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61 格致鏡原-清-陳元龍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格致鏡原卷一     大學士陳元龍撰
  乾象𩔖一/
   天附渾儀/ 候氣 刻漏/
總論 徐整三五厯紀未有天地之時混沌如雞子溟
涬始判𪷟鴻滋分歲起攝提元氣啓肇 禮統天地者
元氣之所生萬物之祖也 列子天地亦物也物有不
足故昔者女媧氏鍊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鼇之足以立
[001-1b]
四極 河圖括地象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戸注天不
足西北是天門地不滿東南是地戸 春秋説題辭天
之言顯也居髙理下為人經紀故其字一大以鎭之此
天之名義也天之為體中包乎地日月星辰屬焉 許
愼説文天顚也至髙無上從一大也 劉熈釋名天豫
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顯也在上髙顯也青徐以舌頭
言之天坦也坦然髙而遠也 楊泉物理論天者旋也
均也積陽純剛其體迴旋羣生之所共仰所以立天地
[001-2a]
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水土之氣升而為天 儲泳祛
疑說自天統開於子輕清之炁一萬八百年升而為天
天之晶華凝結而為日月星辰成象既著功用乃行
列子天積氣爾日月星辰亦氣之光耀者也 虞昺穹
天論天形穹窿如笠而冐地之表浮元氣之上譬覆奩
以抑水而不沒者氣充其中也日繞辰極没西而還東
不入地中也 晉書渾天儀注云天如雞子地如雞子
中黄孤居於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裏有水天地各乘
[001-2b]
氣而立載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
中分之則半覆地上半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
天轉如車轂之運也 王充論衡天平正與地無異若
覆盆之狀 姚信昕天論天如欹車葢北髙南下 晉
書天文志天旁轉如推磨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
東行天西旋入於海牽之以西如蟻行磨上磨左旋蟻
右行磨疾蟻遲蟻不得不西 晉書漢秘書郎郄萌記
先師相傳云天無質仰而瞻之髙遠無極眼瞀精絶故
[001-3a]
蒼蒼然也譬之旁望遠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
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眞色而黑非有體也日月衆星自
然浮生虛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須氣焉是以七曜或逝
或住或順或逆伏見無常進退不同由乎無所根繫故
各繫也 居業錄朱子謂天以剛風旋滚得地在内不
陷伯岐曰大氣舉之邵子云天依形地附氣天地自相
依附三説皆精當 蠡海錄天之色蒼蒼然也而人稱
曰丹霄絳霄河漢曰絳河葢觀天以北極為標準仰而
[001-3b]
見者皆在北極之南故借南之色以為喻 玊厯通政
經天體東西南北徑三十五萬七千里每一方八萬九
千二百五十里自地至上八萬里以日照陽城中之半
為中乃天體正圓也以算勾股見之 洛書甄曜度周
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夫一度為一千九百三
十二里則天去地十七萬八千五百里 春秋元命苞
陽極于九故周天九九八十一萬里 東方朔神異經
崑崙有銅柱焉其髙入天謂之天柱 寰宇記卭都縣
[001-4a]
漏天秋夏常雨故曰漏天僰道有大黎山小黎山四時
霖霪不絶俗呼為大漏天小漏天 伏侯古今注成帝
建始三年七月夜有青黄白氣長十餘丈光明照地或
曰天裂或曰天劍 南史梁太清二年六月天裂於西
北長十丈闊二丈光如電其聲若雷十二月天西北裂
有光如火陳至德元年冬夜天開自西北至東南其内
有青黄雜色隆隆 郎瑛七脩𩔖藁馬浩瀾嘗言少時
夜行忽聞空砉然有聲見青天中如𤓰皮船一條其色
[001-4b]
蒼黄隨開隨合明𤼵聞人言昨夕天開眼 姚桐夀樂
郊私語己亥秋九月晦余曉詣嘉禾時曉星猶在樹杪
忽西南天裂數十百丈光熖如猛火照徹原野一時村
犬皆吠宿鳥飛鳴諦觀其裂處蝡蝡而動中復大明若
金融于冶鑄者少時方合操舟者謂余曰此天開眼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隂陽之氣上薄為雨下薄為霧風
其噫也雲其氣也雷其相搏之聲也電其相擊之光也
太平之世風不鳴條雨不破塊雷不驚人電不眩目雪
[001-5a]
不封條 王充論衡風猶人之有吹喣也雨猶人之有
精液也雷猶人之有腹鳴也
名號 爾雅穹蒼蒼天也天形穹隆其色/蒼蒼因名云春為蒼天萬/物
蒼蒼/然生夏為昊天言氣/皓旰秋為旻天旻猶愍也愍/萬物凋落冬為上天
言時無事在/上臨下而已 毛萇詩傳尊而君之則稱皇天元氣廣
大則稱昊天仁覆閔下則稱旻天自上降監則稱上天
據逺視之蒼蒼然則稱蒼天 淮南子中央曰鈞天其
星角亢氐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昊天其星
[001-5b]
箕斗牽牛北方曰𤣥天其星須女虛危營室西北方曰
幽天其星東壁奎婁西方曰浩天其星胃昴畢西南方
曰朱天其星觜嶲參東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輿鬼栁七
星東南方曰陽天其星張翼軫 漢書郊祀志九天巫
祠九天顔師古注九天説見淮南子一説云東方蒼天
東南陽天南方赤天西南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
北方𤣥天東北變天中央鈞天也 太𤣥經注九天一
為中天二為羡天三為從天四為更天五為晬天六為
[001-6a]
廓天七為咸天八為沈天九為成天 雲笈七籖自𤣥
都玊京已下合有三十六天其二十八天在三界内黄
曽天玉完天何童天平育天文舉天七曜摩夷天六天
為欲界越衡天𪷟翳天和陽天恭華天宗飄天黄笳天
堂曜天端靖天恭慶天極瑤天元載孔昇天皇崖天極
風天孝芒天翁重浮容天江由天阮樂天曇誓天十八
天為色界霄度天元洞天翰寵妙成天秀樂禁上天四
天為無色界三界外曰四人天常融天玊隆騰勝天梵
[001-6b]
度天平育賈奕天名為種民天亦名四梵天四人天外
曰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最上大羅天合三十六天
太霄琅書九天上第一天名鬱單無量天第二天名上
上禪善無量夀天第三天名梵監天第四天名兠術天
第五天名不驕樂天第六天名化應聲天第七天名梵
寶天第八天名梵摩迦夷天第九天名波梨答恕天其
一天俱别置三天合三十六天 因本經須彌山半四
萬二千由旬有四天王天須彌山頂為帝釋天上一倍
[001-7a]
為夜摩天上為兠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衆天
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浄天無量
浄天徧浄天福生天福受天廣來天無想天無煩天無
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無邉空處天無邊識處
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凡二十八天四天以
下又有日月星宿天常憍天持鬘天堅首天凡三十二
種所謂三十三天者即帝釋天宮也 楚辭據青冥而
攄虹注青冥天也 班固答賓戲超忽荒而躆顥蒼師
[001-7b]
古注顥顥天也元氣顥汗故曰顥其色蒼蒼故曰蒼
司馬相如封禪書肇自顥穹師古注顥穹謂天也顥言
氣顥汗也穹言形穹隆也 漢書禮樂志惟泰元尊師
古注泰元天也 後漢書郎顗上事曰太皓悦和雷聲
乃𤼵注太皓天也 蔡邕陳太丘碑苞靈曜之純注靈
曜謂天也 束晳補亡詩恢恢大圓呂向注大圓天也
 顔延年元后哀䇿文圓精初爍注圓精天也 顔延
年曲水詩序思對上靈之心劉良注上靈天也 謝莊
[001-8a]
月賦圓靈水鏡李善注圓靈天也 菽園記匈奴呼天
為祁連西域曰提婆
渾天儀 韓顯符渾天法象序自伏羲立渾儀測北極
髙下量日影短長定南北東西觀星間廣狹 劉氏厯
正顓頊造渾儀黄帝為葢天皆以天象葢也 春秋文
曜鉤唐堯即位羲和立渾儀 章俊卿羣書考索虞書
云舜在璇璣玊衡以齊七政璇璣即渾天儀也渾儀者
實天地造化之凖隂陽厯數之元自古聖帝明王莫不
[001-8b]
用是以精詳天象故前漢則有洛下閎渾天儀東漢則
有張衡渾天儀在吳則有王蕃渾天儀在晉則有陸績
渾儀在宋元嘉中則有錢樂之渾天儀唐貞觀則有李
淳風渾天儀在開元則有梁令瓚黄道游儀而其中之
最精詳者則漢之張衡唐之李淳風為可考也 晉書
天文志古言天體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
渾天蔡邕言宣夜之學絶無師法周髀術數具存驗之
天狀多所違失故史官不用惟渾天近得其情今史官
[001-9a]
所用候臺銅儀則其法也立八尺圜儀具天地之象以
正黄道以歩五緯精微深妙百世不易之道 王蕃渾
天説渾儀羲和舊器歴代相傳謂之璇璣遭周秦之亂
器物斷毁渾儀常在候臺是以不廢 隋書天文志按
虞書舜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考靈曜所謂觀玊儀之
游昏明主時乃命中星者也璇璣中而星未中為急急
則日過其度月不及其宿璇璣未中而星中為舒舒則
日不及其度月過其宿璇璣中而星中為調調則風雨
[001-9b]
時庶草繁蕪而五糓登萬事康也 尚書大傳璣衡者
璣為轉運衡為横簫運機使動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
正天文之器漢世以來謂之渾天儀是也 馬融渾天
説渾天儀可旋轉故曰璣所謂衡者其横簫也所以視
星宿也 蔡邕葢天説圓者為璣其徑八尺以美玉為
之懸而運之以象天之行直者為衡其長八尺以美玊
為之孔徑一寸從下望璣以視星辰 隋天文志漢和
帝時太史揆候皆以赤道儀與天度頗有進退以問典
[001-10a]
星姚崇等皆曰星圖有規法日月實從黄道官無其器
永元十五年詔賈逵始造黄道銅儀 晉天文志漢太
初洛下閎鮮于妄人耿夀昌等造員儀以考厯度後至
和帝時賈逵繼作又加黄道至順帝時張衡又制渾象
具内外規南北極黄赤道列二十四氣二十八宿中外
星官及日月五緯以漏水轉之於殿上室内星中出没
與天相應因其關戾又轉瑞輪蓂莢於階下隨月虛盈
依厯開落 晉天文志古舊渾象以二分為一度凡周
[001-10b]
七尺三寸半分張衡更制以四分為一度凡周一丈四
尺六寸吳時中常侍廬江王蕃以古制局小星辰稠穊
衡器傷大難可轉移乃制渾象以三分為一度凡周天
一丈九寸五分之三也 程大昌演繁露堯世已有渾
儀璿璣玉衡是也晉世陸績始造渾象其晷度與渾儀
同而形模與渾儀反渾儀也者設為四游儀寫日月星
宿於天盤之上而包括乎厚地正如雞子之殻也是為
寫肖本形而順以求之者也至於渾象也者設為圓毬
[001-11a]
而橅擬天度以日星傅寘毬上毬固可轉而人遂俯觀
則天盤反在人下是為殊形詭制而合於理也 隋天
文志吳時陸績作渾象形如鳥卵以施二道不得如法
又有葛衡改儀渾天使地居天中以機動之天動而地
止以上應晷度至元嘉十七年又作小渾天以白青黄
三色珠為三家星其日月五星悉居黄道以象天運而
地居其中 羣書考索梁華林重雲殿前置銅儀撿其
鐫題是偽劉曜時孔挺所造則古渾儀之法也其儀略
[001-11b]
舉天狀而不綴經星七曜魏晉喪亂沉没西戎義熈中
宋髙祖定咸陽得之 隋天文志宋髙祖克長安得古
銅渾儀二狀雖舉不綴七曜是歲詔太史令更造渾儀
錢樂之依案舊説采效儀象鑄銅為之徑六尺八分五
分為一度上為杠軸以水轉之以象天運昏明中星與
天相符後魏明元永興四年詔造太史候部鐵儀以為
渾天法攷璇璣之正其制並以銅鐵惟星度以銀錯之
渾天象者其制有璣無衡梁末秘府有以木為之其圓
[001-12a]
如丸其大數圍南北兩頭有軸徧體布二十八宿三家
星黄赤二道及天漢等别為横規環以正其外不如渾
儀别有衡管測揆日月分歩星度者也吳太史令陳苗
云先賢制木為儀名曰渾天即此之謂耶由斯而言儀
象二器遠不相渉 梁書陶𢎞景嘗造渾天象髙三尺
許地居中央天轉而地不動以機運之悉與天㑹 隋
書耿詢創意造渾天儀不假人力以水轉之施於闇室
中外候天時合如符契 舊唐書唐貞觀初李淳風言
[001-12b]
今靈臺候儀是魏代遺範觀其制度疎漏實多太宗因
令造之貞觀七年造成其制以銅為之表裏三重下據
準基狀如十字末樹鼇足以張四表焉第一儀名曰六
合儀二曰三辰儀三曰四㳺儀皆用銅帝置於凝暉閣
時稱其妙 羣書考索淳風之儀表裏三重曰六合儀
曰三辰儀曰四游儀皆儀之别也天經金渾金常璇璣
者儀中之規也上列十日十二辰三百六十五度中著
日月五星列宿相距下為𤣥樞玊衡遊以横筩以觀象
[001-13a]
而察器者儀之用也推驗之法本於黄道葢帶天之中
距極南北定而不易者赤道也視日所照以為光道𤼵
斂不時者黄道也 唐書天文志開元九年一行受詔
改治新厯欲知黄道進退而太史無黄道儀梁令瓚以
木為游儀一行是之請更鑄以銅儀十三年儀成以古
尺四分為度古所謂璇儀也其赤道帶天之中以分列
宿之度黄道斜運以明日月五行乃至八節九限校二
道差數著之厯經又詔一行與令瓚更鑄渾天銅儀圓
[001-13b]
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數注水激輪令其自
轉晝夜一周别置二輪絡在天外綴以日月逆天而行
淹速合度置木櫃於地中令儀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
每刻擊鼓每辰擊鐘機械皆藏櫃中 宋㑹要太平興
國四年司天監學生張思訓作渾儀其自叙云唐開元
中詔僧一行與梁令瓚及諸術士造渾天儀鑄銅為日
月圓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天道細水激輪令其自
轉後銅鐵漸澁不能自轉不復行用今思訓所作起為
[001-14a]
樓閣之狀三層髙丈餘中有輪軸關柱激水以運輪以
木偶人為七直神左揺鈴右撞鐘中擊鼓以定刻數又
作十二神各直一時自執時牌循環而出并著日月星
象皆須仰視其機轉之用俱隱樓中至冬水凝則以水
銀代之又大中祥符三年司天監冬官正韓顯符造銅
渾儀其制為天輪二一平一側各分三百六十二度又
為黄赤道立管於側輪中以測日月星辰行度皆無差
 羣書考索張思訓渾儀之制有地軸地輪地足之異
[001-14b]
有横輪側輪斜輪之别晝夜長短之刻日月五星之度
皆具焉而其機轉之用皆隱於樓中此踵一行令瓚之
遺象者也韓顯符渾儀之制有游規直規之别黄道赤
道之分曰窺管曰平準皆其儀之號也曰龍柱曰水臯
皆其號之殊也此本乎淳風一行之遺法者也 朱弁
曲洧舊聞元祐四年三月己卯銅渾儀新成葢蘇子容
所造也大如人體人居其中有如篝象因星鑿竅依竅
如星以備激輪旋轉之勢中星昏曉應時皆見於竅中
[001-15a]
 羣書考索嘗觀蘇頌上儀象法要於元祐中有曰古
人測候天數其法有二一曰渾天儀二曰銅候儀又按
吳王蕃云渾天儀者羲和之舊器又有渾天象者以著
天體以希星辰二者以考於天葢密矣詳此則渾天儀
銅候儀之外又有渾天象凡三器也 陳繼儒太平清
話至正間吳漆工王氏嘗奉㫖造渾天儀可以摺疊便
於收藏其巧思出人意表
刻漏 羣書考索歲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而日之長短
[001-15b]
參差不齊於是先王刻箭沃漏以揆之故隋志曰黄帝
創觀漏水制器取則以分晝夜則漏刻之制葢始於黄
帝其後因以命官周禮挈壺氏則其職也 羅頎物原
軒轅始造刻漏周公始分更㸃 隋天文志刻漏者測
天地正儀象之本也 後漢書律厯志孔壺為漏浮箭
為刻下漏數刻以考中星昏明生焉 説文漏以銅盛
水刻節晝夜百刻 正義置箭壺内刻以為節而浮之
水上令水漏而刻下以記晝夜昏明之數也 周禮挈
[001-16a]
壺氏凡軍事懸壺以序聚柝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
冬則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鄭𤣥注水以均晷刻
之多少火以燭其漏刻之遷易又以水守壺者為沃漏
也以火守壺者夜視刻數也分以日夜者以晝夜漏也
又冬水凍漏不下故以火歘水沸以沃之 隋志周禮
挈壺氏其法總以百刻分於晝夜冬至晝漏四十刻夜
漏六十刻夏至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晝
夜各五十刻凡有四十八箭晝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
[001-16b]
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昏旦有星中毎箭各有其數所以
分時代守 羣書考索漢興因循古制武帝所用之法
二至之後九日而增損一刻 司馬彪續漢書和帝時
霍融上言漏刻率九日增減一等不與天相應不如夏
厯合晷景刻漏四十八箭晷景為刻少所違失 張衡
漏水轉渾天儀制以銅為器再疊差置實以清水下各
開孔以玊虬吐漏水入兩壺右為夜左為晝鑄金銅仙
人居左壺為金胥徒居右壺 殷䕫漏刻法為器三重
[001-17a]
圓皆徑尺差立于方輿踟躕之上為金龍口吐水轉注
入踟躕經緯之中流於衡渠之下壺上有葢葢工鑄金
人為司辰具衣冠以兩手執箭 後魏李蘭漏刻法以
器貯水以銅為渴烏狀如鈎曲以引器中水於銀龍口
中吐入權器漏水一升稱重一觔時經一刻以玊壺玊
管流珠馬上奔馳行漏流珠者水/銀之别名 李肇國史補越僧
僧徹得蓮花漏于廬山傳之江西觀察使魏丹初惠逺
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銅葉製器狀如蓮花置盆水上
[001-17b]
底孔漏水半之則沉每晝夜十二沉為行道之節雖冬
夏短長雲隂月黑無所差也 隋書隋煬帝令宇文愷
造馬上刻漏以從行又耿詢作馬上刻漏世稱其妙
羣書考索孔頴逹謂浮箭壺内以出刻為準賈公彦謂
漏水壺内以設刻為度或浮或沉此其説之異也古今
刻漏之法有浮漏有稱漏或浮或稱此其制之異也漢
夏賀良則有百二十刻之説宋何承天則有春秋二分
晝夜各五十刻之説梁武帝大同之所改用者則又有
[001-18a]
百八十刻之説至於陳隋則仍用百刻之制此又其效
之不同者也 便覽唐時漏刻晝夜百刻一遵古制但
以鐘鼓為節凡孔壺為漏浮箭為刻更以擊鐘為節㸃
以擊鼓為節而其法立有四匱一曰夜天池二曰日天
池三曰平壺四曰萬分壺又有水海浮箭四匱注水始
自夜天池以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入于平壺至於萬
分壺及水海浮箭而上以為刻分 宋㑹要國朝司天
之屬有挈壺正掌司辰刻置文德殿門内之東偏設鼓
[001-18b]
鐘樓於殿庭左右漏刻之法有水秤以木為衡衡工刻
疏之曰天河其廣長容水箭箭有四木為之長三尺有
五寸著時刻更㸃納於天河中晝夜更用之天聖八年
龍圖閣待制燕肅上蓮花漏法其制琢石為四分之壺
剡木為四分之箭以測十二辰二十四氣四隅十干洎
百刻分布晝夜成四十八箭其箭一氣一易二十四氣
各有晝夜故四十八箭歲統二百十六萬分悉刻箭上
又為水匱置銅渴烏引水下注銅荷中插石壺旁銅荷
[001-19a]
承水自荷茄中澑瀉入壺壺上當中為金蓮花覆之華
心有竅容箭下插箭首與蓮心平渴烏漏下水入壺一
分浮箭上湧一分至於登刻盈時皆如之 羣書考索
蘇頌在元祐時上儀象法要又置刻漏四幅一曰浮箭
漏二曰稱漏三曰沉箭漏四曰不息漏使挈壺專掌時
刻與儀象互相參考以合天星行度為正所以驗天數
與天運為不差則寒暑之氣候自正也 陶宗儀元氏
掖庭記元順帝自製宫漏髙六七尺廣半之造木為匱
[001-19b]
藏壺其中運水上下匱上設三聖殿匱腰立玊女捧時
刻籌時至輙浮水而上左右二金甲神一縣鐘一縣鉦
夜則神人自能按更而擊無分毫差鳴鐘鉦時獅鳳在
側皆自翔舞匱之東西有日月宫飛仙六人立宫前遇
子午時自能耦進度仙橋逹三聖殿復退立如前 朝
鮮外集欽敬閣在康寜殿西鑄銅為山髙七尺許置閣
中内設巧機用玊漏水激之使自輪轉五雲繞日朝夕
出没又設司辰武士玊女及十二神之像毎時至武士
[001-20a]
擊鐘玊女奉時牌而出十二神各於方所輙自起立時
盡則玊女還入神亦還伏其運如神莫測其妙山之四
面陳豳風四時之景以為候象授時敬天勤民之所
唐書拂菻國樓中懸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屬於衡
端以候日之十二時又為一金人立于側每至一時其
丸輙落鏗然𤼵聲引唱以紀日時毫釐不差 洪邁夷
堅志唐宗朝有十二玊碁子上有十二時字用盆貯水
置於水中逐時浮出不差晷刻 唐詩紀事段成式嘗
[001-20b]
於私第鑿池得片鐵命尺周量之笑而不言寘之密室
時窺之則有金書二字報十二時也 髙僧傳釋慧要
尤長巧思山中無刻漏乃於泉水中立十二葉芙蓉因
流波轉以定十二時晷景無差 謝肇淛五雜俎西僧
利瑪竇製自鳴鐘中設機關毎遇一時輙鳴經歲無頃
刻差訛也
候氣 孟康漢書注冬至先三日垂土炭於衡兩端輕
重適均冬至陽氣至則炭重夏至隂氣至則土重 續
[001-21a]
漢書取宜陽金門竹為管河内葭草為灰以候陽氣
律厯志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戸閉塗釁周密布緹幔室
中以木為案毎律各如之内卑外髙從其方位加律其
上以葭管灰實其端按律而候之氣至者灰去其為氣
所動者其灰散其為物所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
十二靈臺用竹律 隋書後齊神武霸府田曹參軍信
都芳深有巧思能以管候氣仰觀雲色嘗與人對語即
指天曰孟春之氣至矣人往驗管而飛灰已應毎月所
[001-21b]
候言皆無爽又為輪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測二十四氣
每一氣感一扇自動他扇並住與灰管相應若符契焉
 古今樂錄隋文帝取律呂實葭灰以候氣問牛𢎞對
曰灰飛半出為和氣全出為猛氣不出為衰氣
 
 
 
 格致鏡原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