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9 皇清文頴-清-陳廷敬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清文頴巻十五
 序
  癸丑武㑹試録後序      陳廷敬
嵗癸丑九月天下貢材武士於京中樞臣請舉㑹試奉
命拔騎步射及格者七千有竒
上曰爾廷敬其副卿馮溥徃衡其文前此未有以詞臣
副執政大臣典㑹試者葢異數也臣/謭劣聞
[015-1b]
命戰栗黽勉祗役既取數如額録當獻臣/得綴言末簡
臣/惟國家取士文武殊科然革前代武學師太公之陋
學統於儒師統於孔子文不兼騎射武顧兼䇿論何也
此非難武士也誠重之也夫武而不文其人任卒伍而
不足任偏裨任偏裨而不足任大將者也兵家者言毋
逾孫吳吕李司馬尉繚諸書今武士合而治之闈中發
䇿則漢唐宋諸名將已然之迹與夫天下塞障耕屯保
伍諸事旁及莫遺又明示以七書之外之書無不當肆
[015-2a]
力矣士茍雅能明習得其要領發為文辭具有倫貫異
日干城貔虎之選取諸此不已裕哉且夫麤獷桀驁者
武士之習也一變其習使人不得以﨣桓目之而庶幾
於古之雅歌投壺羽扇綸巾者非沐浴書䇿漸摩師儒
不為功若此者非皆論䇿宜重之明驗乎葢自古承平
既久勢漸輕武不惟文士輕武武亦自厭其武馴至盡
隳武備而不可振今重武兼重文正所以常重武而不
至於輕也草莾鄙生妄謂先之騎射武士所事也重之
[015-2b]
也至於論䇿則已略允若兹當其罄控縱送無不及格
盡收之奚不可而乃决去留於操觚不亦可以已乎臣/
於棘闈中從臣/溥後慎簡諸士所作登其可者冀或可
仰佐得人以無孤任使至意復著其説喻天下繼起諸
士使皆知國家文武無畸重决拾之暇即咿唔而不敢
有略文之心昔周之盛也左之而文無不宜右之而武
無不有方其奉璋峩峩髦士攸宜皆卿大夫之材及其
淠彼涇舟烝徒檝之皆將帥之選臣/知自今以始人材
[015-3a]
蔚起克文克武雖成周之盛無多讓矣
[015-4a]
  癸未㑹試録序        陳廷敬
欽惟我
皇上統天建極治定功成於今四十有二年嵗在癸未
春二月當大比天下士禮臣/請典試事者臣/自陳昏瞀
既列狀上奏
上弗允命臣/廷敬偕臣/賜履臣/臣/汝霖典厥事臣/
敬聞
命仿偟震悚移日伏念臣/備官銓曹侍直
[015-4b]
内殿恐滋隕越常懷氷兢兹當校士之重寄敢弛夙夜
之初心且多士來自草澤山陬海涯皆知
聖人在上道濟羣生文明之化光昭下土夫既人思淬
礪俗嚮陶甄臣/又何敢不益自鞭䇿以上思答夫
聖恩下不愧於多士乎今鎖闈畢事録文以獻例得颺
言篇端臣/不敢為枝言蕪辭謹識其大者仰冀
省覽焉葢臣/今奉
命而論者文也夫文以載道道命於天傳於人知天之
[015-5a]
所以命知人之所以傳夫然後道尊而學正學正而文
興則今日道統之傳文運繫焉此其大者也臣/謹識焉
惟天隂隲下民篤生神聖作之君作之師自伏羲神農
黄帝堯舜禹湯文武皆以聖人之德居君師之位以行
其政教道統之傳常在上而不在下也若有其德而無
其位則不得君師之位以行其政教之實故自孔子以
來道統之傳常在於下揆之天降生民之意豈適如此
哉且夫天道貞觀無徃不復故知今日者道統之傳果
[015-5b]

上而不在下矣在下者傳之師儒僅寄於語言文字而
在上者則見諸行事之實我
皇上以聖德而居天位天下大治生民乂安故知道統
之傳果在上而不在下也昔孟子謂五百年必有王者
興歴叙其傳亦大率以五百年為斷以今考之在上者
莫不皆然而在下者則或不盡然也然而其始之自上
以及下其後之由下以歸上者亦莫不皆然也孟子謂
[015-6a]
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嵗若禹臯陶則見而知之若
湯則聞而知之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嵗若伊尹萊
朱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所謂在上者莫不
皆然也又謂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嵗若太公望
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此所謂始之
自上以及下者莫不皆然也又謂由孔子而來至於今
百有餘嵗自是以降或千有餘嵗或百餘嵗或不必百
餘嵗若周子若二程子若朱子此所謂在下者或不盡
[015-6b]
然也若是者何也天之鄭重夫在上者之傳故以五百
年為斷其不必五百年者葢僅寄之語言文字以衍斯
道於絶續之交特在下者之事耳惟是師儒之統轉而
屬之帝王則五百年之期斷然其不爽者將復合焉此
所謂後之由下以歸於上者莫不皆然也葢自周子二
程子朱子而來至於今五百年矣我
皇上論世知人崇朱子之學頌其詩讀其書存諸德行
見於文章舉而措諸天下之民使堯舜禹湯文武之道
[015-7a]
常在上而不在下故道統之傳由下以歸於上者此正
其時也此乃天之所以降生下民之意也臣/嘗伏而思
之天下之士涵濡於雅化鼓舞於
皇風者亦已久矣而聖人之道傳之在我
皇上者天下之人將皆知之而其所以朝斯夕斯實用
其力者天下之人或未能窺其詳也臣/日侍
内廷因得臚舉焉
皇上總攬八紘日有萬幾舉凡立綱陳紀制治綏猷諸
[015-7b]
大政事發於
聖𠂻行於天下者既莫不與古先聖王之道異世而同
符矣而勤思至道博極羣書燕閒之頃躭情六籍慈誨
青宫訓督
皇子詩書講誦
殿陛之地儼若鄒魯之鄉作為文章巍巍乎與典誥同
風至於帖括之文百家之藝盡在
聖明之鑒豈非道統所歸實有本末兼該源流共貫者
[015-8a]
與今日者親得
聖人而為君師雖不敢與於大道之傳而亦幸在見知
之列將見由文王以來濟濟之多士藹藹之吉人復生
於王國以上佐
夀考作人之雅化而時雍風動萬邦黎獻共惟帝臣馴
至於矢謨賡歌亮采惠廸之風以幾乎唐虞郅治之盛
則道之在上而下被其政教者將永永焉傳之千萬嵗
而無窮又豈五百年之可以數計者哉謹以告多士者
[015-8b]

黼扆獻焉
[015-9a]
御選古文淵鑒後序        徐乾學
皇上萬幾餘暇稽古右文選定古文淵鑒既成命臣/
注别為三集上之
御製序文冠諸篇首範圍羣籍彌綸道要煥乎之章蔑
以加矣今年春臣/乾學以䝉
恩賜假奉辭
便殿
皇上面諭臣/譔為後序以進祇
[015-9b]
命屏營退自循省臣/本下里末儒學術淺狹遭逢際㑹
備員禁林得縱觀四庫六閣之秘恢廓聞見猶恐無當
聖心隕越
成命而猥以爝火之光仰附星日涓滴之流助潤江河
臣/雖愚昧猶自知其不可也然臣/觀自古之有選本始
於西晉摯虞文章流别一集自後作者繼軌於今所傳
若蕭統姚鉉吕祖謙諸家而外孔逭為文苑之選謝沈
有名文之集唐志楚辭别集總集著録者八百一十八
[015-10a]
家莫不上禀朝命彚成鉅典至考其刪緝之㫖其出於
宸衷之裁定者十無一二矣我
皇上神明天縱尤殫心於致知格物之學本源而及流
體道以盡器多識畜德衡量在心故以之討論今古洞
若觀火自臣/之緝此書也每篇奏
御必親加評隲指示瑕瑜大抵近道則雖拙猶存悖理
則雖工必斥臣/備䝉
提誨始悟讀書為文具有體要資以去取藉之成書私
[015-10b]
念古人著錄之本今巻帙零落所存不多其存者又未
必盡傳而臣/決是書之必傳者以悉經
聖鑒之裁定足為後法故也臣/以微末獲操鉛槧以從
事斯局者六年於兹敢敬述所自竊附於見知之末云
[015-11a]
  進易論序          李光地
臣/惟易之為書也大而言之則六經之原天地鬼神之
奥也切而言之則動息語黙酬物應事修之吉而悖之
凶蓋有不可斯湏去者然其為書始於卜筮之教而根
於隂陽之道故玩辭必本於觀象而不為茍言占事必
由於極數而不為茍用非徒以象數為先也象數而理
義在焉於戲易豈易學也哉欽惟
皇上講學勤政孳孳不息則應乾之行厚德深仁視民
[015-11b]
如傷則配坤之道進君子退小人則察乎否泰之幾憂
盛危明則協乎日中之戒
皇上之體易者可謂至矣神武不殺固已見諸施行自
天祐之吉无不利又已受其顯報
皇上之用易者可謂神矣乃者
特命儒臣以此經逐日進講仰見聖智之黙運上符三
古之心傳歴數近代以來未有留心於性命之原研慮
於天人之際如我
[015-12a]
皇上者也臣學易將二十年幽居潛玩之餘不無一得
然生質愚蔽不足以窺絶學之全閒或劄記所知繫之
每卦每爻以為異日精思明辨之地中遭寇亂未究厥
業僅有易論數篇大抵皆理義象數之淵源易之所由
作者也恭逢
聖世不敢自匿譬則螢燭之微照太陽雖不為之增光
然而積草加膏之勤亦將以之炯炯自秘此臣今日獻
書之喻也伏惟
[015-12b]
皇上裁其可否而進退之臣又觀夫序卦雜卦皆以未
濟終篇非欲其終於未濟也謂夫雖當己濟之時而常
存未濟之心此則所謂懼以終始易之道也故六十四
卦三百八十四爻而一言以蔽之終日乾乾是也伏惟
皇上垂意焉
[015-13a]
  進讀書筆録及論説序記雜文序
                李光地
康熙十有九年閏八月之五日
皇上退朝
御乾清門顧問臣光地家居所作文字若干臣不勝惶
懼歸而收拾舊業大抵皆經生家言不足以塵
乙夜之覽又不敢以虛
清問謹以讀書筆録數十條及論説序記之闗於學者
[015-13b]
十篇繕寫為一巻進呈而恭為之序曰臣惟學之於天
下大矣自古未有言學者言之自殷髙宗與傅説始彼
其所謂多聞學古時敏遜志與夫教學之相半終始之
克念又曰非知之艱行之維艱此皆自後世聰明才智
之士所不屑留意於其間者而彼以天縱之君帝賚之
佐孳孳相勉若將不及是以君則繼成湯嘉靖于殷國
臣則與阿衡嫓羙于有商學之闗于治道有如此蓋古
今之言學者莫不曰帝王之學與儒生異臣以為不然
[015-14a]
夫溺於技藝滯於章句以華藻自娛以涉獵相髙豈獨
帝王哉雖儒生非所尚也若夫窮性命之源研精微之
歸究六經之㫖周當世之務則豈特儒者之所用心帝
王之學何以加此葢髙宗所謂恭黙以思者性命之源
精微之歸也其所謂學而有獲者經訓之㫖也其所謂
監而罔愆者當世之務也此古今言學之宗亦古今為
學之準也肆我
皇上天挺其姿神授之識生知乃復好古將聖而又多
[015-14b]
能然皆習焉而不留過焉而遂化詩文字畫歴算工巧
莫不精其道焉而無所滯於心其所以潛思實體朝講
夕誦積年累月而不懈寒暑風雨而不休則非堯舜之
道不使陳於前也非天人性命之書不以遊於意也臣
愚無知竊謂
皇上非漢唐以下之學唐虞三代之學也臣窮海末儒
蔽於聰明之不足局於聞見之孤陋四十無聞歿身為
恥今太陽之下燭火益微抱巻趦趄隕越無地然臣之
[015-15a]
學則仰體
皇上之學也近不敢背於程朱逺不敢違於孔孟誦師
説而守章句佩服儒者屏棄異端則一巻之中或可以
見區區之志焉臣又觀道統之與治統古者出於一後
世出於二孟子序堯舜以來至於文王率五百年而統
一續此道與治之出於一者也自孔子後五百年而至
建武建武五百年而至貞觀貞觀五百年而至南渡夫
東漢風俗一變至道貞觀治效幾於成康然律以純王
[015-15b]
不能無愧孔子之生東遷朱子之在南渡天葢付以斯
道而時不逢此道與治之出於二者也自朱子而來至

皇上又五百嵗應王者之期躬聖賢之學天其殆將復
啟堯舜之運而道與治之統復合乎伏惟
皇上承天之命任斯道之統以升于大猷臣雖無知或
者猶得依附末光而聞大道之要臣不勝拳拳
[015-16a]
  進大司樂釋義及樂律論辨序  李光地
臣惟古之王者治定功成則必有作葢非茍為彌文以
飾觀聽而已禮樂不可斯須去身亦不可以一日不行
於天下是故尊卑上下截然有制民志定而遜讓之風
行者禮之實也君臣父子藹然相親人心和而敦厚之
俗成者樂之意也篤其實而舉其文厚其意而修其節
則禮樂之用所以著因其節文而求其實意則禮樂之
道所以存自漢以來禮樂崩壞不合于三代之意者二
[015-16b]
千餘年而樂為尤甚葢自諸經所載節奏篇章器數律
吕之昭然者而紛紛之説終不能以相一又况乎精微
之㫖所謂與天地同其和者哉臣逃亂空山之中僅以
十三經自隨閒以暇日叅取經文之及於樂者㑹萃成
編深思極索追求古人作樂之本與夫羣言㫖趣之同
葢有互相發明者自大舜后䕫以至武王周公若合一
契信乎大樂之必易而今之樂由古之樂者斯言不我
欺也居嘗别為樂理樂節樂章樂舞樂器樂律六篇以
[015-17a]
諸經之文為主以史記漢書淮南以下諸説為輔將以
下成一家之言上備有司之采條貫已具潤色未完其
已脱稿者則周官大司樂釋義及論説數篇竊不自量
繕寫為一巻進呈伏惟
皇上純誠至孝舜之所以感神也於鑠王師武之所以
求定也文德武功巍然煥然今四方粗靖稽古禮文之
事勢當相沿而起昔魯兩生謂禮樂百年乃可興也臣
竊疑之葢兩生知髙祖之輕儒術故為是言以避召命
[015-17b]
耳若夫禮樂則豈可一日不行於天下而必待百年不
可知之化哉今四海靡靡風聲頽敝等威無辨而奢僭
不可止聯屬無法而鬭争不可禁奢僭者犯上之階也
鬭争者作亂之本也由此言之辨上下以定其志教親
愛以導其和此誠禮樂之實之意其講之豈可一日緩
哉記曰無本不立無文不行神而明之者本也舉而措
之者文也為宜搜召名儒以至淹洽古今之士上監於
夏商近稽自漢唐以降考定斟酌成一代之大典以淑
[015-18a]
天下而範萬世臣雖區區末學猶將執持所見與諸儒
上下其議論焉至于建中和之極者一人之事專其業
精其藝者世官之守非微臣所能知也
[015-19a]
  詩所序           李光地
古者學校四術及孔門之教皆以詩首為其近在性情
察於倫理而及其至也光四海通神明率由是也言志
之義始於虞典夏商之間詩不槩見豈其代逺篇殘抑
忠質之世發於文者希與周自文王有作周公繼之郁
郁乎文哉於斯為盛矣今攷三百之篇出自文武成康
者百二南風之自也小雅治之經也大雅德之本命之
符周頌功之成教之至也其篇皆以文王冠惟周公之
[015-19b]
詩自為國風篤世業勤王家葢周室之所以安危上配
文王者也邶鄘以下之為風六月民勞以下之為雅王
德降焉政俗衰焉然下則有撫已言傷之音上則有憂
國陳善之作葢性情之不可遏文武之教在乎人心故
皆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逺之事君
而其究歸於思無邪者此也朱子鄭衞之説諸儒以為
不然今獨信之者謂非是不足以見亂之所生為二南
之左契抑雖其流至此猶有秉禮知義無文王而興者
[015-20a]
夫然後可以極無邪之變矣惟節南山以下為東遷楚
茨以下為豳雅載芟以下為豳頌乃前儒所未定而今
創説者夫子曰吾自衞反魯然後雅頌各得其所今觀
大雅時世明矣小雅之亂而無緒殆不可詰如毛氏傳
三百年間為篇纔七十餘而出於幽者將三之二是豈
足信乎孟子言頌其詩者必論其世今失其世則又賴
有詩存而可以推而知旁引而得也既知得所之義然
後章求其次句逆其情稱名賾而不可厭也疊文複而
[015-20b]
不可亂也始於夫婦之細而察乎天地之髙深發于人
情之恒而極乎天載之微妙夫如是則三百之繁言四
始之宏綱小大兼舉矣夫子教人學詩近則在於牆面
逺則使於四方要其指則曰可以興責其效則曰可以
言嗚呼反之於身而可哉
[015-21a]
  孝經天子五章衍義序     韓 菼
臣/按孝經古無章第篇名自皇侃標天子已下五孝之
目而五等之序截然以明葢孝為王道之本萬化之原
故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之後
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
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然而無所不
包者其體施之有方達之有漸能足乎其量而無以加
者其用其體則足乎赤子之心無憾於匹夫之賤蔬粟
[015-21b]
飲水與尊養四海其致一也其用則各有其地之所得
為與其分之所不可過諸侯不敢擬於天子卿大夫不
敢擬於諸侯士庶人不敢擬於卿大夫其勢然也夫惟
天子之尊足以立乎其體而稱乎其量推一念之愛達
之於無不愛無不愛斯能愛其親推一念之敬達之於
無不敬無不敬斯能敬其親斯湏之不愛為刻覈為殘
忍為法令繁宻為賦歛無藝將不勝兵刑之禍而天下
有重足之憂斯湏之不敬為傲慢為逸樂為侈靡無度
[015-22a]
日泰然於上而天命人心去之矣故天子之孝非特謹
小節勤細行已也在天下安社稷固否耳此愛敬之實
也古之聖王如大舜之䕫䕫齋慄禹之勤勞湯之立愛
立敬文王之日昃不遑暇食皆本孝道以光大業致盛
治至於武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
上帝制禮作樂文章備具凡其禮百神和民人而御萬
物者乃至纎悉具舉而皆可法然夫子要而贊之曰武
王周公其達孝矣乎言愛之至敬之至也自聖王不作
[015-22b]
人倫廢壞即勤於為治之主不過以政教刑罰整齊天
下而内治缺然葢教化之意微矣夫子舉先王之至德
要道切著之為經而三復其文於天子之孝本之以愛
敬二人而推之通神明光四海興禮樂移風俗納諫諍
羙政教其於事親之儀節葢畧焉而至於諸侯以降則
第勉以奉宗廟承祭祀為言行無過服勞奉養而已矣
葢其所施固有廣狹大小之殊而丁寧之意亦少殺矣
書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夫天子盡孝於上則諸侯卿
[015-23a]
大夫士庶人莫不盡孝於下而治化成矣此自然之序
也雖然由天子而諸侯而卿大夫而士庶人此治之有
其序也由親親而仁民而愛物此序之又有其序也而
或者騖於汎愛博施之説托於一視同仁之大則與異
端之所謂無差等無人我者意豈異哉夫子固曰不愛
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
之悖禮且夫不愛其親者亦必不能愛人不敬其親者
亦必不能敬人譬諸水然溝澮者可立涸也如草木然
[015-23b]
根撥則枝葉必害也人君誠鑒乎此而專以孝親為心
久之仁心漸熟義理精明不敢惡人不敢慢人之一念
油然自生發之不禦而充之不窮於天下也何有不然
千㝷之木旦夕而長有是理哉若夫諸儒所定十八篇
前後次第多異同臣/按開元間題章名及正義所云皆
以三才章以下為廣叙前六七章之意則朱子刋誤定
為經文者為不易臣/今一以是為宗衍經不衍傳者傳
從經也不衍傳故傳之章第但各存之不復論而傳文
[015-24a]
之義固已悉具云
[015-25a]
  平定三逆方畧序       韓 菼
皇帝御極以來政教覃敷恩澤翔洽薄海内外㒺不率
俾方偃戈衅甲以文德懷柔四方煦嫗生息休養萬姓
兼容并覆銷弭孽芽時二三藩臣久分閫於外便蕃錫
予異數有加慮或怙寵而驕盈深欲保全其終始因其
乞骸之陳請爰有勞還之簡書處其田廬豐其廪餼道
里芻秣之費悉戒於有司俾歸故鄉長享茀禄生民無
餽餉之艱士卒無逺戍之苦如天之德甚深甚厚乃滇
[015-25b]
逆吳三桂背恩反叛閩逆耿精忠粤逆尚之信相繼煽
亂生民荼毒奄及八年當是時兇渠陸梁䲭張豕突醜
類蔓延蜂結蟻聚仰荷
天威赫濯六師四征戰守機宜悉從
指授三方竊踞次第削平三桂窮蹙首伏冥殛精忠之
信既降復謀叛先後皆伏誅獨三桂孽孫世璠猶困守
一隅逋誅逆命至康熙二十年冬十月大兵平雲南世
璠授首十一月露布至京師
[015-26a]
上命宣捷午門擇日告


社稷復
躬謁
列祖山陵念中外軍民勞苦德音誕敷洪恩湛被諸王
貝勒大臣暨外藩王等咸謂功德隆盛恭請上
尊號
[015-26b]
上謙讓至於再三未之聽許御史臣戴王縉因疏言聖
武布昭削平禍亂宵旰經營永清大定耿光盛烈曠古
罕有請彚纂成書昭示無極疏上下内閣翰林院集議
以聞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覺羅勒德洪等謹議
臣/聞歴代紀載功烈俱有成書迄今可考者唐興元間
有紀功述元和間有平蔡録平淮記㑹昌間有伐叛記
宋建隆間有龍飛日歴天禧間有聖政記熙寧間有經
武要畧明洪武間彚征伐次第為日歴藏之金匱彼或
[015-27a]
借箸臣下不皆獨斷之功亦或蠢兹小醜有如摧枯之
易猶揭之簡䇿炳耀可觀豈若我
皇上神機獨運掃除大憝廸屢弗靖多方之衆降滅無
遺孽告厥成功八載之間纎毫無遺算師不宿老方内
乂安至仁大勇巍巍超越前代文之一怒武之七德罔
不攸兼於兹兹事體大顧闕而不書雖
聖德髙深不自居而覲揚於奕禩者或無以得其詳且
何以使夫萬世之為亂臣賊子者懼御史言良是臣/
[015-27b]
昩死以請
制曰可於是宣付史館歴次用兵以來平定方畧自康
熙癸丑十二年三月始訖於辛酉二十年
 
 
 
 
皇清文頴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