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7 御選唐宋文醇-清-高宗弘曆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二十六目録
  廬陵歐陽修文五
   論 記
  為君難論上
  為君難論下
  吉州學記
  峴山亭記
[026-1b]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偃虹隄記
  王彦章畫像記
  仁宗御飛白記
  伐樹記
[026-2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二十六
  廬陵歐陽修文五
  為君難論上
語曰為君難者孰難哉葢莫難於用人夫用人之術任
之必專信之必篤然後能盡其材而可共成事及其失
也任之欲專則不復謀於人而拒絶羣議是欲盡一人
之用而先失衆人之心也信之欲篤則一切不疑而果
[026-2b]
於必行是不審事之可否不計功之成敗也夫違衆舉
事又不審計而輕發其百舉百失而及於禍敗此理之
宜然也然亦有幸而成功者人情成是而敗非則又從
而贊之以其違衆為獨見之明以其拒諫為不惑羣論
以其偏信而輕發為決於能斷使後世人君慕此三者
以自期至其信用一失而及於禍敗則雖悔而不可及
此甚可歎也前世為人君者力拒羣議專信一人而不
能早悟以及於禍敗者多矣不可以徧舉請試舉其一
[026-3a]
二昔秦苻堅地大兵强有衆九十六萬號稱百萬蔑視
東晉指為一隅謂可直以氣吞之耳然而舉國之人皆
言晉不可伐更進互説者不可勝數其所陳天時人事
堅隨以强辯折之忠言讜論皆沮屈而去如王猛荷融
老成之言也不聴太子宏少子詵至親之言也不聴沙
門道安堅平生所信重者也數為之言不聴惟聴信一
將軍慕容垂者垂之言曰陛下内斷神謀足矣不煩廣
訪朝臣以亂聖慮堅大喜曰與吾共定天下者惟卿爾
[026-3b]
於是決意不疑遂大舉南伐兵至夀春晉以數千人擊
之大敗而歸比至洛陽九十六萬兵亡其八十六萬堅
自此兵威沮䘮不復能振遂至於亂亡近五代時後唐
清泰帝患晉祖之鎮太原也地近契丹恃兵跋扈議欲
徙之於鄆州舉朝之士皆諫以為未可帝意必欲徙之
夜召常所與謀樞宻直學士薛文遇問之以決可否文
遇對曰臣聞作舍道邉三年不成此事斷在陛下何必
更問羣臣帝大喜曰術者言我今年當得一賢佐助我
[026-4a]
中興卿其是乎即時命學士草制徙晉祖於鄆州明旦
宣麻在廷之臣皆失色後六日而晉祖反書至清泰帝
憂懼不知所為謂李崧曰我適見薛文遇為之肉顫欲
自抽刀刺之崧對曰事已至此悔無及矣但君臣相顧
涕泣而已由是言之能力拒羣議專信一人莫如二君
之果也由之以致禍敗亂亡亦莫如二君之酷也方苻
堅欲與慕容垂共定天下清泰帝以薛文遇為賢佐助
我中興可謂臨亂之君各賢其臣者也或有詰予曰然
[026-4b]
則用人者不可專信乎應之曰齊桓公之用管仲蜀先
主之用諸葛亮可謂専而信矣不聞舉齊蜀之臣民非
之也葢其令出而舉國之臣民從事行而舉國之臣民
便故桓公先主得以專任而不貳也使令出而兩國之
人不從事行而兩國之人不便則彼二君者其肯專任
而信之以失衆心而斂國怨乎
  為君難論下
嗚呼用人之難難矣未若聴言之難也夫人之言非一
[026-5a]
端也巧辯縱横而可喜忠言質樸而多訥此非聴言之
難在聴者之明暗也諛言順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觸
怒此非聴言之難在聴者之賢愚也是皆未足為難也
若聴其言則可用然用之有輒敗人之事者聴其言若
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能以成功者此然後為聴言之
難也請試舉其一二戰國時趙將有趙括者善言兵自
謂天下莫能當其父奢趙之名將老於用兵者也每與
括言亦不能屈然奢終不以括為能也歎曰趙若以括
[026-5b]
為將必敗趙事其後奢死趙遂以括為將其母自見趙
王亦言括不可用趙王不聴使括將而攻秦括為秦軍
射死趙兵大敗降秦者四十萬人阬於長平葢當時未
有如括善言兵亦未有如括大敗者也此聴其言可用
用之輒敗人事者趙括是也秦始皇欲伐荆問其將李
信用兵幾何信方年少而勇對曰不過二十萬足矣始
皇大喜又以問老將王翦翦曰非六十萬不可始皇不
悦曰將軍老矣何其怯也因以信為可用即與兵二十
[026-6a]
萬使伐荆王翦遂謝病退老於頻陽已而信大為荆人
所敗亡七都尉而還始皇大慙自駕如頻陽謝翦因强
起之翦曰必欲用臣非六十萬不可於是卒與六十萬
而往遂以滅荆夫初聴其言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
能以成功者王翦是也且聴計於人者宜如何聴其言
若可用用之宜矣輒敗事聴其言若不可用捨之宜矣
然必如其説則成功此所以為難也予又以為秦趙二
主非徒失於聴言亦由樂用新進忽棄老成此其所以
[026-6b]
敗也大扺新進之士喜勇鋭老成之人多持重此所以
人主之好立功名者聴勇鋭之語則易合聞持重之言
則難入也若趙括者則又有説焉予畧考史記所書是
時趙方遣廉頗攻秦頗趙名將也秦人畏頗而知括虚
言易與也因行反間於趙曰秦人所畏者趙括也若趙
以為將則秦懼矣趙王不悟反間也遂用括為將以代
頗藺相如力諫以為不可趙王不聴遂至於敗由是言
之括虚談無實而不可用其父知之其母亦知之趙之
[026-7a]
諸臣藺相如等亦知之外至敵國亦知之獨其主不悟
爾夫用人之失天下之人皆知其不可而獨其主不知
者莫大之患也前世之禍亂敗亡由此者不可勝數也
為君難論分著用人聴言之難故作上下二篇實一首

[026-8a]
  吉州學記
慶厯三年秋天子開天章閣召政事之臣八人問治天
下其要有幾施於今者宜何先使坐而書以對八人者
皆震恐失位俯伏頓首言此非愚臣所能及惟陛下所
欲為則天下幸甚於是詔書屢下勸農桑責吏課舉賢
才其明年三月遂詔天下皆立學置學官之員然後海
隅徼塞四方萬里之外莫不皆有學嗚呼盛矣學校王
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視其學之興廢記曰國有
[026-8b]
學遂有序黨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極盛之時大備之制
也宋興葢八十有四年而天下之學始克大立豈非盛
美之事須其乆而後至於大備歟是以詔下之日臣民
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後為羞其年十月吉州之學成
州舊有夫子廟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寛之至也
謀與州人遷而大之以為學舍事方上請而詔已下學
遂以成李侯治言敏而有方其作學也吉之士率其私
錢一百五十萬以助用人之力積二萬二千工而人不
[026-9a]
以為勞其良材堅甓之用凡二十二萬三千五百而人
不以為多學有堂筵齋講有藏書之閣有賔客之位有
㳺息之亭嚴嚴翼翼壯偉閎燿而人不以為侈既成而
來學者常三百餘人予世家於吉而濫官於朝進不能
贊揚天子之盛美退不得與諸生揖讓乎其中然予聞
教學之法本於人性磨揉遷革使趨於善其勉於人者
勤其入於人者漸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須遲乆之功至
於體讓興行而風俗純美然後為學之成今州縣之吏
[026-9b]
不得乆其職而躬親於教化也故李侯之績及於學之
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後之人毋廢慢天子之詔而怠以
中止幸予他日因得歸榮故鄉而謁於學門將見吉之
士皆道徳明秀而可為公卿問於其俗而婚䘮飲食皆
中禮節入於其里而長幼相孝慈於其家行於其郊而
少者扶其羸老壯者代其負荷於道路然後樂學之道
成而得時從先生耆老席於衆賔之後聴鄉樂之歌飲
獻酬之酒以詩頌天子太平之功而周覽學舍思詠李
[026-10a]
侯之遺愛不亦美哉故於其始成也刻辭於石而立諸
其廡以俟
 蔡世逺曰歐曽學記雖於道之大原未能洞徹學者
 下手工夫未能親切指示然從經史中幾經研究議
 論正大文筆茂美卓然儒者之文
[026-11a]
  峴山亭記
峴山臨漢上望之隠然葢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於
荆州者豈非以其人哉其人謂誰羊祐叔子杜預元凱
是已方晉與吳以兵争常倚荆州以為重而二子相繼
於此遂以平吳而成晉業其功烈已葢於當世矣至於
風流餘韻藹然被於江漢之間者至今人猶思之而於
思叔子也尤深葢元凱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
為雖不同然皆足以垂於不朽而頗疑其反自汲汲於
[026-11b]
後世之名者何哉傳言叔子嘗登茲山慨然語其屬以
為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滅於無聞因自顧而
悲傷然獨不知兹山待已而名著也元凱銘功於二石
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漢水之淵是知陵谷有變而不知
石有時而磨滅也豈皆自喜其名之甚而過為無窮之
慮歟將自待者厚而所思者逺歟山故有亭世傳以為
叔子之所㳺止也故其屢廢而復興者由後世慕其名
而思其人者多也熈寧元年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
[026-12a]
卿來守襄陽明年因亭之舊廣而新之既周以迴廊之
壯又大其後軒使與亭相稱君知名當世所至有聲襄
人安其政而樂從其㳺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後軒為光
禄堂又欲紀其事於石以與叔子元凱之名並傳於乆
逺君皆不能止也乃來以記屬於予余謂君知慕叔子
之風而襲其遺迹則其為人與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
襄人愛君而安樂之如此則君之為政於襄者又可知
矣此襄人之所欲書也若其左右山川之勝勢與夫草
[026-12b]
木雲煙之杳靄出沒於空曠有無之間而可以備詩人
之登髙寫離騷之極目者宜其覽者自得之至於亭屢
廢興或自有記或不必究其詳者皆不復道也
修言羊叔子杜武庫自待者厚而所思者逺葢謂二人
之意非沾沾詡詡自喜直自以為功烈猶卑不足傳後
而恐其磨滅云爾此修厚待古人處而所以朂史中煇
者已在言外雖然亦未可謂羊杜之意不如修所云也
凡人急功近名蘄勝於人而取於人豈必不勝於人而
[026-13a]
取於人哉而實之美惡其發也不揜往往及身而敗又
安能死而益明乆而愈光唯實有立於天地而被於萬
民則其存也常自欿然不足蒿目焉而莫副所願及其
亡也其所立與所被乃耿耿不磨出於其人平時意料
之外古語云鼠忘壁壁不忘鼠謂其實有穴在也善固
如此惡胡不然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疾沒世
而名不稱則必期未沒時之盡其實也明矣名者實之
賔也豈曰吾將為賔乎豈曰蘄勝於人而取於人圖目
[026-13b]
前之烜赫如彼槿榮晝炕而宵聶乎
[026-14a]
  豐樂亭記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
南百步之近其上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
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
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㳺其間滁於五代
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
兵十五萬於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鳯於滁東
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髙以望
[026-14b]
清流之關欲求暉鳯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葢天
下之平乆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傑並起而争所
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一
嚮之慿恃險阻剗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髙而
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於江淮之間舟車
商賈四方賔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
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徳休養生息涵煦百
年之深也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
[026-15a]
閒既得斯泉於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
聴泉掇幽芳而䕃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
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嵗物之豐成而喜與予㳺也
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
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徳以與民共樂刺
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按林希元曰此篇專歸功於上之功徳第一節先叙滁
之景以為亭第一節論滁為干戈用武之地第三節論
[026-15b]
聖宋平定之事第四節論民生豐樂皆上之功徳第五
節論滁人立亭共享豐年之樂第六節論宣上意以與
民同樂所以名亭希元於此文脉絡善為分疏矣若修
言外之意顧未之及也嘗考唐末五代干戈紛争生民
荼苦備矣宋興削平天下斬其蓬蒿藜藋而養以雨風
至於仁宗猶天下之母焉一以柔道滋培和氣一時四
海宴清人民歡樂然而名實亦少混焉武備亦少弛焉
文恬武嬉積日閲考以取卿相者多席祖宗太平餘業
[026-16a]
幾及百年百姓長子養孫不見兵革於斯時也在易之
豐所為日中者也君子見微而知彰修所以一則曰幸
其民樂嵗之豐成再則曰幸生無事之時豈非深危夫
斯世斯民之不能長乆其幸者哉至於神宗日中則昃
於是言利之臣進而天下十室九空邉疆之釁開而西
北肝腦塗地迨至金人長驅直入王業偏安而滁乃復
為用武之地矣然則斯文也有蟋蟀風詩之意焉所以
詔天下萬世以居安思危者㫖深哉 又按宋史杜衍
[026-16b]
韓琦范仲淹富弼相繼以黨議罷去修疏救指斥羣邪
於是其黨益恨因其孤甥張氏獄傅致其罪左遷知制
誥知滁州此文修治滁日所作也其言温厚和平足徴
城府中了無他物君子哉首言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
飲滁水而甘葢其時難始平也
[026-17a]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
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僊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
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髙故自號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
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
[026-17b]
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隂風霜髙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
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
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
不絶者滁人㳺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
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
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
衆賔懽也蒼顔白髮頽然乎其問者太守醉也已而夕
[026-18a]
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賔客從也樹林隂翳鳴聲
上下㳺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
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
歐陽修也
蘓軾作醉翁操其序曰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
若中音㑹醉翁喜之把酒臨聴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
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冩其聲曰醉翁操
[026-18b]
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絶倫然有其聲而
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
引好事者亦倚其詞以製曲雖粗合均度而琴聲為詞
所繩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而遵亦沒
乆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
乃譜其聲而請於東坡居士以補之云其詞曰琅然清
圜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霜娟娟
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醉翁嘯咏聲和
[026-19a]
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水有時
而回囦思翁無嵗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聴徽
外三兩絃相傳崔閑按琴而鼓東坡援筆而書曲止詞
盡而宫商諧暢長短恰宜為一時勝事前人每歎此記
為歐陽絶作間嘗熟玩其辭要亦無闗理道而通篇以
也字斷句更何足奇乃前人推重如此者葢天機暢則
律吕自調文中亦具有琴焉故非他作之所可並也况
修之在滁乃䝉被垢汙而遭謫貶常人之所不能堪而
[026-19b]
君子亦不能無動心者乃其於文蕭然自逺如此是其
深造自得之功發於心聲而不可强者也
[026-20a]
  偃虹隄記
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願有所
記予發書按圖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隠然隆
髙以長者曰偃虹隄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
也問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險而岳陽荆
潭黔蜀四㑹之衝也昔舟之往來湖中者至無所寓則
皆泊南津其有事於州者逺且勞而又常有風波之恐
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隄下有事於州者近而且
[026-20b]
無患問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長一千尺髙三十尺
厚加二尺而殺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萬有五千
五百工而不踰時以成問其始作之謀曰州以事上轉
運使轉運使擇其吏之能者行視可否凡三反復而又
上於朝廷决之三司然後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議
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書矣葢慮於民也深則其謀
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隄禦天下
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於荆潭黔蜀凡往來湖中
[026-21a]
無逺邇之人皆䝉其利焉且岳陽四㑹之衝舟之來而
止者日凡有幾使隄土石幸乆不朽則滕侯之惠利於
人物可以數計哉夫事不患於不成而患於易壞葢作
者未始不欲其乆存而繼者嘗至於怠廢自古賢志之
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迹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知
始作之心則民到於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此滕
侯之所以慮而欲有紀於後也滕侯志大材髙名聞當
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時嘗顯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
[026-21b]
一州無所用心畧施其餘以利及物夫慮熟謀審力不
勞而功倍作事可以為後法一宜書不茍一時之譽思
為利於無窮而告來者以不廢二宜書岳之民人與湖
中之往來者皆欲為滕侯紀三宜書以三宜書不可以
不書乃為之書慶厯六年某月某日記
朝廷欲為大作以利民生往往因之有二蠧一者利蠧
不顧民之利病而惟上意之視藉以固寵加秩而不問
其他又或賴其金錢出納以為家肥上所作無已則其
[026-22a]
利亦無已一者名蠧不考古今之宜而棄天地之性釣
奇立異以為已名自謂能為振古未有之事而不知古
人之所不為者之必不可以為有是二蠧則朝廷有利
民之心每轉為病民之事逮其事之已成則外黄徐子
所為啜汁者衆縁藤附蔦實繁有徒有一以為不然則
羣起挫之指為撓國是民不見利而唯被其累雖愁苦
呻吟而終莫徹於上聴乆之而病民者深遂以病國甚
矣夫三代以下人才不振匪特害民之事不可為而利
[026-22b]
民之事亦難為也孰能謀之審慮之熟不茍一時之譽
思為利於無窮如滕子春之為者乎范仲淹岳陽樓記
曰子春為巴陵郡其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然則此
所為偃虹隄者殆亦其一事歟士大夫為百姓立命為
國家立業本非為已身家而然使有一絲毫名利之念
淆其間則源之不清流千里而猶濁汲者飲者並受其
禍易曰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食
之不渫安足福哉夫所為渫者豈止不貪財賄之謂夫
[026-23a]
耗帑肥家似為最下矣然計短迹汚人之所惡易於發
露其害淺希上㫖以釣爵位稍深矣而無赫赫名事不
成則主易悟猶淺也若夫假經術以文其奸取令名以
熇其勢若似乎所欲利者國與民而非有他雖撥本害
枝而千載而下論其人猶將疑信叅半者是最大蠧也
王安石是已安石未相歐陽修亦嘗薦其可以為相矣
臯陶曰在知人而禹曰惟帝其難之聖人之言所以為
萬世法鑑哉
[026-24a]
  王彦章畫像記
太師王公諱彦章字子明鄆州夀張人也事梁為宣義
軍節度使以身死國葬於鄭州之管城晉天福二年始
贈太師公在梁以智勇聞梁晉之争數百戰其為勇將
多矣而晉人獨畏彦章自乾化後常與晉戰屢困莊宗
於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趙巖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將多
以讒不見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盡失河北事勢已
去諸將多懷顧望獨公奮然自必不少屈懈志雖不就
[026-24b]
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五代終始纔五十
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國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
時能不汙其身得全其節者鮮矣公本武人不知書其
語質平生嘗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葢其義勇忠
信出於天性而然予於五代書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至
於公傳未嘗不感憤歎息惜乎舊史殘畧不能備公之
事康定元年予以節度判官來此求於滑人得公之孫
睿所録家傳頗多於舊史其記徳勝之戰尤詳又言敬
[026-25a]
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經於帝前公因用笏畫山川
為御史彈而見廢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節此皆舊
史無之又云公在滑以讒自歸於京師而史云召之是
時梁兵盡屬段凝京師羸兵不滿數千公得保鑾五百
人之鄆州以力寡敗於中都而史云將五千以往者亦
皆非也公之攻徳勝也初受命於帝前期以三日破敵
梁之將相聞者皆竊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時莊宗在
魏聞公復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馳馬來救已不及矣莊
[026-25b]
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今國家罷兵四十年
一旦元昊反敗軍殺將連四五年而攻守之計至今未
決予嘗獨持用奇取勝之議而歎邉將屢失其機時人
聞予説者或笑以為狂或忽若不聞雖予亦惑不能自
信及讀公家傳至於徳勝之㨗乃知古之名將必出於
奇然後能勝然非審於為計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
果此天下偉男子之所為非拘牽常筭之士可到也每
讀其傳未嘗不想見其人後二年予復來通判州事嵗
[026-26a]
之正月過俗所謂鐵槍寺者又得公畫像而拜焉嵗乆
磨滅隠隠可見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懼失其
真也公尤善用槍當時號王鐵槍公死已百年至今俗
猶以名其寺童兒牧豎皆知王鐵槍之為良將也一槍
之勇同時豈無而公獨不朽者豈其忠義之節使然歟
畫已百餘年矣完之復可百年然公之不冺者不繫乎
畫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區區如此者葢其希慕之至焉
耳讀其書尚想乎其人況得拜其像識其面目不忍見
[026-26b]
其壞也畫既完因書予所得者於後而歸其人使藏之
易曰碩果不食説者謂剥窮上反下如木雖本槁枝凋
而末有碩果則落地復生本枝復肖其舊也五代之世
君臣之義可謂剥之盡矣而彦章為梁純臣其碩果歟
或曰朱温者唐之賊也彦章事梁復何義之明曰此正
所謂本槁枝凋之碩果也木無生理而果則有生心且
舜禹既曰孝矣彦章豈非忠夫元載之妻奚害其為烈
婦歟歐陽修既為五代史傳又於畫像記反覆低徊不
[026-27a]
置誠慕乎其忠也若其慨元昊契丹之事而歎今無其
人所以激勸西帥者切矣
 唐順之曰此文凡五段一段是總叙其略二段是言
 其能全節三段是辨其事四段是言其善出奇䇿五
 段是寺中畫像之事而通篇以忠節善戰分兩項然
 不見痕迹
[026-28a]
  仁宗御飛白記
治平四年夏五月余將赴亳假道於汝隂因得閲書於
子履之室而雲章爛然輝映日月為之正冠肅容再拜
而後敢仰視葢仁宗皇帝之御飛白也曰此寶文閣之
所藏也胡為於子之室乎子履曰曩者天子宴從臣於
羣玉而賜以飛白余幸得與賜焉予窮於世乆矣少不
悦於時人流離竄斥十有餘年而得不老死江湖之上
者葢以遭時清明天子嚮學樂育天下之材而不遺一
[026-28b]
介之賤使得與羣賢並逰於儒學之館而天下無事嵗
時豐登民物安樂天子優㳺清閒不邇聲色方與羣臣
從容於翰墨之娛而余於斯時竊獲此賜非惟一介之
臣之榮遇亦朝廷一時之盛事也子其為我志之余曰
仁宗之徳澤涵濡於萬物者四十餘年雖田夫野老之
無知猶能悲歌思慕於隴畝之間而況儒臣學士得望
清光䝉恩寵登金門而上玉堂者乎於是相與泫然流
涕而書之夫玉韞石而珠藏淵其光氣常見於外也故
[026-29a]
山輝而白虹水變而五色者至寶之所在也今賜書之
藏於子室也吾知將有望氣者言榮光起而燭天者必
賜書之所在也
 宋史仁宗贊仁宗恭儉仁恕出於天性一遇水旱或
 宻禱禁庭或跪立殿下有司請以玉清舊地為御苑
 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猶以為廣何以是為燕私常服
 澣濯帷帟衾裯多用繒絁宫中夜飢思膳燒羊戒勿
 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賊物命以備不時之需大辟疑
[026-29b]
 者皆令上讞嵗常活千餘吏部選人一坐失入死罪
 皆終身不遷每諭輔臣曰朕未嘗詈人以死況敢濫
 用辟乎至於夏人犯邉禦之出境契丹渝盟増以嵗
 幣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媮惰而任事蔑殘刻
 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嬖
 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
 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
 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
[026-30a]
 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026-31a]
  伐樹記
署之東園乆茀不治修至始闢之糞瘠溉枯為蔬圃十
數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陽既浮萌者將動園之
守啟曰園有樗焉其根壯而葉大根壯則梗地脉耗陽
氣而新植者不得滋葉大則隂翳䝉礙而新植者不得
暢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腫踈輕而不堅不足養是宜伐
因盡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
之廣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
[026-31b]
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華將待其實若獨不能損
數畦之廣為杏地耶因勿伐既而悟且歎曰吁莊周之
説曰樗櫟以不材終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見傷夭今
樗誠不材矣然一旦悉翦棄杏之體最堅宻美澤可用
反見存豈才不才各遭其時之可否耶他日客有過修
者僕夫曳薪過堂下因指而語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
耶夫以無用處無用莊周之貴也以無用而賊有用烏
能免哉彼杏之有華實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
[026-32a]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葢有利之者在死勢不得
以生也與乎杏實異矣今樗之臃腫不材而以壯大害
物其見伐誠宜爾與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説又異矣
凡物幸之與不幸視其處之而巳客既去修然其言而
記之
漆以膏自割鴈以不能鳴而見烹其將焉處莊子曰吾
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夫材不材之間其果可處邪割
漆者曰是尚材也烹鴈者曰是亦不材也其猶有側足
[026-32b]
之所乎君子所欲全者性之云爾豈曰身之云哉性全
則身亦全忠烈之士隕身溝壑然而全受全歸也身全
而滅其性者入於禽獸之路矣身又奚論抑又聞之中
庸曰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
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人之性敬敷五典俾彛
倫攸叙斯盡矣物之性若之何其盡曰人則不材者必
皆使之材而後其性盡物則以材付材以不材付不材
而後胥盡也物之生也所以為民用耳杏之實可食樗
[026-33a]
之枝可薪食其實而薪其枝不至於棄擲而朽蠧則樗
與杏之性各盡也若夫杏之實儲之以供宗廟賔客之
禮樗之薪析之而為吉蠲餴饎之需質之賤而用之貴
不以供縱欲而暴殄則樗與杏之性益盡也若夫鬱結
輪囷於山巅澗澨之間猿狖之所號狸狌之所居以此
為不夭斧斤抑知此正所以為夭哉
 
 
[026-33b]
 
 
 
 
 
 
 
御選唐宋文醇巻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