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189 古今說海-明-陸楫 (master)


[129-1a]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説海卷一百二十九
             明 陸楫 編
説纂十三雜纂一/
  樂府雜録唐段安節/
   雅樂部
宫懸四面天子樂也軒懸三面諸侯樂也判懸二面大
夫樂也特懸一面士樂也宫懸四面每面五架架即簨
[129-1b]
虡也其上安金銅仰陽以鷺鷥孔雀羽裝之兩面綴以
流蘇以綵翠絲紱為之也十二律上鍾九乳依月排之
每面石磬及編鐘各一架每架列鍾十二所亦依律編
之四角安鼓四座一曰應鼓四旁有兩小/鼓為朄鼓也二曰腰鼓三
曰警鼓四曰雷鼓皆彩畫上各安寳輪以珠翠裝之樂
即有簫笙竽塤篪籥跋膝琴瑟筑將竽形似小鐘以手
將之即鳴也次有登歌皆奏法曲御殿即奏凱安廣闕/
雍熈三曲宴羣臣即奏闕/   鹿鳴三曲近代内宴
[129-2a]
即全不用法樂也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
和三曲凡奏曲登歌先引諸樂逐之其樂工皆戴平幘
衣緋大袖每色十二在樂懸内已上謂之坐部伎八佾
舞則六十四人文武各半皆著畫幘俱在樂懸之北文
舞居東手執翟狀如鳯毛武舞居西手執戚文衣長大
武衣短小其鐘師及磬師登歌八佾舞并諸色舞通謂
之立部伎柷敔樂懸既陳太常卿押樂在樂懸之北面
太樂令鼓吹令俱在太常卿之後太樂在東鼓吹居西
[129-2b]
協律郎二人皆執翬竿亦用綵翠粧之一人在殿上翬
竿倒殿下亦倒遂春樂協律郎皆緑衣大袖戴冠
   雲韶部
用玉磬四架樂即有琴瑟筑簫篪籥跋膝笙竽登歌拍
板樂分堂上堂下登歌四人在堂下坐舞童五人衣繡
衣各執金蓮花引舞者金蓮如仙家行道者也舞在階
下設錦筵宫中有雲韶院
   清樂部
[129-3a]
樂即有琴瑟雲和箏其頭像雲笙竽箏簫方響篪跋
膝拍板戲即有弄賈大臘兒也
   鼓吹部
即有鹵簿鉦鼓及角樂用絃鼗笳簫又即用哀笳以羊
角為管蘆為頭也警鼓二人執朱旛引樂衣文戴冠已
上樂人皆騎馬樂即謂之騎吹俗樂亦有騎吹也天子
鹵簿用大全仗鼓一百二十面金鉦七十面郊天謁廟
吉禮即衣雲花黄衣鼓四鉦二下山陵㐫禮即衣雲花
[129-3b]
白衣鼓二鉦二下冊太后皇后及太子用鼓七十面金
鉦四十面謂之小全仗公主出降及冊三公并祔廟禮
葬並用大半仗鼓四十面鉦二十面諸侯用小半仗鼓
三十面鉦十四面吉㐫如上自太子已下冊禮及𦵏祔
廟並無警鼓
   驅儺
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為四目衣熊裘執戈揚
盾口作儺儺之聲以除逐也右十二人皆朱髮衣白褶
[129-4a]
畫衣各執麻鞭辮麻為之長數尺振之聲甚厲乃呼神
名其有甲作食㐫者胇胃食夢者騰簡食不祥者覽諸
食名者祖盟强食其磔死寄生者桃根食虎者等侲子
五百小兒為之衣朱褶青襦戴面具以晦日於紫宸殿
前儺張宫懸樂太常卿及少卿押樂正到西閤門丞并太
樂署令鼓吹署令協律郎並押樂在殿前事前十日太
常卿并諸官於本寺先閲儺并遍閲諸樂其日大宴三
五署官其朝寮家皆上棚觀之百姓亦入看頗謂壯觀
[129-4b]
也太卿上此嵗除前一日於右金吾龍尾道下重閱即
不用樂也御樓時於金雞竿下打赦鼓一面鉦一面以
五十人唱色十下鼓一下鉦以千下
   熊羆部
其熊羆者有十二皆有木雕之悉髙丈餘其上安版床
復施寳幰皆金彩粧之於其上奏雅樂含元殿方奏此
樂也奏唐十二時萬宇清月重輪三曲亦謂之十二按
樂具庫在望仙門内之東壁俗樂古都屬樂園新院院
[129-5a]
在太常寺内之西北也開元中始别署左右教坊上都
在延政里東都在明義里以内官掌之至元和中只署
一所又於上都廣化里太平里兼各署樂官院一所
   鼓架部
樂有笛拍板答鼓即腰鼓也兩杖鼓戲有代面始自北
齊神武弟有膽勇善鬭戰以其顔貌無威每入陣即著
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鉢頭昔有
人父為虎所傷遂上山尋其父屍山有八折故曲八疊
[129-5b]
戲者被髮素衣面作啼盖遭喪之狀也蘇中郎後周士
人蘇葩嗜酒落魄自號中郎每有歌場輙入獨舞今為
戲者著緋戴帽面正赤盖狀其醉也即有踏謠娘羊頭
渾脱九頭獅子弄白馬意錢以至尋橦跳丸吐火吞刀
旋槃筋斗悉屬此部
   龜兹部
樂有觱篥笛拍板四色鼓楷羯鼓雞婁鼓戲有五常獅
子髙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
[129-6a]
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破陣樂曲亦
屬此部秦王所制舞人皆衣畫甲執旗斾外藩鎮春冬
犒軍亦舞此曲兼馬軍引入場尤甚壯觀也萬斯年曲
是珠崖李太尉進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
   胡部
樂有琵琶五絃箏箜篌觱篥笛方響拍板合曲時亦
擊小鼓鈸子合曲後立唱歌凉府所進本在正宫調大
遍小者至貞元初康崑崙翻入琵琶闕/
[129-6b]
 玉宸殿故有此名合諸樂即黄鍾宫調也奉聖樂曲
是韋南康鎮蜀時南詔所進在宫調亦舞伎六十四人
遇内宴即於殿前立奏樂更番替換若宫中宴即坐奏
樂俗樂亦有坐部立部也
   歌
歌者樂之聲也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諸樂之上
古之能者即有韓娥李延年莫愁樂府詩云莫愁在何/處住在石城西艇子
折兩槳催/送莫愁來善歌必先調其氣氤氲自臍出至喉乃噫其
[129-7a]
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雲響谷之妙也
明皇朝有韋青本是士人嘗有詩三代主綸誥一身能
唱歌官至將軍開元中内人有許和子者本吉州永新
縣樂家女也開元末選入宫即以永新名之籍於宜春
院既美且慧善歌能變新聲韓娥延年殁後千餘載曠
無其人至永新始繼其能遇髙秋朗月臺殿清虚喉囀
一聲響傳九陌明皇嘗獨召李謩吹笛逐其歌曲終管
裂其妙如此又一日賜大酺於勤政樓觀者數千萬衆
[129-7b]
諠譁聚語莫得魚龍百戲之音上怒欲罷宴中官髙力
士奏請命永新出樓歌一曲必可止諠上從之永新乃
撩鬢舉袂直奏曼聲至是廣場寂寂若無一人喜者聞
之氣勇愁者聞之腸絶洎漁陽之亂六宫星散永新為
一士人所得韋青避地廣陵日夜憑闌於上河之上忽
聞舟中奏水調者曰此永新歌也乃登舟與永新對泣
久之青始亦晦其事後士人卒與其母之京師竟歿於
風塵及卒謂其母曰阿母錢樹子倒矣
[129-8a]
大厯中有才人張紅紅者本與其父歌於衢路丐食過
將軍韋青所居在昭國坊南門裏青於街牖中聞其歌
者喉音寥亮仍有眉首即納為姬其父舍於後户優給
之乃自傳其藝頴悟絶倫嘗有樂工自撰歌即古長命
西河女也加減其節奏頗有新聲未進聞先侑歌於青
青召紅紅於屏風後聽之紅紅乃以小豆數合記其拍
樂工歌罷青入問紅紅如何云已得矣青出云有女弟
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風歌之一聲不失樂
[129-8b]
工大驚異遂請相見欽服不已再云此曲先有一聲不
穩今已正矣尋達上聽翊日召入宜春院寵澤隆異宫
中號記曲娘子尋為才人一日内史奏韋青卒上告紅
紅乃上前嗚咽奏云妾本風塵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
歸致身入内皆自韋青妾不忍忘其恩乃一慟而絶上
嘉歎之即贈昭儀也貞元中有田順曽為宫中御史娘
子元和長慶以來有李貞信米嘉榮何戡陳意奴武宗
已降有陳㓜奇南不嫌羅寵咸通中有陳彦暉
[129-9a]
   舞工
舞者樂之容也有大垂手小垂手或象驚鴻或如飛燕
婆娑舞態也蔓延舞綴也古之能者不可勝記即有健
舞軟舞字舞花舞馬舞健舞曲有稜大阿連柘枝劒器
胡旋胡騰軟舞曲有凉州緑腰蘇合香屈柘團圓旋甘
州等字舞以舞人亞身於地布成字也花舞著緑衣偃/身合成花字也馬舞者櫳馬人著綵衣執鞭於牀
上舞蹀躞蹄皆應節奏也遂開元中有公孫大娘善/舞劒器僧懐素見之草書 長盖凖其頓挫之勢也
   俳優
[129-9b]
開元中黄幡綽張野狐弄參軍始自漢館陶令石耽耽
有贓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樂即令白衣夾衫命優
伶戲弄辱之經年乃放後為參軍誤也
開元中有李仙鶴善此戲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參軍以
食其禄是以陸鴻漸撰詞言韶州盖由此也武宗朝有
曹叔度劉泉水醎淡最妙咸通以來即有范傳康上官
唐卿吕敬遷等三人弄假婦人大中以來有孫乾劉璃
缾近有郭外春孫有熊僖宗幸蜀時戲中有劉真者尤
[129-10a]
能後乃隨駕入京籍于教坊弄婆羅大中初有康廼李
百魁石寳山大别有夷部樂即有扶南髙麗髙昌驃兹
康國疎勒西凉安國樂即有單龜頭鼓及箏蛇皮琵琶
盖以蛇皮為槽厚一寸餘鱗介具亦以楸木為面其捍
撥以象牙為之畫其國王騎象極精妙也鳯頭箜篌卧
箜篌其工頗竒巧三頭鼓鐵拍板葫蘆笙舞有骨塵
舞胡旋舞俱於一小圓毬子上舞縦横騰踏兩足終不
離於毬子上其妙如此也
[129-10b]
   琵琶
始自烏孫公主造馬上彈之有直項者曲項者便於急
闗中也古曲有陌上桑范曄石崇謝奕皆善此樂也開
元中有賀懐智其樂器以石為槽鵾雞筋作絃鐵撥彈
之貞元中有康崑崙第一手始遇長安大旱詔移南市
祈雨及至天門街市人廣較勝負鬭聲樂即街東有康
崑崙琵琶最上必謂街西無以敵也遂令崑崙登綵樓
彈一曲新翻羽調録腰其街西亦建一樓東市大誚之
[129-11a]
及崑崙度曲西市樓上出一女郎抱樂器先云我亦彈
此曲兼移在楓香調中及下撥聲如雷其妙入神崑崙
即驚駭乃拜請為師女郎遂更衣出見乃僧也盖西市
豪族厚賂莊嚴寺僧善本姓段以定東鄽之聲翊日徳
宗召入令陳本藝異常嘉奬乃令教授崑崙段奏曰且
請崑崙彈一調及彈師曰本領何雜兼帶邪聲崑崙驚
曰段師神人也臣小年初學藝時偶於鄰舍女巫授一
品絃調後乃易數師段師精鑒如此𤣥妙也段奏曰且
[129-11b]
遣崑崙不近樂器十年使忘其本領然後可教詔許之
後果盡段之藝
貞元中王芬曹保保子善才其孫曹鋼皆襲所藝次有
裴興奴與鋼同時曹善運撥若風雨而不事扣絃興奴
長於攏撚類時人謂曹鋼有右手興奴有左手武宗初
珠崖李太尉有樂吏㢘郊者師於曹鋼盡鋼之能鋼常
曰教人多矣未有此性靈弟子也郊嘗宿平泉别墅值
風清月朗攜琵琶池上彈蕤賔調忽聞芰荷間有物跳
[129-12a]
躍之聲必謂是魚及彈别調即無所聞復彈舊調依舊
有聲遂加意朗彈忽有一物鏘然躍出池岸之上視之乃
方響一片盖蕤賔鐵也以指撥精妙律吕相應也
某門中有樂史楊志善琵琶其姑尤更妙絶姑本宣徽弟
子後放出宫於永穆觀中住自惜其藝常畏人聞每至
夜方彈楊志懇求教授堅不允且曰誓死不傳於人也
志乃賂其觀主求寄宿於觀竊聽其姑彈弄仍繫脂鞓
帶以手畫帶記節奏遂得一兩曲調明日攜樂器詣姑
[129-12b]
姑大驚異志即告其事姑意乃回盡傳其能矣
文宗朝有内人鄭中丞善胡琴中丞即/宫官也内庫二琵琶號
大小忽雷鄭嘗彈小忽雷偶以匙頭脱送崇仁坊南趙
家修理大約造樂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趙家最妙時有
權相舊吏梁厚本有别墅在昭應之西正臨河岸垂鉤
之際忽見一物浮過長五六尺許上以錦綺纒之令家
僮接得就岸即祕器也及發開視之乃一女郎粧飾儼
然以羅領巾繫其頸解其領巾伺之口鼻有餘息即移
[129-13a]
入室中將養經旬乃能言云是内弟子鄭中丞也昨以
忤㫖命内官縊殺投于河中錦綺即弟子相贈爾遂垂
泣感謝厚本即納為妻因言其藝及言所彈琵琶今在
南趙家尋值訓注之亂人莫有知者厚本賂樂匠購得
之每至夜分方敢輕彈後遇良夜飲於花下酒酣不覺
朗彈數曲洎有黄門放鷂子過其門私於墻外聽之曰
此鄭中丞琵琶聲也翊日達上聽文宗方追悔至是驚
喜即命宣召乃赦厚本罪仍加錫賜焉咸通中即有米
[129-13b]
和即嘉榮子也申旋尤妙復有王連兒也前羽調緑腰
注云本自樂工進曲上令録其要者今以為名設言緑
腰也
   箏
箏者蒙恬所造也元和至太和中李青青及龍佐大中
以來有常述本亦妙手也史從李從周皆能者也從周
即青孫亞其父之藝也
   箜篌
[129-14a]
箜篌乃鄭衛之音權輿也以其亡國之音故號空國之
侯亦曰坎侯古樂府有公無渡河之曲昔有白首翁溺
於河歌以哀之女麗玉善箜篌撰此曲以寄哀情咸通
中第一部有張小子忘其名彈弄冠于今古今在西蜀
太和中有季齊皋者亦為上手曽為某門中樂史後有
女亦善此伎為先徐相姬大中末齊皋尚在有内官擬
引入教坊辭以衰老乃至胡部中此樂妙絶教坊雖有
三十人能者一兩人而已
[129-14b]
   笙
笙者女媧造也仙人王子晉於緱氏山月下吹之象鳯
翼亦名參差自古能者固多矣太和中有尉遲章尤妙
宣宗已降有范漢恭有子名寳師盡傳父藝今在陕州
   笛
笛羌樂也古有落梅花曲開元中有李謨獨步於當時
後禄山亂流落江東越州刺史皇甫政月夜泛鏡湖命
謨吹笛謨為之盡妙倐有一老父泛小舟來聽風骨冷
[129-15a]
秀政異之進而問焉老父曰某少善此今聞至音輒来
聽耳政即以謨笛授之老父始奏一聲鏡湖波浪搖動
數疊之後笛遂中裂即探懐中一笛以畢其曲政視舟
下見二龍翼舟而聽老父曲終以笛付謨謨吹之竟不
能聲即拜謝以求其法頃刻老父入小舟遂失所在
   觱篥
大龜兹國樂也亦曰悲栗徳宗朝有尉遲青官至將軍
時青州有王麻奴者善此伎河北推為第一手恃其藝
[129-15b]
倨傲自負戎帥外莫敢輕易請者從事臺拜入京臨岐
把酒請吹一曲相送麻奴偃蹇大以為不可從事怒曰
汝藝亦不足稱殊不知上國有尉遲將軍冠絶今古麻
奴怒曰某此藝海内豈有及者也今即往彼定其優劣
不數月到京訪尉遲青所居在常樂坊乃側近僦居日
夕加意吹之尉遲每經其門如不聞麻奴不平乃求謁
見閽者不納厚賂之即引見青青即席地令坐因於髙般
渉調中吹勒部羝曲曲終汗洽其背尉遲頷頥而已謂
[129-16a]
曰何必髙般涉調也即自取銀字管於平般涉調吹之
麻奴涕泣愧謝曰邊鄙微人偶學此藝實謂無敵今日
忝聞天樂方悟前非乃碎樂器自是不復言音律也元
和長慶中有黄日遷劉楚材尚陸陸皆能者大中以來
有史敬約在汴州
   五絃
貞元中有趙璧者妙於此伎也白傅諷諫有五絃彈近
有馮季皋
[129-16b]
   方響
武宗朝郭道源後為鳯翔府天興寺丞充太常寺調音
律官亦善擊甌率以邢甌越甌共十二隻旋加減水於
其中以筯擊之咸通中有異蠙洞曉音律亦為鼓吹署
丞充調音律官善於擊甌擊甌盖出於擊缶
   琴
古者能士固多矣貞元中成都雷生善斵琴至今尚有
孫息不墜其業精妙天下無比也彈者亦衆焉太和中
[129-17a]
有賀若夷尤能後為待詔對文宗彈一調上嘉賞之仍
賜朱衣至今為賜緋調後有甘黨亦為上手
   阮咸
大中初有待詔張隱聳者其妙絶倫蜀郡亦多能者
   羯鼓
明皇好此伎有汝陽王花奴尤善擊鼓花奴時戴砑絹
帽子上安葵花數曲曲終花不落盖能定頭項爾黔帥
南卓著羯鼓録中具述其事咸通中有王文舉尤妙弄
[129-17b]
三杖打擊萬不失一懿皇師之
   鼓
其聲坎坎然其衆樂之節奏也禰衡常衣綵衣擊鼓其
妙入神武宗朝趙長史尤精
   拍板
拍板本無譜明皇遣黄幡綽造譜乃於紙上畫兩耳以
進上問其故對但有耳道無節奏也韓文曰樂句古樂
工都計五千餘人内一千五百人俗樂係梨園新院於
[129-18a]
此旋抽入教坊計司每月之精料於樂寺給散太樂署
在寺院之東令一丞一鼓吹署在寺門之西令一丞一
   安公子
隋煬帝遊江都時有樂工笛中吹之其父老廢於卧内
聞之問曰何得此曲子對曰宫中新翻也父乃謂其子
曰宫曰君商曰臣此曲宫聲往而不返大駕東巡必不
囘矣汝可託疾勿去也精鑒如此
   黄驄疊急曲子/
[129-18b]
太宗定中原時所乗戰馬也後征遼馬斃上歎惜乃命
樂工撰此曲
   離别難
天后朝有士人陷寃獄没家族其妻配入掖庭本初善
吹觱篥乃撰此曲以寄哀情始名大郎神盖取良人行
第也遂三易其名亦名切子終號愁迴鶻
   夜半樂
明皇自潞州入平内難正夜半斬長樂門闗領兵入宫
[129-19a]
翦逆人後撰此曲名還京樂
   雨霖鈴
明皇自西蜀返樂人張野狐所製
   康老子
康老子即長安富家子落魄不事生計常與國樂游處一
旦家産蕩盡偶一老嫗持舊錦褥貨鬻乃以半千獲之
尋有波斯見大驚謂康曰何處得此是氷蠶絲所織若
暑月陳於座可致一室清凉即酬千萬康得之還與國
[129-19b]
樂追歡不經年復盡尋卒後樂人嗟惜之遂製此曲亦
名得至寳
明皇初納太真妃喜謂後宫曰予得楊家女如得至寳
也遂製曲名得寳子
   文叙子
長慶中俗講僧文叙善吟經其聲宛暢感動里人樂工
黄米飯狀其念四聲觀世音菩薩乃撰此曲
   望江南
[129-20a]
始自珠崖李太尉鎮淛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
秋娘後改此名亦曰夢江南
   楊栁枝
白傅閒居洛邑時作後入教坊
   傾盃樂
宣宗喜吹蘆管自製此曲初捻管令俳児辛骨&KR1633拍不
中上瞋目瞠視骨&KR1633憂懼一日而殞
   道調子
[129-20b]
懿皇命樂工敬納吹觱篥初弄道調上謂是曲誤拍之
敬納乃隨拍撰成曲子
   傀儡子
自昔傳云起於漢祖在平城為冒頓所圍其城一面即
冒頓妻閼氏兵强於三面壘中絶食陳平訪知閼氏妬
忌即造木偶人運機闗舞於陴間閼氏望見謂是生人
慮下其城冒頓必納妓女遂退軍史家但云陳平以袐
計免盖鄙其䇿下爾後樂家翻為戲其引歌舞有郭郎
[129-21a]
者髮正秃善優笑閭里呼為郭郎凡戲場必在俳児之
首也
   别樂識五音輪二十八調圗
舜時調八音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計用八百般樂器
至周時改用宫商角徴羽用製五音減樂器至五百般
至唐朝又減樂器至三百般太宗朝三百般樂器内挑
絲竹為胡部用宫商角羽並分平上去入四聲其徴音
有其聲無其調
[129-21b]
    平聲羽七調
第一運中吕調第二運正平調第三運髙平調第四運
仙吕調第五運黄鍾調第六運般涉調第七運髙般涉
調雖去中吕調之運如車輪/轉却去中吕一運聲也
    上聲角七調
第一運越角調第二運大食角調第三運髙大石角調
第四運雙角調第五運小石角調亦名正角調第六運
歇指角調第七運林鍾角調
[129-22a]
    去聲宫七調
第一運正宫調第二運髙宫調第三運中吕宫第四運
道調宫第五運南吕宫第六運仙吕宫第七運黄鍾宫
    入聲商七調
第一運越調第二運大石調第三運髙大石調第四運
雙調第五運小石調第六運歇指調第七運林鍾商調
    上平聲調
為徴聲 商角同用 宫逐羽音
[129-22b]
右件二十八調琵琶八十四調方得是五絃五本共應
二十八調本笙除二十八調本外别有二十八本中管
調初製胡部樂無方響只有絲竹縁方響不應諸調有
直拔聲太宗於内庫别收一片鐵有以方響下於中吕
調頭一韻聲名大吕應髙般渉調頭方得應二十八調
是箏只有宫商角羽四調臨時移柱應二十八調
 
 古今説海卷一百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