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59 水經注集釋訂訛-清-沈炳巽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一
 水經注集釋訂訛    地理類四河渠之屬/
  提要
    臣/等謹案水經注集釋訂訛四十卷
   國朝沈炳巽撰炳巽字繹旃歸安人其書據明
    嘉靖間黄省曽所刋水經注本而以己意校
    定之多所釐正又以道元徵引之書極為博
    贍傳寫既久訛誤相仍因徧檢史記漢書志
[000-1b]
    表及諸史各志取其文異同者録於下方以
    備參考其無他書可校者則闕之間附以諸
    家考訂之説凡州縣沿革則悉以今名釋焉
    中間於地理方位往往有不能詳審而漫為
    臆度者如漳水注稱絳瀆逕九門城南又東
    南逕南宫城北炳巽釋云九門城在今藁城
    縣西北二十里而不知一在滹沱之南一在
    滹沱之北中隔新河寧晉束鹿晉州相去甚
[000-2a]
    逺水經沁水過穀逺縣東又南過陭氏縣東
    此陭氏在潞安府屯留縣西南即北魏之寄
    氏陭譌作猗而炳巽釋云今屬平陽府則不
    知漢志有上黨之陭氏非即河東之猗氏他
    若河水過髙唐縣南道元言河水於縣漯水
    注之此下有地理志曰漯水出東武陽今漯
    水上承河水於武陽縣東南西北逕武陽新
    城東云云炳巽以其重見於前刪此存彼不
[000-2b]
    知下文水自城東北逕東武陽縣故城南所
    謂自城者承武陽新城言也使如所刪則自
    城直接髙唐不可通矣此類皆為舛誤然炳
    巽作此書凡歴九年而成丹鉛矻矻手自㸃
    定其初未見朱謀㙔本後求得之而所見大
    略相同亦可知其用心之勤至雖不能盡出
    前人範圍而鈎索考證之功實未可沒也乾
    隆四十三年五月恭校上
[000-3a]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000-4a]
水經注集釋訂訛原序
余少時讀水經注服其真能讀萬卷書行盡天下山水
路而所成文章又復鈎采羣書造語選辭句斤字削於
經史子集中别開面目若天地間不可無一不容有二
者然其中間多棘吻刺舌每至不能句讀往往置之後
得蜀中朱無易水經注箋見其徴引載籍駮正脱誤厥
功良多然所定者祇及什之二三譬疾醫治疾療其半
而未起其全難語於身之康强也己巳冬家繹旃貢士
[000-4b]
過予草堂出集釋訂訛一書索予草序讀之見有釐簡
編之錯雜者有正援据之未的者有壹名類之互異者
有改字畫之舛謬者有補考索之缺略者大約本之六
經參之史記班范以下諸史采之近代名家鈎纂以為
依據至本文既誤又無他書可校者不敢師心自用而
仍從闕如其用心也專其用力也勤其積嵗月也多視
茍焉著書而急急以取名者不可以同年而語也已憶
予奉
[000-5a]
勅校舊唐書其錯簡譌字不可勝數至思維㫁絶因徴
之通鑑綱目與三通英華文粹等書以對勘取裁而後
稍復原文之舊既得君家東甫唐書合鈔見其正譌審
闕并有予用意所未到者悉采入每卷考証中於此見
校讐之難而君家兄弟之矻矻於古書者一有功於有
唐一有功於地利並足増我家之光而今兹之序其縁
起者又能易嚮時之沈悶而了然於心目也抑古來著
書之家如郭璞郭象裴駰劉昭顔師古之徒不獨注釋
[000-5b]
皆能自為一書以行於世然其文代𫝊完好獨道元所
成乆将淪沒至楊用修始有刻本而去其諸家小注又
詭竒自喜轉取踳駮不易解者以為生新是彰之而適
以紊之也得繹旃之好學深思虚心順理以訂正之是
不獨還酈氏之舊物并可為桑氏之功臣也夫
乾隆十五年嵗次庚午七月朢日長洲沈徳潛譔
[000-6a]
凡例
 一是書宋本既不可得今世所行惟明嘉靖間黄氏
  刋本其他如朱鬱儀鍾伯敬及休寧吳氏諸本亦
  僅或有之余家所藏止黄氏一本其間篇簡脱漏
  文字踳駮魯魚甚衆亥豕益訛或首尾顛躓而不
  聨或句讀轉易而不記是以讀者不能通其義余
  酷好是書而苦於句讀每遇不可解處輒廢書長
  歎又無他本可以校讐止憑腹笥臆改積數年之
[000-6b]
  功稍稍可以寓目後得朱氏注箋見其㸃定之處
  大較與余所改略同南潯董訥夫以為朱氏已詳
  而此複出似宜節去此非僕之複出亦非敢掠取
  朱氏已成之論攘為已有寔縁校改在前得書在
  後已積數年之功不忍輕棄故兩存之然朱氏雖
  經修改尚多闕疑違意其條綱紊亂㫖趣乖違者
  亦復不少巽不揣固陋討尋校勘譌者譯之散者
  聚之亡者追之俾㫁者仍續闕者復補惟古今字
[000-7a]
  有通用稍存之凡改正共一萬闕/闕/闕/十字
  校改譌謬闕/闕/闕/
 一經文之錯誤者如河水積石一山錯簡在渤海之
  下葱嶺之上霸水之雜入渭水沔水之中篇錯簡
  在下篇千年以來無人較正致後來人彈射并其
  全經而疑之徳清胡渭朏明起而正之可以開千
  載之疑誠有功於是書不淺但胡氏止校正于禹
  貢錐指之中而閲是書者未能悉知故從胡氏校
[000-7b]
  定之本撮録
 一道元博覽羣書掇其精華以注水經誠從來所未
  有但注中所引頗多譌誤雖或𫝊聞異辭然經史
  具在可以覆校唐宋元明以來諸家撰序大約俱
  藉以考水道之源流稽山川之古迹其于引用譌
  誤處概未校正朱本雖略加考訂然亦僅得十中
  一二巽不揣固陋詳加鈎索如某水之闕/闕/
  之闕/事與原文大異者悉取原書附於本文之下
[000-8a]
   至封建之先後地名之互異尤屬最多則取史記
   兩漢志表及諸史各志詳加查改若本文既誤而
   無他書可校者仍闕疑焉
  一郡邑沿革廢置不常或古有而今無或名同而地
   異或始分而今合或今合而古離種種不一若不
   考据精詳則讀者茫然不知為何地矣今以明統
   志為凖博採輿地諸書參之禹貢錐指細加注明
   至諸水經行之地亦從錐指採録若
[000-8b]
憲皇帝時升州為府及分縣為二之各州縣俱未及注出
   縁脱稿在前難于改注也
  一崑山顧寧人長洲何義門兩先生俱于是書各有
   考訂顧氏大約採之于日知録亭林集二書何氏
   則從其後人假先生手批之本採入先兄東甫亦
   曽究心於此後縁從事于新舊兩唐書故不暇旁
   及間有一二條亦為採入
  一是書經始于雍正三年脱稿於雍正九年其考索
[000-9a]
  鈎纂雖屬炳巽一人而助余不逮者季弟勞山與
  有力焉至于抄録成書則族弟霞綺一人手筆故
  得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