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9 皇清文頴-清-陳廷敬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文頴巻二十六
 議
  修史議           施閠章
史不可一日無也良史才則曠世不多覯也左氏之後
史漢並稱良史紀表志傳之體馬遷創始班固繼作其
法遂不可易魏晉以還惟陳夀之三國志歐陽修之五
代史差為近古然夀之短諸葛也比于雪怨而索米見
[026-1b]
詆抑又甚焉歐陽不為韓通立傳蘇公亦甞譏之夫嵗
逺則異同難明代近則恩怨多乖徴實則有目睫之虞
矯誣則有人鬼之譴故以昌黎之才亦遜謝不遑史固
難言㢤我
皇上天授亶聰祖經禰傳既修
皇清玉牒實錄又纂輯四書講義皇輿攷人物考諸書
文治丕茂又將有事明史監前代之得失以信今而傳
後誠盛舉也且勝國諸史未有不成於後王者逺不具
[026-2a]
論宋金遼三史元臣脱脱總其事而元史之成則宋濂
王禕為之今
國家膺圖秉籙三十年餘矣明史廢而不修後將何稽
㩁而論之其難有八一曰考據後漢紀傳發源東觀梁
陳二書父子繼成盖創始者難為功因舊者易為力也
明史如大政紀吾學編憲章錄諸書皆起自洪永訖於
萬歴啓禎二朝信史闕然此考據之難也二曰裁制馬
遷敘三千年事五十萬言班固敘二百年事八十萬言
[026-2b]
非固詳而遷畧而多寡懸殊唐書修後事増於前文省
於舊按明二百七十年紀表傳志動湏累尺繁則蕪雜
畧虞挂漏此裁制之難也三曰核實所見異詞所聞異
詞所傳聞異詞有疑必闕古聖所稱前朝載籍佚于兵
燹而子孫志傳類多曲筆鑒定衡平吾斯未信此核實
之難也四曰定論議禮則子張桂而絀楊羅講學則禰
紫陽而祧新建百喙爭鳴㡬成聚訟尤可異者楊左崔
鄭黒白較如而三案旋定旋翻知我罪我志在春秋此
[026-3a]
定論之難也五曰門户甘陵之部分自清流蜀洛之黨
成於賢哲明季門户清濁判然事異往昔然張湯以後
賢不入酷吏寒暑筆端古今同歎此門户之難也六曰
牽制古人修書出於一人之手成於一家之學班馬是
也後此分曹共局是非牴牾議論蠭起腐毫輟翰相持
不下此牽制之難也七曰忌諱事渉本朝崔鴻匿書不
出因避唐諱百藥甘受世譏盖文字常伏危機吹毛動
成大戾彼亡虞之佐或以興秦吠堯之犬本以忠桀棄
[026-3b]
則失真著恐觸忌此忌諱之難也八曰程限班掾承其
父彪端緒積思二十餘年猶待女弟昭以卒業宋祁出
守成都許以唐書自隨盖以事在千古非可取辦嵗月
也若急就之章繩以八法疾行之歩律以采齊當不然
矣此程限之難也要以作之者數人議之者千萬人嫺
詞賦者乏史裁善記問者短筆札工捃拾者罕定識嚴
綜核者少持平所謂擅三長而去五失盖難之難者也
[026-4a]
皇太子視學議          徐乾學
古者釋奠有六凡釋奠則天子必視學始立學釋奠一
也四時釋奠五也師還釋奠於學六也記曰凡始立學
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其行事必以幣凡釋奠者必有
合有國故則否此始立學而釋奠也文王世子曰凡學
春官釋奠於先師秋冬亦如之又曰天子視學大昕鼓
徵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周禮大胥春入
學合舞秋頒學合聲此四時釋奠也王制曰天子出征
[026-4b]
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樂記曰武王伐殷為俘
馘於京太室京鎬京也太室辟雍之中明堂太室此師
還而釋奠也三代之時王子皆親自入學記曰樂正崇
四術立四敎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王太子王子羣
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凡入
學以齒又曰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
學羽籥皆於東序故漢臣賈誼亦曰春秋入學坐國老
執醬而親餽之所以明有孝也此三代太子入學之大
[026-5a]
畧也東漢永平中元間帝數親幸太學行飬老禮而太
子視學無文可檢唐貞觀二十年詔皇太子於國學釋
奠先聖先師皇太子初獻國子祭酒亞獻攝司業終獻
開元禮皇帝皇太子視學前一日所司灑埽學堂内外
尚舍設大次於學堂之後守宫設皇太子次於大次東
皆随地之宜並如常儀尚舍設御位學堂上北壁下當
中南向監司設講榻於御座之西南向設執讀座於前
楹間當講榻北向尚舍又設皇太子座於御座東南西
[026-5b]
向北上設文官三品以上座於皇太子東南重行西面
北上武官三品以上座於講榻西南當文官重行東面
北上設侍講座於執讀西北武官之前東向北上設論
議座於講榻之前西階下典儀設版位於東階南西面
執經於西階南東面侍講執讀執如意等於執經之後
重行東面北上學生分於文武官之後皆重行北上設
典儀位於東階之西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開
元禮載皇太子釋奠儀皇太子釋奠於孔宣父守宫設
[026-6a]
文武侍臣次各於便次之後文左武右又載皇子束脩
儀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壺二斗修一案三脡皇子服學
生之服至學門外陳三物於西南少進曰某方受業於
先生敢請見執篚者以篚授皇子皇子跪奠篚再拜博
士答拜皇子還避遂進跪取篚博士受幣皇子拜訖乃
出聞之先儒云古者天子視學為飬老也雖東漢猶然
自漢以来飬老之禮寖廢而人主之幸學或以講經或
以釋奠葢自為一事矣皇太子視學之文見於經史畧
[026-6b]
可考者謹條次之如右臣/愚以為三代皇太子入學親
師之禮此太古久逺不可行於今者也開元皇子束脩
儀雖近古然今日宫詹諸臣輔導皆有専責束脩之儀
亦不必行於今者也惟開元禮所載皇帝皇太子視學
釋奠之儀於今為近誠考舊禮而折衷之裁酌損益成
一代之隆儀舉累朝之曠典則於
皇太子飬正諭教之功未必無裨補萬一矣謹議
[026-7a]
  北郊配位議         徐乾學
康熙二十四年某月太常卿徐元珙條奏北郊之禮皇
地祗位北向
祖宗配位當以西為左東為右請察政和禮改正奉
皇上面諭令學士臣/乾學臣/菼考論古時所行典禮撰
擬以進者臣/等竊思凡祀典有正位方有配位配位之
左右不同正位向南則東為左而西為右正位向北則
西為左而東為右臣/謹案北郊配位自漢光武中元二
[026-7b]
年始地祗南向薄太后配位東設西向唐開元二十一
年祭地方丘地祗南向髙祖配位東設西向此地祗南
向居左之證也至宋政和四年用北墉答隂之義改地
壇向北配位從正位而改故宋太祖位西設東向葢地
祗既北向則配位以西為上西方即左也此地祗北向
配位居左之證也明嘉靖九年建方澤壇於安定門外
用宋舊制地祗北向則當以西為左矣而其配位猶設
於東與古禮不合
[026-8a]
本朝因之未曾更正但明制配位止一太祖我朝
三聖並配所設
祖宗位次尤宜詳為考定今廷臣憚於改作不考政和
之禮託言地道尚右謂不必更張似非篤論其曰地道
尚右者乃周禮注疏解左宗廟右社稷之義郊壇配位
從未嘗以此為斷臣/謹案嘉靖祀典考云禮臣進呈陳
設圖式方丘壇皇祗北向配位居左是嘉靖時尚左而
不尚右明矣順治十四年禮部題請奉
[026-8b]
安神主配享方澤禮恭奉
太祖配位於左
太宗配位於右是
本朝之制亦尚左而非尚右明矣蓋嘉靖議禮諸臣原
知以左為尊而禮官誤執以東為左當是有司之過有
待於
本朝釐正者也至有以社稷壇尚右為言者臣/謹案社
東稷西異壇同壝主皆北向各自成尊其来巳久然魏
[026-9a]
晉社壇間或南向惟蕭齊武帝時何佟之建議社壇北
向稷壇東向是稷為配社之壇豈非配當在左乎唐開
元禮太社太稷北向設后土於太社之左設后稷於太
稷之左俱東向夫曰左則非尚右矣曰東向則在西方
矣豈非以西為左而配必在左乎宋政和五禮及孝宗
時社稷配位皆西設東向以居於左明世宗實錄嘉靖
九年正月亦有勾龍后稷西北東向一條惟㑹典所載
東西方向稍異耳足知社稷北向則配位常在西方盖
[026-9b]
雖與地壇之制不同其配位居左於理則一此正可以
參稽而得者也若夫唐宋明郊社亦有三祖二祖並侑
之禮皆以序設位一方不分左右莫若
降敕集議采用舊典無使
三后在天之靈稍有未安臣/等淺學尠識仰承
明問不敢不以所聞具對謹議
[026-10a]
  祀地無配位議        徐乾學
臣/乾學臣/菼既上北郊配位議復奉
皇上面諭朕考古制祀地不同南郊可不設配位否其
采經史舊聞以對朕當詳思之欽此臣/謹考易豫卦先
王以作樂崇徳殷薦上帝以配祖考臣/案孔頴逹云以
祖考配上帝若周夏正郊天祀靈威仰以祖后稷配也
配祀明堂五方之帝以考文王也俞琰云配以祖考如
商湯祭昊天而配以嚳祭五帝而配以契也此言以祖
[026-10b]
考配天帝不聞以祖考配地祗也周禮大司樂明言澤
中方丘之禮矣而注疏皆不言地之有配尚書召誥丁
已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
豕一臣/案孔安國傳曰用牲告立郊位於天以后稷配
故二牛也又王肅作聖證論以難鄭康成云召誥用牲
于郊牛二明后稷配天故知二牲也又云社于新邑牛
一羊一豕一明知惟祭勾龍更無配祭之人先王祭帝
於郊所以定天位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社即祭地而
[026-11a]
祭地無配也詩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於姜嫄文武之
功起於后稷故推以配天焉思文后稷配天也昊天有
成命郊祀天地也我將祀文王於明堂也噫嘻春夏祈
榖于上帝也臣/案雅頌諸篇明明有郊祀明堂祈榖之
神而諸家不言所以配地可以知禮意矣太平御覽晉
起居注博士孔晁議禮王者郊天以其祖配周公以后
稷配天於南郊以文王配五精上帝於明堂經典無配
地文春秋左傳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孟
[026-11b]
獻子曰吾乃今而後知有卜筮矣夫郊祀后稷以祈農
事也是故啓蟄而郊郊而後耕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
從也臣/案冬至之郊是迎長日報本反始之祭也啓蟄
而郊在建寅之月是祈農之祭也后稷配天有此二祭
亦不言配地公羊傳郊則曷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
配王者則曷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無匹不行自外
至者無主不止臣/案此言郊之有配也何休云天道闇
昧故推人道以接之王者尊天而親地地不同於天義
[026-12a]
固各有在也禮記郊特牲帝牛不吉以為稷牛帝牛必
在滌三月稷牛惟具所以别事天神與人鬼也萬物本
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報本反
始也臣/案郊祀后稷以配天故祭上帝者謂之帝牛祭
后稷者謂之稷牛參考諸書則稷之配天明矣而地祗
用配不見於經三代而上言有配者曰天曰上帝而巳
矣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
亦禘黄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㝠祖
[026-12b]
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臣/案虞
夏商周郊廟之禮昭昭可據如此凡言郊者皆祭天之
郊古無北郊之文自漢匡衡始稱南北郊也古者天子
之社一在庫門内一在國外盖未有以祖配者有則必
見於經矣孝經聖治章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
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臣/案孝經無祖宗配地之文
獨緯書鉤命決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地祭天南郊就陽
位祭地北郊就隂位后稷為天地主文王為五帝宗是
[026-13a]
也此緯書之説荒唐謬悠不可信從邢昺釋孝經削而
不取而賈公彦禮記疏引用其辭杜氏通典遂云祭地
亦配后稷其實經無明文也孝經云嚴父配天不言嚴
父配地也漢書武帝元狩二年天子東幸汾隂祠后土
宣帝神爵元年五鳳三年幸河東祠后土元帝即位東
至河東祠后土成帝建始二年始祠后土於北郊永始
三年復汾隂后土祠臣/案漢世汾隂后土之祭總非正
經起於方士巫祝䜟緯禱祠之術其配祭有無史記漢
[026-13b]
書並未之載不可得考獨魏髙堂隆云漢文帝初祭地
祗於渭陽以髙帝配武帝立后土祠於汾隂亦以髙帝
配馬端臨駮之以為孝文時無祭地渭陽事杜氏通典
亦言汾隂祠配髙帝不知其何所據要亦未可以為訓
也葢古帝王郊祀之禮至漢世而黷亂詩書禮郊社之
説至漢儒而紛紜故八神五畤之屬五帝六天之殊皆
當以經正之者也文獻通考漢平帝時王莽奏夏日至
有司奉祭北郊以髙后配光武中元二年祀地祗位南
[026-14a]
靣西上髙皇后配魏景初元年詔祀方丘所祭曰皇皇
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北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后
配晉泰始二年定地郊先后配咸和八年立地郊以宣
穆張皇后配梁武帝制間嵗祀后土壇上以徳后配陳
武帝以皇妣昭皇后配北魏亦以后配臣/案漢魏及南
北朝祀地北郊往往以皇后配地稱地為媪神其䙝巳
甚則不如其勿配也三代之禮此時巳不可知而光武
諸臣號為通經者穿鑿附㑹茫無依據若果有祖考配
[026-14b]
地之明文豈肯舍先王成憲不一修舉因仍謬誤以貽
譏後世㢤臣/竊觀唐世以来天地或合祭或分祭雖未
有無祖宗配位者而較之三代以前詩書所紀虞夏商
周之遺去之甚逺宋元諸儒如胡宏王炎袁桷軰直云
社即祭地别無北郊之禮劉汝佳則言以皇祖配地祗
於禮為䙝其言皆有證據惟是事闗鉅典未敢輕議更

皇上稽古定禮務求至當
[026-15a]
聖諭煌煌真足考三王俟百世非愚臣/淺見所能仰測
萬一茲承
明命謹據所聞以備採擇臣/不勝悚懼之至
[026-16a]
  郊祀分合議         徐乾學
天地合祭始於漢元始中其後東漢建武唐天寳宋建
隆迄於熙寧及明嘉靖初年皆因之而宋元豐之始議
分祭也置局議定而後行然冬至親祀夏至但遣官行
禮則地祗反不與親祀之典故元祐七年復議於南郊
設皇地祗位至八年蘇軾引昊天有成命為合祭明文
發六議以難羣臣於時主分祭者四十人主合祭者殆
百人紹聖三年遂罷合祭詔以夏至親祀北郊而卒未
[026-16b]
行也明洪武改用合祭嘉靖中以給事夏言言分建南
北壇然一祀之後并南郊亦未嘗親祭矣此自古郊祀
分合之大凡也夫昊天有成命據國語為祀成王之詩
小序之荒謬朱子多駮之固不足以為信矣而倡為合
祀之説者王莽也彼徒附㑹王者父天母地之文而遂
以天地之大等之夫婦同牢之禮其為凟侮不亦甚乎
故合祭之非不待辨而自明也不合祀則宜用分祀矣
然主合祀者固失而主分祀者亦未為得也夫論一代
[026-17a]
之典者必期合於先王之制先王之制存於今者不出
乎六經所記載也茍考之於經而未見其合矣而姑臆
為説焉以附之先王之制則無以服乎好異者之紛紛
也故愚謂合祀固失然而分祀之亦未為得者亦以其
説之不盡合於經故也鄭氏祭法注禘謂祭昊天上帝
於圜丘郊謂夏正建寅之月祭感生帝於南郊此圜丘
方丘與南北郊之分地而祭者其説盖本於大司樂不
知大司樂所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則天神皆
[026-17b]
降夏日至於地上之方丘奏之則地祗皆出者盖言樂
作而天神地祗人鬼皆感而至猶書所謂虞賔在位鳳
凰来儀百獸率舞耳於祭何與而妄増兩丘於南北郊
之外此是不合於經者一也然晉太始間嘗并圜丘方
丘於南北二郊矣後一襲用於唐而今竟罷之固知其
説之無足據矣若夫郊之有南北則古今以為得分祀
之正而未有明其非者也匡衡曰祭天於南郊就陽之
位也瘞地於北郊即隂之象也愚考春秋書郊者以十
[026-18a]
數曰郊曰卜郊曰用牲於郊未有兼地言者亦未有以
南郊稱者盖王者雖父事天母事地而禮數則不同禮
宗子祭父支子不得祭父而得祭母母卑於父也天子
祭天諸侯不得祭天而可以祭地地卑於天也故曰祭
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古者
無祭地之禮有祭社之禮寓地之祭於社而社之祭與
稷並舉不與天對稱者尊陽抑隂之道也社有二王為
羣姓立社曰大社自為立社曰王社大司徒設其社稷
[026-18b]
之壝又曰以血祭社稷則大社也封人掌設王之社壝
軍旅宜於社則王社也王社設於宗廟之右而大社立
於國中既曰祭帝於郊又曰祀社於國一郊而一國則
知大社之建不於北郊明矣郊特牲疏社祭一嵗有三
月令仲春命民社詩甫田曰以社以方謂秋祭月令孟
冬大割祀於公社三時舉祭不以夏則知無以夏日至
祭地於北郊者矣此其不合於經者又一也案南北郊
之説考之於經既無其事祭社之説證之先儒五峰胡
[026-19a]
氏等言則歴歴不爽今若欲如古禮必廢北郊而復立
大社於國中以春秋冬一嵗三祀之而不敢與郊並然
後可以盡合乎先王之制而大服乎好異者之心然而
古今異尚禮貴變通王者期於敬天奉地之無失則巳
矣必欲取歴代之成法盡變之紛紛更作此勢之所不
能也若世儒之論以兩郊分祀為先王之制則然也是
不可以不辨
 
[026-19b]
 
 
 
 
 
 
 
皇清文頴巻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