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9 水經注集釋訂訛-清-沈炳巽 (master)


[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水經注集釋訂訛卷三十六
             歸安沈炳巽撰
   青衣水  桓水  若水  沫水
   延江水  沅酉水 存水  温水
青衣水出青衣縣西䝉山東與沫水合也
 縣故有青衣羌國也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陽
 人自秦道㟭山青衣水來歸漢武帝天漢四年分沈
[036-1b]
 黎郡西部都尉華陽國志作罷沈黎置兩郡都尉一/治旄牛主外羌一治青衣主漢民
 公孫述之有蜀也青衣不服世祖嘉之建武十九年
 以為郡安帝延光二年置蜀郡屬國都尉青衣王子
 心慕漢制上求内附順帝陽嘉二年改曰漢嘉一云/當有
 兩嘉/字得此良臣也縣有䝉山青衣疑脱/水字所發東逕其
 縣與沫水㑹於越嶲郡之靈闗道青衣水又東邛水
 注之水出漢嘉嚴道邛來山東至蜀郡臨邛縣東入
 青衣水
[036-2a]
至犍為南安縣入於江南安今為嘉定州及眉州丹稜/縣地故南安治在今夾江縣西
縣東南去/州八十里
 青衣水逕平鄉謂之平鄉江益州記曰平鄉江東逕
 峨眉山在南安縣界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
 見兩山相守如峨眉焉青衣水又東流注於大江禹/貢
 錐指云青衣水自蘆山縣北東流入雅州與沫水合/沫水自威州徼外東南流逕天全六蕃招討司西北
 又東南逕蘆山至雅州東青衣水注之又東洪雅夾/江峨眉至嘉定州㑹涐水入大江二水本異源酈注
 云濛水即大渡水據/下流合處言之耳
[036-2b]
桓水出蜀郡岷山西南行羌中入於南海
 尚書禹貢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績
 鄭元曰和上夷所居之地也和讀曰桓地志曰桓水
 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中者也尚書又曰西傾因桓
 是來馬融王肅云西治傾山唯因桓水是來言無他
 道也余按經據書岷山西傾俱有桓水桓水出西傾
 山更無别流所𨗳者唯斯原本/譌自水耳浮於潛漢而達
 江沔故晉地道記曰梁州南至桓水西底黒水東限
[036-3a]
 扞闕今漢中巴郡汶山蜀郡漢嘉江陽朱提涪陵隂
 平廣漢新都梓橦犍為武郡上庸魏興新城皆古梁
 州之地自桓水以南為夷書所謂和夷底績也然所
 可當者唯斯水與江耳桓水盖二水之别名為兩江
 之通稱矣鄭元注尚書言織皮謂西戎之國也西傾
 雍州之山也雍戎二野之間人有事於京師者道當
 由此州而來桓是隴坂名其道盤桓旋曲而上故名
 曰桓是今其下民謂是坂曲為盤也斯乃元之别致
[036-3b]
 恐乖尚書因桓之義非浮潛入渭之文余考校諸書
 以具見聞今畧緝綜川流注㳂之緒雖今古異容本
 其流俗粗陳所由然自西傾至葭萌入於西漢即鄭
 元之所謂潛水者也自西漢遡流而届於晉夀界阻
 漾枝津南歴罡穴迤邐而接漢㳂此入漾書所謂浮
 潛而逾沔矣歴漢川至南鄭縣屬於裒水遡裒暨於
 衙嶺之南溪川皮胡云川皮當作/水支字之譌也灌於斜川届於武
 功而北達於渭水此乃水陸之相闗川流之所經復
[036-4a]
 不乖禹貢入渭之宗實符尚書亂河之義也
  禹貢錐指云漢志蜀郡下云禹貢桓水出蜀山元/和
  志茂州通化縣本漢廣柔/縣地蜀山在縣東北六里西南行羌中入南海水
  經同今按此别是一水行羌中入南海不復經中
  國指為禹貢之桓水何其謬也孔傳曰西傾山名
  桓水自西傾山南行因桓水是來浮於潛酈道元
  云岷山西傾俱有桓水此亦為班孔作調人耳桓
  字古有和音鄭康成讀和夷之和曰桓謂水上即
[036-4b]
  夷所居晉地道記云梁州之地自桓水以南為夷
  書所謂和夷底績也依鄭説其所指者當為漢之
  涐水唐之大渡河而謂此水即西傾所因之桓大
  非鄭既破和為桓其於因桓是來則又云桓是隴
  坂其道盤桓旋曲而上故名曰桓支離舛錯殊不
  可通
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東南至故闗為若水也司馬相/如傳曰
畧定西南夷邊闗益斥西至沫若/水又曰闗沬若是若水故有闗也
[036-5a]
 山海經曰南海之内黑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
 出焉又云灰野之山有樹焉青葉赤華厥名若木生
 崑崙山西附西極也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木有
 十華淮南子作末注曰末端也華/光也言木末有光如華也其光照下地故屈
 原離騷天問曰羲和未陽若華何光是也然若木之
 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間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水受
 其稱焉若水㳂流間闗蜀土黄帝長子昌意徳劣不
 足紹承大位降居斯水為諸侯焉娶蜀山氏女生顓
[036-5b]
 頊於若水之野有聖徳二十登帝位承少皥金官之
 政以水徳寳歴矣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漢志鮮水/出旄牛徼
 外南入/若水一名州江大度水出徼外至旄牛道南流入
 於若水又逕越嶲大莋縣入繩繩水出徼外山海經
 曰巴遂之山繩水出焉東南流分為二水其一水枝
 流東出逕廣柔縣今為石/泉縣東流注於江其一水南逕
 旄牛道至大莋與若水合自下亦通謂之為繩水矣
 莋夷也汶山曰莋南中曰昆彌蜀曰卭漢嘉越雋曰
[036-6a]
 莋皆夷種也
南過越嶲邛都縣西直南至㑹無縣今為㑹/川營地淹水東南
流注之
 邛都縣漢武帝開邛莋置之縣陷為池今因名為邛
 池南人謂之河河中有蛙字疑/譌嶲山有嶲水言越此
 水以章休盛也後復反叛元鼎六年漢兵自越嶲水
 伐之以為越嶲郡治邛都縣王莽遣任貴為領戎大
 尹守之更名為集嶲也縣故邛都國也越嶲水即繩
[036-6b]
 若矣似隨水地而更名矣又有温水冬夏常熱其源
 可燖雞豚下湯沭洗能治宿疾昔李驤敗李流於温
 水是也胡渭曰按此温水源流不逺非漢志牂柯郡/鐔封縣下之温水東至廣欎入欎者金吉甫
 謂漢志以瀘為温字後省誤非也邛都唐為嶲州越/嶲縣今建昌衛四川行都司治領營四㑹川鹽井冕
 山越/嶲若水又逕㑹無縣元和志㑹川縣北至嶲州三/百七十里本漢㑹無縣也今
 為㑹川/營地縣有駿馬河水出縣東高山山 天馬徑厥
 跡存焉馬日行千里民家馬牧之山下或産駿駒言
 是天馬子河中有貝子胎銅朱云胎銅謂銅璞也今/華陽國志云河中有銅
[036-7a]
 鉛鉛乃胎/字之誤耳以羊祠之則可取也又有孫水焉水出臺
 高縣即臺登縣也孫水一名白沙江南流逕卭都縣
 司馬相如定西夷橋孫水即是水也又南至㑹無入
 若水漢志臺登縣孫水南至㑹無入若行七百五十/里元和志嶲州臺登縣正南微西至州一百七
 十里念諾水本名繩水流入瀘水在縣西北七十里/自羌戎界流入長江水本名孫水出縣西北胡浪山
 下今冕山營/東北有孫水若水又南逕雲南郡之遂乆縣蜻蛉水
 入焉遂乆縣本屬越嶲郡蜀漢建興三年分益州永/昌置雲南郡以遂乆來屬蜻蛉水出蜻蛉縣西
 東逕其縣下又東注於澠水漢/志蜻蛉縣禺同山有金馬碧雞水出蜻蛉縣西東逕
[036-7b]
 其縣下縣以氏焉有石猪圻長谷中有石猪子母數
 千頭長老傳言夷昔牧此華陽國志作夷/昔牧豬於此一朝化為
 石迄今夷人不敢徃牧貪水出焉蜻蛉水又東注於
 繩水繩水又逕三絳縣西又逕姑復縣北對三絳縣
 淹水注之按漢志臺登㑹無遂乆蜻/蛉三絳姑復並屬越嶲郡三絳一曰小㑹
 無故經曰淹至㑹無注若水若水又與母血水合水
 出益州郡弄棟縣東農山母血谷北流逕三絳縣南
 北入繩繩水又東涂水注之水出建寧郡之牧靡縣
[036-8a]
 漢志益州郡作收靡但後漢書郡國志及華/陽國志酉陽雜爼俱作牧靡恐是漢志之誤南山縣
 山並即草以立名山在縣東北焉句山南五百里山
 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烏多侯食烏啄口中毒
 必急飛徃牧靡山啄牧靡以解毒也漢志益州郡收/靡南山臘涂水
 所出西北至越嶲入繩李竒曰靡音麻即升麻後漢/書郡國志益州郡牧靡晉書地理志建寧都牧麻酉
 陽雜爼建寧郡牧靡縣烏句山南五百里牧靡草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鳥鵲誤食其啄中毒必急飛牧靡
 上啄牧靡/以解也涂水導源臈谷西北流至越嶲入繩漢志/益州
 郡牧靡縣南山臘涂水/所出西北至越嶲入繩繩水又逕越嶲郡之馬湖縣
[036-8b]
 今為四川/馬湖府謂之馬湖江又左合卑水縣而東流注馬
 湖江也
又東北至犍為朱提縣西西下疑/有脱文瀘江水後漢書建武/十九年武威
将軍劉尚擊西南夷反者棟蠶渡瀘水入益州郡注云/瀘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經朱提至僰道入江今在
嶲州/南
 朱提山名也應劭曰在縣西南縣以氏焉犍為屬國
 也在郡南千八百許里建安二十年立朱提郡郡治
 縣故城胡渭曰朱提郡尋廢諸葛亮南征復置自梁/陳以來不復賓服隋開置恭州唐改為曲州
[036-9a]
 元和志云曲州南北四百里東西七百里終年宻霧/未嘗覩日月輝光樹木皆衣毛深厚時時多水濕晝
 夜沾洒上無飛鳥下絶走獸惟夏/月頗有蝮蛇土人呼為漏天也原本/譌邵西南二百
 里得所綰堂琅縣劉昭曰朱提縣西南有堂琅山多/毒草盛夏之月飛鳥過之不能得
 去/西北行上高山羊膓繩屈八十餘里或攀木而升
 或繩索相牽而上縁陟者若将階天故袁休明巴蜀
 志云高山嵯峨巖石磊落傾側縈迴下臨峭壑行者
 扳縁牽援繩索三蜀之人及南中諸郡以為至嶮有
 瀘津東去縣八十里水廣六七百步深十數丈多瘴
[036-9b]
 氣鮮有行者晉明帝太寧二年李驤等侵越嶲攻臺
 登縣寧州刺史王遜遣将軍姚岳擊之戰於堂琅驤
 軍大敗岳追之至瀘水赴水死者千餘人遜以岳等
 不窮追怒甚髪上衝冠帢裂而死按永昌郡有蘭倉
 水出西南博南郡宋本/作縣漢明帝永平十二年置博南
 山名也縣以氏之其水東北流出博南山漢武帝時
 通博南山道渡蘭倉津土地絶逺行者苦之歌曰漢
 徳廣開不賓渡博南越倉津渡蘭倉為作人華陽國/志作為
[036-10a]
 佗/人山高四十里蘭倉水出金沙越人收以為黄金又
 有光珠穴穴出光珠又有琥珀珊瑚黄白青珠也蘭
 倉水東北逕不韋縣與類水合水出嶲唐縣今雲南/大理府
 地/漢武帝置類水西南流曲折又北流東至不韋縣
 注蘭倉水又東與禁水合水自永昌縣而北逕其郡
 西水左右甚饒犀象山有鈎蛇長七八丈尾末有岐
 蛇在山澗水中以尾鈎岸上人牛食之此水旁瘴氣
 特惡氣中有物不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
[036-10b]
 則害名曰鬼彈何氏云左思蜀都賦初有鬼彈飛丸/礌礉之句後改定無之見世說注
 惟十一月十二月差可渡正月至十月逕之無不害
 人故郡有罪人徙之禁傍不過十日皆死也禁水又
 北注瀘津水又東逕不韋縣北而東北流兩岸皆高
 山數百丈瀘峯最為高秀孤高三千餘丈是山於晉
 太康中崩震動郡邑水之左右馬步之徑裁通而特
 有瘴氣三月四月逕之必死非此時猶令人閟疑作/悶
 吐五月以後行者差得無害故諸葛亮表言五月渡
[036-11a]
 瀘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全於蜀
 故也益州記曰瀘水源出曲羅舊下三百里曰瀘水
 兩峯有殺氣暑月舊不行故武侯以夏渡為艱瀘水
 又下合諸水而㹅其目焉故有瀘江之名矣自朱提
 至僰道有水步道有黑水羊官水至嶮難三津之阻
 行者苦之故俗謂之語曰猶項本/作揂溪赤木盤蛇七曲
 盤羊烏櫳氣與天通看都濩泚住柱疑作/林呼尹庲降
 賈子老疑是/左原本/譌儋七里看都二語未詳華陽國志/云庲降賈子左擔七里按
[036-11b]
 庲降屯名也華陽國志建寧郡治故庲降都督屯也/李克蜀記曰蜀山自綿谷葭萌道徑險仄北來擔負
 者不容易肩/謂之左擔道又有牛叩頭馬搏頰坂其艱嶮如此也
又東北至僰道縣入於江
 若水至僰道縣又謂之馬湖江繩水瀘水孫水淹水
 大渡水隨决入而納通稱是以諸書録記羣水或言
 入若又言注繩亦咸言至僰道入江正是異水沿注
 通為一津更無别川可以當之水有孝子石西西字/當在
 上句水字下○/宋本西作昔縣人有隗叔通者性至孝為母給江
[036-12a]
 膂水事具華陽國志/江膂作江裔天為出平石至江膂中今猶謂
 之孝子石可謂至誠發中而休應自天矣
  禹貢錐指云按今府縣圖志若水在建昌衛俗名打
  沖河自冕山營西徼外營故寧番衛在/建昌衛東北東南流至
  衛西鹽井營東南與雲南金沙江合營在衛西元/和志雋州昆
  明縣東北至州三百里本漢定苲縣也出鹽鐡夷/皆用之漢将張嶷殺其豪率遂獲鹽鐡之利鹽井
  在縣城中取鹽先積此水燒之以水洗土即成黒/鹽凡言苲者夷人以大江水上置藤橋謂之苲其
  定苲大苲皆是/近水置藤橋處金沙江源出吐蕃界至共龍山犛
[036-12b]
  牛石下南流漸廣本名犛水後訛為麗東南流經
  麗江府北又東經姚江府北合打沖河又東合瀘
  水又東經㑹川營南通典㑹川縣有瀘水五月渡/瀘即此元和志雋州南至瀘
  渡四百/五十里又東至東川府西折而東北經烏蒙府西
  北又東北經馬湖南又東逕叙州府南而北入大
  江鹽井東南盖即漢大莋縣界繩若合流處若
  為建昌衛西之打沖河繩則姚安府北之金沙江
  也 瀘本作盧如盧弓盧矢盧橘之類皆馴黑劉
[036-13a]
  熙釋名土黑曰盧沈括筆談云夷人謂黑為盧漢
  中山盧奴縣有盧水酈道元云水黑曰盧不流曰
  奴尤盧水為黑水之切證也牧誓八國有盧人疑
  即居盧水上者其字後加水作瀘章懐太子注後
  漢書云瀘水一名若水則瀘若似非異源而酈元
  引益州記曰瀘水源出曲羅舊下三百里曰瀘水
  兩峯有殺氣暑月舊不行故武侯以夏渡為艱瀘
  水又下合諸水而總其目焉故有瀘江之名矣據
[036-13b]
  此則瀘水自出曲羅舊其地當在若水之東下流
  合若水故若水兼瀘水之目所謂隨决入而納通
  稱者也元和志云嶲州西瀘縣東北至州二十七
  里本漢卭都縣地瀘水在縣西一百十二里水峻
  急而多石土人以牛皮作船而渡一船勝七八人
  盖即曲羅舊之瀘水也考其源流不出漢越嶲犍
  為二郡界而杜氏通曲云吐蕃有可跋海去赤嶺
  百里方圓七十里東南流入西洱河合流而東號
[036-14a]
  漾濞水又東南出㑹川為瀘水瀘水即黑水也程
  大昌金履祥之説皆出於此漾濞水見唐書在今
  大理府西百里西洱河即葉榆河也出大理鄧川
  州㸃蒼山匯為巨湖周三百里亦曰西洱海今按
  水經注葉榆河出益州郡葉榆縣縣東有葉榆澤
  葉榆水之所鍾也其水自縣南枝分東北流逕遂
  乆縣東姑復縣西與淹水合淹水雖合繩若入蜀
  江而葉榆初無黑水之名也何以知為黑水之源
[036-14b]
  其經流則自邪龍縣東南流逕滇池縣南又東與
  盤江合又東南至交阯麋冷縣入海此與㑹川相
  去懸絶並不合繩若入蜀江安得謂漾濞水東南
  出㑹川為瀘水即滇池縣北所祠之黑水哉杜説
  非是又按水經注永昌郡有蘭倉水出博南縣漢
  武帝時通博南山道渡蘭倉津土地絶逺行者苦
  之歌曰漢徳廣開不賓度博南越倉津其水東北
  流逕不韋縣與類水合又東與禁水合又北注瀘
[036-15a]
  津水然則此蘭倉水仍東北合瀘水入蜀江也若
  今之所謂䦨倉江元人指以為禹貢之黑水者則
  東南流至交阯入海與梁州絶無交涉影響附㑹
  之談殊不足信 漢志滇池澤在滇池縣西北有
  黑水祠後漢志縣北有黑水祠或以為武帝開置
  益州郡始立之非也使帝知郡界有黒水而立此
  祠則班史必知其所在而能言之矣竊謂此祠盖
  彼中相承已乆黑水即金沙江東經㑹無縣南南
[036-15b]
  直滇池縣縣故滇王國於其北立祠祭之宜矣自
  周衰以迄漢初聲教阻絶故尚書家莫能言梁州
  黑水之所在千載而下尚賴有此祠可以推測而
  得之語云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又云禮失而求之
  野此亦其一端也 杜佑以漾濞水經㑹川縣者
  為黑水樊綽以麗水合瀰渃江者為黑水程大昌
  以西洱河貫葉榆澤者為黑水元人則以䦨倉江
  至交阯入海者為黑水而明李元陽引張立道之
[036-16a]
  事以為證此皆轉相附㑹以求合於入南海之文
  非實有所騐也以是為雍界之黑水吾不敢知如
  謂梁界之黑水亦即斯川則梁州奄有雲南極於
  交阯以一州而兼數州之地何至若是之廣逺此
  可以理斷之而信其必不然者也
沫水出廣柔徼外漢志蜀郡有廣柔縣其故城在/今威州西今石泉縣是其故地
 縣有石細宋本/作紐鄉禹所生也開山圖注云女狄暮汲/石紐山下泉中得月精
 如雞子吞之遂孕十四月而生禹楊雄蜀本紀云禹/本汶川郡廣柔縣也生於石紐括地志云茂州汶川
[036-16b]
 縣石紐山在縣/西七十三里今夷人共營之地方百里不敢居牧
 有罪逃野捕之者不逼能藏三年不為人得則共原
 之言大禹之神所祐之也
東南過旄牛縣北今之黎大所即/旄牛縣故地又東至越嶲靈道縣
出䝉山南胡渭云越嶲靈闗道去蒙山甚逺沫水/所經當屬漢嘉郡之靈闕縣經注並譌
 靈道縣一名靈闗道漢制夷狄白上下疑有譌字/疑白當作曰
 縣有銅山山人有劉慈者此下疑有脱/文當有晉字大始九年黄
 龍二見於慈池縣令董𤣥之率吏民觀之以白刺史
[036-17a]
 王濬濬表上之晉朝改䕶龍縣也沫水出岷山西東
 流過漢嘉郡南流衝一高山山上合下開水逕其間
 山即蒙山也
東北與青衣水合
 華陽國記曰二水於漢嘉青衣縣東合為一川自下
 亦謂之為青衣水水又東逕開邦縣故平鄉也晉初
 置沫水又東逕臨邛南而東出於江源縣也
東入於江
[036-17b]
 昔沫水自䝉山至南安而溷崖水脉漂疾故害舟船
 歴代為患蜀郡大守李冰發卒鑿平溷崖河神贔怒
 氷乃操刀入水與神闘遂平溷崖通正水路開處即
 氷所穿也
延江水出犍為南廣縣今成都府富順等縣/及叙州府慶符縣地又東至䍧
牱鄨縣東屈北流
 鄨縣故犍為郡治也縣有犍山晉建興元年置平夷
 郡縣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東與温水合温水一
[036-18a]
 曰煖水出犍為符縣今四川瀘州/及諸縣地而南入鄨水鄨亦
 出符縣南與温水㑹闞駰謂之闞水俱南入鄨邑一/作
 水/鄨水於其縣而東注於延水延水又與漢水合出
 犍為漢陽道今叙州府/長寜縣王莽之親通也山闗谷東至
 鄨邑入延江水也漢地理志犍為郡漢陽縣都尉治/山闟谷漢水所出東至鄨入延此
 之山闗當/作山闟
至巴郡涪陵縣今重慶府涪/州及武陵縣注更始水
 更始水即延江枝分之始也延水北入涪陵水涪陵
[036-18b]
 水出縣東故邑郡之南鄙王莽更名巴亭魏武分巴
 丘為涪陵郡兩漢地志巴郡俱有涪陵縣晉地志云/蜀置涪陵郡領縣五晉因之今云魏武
 分巴丘為涪陵郡所未詳也○按晉書地理志又云/漢獻帝建安六年改永寧為巴東以巴郡為巴西又
 立涪陵郡則涪陵郡/之立斷是漢始矣張堪為縣㑹公孫述擊堪同心
 義士選習水者筏渡堪於小别江即此水也後漢書/張堪為
 謁者使送委輸縑帛并領騎車詣大司馬吳漢伐公/孫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時漢軍餘七日糧隂具船
 欲遁去堪馳徃見漢説/述必敗已而果拔成都其水北至枳縣今為重慶府/長夀南川二
 縣/地入江更始水東入巴東之南浦縣其水注引瀆水
[036-19a]
 石門空岫隂深䆳澗闇密傾崖上合恒有落勢行旅
 避瘴将有逕之處無不危心於其下又謂之西鄉水
 亦謂之西鄉溪溪水間闗二百許里方得出山又通
 波注逺復二百餘里東南又上下疑有譌字/脫文又當作入遷陵縣
 也
又東南至武陵西陽縣按漢志武陵郡有酉陽縣應/劭曰酉水所出今云西陽譌
於酉水
 武陵先賢𫝊曰潘京世長為郡主簿太守趙偉甚器
[036-19b]
 之問京貴郡何以名武陵京答曰鄙郡本名義陵在
 辰陽縣界與夷相接數為所破光武時移治東山之
 上遂爾易號傳曰止戈為武詩云高平曰陵於是名
 焉酉水北岸有□疑是黚/下同陽縣許慎曰温水南入□
 盖鄨水以下津流㳂注之通稱也故縣受名焉西鄉
 溪口在遷陵縣故城上五十里左合酉水酉水又東
 際其故城北又東逕酉陽故縣南而東出也兩縣相
 去水道可四百許里於酉陽合也
[036-20a]
酉水東南至玩陸當作沅陵今辰州/府治及諸縣地縣入於沅按酉水/注錯簡
在三十七卷沅水注内今改正於此○明一統志/酉水在辰州府城西北五里源出酉陽東入沅水
 酉水𨗳源益州巴郡臨江縣今為重慶/府忠州故武陵之充
 縣酉源山東南流逕陽故縣南陽故上漏無字按漢/志武陵郡有無陽遷
 陵二縣相近後漢志省無/陽晉志作舞陽即無陽也又東逕遷陵故縣界與西
 鄉溪合即延江之枝津更始之下流謂之西鄉溪口
 酉水又東逕遷陵縣故城北王莽更名曰遷陸也酉
 水東逕酉陽故縣南縣故酉陵也酉水又東逕沅陵
[036-20b]
 縣北又東南逕潘承明壘西承明討五溪蠻營軍所
 築吳志潘濬字承明官太常五谿蠻夷叛亂孫權假/濬督諸軍討之斬獲萬數自是羣蠻衰弱一易寧
 静/其城跨山枕谷酉水又南注沅水闞駰謂之受水
 其水所決入名曰酉
存水出犍為&KR1791鄢縣漢地志作&KR1791䣕縣/注云䣕音莫亞反
 王莽之孱鄢也漢志莽/曰孱䣕益州大姓雍闈反結壘於山
 繫馬栁柱柱生成林今夷人名曰雍無梁林梁夷言
 馬也周水自縣東南流逕牧靡縣北又東逕且蘭縣
[036-21a]
 北今為馬/湖府地而東南出也
東南至欎林漢欎林郡今為/廣西栁州等府定周縣為周水
 周水又東逕䍧牱郡之無歛縣北漢䍧牱郡今四/川馬河府地
 東南與無歛水合矣水首受䍧牱水東逕無歛縣為
 無歛水又東注於存水存水又東逕欎林定周縣為
 周水盖水變名也
又東北至潭中縣今栁州府治/及諸縣地注於潭
温水出䍧牱夜郎縣
[036-21b]
 縣故夜郎侯國也唐䝉開以為縣王莽名曰同亭矣
 温水自縣西北流逕談䑓漢志䍧牱郡談槀縣師古/曰音丑老反此云談䑓譌
 與迷水合水西出益州郡之銅瀨矣疑譌/是縣當談虜山
 地理志銅瀨縣注云/談虜山迷水所出東逕談䑓縣當作東逕/談槀縣右注温
 水温水又西逕昆澤縣南又逕味縣縣故滇國都也
 諸葛亮討平南中劉禪建興元年分益州郡置建寧
 郡於此水側皆是高山山水之間悉是木耳夷居語
 言不同嗜欲亦異華陽國志云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皆曲頭木耳環鐡褁結
[036-22a]
 曰山居土差平和而無瘴毒温水又西南逕須當作/滇
 池於疑衍或/當作之西北池周三百許里上源深廣下流淺
 狹似如倒池一作/倒流故曰滇池也長老傳下流淺言池
 中有神馬家馬交之則生駿駒日行五百里晉太元
 十四年寧州刺史費統言晉寧郡滇池縣兩神馬一
 白一黑盤戲河水之上有滇州元封三年立益漏州/字
 郡治滇城劉禪晉寧郡治也温水又西㑹水澤與葉
 榆僕水合漢地志益州有葉榆縣今為大理府治志/云葉榆澤在東貪水首受青蛉水南至邪
[036-22b]
 龍入/僕温水又東南逕䍧牱之母單縣建興中劉禪割
 屬建寧郡橋水注之水上承俞亢之南池漢志作俞/元今為澂
 江府治志云池在南橋/水所出東至母單入温縣治龍池洲周四十七里一
 名河水與邪龍分浦後立河陽郡今澂江/府治治河陽縣
 縣在河源州上又有雲平縣並在州疑作/洲中橋水東
 流母單縣注於温温水又東南南下當/有逕字興古郡之毋
 掇縣東按漢志毋掇屬益州郡掇師古曰其字從木/音之悦反今從手譌興古郡蜀置晉因之統
 縣十一晉書地理志作掇/此葢從晉書故從手也王莽更名有掇也與南橋
[036-23a]
 水合水出縣之橋山東流梁水注之梁水上承河水
 與疑作/於俞元縣而東南逕興古之勝休縣王莽更名
 勝僰縣梁水又東逕毋掇縣左注橋水橋水又東注
 於温温水又東南逕律高縣南劉禪建興三年分䍧
 牱置興古治宛温縣晉書地道記治此温水又東南
 逕梁水郡南温水上合梁水故自下通得梁水之稱
 是以劉禪分興古之盤南置郡於梁水縣也温水又
 東南逕鐔封縣北又逕來唯縣東而僕水右出焉
[036-23b]
又東至欎林廣鬱縣今為廣西潯/州府貴縣為欎水
 秦桂林郡也漢武帝元鼎六年更名鬱林郡王莽以
 為鬱平郡矣應劭地理風俗記曰周禮鬱人掌祼器
 凡祭醊賓客之祼事和鬱鬯以實樽彛鬱芳草也百
 草之華煮以合釀黑黍以降神者也或説今鬱金香
 是也一曰鬱人所貢因氏郡矣温水又東逕増食縣
 有文象水注之其水道源䍧牱句町縣應劭曰故句
 町國也王莽以為從化文象水䝉水與盧唯水來細
[036-24a]
 水伐水並自縣東歴黄鬱至増食縣注於鬱水也
又東至領方縣東今為廣西栁州府賓州及/南寜府治暨諸屬縣地與斤南水

 縣有朱涯當作厓/下同水出臨塵縣漢志臨塵縣朱/涯水入領方東北
 流驤水注之漢志増食縣驩水首受䍧牱/東界入朱涯水今云驤水誤水源上承
 䍧牱水東逕増食縣而下注朱涯水朱涯水又東北
 逕臨塵縣王莽之監塵也縣有斤南水侵離水並逕
 臨塵東入領方縣流注鬱水按漢志臨塵縣有斤員/水朱引漢志亦作南豈
[036-24b]
 藏本各/異耶
東北入於鬱
 鬱水即夜郎豚水也漢志廣鬱縣鬱水首受夜/郎豚水東至四㑹入海漢武
 帝時有竹王興於豚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
 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去聞有聲持歸破之得
 一男兒遂雄夷濮華陽國志作長養/有才武遂雄夷狄氏竹為姓所損
 破竹於野成林王祠竹林是也王嘗從人止大石上
 命作羹從者曰無水王以劒撃石出水今竹王水是
[036-25a]
 也後唐䝉開䍧牱斬竹王首夷獠咸怨以竹王非血
 氣所生求為立祠華陽國志作/求為立嗣帝封三子為侯及死
 配父廟今竹王三郎祠其神也豚水東北流逕談槀
 縣東逕䍧牱郡且蘭縣今為四/川播州謂之䍧牱水水廣數
 里縣臨江上故且蘭侯國也一名頭蘭䍧牱郡治也
 楚将荘蹻泝沅伐夜郎釋䍧牱繫船因名且蘭為䍧
 牱矣華陽國志云楚傾襄王時遣荘蹻伐夜郎以且/蘭有椓船䍧牱處乃改其名為䍧牱師古曰䍧
 牱繫船&KR0891/也&KR0891音戈漢武帝元鼎六年開王莽更名同亭在柱
[036-25b]
 浦闗漢志䍧牱郡/有柱蒲關䍧牱亦江中兩山名也左思吳都
 賦云吐浪䍧牱者也元鼎五年武帝伐南越發夜郎
 精兵下䍧牱江同㑹番禺是也䍧牱水又東南逕毋
 歛縣西毋歛水出焉又東驩水出焉又逕鬱林廣鬱
 縣為鬱水又東北逕領方縣北又東逕布山縣北今/廣
 西潯州/府治鬱林郡治也吳陸緒謂子績曰從今以去何/氏
 云從今以去云云本陸績語績父名康不知/酈氏據何書而云名緒并駕其語於績父也六十年車
 同軌書同文至太康元年晉果平吳又逕中留縣南
[036-26a]
 今梅州/府象州與温水合又東入阿林縣潭水注温疑作/之
 出武陵郡潭城縣今為辰州/府黔陽縣玉山東流逕鬱林郡潭
 中縣今桞州/府治周水自西南來注之潭水又東南流與
 剛水合水西出䍧牱毋歛縣王莽之有歛也東至潭
 中縣入潭潭水又逕中留縣今桞州/府䝉州東阿林縣西右
 入鬱水地理志曰橋水東至中留入潭又云領方縣
 而有橋水余診其川流更無殊津正是橋温亂流故
 兼通稱作者咸言至中留入潭潭水又得鬱之兼稱
[036-26b]
 而字當為南南橋水也葢書字誤耳今本漢志領方/縣下云斤員水
 入鬱又有橋/水不作而鬱水右則留水注之水南出布山縣下
 逕中留入潭潭水東逕阿林縣又東逕猛陵縣今為/梧州
 府藤/縣浪水注之山海經作泿水三十七卷泿水南至/鬱林潭中縣與隣水合則此亦當作
 泿/水又東逕蒼梧廣信縣今廣西梧州府治及/廣東肇慶府封川縣灕水注
 之鬱水又東封水注之出臨賀郡晉地理志臨賀郡/領縣六曰臨賀謝
 沐馮乘封陽興安富川今廣西/平樂府賀縣乃漢臨賀縣地馮乘縣西謝沐縣東
 界牛屯山謂之臨賀疑當作/臨水東南流萌渚嶠西又東
[036-27a]
 南左合嶠水庾仲初云水出萌渚嶠南流入於臨臨
 水又逕臨賀縣東又南至郡左㑹賀水水出東北興
 安縣西北有羅山東南流逕興安縣西盛𢎞之荆州
 記云興安縣水邊有平石上有石履言越王渡溪脫
 履於此賀水又西南流至臨賀郡東右注臨水郡對
 二水之交㑹故郡縣取名焉臨水又西南流逕郡南
 又西南逕封陽縣東今廣東/肇慶府為封溪水故地理志曰
 縣在封水漢志封陽下應劭曰在封/水之陽此漏之陽兩字又西南流入廣
[036-27b]
 信縣南流注於鬱水謂之封溪水口者也鬱水又東
 逕高要縣今為肇/慶府治牢水注之牢水南出交州合浦郡
 治合浦縣今廣西亷州梧州/兩府及各縣地漢武元鼎六年平越所
 置也王莽更名曰桓合縣曰柦亭孫權黄武七年改
 曰珠官郡郡不産穀多採珠寳前政煩苛珠徙交阯
 㑹稽孟伯周為守有惠化去珠復還謝承後漢書孟/嘗字伯周為合
 浦太守郡境舊採珠以易米食先時二千石貪穢使/民採珠積以自入珠忽徙去合浦無珠餓死盈路孟
 嘗行化一年之/間去珠復還郡統臨先漢志作/臨允縣王莽之大允也
[036-28a]
 牢水自縣北流逕高要縣入於鬱水鬱水南逕廣州
 南海郡西浪水出焉又南右納西隨三水又南逕四
 㑹浦水上承日南郡今廣西慶/逺府界盧容縣西古郎究浦
 内漕口馬援所漕水東南屈曲通郎湖湖上承金山
 郎究究水北流左㑹盧容夀泠二水盧容水出西南
 區粟城南高山山南長領連接天障嶺西盧容水湊
 隠山繞西衛北而東逕區粟城北又東右與夀冷水
 合水出夀泠縣界漢志交阯郡有麊泠縣音糜零後/漢郡國志晉地理志作糜泠唯宋
[036-28b]
 書州郡志作夀泠晉武帝太康十年分西卷立/夀泠縣屬日南郡今注俱作夀泠從宋志也魏正
 始九年林邑進侵至夀泠縣以為界疆即此縣也區
 粟城南長嶺東夀泠縣以水湊故水得其名隐山繞
 東逕區粟故城南考古志並無區粟之名應劭地理
 風俗記曰日南故秦象郡漢武帝元鼎六年開日南
 郡治西捲縣林邑記曰城去林邑步道四百餘里交
 州外城記曰從日南郡南去到林邑國四百餘里准
 原本/譌淮逕相符然則城故西捲縣也地理志曰水入海
[036-29a]
 有竹可為杖王莽更之曰日南亭林邑記曰其城治
 二水之間三方際山南北瞰水東西澗浦流湊城下
 城西折一角周圍六里一百七十步東西度六百五
 十步磚城二丈上起磚牆一丈開方隟孔塼上倚板
 板上五重層閣閣上架屋屋上架樓樓高者七八丈
 下者五六丈城開十三門凡殿南向屋宇二千一百
 餘間市居周匝上下疑/有脫文繞岨峭地險林邑故兵器戰
 具悉在區粟多城壘自林邑王范胡達始晉書武帝/太康中林
[036-29b]
 邑王范逸始來貢獻逸有奴曰文隨商賈徃來見上/國制度至林邑教逸作宫室城邑及器械逸死文遂
 簒其位文死子佛嗣義熙中佛死子/胡逹立上書貢金盤椀及金鉦等物秦餘徙民染同
 夷化日南舊風變易俱盡巢棲樹宿負郭接山榛棘
 蒲薄騰林拂雲幽烟冥緬非生人所安區粟建八尺
 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
 望北辰星落在天際日在北故開北户以向日此其
 大較也范泰古今善言曰隋志宋車騎将軍范泰/撰古今善言三十卷
 南張重舉計入洛正旦大㑹明帝問日南郡北向視日
[036-30a]
 也重曰今郡有雲中金城者必不皆有其實日亦俱
 出於東耳至於風氣暄暖日影仰當官民居止隨情
 面向東西南北迴背無定人性凶悍果於戰鬭便山
 習水不閑平地古人云五嶺者天地以隔内外況綿
 塗於海表顧九嶺而彌邈非復行路之逕岨信幽荒
 之𡨕域者矣夀泠水自宋本自下/有城字西南東與盧容水
 合東注郎究究水所積下潭為湖謂之狼疑作/郎湖浦
 口有秦時象郡墟域猶存自湖南望外通夀泠從郎
[036-30b]
 湖入四㑹漕元嘉二十年以林邑頑凶歴代難化恃
 逺負衆慢威背徳北寳既臻南金闕貢乃命偏将與
 龍驤将軍交州刺史檀和之陳兵日南修文服逺二
 十三年揚旌從四㑹漕口入郎湖軍次區粟宋書林/邑傳云
 區粟者林邑/地界城名也進逼圍城以飛梯雲橋懸樓登壘鉦鼔
 天作虎士電怒風烈火揚城摧衆陷斬區粟王范扶
 龍首十五以上戮截無赦樓閣雨血填尸城疑作/成
 自四㑹南入得盧容浦口晉太康三年省日南部屬
[036-31a]
 國都尉以其所統盧容縣置日南郡及象林縣之故
 治晉書地道記曰郡去盧容浦口二百里故秦象郡
 象林縣治也永和五年征西桓温遣督䕶膠畯率交
 㑹兵伐范文於舊日南之盧容縣為文所敗即是處
 也晉書云范文襲九真害士庶十八九征西都䕶滕/畯率交廣之兵伐文於盧容為文所敗云云則膠
 畯當作滕畯交/㑹當作交廣矣退次九真更治兵文被創死子佛代
 立七年畯與交州刺史楊平復進軍夀泠浦入頓郎
 湖討佛於日南故治佛蟻聚連壘五十餘里畯平破
[036-31b]
 之佛逃竄川藪遣大帥面縳請罪軍門遣武陳延勞
 佛子與盟而還康泰扶南記曰從林邑至日南盧容
 浦口可二百餘里從口南發徃扶南諸國常從此口
 出也故林邑記曰盡紘滄之徼逺極流服之無外
 地濱滄海衆國津逕鬱林一作/水南倉通夀泠即一浦
 也浦上承交阯郡南都官塞浦林邑記曰浦通銅鼔
 外越安定黄岡心口葢籍度銅鼔即越駱也有銅鼓
 因得其名馬援取其鼔以鑄銅馬至鑿口馬援所鑿
[036-32a]
 内通九真浦陽晉書地道記九徳郡有浦陽縣交州
 記曰鑿南塘者九真路之所經也去州五百里建武
 十九年馬援所開林邑記曰外越紀粟望都紀粟出
 浦陽渡便州至與宋本/作典由渡故縣至咸驩咸驩屬九
 真咸驩已南麞麑滿岡鳴咆命疇警嘯聒野孔雀飛
 翔蔽日籠山渡治日一作/口至九徳按晉書地道記有
 九徳縣交州外城記曰九徳縣屬九真郡在郡之南
 與日南接蠻盧舉居其地死子寳綱代孫黨服從吳
[036-32b]
 化定為九徳郡又為隷之林邑記曰九徳九夷所極
 故以名郡郡名所置周越裳氏之夷國周禮九夷逺
 極越裳白雉象牙重九譯而來自九徳道宋本/作通類口
 水源從西北逺荒逕寧州界來也九徳浦内逕越裳
 究九徳究南陵究按晉書地道記九徳郡有南陵縣
 縣下疑/脫晉字置也宋書州郡志交州九徳/郡南陵縣晉武帝立笁芝扶南記山
 溪瀨中謂之究地理志曰郡有小水五十二并行大
 川皆究之謂也林邑記曰義煕九年交阯太守杜慧
[036-33a]
 度造九真水日與林邑王范胡達戰擒斬胡達二子
 虜獲百餘人胡達限五月慧度自九真水歴都粟浦
 復襲九真長圍跨山重柵斷浦驅象前鋒接刃城下
 連日交戰傷殺乃退地理志曰九真郡漢武帝元鼎
 六年開治胥浦縣王莽更之曰驩城也晉書地道記
 曰九真郡有松原縣林邑記曰松原以西鳥獸馴良
 不知畏弓寡婦孤居散髮至老南移之嶺崪不喻仞
 倉庚懐春於其北翡翠熙景乎其南雖嚶讙接響城
[036-33b]
 隔殊非獨步難遊俗姓塗分故也自南陵究出於南
 界蠻進得横山太和三年范文侵交州於横山分界
 度此景廟此朱本作北但後有比景縣恐/此亦當作比廟亦當作縣也由門浦至
 古戰灣吳赤烏十一年魏正始元年交州與林邑於
 灣大戰初失區粟也渡盧容縣日南郡之屬縣也自
 盧容縣至無戀無戀未詳漢志九真郡有/無編縣恐是無編之誤越烽火至
 比景縣日中頭上影當身下與影為比如淳曰故以
 比影名縣闞駰曰比讀䕃庇之庇影在已下言為身
[036-34a]
 所庇也林邑曰渡比景至朱吾朱吾縣浦今之封界
 朱吾以南有文狼人野居無室宅依樹止宿魚食生
 肉上下疑有錯文譌/字或是食生魚肉採香為業與人交市若上皇之
 民矣縣南有文狼究下流逕通晉書地道記曰朱吾
 縣屬日南郡去郡二百里比朱本/作此縣民漢時不堪二
 千石長吏調求引屈都乾為國林邑記曰屈都夷也
 朱吾浦内通無勞湖無勞究水通夀泠浦元嘉元年
 交州刺史阮彌之征林邑楊邁按晉書夷蠻𫝊作林/邑王范陽邁今漏范
[036-34b]
 字作楊邁誤所載/事亦與傳不合出婚不在奮威将軍阮謙之領七
 千人先襲區粟以過四㑹未入夀泠三日三夜無頓
 止處凝海直岸遇風大敗楊邁擕婚都部伍三百許
 船來相救援謙之遭風餘數船艦夜於夀泠浦裏相
 遇闇中大戰謙之手射楊邁柂工船敗縱横崑崙單
 舸接得楊邁謙之以風溺之餘制勝理難自此還渡
 夀泠至温公浦升平三年温放之征范佛於灣分界
 隂陽折宋本/作圻入新羅灣至焉下一名阿賁浦入彭龍
[036-35a]
 灣隠避風波即林邑之海渚元嘉二十三年交州刺
 史檀和之破區粟于飛旍葢海将指典沖林邑入浦
 令軍水進持重故也浦西即林邑都也治典沖去海
 岸四十里處荒流之徼表國越裳之壃南秦漢象郡
 之象林縣也東濱滄海西際徐狼南接扶南北連九
 徳後去象有林邑之號建國起自漢末初平之亂人
 懐異心象林功曹姓區有子名連攻其縣殺令自號
 為王值世亂離林邑遂立後乃襲代傳位子孫三國
[036-35b]
 鼎争未有所附吳有交土與之鄰接進侵夀泠以為
 壃界自區連以後國無文史失其纂代世數難詳宗
 𦙍滅絶無復種裔外孫范熊代立人情樂推後熊死
 子逸立有范文日南西捲縣夷帥雅夷奴也雅史作/范幼晉
 書作夷帥/范推奴也文為奴時山澗牧羊於澗水中得兩鱧魚
 隠藏挾歸規欲私食郎知撿求文大慙懼起託云記/疑
 作/詐将礪石還非為魚也郎至魚所見是兩石信之而
 去文始異之石有䥫文入山中就石治銕疑作/冶鍛作
[036-36a]
 兩刀舉刃向鄣因祝曰鱧魚變化冶石成刀斫石鄣
 破者是有靈神文當治此為國君王斫不入者是刀
 無神靈進斫石鄣如龍淵干将之斬蘆臺御覧/作藁由是
 人情漸附今斫石尚在魚刀猶存傳國子孫如斬蛇
 之劍也雅嘗使文逺行商賈北到上國多所聞見以
 晉愍帝建興中南至林邑教王范逸制造城池繕治
 戎甲經始廟畧宋本作/廓畧王愛信之使為将帥能得衆
 心文讒王諸子或奔或奔上脫/或徙二字王乃獨立成帝咸和
[036-36b]
 六年死無𦙍嗣文迎王子於外國海行取水置毒椰
 子中飲而殺之遂脅國人自立為王取前王妻妾置
 高樓上有從已者取而納之不從已者絶其飲食乃
 死江東舊事云范文本揚州人少被掠為奴賣墮交
 州年十五六遇罪當得杖畏怖因逃隨林邑賈人渡
 海逺去沒入於王大被幸愛經十餘年王死文害王
 二子詐殺侯将自立為王威加諸國或夷椎蠻語原/本
 譌作推灣許今/據朱本改正口食鼻飲或雕面鏤身上下疑/有脫文脫祼
[036-37a]
 種漢魏流赭咸為其用建元二年攻日南九徳九真
 百姓奔迸千里無烟乃還林邑林邑西去廣州二千
 五百里城西南角高山長嶺連接天鄣嶺北接澗大
 源淮水出郍郍逺界三重長洲隠山繞西衛北朱本/作山
 迴東其嶺南開澗小源淮水出松根界上山壑流隠
 山繞南曲街迴東合淮流以注典沖其城西南際山
 東北瞰水重壍流浦周繞城下東南壍外因傍薄城
 東西横長南北縱狹北邊西端迴折曲入城周圍八
[036-37b]
 里一百步塼城二丈上起塼牆一丈開方隟孔上倚
 板板上層閣閣上架屋屋上構樓高者六七丈下者
 四五丈飛觀䲭尾迎風拂雲縁山瞰水騫翥嵬㠋但
 制造壯拙稽古夷俗城開四門東為前門當兩淮渚
 濱於曲路有古碑夷書銘讚前王胡達之徳西門當
 兩重壍北迴上山山西即淮流也南門渡兩重壍對
 温公壘升平三年交州刺史温放之殺交阯太守寳
 别駕阮郎遂征林邑水陸累戰佛保城自守重求請
[036-38a]
 服聴之今林邑東城南五里有温公二壘是也北門
 濱淮路斷不通城内小城周圍三百二十步合堂瓦
 殿南壁不開上下疑/有脫文兩頭長屋脊出南北南擬背曰
 西區城内石山順淮面陽開東向殿飛檐䲭尾青隟
 丹墀榱項本作榱/題桷椽桷椽多諸古法閣殿上柱高城上
 項本/作丈餘五五字下疑/有脱文牛尿為埿牆壁青光迴度朱云/當作
 廊/曲掖綺牖紫牕椒房嬪媵無别宫觀路寝永巷共
 在殿上臨踞東軒逕與下語子弟臣侍皆不得上屋
[036-38b]
 有五十餘邱與區/同連甍接棟檐宇如承宋本作/相承神祠
 鬼㙮小大八廟層臺重榭狀似佛刹郭無市里邑寡
 人居海岸蕭條非生民所處而首渠以永安養國十
 世豈乆存哉元嘉中檀和之征林邑其王楊史作/陽
 舉國夜奔竄山藪據其城邑收寳巨億軍還之後楊
 邁歸國家國荒□朱云當/作殄時人靡存躊躇崩擗憤絶
 復蘇即以元嘉二十三年死初楊邁母懐身夢人鋪
 楊邁金席與其兒落席上金光已起昭晣艷曜華俗
[036-39a]
 謂上金為紫磨金夷俗謂上金為楊邁金父胡達邁/父
 史作范/諸農死襲王位能得人情自以靈夢為國祥慶其
 太子初名咄後楊邁死咄年十九代立慕先君之徳
 復名楊邁昭穆二世父子共名知林邑之將亡矣其
 城隍壍之外林棘荒蔓榛梗冥鬱滕槃筀秀参錯際
 天其中香桂成林氣清烟澄桂父縣人也棲居此林
 服桂得道時禽異羽翔集間闗兼比翼鳥不比不飛
 鳥鳴歸飛鳴聲自呼此戀鄉之思孔悲桑梓原本/譌俗
[036-39b]
 敬成俗也豫章俞益期性氣剛直不下曲俗容身無
 所逺適在南與韓康伯書曰惟檳榔樹最南遊之可
 觀但性不耐霜不得北植不遇長者之目令人恨深
 嘗對飛鳥戀土増思寄意謂此鳥其背青其膓當是/腹
 赤丹心外露鳴情未達終日歸飛飛不十千路由萬
 里何由歸哉九真太守任延始教耕犁俗化交土風
 行原本/譌俗象林知耕以來六百餘年火耨耕藝法與華
 同名白田種白穀七月火作十月登熟名赤田種赤
[036-40a]
 穀十二月作四月登熟所謂兩熟之稻也更宋本/作至
 草甲萌芽穀月代種種稑早晚無月不秀耕耘功重
 收穀利輕熟速故也米不外散恒為豐國桑蠶年八
 熟繭三都賦所謂八蠶之綿者矣其小水崖羃䍥常
 吐飛溜或雪霏沙漲清寒無底分溪别壑津濟相通
 其水自城東北角流水上懸起高橋渡淮北岸即彭
 龍區粟之通逵也檀和之東橋大戰楊邁被創落象
 即是處也其水又東南流逕船官口船官川源徐即
[036-40b]
 以下疑有脱文錯/簡即字疑當作狼外夷皆躶身男以竹筒掩體女以
 樹葉蔽形外名狼㬻所謂躶國者也雖習俗躶袒猶
 恥無蔽惟依暝夜與人交市闇中齅金便知好惡明
 朝曉看皆如其言自此外行得至扶南按笁芝扶南
 記曰扶南去林邑四千水步道通檀和之令軍入邑
 浦據官船當作/船官口城六里者也自船官下注大浦之
 東湖大水連行湖宋本/作潮上西流潮水日夜長七八尺
 從此以西朔望并潮一上七日水長丈六七七日之後
[036-41a]
 日夜分為再潮水長一二尺春夏秋冬厲然一定高
 下定度水無盈縮是曰海運亦曰象水也又兼象浦
 之名晉功臣表所謂金潾清逕象渚澄源者也其川
 浦渚有水蟲彌微攅木食船數十日壊源潭湛瀨有
 鮮魚色黑身身下當/有長字五丈頭如馬首伺人入水便來
 為害山海經曰離耳國雕題國皆在鬱水南林邑記
 曰漢置九郡儋耳預焉民好徒跣耳廣垂以為飾雖
 男女䙝露不以為羞暑䙝薄日自使人黑積習成常
[036-41b]
 以黑為美離騷所謂𤣥國矣然則儋耳即離耳也王
 氏交廣春秋曰朱崖儋耳二郡與交州俱開皆漢武
 帝所置大海中南海之外對合浦徐聞縣漢志合浦/郡有徐聞
 縣原本譌/作澗懸清朗無風之日逕望朱崖州如囷廩大從
 徐聞對渡北風舉帆一日一夜而至周迴二千餘里
 徑渡八百里人民可十萬餘家皆殊種異類被髮雕
 身而女多姣好白晢長髮美鬢犬羊相聚不服徳教
 儋耳先廢朱崖數叛先帝以賈捐之議罷郡楊氏南
[036-42a]
 裔異物志曰儋耳俱在朱崖分為東蕃故山海經曰
 在鬱水南也鬱水又南自夀泠縣注於海昔馬文淵
 積石為塘達於象浦建金標為南極之界俞益期牋
 曰馬文淵立兩銅柱於林邑岸北有遺兵十餘家不
 反居夀泠岸南而對銅柱悉姓馬自婚姻今有二百
 户交州以其流寓號曰馬流言語飲食尚與華同山
 川移易銅柱今復在海中正賴此民以識故處也林
 邑記曰建武十九年馬援樹兩銅柱於象林南界與
[036-42b]
 西屠國分漢之南壃也土人以其流寓號曰馬流世
 稱漢子孫也山海經曰鬱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
 入項陵東南者也應劭曰鬱水出廣信東入海言始
 或可終則非矣
 
 
 
 水經注集釋訂訛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