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9 皇清文頴-清-陳廷敬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文頴卷十三
 解
  經解            劉 藻
經者常也萬世不易之常道也聖人以覺世牖民之心
闡日用彜倫之理皆不得已而有言故六經並聖人之
所作而當聖人之世不名經戴記經解及行在孝經之
言乃後人之附會則經之名實承學者見其理之不易
[013-1b]
也而崇奉之詞考其時葢在孔子之後緯書之前也易
詩書禮樂春秋為六經周秦之際已有此稱後樂經失
傳而漢武帝置五經博士宣帝講五經同異遂有五經
之目五經之内分周禮儀禮為七經漢初文翁遣相如
東受七經還教吏民其時尚無周禮儀禮之名也七經
之外益以孝經論語為九經唐所校以刻於太學者是
也九經之内去春秋入三傳中成三經合之為十一經
又益以爾雅孟子為十三經盖始於唐衍於宋而終於
[013-2a]
明之世云易在秦以卜筮得存詩以諷誦不獨在竹帛
故亦不廢孟子之猶留者以在諸子中也春秋以口說
尚存學士徃徃能道之至尚書禮經論語孝經皆得之
孔壁實孔鮒所蔵其孝經之出自顔貞者則顔芝所蔵
也禮古經出淹中周禮上自河間獻王左氏出張蒼家
盖自武帝除挟書之律開獻書之路而經籍前後繼出
終漢之世簡編盡復其舊矣易之傳自孔門商瞿始五
傳至田何漢施讐孟喜梁邱賀之徒皆宗何此古易也
[013-2b]
焦贛易第述隂陽災異之言京房傳之其術尤精費直
易以彖象文言分入諸卦鄭康成傳其學王弼為之註
而田氏焦氏易遂廢大卜掌三易連山首艮象山之出
雲連連不絶也歸蔵首坤即坤以蔵之之謂也周易首
乾所謂易者取交易變易之義而鄭氏又有易簡不易
之說是三易歴夏殷周而異其名乃古三墳天皇有連
山易人皇有歸蔵易地皇有乾坤易雖出偽造然亦可
徴連山不始於夏歸蔵不始於殷周易不始於周矣書
[013-3a]
有歐陽氏學乃歐陽生得之伏生以授兒寛者又有夏
侯都尉徔濟南張生受尚書以傳族子始昌始昌傳勝
為大夏侯氏學夏侯建師事勝又事歐陽髙間徔五經
諸儒問與尚書相出入者牽引以次章句為小夏侯氏
學漢始立歐陽尚書宣帝復立大小夏侯博士永嘉之
後諸學並亡而孔傳始興置博士鄭氏亦立博士一人
今文先出伏生口授鼂錯之二十九篇是也武帝末得
諸孔壁者為古文孔安國以校伏生所誦為隸古寫之
[013-3b]
増多二十五篇又伏生誤合五篇凡五十九篇文者字
也漢所謂古文者科斗書今文者隸書也唐所謂古文
者隸書今文者世所通用之俗字也詩傳於子夏衞宏
宗之本以作序馬融鄭衆各有發明鄭康成為之箋其
學大行漢初說詩者四家齊詩始於轅固而盛於匡氏
魯詩始於申公而盛於韋賢韓嬰之詩曰韓詩王吉傳
之毛公之詩曰毛詩則馬鄭所祖述者也魏晋之代齊
魯並亡至隋而韓詩内傳亦亡毛遂專行至今矣漢初
[013-4a]
立春秋公羊博士宣帝乃立榖梁學賈誼作左氏訓故
傳至尹更始而左氏始盛劉歆校秘書得而大好之欲
立學官不果行和帝元興中鄭興鄭衆奏上始立左氏
學賈逵作左氏條例二十一篇杜預為之註而左氏益
明公羊之傳自其元孫夀授胡母生生與董仲舒並以
公羊顕何休作解詁覃思十七年而引讖為多榖梁之
傳自荀卿歴申公江公以至翟方進其學漸㣲晋范寗
為作集解徐邈因之為註多可觀采者然三家之學紛
[013-4b]
然聚訟治公羊者謂髙親受之子夏治榖梁者謂赤魯
學髙齊學宜興魯學光武時公羊之徒詆左氏益力此
鄒氏夾氏所以與鐸椒虞卿各不相下也周禮在孝成
時劉歆始表章之冬官失傳歆補以考工記王莽時置
周官博士董仲舒謂冬官未嘗闕隂居大冬積於空虚
不用之地故曰司空俞氏亦謂冬官錯列五官之内無
待於補其言似皆未允通周禮者有河南杜子春鄭衆
賈逵徃受業焉鄭康成作周禮註多引杜子春鄭大夫
[013-5a]
司農之義後賈公彦又撰周禮䟽五十巻更為詳備禮
傳自髙堂生文武周公之典則粗具於是此禮之本經
也至后蒼而其學益顕戴徳戴聖慶普䓁轉相傳述所
謂士禮即今儀禮也儀禮古經五十六萹與今十七萹
文相似及明堂王史氏記多天子諸侯卿大夫之制倉
傳十七萹失去三十九萹夫所稱士禮者特略舉萹首
以明之若燕射朝聘則非士之所得行也禮記則七十
子各撰所聞二戴得后倉之傳並以博士論石渠大戴
[013-5b]
取先賢禮書二百四萹刪為八十五萹曰大戴禮今存
者始三十九終八十一僅四十三萹耳聖又刪徳之書
存四十六萹曰小戴禮士禮戴禮孝宣世已立學官馬
氏又取小戴禮補以月令樂記明堂位為四十九萹列
於學官而大戴不行儀禮周禮並鄭註賈公彦䟽朱子
嘗謂鄭康成註三禮考究典章大為有功然則有志於
考古者不可不究心也漢初有齊魯論之說以齊人魯
人所肄萹章不同而異其名張禹本治魯論晚諳齊論
[013-6a]
遂合而考之刪齊論問王知道二萹以二十萹為定號
張侯論包氏何氏為之章句馬融為之訓詁鄭康成註
之陳羣王肅皆為義說何晏又為集解陳梁之間鄭何
並立國學至隋因之而鄭氏大盛於人間孝經為孔門
弟子所錄在漢長孫氏江翁后蒼翼奉張禹皆名其學
孔安國為之傳馬融鄭康成軰各有註解唐明皇采緝
六家自為之註頒於天下元行冲因而䟽之古文凡二
十二章今文十八章則劉向所校定及唐人所標題者
[013-6b]
也爾雅或以為出於周公然就其中如切如磋道學之
類觀之則非周公作無疑㦯子夏之門人為之耳漢叔
孫通訂之文帝為立博士自終軍豹䑕之辨其學始行
為之註者有劉樊孫李數家猶未詳盡郭璞註觧學者
宗為善本逮邢昺䟽之而草木蟲魚山川名物益昭然
矣孟子自後漢趙岐始發明之因而為註析作十四萹
唐陸善經合為七萹為之䟽者孫奭為之釋者張鎰也
然而後之學者議論煩興馮休刪之司馬氏疑之獨劉
[013-7a]
軻翼於前陸筠翼於後而虞允文又作尊孟五卷信乎
讀書者貴有知人竆理之識也學庸二萹皆載於戴記
大學古本通為一萹又與今文先後之次不合一經十
傳乃今本也宋以前戴顒有中庸傳二卷梁武帝亦作
中庸講䟽一卷宋之世司馬光亦有中庸大學廣義之
書又張無垢有中庸說六卷大學說二卷但力為表章
以與論語孟子列為四書則自程朱始以上十三經授
受源流註䟽同異之大略雖見觧岐出醇疵參半要不
[013-7b]
可不叅互考訂以究其所以然之故至宋儒出而諸經
之學粹然一出於正矣我
皇上聖學天縦其於經傳之旨趣固無不兼綜條貫而
範圍進退之臣/鄉曲末學何敢仰測
髙深於萬一但敬承
清問用循次敷陳以備芻蕘之一得焉
[013-8a]
  經解            周長發
聖賢覺世牖民之道備載於經燦乎如日月之䴡天沛
乎如江河之行地千百世奉為典訓其源流同異盖可
考而知也我
皇上天亶聡明遜志時敏紹千聖之心傳遵百王之法
守此真經學昌明之㑹也臣/仰承
清問用敢敬獻其說焉經之名於何昉乎自家語有孝
經之目曲臺列經解之萹而後儒遂尊為蓍蔡漢武帝
[013-8b]
初設五經博士自時厥後益以周禮則名六經樂經散
佚益以儀禮禮記則名七經益以孝經論語則名九經
分春秋為三傳則名十一經加以孟子爾雅則名十三
經古有三易謂之三墳鄭夹漈曰伏羲本山墳曰連山
神農本氣墳曰歸蔵黄帝本形墳曰坤乾其書漢魏不
傳至宋元豐中始出于唐州北陽民家或以為張商英
偽撰也夏有連山其卦首艮商有歸蔵其卦首坤周易
首乾文王為彖辭周公為爻辭孔子為十翼漢初言易
[013-9a]
者一則始於田何以授丁寛再傳而得沛人施讐東海
孟喜瑯琊梁邱賀二則始於焦延夀而東郡京房受之
二則始於費直而鄭元王弼等皆傳之至唐孔頴達作
正義獨取王弼之學李鼎祚之集解則取鄭而舍王陸
徳明之釋文則宗京而尚數及程朱出而後理與象兩
明焉尚書遭秦火後百萹亡缺幸得濟南伏生口授二
十九萹謂之今文而傳之者歐陽大小夏侯也其後孔
安國得孔壁所傳蝌蚪文字定為五十八萹謂之古文
[013-9b]
而奏立學官者梅賾姚方興也當時為之傳註者在漢
則有兒寛劉向之軰在隋則有費甝劉焯之徒至朱子
所取宋註約有四家然王安石傷於鑿蘇軾傷於略吕
祖謙傷於巧林之竒傷於煩乃以屬九峰蔡氏而書傳
得所歸矣詩之傳也分為四家魯詩始于申培而盛于
韋賢齊詩始于轅固而盛于匡衡韓詩始于韓嬰而盛
于王吉毛詩始于毛公而顕于鄭元嗣後䟽之者何𦙍
全緩軰而惟劉焯兄弟為殊絶宋歐陽氏蘇氏諸家皆
[013-10a]
有訓釋至朱傳出而其說始定焉春秋三傳而外有鄒
夾鐸虞諸氏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成書鐸虞兩家亦未
傳于世三傳之作黨同伐異初齊人胡母子都傳公羊
春秋後授嬴公再傳而有孟卿眭孟嚴彭祖顔安樂諸
家厥後何休又作觧說傳榖梁者自孫卿申公至於江
翁凡五傳漢宣好之遂盛行於世自漢魏以来註解有
尹更始唐固孔寅江熙等十數家至晋范寗集解出而
諸說寖衰左氏出于張蒼家本無傳者梁太傅賈誼為
[013-10b]
訓詁授趙人貫公賈逵服䖍並為訓解晋杜預又為經
傳集解後人目為左氏忠臣而預亦自謂有傳癖也自
後論之左艷而富其失也誣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榖
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宜何休有墨守膏盲痼疾之作也
而鄭元則以鍼與起發三書以排之至後啖助趙匡之
解疑每援經以擊傳希聲長㣲之通例每合異以為同
迨程氏之傳作而聖人作經之㫖於斯可見矣禮之為
經有三周禮一書固為禮之綱領至其儀文度數則儀
[013-11a]
禮乃其本經而禮記其義䟽也周官經六萹亡其冬官
以考工記足之鄭元以為周公致太平之迹故其學遂
行於世元之傳出於扶風馬融而叅取杜子春鄭大夫
鄭司農之說此文中子唐太宗皆歎為聖人所作也彼
何休以為六國隂謀之書林孝存以為凟亂不經之說
歐陽氏疑其設官太多陳氏疑其與周官不合蘇頴濵
有三不可信之評胡五峯有無一官完善之論則皆未
窺聖人之精意也儀禮出于孔壁其先僅十七萹漢興
[013-11b]
髙堂生得之以授瑕邱蕭奮奮授孟卿卿授后倉倉授
戴徳戴聖是謂今文後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古經五十
六萹蔵在秘府是謂古文為之注者鄭元為之䟽者賈
逵也韓子苦其難讀朱子喜其緒甚善後儒徒以推士
禮而達之天子以為殘缺不可攷之書過矣禮記為七
十子共撰古經得于淹中河間獻王収集餘燼始獲全
書髙堂生后倉㝡明其業乃為曲臺記而梁人戴氏沛
人慶普于是大戴小戴氏三家並立其河間所獻者一
[013-12a]
百三十一萹至劉向攷校經籍檢而叙之又得明堂位
隂陽記三十三萹孔子三朝記七萹王氏史氏記二十
一萹樂記二十三萹大戴刪其繁重為八十五萹小戴
又刪為四十六萹馬融傳小戴之學又足月令明堂位
樂記合四十九萹今所用者陳澔之集說也朱子為通
觧集說勉齋成喪祭二禮則其義備矣然三禮之學其
所以訛異者約有四端有出于前人所行而後人更之
者墨始於晋髽於魯廟有二主始于齊桓朝服以縞始
[013-12b]
於季康以至古麻冕而今用純古縮縫而今衡縫之類
是也有出於聖門而傳之各異者曽子&KR0670裘而弔子游
裼裘而弔小斂而奠曽子曰西方子㳺曰東方異父之
服子㳺曰為之大功曽子曰為之齊衰之類是也有後
世諸儒損益前代自為一朝之典者吕不韋為月令祭
祀官名不純于周漢博士欲為漢制封爵不純于古之
類是也有專門之學各自名家而以臆見為先代之制
者如以霍山為南岳以太尉為堯官以商之諸侯為千
[013-13a]
八百國以周之封域為千里者四十九之類是也此不
可不辨也大學孝經出於孔壁者為古文孝經今文倡
於河間顔芝注之者凡百家孔安國尚古文而劉炫宗
之鄭元主今文而陸澄譏之朱子刋誤一出而始有所
凖矣論語有齊魯之分齊論多問王知道二萹張禹兼
通魯論而包氏周氏章句出焉鄭元益以齊古而王肅
何晏之徒宗焉至朱子集註行而諸家盡廢孟子之註
趙岐分為四十四萹陸善經合為七萹其音釋張氏丁
[013-13b]
公著兩家而已若馮休删孟荀卿非孟王充刺孟司馬
光疑孟蘇軾辨孟均未窺其指歸而虞允文尊孟則得
所宗而不惑矣爾雅一書或以為周公所作或以為子
夏所傳自得終軍豹䑕之辯其說始行郭璞究心十八
載而草木蟲魚訓詁名物昭然具析考古之學其彬彬
焉十三經之源流同異班班可攷也
國家典學右文崇尚經術
聖祖仁皇帝繼天明道薈萃心源纂修周易書詩春秋
[013-14a]
四經
世宗憲皇帝特命頒發學校砥礪羣倫
皇上丕顯丕承善繼善述天徳王道一以貫之探河洛
以啟苞符考文章以頒制度
特命儒臣纂修三禮彚為一書頒示天下經學休明實
千載一時之盛也學者志在竆經惟盡採漢儒之註䟽
以辨其典章精研宋儒之訓觧以析其義理而且判其
醇駁定其従違則内外胥融體用一致而聖人覺世牖
[013-14b]
民之意庶㡬歴萬世而常昭也哉
[013-15a]
  經解            沈廷芳
臣/聞古之載籍極博六經崇焉如日月之經於天江河
之行於地炳炳烺烺光昭宇宙夐乎尚哉盖經也者徑
也典常也如徑道無所不通可常用也故劉勰曰三極
彛訓其書曰經此恒久之至道不刋之鴻教也上古雖
有墳典邱索無經之名戴記始有經觧之萹孔子嘗謂
老耼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以為文是可證也
經之名數各殊五經始漢武帝七經始漢文翁九經始
[013-15b]
唐鄭覃十一經始唐劉孝孫十三經始蜀母昭裔孫逢
吉諸人至宋淳化而始定自秦燔後漢興始除挾書之
禁文帝武帝表章於前宣帝肅宗&KR0688論於後其為功甚
鉅唐命孔頴達等纂義䟽至宋而有濓洛闗閩之學其
於經義多所發明可謂集傳注之大成矣若其頒立學
宮或先或後各有源流今請臚其大略焉自宓犧畫卦
文王作彖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而易道大備周
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蔵三曰周易鄭
[013-16a]
元易賛及易論曰夏曰連山殷曰歸蔵周曰周易釋云
周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今按世譜等書曰神農一
曰連山氏黄帝一曰歸蔵氏既並是代號則周易之稱
乃文王當殷時作易名周以别殷也秦時易以卜筮得
存漢有田何傳易施讐孟喜梁邱賀實傳之又有京房
受易於焦贛施孟梁邱京氏四家並立號為最盛費直
之易獨為一家名古文易馬融鄭元為之傳注又荀爽
别作傳魏王弼注之古易分上下經暨十翼為兩本王
[013-16b]
弼始以彖象文言歸各爻之下實非古也上世帝王之
書凡三千餘篇孔子刪為百萹孔騰當秦時蔵於屋壁
漢文求能治書者濟南伏生勝曾為秦博士後以二十
九篇教授齊東帝使鼂錯徃受文是為今文尚書厥後
魯恭王得孔子舊宅蝌蚪書是為古文尚書孔安國作
傳欲上之秘府遭巫蠱事未立於學官東晋梅賾始奏
於朝而舜典稽古帝舜二十八字則齊姚方興得於大
航頭者隋劉炫列諸萹第而書始全然考髙堂隆所稱
[013-17a]
有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建皇授政改朔則魏時已傳
有其文矣司馬遷稱古詩三千餘首孔子刪存三百十
一萹漢有齊魯韓毛四家齊詩起於轅固魯詩起於申
培韓詩毛詩則燕人韓嬰趙人毛萇為傳四家竝故訓
之學毛詩因河間獻王而盛行齊詩亡於魏魯詩亡於
晋韓詩唯存外傳然其義頗與詩旨殊如關雎羙后妃
之徳而韓以為刺他可知矣春秋傳凡七家在邱明造
膝親受撰所聞為傳故事實該洽公羊髙榖梁赤皆受
[013-17b]
經于子夏者也公穀行㝡早左氏晚出而傳注獨盛三
傳之外鐸氏㣲虞氏春秋則左氏之支流也漢初鄒夾
與公榖並行迨西漢末二氏失傳惟三傳列為三經禮
始於髙堂生后倉明其業作曲臺記百八十萹戴徳刪
之及徳従子聖存四十六萹為小戴記馬融又足月令
明堂位樂記三萹鄭元傳其學河間獻王得周禮闕冬
官一萹購之不得乃以考工記補之先儒謂冬官有百
工而本無官職有謂記雖非六典之舊然亦秦以前文
[013-18a]
字有謂冬官雜在五官之中俞廷椿作考古編邱葵因
之作周禮定本以五官中之類於冬官者薈成一篇六
典適各得六十屬究無定論儀禮存十七萹士禮居多
朱子嘗以周禮儀禮為經戴記為傳作通解集說惜其
書尚未完備論語至漢而有齊魯之分傳齊論者王陽
名家傳魯論者張禹㝡顯禹又刪齊論問王知道二篇
以訂魯論名張侯論更有古論語與魯論同第分子張
為二萹爾學庸俱出戴記朱子謂大學曽子所傳為補
[013-18b]
正其闕略中庸㝡為純粹諸儒皆無異說孝經為顔芝
所蔵其子貞出之又有古文孝經多閨門一章劉向定
為十八章司馬光重古本為指觧朱子作刋誤以今文
六章古文七章前為經後為傳遂成定本爾雅漢志不
著撰人名氏陸氏以釋詁為周公作今所傳二篇云自
孔子所增或云子夏所益其書雖箋釋虫魚而博綜浩
汗必聖賢所制或疑叔孫通作則妄矣孟子七萹漢志
入儒家類諸家之論不同疑之者司馬光刪之者馮休
[013-19a]
翼之者則有陸筠尊之者又有虞允文自元豐中程子
尊為四書後朱子著集注而始無遺議焉総之羣經林
列箋注紛羅昔人云經猶四瀆四書猶四海也由瀆而
入於海始得其指歸惟聖賢之是尊乃折中於至當我
國家治化休明太和翔洽
聖天子紹聞衣徳稽古典學八紘六合悉成漸仁摩義
之區出日無雷盡為誦讀絃歌之國彬彬乎與唐虞三
代同風奚翅超漢唐而軼兩宋之盛㢤
[013-20a]
  經觧            汪士鍠
臣/聞經者常也萬世不易之常道也古聖人繼天立極
作君作師事編於簡言書於册詔示来世永為法則歴
代承之㒺敢失墜尊之為經羣儒修明&KR0688習久逺傳守
而不廢周時詩書禮樂稱曰四術東遷以後王道不著
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遭秦燔書惟仔易
卜漢恵始除挾書之律文帝時始有尚書武帝時鄒魯
梁趙間頗有詩禮春秋於是五經畧具宣帝時石渠閣
[013-20b]
&KR0688五經同異章帝時考詳於白虎觀熹平間正定五經
刋於石碑樹之學門七略稱六藝者六經也兼樂記而
言也七經之名則尚書毛詩三禮春秋左氏論語也九
經則兼周易孝經十一經則增公榖十三經則益以爾
雅孟子也昔者伏羲始畫八卦重之為六十四及乎三
代夏曰連山以首艮而言殷曰歸蔵以首坤而言周曰
周易以别夏殷而言杜子春云連山伏羲歸蔵黄帝康
成釋連山曰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絶釋歸蔵曰萬物莫
[013-21a]
不歸蔵其中釋周易曰周普無所不備然其說實無眀
據也周易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秦火
後失說卦三萹河内女子得之自魯商瞿子木五傳而
授田何何授丁寛寛授田王孫王孫授施讐孟喜梁邱
賀由是有施孟梁邱之學又有京房費直髙相三家至
後漢髙氏已㣲晋永嘉時梁邱之易亡孟京費氏人無
傳者惟鄭康成王弼二註行世暨宋而邵程繼起朱子
集成理數兼該其義逺矣尚書自漢文帝時伏生傳二
[013-21b]
十九萹其後為大小夏侯之學古文者武帝時出於孔
壁凡五十九篇孔安國作傳王肅嘗為註觧至晋元帝
時孔傳始出而亡舜典一萹齊建武中吴姚方興得其
書奏上舜典始全註䟽而後推蔡傳為㝡詩自子夏傳
後漢興分而為四魯申公曰魯詩齊轅固生曰齊詩燕
韓嬰曰韓詩皆列博士毛詩者出於河間人大毛公為
之故訓以授小毛公為獻王博士鄭康成作箋三家之
詩遂廢春秋公羊興於景帝時榖梁盛於宣帝時又有
[013-22a]
鄒氏夾氏為四家而左氏終西漢不顯迄扵東漢鄒氏
無師夾氏無書而鐸氏㣲虞卿㣲二書皆失傳至章帝
時左氏大興公榖寖㣲然俱立於國學焉髙堂生傳士
禮十七萹今之儀禮是也古禮經五十六篇出於淹中
后倉傳十七萹曰曲臺記所餘三十九萹名為逸禮倉
授戴徳及徳従兄子聖沛人慶普於是有大小戴慶氏
三家戴徳始刪古禮二百四篇為八十四篇戴聖又刪
為四十六篇馬融益以月令眀堂位樂記為四十九篇
[013-22b]
鄭康成受業於融為之註李氏得周官上於河間獻王
闕冬官一篇購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記補之至新莽
時始置博士以行於世自劉歆及安石行之一再階亂
後儒疑之然治法俱存朱子歎其廣大精宻誠篤論也
論語三家魯論者魯人所傳凡二十篇齊論者齊人所
傳凡二十二篇古論語者出自孔壁分子張為二篇故
有二十一篇張禹初授魯論晚&KR0688齊論合而考之去問
王知道二篇従魯論為定孝經古文二十二章出屋壁
[013-23a]
中河間人顔芝得孝經蔵之以獻河間王今所傳十八
章是也唐眀皇取王肅等六家之說參仿孔鄭舊義行
於太學至宋司馬君實宗古文為指觧朱子又為刋誤
傳於世大學中庸本載戴記程子特表之以配論孟朱
子取之故古本大學改為今本特補格致一傳孟子七
篇又有外書四篇後漢趙岐註而刪之惟存七篇宋馮
休著書十七篇論孟子書中有門人附益者冝刪去之
司馬光著疑孟一卷盖論性不盡以孟子之言為然也
[013-23b]
陸筠著翼孟音觧九十一條周平園稱其篤志虞允文
以司馬疑孟及李覯等非孟故辨之為五卷又二卷則
攻刺孟者及議論與孟子異者可謂孟氏之功臣也爾
雅陸氏釋文謂釋詁為周公作今世所傳㦯言孔子所
増㦯言子夏所益㦯言叔孫通所補或言梁文所考皆
觧家所說先師口傳疑莫能眀也要之經以垂訓於後
漢儒収拾於灰燼之餘功為㝡鉅至唐而詁觧益宻歴
宋而更參夫性命之㣲窮經者可無遺憾焉夫以經籍
[013-24a]
大備之餘遭逢
盛治正學昌明惟博觀以廣其識硏究以擇其要闡發
以眀其藴則竆經之道得而經世亦豈外乎是㢤
[013-25a]
  經解            齊召南
臣/聞兩間不易之常道曰經在天為日月星辰在地為
江河海岳在人為仁義禮智信之徳為君臣父子夫婦
兄弟朋友之倫而其在典籍則為聖人之言所以載兩
間常道更萬世而不可易者也稱易詩書禮樂春秋為
經自經解始而稱五經自漢武立五經博士始然秦宓
言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是武帝以前稱經不止于五
而宋李至之言七經則五經外請校二傳二禮孝經論
[013-25b]
語爾雅也劉敞七經小傳又舉詩書春秋三禮論語焉
唐陸徳眀釋文序錄合孝經論語為九經開成中刋定
九經于太學始及爾雅宋設國子助教十人掌十一經
其易書詩三禮三傳皆分而孝經與論語合稱為十經
又與孟子爾雅稱十三經此其大畧也遭秦滅學周易
孟子不在焚中而尚書古禮論語孝經賴孔氏後人蔵
於屋壁其老師宿儒田何伏勝浮邱伯申培髙堂生顔
芝軰漢初猶在若楚王之受詩張蒼之傳左氏髙帝時
[013-26a]
經學漸已萌芽文帝詔鼂錯受尚書立孝經孟子于博
士賈誼之傳訓故徐生之善為容韓生之内外傳經學
寖廣洎孝武聼仲舒對䇿表章六經建蔵書之䇿置寫
書之官孔壁淹中科斗竹簡㦯上秘府㦯進河間自開
獻書之路凡數十年而後萹什稍備上有䧺才之英主
下有好學之賢王故宜儒術蔚然復興也經文讐正始
于河平刻石始于熹平鏤板始于長興至開寳端拱相
繼校刋頒布遍山陬海澨矣漢儒授受確有源流博士
[013-26b]
之試以家法弟子之學以經師專門者氏而不名著錄
者編而為牒是以前後儒林之傳授受同異一展卷而
瞭然即其解經章句如易有施孟梁邱書有歐陽大小
夏侯韓詩有薛漢春秋有公榖論語有張禹包咸注如
書大傳周官儀禮禮記有康成孟子有趙岐傳如易有
周氏書有孔安國詩有后孫申韓毛公周官有馬融觧
如書有大小夏侯詩有伏湛景鸞左傳有服䖍箋如毛詩
有康成詁如周官有賈逵三禮有盧植左傳有陳元諸
[013-27a]
家不同之大致亦皆班班可考自唐作正義每經專用
一家之說孔頴達于易用王弼韓康伯注于書用孔安
國傳于詩用毛傳鄭箋于禮記用鄭注于春秋左傳用
杜預集觧賈公彦于儀禮周官用鄭注而徐彦䟽公羊
用何休學楊士勛䟽榖梁用范寗集解宋邢昺䟽孝經
用唐眀皇注䟽論語用何晏集解䟽爾雅用郭璞注孫
奭䟽孟子用趙岐注而百家之學廢矣漢取人必曰經
中博士盖各守其師承唐則以正義為眀經之式為途
[013-27b]
已隘然以注䟽字數多寡分别為大小中三禮三傳分
而習之未嘗廢一自宋熙寕變法而春秋且廢矣自元
延祐用八比取士有明因之于是詩書五經之外禮與
春秋俱存一而廢二矣然則崇重經學固莫如漢世乎
㢤三易掌于太卜周禮明有可徴夏建寅而連山首艮
殷建丑而歸蔵首坤說者謂神農黄帝已先名之而周
之名易則程朱之言當矣漢傳易者施讐孟喜梁邱賀
並出田何京房本于焦贛四家皆立學官費直與髙氏
[013-28a]
易苐行民間後漢費易盛行四家漸廢尚書今文伏生
所傳漢博士三家是也古文出于孔壁未列學官至東
晋梅賾始奏行之詩則齊始轅固魯始申公韓始韓嬰
皆立博士毛氏後出而後世獨行春秋則公羊先著榖
梁次之左氏至東京始立博士漢初有鄒夾二家並三
傳為五然鄒氏無師夾氏無書至建武中皆絶若鐸椒
之鐸氏㣲虞卿之虞氏春秋其皆左傳之羽翼歟禮自
髙堂生傳蕭奮孟卿后倉以至二戴所傳者儀禮也后
[013-28b]
倉之曲臺記儀禮之注觧也二戴所刪亦儀禮之注觧
也若夫以禮記為小戴之書其誤始于隋志然漢志本
自判然盖即所謂記百三十萹七十子後學所記者劉
向嘗校㝎之至東漢盛行馬融又補以月令明堂位樂
記今禮記四十九萹是也李氏獻周官于獻王冬官獨
缺獻王遍購不得因以考工記補之後人謂補自劉歆
亦非也士禮十七萹髙堂生所傳者耳淹中古經五十
六卷及隂陽明堂王史氏記多天子諸侯卿大夫之制
[013-29a]
是儀禮之逸者多矣今所傳如覲聘大射燕禮不為士
設則十七篇疑亦非髙堂之舊不然漢志何以有古經
及記猶愈倉等推士禮而致于天子之說乎論語齊二
十二篇魯二十篇齊論名家則有王陽魯論名家㝡推
張禹今所傳魯論也大學古本據禮記孝經古文出孔
壁朱子則分為經傳焉爾雅十九篇䟽謂釋詁周公所
作釋言以下㦯謂孔子所増子夏所足叔孫通所益梁
文所補訖無定論孟子于孝文時即立博士東京趙邠
[013-29b]
卿後注觧見唐志有六家昌黎論孟子功不在禹下至
論也馮休刪孟原無足道以司馬光之賢而作疑孟識
見顧出陸筠虞允文下何哉大學中庸原在禮記而中
庸别行自漢世即有中庸說矣至程朱以配論孟四書
之名始立五經者羣籍之淵海四書者又五經之輪轅
也兩間不易之常道于斯焉載是猶象緯之昭囘山川
之奠定矣我
皇上治法唐虞道遡洙泗緯地經天觀人文以化成天
[013-30a]
下經學昌明炳炳烺烺振古未有倫比又何漢唐宋之
足云
 
 
 
 
 
 
[013-30b]
 
 
 
 
 
 
 
皇清文頴巻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