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9 水經注集釋訂訛-清-沈炳巽 (master)


[035-1a]
欽定四庫全書
 水經注集釋訂訛卷三十五
             歸安沈炳巽撰
   江水三
又東至華容縣西漢之華容今之荆州府監利縣其故/城在縣界今之岳州府華容縣本孫
呉孱陵縣不可因其/名同而遂混為一也夏水出焉漢志南郡華容縣夏水/首江東入沔行五百里
 江水左迤為中夏水右則中郎浦出焉江浦右迤南
 派曲上下疑有/譌字脫文而極水曲之地勢世謂之江曲者也
[035-1b]
又東南當華容縣南湧疑同下/作涌水出焉
江水又東涌水注之今在監/利縣南
 水自夏水南通於江謂之涌口春秋所謂閻敖游涌
 而逸於二水之間者也
江水又逕南平郡孱陵縣漢縣同上俱為/荆州公安縣之樂鄉城北
城在松/滋縣東
 呉陸抗所築後王濬攻之獲呉水軍督陸景於此渚
 也
[035-2a]
又東南油水從東南來注之又東右合油水
又東逕公安縣北今公安東北五十五里有公安故城/本孱陵地漢末劉備為左公居此號
公安今屬/荆州府
 劉備之奔江陵使築而鎮之曹公聞孫權以荆州借
 備臨書落筆杜預尅定江南罷華容置之謂之江安
 縣南郡治矣以華容之南鄉為南郡晉太康元年改
 曰南平也縣有油水水東有景口口即武陵郡界景
 口東有淪口淪水南與景水合又南通澧水及諸陂
[035-2b]
 湖北疑作/也是淵也疑作/北相接悉是南蠻府屯也故側
 江有大城相承云倉諸城即邸閣也
江水左㑹髙口
 江浦也對黄州
江水又東得故市口
 水與髙水通也
江水又右逕楊歧北山胡氏作/山北
 山抗宋本/作枕大江山東有城故華容縣尉舊治也
[035-3a]
大江又東左合子夏口
 江水左迤北出通於夏水故曰子夏也當作子/夏口
大江又東左得侯臺水口
 江浦也
大江右得龍穴水口
 江浦右迤也北對虎洲又洲北有龍巢地名也昔禹
 南濟江黄龍夾舟舟人五色無主禹笑曰吾受命於
 天竭力養民生死命也何憂龍哉於是二龍弭鱗掉
[035-3b]
 尾而去焉故水地取名矣
江水自龍巢而東俞口
 夏水泛盛則有冬無之江水北岸上有小城故監縣
 尉治也
又東得清揚土塢二口
 江浦也
大江右逕石首山北又東逕赭要石首山在今/石首縣西北
 赭要洲名在大江中次北湖洲下
[035-4a]
江水左得飯筐上口
 秋夏水通下口間相距三十餘里赭要下即楊子洲
 在大江中二洲之間常苦蛟害者宋本/作昔荆佽飛濟此
 遇兩蛟斬之自後罕有所患矣吕氏春秋云荆有次/飛者懐寳劍涉江至
 於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飛攘臂拔劍赴江刺蛟/殺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荆王聞之仕之執
 珪/江之右岸則溝宋本/作清水口口上即錢官也水自牛
 皮山東北通江北對清水洲洲下接生江洲南即生
 江口水南通澧浦江水右㑹飯筐上口江浦所入也
[035-4b]
江水又右得上檀浦
 江溠也
江水又東逕竹畦南宋本作/竹町
 江中有觀詳溠疑有/譌脫溠東有大洲洲東分為爵洲洲
 南對湘江口也
又東至長沙下雋縣北今武昌府通城/崇陽二縣地澧水沅水資水
合東流注之
 凢此諸水皆注於洞庭之陂是乃湘水非江川也下/雋
[035-5a]
 故城在今武昌府通城縣西巴陵亦下雋也洞庭湖/在其西南湘水篇云湘水東北流逕長沙下雋縣西
 㑹資沅微澧四水同注洞庭而北㑹大江名之五渚/巴邱山在湘水右岸有巴陵故城西對長洲南□湘
 浦北對大江三水所/㑹謂之三江口也
湘水從南來注之按北夢瑣言湘江北流至岳陽連蜀/江夏潦後蜀江漲遏住湘浦溢為洞
庭湖凡數百里而君山宛在水中秋水/過此山復居於陸唯一條湘川而已
 江水右㑹湘水所謂江水㑹者也
  禹貢錐指云以今輿地言之江水自宜都縣北合
  夷水又東逕枝江縣北枝江在荆州府西一百七/十里百里洲在縣東北六
[035-5b]
  十里嘉靖初為江水衝斷/今為上百里洲下百里洲又東逕松滋縣北松滋/在府
  西南一百二十/里本漢髙縣地又東逕江陵縣南江陵荆州府治/隄防考云大江
  流入郡境自西而北而東而南勢多紆折南北兩/岸俱平衍下隰水易漫流故有決溢之害濵江諸
  縣皆築隄以為岸衛自松滋至巴陵之城陵磯長/亘六百餘里北岸有陽州茅埠隄長亘七百餘里
  咫尺不堅/千里為壑又東逕公安縣北公安在府東南一百/二十里本漢孱陵縣
  有涔陽鎮在公/安故城東南又東逕石首縣北石首在府東南/一百八十里本
  漢華陽/縣地又東逕監利縣西華容縣北監利在府東/南二百里本
  楚容邑漢置華容縣三國呉析置監利縣其故城/在今縣東北章華臺在縣西北六十里夏水篇云
[035-6a]
  夏水東經華容縣南又東逕監利縣南韋昭曰雲/夢在華容縣郛景純言東南巴丘湖是也今岳州
  府亦有華容縣在府西少北一百五十五里本漢/孱陵縣地晉分置南安縣隋更名華容非古華容
  也/又東至巴陵縣西北㑹洞庭之水巴陵岳州府/治本漢下雋
  縣地荆江口在縣西北洞庭水入江處亦名西江/口又名三江口元和志巴陵城對三江口岷江為
  西江澧江為中江湘江為南江按三江口北岸有/楊林浦一名楊葉洲蓋即水經注所謂巴陵故城
  西對長/洲者此後世大江之經流酈道元所稱北江者
  也禹之所導則異於是袁中道澧遊記曰酈道元
  注水經於江陵枚迴洲下有南北江之名南江即
[035-6b]
  江水由澧入洞庭道也陵谷變遷今之大江始獨
  專其澎湃而南江之跡稍稍湮滅僅為衣帶細流
  然江水㑹澧故道猶可考云今按小脩此義最為
  精覈
江水又東左得二夏浦
 夏浦俗謂之西江口又東逕忌置山南山東即隱口
 浦矣江之右岸有城陵山今巴陵縣北有忌置洲宋/書檀道濟等討謝晦至忌
 置洲列船過江即此其東有城陵磯東北接臨湘縣/界磯下為三湘浦元和志云在巴陵縣東北十二里
[035-7a]
 黄潤玉云今江水衝城陵磯而臨江驛至岳陽湖口/六十里皆淤沙漲起南環湖北沿江塞隘九江之口
 其章華臺之/水亦淤窄矣山有故城東接㣲落山亦曰暉落&KR1105
 之南畔名黄金瀨瀨東有黄金浦良父口夏浦也
又東逕彭城口
 水東有彭城&KR1105故水受其名即玉潤宋本/作澗水出巴邱
 縣東玉山玉溪北流注於江
江水自彭城&KR1105東逕如山北
 北對隱&KR1105&KR1105之間大江之中有獨石孤立大江中
[035-7b]
 山東江浦世謂之白馬口彭城&KR1105在臨湘縣西江中/元和志云在巴陵縣東北
 九十四里即今臨湘縣也縣東/北十里有白馬磯山又有隱磯
江水又左逕白螺山南
 右歴鴨蘭&KR1105北江中也東得鴨蘭治浦二口夏浦也
江水左逕止疑作/上烏林南
 村居地名也又東逕烏黎口江浦也即中烏林矣又
 東逕烏林南呉黄蓋敗魏武於烏林即是處也
江水又東左得子練口
[035-8a]
 北通練浦又東合練口江浦也南直練洲練名所以
 生也江之右岸得蒲&KR1105口即陸口也水出下雋縣西
 三山溪其水東逕陸城北又東逕下雋縣南故長沙
 舊縣王莽之閏雋也宋元嘉十六年割隷巴陵郡陸
 水又屈而西北流又逕其縣北北對金城呉將陸渙
 所屯也陸水又入蒲圻縣北逕吕䝉城西在今嘉魚/縣石頭口
 昔孫權征長沙零陵所鎮也陸水又逕蒲&KR1105山北入
 大江謂之刀環口蒲磯山在今蒲圻縣南五十里圻/與磯通元和志云赤壁山在蒲圻
[035-8b]
 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蓋其時未有嘉魚/也今蒲圻臨江之地盡入嘉魚而蒲圻無江水又東
 逕蒲&KR1105山北對蒲圻洲亦曰擎洲又曰南洲洲頭即
 蒲圻縣治也晉太康元年置洲上有白面洲洲南又
 有澋口水出豫章又縣又縣當作艾縣屬豫章/郡今為南昌府寧縣東入
 蒲圻縣至沙陽西北魚嶽山入江山在大江中楊子
 洲南孤峙中洲疑有譌字或/作孤峙江中
江水左得中陽水口又東得白沙口
 一名沙屯即麻屯口也本名蔑黙口江浦矣南直蒲
[035-9a]
 圻洲水北八百餘里吳所屯也又逕魚嶽山北下得
 金梁洲洲東北對淵淵宋本/作洲一名淵歩洲江濆從洲
 頭以上悉壁立無岸歴專政疑有譌字政/宋本作岐至白沙方
 有浦上甚難江中有沙陽洲晉置今為武/昌府嘉魚縣沙陽縣治
 也縣本江夏之沙羡矣晉太康中改曰沙陽縣宋元
 嘉十六年割𨽻巴陵郡江之右岸有雍口亦謂之流
 疑/譌口東北流之疑/譌長洋港東北流逕石子岡岡上有
 故城即州陵縣之故城也莊辛所言左州侯國矣又
[035-9b]
 東逕州陵新治南王莽之江夏也港水東南流注於
 江謂之洋口南對龍穴洲沙陽洲之下尾也洲裏有
 駕部口宋景平二年迎文帝於江陵法駕頓此因以
 為名文帝車駕發江陵至此黒龍躍出負帝所乗舟
 左右失色上謂長史王曇首曰乃夏禹所以受天命
 矣我何徳以堪之故有龍穴之名焉
江水東右得聶口
 江浦也左對聶州
[035-10a]
江水左逕百人山南百人山在漢陽/縣西南八十里
 右逕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黄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
 呉志周瑜傳曹公軍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黄/蓋曰今冦衆我寡難以持乆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
 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䝉衝鬬艦數十艘寔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
 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繋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
 時風盛猛悉沿燒岸山營落頃之煙炎漲天人馬燒/溺死者甚衆軍遂敗還保南郡 江表傳曰至戰日
 蓋先取輕利艦十舫載燥荻枯柴積其中灌以魚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龍幡於艦上時東南風急因以十
 艦最著前中江舉舧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北軍大壊曹公退走
[035-10b]
江水東逕大軍山南大軍山在漢陽/縣西南六十里
 山東有山屯夏浦江水左迤也江中有石浮出謂之
 節度石石則疑作/側塗水注之出江州武昌郡武昌縣
 泰山西北流逕汝南僑郡故城南咸和中㓂難南逼
 戸口南渡因置斯郡治於塗口塗水歴縣西又西北
 流注於江
江水又東逕小軍山南小軍山在漢陽/縣西南五十里
 臨側江津東有小軍浦
[035-11a]
江水又東逕雞翅山北
 山東即土城浦也
又東北至江夏沙羡縣西北江夏本漢沙羡縣/地今為武昌府治沔水從
北來注之
 沌水上承陽縣之白湖東南流為沌水逕陽縣南注
 於江謂之沌口有陽都尉治晉永嘉六年王敦以陶
 侃為荆州鎮此晉書陶侃傳周顗為荆州刺史方入/境為賊所破王敦表侃為使持節寜
 逺將軍南蠻校尉荆/州刺史鎮於沌口明年徙林鄣
[035-11b]
江水又東逕歎父山南對歎洲
 亦曰炭步矣江之右岸當鸚鵡洲南有江水右迤謂
 之驛渚三月以末水下通樊口水
江水又東逕魯山南魯山即大别在漢/陽府城東北半里
 右疑作/古翼際山也地說曰漢與江合於衡北翼際山
 傍者也山上有呉江夏太守陸渙所治城蓋取二水
 之名地理志曰夏水過郡入江夏也舊治安陸漢髙
 帝六年置呉乃徙此城中有晉征南將軍荆州刺史
[035-12a]
 胡奮碑又有平南將軍王世將刻石記征杜曽事有
 劉琦墓及廟也山左即沔水口矣沔左有却月城然
 亦曰偃月壘戴監軍築故曲陵縣也後乃沙羡縣治
 也昔魏將黄祖所守遣董襲陸統攻而禽之禰衡亦
 遇害於此衡恃才倜儻肆狂狷於無妄之世保身不
 足遇非其死可謂咎悔之深矣江之右岸有船官浦
 歴黄鵠&KR1105西而南矣直鸚鵡洲之下尾江水溠曰疑/有
 譌字項云/當作回狀浦是曰黄軍浦昔呉將黄蓋軍師所屯
[035-12b]
 故浦得其名亦商舟之所㑹矣船官浦東即黄鵠山
 黄鵠山在漢陽府城内西/隅聳峙江口與大别對林間甚美譙郡戴仲若野
 服居之山下謂之黄鵠岸岸下有灣目之為鵠灣鵠
 山東北對夏口城魏黄初二年孫權所築也夏口故/城在今
 江夏縣/西南依山傍江開勢明逺憑墉藉阻髙觀枕流上
 則遊因一作/目流川下則激浪﨑嶇實舟人之所艱也
 對岸則入沔津故城以夏口為名亦沙羡縣治矣
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大湖又東合灄口水此下皆疑屬/注或疑自上
[035-13a]
水通大湖/一句起上承沔水於安陸縣今為湖廣/漢陽府而東逕灄陽
縣北今為漢/陽縣東南注於江江水又東湖水自北南注謂
之嘉呉江右岸頻得二夏浦北對東城洲西浦側有雍
伏戍江之左岸東㑹龍驤水口出北山蠻中江之有宋/本
作/右武口水上通安陸之延頭
 宋元嘉二年衛將軍荆州刺史謝晦阻兵上流為征
 北檀道濟所敗走奔於此為戌主光順之所執處也
 宋書謝晦𫝊初晦與徐羡之傅亮謀為自全之計晦/鎮荆州而檀道濟鎮廣陵各有强兵以制持朝廷羡
[035-13b]
 之與亮于中秉權可得持久及羡之等既誅太祖詔/道濟西討晦聞羡之等死謂道濟必不獨全及聞率
 衆來上惶懼無計道濟既至與到彦之軍合西人離/阻無復鬥心臺軍至忌置洲尾削艦過江晦大軍一
 時潰散晦夜乗小艇還江陵衆散畧盡乃攜其弟遯/兄子世基等七騎北走至安陸延頭為戍主光順之
 所/執南至武城俱入大江南直武洲洲南對楊桂水口
 江水南出也通金女大文桃班三治呉舊地宋本/作屯
 在荆州界盡此
江水東逕若城南
 庾仲雍江下當有/水字記曰若城至武城口三十里者也
[035-14a]
 南對郭口夏浦而不常泛矣東得苦菜夏浦浦東有
 苦菜夏江逕其北故浦有苦菜之名焉山上有菜苦
 可食江水左得廣武口江浦也江之右岸有李姥浦
 浦中偏無蚊蚋之患矣北對峥嶸洲冠軍將軍劉毅
 破桓元於此洲元乃挾天子西走江陵矣晉書劉毅/𫝊桓𤣥既
 西走劉裕以毅為冠軍將軍青州刺史與何無忌劉/道規躡𤣥𤣥逼帝及瑯琊王西上毅等追及戰於峥
 嶸洲乗風縱火盡銳争先/𤣥衆大潰燒輜重夜走
又東過邾縣南今為湖廣/黄州府
[035-14b]
 江水東逕白虎&KR1105北山臨側江濆又東㑹赤溪夏浦
 二口江水右迤也又東逕具一作/貝&KR1105北庾仲雍謂之
 沛岸矣江右岸有秋口江浦也又東得烏石水出烏
 石山南流注於江
江水右得黎&KR1105
 亦曰黎岸也山東有夏浦又東逕上磧北山名也仲
 雍謂之大小竹磧也北岸峰火洲即舉洲也北對舉
 口仲雍作莒字得其音而忘其事非也舉水出龜頭
[035-15a]
 山西北流逕龍戍南梁定州治蠻田超秀為刺史舉
 水又西流左合垂山之水水北出垂山之陽與戈陽
 戈疑作弋漢志/汝南有弋陽縣渒水同發一山故是水合之水之東
 有南口戍又南逕方山戍西西流注於舉水又西南
 逕梁司豫二州東蠻曰疑作/田魯生為刺史治湖陂城
 亦謂之水城也舉水又西南逕顔城南又西南逕齊
 安郡今黄/州府西倒水注之出黄武山南流逕白沙戍西
 又東南逕梁達城戍西東南合舉水舉水又南東歴
[035-15b]
 赤亭下又謂之赤亭水又分為二水南流注於江謂之
 舉洲胡氏/作口南對舉洲春秋左傳定公四年呉楚陣于
 伯舉京相璠曰漢東地矣夏有洰水或作舉疑即此
 也左水東南流入於江滸曰文方口江之右岸有鳯
 鳴口江浦也浦側有鳯鳴戍
江水又東逕邾縣故城南在今黄州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漢邾縣今為黄岡黄
陂縣/地
 楚宣王滅邾徙居於此故曰邾也漢髙帝三年項羽
[035-16a]
 封呉苪為衡山王都此按史記項羽分封是/漢元年今云三年誤晉咸和
 中庾翼為西陽太守分江夏立四年豫州刺史毛寳
 西陽太守樊俊共鎮之為石虎將張格度所陷自爾
 丘墟焉城南對蘆洲在今武昌縣西二/十里一名伍洲舊呉時客舍
 於洲上方便謂所止焉上下疑/有譌脫亦謂羅州矣
鄂縣北鄂縣上當有江/水又東逕字江水二字/疑衍右得樊口鄂縣即今/武昌縣樊
口在縣西北五里/樊山在縣西一里
 庾仲雍江水記云谷里袁口江津南入歴樊山上下
[035-16b]
 三百里通新興馬頭二治樊口之北有灣昔孫權裝
 大船名之曰長安亦曰大舶載坐直之士三千人與
 羣臣泛舟江津屬值風起權欲西取蘆州谷不從利
 乃拔刀急上令取樊口薄舶船至岸而敗按江表𫝊/曰權於武
 昌新裝大船名為長安試泛之釣臺泝時風大盛谷/利令拖工取樊口權曰當張頭取羅州利拔刀向拖
 工曰不取樊口者斬工即轉拖入樊口風遂猛不可/行乃還據此蘆當是羅谷不從利當是谷利不從急
 上當是/急止故名其處為敗舶灣因鑿樊山為路以上人
 即名其處為呉造峴在樊口上一里今厥處尚存
[035-17a]
江水又左逕赤鼻山南在黄州府城西/北漢川門外
 山臨側江川
又東逕西陽郡南郡治即西陽縣也
 晉書地道記以為弦子國也
江之右岸有鄂縣故城
 舊樊楚也世本稱熊渠封其中子之名某者為鄂王
 史記楚史家熊渠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勢疵為越章王晉太康地記
 以為東鄂矣九州記曰鄂今武昌也孫權以魏黄初
[035-17b]
 元年中自公安徙此改曰武昌縣鄂縣徙治於袁山
 東又以其年立為江夏郡分建業之民千家以益之
 至黄龍元年權遷都建業以陸遜輔太子鎮武昌孫
 皓亦都之皓還東令滕牧守之晉惠帝永平中始置
 江州傅綜為刺史治此城後太尉庾亮之所鎮也今
 武昌郡治城南有袁山即樊山也武昌記曰樊口南
 有大姥廟孫權常獵於山下依希見一姥問權獵何
 所得曰正得一豹母曰何不豎豹尾忽然不見太平/廣記
[035-18a]
 引武昌記曰孫權獵於武昌樊山下見一老母問權/何獲曰只得一豹母曰何不竪其尾忽然不見權稱
 尊號立廟/於山下應劭漢官序曰豹尾過後執金吾罷屯解
 圍天子鹵簿中後屬車施豹尾於道路豹尾之内為
 省中後漢書輿服志乗輿大駕寢後一車懸豹尾豹/尾以前比省中注引漢官儀曰豹尾過後罷去
 解圍胡廣曰施於道路豹尾之内為省中/故須過後屯圍乃得解皆所以戒不虞也蓋權事應
 在此故為立廟也又孫皓亦嘗登之使將害常侍王
 蕃而其首虎上下疑/有譌字以争之案江表𫝊云孫皓於殿/上斬王蕃出登萊山使
 親近將蕃首作虎/跳狼争咋齧之北背大江江上有釣臺權帝極飲
[035-18b]
 其上曰墮臺醉乃已張昭盡言處呉志孫權於武昌/臨釣臺飲酒大醉
 使人以水洒羣臣曰今日酣飲惟醉墮臺中乃止耳/張昭正色不言出外車中坐權呼還問何為怒對曰
 昔紂為糟邱池長夜之飲當時亦/不以為惡也權黙然慙遂以罷酒城西有郊壇權告
 天即位於此顧謂公卿曰魯子敬嘗言此可謂明於
 事勢矣城東故城言漢將灌嬰所築也江中有節度
 石三段廣百步髙五六丈是西陽武昌界分江於斯
 石也又得東五丈上下疑/有譌脫又得次浦江浦也東逕五
 &KR1105北有五山沿次江陰故得是名矣仲雍謂之五圻
[035-19a]
江水左則巴水注之
 水出雩婁縣之下靈山即大别也雩婁漢屬/廬江郡與決水
 同出一山故世謂之分水山亦或曰巴山南歴蠻中
 呉時舊立屯於水側引巴水以溉野又南逕巴水戍
 南流注於江謂之巴口
又東逕較當作[車*犬]下同漢置屬江夏郡今在九江/黄州之間胡云即今黄州府蘄水縣也縣故
城南
 故弦國也春秋僖公五年秋楚滅弦弦子奔黃者也
[035-19b]
 杜預注曰弦國在/弋陽[車*犬]縣東南漢惠帝元年封長沙相利倉為侯
 國按漢表作[車*犬]/侯黎朱蒼城在山之陽南對五洲也江中有五
 洲相接故以五洲為名宋孝武帝舉兵江州達牙洲
 上有紫雲蔭之即是洲也
東㑹希水口希水在今/蘄水縣南出灊縣今江南安慶/府潛山縣霍山西麓
山北有灊縣故城
 地理志曰縣南有天柱山即霍山也有祠南嶽廟音
 潛二字當注在灊/字下恐非正文齊立霍州治此西南流分為二水
[035-20a]
 枝津出焉希水又南積而為湖謂之希湖湖水又南
 流逕[車*犬]縣東而南流注於江是曰希水口者也然水
 流急濬霖雨暴疾漂濫無常行者難之
大江右岸有厭里口安樂浦
 從此至武昌尚方作部諸屯相接枕帶長江又東得
 桑步歩下有章浦本南陽郡治今悉荒蕪
江水左得赤水浦
 夏浦也
[035-20b]
江水又東逕南陽山南
 又曰苟宋本/作芍&KR1105亦曰南陽&KR1105仲雍謂之南陽圻一名
 洛至圻一名石姥水勢迅急
江水又東逕西陵縣故城南今黄州府治故/城在蘄州西
 史記秦昭王遣白起伐楚取西陵者也漢章帝建初
 二年封陰堂按後漢書/當作陰棠為侯國
江水東歴孟家㳾一作/溠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逕其北
 即黄石&KR1105也一名石茨圻有疑作/在西陵縣也北縣疑/作
[035-21a]
 縣/北則三洲也山連逕江側東山偏髙謂之西塞東對
 黄公九&KR1105所謂九圻者也黄石&KR1105在武昌府大冶縣/東北三十里西塞在縣東
 九十里元和志云在武昌縣東/八十五里蓋與大冶分山也於行小難上下疑/有譌字
 山之間為闕塞也從此濟於土復土復者北岸地名
 也
又東過蘄春縣南蘄水從北東疑作/來注之今黄州府/蘄水縣
 江水右得常宋本/作韋口江浦也浦東有葦山江水東逕
 山北北崖有東湖口江波左迤流結成湖故謂之湖
[035-21b]
 口矣江水又東得空石口江浦在右臨江有空石山
 南對石穴洲洲上有蘄陽縣治也又東蘄水注之江
 水又東逕蘄春縣故城南世祖建武三十年封陳俊
 子浮為侯國也江水又東得銅零口江浦也大江右
 逕蝦䗫山北而東㑹海口水南通大湖北達於江水
 左右翼山江水逕其北東合臧口江浦矣江水又左
 逕長風山南得長風口江浦也江水又東逕積布山
 南俗謂之積布&KR1105又曰積布圻庾仲雍所謂髙山也
[035-22a]
 此即西陽一作/南陽尋陽二郡界也蘄春縣即今蘄州水/出江夏蘄春縣北山
 南過其縣西又南/至蘄口南入於江右岸有土復口江浦也夾浦有江
 山山東口有護上下疑/有錯文江浦也庾仲雍謂之朝二浦
 也何氏云/疑有誤
又東過下雉縣北今武昌府興國州/東有下雉故城刋水從東陵西南
注之
 江水東逕琵琶山南山下有琵琶灣也又東逕望夫
 山南又東得苦菜水口夏浦也江之右岸富水注之
[035-22b]
 水出陽新縣之青湓山西北流逕陽縣故豫章之屬
 矣地多女鳥元中記曰新陽男子於水次得之遂與
 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問養兒不露其衣言
 是鳥落塵於兒衣中則令兒病故亦謂之飛夜遊女
 矣搜神記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往得一女所解之衣藏之此女不得去男子
 取以為婦生三女後於積稻下得其毛衣遂飛去本/草引𤣥中記云姑獲鳥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又云
 是産婦死後化作一名隱飛/一名夜行遊女鬼神類也又西北逕下雉縣王莽
 更名之潤兇按漢志/當作光矣後併新陽水之左右公私裂
[035-23a]
 溉咸成沃壤舊呉屯所在也江水口疑/譌右東得蘭溪
 水口並江浦也
又東左得青林口
 即水出廬江郡之東陵鄉江夏有西陵縣故是言東
 矣尚書云江水過九江至於東陵者也西南流水積
 為湖湖西有青林山宋太始元年明帝遣沈攸之西
 伐子勣當作勛宋書晉/安王子勛謀反伐栅青山覩一童子甚麗問
 伐者曰取此何為答欲討賊童子曰下旬當平何勞
[035-23b]
 伐此在衆人之中忽不復見故謂之青林湖湖有鯽
 魚食之肥美辟寒暑湖水西流謂之青林水又西南
 歴尋陽分為二水一水東流通大雷一水西南流注
 於江經所為刋水也右對馬頭岸自富口迄此五十
 餘里岸阻江山
  行水金鑑云水經注江水自下巂以東所紀山水
  地名或瑣細難考沔水自石城以東尤多舛錯道
  元亦自謂未必一得其實今據府州縣志以為之
[035-24a]
  綱而掇取水經注及羣書要語附載於其下江水
  自巴陵縣西北㑹洞庭湖又東逕其縣北又東逕
  臨湘縣北臨湘在湖廣岳州府東北七十五里/晉以後為巴陵縣宋析置臨湘縣
  東逕嘉魚縣西北與沔陽州分水嘉魚在武昌府/西南二百五十
  里漢沙羡縣地隋為蒲圻縣地南唐分置嘉魚縣/沔陽在安陸府南少東三百三十里本漢州陵縣
  又東北逕江夏縣西漢陽縣東又北漢水自北來
  注之江夏為湖廣武昌府治本漢沙羡縣地漢陽/為漢陽府治本春秋之夏汭亦漢沙羡縣地
  也/又北折而東逕武昌縣北其對岸則黄陂縣黄
[035-24b]
  岡縣武昌在武昌府東北一百八十里本漢鄂縣/黄陂在黄州府西二百四十里本漢邾縣地
  黄岡為府治本漢西陽邾西陵/三縣今縣西北有邾縣故城又東逕大冶縣北
  蘄水縣南大冶在興國州西北一百五十里本漢/鄂下雉二縣地蘄水在黄州府東少南
  一百十里/本漢[車*犬]縣又東逕興國縣北蘄州南興國在武昌/府東南三百
  六十里本漢下雉縣兼鄂縣地蘄州在黄/州府東少南一百八十里本漢蘄春縣又東逕
  瑞昌縣北廣濟縣南瑞昌在江西九江府西九十/里本漢柴桑縣地廣濟在湖
  廣蘄州東七十里本漢蘄春尋/陽二縣地大江去縣七十里又東逕徳化縣北
  黄梅縣南徳化九江府治晉永興初於此置尋陽/郡隋因改柴桑曰尋陽而江北之名遂
[035-25a]
  移於江南黄梅在蘄州東一百六十里本漢尋陽/縣其故城在今縣東北元和志大江在黄梅縣南
  一百/里彭蠡澤在徳化縣東南九十里其水北注於
  江此導江東迤北㑹於滙之所經也今洞庭遇江/漲其水亦為
  江波所遏而經獨於彭蠡言滙澤者蓋禹時巴陵/未有洲渚九江即是江身與彭蠡異故不言滙澤
  也/
  呉幼清移前東滙澤為彭蠡六字於此東迆北㑹
  於滙之上其說曰鄂北對漢陽軍大别山漢水自
  北來入江江水與之㑹合流曰滙故曰東迆北㑹
[035-25b]
  于滙不言㑹于漢者以漢有漾沔滄浪之異名不
  可指定一名而言故但曰㑹于滙也金吉甫則直
  以滙為誤字其說曰當作㑹于漢蓋江勢迆北處
  正受漢口若至彭蠡則東流乆矣滙字必因上文
  而誤也今按江漢合流入揚州之域㑹彭蠡水始
  有三江之目若以滙指漢水則北江中江不待過
  彭蠡而始有其名矣禹貢于荆州言江漢無中江
  北江之名于揚州始言三江蓋必㑹南江而後可
[035-26a]
  命之曰北曰中也周禮荆州曰其川江漢揚州曰
  其川三江與禹貢若合符節滙非漢口明矣自宋
  以來說此經者遇難解處不以為衍文則以為錯
  簡不以為錯簡則以為誤字真禹貢之一厄也
 
 
 
 
[035-26b]
 
 
 
 
 
 
 
 水經注集釋訂訛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