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7 御選唐宋文醇-清-高宗弘曆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十三目録
  河東栁宗元文三
   書
  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說書
  答元饒州論春秋書
  答元饒州論政理書
  與友人論文書
[013-1b]
  與吕恭書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答嚴厚輿論師道書
  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013-2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十三
  河東柳宗元文三
  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説書
見與董生論周易九六義取老而變以為畢中和承一
行僧得此説異孔穎達䟽而以為新竒彼畢子董子何
膚末於學而遽云云也都不知一行僧承韓氏孔氏説
而果以為新竒不亦可笑矣哉韓氏注乾之策二百一
[013-2b]
十有六曰乾一爻三十有六策則是取其過揲四分而
九也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曰坤一爻二十四策則是
取其過揲四分而六也孔穎達等作正義論云九六有
二義其一者曰陽得兼隂隂不得兼陽其二者曰老陽
數九老隂數六二者皆變周易以變者占鄭𤣥注易亦
稱以變者占故云九六也所以老陽九老隂六者九過
揲得老陽六過揲得老隂此具在正義乾篇中周簡子
之説亦若此而又詳備何畢子董子之不眎其書而妄
[013-3a]
以口承之也君子之學將有以異也必先究窮其書究
窮而不得焉乃可以立而正也今二子尚未能讀韓氏
注孔氏正義是見其道聽途説者又何能知所謂易者
哉足下取二家言觀之則見畢子董子膚末於學而遽
云云也足下所為書非元凱兼三易者則諾若曰孰與
穎達著則此説乃穎達説也非一行僧畢子董子能有
異者也無乃即其謬而承之者歟觀足下出入筮數考
校左氏今之世罕有如足下求易之悉者也然務先窮
[013-3b]
昔人書有不可者而後革之則大善謹之勿遽宗元白
或問孔頴達等所述九六二義何說為是曰當以第二
說為正第一說曰乾體有三畫坤體有六畫陽得兼隂
故其數九隂不得兼陽故其數六若然者是以陽三畫
兼隂六畫而為九也是說也所以著陽大隂小崇陽抑
隂之義猶曰臣者君之臣婦者夫之婦義得兼之故畫
三而六在其中云爾然返以觀夫隂爻則其義有未盡
善者隂不得兼陽故其數六則是止以本體之六畫為
[013-4a]
六也夫隂必從乎陽從乎陽則隂亦陽矣如謂此六者
在陽之外則是與陽為敵矣從乎陽者隂之吉徳也敵
乎陽者隂之凶徳也聖人作易不應偏舉凶徳以垂訓
且使果然則凡爻之逢六者並應凶咎安得復多吉爻
也夫坤一畫乃是夾畫一乾畫不得謂中虗之處無義
也其虗處正所以眀夫陽之行乎其中今夫地皆天之
所貫徹而旁敷無一毫釐許之非天者也使有一毫釐
許為天所不到之處則蕩為㣲塵鄰虛入於莽蒼杳㝠
[013-4b]
而亡其地之體矣地之體亡則轉成太虚而亦天矣然
則安得有一毫釐許無天之地哉人之身地也隂也人
之心天也陽也人惟不能卑法地以治身而耳目口鼻
四肢百骸各逞其欲以奪天君之性故其心之神明不
能崇效夫天夫心固宰乎耳目口鼻四肢百骸者也然
耳目口鼻四肢百骸又何一之非心哉謂耳目口鼻四
肢百骸不得兼心固不可也推而論之臣之體國皆君
之國婦之承家皆夫之家陽固以兼隂而成其陽之大
[013-5a]
隂則正以無適而非陽且不得名為兼陽而益見其隂
之小唯其小之入於無故足以配大之靡不有此隂陽
之大義也然則坤六畫其虚處即乾三畫乾則有處為
三無處為六坤則有處為六無處為三夫數自一至九
乾坤固皆備之不得如孔氏第一說以當九六之義也
第二說曰老陽數九老隂數六老陽老隂皆變周易以
變者為占又曰所以老陽數九老隂數六者以揲蓍之
數九過揲則得老陽六過揲則得老隂其少陽稱七少
[013-5b]
隂稱八義亦凖此鄭康成亦同此說後世不復見康成
之注而孔頴達所作正義未為詳備故歐陽修申之曰
乾爻七九坤爻八六九六變而七八無為易道占其變
故以其所占者名爻不謂六爻皆九六也及其至也七
八常多而九六常少有无九六者焉此不可不釋也朱
子曰用九須從歐公說然則朱子亦未曉然於歐陽之
即鄭孔也顧未知宗元所云周簡子之說亦若此而又
詳備者果若何惜不可考也但歐陽只云乾爻七九坤
[013-6a]
爻八六而未申明其故則仍似用九用六止為乾坤二
卦發者於是惟以羣龍无首為乾卦之坤利永貞為坤
卦之乾而朱子所稱通例者亦不著焉夫飛潛動植有
知無知萬有不齊之倫其虚處皆天其實處皆地語其
性情其虚而為天者皆乾其實而為地者皆坤舉其至
大而足以綱領乎萬有不齊之倫者則為雷風水火山
澤六子六子非他也乾坤也震坎艮則一乾而二坤巽
離兊則二乾而一坤云爾故曰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
[013-6b]
物也坤隂物也是故三百八十四爻非乾爻即坤爻而
不得謂之震爻巽爻坎離艮兊爻者也曰乾爻則非七
爻即九爻曰坤爻則非八爻即六爻七八不變變則占
故曰用九用六而獨著其義於乾坤之卦也何以不變
則不占也曰天地之心在動處以人身喻之動於色則
心在目動於聲則心在耳當其在目也則全體皆色焉
當其在耳也則全體皆聲焉其不動之處皆受動者之
所改移故以變者占若六爻皆不變則本卦全體皆現
[013-7a]
也其用奈何曰乾之徳以不為首為義坤之徳以大終
為義乾不為首即陽而之乎隂也坤以大終即是隂而
之乎陽也陽不能之乎隂則亢隂不能之乎陽則凝亢
也凝也則不能易不能易則不能生生不能生生則非
天地之心矣故凡陽也而九則之乎隂矣其徳若何曰
見羣龍无首隂也而六則之乎陽矣其徳若何曰利永
貞凡六十四卦之陽爻隂爻皆然而特附之乾坤二卦
以見三百八十四爻之皆乾爻坤爻也此九六之義也
[013-8a]
  答元饒州論春秋書
辱復書教以報張生書及答衢州書言春秋此誠世所
希聞兄之學為不負孔氏矣往年曾記裴封叔宅聞兄
與裴太常言晉人及姜戎敗秦師於殽一義甞諷習之
又聞韓宣英及亡友吕和叔輩言他義知春秋之道乆
隠而近乃出焉京中於韓安平處始得㣲指和叔處始
見集註恒願掃於陸先生之門及先生為給事中與宗
元入尚書同日居又與先生同巷始得執弟子禮未畢
[013-8b]
講討㑹先生病時聞要論嘗以易教誨見寵不幸先生
疾彌甚宗元又出邵州乃大乖謬不克卒業復於亡友
凌生處盡得宗指辨疑集註等一通伏而讀之於紀侯
大去其國見聖人之道與堯舜合不唯文王周公之志
獨取其法耳於夫人姜氏㑹齊侯於禚見聖人立孝經
之大端所以明其分也於楚人殺陳夏徴舒丁亥楚子
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於陳見聖人褒貶與奪唯當之
所在所謂瑕瑜不掩也反覆甚喜若吾生前距此數十
[013-9a]
年則不得是學矣今適後之不為不遇也兄書中所陳
皆孔氏大趣無得踰焉其言書荀息貶立卓之意也頃
嘗怪荀息奉君之邪心以立嬖子不務正義弃重耳於
外而専其寵孔子同於仇牧孔父為之辭今兄言貶息
大善息固當貶也然則春秋與仇孔辭不異仇孔亦有
貶歟宗元嘗著非國語六十餘篇其一篇為息發也今
録以往可如愚之所謂者乎微指中眀鄭人來渝平量
力而退告而後絶固先同後異者也今檢此前無與鄭
[013-9b]
同之文後無與鄭異之據獨疑此一義理甚精而事有
不合兄亦當指而教焉往年又聞和叔言兄論楚商臣
一義雖啖趙陸氏皆所未及請具錄當䟽微指下以傳
末學蕭張前書亦請見及至之日勒為一巻以垂將來
宗元始至是州作陸先生墓表今以奉獻與宣英讀之
春秋之道如日月不可贊也若贊焉必同於孔跖優劣
之說故直舉其一二不宣宗元再拜
宗元與楊憑書曰自貶官來無事讀百家上下馳騁乃
[013-10a]
少得知文章利病葢實録也今觀此文其勤學好問惓
惓之意溢於毫楮可尚也夫
[013-11a]
  答元饒州論政理書
奉書辱示以政理之說及劉夢得書往復甚善類非今
之長人者之志不惟充賦稅養禄秩足已而已獨以庶
富且教為大任甚盛甚盛孔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
如愚然則蒙者固難曉必勞申諭乃得悅服用是尚有
一疑焉兄所言免貧病者而不益富者税此誠當也乗
理政之後固非若此不可不幸乗弊政之後其可爾耶
夫弊政之大莫若賄賂行而征賦亂茍然則貧者無貲
[013-11b]
以求於吏所謂有貧之實而不得貧之名富者操其贏
以市於吏則無富之名而有富之實貧者愈困餓死亡
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無所忌兄若所遇如是
則將信其故乎是不可懼撓人而終不問也固必問其
實問其實則貧者固免而富者固增賦矣安得持一定
之論哉若曰止免貧者而富者不問則僥倖者衆皆挾
重利以邀貧者猶若不免焉若曰檢富者懼不得實而
不可増焉則貧者亦不得實不可免矣若皆得實而故
[013-12a]
縱以為不均何哉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
患不安今富者稅益少貧者不免於捃拾以輸縣官其
為不均大矣非唯此而已必將服役而奴使之多與之
田而取其半或乃出其一而收其二三主上思人之勞
苦或減除其税則富者以户獨免而貧者以受役卒輸
其二三與半焉是澤不下流而人無所告訴其為不安
亦大矣夫如是不一定經界覈名實而姑重改作其可
理矣乎富室貧之母也誠不可破壞然使其大倖而役
[013-12b]
於下則又不可兄云懼富人流為工商浮窳蓋甚急而
不均則有此耳若富者雖益賦而其實輸當其十一猶
足安其堵雖驅之不肯易也檢之逾精則下逾巧誠如
兄之言管子亦不欲以民産為征故有殺畜伐木之説
今若非市井之征則捨其産而唯丁田之問推以誠質
示以恩惠嚴責吏以法如所陳一社一村之制遞以信
相考安有不得其實不得其實則一社一村之制亦不
可行矣是故乗弊政必須一定制而後兄之説乃得行
[013-13a]
焉䝉之所見及此而已永州以僻隅少知人事兄之所
代者誰耶理歟弊歟理則其説行矣若其弊也蒙之説
其在可用之數乎因南人來重曉之其他皆善愚不足
以議願同夢得之云者兄通春秋取聖人大中之法以
為理饒之理小也不足費其慮無所論刺故獨舉均賦
之事以求往復而除其惑焉不習吏職而强言之宜為
長者所笑弄然不如是則無以來至當之言蓋明而教
之君子所以開後學也又聞兄之莅政三日舉韓宣英
[013-13b]
以代已宣英達識多聞而習於事宜當賢者類舉今負
罪屛棄凡人不敢稱道其善又况聞於大君以二千石
薦之哉是乃希世㧞俗果於直道斯古人之所難而兄
行之宗元與宣英同罪皆世所背馳者也兄一舉而徳
皆及焉祁大夫不見叔向今而預知斯舉下走之大過
矣書雖多言不足導意故止於此不宣宗元再拜
舊唐書謂南人妄以栁宗元為羅池神而韓愈撰碑以
實之宋元祐七年六月詔賜唐栁州刺史羅池神廟為
[013-14a]
靈文之廟以郡人言其雨暘應時故也田表聖書其碑
隂極言宗元宜為神而舊唐書辨之之非今觀此文所
論其於人情物理洞達周圓一絲不隔然則宗元實能
臣其有徳於栁民實厚心既豈弟而才又足以達之死
而為靈以食其土不虚也
[013-15a]
  與友人論文書
古今號文章為難足下知其所以難乎非謂比興之不
足恢拓之不逺鑽礪之不工頗纇之不除也得之為難
知之愈難耳茍或得其髙朗探其深賾雖有蕪敗則為
日月之蝕也大圭之瑕也曷足傷其明黜其寳哉且自
孔氏以來兹道大闡家修人勵刓精竭慮者㡬千年矣
其間耗費簡札役用心神者其可數乎登文章之籙波
及後代越不過數十人耳其餘誰不欲爭裂綺繡互攀
[013-15b]
日月髙視於萬物之中雄峙於百代之下乎率皆縱臾
而不克躑躅而不進力蹙勢窮吞志而没故曰得之為
難嗟乎道之顯晦幸不幸繫焉談之辨訥升降繫焉鑒
之頗正好惡繫焉交之廣狹屈伸繫焉則彼卓然自得
以奮其間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而又榮古虐今者
比肩疊跡大抵生則不遇死而垂聲者衆焉揚雄没而
法言大興馬遷生而史記未振彼之二才且猶若是况
乎未甚聞著者哉固有文不傳於後祀聲遂絶於天下
[013-16a]
者矣故曰知之愈難而為文之士亦多漁獵前作戕賊
文史抉其意抽其華置齒牙間遇事蠭起金聲玉耀誰
聾瞽之人徼一時之聲雖終淪棄而其奪朱亂雅為害
已甚是其所以難也間聞足下欲觀僕文章退發囊笥
編其蕪穢心悸氣動交於胸中未知孰勝故乆滯而不
往也今往僕所著賦頌碑碣文記議論書序之文凡四
十八篇合為一通想令治書蒼頭吟諷之也擊轅拊缶
必有所擇顧鑒視何如耳還以一字示褒貶焉
[013-16b]
孔子曰不知言無以知人也臯陶曰知人則哲惟帝其
難之夫以人之難知如此而有時止可求諸語言文字
之間則知人為益難也知人必藉於知言而當去聖既
逺羣言淆亂無所折衷則知言為尤難也加以羣儒相
承講貫論說文成數萬任人漁獵不難金聲玉耀則知
言益尤難也雖然學操縵而安弦則宫商有舛不能逃
其聴誠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有所
自得於中則夫言之至吾前者其誠偽與邪正必將自
[013-17a]
告焉而言又必可以知也能知言庶幾知人矣顧其所
為自得者則不可以襲取而偽為也
[013-18a]
  與吕恭書
宗元白元生至得弟書甚善諸所稱道具之元生又持
部中廬父墓者所得石書模其文示余云若將聞於上
余故恐而疑焉僕早好觀古書家所蓄晉魏時尺牘甚
具又二十年來徧觀長安貴人好事者所蓄殆無遺焉
以是善知書雖未嘗見名氏亦望而識其時也又文章
之形狀古今特異弟之精敏通逹夫豈不究於此今視
石文署其年曰永嘉其書則今田野人所作也雖支離
[013-18b]
其字尤不能近古為其永字等頗效王氏變法皆永嘉
所未有辭尤鄙近若今所謂律詩者晉時蓋未嘗為此
聲大謬妄矣又言植松烏擢之怪而掘其土得石尤不
經難信或者得無姦為之乎且古之言葬者藏也壤樹
之而君子以為議况廬而居者其足尚之哉聖人有制
度有法令過則為辟故立大中者不尚異教人者欲其
誠是故惡夫飾且偽也過制而不除喪宜廬於庭而矯
於墓者大中之罪人也况又出怪物詭神道以奸大法
[013-19a]
而因以為利乎夫偽孝以奸利誠仁者不忍擿過恐傷
於教也然使偽可為而利可冒則教益壞若然者勿與
知焉可也伏而不出之可也以大夫之政良而吾子贊
焉固無闕遺矣作東郛改市鄽去比竹茨草之室而垍
土大木陶甄梓匠之工備孽火不得作化惰窳之俗絶
偷浮之源而條桑浴種深耕易耨之力用寛徭嗇貨均
賦之政起其道美矣於斯也慮善善之過而莫之省誠
慤之道少損故敢私言之夫以淮濟之清有玷焉若秋
[013-19b]
毫固不為病然而萬一離婁子眇然睨之不若無者之
快也想默已其事毋出所置書幸甚
廟以妥神墓以安魄古人祀先於廟而不於墓檀弓曰
孔子既得合葬於防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門人後然
則孔子固未嘗廬墓矣唯子貢廬於孔子墓側三年而
漢世遂以廬墓為孝夫孔子之聖孝之至也孔子不廬
墓而後之人之孝乃過於孔子夫過於孔子之孝必非
孝也葢天者理也地者質也理處於虚而至實質滯於
[013-20a]
實而本虚人當魂升魄降之日雖已分天分地然猶謂
其未久而或恐魂氣之猶戀其體魄也故自踰月以至
七月以為塟期之等殺焉迨其既塟則體魄全歸於地
而神魂全歸於天矣於是奉祀之於廟而終其身以迨
於子孫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是則所為死而不亡者
也若夫膚體之塟於土與裳衣之藏於廟寢雖有親疎
之不同然而類也主神魂而不主體魄猶之一家之中
主父而不主母主夫而不主妻也是人道之大綱豈細
[013-20b]
故哉若其舍廟而之墓則將奉主以往乎抑將别立一
主乎奉主以往則使死者不得從其祖先於廟而下徇
子孫非禮之請不得居宫室之安而徘徊於草露之間
也别立一主則於彼於此必有一之不屬一之不屬則
其所為一實者虚而誠者妄非孝敬之至也然則子貢
之廬墓奈何曰子貢孔子弟子也其不得祀孔子於孔
子之廟明矣其亦不得祀孔子於端木氏之廟明矣使
當日之宗孔子如今日天下之宗孔子則子貢必廬於
[013-21a]
學而必不廬於墓亦可斷也子貢不能忘孔子之教澤
而有築室於場獨居三年之事無於禮者之禮也唯子
貢於孔子則可固千百世所不得舉以為例者也其時
固不聞子思亦來居於孔子之墓也且所謂三年然後
歸者亦舉其成數耳此三年中子貢之必歸祀端木氏
之先於廟不待言也而後世遂因之有廬墓之禮則漢
儒之不達也宗元謂宜廬於庭而矯於墓者大中之罪
人識亦卓矣
[013-22a]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書云欲相師僕道不篤業甚淺近
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雖嘗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
也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僕自卜固無
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為衆人師且不敢况敢為
吾子師乎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
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輙譁笑之以為狂人
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顔
[013-22b]
而為師世果羣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増與為言詞愈以
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屈子賦曰邑犬羣吠吠所怪也僕往聞庸蜀之南恒雨
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前六七年僕來南二年
冬幸大雪踰嶺被南越中數州數州之犬皆蒼黄吠噬
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今韓愈
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
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
[013-23a]
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衒怪於羣目以召
閙取怒乎僕自謫過以來益少志慮居南中九年増脚
氣病漸不喜閙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則
固僵仆煩憒愈不可過矣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
為人師耳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
聖人所尤用心者也數百年來人不復行近有孫昌𦙍
者獨發憤行之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廷薦笏言於卿
士曰某子冠畢應之者咸憮然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
[013-23b]
笏却立曰何預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鄭尹而
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今之命師者大類此吾子
行厚而辭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雖僕敢為
師亦何所増加也假而以僕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
不後誠欲往來言所聞則僕固願悉陳中所得者吾子
茍自擇之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
僕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
所欲見吾文既悉以陳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觀子
[013-24a]
氣色誠好惡何如也今書來言者皆大過吾子誠非佞
譽誣諛之徒直見愛甚故然耳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
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茍為炳炳烺烺
務采色夸聲音而以為能也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
不知道之果近乎逺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
道不逺矣故吾毎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
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
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没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
[013-24b]
懼其偃蹇而驕也抑之欲其奥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
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
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
恒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
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
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荘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
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以著其潔此吾所
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
[013-25a]
取乎抑其無取乎吾子幸觀焉擇焉有餘以告焉茍亟
來以廣是道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矣又何以師云爾哉
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怪而為外廷所笑則幸
矣宗元復白
 茅坤曰子厚書中所論文章之法猶未敢必其盡能
 如所云要之亦本於鑱心研神者而後之為文者特
 路剽富者之金而以誇於天下曰吾且猗頓矣何其
 不自量之甚也
[013-26a]
  答嚴厚輿論師道書
二十五日某白馮翊嚴生足下得生書言為師之說怪
僕所作師友箴與答韋中立書欲變僕不為師之志而
屈已為弟子凡僕所為二文其卒果不異僕之所避者
名也所憂者其實也實不可一日忘僕聊歌以為箴行
且求中以益已慄慄不敢暇又不敢自謂有可師乎人
者耳若乃名者方為薄世笑罵僕脆怯尤不足當也内
不足為外不足當衆口雖懇懇見迫其若吾子何實之
[013-26b]
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詳讀之僕見解不出此吾子
所云仲尼之説豈易耶仲尼可學不可為也學之至斯
則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敗
國卒中矢而死仲尼豈易言耶馬融鄭𤣥者二子獨章
句師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師僕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
有樂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講古窮文辭以為師則固吾
屬事僕才能勇敢不如韓退之故又不為人師人之所
見有同異吾子無以韓責我若曰僕拒千百人又非也
[013-27a]
僕之所拒拒為師弟子名而不取當其禮者也若言道
講古窮文辭有來問我者吾豈嘗瞋目閉口耶敬叔吾
所信愛今不得見其人又不敢廢其言吾子文甚暢逺
恢恢乎其闢大路將疾馳也攻其車肥其馬長其筴調
其六轡中道之行大都捨是又奚師歟亟謀於知道者
而考諸古師不乏矣幸而亟來終日與吾子言不敢倦
不敢愛不敢肆茍去其名全其實以其餘易其不足亦
可交以為師矣如此無世俗累而有益乎已古今未有
[013-27b]
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答韋中立書人所膾炙遂謂宗元與韓愈意見不侔且
有謂學者歸退之不歸子厚而子厚云爾者讀此文可
以解其惑矣
[013-28a]
  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秀才足下僕避師名乆矣往在京師後學之士到僕門
日或數十人僕不敢虛其來意有長必岀之有不至必
惎之其教也雖若是當時無師弟子之說其所不樂為
者非以師為非弟子為罪也有兩事故不能自視以為
不足為一也世乆無師弟子决為之且見非且見罪懼
而不為二也其大説具答韋中立書今以往可觀之秀
才貌甚堅辭甚强僕自始覿固竒秀才及見兩文愈益
[013-28b]
竒雖在京都日數十人到門者誰出秀才右耶前已必
秀才可為成人僕之心固虚矣又何鯤鵬互鄉於尺牘
哉秋風益髙暑氣益衰可偶居卒談秀才時見咨僕有
諸内者不敢愛惜大都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其外
者當先讀六經次論語孟軻書皆經言左氏國語莊周
屈原之辭稍采取之穀梁子太史公甚峻潔可以出入
餘書俟文成異日討也其歸在不出孔子此其古人賢
士所懔懔者求孔子之道不於異書秀才志於道慎勿
[013-29a]
怪勿雜勿務速顯道茍成則勃然爾久則蔚然爾源而
流者歲旱不涸蓄穀者不病凶年蓄珠玉者不虞殍死
矣然則成而久者其術可見雖孔子在為秀才計未必
過此不具宗元白
宗元論文諸篇中唯答韋中立書最為人所膾炙謂可
與韓愈答李翺書並馳不知此篇所言文以行為本在
先誠其中二語及報崔黯書云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
斯取道之内者二語乃宗元自得之言而為論文之極
[013-29b]
詣也若韋中立書中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
恒等句却猶有罅漏質也恒也寧盡詩書之緼耶
 
 
 
 
 
御選唐宋文醇巻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