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m0004 般若燈論釋-唐-龍樹菩薩 (TKD)


[16-0472b]


[16-0472b]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寸
偈本龍樹菩薩釋論分別明菩薩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羅頗蜜多羅譯
觀業品第十七
釋日今此品者亦爲遮空所對治令
解業果無自體義故說
阿毗曇人言彼於前品中說諸行流
轉衆生及人等亦皆流轉者不然而
彼驗中立義言諸行若常若無常者
是斷常過故有流轉者不然而說諸
行畢竟無有流轉彼先作此說故我
今此中說常無常无如是過而有諸
行流轉作是說者欲令物解第一義
中定有如是内諸入諸行生死與業
果合故此若無者不見諸行與業果
有合譬如石女兒今有諸行與業果
合故而有生死是故我今觀察業果
其義如阿毗曇中廣說故彼偈言自
護身口思及彼攝他者慈法爲種子
能得現未果所言思者謂能自調伏
遠離非法與此心相應思故名爲思
攝他者謂布施愛語救護怖畏者以
[16-0472c]
如是等能攝他故名爲攝他慈者謂
心心卽名法亦是種子種子者亦名
因爲誰因耶謂果之因是何等果謂
是現在未來之果云何名心爲種子
耶謂能起身口業故名爲種子云何
名非法違法故名爲非法非法者謂
惡及不善等云何名無記謂違法非
法名爲無記无記者有四種業一者
報生二者滅儀三者工巧四者變化
又無記者不記善不善故名爲无記
又無記者不起善不善果亦名無記
有如是等差別俱舎論中亦有二種
其義云何故論偈曰
大仙所說業思及思所起於是二業中
無量差別說
釋曰云何名大仙聲聞辟支佛諸菩
薩等亦名爲仙佛於其中最尊上故
名爲大仙巳到一切諸波羅蜜功德
善根彼岸故名爲大仙復次前偈列
名今當別釋其義云何故論偈言
如前所說思但名爲意業従思所起者
卽是身口業
釋曰云何說思但是意業謂思與意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二張寸
[16-0473a]
相應名爲意業復次此思於意門中
得究竟故名爲意業非身口業云何
名従思所起謂知巳知巳作作者名
思所起業此業有二種謂身及口若
於身門究竟口門究竟者名身業口
業說二業巳次說無量種差別云何
名無量種差別耶故論偈言
身業及口業作與無作四語起遠離等
皆有善不善
釋曰語起者謂以文字了了出言名
爲語起云何名遠離謂運動身手等
運動者謂起念言我當作此善業従
初受善業思後受善業思所起之人
若作善業若不作業遠離無作色體
恒生不遠離者亦如是念言我當作
此不善業若身若口若意従初不善
業刹那所起之人若作惡業若不作
従不善因名不遠離無作色體恒生
云何名作無作色以身口色令他解
者名爲作色不以身口色令他解者
名無作色故論偈言
受用自體福罪生亦如是及思爲七業
能了諸業相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三張寸
[16-0473b]
釋曰云何名受用自體謂檀越所捨
房舎園林衣服飮食臥具湯藥資身
具等云何名福謂撈漉義見諸衆生
沒溺煩惱河中起大悲心漉出衆生
置涅槃岸故名爲福非福者謂作種
種不善之事能令衆生入諸惡道云
何亦是受用自體謂違背福故名爲
非福解福非福巳次解思義以何法
故名之爲思謂功德與過惡及非功
德與過惡起心所作意業者名思彼
論如是以七種業說爲業相乃至坐
禪誦經聽聞記念等亦名爲業皆攝
在七種中故而不別說有此業故見
業與果合與果合者謂於五趣中有
五陰起相是故品初說業與果合爲
出因者第一義中有生死義得成以
有縳有解故有生死體論者言今此
業者爲一起巳乃至受果巳來恒住
耶爲一刹那起巳卽滅耶是皆不然
其過如論偈說
若住至受果此業卽爲常業若滅去者
滅巳誰生果
釋曰若業自體起巳無間不壞後方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苐四張寸
[16-0473c]
有壞者不然墮常過故阿毗曇人言
如芭蕉竹葦等於後與果巳卽壞是
故無過論者言竹葦等一一刹那隨
壞不住後時相似相續斷者於世諦
中說壞耳若第一義中說業如竹葦
等相續至受果者不然若言有業法
自體先後倶不壞者難令物解汝非
無過阿毗曇人言初未得壞因故不
壞後時得壞因來方壞有何過耶論
者言此義不然汝立有壞因者而彼
物不是壞因與此物異故是因故譬
如餘物如阿含中說身及諸根等一
刹那起巳不住汝義與經相違若汝
欲避此過而受起巳無間卽壞者是
亦有過業若滅者卽無自體若汝意
謂業正滅時能與果者而此滅時名
半滅半未滅能與果者不然同前所
答過若汝言不可說滅巳與果不滅
與果者此名不可說業若不可說業
於第一義中能與果者不然不可說
故譬如欲生時汝所見者不能堅固
出因不成亦違汝義
阿毗曇人言有相續故我義無違云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五張寸
[16-0474a]
何知耶故論偈言
如芽等相續而従種子生由是而生果
離種無相續
釋曰此謂従芽生莖乃至枝葉花果
等各有其相種子雖滅由起相續展
轉至果若離種子芽等相續則無流
轉以是故其義云何故論偈言
種子有相續従相續有果先種而後果
不斷亦不常
釋曰云何不斷謂有種子相續住故
云何不常謂芽起巳種子壞故内
法亦尒如論偈說
如是従初心心法相續起従是而起果
離心無相續
釋曰此謂慈心不慈心名爲業此心
雖滅而相續起此相續果起者謂愛
非愛有受想故若離心者果則不起
今當說相續法其義云何故論偈言
従心有相續従相續有果故業在果先
不斷亦不常
釋日云何不斷謂相續能起果故云
何不常不至第二刹那住故此中作
驗第一義中有如是業果與衆生名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六張寸
[16-0474b]
字諸行合諸有欲得勝果衆生如來
爲說得果方便故此若無如來不說
得樂果方便譬如虛空花鬘今說有
方便者其義云何故論偈言
求法方便者謂十白業道勝欲樂五種
現未二世得
釋曰法者謂果法方便者謂得果法
因因者謂白業果者謂現在未來得
五欲樂得何等果謂得報果依果白
謂善淨能成就福德因緣者従是十
白業道生十者謂不殺不盜不邪行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無益語不
嫉不恚不邪見等名十白業亦名十
善業道皆従身口意生云何名勝果
謂於人天趣中得最勝人天其義云
何故論偈言
人能降伏心利益於衆生是名爲慈善
得二世果報
釋曰以是故佛說有此得果方便如
所說者其義得成論者言汝說業果
有相續故而以種子爲喻者則有大
過如論偈說
作此分別者得大及多過是如汝所說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七張寸
[16-0474c]
於義則不然
釋曰云何不然此謂如汝向分別有
種子相續相似法體者不然何以故
種子有形有色有對是可見法得有
相續今思惟是事尙不可得何况心
之與業無形無色无對不可見刹那
刹那生滅不住欲與爲驗者是驗不
成又従種至芽者爲滅巳相續至芽
爲不滅相續至芽若滅巳至芽者芽
則無因若不滅而至芽者應従初種
子常生於芽若尒者一種子中則生
一切衆芽是事不然有大過故正量
部人謂阿毗曇人言如汝所說有人
相續能起天等相續業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種性別故譬如荏婆子不生
菴羅果等若善心次第能起善不善
無記心無記心次第能起善不善心
不善心次第能起善無記心者義皆
不然乃至欲界繫心次第能起色界
無色界繫心及起無漏心無漏心復
展轉起欲界色界無色界繫心亦如
上說芽起者今悉不然如前所立驗
中巳捻破故有作善者是亦不然我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八張寸
[16-0475a]
今當說順業果報正分別義是何分
別如前分別種子相續相似者如我
所說無彼過故過垢不能染說何等
耶謂說正分別義是誰說耶如阿含
經中偈言諸佛及緣覺聲聞等所
說一切諸聖衆所共分別者分別何
等故論偈言
不失法如券業如負財物而是無記性
約界有四種
釋日此謂不失法在如債主有券主
雖與財而不散失至於後時子本倶
得業亦如是能得後果業雖巳壞由
有不失法在能令行人得勝果報亦
如債主旣得財巳於負債人前毁其
本券如是如是不失法能與造業者
果巳其體亦壞不失法者有幾種耶
約界有四云何爲四謂欲界色界无
色界及無漏界不失法者是何性耶
是無覆无記性无覆者亦名不隱沒
無記此謂不說善不善故名爲无記
此不失法何道所斷故論偈言
不爲見道斷而是修道斷以是不失法
諸業有果報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九張寸
[16-0475b]
釋曰此謂見苦集滅道所不斷何時
斷耶謂修道進向後果時斷復次見
苦所斷不善業雖斷由此不失法在
見苦時不斷者是不失法能與果故
如目犍連被外道辱離波多比丘被
梵摩達王十二年禁目犍連等雖獲
聖果由不失法在故受宿不善業報
故論偈言
若見道所斷彼業至相似則得壞業等
如是之過咎
釋曰此不失法若爲見道所斷若共
業倶至後世者是則有過有何過耶
若不失法同見道所斷隨眠煩惱業
亦俱斷者卽壞業果壞何等果謂壞
見道所斷不善業果是義應知修道
若不斷者聖人應具足有凡夫業以
是故煩惱業爲見道斷不失法不爲
見道斷是故言如業見道斷不失法
修道進向後果時斷彼度欲界向色
界時度色界向無色界時斷者亦如
是故論偈言
一切諸行業相似不相似現在未終時
一業一法起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張寸
[16-0475c]
釋曰相似者謂同類業於現在命終
時有一不失法起捻持諸業不相似
者謂業種差別如欲界業色界業无
色界業有無量種復次有幾種業爲
不失法持耶故論偈言
如是二種業現在受果報或言受報巳
此業猶故在
釋曰二業者謂思及従思生或有人
言業受報巳而業猶在者以不念念
滅故又如前說無量種差別者亦一
一有一不失法起持故何故不失法
與果巳猶在而不更數數與果耶謂
巳與果故如巳了之券巳還財訖縱
有券在更不復得不失法亦如是巳
與果故更不數數得果此不失法於
何時滅耶故論偈言
度果及命終至此時而滅有漏無漏等
差別者應知
釋曰此謂修道時斷者如前命終時
相似不相似業共有一不失法持者
是也如湏陀洹等度果巳滅阿羅漢
及凡夫人死巳而滅此不失法復有
差別云何差別由漏無漏業別故不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一張寸
[16-0476a]
失法亦有漏無漏彼如是故不失法
亦従種種業起能令衆生受方土受
趣受色受形受信受戒等差別果與
果巳然後方滅以是故其義云何故
論偈言
雖空而不斷雖有而不常諸業不失法
此法佛所說
釋曰空者誰空謂諸行空如外道所
分别有自性法者無也而業不斷者
有不失法在故云何爲有有謂生死
生死者謂諸行於種種趣流轉故名
爲生死云何不常業有壞故云何名
不失法謂佛於處處經中說作此分
別者應尒以是故如我先說業與果
合爲出因者義非不成論者言汝所
說者是皆不然今爲汝說正業因緣
其義云何如論偈說
業従本不生以無自性故業従本不滅
以其不生故
釋曰我宗中業無有生如是種子相
續者第一義中亦无有生是故汝所
立譬喻無體而有闕譬喻過諸業云
何不生以無自性是故不生今且答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二張寸
[16-0476b]
正量部人說種子有相續過汝謂有
業與果合而無斷常過者云何無過
謂由有不失法在我今推求畢竟無
故如上偈說業従本不生是不失法
第一義中亦不成若有業生者爲業
故可有不失法業旣無體不失法亦
無體因不成故違汝義宗云何違耶
謂業與果合者翻成世諦令物解故
如汝前謂阿毗曇人有種子相續過
者此義不然如阿毗曇人先作種子
相續譬喻者有何意耶今爲汝說此
阿毗曇人有如是意謂種子相續展
轉因果隨起不壞故而以種子相續
不斷不常爲喻者如是欲得汝先說
種性別故爲因者因義不成由有心
及心數法相續起無別故又汝出因
非一向有別過云何非一向今現見
有別相續能起別果云何知耶如牛
毛生莞角生設蘿似荻而堅中生於陸地宊厥西胡用爲箭
竿尒雅云⬤堅中蓋竹之類也正量部人言阿含
經中佛如是說有不失法以此法故不
斷不常諸體得成彼言以業不起不
失法亦不起爲出因而道我因義不
成者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三
張寸
[16-0476c]
此語不然論者言如佛所說若無起
者彼卽無壞汝今欲得受此義者成
就我所欲然汝宗中不受此法故若
汝立自宗義謂無起无壞者其義不
成復次汝立諸法有自體者決定應
受業無自體若諸法有自體者卽爲
有過其過云何如論偈說
業若有自體是卽名爲常而業是無作
常法無作故
釋曰此謂有自體者卽爲是常若常
卽是不可作業何以故常法不可作
故亦無變壞相復次若業是無作有
何過耶其過如論偈說
若業是無作無作應自來住非梵行罪
今應得涅槃
釋曰梵者謂涅槃若行涅槃行者名
爲梵行住此行者名住梵行翻此者
名不住梵行何等是住梵行謂作善
業巳而得涅槃名住梵行何等是住
非梵行謂不作善業者名住非梵行
若此業不作自得涅槃者一切行非
梵行人皆應得涅槃非獨行梵行者
得涅槃有如是過咎然於世諦作甁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四張寸
[16-0477a]
作絹等亦有是過其過如論偈說
破一切世俗所有言語法作善及作惡
亦無有差別
釋曰此謂如世間言彼是造罪衆生
彼是造福衆生者不然以汝言不作
罪福自然得故其過云何如論偈說
以有業住故而名不失者亦應與果巳
今復更與果
釋曰住者云何謂自體在故更與果
者由業住故雖與作者果巳如有券
在巳償之債重湏償故業亦如是由
有體在還得與果阿毗曇人復言第
一義中有如是諸業彼因有故此業
若無而有因者不然譬如龜毛衣今
有業因謂諸煩惱是故如所說因第一
義中定有諸業論者言此語不善如
論偈說
煩惱若業性彼卽無自體若煩惱非實
何有業是實
釋日性者謂因此說煩惱是業因譬
如泥爲甁體如是煩惱爲業體云何
非實謂煩惱無自體故云何无自體
謂先所觀察巳遮起法亦遮諸體有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五張寸
[16-0477b]
自體此謂煩惱非是業因以是故因
義不成及違汝義云何違耶謂於世
諦中以煩惱爲業因非第一義是故
言違復次如先觀煩惱品中偈說愛
非愛顚倒而爲所起緣彼旣無自體
故煩惱非實先巳廣遮故阿毗曇人
言第一義中有如是煩惱以有果故
非無而受果譬如聾者耳根果及耳
識今有此煩惱果云何名果果謂業
也如是第一義中有煩惱故非因義
不成亦非違義如我所欲之義得成
復次有業以有果故非無如虛空花
由有業果是身非無業而有果以是
義故當知有業論者言是義非也汝
不正思惟邪見所惱虛妄分別作是
說耳其過如論偈說
說業及煩惱而爲諸身因業煩惱自空
身従何所有
釋曰何處說耶謂諸論中諸賢聖等
約世諦說若說第一義中觀察者是
皆不然如我宗中先巳說方便故此
謂諸法上中下貴賤好醜等種種果
報無有自體如說業及煩惱無自體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六張寸
[16-0477c]
身亦無自體以是故煩惱爲業因業
爲身因者是皆不然所說之過今還
在汝所立譬喻皆亦不成復次阿毗
曇人言第一義中有如是業有受果
者故此若無則无彼受者譬如虛空
花鬘今有業故有受果者其義云何
故論偈言
爲無明所覆爲愛結所繫而於本作者
不一亦不異
釋曰明所治者名爲无明覆者謂瞖
障慧眼云何爲名名謂衆生何故名
衆生謂有情者數數生故云何名愛
愛謂貪著著卽是結與誰爲結謂繫
衆生云何名繫謂與貪等相應故如
無始經中所說衆生爲無明所覆愛
結所繫於無始生死中徃來受種種
苦樂如是諸衆生等自作惡不善業
還自受不善果報此受業果者卽是
我所欲得作者然此作者不可說一
異故是有受果者由第一義中有彼
業故論者言汝所說者義皆不然此
論初巳來一切諸法皆巳觀察无有
従緣起果亦無不従緣起果以是故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七張寸
[16-0478a]
其義如論偈說
業不従緣生不従非緣生以業無自體
亦無起業者
釋曰此謂業等無起業有三種一謂
業二謂果報三謂受果者今推求業
無起故作者亦無起作及作者先皆
巳遮無有實體如我所說無業及無
作者方便其義云何如論說偈
無業无作者何有業生果旣無有此果
何有受果者
釋曰以是故汝言第一義中有業有
受果者其義不成亦違汝義云何違
耶謂翻以世諦令物解故阿毗曇人
言撥無業无果者是邪見過能障慧
眼彼說中論是眞實見者不然論者
言汝語非也其義云何如論偈說
如佛神通力現作化佛身於是湏臾間
化身復起化此初化身佛而名爲作者
化佛之所作是卽名爲業
釋曰此謂作者與化相似展轉従緣
起無有我體故而此所作業者亦如
化人無有自體譬如化佛復起於化
如是身口業等所作之事雖無有實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八張寸
[16-0478b]
而可眼見應如是知煩惱者名爲三
毒九結十緾九十八使等能起身業
口業意業分別今世後世善不善无
記苦報樂報不苦不樂報及起現報
生報後報等如是諸業一一皆空設
有所作亦無自體其義云何如論
偈說
業煩惱亦尒作者及果報如亁闥婆城
如幻亦如焰
釋曰此謂業等従因緣和合生如幻
化無實但可眼見是世諦中有非第
一義復次欲得善趣及欲得涅槃者
亦是世諦所說如汝謂我撥無業果
是邪見過者過亦無體阿毗曇人言
彼雖欲得於世諦中有一切法而於
第一義中誹謗無一切法者還不免
過論者言如經中偈說有體旣不成
無體亦不成又如經偈說有者是常
見無者是斷見是故有及無智者不
應依汝言撥無業果者我不欲尒以
是故汝先謂我不免過者我無此過
復次汝聞第一義中諸體無自體業
果及業果合作者及受者皆空無體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十九張寸
[16-0478c]
而謂虛住梵行空無所獲者是愚癡
心爲欲開發愚癡障故以業等有而
令物解云何解謂解如佛以神通力
現作化佛等事故此品初與外人所
說過而以業果無自體義令衆生解
是品義意以是故如梵王所問經說
佛告梵王若无業無果者卽是菩提
如是菩提無業无果得菩提者亦無
業無果彼得授記及聖種性亦復如
是若無業无業報者彼聖種性亦不
能起身口等業復次如觀緣品中說
所有諸物體皆無有自性巳遮眼等
非是異處及自在等有何以故眼等
不従赤白衆緣起衆緣亦不能生眼
入等亦如觀本際品巳遮生死本際
無自體故如無第二頭不可說第二
頭眼有病如觀行品偈說大聖說空
義令離諸見故若復執有空諸佛所
不化此巳遮諸見及無明等煩惱故
說空若復執空云何可化亦如以水
救火若水中有火起者則不可救如
觀苦中巳遮苦四義不成亦遮外万
物等四義不成何以故苦不名自作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二十張寸
[16-0479a]
法不自作法以無自體故何有人作
苦若說有我法各異相當知是人不
得法味若言諸法是善是不善是無
記是有漏無漏有爲無爲等別異者
是人於甚深寂滅法中爲無義利如
本住中巳遮本住不可得故亦遮三
世無有戲論分別以是故諸法則空
如作作者中說決定有作者不作決
定業決定無作者不作無定業何以
故決定業無作是業無作者如刀不
自割指不自觸以是故定作者無作
作者亦無業如是先後倶等不可得
故復次若無作等法則無有罪福罪
福等無故罪福果報亦無若無罪福
果報亦無涅槃以是義故於世諦中
說有諸業非第一義如夢所見不應
於中妄生憂喜如幻所作而無實體
如亁闥婆城日出時現但誑人眼而
無所有如佛告諸比丘生死無際諸
凡夫人不解正法故爲說生死長遠
又如佛言諸比丘爲欲盡生死故應
隨順行亦如無上依經說佛爲憐愍
世間住於乱慧無因惡因諍論者故
般若燈論釋卷苐十苐二十一張寸
[16-0479b]
於世諦中說有諸法有我有人有衆
生有命者復次佛婆伽婆見彼衆生
生死相續未起對治故說生死長遠
所以者何爲欲盡彼生死際故建立
衆生於勤精進善觀察者了彼生死
及與涅槃無少差別可得以是故無
有生死亦無涅槃又如觀緣中說是
作緣中無非緣中亦無彼中遮作不
可得故亦不與緣合而言有作不然
如觀三相中巳遮生故若生等不成
則無彼有爲有爲法無故何得有无
爲又如遮去與去者若謂去法卽是
去者作者作業是卽爲一若言去法
異於去者則離去者而有去法亦離
去法而有去者二倶有過如觀聖諦
亦說第一義中空無體義如彼偈說
諸佛以是故迴心不說法佛所解深
法衆生不能入何以故第一義中無
有空執若言空者是執著相如遮見
中巳遮邊等四見若說有邊則無後
世若說無邊亦無後世何以故第一
義中諸法空故如偈說何處何因緣
何人起諸見若言有見起者不然如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苐二十二張寸
[16-0479c]
遮合中言物果不従緣合不合生以
果無故合法亦無如遮成壞有體不
生體亦不生無體无體不生體亦不
生无體亦破三時無有相續以是等
義應知如遮縳解無有自體以無衆
生徃來陰界諸入五種推求無徃來
者以是故第一義中不說離生死外
別有涅槃如寶勝經偈言涅槃卽生
死生死卽涅槃實相義如是云何有
分別如遮有無中巳遮諸法若有若
无若有人言見有見无見自他性是
則不見眞實道理如金光明女經中
說無明體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緣和
合而生善女當觀諸法如是何處有
人及以衆生本性空寂無所有故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
癸夘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苐二十三張寸
[16-0480a]
般若燈論釋卷第十一陰
偈本龍樹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