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7 御選唐宋文醇-清-高宗弘曆 (master)


[038-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三十八目録
  眉山蘇軾文一
   賦 雜著
  赤壁賦
  後赤壁賦
  屈原廟賦
  灧澦堆賦
[038-1b]
  黠鼠賦
  日喻
  問養生
  叔孫通不能致二生
  狄山論匈奴和親
  張九齡不肯用張守珪牛仙客
  和歸去來兮辭
  書韓魏公黄州詩後
[038-2a]
  三槐堂銘
[038-3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三十八
  眉山蘇軾文一
  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汎舟遊於赤壁之下清
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横江水
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虚
[038-3b]
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
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
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
嫋嫋不絶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
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
鵲南飛此非曹孟徳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
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徳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038-4a]
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
横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與子漁樵
於江渚之上侣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
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眇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
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
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虚者如代而卒莫消長也盖將
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
[038-4b]
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
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
所共食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
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軾手書帖盈虚者如代而卒莫消長也後人易代為彼
是造物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後人易食為
[038-5a]
適今詳軾意言水與月雖前後代嬗而本體不遷所為
觀方知彼去去者不知方也今易為如彼以對如斯將
彼月而斯水乎水與月何彼我於其間也六識以六入
為養其養也胥謂之食目以色為食耳以聲為食鼻以
香為食口以味為食身以觸為食意以法為食具見釋
典故曰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耳得成聲目遇成色者皆
吾與子之所共食也易為共適意味索然當時有人問
軾食字之義軾曰如食邑之食猶云享也軾蓋不欲以
[038-5b]
博覽上人故權辭以對古人謙抑如此
 凌安國曰按東坡與范子豐書云黄州少西山麓陡
 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
 非也時曹公敗歸華容路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
 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
 使縱火則吾無遺類矣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
 庶㡬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今世人
 以赤壁在武昌嘉魚縣東坡所逰者黄州赤&KR2988也恐
[038-6a]
 亦未確 東坡前後赤壁夜逰在元豐五年壬戌其
 元豐三年庚申十二月十九日東坡生日置酒赤壁
 磯下踞高峯俯鵲巢酒酣笛聲起於江上客有郭尤
 二生頗知音謂坡曰笛聲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問
 之則進士李委聞坡生日作曲曰鶴南飛以獻呼之
 使前則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數聲
 嘹然有穿雲裂石之聲坐客皆引滿醉倒委袖出佳
 紙一幅曰吾無求於公得一絶句足矣坡笑而従之
[038-6b]
 詩曰山頭孤鶴向南飛載我南遊到九疑下界何人
 也吹笛可憐時復犯龜兹 按東坡書有云今日李
 委秀才來相別因以小舟載酒飲赤壁下李善吹笛
 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湧大魚皆出上有棲鶻念孟德
 公瑾如昨日耳適㑹范子豐兄弟來遂書以與之
[038-7a]
  後赤壁賦
是嵗十月之朢步自雪堂將歸於臨臯二客從予過黄
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
樂之行歌相答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殽月白風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
似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
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
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
[038-7b]
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
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栖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宫葢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
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畱也反
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
寥適有孤鶴横江東來翅如車輪𤣥裳縞衣戛然長鳴
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翩
躚過臨臯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
[038-8a]
俛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
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户視之不見其處
軾脫御史臺獄謫黄州團練副使壬戌之冬謫三年矣
其作二賦蓋與造物者㳺而天機自暢并無意於弔古
更何預今世事嘗書寄傅欽之而曰多難畏事幸毋輕
出者畏宵小之捃摭無已又或作蟄龍故事耳乃文徵
明謂以曹孟徳氣勢消滅無餘譏當時用事者轉以寄
傅欽之之語為証謂為實有所刺譏可謂烏焉成馬矣
[038-8b]
東坡在黄安石之黨正烈而謂消滅無餘耶若謂東坡
以安石比孟徳謂終當消滅無餘則將置神宗於何等
也東坡畏當世之捃摭而屬其友勿出示人寧知後世
讀者仍以當世之心捃摭之不已亦不幸也已果若其
言則前賦更何足味而此後賦又將以何語為刺譏耶
文人穿鑿之論取快一時不知印定後人眼目使古人
本意不顯佻薄之子因謂古人作文無往非刺譏當世
者遂猖狂謬悠而不可止既害人心術而淳謹之人畏
[038-9a]
其如此必章鈎句棘一字不敢下迫窘詰屈而文字之
道或㡬於熄孰非此等議論階之厲歟
 凌安國曰按年譜公年四十九在黄州寓居臨臯就
 東坡築雪堂以雪中成因繪以雪故名
[038-10a]
  屈原廟賦
浮扁舟以適楚兮過屈原之遺宫覽江上之重山兮曰
惟子之故鄉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去家千里兮
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悲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
為難徘徊江上欲去而未決兮俯千仞之驚湍賦懷沙
以自傷兮嗟子獨何以為心忽終章之慘烈兮逝將去
此而沈吟吾豈不能高舉而遠遊兮又豈不能退黙而
深居獨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疎生既不能力爭
[038-10b]
而强諫兮死猶冀其感發而改行茍宗國之顛覆兮吾
亦獨何愛於久生託江神以告寃兮馮夷教之以上訴
歴九關而見帝兮帝亦悲傷而不能救懷瑾佩蘭而無
所歸兮獨惸惸乎中浦峽山高兮崔嵬故居廢兮行人
哀子孫散兮安在況復見兮高臺自子之逝今千載兮
世愈狹而難存賢者畏譏而改度兮隨俗變化斵方以
為圓黽勉於亂世而不能去兮又或為之臣佐變丹青
於玉瑩兮彼乃謂子為非智惟高節之不可以企及兮
[038-11a]
宜夫人之不吾與違國去俗死而不顧兮豈不足以免
於後世嗚呼君子之道豈必全兮全身遠害亦或然兮
嗟子區區獨為其難兮雖不適中要以為賢兮夫我何
悲子所安兮
 朱子曰公與歐陽文忠曾南豐相繼迭起各以其文
 擅名當世然皆傑然自為一代之作於楚人之賦有
 未數數然者獨自蜀而東道出屈原祠下嘗為之賦
 以詆揚雄而申原志然亦不專用楚語 坡公賦屈
[038-11b]
 原雖不專用楚語然至末亂辭君子之道不必全兮
 數語是為有發於原之心而其詞氣亦若有㝠㑹者
 矣
[038-12a]
  灔澦堆賦并序/
世以瞿唐峽口灔澦堆為天下之至險凡覆舟者皆歸
咎於此石以余觀之葢有功於斯人者夫蜀江㑹百水
而至於䕫瀰漫浩汗横放於大野而峽之大小曾不及
其十一茍先無以齟齬於其間則江之遠來奔騰迅快
盡銳於瞿唐之口則其險悍可畏當不啻於今耳因為
之賦以待好事者試觀而思之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與海之深而可以
[038-12b]
意揣唯其不自為形而因物以賦形是故千變萬化而
有必然之理掀騰勃怒萬夫不敢前兮宛然聽命惟聖
人之所使予泊舟乎瞿唐之口而觀乎灔澦之崔嵬然
後知其所以開峽而不去者固有以也蜀江遠來兮浩
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嘗齟齬兮其意驕逞而不可
摧忽峽口之逼窄兮納萬頃於一盃方其未知有峽也
而戰乎灧澦之下喧豗震掉盡力以與石鬬勃乎若萬
騎之西來忽孤城之當道鉤援臨衝畢至於其下兮城
[038-13a]
堅而不可取矢盡劍折兮迤邐循城而東去於是滔滔
汨汨相與入峽安行而不敢怒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
變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說而推之兮亦以知物
理之固然
以神禹之力奚難去此江中之石以安行旅物固有留
其患而患小去其患而患反大者則其患非患乃為吾
捍患者也宋患遼窮國之力以滅遼遼滅遂無可以屏
金者遂有北狩南渡之禍向使遼在金固不得越遼而
[038-13b]
取宋也軾其有見於此而託意於灧澦石歟
[038-14a]
  黠䑕賦
蘇子夜坐有䑕方齧拊床而止之既止復作使童子燭
之有槖中空嘐嘐聱聱聲在槖中曰嘻此䑕之見閉而
不得去者也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䑕
童子驚曰是方齧也而遽死耶向為何聲豈其鬼耶覆
而出之墮地方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蘇子歎曰異哉
是䑕之黠也閉於槖中槖堅而不可穴也故不齧而齧
以聲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脫也吾聞有生莫智於人
[038-14b]
擾龍伐蛟登龜狩麟役萬物而君之卒見使於一䑕墮
此蟲之計中驚脫兎於處女烏在其為智也坐而假寐
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學而識之望道而未
見也不一於汝而二於物故一䑕之齧而為之變也人
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無失聲於破釡能搏猛虎不能
無變色於蜂蠆此不一之患也言出於汝而忘之耶余
俛而笑仰而覺使童子執筆記余之作
誠生明一於汝誠也一於汝則無一亦無汝而卓然精
[038-15a]
明妄生暗二於物妄也二生三三生萬萬者樅然而各
分一汝則昏然莫知所之矣孔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
抑亦先覺者是賢乎讀者不察謂惟先覺乃能不逆不
億余非先覺者也非逆億則何覺不知逆億之中無覺
路逆億所覺不過以其昏昏者自謂為覺而已軾之言
不一於汝而二於物誠善言立誠哉乃世儒聞軾之言
一言二則曰此禪學也易其說為誠為妄則曰此其儒
乎嗚呼彼蓋誠於貌而未嘗誠於中話其誠而未嘗立
[038-15b]
其誠者也
 凌安世曰按東坡十來嵗作夏侯太初論用碎璧數
 語為老蘇所極愛故曰言出於汝而忘之耶
[038-16a]
  日喻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
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
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
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
告之雖有巧譬善道亦無以過於槃與燭也自槃而之
鐘自燭而之籥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
[038-16b]
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然
則道卒不可求歟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謂致孫
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孔子曰百工居肆以成其
事君子學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致也歟南
方多没人日與水居也七嵗而能涉十嵗而能浮十五
而能没矣夫没者豈茍然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
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試之
[038-17a]
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没
者也昔者以聲律取士士雜學而不志於道今者以經
術取士士求道而不務學渤海呉君彦律有志於學者
也方求舉於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朱子謂三代學校之法廢天下學者非俗儒記誦詞章
即是異端虚無寂滅其論確矣宋自王安石始以經術
取士一時求仕者皆改其妃青嫓白而談道徳仁義及
致之於用則茫然失據亦與妃青嫓白無二焉此蘇軾
[038-17b]
日喻所以作也程朱出而昌明千載不傳之遺經而孔
子之言性與天道似可得聞矣然學者不務誠身以明
善學古以入官徒以口耳為性天之學其與虚無寂滅
者要亦名異而實同耳軾所謂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
之學没者也軾意以期天下之務其實而後世轉以其
扣槃捫燭之說出於佛氏盲人觀象斥之為虚無寂滅
之流噫斯真扣槃捫燭者歟
 凌安國曰此元豐元年公在徐州時作年四十三
[038-18a]
  問養生
余問養生於吳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何謂和曰子不
見天地之為寒暑乎寒暑之極至於折膠流金而物不
以為病其變者微也寒暑之變晝與日俱逝夜與月並
馳俯仰之間屢變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極也使此
二極者相尋而狎至則人之死久矣何謂安曰吾嘗自
牢山浮海達於淮遇大風焉舟中之人如附於桔橰而
與之上下如蹈車輪而行反逆眩亂不可止而吾飲食
[038-18b]
起居如他日吾非有異術也惟莫與之爭而聽其所為
故凡病我者舉非物也食中有蛆人之見者必嘔也其
不見而食者未嘗嘔也請察其所從生論八珍者必嚥
言糞穢者必唾二者未嘗與我接也唾與嚥何從生哉
果生於物乎果生於我乎知其生於我也則雖與之接
而不變安之至也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
者順外輕内順而生理備矣吳子古之靜者也其觀於
物也審矣是以私識其言以時省觀焉
[038-19a]
上節用陰符天地之道浸義下節用楞嚴想隂區宇義
雖然毋謂聖人所不道也於養生可以悟治道焉夫五
穀熟而民人育然併十日之穀頓食之死矣孝弟者堯
舜之道然旦夕之間人人責以曾閔則桁楊比戸而民
不聊生矣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蓋如寒暑之宻
移焉孔子曰欲速則不達此之謂也又天下事變之來
有非意所及料而如猋風暴雨之總至者惟順其勢而
莫與爭一不為之動則徐乃自定蓋常變一理鉅細一
[038-19b]
致誠不至則妄興明不至則疑生也易曰震来厲億喪
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此之謂也
[038-20a]
 邇英進讀
  叔孫通不能致二生
軾以為叔孫通制禮雖不能如三代然亦因時施宜有
補於世者魯二生非之其言未必皆當通以為不知時
變亦宜矣然謹按揚子法言昔齊魯有大臣史失其名
或曰如何其大也曰叔孫通欲制君臣之儀聘先生於
齊魯所不能致者二人由此觀之大臣以道事君不可
則止然後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若與時上下
[038-20b]
隨人俯仰雖或適用於一時何足謂之大臣為社稷之
衛哉
  狄山論匈奴和親
軾謹按漢制博士秩皆六百石耳然朝廷有大事必與
丞相御史九卿列侯同議可否蓋親儒臣尊經術不以
小臣而廢其言故狄山得與張湯爭議上前此人臣之
所甚難而人主之所欲聞也溫顔以來之虚懷以受之
猶恐不敢言又况如武帝作色憑怒致之於死乎故湯
[038-21a]
之用事至使盜賊半天下而漢室幾亂蓋起於狄山之不
容也
  張九齡不肯用張守珪牛仙客
軾竊謂士大夫砥礪名節正色立朝不務雷同以固祿
位非獨人臣之私義乃天下國家所恃以安者也若名
節一衰忠信不聞亂亡隨之捷如影響西漢之末敢言
者惟王章朱雲二人章死而雲廢則公卿持祿保妻子
如張禹孔光之流耳故王莽以斗筲穿窬之才恣取神
[038-21b]
器如反掌唐開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惟張九齡一人
九齡既已忤㫖罷相明皇不復聞其過以致祿山之亂
治亂之機可不慎哉
軾邇英進讀八首此三首冣有關於治忽之機用人之

[038-22a]
  和歸去來兮辭
子瞻謫居昌化追和淵明歸去來辭蓋以無何有之鄉
為家雖在海外未嘗不歸云爾
歸去來兮吾方南遷安得歸卧江海之澒洞弔鼔角之
悽悲迹泥蟠而愈深時電往而莫追懷西南之歸路夢
良是而覺非悟此生之何常猶寒暑之異衣豈襲裘而
念葛蓋得觕而喪微我歸甚易匪馳匪奔俯仰還家下
馬闔門藩垣雖闕堂室故存挹我天醴注之窪樽飲月
[038-22b]
露以洗心餐朝霞而眩顔混客主以為一俾婦姑之相
安知盜竊之何有乃掊門而拆關廓圜鏡以外照納萬
象而中觀治廢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還守靜極以自
作時爵躍而鯢桓歸去來兮請終老於斯游我先人之
敝廬復舍此而焉求均海南與漠北挈往來而無憂畸
人告余以一言非八卦與九疇方飢須糧已濟無舟忽
人牛之皆喪但喬木與高丘驚六用之無成自一根之
反流望故家而求息曷中道而三休已矣乎吾生有命
[038-23a]
歸有時我初無行亦無留駕言隨子聽所之豈以師南
華而廢從安期謂易稼之終枯遂不溉而不耔師淵明
之雅放和百篇之新詩賦歸來之清引我其後身蓋無

人身動者天而靜者地氣即日而血即月使以動還天
以靜還地以氣還日以血還月如是還已更無可還夫
更無可還者天地日月且不有而我尚得有之乎然是
不有者正為萬古之常有而我與天地日月所共有軾
[038-23b]
之歸去來處也雖然是處也無去無來而又奚歸故其
卒章曰我初無行亦無留
[038-24a]
  書韓魏公黄州詩後
黄州山水清遠土風厚善其民寡求而不爭其士靜而
文朴而不陋雖閭巷小民知尊愛賢者曰吾州雖遠小
然王元之韓魏公嘗辱居焉以誇於四方之人元之自
黄遷蘄州没於蘄然世之稱元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
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餘年而思之不忘至以
為詩夫賢人君子天之所以遺斯民天下之所共有而
黄人獨私以為寵豈其尊徳樂道獨異於他邦也歟抑
[038-24b]
二公與此州之人有宿昔之契不可知也元之為郡守
有徳於民民懷之不忘也固宜魏公以家艱從其兄居
耳民何自知之詩云有斐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金
錫圭璧之所在瓦石草木被其光澤矣何必施於用奉
議郎孫賁公素黄人也而客於公公知之深蓋所謂教
授書記者也而軾亦公之門人謫居於黄五年治東坡
築雪堂蓋將老焉則亦黄人也於是相與募公之詩而
刻之石以為黄人無窮之思而吾二人者亦庶幾託此以
[038-25a]
不忘乎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汝州團練副使蘇軾

甘棠勿翦召伯所茇左傳曰宿也敢不封殖此樹以無
忘角弓一以昭好賢之心之烏可已一以昭賢者所至
草木亦與有輝光使人樂趨善而不自知其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軾斯文有甘棠詩人之遺風乎
[038-26a]
  三槐堂銘并序/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
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衆者勝
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
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蹠之壽孔顔之厄
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
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閲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
也善惡之報至於子孫而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
[038-26b]
所傳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國之將興必有世徳之
臣厚施而不食其報然後其子孫能與守文太平之主
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顯於漢周之際歴
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
不容於時蓋嘗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
者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於景徳祥符之
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
年今夫寓物於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晉公修徳
[038-27a]
於身責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券交手相
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
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餘年
位不滿其徳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
世有以晉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
栖筠之子吉甫其孫徳裕功名富貴畧與王氏等而忠
信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遊好徳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錄
[038-27b]
之銘曰
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
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隂滿庭吾儕小人朝不
及夕相時射利皇䘏厥徳庶幾僥倖不種而獲不有君
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鬱鬱三槐惟徳之符
嗚呼休哉
天之道積氣盈朔虚之不齊歸其餘於終而生閏則不
齊者齊矣春秋冬夏漸浸漸勝無一日之相似者而大
[038-28a]
夏大冬居其極致然合百年而視之則無一之不相似
矣天之所以為天者如是何獨至於人而疑之易曰積
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言家不言
身易言餘不言即而人每於及身驗之不驗則怨天尤
人非聖而疑經亦惑之甚矣軾謂必待其定而求之可
為善言天者天之定必其餘也天道遠而甚邇曷不觀
之四時
 邵伯溫曰王晉公祐事太祖為知制誥太祖遣使魏
[038-28b]
 州以便宜付之告之曰使還與卿王溥官職時溥為
 相也蓋魏州節度使符彦卿太宗夫人之父有飛語
 聞於上祐往別太宗於晉邸太宗卻左右欲與之言
 祐徑趨出祐至魏得彦卿家僮二人挾勢恣横以便
 宜決配而已及還朝太祖問曰汝敢保符彦卿無異
 意乎祐曰臣與符彦卿家各百口願以臣之家保符
 彦卿家又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殺無辜故享國不
 長願陛下以為戒帝怒其語直貶䕶國軍行軍司馬
[038-29a]
 葉州安置七年不召太宗即位謂輔臣曰王祐文章
 之外別有清節朕所自知以兵部侍郎召不及見而
 薨初祐笑曰某不做兒子二郎必做二郎者文正公
 旦也祐素知其必貴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
 為三公者已而果然天下謂之三槐王氏
 
 
 
[038-29b]
 
 
 
 
 
 
 
御選唐宋文醇巻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