚而明讓其本
安在則激勵不可無術歟或謂崇尚簡默亡補經術雖
[023-16b]
規言而矩行亦昔人所云刻木而官之者耳國家奚頼
焉夫奬節操抑浮囂固非欲得迂疎無當斤斤盗虚聲
鮮實效者也三代以後唯西漢治稱近古寛仁長厚如
孝文使朝廷之間恥言人過而其時政事未嘗有廢墜
綜核名實如孝宣使文理之士咸精其能而其時人才
未嘗有倖進何修何營而克臻是意者法制明肅清議
盛行然後士大夫爭引㢘恥為重而風俗可幾於厚讓
歟抑敦禮以教忠重祿以養㢘在今日亦當亟議者歟
[023-17a]
願深明所以然之故而悉陳其所當務毋有所隠
問歴代國史之作其所由來尚矣春秋左氏以後司馬
遷班固綜其體要後世因之粲然並列原夫三國以上
猶作者自為及晉宋而還則鮮不被詔唐太宗天縱之
才留心史籍自晉迄隋中更南北而史之成於貞觀者
五斯固英主之為也石晉用兵之時宰相劉昫猶纂唐
書宋太祖開寳六年即命薛居正等脩五代史明洪武
元年十二月命宋濂等脩元史明年二月開局八月書
[023-17b]
成又續脩庚申君事洪武三年二月開局七月書成盖
以前代之興廢即本朝之勸戒故歴代以來既有天下
無不亟亟於勝國之紀載我
國家定鼎燕京混一區宇已三十年則纂輯明史非今
日所至急者歟宋濂之脩十三朝紀也發所收金匱之
藏而聘汪克寛胡翰髙啟趙汸等十四人為之其脩庚
申君事也則遣使采之北方而聘趙壎朱右貝瓊等十
五人為之總裁必任宏博之儒則事詞覈纂脩兼用遺
[023-18a]
逸之士則議論公故任不可以不專而用不可以不廣
今自史館而外故老遺賢豈無熟知前代掌故如汪克
寛趙壎諸人者乎洪永累朝一代大綱備在實錄惟啟
禎獨缺然實錄所載或有粉飾之詞而雜志野乗衆說
如林參稽必備惟是諱忌之疑莫能自釋歲月既乆散
軼亦多作者既自託於名山之藏守者或誤比於挾書
之律何以網羅舊聞無有遺憾亦當如洪武時専官蒐
采以資財擇歟茍不及時圗之得無耆舊凋零遺聞放
[023-18b]
逸乆而愈失其傳歟多士其明言之
問盗賊之興起於不察故周禮野廬司厲之屬其法每
加詳焉盖其闗於治亂之數豈不大哉顧去盗如去疾
從其本則自己徇其末則雜出而成結轖之患我
皇上宵衣旰食飭司牧以靖盗安民可謂勤且至矣而
内自畿輔迄於各省督撫諸臣以盗告者歲無虚日其
故何歟民雖至愚無故而為盗孰不知法所必誅乃甘
以父母妻子所頼之身至於嬰禁網而猶不可遏彼獨
[023-19a]
非編户之民好生而惡死者哉抑固有驅之使然者也
今者弭盗之術謹戍防嚴捕治而猶懼其慢也復重考
成之格以督之一渉盗案有司積歲不遷而降革隨之
斯亦至宻矣得毋弭盗尚有本源深思其故而先事求
之之為得歟昔龔遂之治渤海願便宜従事至則先罷
屬部逐捕吏而卒收止息之效孝武時遣繡衣發虎符
之兵以擊盗又作沉命之條盗不發覺及發覺而捕不
滿品者罪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然而盗乃寖多此
[023-19b]
其故亦有可得而推言者歟向使用龔遂於孝武之世
亦將有成績否歟胠篋之子始以一捕尉逐之而有餘
有司習而安焉徃徃合而不可散此法輕之弊人之為
國與民常不如其自為罪將及已則上下相䝉或匿多
以為少或文彼以掩此而盗之脫者亦多術矣是以窮
之者縱之則又法重之弊何道而使輕重各得雈苻晏
然歟或謂兵以禦盗而兵即為盗廵撫宜治兵則其令
下也臂指相應或謂餉缺而兵饑驕悍之卒瞋目攘臂
[023-20a]
持主將之短長有將領不能詰者何以核兵理餉使兵
民相安歟其並著以備採擇焉
 
 
 
 
 
 
[023-20b]
 
 
 
 
 
 
 
皇清文頴巻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