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7 御選唐宋文醇-清-高宗弘曆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二目録
  昌黎韓愈文二
   雜著
  五箴五首并序/
  釋言
  伯夷頌
  後漢三賢贊三首/
[002-1b]
  鄆州谿堂詩
  爭臣論
  張中丞傳後叙
  愛直贈李君房别
  圬者王承福傳
  太學生何蕃傳
[002-2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二
  昌黎韓愈文二
  五箴
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余生三十有
八年髪之短者日益白齒之揺者日益脱聰明不及於
前時道徳日負於初心其不至於君子而卒為小人也
昭昭矣作五箴以訟其惡云
[002-2b]
  游箴
余少之時將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時既飽而嬉
蚤夜以無為嗚呼余乎其無知乎君子之棄而小人之
歸乎
  言箴
不知言之人惡可與言知言之人黙焉而其意巳傳幕
中之辯人反以汝為叛臺中之評人反以汝為傾汝不
懲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
[002-3a]
  行箴
行與義乖言與法違後雖無害汝可以悔行也無邪言
也無頗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惡曷瘳宜休
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為思而斯得汝則弗

  好惡箴
無善而好不觀其道無悖而惡不詳其故前之所好今
見其尤從也為比捨也為讐前之所惡今見其臧從也
[002-3b]
為愧捨也為狂維讐維比維狂維愧於身不祥於徳不
義不義不祥維惡之大幾如是為而不顛沛齒之尚少
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為
  知名箴
内不足者急於人知霈焉有餘厥聞四馳今日告汝知
名之法勿病無聞病其曄曄昔者子路惟恐有聞赫然
千載徳譽愈尊矜汝文章負汝言語乘人不能揜以自
取汝非其父汝非其師不請而教誰云不欺欺以賈憎
[002-4a]
揜以媒怨汝曽不寤以及於難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
其既寧終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銘汝前汝如不顧禍亦
宜然
自訟之深悔過之深其精神肆溢楮墨間猶若見其饋
不食而寢不寐也詩曰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
如臨于谷小宛詩人如此則其時可知觀韓愈五箴而
徳宗之世可知矣雖然悔箴言之行也無邪言也無頗
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則又坦坦蕩蕩而非有所恐懼
[002-4b]
疑惑而動其心也君子之心本如是歟
[002-5a]
  釋言
元和元年六月十日愈自江陵法曹詔拜國子博士始
進見今相國鄭公公賜之坐且曰吾見子某詩吾時在
翰林職親而地禁不敢相聞今為我寫子詩書為一通
以來愈再拜謝退録詩書若干篇擇日時以獻於後之
數月有來謂愈者曰子獻相國詩書乎曰然曰有為讒
於相國之座者曰韓愈曰相國徴余文余不敢匿相國
豈知我哉子其慎之愈應之曰愈為御史得罪徳宗朝
[002-5b]
同遷於南者凡三人獨愈為先收用相國之賜大矣百
官之進見相國者或立語以退而愈辱賜坐語相國之
禮過矣四海九州之人自百官以下欲以其業徹相國
左右者多矣皆憚而莫之敢獨愈辱先索相國之知至
矣賜之大禮之過知之至是三者於敵以下受之宜以
何報况在天子之宰乎人莫不自知凡適於用之謂才
堪其事之謂力愈於二者雖日勉焉而不逮束帶執笏
立士大夫之行不見斥以不肖幸矣其何敢敖於言乎
[002-6a]
夫敖雖凶徳必有恃而敢行愈之族親鮮少無攀聨之
勢於今不善交人無相先相死之友於朝無宿資蓄貨
以釣聲勢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乗機抵巇以要
權利夫何恃而敖若夫狂惑䘮心之人蹈河而入火妄
言而罵詈者則有之矣而愈人知其無是疾也雖有讒
者百人相國將不信之矣愈何懼而慎歟既累月又有
來謂愈曰有讒子於翰林舍人李公與裴公者子其慎
歟愈曰二公者吾君朝夕訪焉以為政於天下而階太
[002-6b]
平之治居則與天子為心膂出則與天子為股肱四海
九州之人自百官以下其孰不願忠而望賜愈也不狂
不愚不蹈河而入火病風而妄罵不當有如讒者之説
也雖有讒者百人二公將不信之矣愈何懼而慎既以
語應客夜歸私自尤曰咄市有虎而曽參殺人讒者之
效也詩曰取彼讒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
北不受投畀有昊傷於讒疾而甚之之辭也又曰亂之
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始疑而終信之之
[002-7a]
謂也孔子曰逺佞人夫佞人不能逺則有時而信之矣
今我恃直而不戒禍其至哉徐又自解之曰市有虎聴
者庸也曽參殺人以愛惑聰也巷伯之傷亂世是逢也
今三賢方與天子謀所以施政於天下而階太平之治
聽聰而視明公正而敦大夫聰明則聽視不惑公正則
不邇讒邪敦大則有以容而思彼讒人者孰敢進而為
讒哉雖進而為之亦莫之聽矣我何懼而慎既累月上
命李公相客謂愈曰子前被言於一相今李公又相子
[002-7b]
其危哉愈曰前之謗我於宰相者翰林不知也後之謗
我於翰林者宰相不知也今二公合處而㑹言若及愈
必曰韓愈亦人耳彼敖宰相又敖翰林其將何求必不
然吾乃今知免矣既而讒言果不行
 朱子曰此元和二年春作宰相鄭絪翰林學士李吉
 甫中書舍人裴垍也國語驪姬使奄楚以環釋言注
 以言自解釋也退之作釋言取此又曰同遷於南者
 凡三人謂公及張署李方叔也
[002-8a]
 儲欣曰仕路險巇讒人罔極讀之慨然
[002-9a]
  伯夷頌
士之特立獨行適於義而巳不顧人之是非皆豪傑之
士信道篤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
矣至於一國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蓋天下一人而巳
巳矣若至於舉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則千百年乃一
人而巳耳若伯夷者窮天地亘萬世而不顧者也昭乎
日月不足為明崒乎泰山不足為髙巍乎天地不足為
容也當殷之亡周之興微子賢也抱祭噐而去之武王
[002-9b]
周公聖也從天下之賢士與天下之諸侯而徃攻之未
嘗聞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齊者乃獨以為不可殷既
滅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獨耻食其粟餓死而不顧繇
是而言夫豈有求而為哉信道篤而自知明也今世之
所謂士者一凡人譽之則自以為有餘一凡人沮之則
自以為不足彼獨非聖人而自是如此夫聖人乃萬世
之標凖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獨行窮天地亘萬世
而不顧者也雖然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於後世矣
[002-10a]
王安石謂伯夷叔齊扣馬而諫采薇而食餓死首陽諸
事皆無有者據孟子以駁史記亦具有見朱子云荆公
之論與此頌正相反學者審之朱子之言或為引而不
發或為疑事毋質皆未可知顧嘗論之聖人人倫之至
也而武周夷齊相反若是然後知天下之理無終窮各
行其至是而無非者耳至是而無非者君子以同而異
其同者根於天性止乎忠孝窮天地亘萬世而不變也
其異者時也位也如百越適京師則北行三韓適京師
[002-10b]
則南行始終相反而其至則一也唯其同者窮天地亘
萬世而不變故其為異可以窮天地亘萬世而不顧
 王安石曰事有出於千世之前聖賢辯之甚詳而明
 然後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見獨識遂以為説既失其
 本而學士大夫共守之不為變者蓋有之矣伯夷是
 巳夫伯夷古之論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
 又辯之反復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舊惡
 求仁而得仁餓於首陽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
[002-11a]
 其君不事不立惡人之朝避紂居北海之濵目不視
 惡色不事不肖百世之師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紂
 之惡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餓而避不自降
 辱以待天下之清而號為聖人耳然則司馬遷以為
 武王伐紂伯夷叩馬而諫天下宗周而恥之義不食
 周粟而為采薇之歌韓子因之亦為之頌以為㣲二
 子亂臣賊子接迹於後世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紂
 以不仁殘天下天下孰不病紂而尤者伯夷也嘗與
[002-11b]
 太公聞西伯善養老則往歸焉當是之時欲夷紂者
 二人之心豈有異邪及武王一奮太公相之遂出元
 元於塗炭之中伯夷乃不與何哉蓋二老所謂天下
 之大老行年八十餘而春秋固巳髙矣自海濵而趨
 文王之都計亦數千里之逺文王之興以至武王之
 世嵗亦不下十數豈伯夷欲歸西伯而志不遂乃死
 於北海邪抑来而死於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
 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
[002-12a]
 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義於天下太公相而成之
 而獨以為非豈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與不仁也紂
 之為君不仁也武王之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
 之紂以待仁而後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則伯夷
 何處乎余故曰聖賢辯之甚明而後世偏見獨識者
 之失其本也嗚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時其
 烈豈獨太公哉
[002-13a]
  後漢三賢贊三首/
王充者何㑹稽上虞本自元城爰來徙居師事班彪家
貧無書閲書於肆市肆是遊一見誦憶遂通衆流閉門
潛思論衡以修為州治中自免歸歟同郡友人謝姓夷
吾上書薦之待詔公車以病不行年七十餘乃作養性
一十六篇肅宗之時終於永元
王符節信安定臨涇好學有志為鄉人所輕憤世著論
潛夫是名述赦之篇以赦為賊良民之甚其㫖甚明皇
[002-13b]
甫度遼聞至乃驚衣不及帶屣履出迎豈若鴈門問鴈
呼卿不仕終家吁嗟先生
仲長統公理山陽髙平謂髙幹有雄志而無雄才其後
果敗以此有聲俶儻敢言語黙無常人以為狂生州郡
㑹召稱疾不就著論見情初舉尚書郎後㕘丞相軍事
卒不至於榮論説古今發憤著書昌言是名友人繆襲
稱其文章足繼西京四十一終何其短邪嗚呼先生
後漢三賢皆不為時用著書垂後故本書三人者同傳
[002-14a]
與愈所謂欲作唐之一經垂之於無窮誅姦諛於既死
發濳徳之幽光者其志同而愈為仕未達其行事亦駸
駸相似故贊之以明巳意也若夫不滿百言之間而叙
事畧無遺者又其文章餘事且唯别有意在言外故括
其平生於數十字之内而韻之若果為三賢史贊則當
别標立傳之本意不徒促縮其詞將傳文覆舉一過而
巳也是亦文體之宜考者
[002-15a]
  鄆州谿堂詩
憲宗之十四年始定東平三分其地以華州刺史禮部
尚書兼御史大夫扶風馬公為鄆曹濮節度觀察等使
鎮其地既一年褒其軍號曰天平軍上即位之二年召
公入且將用之以其人之安公也復歸之鎮上之三年
公為政於鄆曹濮也適四年矣治成制定衆志大固惡
絶於心仁形於色竱心一力以供國家之職於時沂宻
始分而殘其帥其後幽鎮魏不悦於政相扇繼變復歸
[002-15b]
於舊徐亦乘勢逐帥自置同於三方惟鄆也截然中居
四鄰望之若防之制水恃以無恐然而皆曰鄆為虜巢
且六十年將彊卒武曹濮於鄆州大而近軍所根柢皆
驕以易怨而公承死亡之後掇拾之餘剝膚椎髓公私
掃地赤立新舊不相保持萬目睽睽公於此時能安以
治之其功為大若幽鎮魏徐之亂不扇而變此功反小
何也公之始至衆未熟化以武則忿以憾以恩則横而
肆一以為赤子一以為龍蛇憊心罷精磨以嵗月然後
[002-16a]
致之難也及教之行衆皆戴公為親父母夫叛父母從
仇讐非人之情故曰易於是天子以公為尚書右僕射
封扶風縣開國伯以褒嘉之公亦樂衆之和知人之悦
而侈上之賜也於是為堂於其居之西北隅號曰谿堂
以饗士大夫通上下之志既饗其從事陳曽謂其衆言
公之畜此邦其勤不亦至乎此邦之人纍公之化惟所
令之不亦順乎上勤下順遂濟登兹不亦休乎昔者人
謂斯何今者人謂斯何雖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謂而喑
[002-16b]
無詩歌是不考引公徳而接邦人於道也乃使來請其
詩曰帝奠九壥有葉有年有荒不條河岱之間及我憲
考一收正之視邦選侯以公來尸公來尸之人始末信
公不飲食以訓以徇孰飢無食孰呻孰歎孰寃不問不
得分願孰為邦蟊節根之螟羊狠狼貪以口覆城吹之
喣之摩手拊之箴之石之膊而磔之凡公四封既富以
彊謂公吾父孰違公令可以帥征不寧守邦公作谿堂
播播流水淺有蒲蓮深有蒹葦公以賔燕其鼔駭駭公
[002-17a]
燕谿堂賔校醉飽流有跳魚岸有集鳥既歌以舞其鼓
考考公在谿堂公御琴瑟公暨賔贊稽經諏律施用不
差人用不屈谿有薲苽有龜有魚公在中流右詩左書
無我斁遺此邦是庥
朱子考異載長安薛氏家藏皇甫湜與昌黎手帖推重
此文特至 又按鄆州石本凡公四封既富以彊謂公
吾父孰違公令可以帥征不寧守邦朱子曰平淮西碑
云屢興師征作師為是石本或誤未可知也今按帥率
[002-17b]
同義如大學帥天下之類故將帥之帥亦可作率可以
帥征言可以帥之而征不庭也與平淮西碑屢興師征
不同應從石本
[002-18a]
  爭臣論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於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
而聞多不求聞於人也行古人之道居於晉之鄙晉之
鄙人薰其徳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
為諌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於位五年矣
視其徳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愈應之曰是
易所謂恒其徳貞而夫子凶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
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髙尚其事蹇之六二則
[002-18b]
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不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
之徳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
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髙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
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
不為不乆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
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於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
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慼於其心問其官則曰諌議
也問其禄則曰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
[002-19a]
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
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
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
陽子將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
貧謂禄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
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乗田矣亦不敢
曠其職必曰㑹計當而巳矣必曰牛羊遂而巳矣若陽
子之秩禄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或
[002-19b]
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
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諌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
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内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謀
斯猷惟我后之徳夫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應之曰
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諌其君出不
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
子本以布衣隠於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
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後代知朝廷有
[002-20a]
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諌如流之美庶巖穴
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髪願進於闕下而伸其辭説致
吾君於堯舜熈鴻號於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
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
聞其過乎是啓之也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
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巳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
深也愈曰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閔其時
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
[002-20b]
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後巳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
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聖一賢者豈不自知安佚之
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聖才能
豈使自有餘而巳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於身
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後身得安
焉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聖賢之身也且陽子
之不賢則將役於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
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吾聞君子不欲
[002-21a]
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
傷於徳而費於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
見殺於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
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
以為直而加人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於
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
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道之士也今雖不能及
巳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002-21b]
按歐陽修曰退之譏陽城不能極諫城卒以諫顯人皆
謂城之不諫蓋有待而然退之不識而妄譏修獨以為
不然當退之作論時城為諫議巳五年後二年始廷論
陸贄及沮延齡作相欲裂其麻才兩事耳當徳宗時可
謂多事付受失宜叛將强臣羅列天下又多猜忌信任
小人於此之時豈無一事可言而需七年邪當時豈無
急於延齡陸贄兩事者而為諫官七年適遇其事一諫
而罷以塞其責向使止五年六年而遂遷司業是終無一言
[002-22a]
而去也何所取哉修之為此言以警當時突梯脂韋自
托於陽城待事後諫之徒也然所以訾城者得無未察
其心歟夫君子之事君忍冀其君之有大過舉以成我
敢諫之名哉使城五年遷官而終無一言以去豈其以
敢諫之名未成而有所不槩於心邪好名之人能讓千
乗之國茍非其人簞食豆羮見於色使城以諫為名則
五年之間可以為名者亦多矣而五年之後亦必不能
為是二事炳炳烺烺照耀千古誠之不可揜如是也徳
[002-22b]
宗之朝洵多故矣叛臣强將洵羅列天下矣其措置付
托洵失宜矣然其時勢猶如痼疾然攻之不可達之不
及去其疾則命亦隨之故轉以病為命而貞疾恒不死
非有大聖大賢為之君與相别造有唐之命徒區區補
苴罅漏於温凉燥濕之間此節愈則彼節病無益也城
誠自度無伊尹周公之才而亦度徳宗非武丁祖甲之
君五年不言城蓋自知其言不能損其疾使遄有喜而
又不忍恝然去其君以自髙初不計天下後世謂其無
[002-23a]
敢諫之名而姑為嘵嘵以塞其責也至於納延齡之譛
逐陸贄且以延齡為相則誠所謂樂其所以亡者城安
得不被髪纓冠而救之垂涕泣而道之徳宗失國陸贄
規畫宻勿言中乎經動中乎宜激天下忠臣義士之心
沮天下亂臣賊子之氣安九廟於既傾引千鈞以一髪
乃瘡痍猶痛詔墨未乾先自壊其心膂股肱使亂臣賊
子笑之齒冷義士忠臣痛之心傷大事去矣徳宗之時
土地甲兵半為叛臣强將之所有延齡又將為敲骨取
[002-23b]
髓之謀使巳叛者不返未叛者胥叛夫言利之臣之䘮
人家國也雖貞觀之治一相延齡其為貞元不難况貞
元之時其為昭僖易如反掌耳城為諫議七年徳宗失
政雖多安有更急於此二事者修乃曰豈無之誠未論
其世也徳宗雖終逐陸贄而國日益不振然延齡亦卒
不相叛臣强將知朝廷之猶有人士志民心知天理之
不可滅唐之不亡於徳宗之手孰謂非城之力哉迨順
宗初年城巳死愈為實録其中特立傳者三人陸贄陽
[002-24a]
城張萬福詳書其諫徳宗事是愈於其時巳暁然有以
知城之心後人又何必伸愈而絀城哉若林少穎又曰
退之譏陽城固善矣及退之為史官不敢褒貶而栁子
厚作書以責之子厚之責退之亦猶退之之責陽城目
見泰山不見眉睫其是之謂乎以此絀陽城并絀韓愈
則更為好議論之過也記有之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
是故泥迹而求未有不大謬夫明見其迹猶或以不知
其心而是非大謬況所聞異辭所傳聞又異辭且不得
[002-24b]
見其迹而欲斷其心以為天下萬世之褒誅是唯孔子
之聖乃能知㣲知彰而不爽纍黍耳退之之不敢以孔
子自任而不為史也亦猶陽城之不敢以伊周自任而
不妄諫也可輕議之哉栁子厚之學不可與退之絜也
明矣而退之作爭臣論時猶未若為史官時之明達也
雖然退之責諫臣子厚責史官砥礪臣節而羞素餐之
徒豈非直諒多聞古之益友哉尚友古人者胥當三復
其言不必索瑕求瘢好為虐古之論也
[002-25a]
  張中丞傳後叙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閲家中舊書
得李翰所為張廵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宻然
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逺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逺
雖材若不及廵者開門納廵位本在廵上授之柄而處
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廵
死先後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
廵死而逺就虜疑畏死而辭服於賊逺誠畏死何苦守
[002-25b]
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其圍
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
以國亡主滅逺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衆必以其言為
信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日而
知死處矣逺之不畏死亦明矣惡有城壊其徒俱死獨
䝉愧耻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逺之賢而為
之邪説者又謂逺與廵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逺所分始以
此詬逺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
[002-26a]
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絶之其絶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
而尤之其亦不逹於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
美如是哉如廵逺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猶不得免其他
則又何説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
而逆遁茍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
窮也將其創殘餓羸之餘雖欲去必不逹二公之賢其
講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
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002-26b]
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擅彊兵坐而觀者
相環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於逆
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愈嘗從事於汴徐二府屡道於
兩府間親祭於其所謂雙廟者其老人往往説廵逺時
事云南霽雲之乞救於賀蘭也賀蘭嫉廵逺之聲威功
績出巳上不肯出師救愛霽雲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彊
留之具食與樂延霽雲坐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
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
[002-27a]
咽因㧞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
感激為雲泣下雲知賀蘭終無為雲出師意即馳去將
出城抽矢射佛氏浮圖矢著其上甎半箭曰吾歸破賊
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愈貞元中過泗州船上人猶
指以相語城陷賊以刃脅降廵廵不屈即牽去將斬之
又降霽雲雲未應廵呼雲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
義屈雲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雲敢不死即不屈
張籍曰有于嵩者少依於廵及廵起事嵩常在圍中籍
[002-27b]
大厯中於和州烏江縣見嵩嵩時年六十餘矣以廵初
嘗得臨渙縣尉好學無所不讀籍時尚小粗問廵逺事
不能細也云廵長七尺餘鬚髯若神嘗見嵩讀漢書謂
嵩曰何為乆讀此嵩曰未熟也廵曰吾於書讀不過三
徧終身不忘也因誦嵩所讀書盡巻不錯一字嵩驚以
為廵偶熟此巻因亂抽他帙以試無不盡然嵩又取架
上諸書試以問廵廵應口誦無疑嵩從廵乆亦不見廵
常讀書也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初守睢陽時
[002-28a]
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戸亦且數萬廵因一見問姓名
其後無不識者廵怒鬚髯輙張及城陷賊縛廵等數十
人坐且將戮廵起旋其衆見廵起或起或泣廵曰汝勿
怖死命也衆泣不能仰視廵就戮時顔色不亂陽陽如
平常逺寛厚長者貌如其心與廵同年生月日後於廵
呼廵為兄死時年四十九嵩貞元初死於亳宋間或傳
嵩有田在亳宋間武人奪而有之嵩將詣州訟理為所
殺嵩無子張籍云
[002-28b]
 儲欣曰雷萬春茅鹿門謂當作南霽雲而黄梨州非
 之黄近是蓋所謂不載首尾者如唐書云雷萬春者
 不詳所從来前人不載後人自不得詳也睢陽戰閥
 南雷略同張公任雷與南無二又偕公同日死節而
 首尾不載不詳此子韓子所以恨其闕也春秋之法
 傳著傳疑闕者己矣惟往来汴徐之間耳聞目見得
 南將軍事而具書之著以傳著史法固然何必前提
 後應哉按唐書南霽雲者魏州頓丘人少㣲賤為人
[002-29a]
 操舟末云子承嗣歴涪州刺史則南將軍固首尾歴
 碌而猶恨闕如無是理矣
[002-30a]
  愛直贈李君房别
左右前後皆正人也欲其身之不正惡可得邪吾觀李
生在南陽公之側有所不知知之未嘗不為之思有所
不疑疑之未嘗不為之言勇不動於氣義不陳乎色南
陽公舉措施為不失其宜天下之所窺觀稱道洋洋者
抑亦左右前後有其人乎凡在此趨公之庭議公之事
者吾既從而遊矣言而公信之者謀而公從之者四方
之人則既聞而知之矣李生南陽公之甥也人不知者
[002-30b]
將曰李生之託婚於富貴之家將以充其所求而止耳
故吾樂為天下道其為人焉今之從事於彼也吾為南
陽公愛之又未知人之舉李生於彼者何辭彼之所以
待李生者何道舉不失辭待不失道雖失之此足愛惜
而得之彼為歡欣於李生道猶若也舉之不以吾所稱
待之不以吾所期李生之言不可出諸其口矣吾重為
天下惜之
子路去魯與顔子别顔子曰何以處我子路曰何以贈
[002-31a]
我贈别以言舊矣題曰愛直所以明立言之大㫖也紆
徐委折以扶友於直善辭哉
[002-32a]
  圬者王承福傳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
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天
寳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勲棄之來歸䘮
其土田手鏝衣食餘三十年舍於市之主人而歸其屋
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
有餘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
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後成者也其他所以養生之具皆
[002-32b]
待人力而後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徧為宜乎各致
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
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
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捨鏝以嬉夫鏝易能可
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
而有功也心難强而有智也用力者使於人用心者使
人亦其宜也吾特擇其易為而無愧者取焉嘻吾操鏝
以入貴富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
[002-33a]
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過之則為墟矣問之其鄰或
曰噫形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孫不能有也或曰死
而歸之官也吾以是觀之非所謂食焉怠其事而得天
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擇其才之稱否而冒之
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為之者邪將貴富難
守薄功而厚饗之者邪抑豐悴有時一去一來而不可
常者邪吾之心憫焉是故擇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樂富
貴而悲貧賤我豈異於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
[002-33b]
也博妻與子皆養於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
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
一身而二任焉雖聖者不可能也愈始聞而惑之又從
而思之蓋賢者也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
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朱之道者邪
楊之道不肯㧞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
心不肯一動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
哉雖然其賢於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
[002-34a]
之欲貪邪而亡道以䘮其身者其亦逺矣又其言有可
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
史有二記事記言左傳記事也國語記言也韓集私傳
二何蕃傳記事也王承福傳記言也其言有足警鄙夫
之事君明天之不假易而民生之不可以媮則不可以
無傳也然而國史之所不得載則義得私立傳也
[002-35a]
  太學生何蕃傳
太學生何蕃入太學者廿餘年矣嵗舉進士學成行尊
自太學諸生推頌不敢與蕃齒相與言於助教博士助
教博士以狀申於司業祭酒司業祭酒撰次蕃之羣行
焯焯者數十餘事以之升於禮部而以聞於天子京師
諸生以薦蕃名文説者不可選紀公卿大夫知蕃者比
肩立莫為禮部為禮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無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學嵗率一歸父母止之其
[002-35b]
後間一二嵗乃一歸又止之不歸者五嵗矣蕃純孝人
也閔親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諸生歸養於和州諸生不
能止乃閉蕃空舍中於是太學六館之士百餘人又以
蕃之義行言於司業陽先生城請諭留蕃於是太學闕
祭酒㑹陽先生出道州不果留歐陽詹生言曰蕃仁勇
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學諸生不為非義葬死者之無歸
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復斯其所謂仁歟蕃
之力不任其體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歐陽詹
[002-36a]
生曰朱泚之亂太學諸生舉將從之來請起蕃蕃正色
叱之六館之士不從亂兹非其勇歟惜乎蕃之居下其
可以施於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為澤不為川乎川者
髙澤者卑髙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義充諸心行諸
太學積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將雨水氣上無擇於川澤
澗谿之髙下然則澤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侍於彼者
歟故凡貧賤之士必有待然後能有所立獨何蕃歟吾
是以言之無亦使其無傳焉
[002-36b]
首句至兹非其勇歟傳也惜乎至末贊也贊語最得先
聖先師修道立教之深意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者
聖賢在上位居髙建瓴順風而呼用能錫庶民于汝極
其義顯而易見也若夫入孝出弟守先而待後者聖賢
在下位如天地絪緼萬物化醇有以感人心而天下和
平其義隠而難知也積者多施者不遐位下者如是雖
然其顯者然其隐者不皆然也積之誠多則忠孝之耿
光昭昭然掲日月以行其感人之深淪肌浹髓正如天
[002-37a]
將雨水氣上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至其施之遐有非
耳目心思之所及計者豈係位之髙與卑哉君子之道
費而隐其斯之謂歟雖然言之無文行而不逺則所謂
必有待然後能有所立也爰於卒章告萬世以立言之
意焉或乃謂冀斯文之行而蕃或得一用於世亦淺之
乎讀斯傳矣
 
 
[002-37b]
 
 
 
 
 
 
 
御選唐宋文醇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