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e0002 太平經-六朝- (master)


[047-001a]
太平經卷之四十七受七
   上善臣子弟子爲君父師得仙方訣
   第六十三
真人前凡爲人臣子民之屬何者應爲上善
之人也眞人雖苦宜加精爲吾善說之唯唯
但恐反爲過耳何謙諾誠言今爲國君臣子
及民之屬能常謹信未嘗敢犯王法從生到
死訖未嘗有重過生無罪名也此應爲最上
善之人也噫子說似類之哉若是而非也子
之所說可謂中善之人耳不屬上善之人也
[047-001b]
行眞人復爲吾說最上善孝子之行當云何
乎宜加精具言之今所言已不中天師意不
敢復言也何謙眞人取所知而言之不及者
吾且爲子達之唯唯然上善孝子之爲行也
常守道不敢爲父母致憂居常善養旦夕存
其親從已生之後有可知以來未嘗有重過
罪名也此爲上孝子也噫眞人所說類似之
又非也此所說謂爲中善之人也不中上孝
也不及爲過非過也今乃以眞人爲師弟子
行作法眞人視其且言何耳今子言財如是
[047-002a]
俗人愚闇無知難教是也積愚日久見上善
孝之人或反怪之子不及爲子說之唯唯行
雖苦復爲吾具說上善之弟子今已有二過
於天師不敢復言也行子宜自力加意言之
爲人弟子見教而不信反爲過甚深也但不
及者是天下從古到今所共有也平說之唯
唯然爲人弟子旦夕常順謹隨師之教勅所
言不失銖分不敢妄說亂師之文出入不敢
爲師致憂從見教於師之後不敢犯非歷邪
愉愉日向爲善無有惡意不逆師心是爲上
[047-002b]
善弟子也噫眞人言幾類似之是非上善之
弟子也財應中善之弟子耳實不及愚生見
師嚴勑自力强說三事三事不中明天師意
爲過責甚重恐復有罪不除也凡人行有不
及耳子無惡意無罪也今天下人俱大愚㝠
㝠無一知是也極於眞人說事常如此今何
望於俗夫愚人哉其常不達信其愚心固是
也天師幸事事哀之既闓示之願復見爲達
其所不及恩惟明師師行吾將爲眞人具陳
說之子宜自力隨而記之唯唯諾然夫上善
[047-003a]
之臣子民之屬也其爲行也常旦夕憂念其
君王也念欲安之心正爲其疾痛常樂帝王
垂拱而自治也其民臣莫不象之而孝慈也
其爲政治但樂使王者安坐而長游其治乃
上得天心下得地意中央則使萬民莫不懽
喜無有寃結失職者也跂行之屬莫不嚮風
而化爲之無有疫死者萬物莫不盡得其所
天地和合三氣俱悅人君爲之增壽益筭百
姓尚當復爲帝王求竒方殊術閉藏隱之文
莫不爲其出天下嚮應皆言咄咄善哉未嘗
[047-003b]
有也上老到于嬰兒不知復爲惡皆持其竒
殊之方奉爲帝王帝王得之可以延年皆惜
其君且老治乃得天心天地或使神持負藥
而告子之得而服之終世不知窮時也是所
謂爲上善之臣子民臣之行所致也眞人寧
曉知之不邪唯唯子可謂已覺矣是故太古
上皇帝第一之善臣民其行如此矣以何能
求之致此治正也以此道吾道正上古之第
一之文也眞人深思其意即得天心矣吾敬
受是於天心矣而下爲德君解灾除諸害吾
[047-004a]
畏天威敢不悉其言天旦怒吾屬書於眞人
疾往付歸之上德君得之以治與天相似與
天何異哉善乎善乎見天師言承知天太平
之平氣眞眞已到矣其所以致之者文已出
矣樂哉復何憂今民非子事何故見善即喜
見惡則憂之乎所以然者善氣至即邪惡氣
藏吾且常安可無疾傷夫惡氣至則善氣藏
使吾畏灾不敢行天下皆然故吾見善則喜
也善哉子之言也天師幸哀已爲說上善臣
子民之法願復聞上孝之術善哉子難問也
[047-004b]
然上善第一孝子者念其父母且老去也獨
居閒處念思之常疾下也於何得不死之術
嚮可與親往居之賤財貴道活而已思弦歌
哀曲以樂其親風化其意使入道也樂得終
古與其居而不知老也常爲求索殊方周流
遠所也至誠乃感天力盡乃已也其衣食財
自足不復爲後世置珍寳也反悉愁苦父母
使其守之家中先死者魂神尚不樂愁苦也
食而不求吉福但言努力自愛於地下可毋
自苦念主者也是名爲太古上皇最善孝子
[047-005a]
之行四方聞其善莫不遥爲其悅喜皆樂思
象之也因相倣效爲帝王生出慈孝之臣也
夫孝子之憂父母也善臣之憂君也乃當如
此矣真人今旦所說但財應乎之行各欲保
全其身耳上何益於君父師而反言爲上善
之人乎此財名爲自祐利之人耳眞人尚乃
以此爲善何況俗人哉自見行謹信不犯王
法而無罪名者啼呼自言不負天不負君父
師也汝行適財自保全其身耳反深自言有
功於上而啼呼天地此悉屬下愚之人也不
[047-005b]
能爲上善之人也今所以爲眞人分别具說
此者欲使眞人以文付上德之君以深示勅
衆賢使一覺悟自知行是與非亦當上有益
於君父師不邪太上中古以來人益愚日多
財爲其邪行反自言有功於天地君父師此
即大逆不達理之人也眞人亦豈知之耶唯
唯子可謂已覺矣今爲行善實大難也子愼
之子不力通吾文以解天地之大病使帝王
游而無憂無事天下莫不懽喜下及草木子
未能應上善之人也財名爲保全子身之人
[047-006a]
耳又何以置天地乎夫人欲樂全其身者小
人尤劇子亦知之乎唯唯子可謂爲已覺矣
愼之唯唯今天師幸哀愚賤不達道之生願
復聞上善之弟子行也然上善之弟子也受
師道德之後念縁師恩遂得成人乃得長與
賢者相隨不失行伍或得官位以報父母或
得深入道知自養之術也夫人乃得生爲父
母得成道德於師得榮尊於君每獨居一處
念君父師將老無有可以復之者常思行爲
師得殊方異文可以報功者惟念之正心痛
[047-006b]
也不得竒異也念之故行更學事賢者屬託
其師爲其言語或使師上得國家之良輔今
復上長有益帝王之治若此乃應太古上善
之弟子也及後生者明君賢者名爲上善之
人若眞人今且可言易教謹信從今不達師
心此者財應順弟子耳但務成其身也又何
益於上而言爲善弟子乎哉眞人說尚言而
民俗夫愚人常自言有功於師固是也夫爲
人臣子及弟子爲人子而不從君父師教令
皆應大逆罪不可復名也眞人所說善子民
[047-007a]
臣善弟子其行財不合於罪名耳愚哉子也
何謂爲善乎是故俗夫之人愚獨己洞達久
矣今以眞人說繩之已知其實失正路入邪
僞迷惑久哉是故天獨深知之故怒不悅灾
委積更相承負是也皆若眞人言行財保其
身不犯非者自言有功於天地旁人也是其
大愚之劇者也子復愼之子言未盡合於天
心也吾所以使眞人言者不以故子也但欲
觀俗人之得失以何爲大過乎故使子言之
視其枉直非耳子赤知之耶唯唯行子已覺
[047-007b]
矣本覺眞人之時不欲與眞人語言也見子
惓惓日致善也故與子深語道天地之意解
帝王之所愁苦百姓之冤結萬物之失理耳
今既爲子陳法言義無所復惜也子但努力
記之唯唯吾向覩幾何弟子但不可與語故
不與研究竟語也故吾之道未嘗傳出也子
知之耶唯唯行去子曉矣然天師既哀弟子
得眞言不諱君賢則臣多忠師明則弟子多
得不諱而言善哉子之言也得覺意行言之
今天地實當有仙不死之法不老之方亦豈
[047-008a]
可得耶善哉眞人問事也然可得也天上積
仙不死之藥多少比若太倉之積粟也仙衣
多少比若太官之積布白也衆仙人之第舍
多少比若縣官之室宅也常當大道而居故
得入天大道者得居神靈之傳舍室宅也若
人有道德居縣官傳舍室宅也天上不惜仙
衣不死之方難予人也人無大功於天地不
能治理天地之大病通隂陽之氣無益於三
光四時五行天地神靈故天不予其不死之
方仙衣也此者乃以殊異有功之人也子欲
[047-008b]
知其大效乎比若帝王有太倉之穀太官之
布帛也夫太倉之穀幾何斗斛而無功無道
德之人不能得其一升也而人有過者反入
其獄中而正尚見治上其罪之狀此明效也
今人實惡不合天心故天不具出其良藥方
也反日使鬼神精物行考笞擊其無狀之人
故病者不絶死者衆多也比若縣官治亂則
獄多罪人多暴死者此之謂如有大功於帝
王宫宇積多官穀有布帛可得常衣食也夫
人命帝王但常思與善人爲治何惜愛哉人
[047-009a]
君職會當與衆賢柔共平治天下也夫君無
賢臣父無孝子師無順善弟子其爲愁不可
勝言也是故上古三皇垂拱無事無憂也其
臣謹良憂其君正常心痛乃敢助君平天下
也尚復爲其索得天上仙方以予其君也故
其君得壽也或有大功功大尚得俱仙去共
治天上之事天復衣食之此明效也不虚言
也夫中古以來多妬眞道閉絶之更相欺以
僞道使人愚令少賢者故多君臣俱愁苦反
不能平天下也又多不壽非獨今下古人過
[047-009b]
也所由來久矣或大咎在此子亦豈知之耶
唯唯故今天上積竒方仙衣乃無億數也但
人無大功不可而得之耳比若人有縣官室
宅錢穀布帛常當大道而居爲家不逃匿也
而無功德者不能得穀一斗錢一枚布帛一
寸此明效也故太古中古以來眞道日衰少
故眞壽仙方不可得也而人過得獨壽者極
是其天下之大壽人也何也眞道德多則正
氣多故人少病而多壽也邪僞文多則邪惡
炁多故人多病而不得壽也此天自然之法
[047-010a]
也故古者三皇之臣多眞道也故其君多壽
五帝之臣少眞道故其君不若三皇之壽也
三王之臣復少眞道不能若五帝也五霸之
臣最上功僞文禍無有一眞道故多夭死是
明效也其中時時得壽者極天下之壽人也
子重知之耶唯唯是故占者聖賢但觀所得
瑞應善惡即自知安危吉凶矣其得上善文
應者其治已最無上矣其得中文應者已象
中人矣其得下文應者已象下人矣何謂也
謂得文如得三皇之文者即其上也若得五
[047-010b]
帝之文者即其中也若得三王之文者即其
大中下也如得五霸之文者即其最下也何
以明如斯文乎善哉子之言也教其無刑而
自治者即其上也其出教令其懼之小畏之
者即其中也教其小刑治之者即其大中下
也多教功僞以虚爲實失其法浮華投書治
事暴用刑罰多邪文無眞道可守者即是其
下霸道之效也古有聖賢但觀可得天教勅
即自知優劣矣願聞教者使誰持往乎然或
爲其生賢輔助其治此若人家將興必生賢
[047-011a]
子也或河洛爲其出應文圖以爲券書即是
也子知之耶唯唯復爲眞人更明之家人且
衰生子凶惡人君且衰天不爲生賢良輔也
人家且衰子孫不好爲眞正道德反好佞僞
浮華功邪淫法即成凶亂家矣且人家興盛
必求眞道德竒文殊方可以自救者君子且
興天必子其眞文眞道眞德善人與其俱共
爲治也河洛尚復時或勅之灾害日少瑞應
日來善應日多此即其效也善哉善哉行去
眞人勉之力之當有功於天當助德君爲聦
[047-011b]
明何謂也欲有大功於天者子今又去世之
人也不得譽於治以何得有功於天乎今當
奈何哉但以文書付歸德君德君天之子也
應天心當以此治報天重功而以安天下興
其身即子亦得吉保子壽矣善哉唯唯行去
三行之說已竟矣以是示衆賢凡人後世爲
善當若此也勿敢但財利其身者自言爲善
上以置天君父師也眞人所說人行也尚可
折中以上及其大下愚爲惡性惡行者積多
訖不可勝名以書付下古之人各深自實校
[047-012a]
爲行以何上有益於天君父師其爲行增但
各自祐利而已邪天深知人心口口哉故病
者衆多也善乎愚生得覩天心師言已大覺
矣子可謂易覺之人也今世多下愚之人自
信愚心不復信人言也過在此毁敗天道使
帝王愁苦者正起此下愚之士反多妬眞道
善德言其不肖而信其不仁之心天病苦之
故使吾爲上德之君出此文可以自致能安
其身而平其治得天心者太古上皇之君深
與天厚者正以此也眞人寧曉不邪唯唯行
[047-012b]
子已知之去矣行思之唯唯願復請問一事
行言天師陳此法教文何一衆多也善哉子
之難也可謂得道意矣然天下所好善惡義
等而用意各異故道者大同而小異一事分
爲萬一千五百二十字然后天道小耳而王
道小備若令都道天地上下八方六合表裏
所有謂此書未能記其力也眞人寧知之耶
唯唯行子已知之矣以此書付道德之君令
出之使凡人自思行得失以解天地之疾以
安帝王其治立平眞人曉邪唯唯行去自厲
[047-013a]
勿忽也唯唯
 右分别君臣父子師弟子知其善惡行得
 失占
   服人以道不以威訣第六十四
眞人前凡人當以嚴畏智詐常威勝服人邪
不宜邪子自精言之然人致當以嚴威智詐
勝服人何也夫人以此乃能治正人噫眞人
内但俗夫之人知耳未得稱上眞人也其投
辭皆類俗人不入天心也夫上眞人投說乃
當與天心同也今以嚴畏智詐勝服人乃鬼
[047-013b]
神非惡之也非獨鬼神非惡之也乃隂陽神
非惡之也非獨隂陽神非惡之也是故從天
地開闢以來天下所共病苦而所共治者皆
以此勝服人者不治其服者故其中服而冤
者乃鬼神助之天地助之天地助之故人者
亦治其勝人者而助服其服者也是故古者
三皇上聖人勝人乃以至道與德治人勝人
者不以嚴畏智詐也夫以嚴畏智詐刑罰勝
人者是正乃寇盜賊也夫寇盜賊亦專以此
勝服人君子以何自分别自明殊異乎而眞
[047-014a]
人言當以此曾不愚哉是正從中古以來亂
天地者也子知之耶是故上古有道德之君
不用嚴畏智詐治民也中古設象而不敢用
也下古小用嚴畏智詐刑罰治民而小亂也
夫下愚之將霸道大興以威嚴與刑罰畏其
士衆故吏民數反也是故以道治者清白而
生也以德治者進退兩度也故下古之人進
退難治多智詐也天以道治故其形清三光
白地以德治故忍辱人以和治故進退多便
其辭變易無常故也天正爲其初地正爲其
[047-014b]
中人正最居下下極故反上也以何知其下
極也以其言進退無常出入異辭也此三氣
下極也下極當反上就道乃后得太平也與
天相似就德乃中平也與地相似就和乃得
小亂也與人相似就嚴畏智詐刑罰乃日亂
故與霸君相似刑罰大起也今眞人反言當
以嚴畏智詐此乃亂天義者也今天師言不
當以嚴畏刑罰也天何故時遣雷電辟歷取
人乎善哉子之難也得其意然所以取之者
人主由所敬重事欲施惡以易冤人人乃至
[047-015a]
尊重反使與人六畜同食故天治之也而助
其服人食此人惡之也是故天下無大無小
輕易冤人者也悉共見治也而憐助服者也
故君子勝服人者但當以道與德不可以寇
害勝人冤人也夫嚴畏智詐但可以伏無狀
之人不可以道德降服而欲爲無道者當下
此也比若雷公以取無狀之人不可常行也
與天心逆治欲得天地心者乃行道與德也
故古者聖賢乃貴用道與德仁愛利勝人也
不貴以嚴畏刑罰驚駭而勝服人也以此邪
[047-015b]
枉安威駭服人者上皇太平氣不得來助人
治也所以然者其治理人不知或有大冤結
而畏之不敢言者比若寇盜賊奪人衣物也
人明知其非而不敢言反善名字爲將軍上
君此之謂也或有力弱而不能自理亦不敢
言皆名爲閉絶不通使隂陽天氣不和天之
命人君也本以治强助劣弱爲職而寇吏反
以此嚴畏之威之也乃以智詐驚駭之使平
氣到德君治恐以是亂其正氣故以此示眞
人也以付上德君以示諸賢及凡人使吏民
[047-016a]
自思治當有益於上愼毋亂之也眞人覺曉
知之邪唯唯行子已覺矣去常愼言毋妄語
也天非人唯唯凡人不及不若好問也唯唯
 右分别勝服天地人鬼神所非惡所助法
太平經卷之四十七






[047-01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