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47 御選唐宋文醇-清-高宗弘曆 (master)


[037-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三十七目録
  眉山蘇洵文四
   狀 上書
  議修禮書狀
  上皇帝書
[037-2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唐宋文醇巻三十七
  眉山蘇洵文四
  議修禮書狀
右洵先奉敕編禮書後聞臣寮上言以為祖宗所行不
能無過差不經之事欲盡芟去無使存錄洵竊見議者
之說與敇意大異何者前所授敕其意曰纂集故事而
使後世無忘之耳非曰制為典禮而使後世遵而行之
[037-2b]
也然則洵等所編者是史書之類也遇事而記之不擇
善惡詳其曲折而使後世得知而善惡自著者是史之
體也若夫存其善者而去其不善則是制作之事而非
職之所及也而議者以責洵等不已過乎且又有所不
可者今朝廷之禮雖為詳備然大抵往往亦有不安之
處非特一二事而已而欲有所去焉不識其所去者果
何事也既欲去之則其勢不得不盡去盡去則禮缺而
不備茍獨去其一而不去其二則適足以為抵捂齟齬
[037-3a]
而不可齊一且議者之意不過欲以掩惡諱過以全臣
子之義如是而已矣昔孔子作春秋惟其惻怛而不忍
言者而後有隱諱葢桓公薨子般卒没而不書其實以
為是不可書也至於成宋亂及齊狩躋僖公作丘甲用
田賦丹桓宫楹刻桓宫桷若此之類皆書而不諱其意
以為雖不善而尚可書也今先世之所行雖小有不善
者猶與春秋之所書者甚逺而悉使洵等隠諱而不書
如此將使後世不知其淺深徒見當時之臣子至於隠
[037-3b]
諱而不言以為有所大不可言者則無乃欲益而反損
歟公羊之說滅紀滅項皆所以為賢者諱然其所謂諱
者非不書也書而迂曲其文耳然則其實猶不没也其
實猶不没者非以彰其過也以見其過之止於此也今
無故乃取先世之事而没之後世將不知而大疑之此
大不便者也班固作漢志凡漢之事悉載而無所擇今
欲如之則先世之小有過差者不足以害其大明而可
以使後世無疑之之意且使洵等為得其所職而不至
[037-4a]
於侵官者謹具狀申提舉參政侍郎欲乞備錄聞奏
古諺曰宰相須用讀書人豈但宰相哉雖一命亦然子
産不云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否則必
有所敗以其婦人女子之忠愛欲益國家而反損者何
限又况不學之人其所為當諱者安知非轉屬國家之
盛美而當形之歌頌者耶又况誣上行私而并非出於
忠愛者也
[037-5a]
  上皇帝書
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布衣臣蘇洵謹頓首再拜
冒萬死上書皇帝闕下臣前月五日蒙本州錄到中書
劄子連牒臣以兩制議上翰林學士歐陽修奏臣所著
權書衡論幾䇿二十篇乞賜甄錄陛下過聽召臣試䇿
論舍人院仍令本州發遣臣赴闕臣本田野匹夫名姓
不登於州閭今一旦卒然被召實不知其所以自通於
朝廷承命悸恐不知所為以陛下躬至聖之資又有羣
[037-5b]
公卿之賢與天下士大夫之衆如臣等輩固宜不少有
臣無臣不加損益臣不幸有負薪之疾不能奔走道路
以副陛下搜揚之心憂惶負罪無所容處臣本凡才無
路自進當少年時亦嘗欲僥倖於陛下之科舉有司以
為不肖輙以擯落葢退而處者十有餘年矣今雖欲勉
强扶病戮力亦自知其疎拙終不能合有司之意恐重
得罪以辱明詔且陛下所為千里而召臣者其意以臣
為能有所發明以庶幾有補於聖政之萬一而臣之所
[037-6a]
以自結髮讀書至於今兹犬馬之齒幾已五十而猶未
敢廢者其意亦欲效尺寸於當時以快平生之志耳今
雖未能奔伏闕下以累有司而猶不忍黙黙卒無一言
而已也天下之事其深遠切至者臣自惟疎賤未敢遽
言而其近而易行淺而易見者謹條為十通以塞明詔
其一曰臣聞利之所在天下趨之是故千金之子欲有
所為則百家之市無寧居者古之聖人執其大利之權
以奔走天下意有所嚮則天下爭先為之今陛下有奔
[037-6b]
走天下之權而不能用何則古者賞一人而天下勸今
陛下增秩拜官動以千計其人皆以為己所自致而不
知戮力以報上之恩至於臨事誰當効用此由陛下輕
用其爵祿使天下之士積日持久而得之譬如傭力之
人計工而受直雖與之千萬豈知徳其主哉是以雖有
能者亦無所施以為謹守繩墨足以自致高位官吏繁
多溢於局外使陛下皇皇汲汲求以處之而不暇擇其
賢不肖以病陛下之民而耗竭大司農之錢穀此議者
[037-7a]
所欲去而未得也臣竊思之葢今制天下之吏自州縣
令錄幕職而改京官者皆未得其術是以若此紛紛也
今雖多其舉官而遠其考重其舉官之罪此適足以隔
賢者而容不肖且天下無事雖庸人皆足以無過一旦
改官無所不為彼其舉者曰此廉吏此能吏朝廷不知
其所以為廉與能也幸而未有敗事則長為廉與能矣
雖重其罪未見有益上下相蒙請託公行涖官六七考
求舉主五六人此誰不能者臣愚以為舉人者當使明
[037-7b]
著其迹曰某人廉吏也嘗有某事以知其廉某人能吏
也嘗有某事以知其能雖不必有非常之功而皆有可
紀之狀其特曰廉能而己者不聽如此則夫庸人雖無
罪而不足稱者不得入其間老於州縣不足甚惜而天
下之吏必皆務為可稱之功與民興利除害惟恐不出
諸己此古之聖人所以驅天下之人而使爭為善也有
功而賞有罪而罰其實一也今降官罷任者必奏曰某
人有某罪其罪當然然後朝廷舉而行之今若不著其
[037-8a]
所犯之由而特曰此不才貪吏也則朝廷安肯以空言
而加之罪今又何獨至於改官而聽其空言哉是不思
之甚也或以為如此則天下之吏務為可稱用意過當
生事以為已功漸不可長臣以為不然葢聖人必觀天
下之勢而為之法方天下初定民厭勞役則聖人務為
因循之政與之休息及其久安而無變則必有不振之
禍是以聖人破其茍且之心而作其怠惰之氣漢之元
成惟不知此以至於亂今天下少惰矣宜有以激發其
[037-8b]
心使踴躍於功名以變其俗况乎冗官紛紜如此不知
所以節之而又何疑於此乎且陛下與天下之士相期
於功名而毋茍得此待之至深也若其宏才大畧不樂
於小官而無聞焉者使兩制得以非常舉之此天下亦
不過幾人而已吏之有過而不得遷者亦使得以功贖
如此亦以示陛下之有所推恩而不惟艱之也其二曰
臣聞古者之制爵祿必皆孝弟忠信脩絜博習聞於鄉
黨而達於朝廷以得之及其後世不然曲藝小數皆可
[037-9a]
以進然其得之也猶有以取之其弊不若今之甚也今
之用人最無謂者其所謂任子乎因其父兄之資以得
大官而又任其子弟子將復任其孫孫又任其子是不
學而得者常無窮也夫得之也易則其失之也不甚惜
以不學之人而居不甚惜之官其視民如草芥也固宜
朝廷自近年始有意於裁節然皆知損之而未得其所
損此所謂制其末而不窮其源見其粗而未識其精僥
倖之風少衰而猶在也夫聖人之舉事不惟曰利而己
[037-9b]
必將有以大服天下之心今欲有所去也必使天下知
其所以去之之說故雖盡去而無疑何者恃其說明也
夫所謂任子者亦猶曰信其父兄而用其子弟云爾彼
其父兄固學而得之也學者任人不學者任於人此易
曉也今之制茍幸而其官至於可任者舉使任之不問
其始之何從而得之也且彼任於人不暇又安能任人
此猶借資之人而欲從之匄貸不已難乎臣愚以為父
兄之所任而得官者雖至正郎宜皆不聽任子弟惟其
[037-10a]
能自脩飾而越錄躐次以至於清顯者乃聽如此則天
下之冗官必大衰少而公卿之後皆奮志為學不待父
兄之資其任而得官者知後不得復任其子弟亦當勉
强不肯終老自棄於庸人此其為益豈特一二而己其
三曰臣聞自設官以來皆有考績之法周室既亡其法
廢絶自京房建考課之議其後終不能行夫有官必有
課有課必有賞罰有官而無課是無官也有課而無賞
罰是無課也無官無課而欲求天下之大治臣不識也
[037-10b]
然更歴千載而終莫之行行之則益以紛亂而終不可
考其故何也天下之吏不可以勝考今欲人人而課之
必使入於九等之中此宜其顛倒錯謬而不若無之為
便也臣觀自昔行考課者皆不得其術葢天下之官皆
有所屬之長有功有罪其長皆得以舉刺如必人人而
課之於朝廷則其長為將安用惟其大吏無所屬而莫
為之長也則課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課一人而其
下皆可以整齊其數少故可以盡其能否而不謬今天
[037-11a]
下所以不大治者守令丞尉賢不肖混淆而莫之辨也
夫守令丞尉賢不肖之不辨其咎在職司之不明職司
之不明其咎在無所屬而莫為之長陛下以無所屬之
官而寄之以一路其賢不肖當使誰察之古之考績者
皆從司㑹而至於天子古之司㑹即今之尚書尚書既
廢惟御史可以總察中外之官臣愚以為可使朝臣議
定職司考課之法而於御史臺別立考課之司中丞舉
其大綱而屬官之中選强明者一人以專治其事以舉
[037-11b]
刺多者為上以舉刺少者為中以無所舉刺者為下因
其罷歸而奏其治要使朝廷有以為之賞罰其非常之
功不可掩之罪又當特有以償之使職司知有所懲勸
則其下守令丞尉不容復有所依違而其所課者又不
過數十人足以求得其實此所謂用力少而成功多法
無便於此者矣今天下號為太平其實遠方之民窮困
己甚其咎皆在職司臣不敢盡言陛下試加採訪乃知
臣言之不妄其四曰臣聞古有諸侯臣妾其境内而卿
[037-12a]
大夫之家亦各有臣陪臣之事其君如其君之事天子
此無他其一境之内所以生殺予奪富貴貧賤者皆自
我制之此固有以臣妾之也其後諸侯雖廢而自漢至
唐猶有相君之勢何者其署置辟舉之權猶足以臣之
也是故太守刺史坐於堂上州縣之吏拜於堂下雖奔
走頓伏其誰曰不然自太祖受命收天下之尊歸之京
師一命以上皆上所自署而大司農衣食之自宰相至
於州縣吏雖貴賤相去甚遠而其實皆所與比肩而事
[037-12b]
主耳是以百餘年間天下不知有權臣之威而太守刺
史猶用漢唐之制使州縣之吏事之如事君之禮皆受
天子之爵皆食天子之祿不知其何以臣之也小吏之
於大官不憂其有所不從惟恐其從之過耳今天下以
貴相高以賤相諂奈何使州縣之吏趨走於太守之庭
不啻若僕妾唯唯不給故大吏常恣行不忌其下而小
吏不能正以至於曲隨諂事助以為虐其能中立而不
撓者固已難矣此不足怪其勢固使然也夫州縣之吏
[037-13a]
位卑而祿薄去於民冣近而易以為姦朝廷所恃以制
之者特以厲其廉隅全其節概而養其氣使知有所恥
也且必有異材焉後將以為公卿而安可薄哉其尤不
可者今以縣令從州縣之禮夫縣令官雖卑其所負一
縣之責與京朝官知縣等耳其吏胥人民習知其官長
之拜伏於太守之庭如是之不威也故輕之輕之故易
為姦此縣令之所以為難也臣愚以為州縣之吏事太
守可恭遜卑抑不敢抗而已不至於通名贊拜趨走其
[037-13b]
下風所以全士大夫之節且以儆大吏之不法者其五
曰臣聞為天下者必有所不可窺是以天下有急不求
其素所不用之人使天下不能幸其倉卒而取其祿位
惟聖人為能然何則其素所用者緩急足以使也臨事
而取者亦不足用矣傳曰寛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
胄之士今者所用非所養所養非所用國家用兵之時
購方畧設武舉使天下屠沽健兒皆能徒手攫取陛下
之官而兵休之日雖有超世之才而惜斗升之祿臣恐
[037-14a]
天下有以窺朝廷也今之任為將帥卒有急難而可使
者誰也陛下之老將曩之所謂戰勝而善守者今亡矣
臣愚以為可復武舉而為之新制以革其舊弊且昔之
所謂武舉者葢疎矣其以弓馬得者不過挽強引重市
井之粗材而以䇿試中者亦皆記錄章句區區無用之
學又其取人太多天下之知兵者不宜如此之衆而待
之乂甚輕其第下者不免於𨽻役故其所得皆貪汙無
行之徒豪傑之士恥不忍就宜因貢士之嵗使兩制各
[037-14b]
得舉其所聞有司試其可者而陛下親䇿之權畧之外
便於弓馬可以出入險阻勇而有謀者不過取一二人
待以不次之位試以守邊之任文有制科武有武舉陛
下欲得將相於此乎取之十人之中豈無一二斯亦足
以濟矣其六曰臣聞法不足以制天下以法而制天下
法之所不及天下斯欺之矣且法必有所不及也先王
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畧而濟之以至誠使天下
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其中有所
[037-15a]
不忍而己人君御其大臣不可以用法如其左右大臣
而必待法而後能御也則其疎遠小吏當復何以哉以
天下之大而無可信之人則國不足以為國矣臣觀今
兩制以上非無賢俊之士然皆奉法供職無過而已莫
肯於繩墨之外為陛下深思遠慮有所建明何者陛下
待之於繩墨之内也臣請得舉其一二以言之夫兩府
與兩制宜使日夜交於門以講論當世之務且以習知
其為人臨事授任以不失其才今法不可以相往來意
[037-15b]
將以杜其告謁之私也君臣之道不同人臣惟自防人
君惟無防之是以歡欣相接而無間以兩府兩制為可
信耶當無所請屬以為不可信耶彼何患無所致其私
意安在其相往來耶今兩制知舉不免用封彌謄錄既
奏而下御史親往莅之凛凛如鞠大獄使不知誰人之
辭又何其甚也臣愚以為如此之類一切撤去彼稍有
知宜不忍負若其猶有所欺也則亦天下之不才無恥
者矣陛下赫然震威誅一二人可以使天下姦吏重足
[037-16a]
而立想聞朝廷之風亦必有倜儻非常之才為陛下用
也其七曰臣聞為天下者可以名器授人而不可以名
器許人人之不可以一日而知也久矣國家以科舉取
人四方之來者如市一旦使有司第之此固非真知其
才之高下大小也特以為姑收之而已將試之為政而
觀其悠久則必有大異不然者今進士三人之中釋褐
之日天下望為卿相不及十年未有不為兩制者且彼
以其一日之長而擅終身之富貴舉而歸之如有所負
[037-16b]
如此則雖天下之美才亦或怠而不修其率意恣行者
人亦望風畏之不敢按此何為者也且又有甚不便者
先王制其天下尊尊相高貴貴相承使天下仰視朝廷
之尊如泰山喬嶽非扳援所能及茍非有大功與出羣
之才則不可以輕得其高位是故天下知有所忌而不
敢覬覦今五尺童子斐然皆有意於公卿得之則不知
愧不得則怨何則彼習知其一旦之可以僥倖而無難
也如此則匹夫輕朝廷臣愚以為三人之中茍優與一
[037-17a]
官足以報其一日之長館閣臺省非舉不入彼果不才
者也其安以入為彼果才者也其何患無所舉此非獨
以愛惜名器將以重朝廷耳其八曰臣聞古者敵國相
觀不觀於其山川之險士馬之衆相觀於人而已高山
大江必有猛獸怪物時見其威故人不敢䙝夫不必戰
勝而後服也使之常有所忌而不敢發使吾常有所恃
而無所怯耳今以中國之大使外裔視之不甚畏敢有
煩言以瀆亂吾聽此其心不有所窺其安能如此之無
[037-17b]
畏也敵國有事相待以將無事相觀以使今之所謂使
者亦輕矣曰此人也為此官也則以為此使也今嵗以
某其來嵗當以某又來嵗當以某如縣令署役必均而
已矣人之才固有所短而不可强其專對捷給勇敢又
非可以學致也今必使强之彼有倉惶失次為敵國笑
而已古者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國家利社稷則專之今
法令太宻使小吏執簡記其旁一揺足輙隨而書之雖
有竒才辯士亦安所效用彼敵國觀之以為樽俎談燕
[037-18a]
之間尚不能辦軍旅之際固宜其無人也如此將何以
破其姦謀而折其驕氣哉臣愚以為奉使宜有常人惟
其可者而不必均彼其不能者陛下責之以文學政事
不必强之於言語之間以敗吾事而亦稍寛其法使得
有所施且今世之患以奉使為艱危故必均而後可陛
下平世使人而皆得以辭免後有緩急使之出入死地
將皆逃邪此臣又非獨為出使而言也其九曰臣聞刑
之有赦其來遠矣周制八議有可赦之人而無可赦之
[037-18b]
時自三代之衰始聞有肆赦之令然皆因天下有非常
之事凶荒流離之後盜賊垢汙之餘於是有以沛然洗
濯於天下而猶不若今之因郊而赦使天下之凶民可
以逆知而僥倖也平時小民畏法不敢趦趄當郊之嵗
盜賊公行罪人滿獄為天下者將何利於此而又糜散
帑廩以賞無用冗雜之兵一經大禮費以萬億賦斂之
不輕民之不聊生皆此之故也以陛下節用愛民非不
欲去此矣顧以為所從來久遠恐一旦去之天下必以
[037-19a]
為少恩而凶豪無賴之兵或因以為詞而生亂此其所
以重改也葢事有不可改而遂不改者其憂必深改之
則其禍必速惟其不失推恩而有以救天下之弊者臣
愚以為先郊之嵗可因事為詞特發大號如郊之赦與
軍士之賜且告之曰吾於天下非有惜乎推恩也惟是
凶殘之民知吾當赦輙以犯法以賊害吾良民今而後
赦不於郊之嵗以為常制天下之人喜乎非郊之嵗而
得郊之賞也何暇慮其後其後四五年而行之七八年
[037-19b]
而行之又從而盡去之天下晏然不知而日以遠矣且
此出於五代之後兵荒之間所以姑息天下而安反側
耳後之人相承而不能去以至於今法令明具四方無
虞何畏而不改今不為之計使姦人&KR2069吏養為盜賊而
後取租賦以啖驕兵乘之以饑饉鮮不及亂矣當此之
時欲為之計其猶有及乎其十曰臣聞古者所以採庶
人之議為其疎賤而無嫌也不知爵祿之可愛故其言
公不知君威之可畏故其言直今臣幸而未立於陛下
[037-20a]
之朝無所愛惜顧念於其心者是以天下之事陛下之
諸臣所不敢盡言者臣請得以僭言之陛下擢用俊賢
思致太平今幾年矣事垂立而輙廢功未成而旋去陛
下知其所由乎陛下知其所由則今之在位者皆足以
有立若猶未也雖得賢臣千萬天下終不可為何者小
人之根未去也陛下遇士大夫有禮凡在位者不敢用
䙝狎戲嫚以求親媚於陛下而讒言邪謀之所由至於
朝廷者天下之人皆以為陛下不疎遠宦官之過陛下
[037-20b]
特以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陰賊險詐為害最大
天下之小人無由至於陛下之前故皆通於宦官珠玉
錦繡所以為賂者絡繹於道以間闗齟齬賢人之謀陛
下縱不聽用而大臣常有所顧忌以不得盡其心臣故
曰小人之根未去也竊聞之道路陛下將有意去而疎
之也若如所言則天下之福然臣方以為憂而未敢賀
也古之小人有為君子之所抑而反激為天下之禍者
臣每痛傷之葢東漢之衰宦官用事陽球為司𨽻校尉
[037-21a]
發憤誅王甫等數人磔其屍於道中常侍曹節過而見
之遂奏誅陽球而宦官之用事過於王甫之未誅其後
竇武何進又欲去之而反以遇害故漢之衰至於掃地
而不可救夫君子之去小人惟能盡去乃無後患惟陛
下思宗廟社稷之重與天下之可畏既去之又去之既
疎之又疎之刀鋸之餘必無忠良縱有區區之小節不
過闈闥掃洒之勤無益於事惟能務絶其權使朝廷清
明而忠言嘉謨易以入則天下無事矣惟陛下無使為
[037-21b]
臣之所料而後世以臣為知言不勝大願曩臣所著二
十篇畧言當世之要陛下雖以此召臣然臣觀朝廷之
意特以其文采詞致稍有可嘉而未必其言之可用也
天下無事臣每每狂言以迂濶為世笑然臣以為必將
有時而不迂濶也賈誼之䇿不用於孝文之時而使主
父偃之徒得其餘論而施之於孝武之世夫施之於孝
武之世固不如用之於孝文之時之易也臣雖不及古
人惟陛下不以一布衣之言而忽之不勝越次憂國之
[037-22a]
心效其所見且非陛下召臣臣言無以至於朝廷今老
矣恐後無由復言故云云之多至於此也惟陛下寛之
臣洵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書
書凡十條雖多就當時利病以為言而亦有耿然不磨
可為萬世法戒者
 葉適曰蘇洵自比賈誼曾鞏王安石皆畏其筆至以
 為過之歐陽氏比於荀卿則嘉祐後布衣特起名冠
 當時而高後世李覿王回豈敢望也或傳洵嘗自挾
[037-22b]
 一書誦習二子不得見他日竊視之戰國䇿也洵聞
 而歎息此雖未可信然觀其遺文大畧可見矣
 
 
 
 
 
御選唐宋文醇巻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