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10 御覽經史講義-清-蔣溥 (master)


[039-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覽經史講義卷二
  周易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檢討臣/何德新
  臣/謹按人主為天心所繫屬在天有陰陽消長盛
  衰之不齊在人亦有潛見惕躍飛亢之各異是天
  心即君心而天則乃君則也何以明之乾乃陽德
[039-1b]
  故六爻皆分屬乎陽而以龍為喻亦猶坤之言牝
  馬也葢陽爻百九十二皆用九而不用七亦猶坤
  之用六而不用八也故乾之六爻或論人事或論
  天時無往非陽亦猶坤之六爻皆分屬乎陰也今
  即以天時之凖則言之如初九之陽氣潛藏一陽
  初萌於下愈養則愈厚不敢輕用發洩乃象仲冬
  之子月九二之天下文明陽氣在田龍德見於地
  上其勢雖未盛其機不可遏乃象季冬之丑月九
[039-2a]
  三之與時偕行三陽用事有生物不息之功乃建
  寅之象也九四之乾道乃革萬物當發䝉之際離
  下位而升上位下乾既終上乾伊始乃二月雷動
  風行之象也九五之飛龍在天陽居中正照臨廣
  大萬物當暢茂條達之會乃建辰之象也上六之
  亢龍有悔陽氣盛滿一陰將萌乃夏至之象也六
  陽數極一陰潛伏於下盈虚消息與時偕行六龍
  之變化屈伸未嘗輕露其首惟聖人知天道之消
[039-2b]
  長有一定之節而人事之動靜一以凖諸其則而
  不過焉如潛見惕躍飛亢之六龍聖人當潛則潛
  當見則見宜惕則惕宜躍則躍應飛則飛應亢則
  亢未嘗專執一德猶孔子為聖之時仕止久速無
  可無不可故云天德不可為首也九為陽數之極
  聖人法天行健於乾之六爻皆用九非只在上九
  一爻也天以運行為則周而復始遞嬗因循剛柔
  得中無太過不及之弊聖人之用九也亦然故不
[039-3a]
  曰乾爻用九而曰乾元用九葢統六爻而歸之元
  也乾道變化而春夏秋冬各有其限聖人則之而
  仁義禮智各有其節陰陽本自合德者乃交易之
  幾其因動而益顯者乃變易之用聖人體乾則用
  九法坤則用六此亦陰陽互根健順有常之意與
[039-4a]
  周易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編修臣/趙青藜
  程子易傳曰乾始之道能使庶類生成天下䝉其
  美利而不言所利者蓋無所不利非可指名也故
  贊其利之大曰大矣哉
  朱子本義曰始者元而亨也利天下者利也不言
  所利者貞也
[039-4b]
  臣/謹按乾始者元之統乎天不言所利者貞之保
  於和也惟有以保於和而統天之元乃生生而不
  已故易卦首乾而於復尤三致意焉曰復其見天
  地之心斯心也謂貞元迭運統乎天而不言所利
  者也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以其
  心普入萬物而無心而美利之源精微純粹於是
  為極矣程傳以非可指名釋不言是川流之盛也
  本義以不言所利為貞是敦化之妙也要之敦即
[039-5a]
  敦其所流流即流其所敦二子之論無殊㫖而穆
  清之化神於一也宜乎言其生則曰大生言其德
  則曰大德言其始則曰大始而乾始之能遂為造
  化之樞紐品彚之根柢故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
  雨暄之以日月推之以寒暑混兮闢兮其無窮兮
  受者無不愜其願而施者猶不勝其予洋洋乎其
  物物利之者其無物言之者也肫肫乎其時時利
  之者其無時言之者也鳶魚飛躍上下察矣糟粕
[039-5b]
  煨燼至教彰矣語對待之用顯藏各成其能論交
  際之間陰陽互為其宅則謂萬物之始資於元即
  謂天下之動一於貞焉可也是以法天之君子廓
  然大公油然順應無纖毫自私自利之念而常存
  吾胞吾與之懷基之於心體之於身舉而措之天
  下國家上下同流猶且勅命惟幾慎乃憲於率作
  朝乾夕惕嚴對越於神明功在天下而不與澤及
  萬世而不居因其固然行所無事道彌大焉量彌
[039-6a]
  虛焉其不言所利者皆其利物之義積而益深長
  人之仁出之愈粹者也夫仁包四端而智乃以藏
  仁元始萬物而貞即以起元故曰察造化之機在
  乎動握王道之要慎其獨命之不已德之惟純一
  而已中庸深明此㫖所以首章始自戒慎以及天
  地位萬物育祇完得不睹不聞本然之量而末章
  復盛述夫民勸民威天下平而推至於帝載之無
  聲無臭則君子亦立其極於為已而至健以行此
[039-6b]
  四德者不獨在造化矣
[039-7a]
  周易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監察御史臣/黄元鐸
  臣/謹按天道流行祗是一元而元統四德又不過
  是一團生意顧生意不息而包羅萬有渾渾淪淪
  莫測其端無處可見天之心然既有生意則好生
  之德包含徧覆其推行也順而達公而普者非即
  乾始之謂乎易言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非有見
[039-7b]
  於元德之大乎獨是美利自在天下非可有所増
  益也無所增益而曰惟乾始能之惟乾始能以之
  一若舉天下萬有不齊之數悉聽命焉而為之主
  一若凡天下錯綜不一之端胥擔荷焉而無所遺
  者其以乾始為萬事萬物之根基便自有統貫一
  世之權挾持在我之具乎然則當其太極無端寂
  然不動萬物莫露其端倪天心自形其靜正無聲
  無臭之表無所利而苞符已裕不竭之藏及夫一
[039-8a]
  陽初復朕兆潛萌貞下又起元藏處即為長旋生
  旋發之機不言利而敷施已妙無窮之用此曷嘗
  計天下之所利而利之哉四時行百物生天未預
  設一煦育萬彚之意而近不遺而逺莫禦者全體
  無半㸃渣滓天下又曷敢倖邀天之所利以為利
  哉栽者培傾者覆物未嘗有冀望於天之心而被
  之澤而潤之膏者推行皆平常實理此乾元為萬
  物資始而擬之以統天非實有見於元徳之所以
[039-8b]
  大哉顧臣/愚以為天道然也君之道亦何莫不然
  蓋君之心天心也天以一元為萬物所托始君即
  以一仁為宇宙所託命元為善之長仁體事而皆
  在天下一家中國一人纒綿惻怛動於不容己此
  仁心為質也而即乾始之謂也由是而有以遂民
  之生復民之性涵濡薰陶淪肌浹髓樂樂利利被
  潤澤而大豐美太和洽焉德業隆焉擊壤而歌帝
  力鼓腹而樂嬉遊以為美美之至矣以為利利孰
[039-9a]
  大焉而君之心亦祗行其所無事而已是非即上
  天生物之心一團生意流行於不息哉君德之大
  與天道之大又寧有異哉而要之唐虞事業皆從
  戒懼慎獨中做出天地位萬物育其實歸於闇然
  為己卦之九二曰閑邪存其誠是工夫全在存誠
  也天道之元皆實理所布濩君道之仁皆實心所
  流貫均無非誠也誠至則明通公溥功用直可以
  參贊化育故曰王道必本於誠意云
[039-10a]
  周易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監察御史臣/周祖榮
  臣/謹按乾者天之性情純乎理者也而氣亦行乎
  其中氣有陰陽剛柔之殊而理惟一致理之統會
  惟乾故乾之美有非一端所能盡者狀其性情綜
  以體要其惟剛健中正乎言其剛則無欲以全其
  真萬物莫之能屈所謂自勝者强也其立體有如
[039-10b]
  此者言其健則百年如其一息運行無有窮期所
  謂日新又新也其致用有如此者有所倚不可謂
  中不渉方隅會歸胥要於極求其過不及之差焉
  無有也有所偏不可謂正卓然端凝動靜不踰其
  矩求其偏陂之迹焉無有也剛健中正乾之美盡
  是乎然而剛健者常患有不剛不健者以相雜一
  於天不參以人則無復毫髮之可間是則其純也
  中正者常恐有不中不正者以相䝉一於理不累
[039-11a]
  以欲無復一善之有遺是則其粹也夫至於純粹
  焉止矣由其純粹而究極言之則謂之精精非有
  加于純粹之外也而言純粹者必極於精而後已
  言剛健中正者必極於純粹以精而後己是乃所
  謂乾也是故元亨利貞乾之德一皆剛健中正純
  粹之德六爻發揮乾之用一皆剛健中正純粹之
  用博觀之潛見惕躍飛亢之間乾之變動一皆剛
  健中正純粹之變動乾之德不洵乎其大哉抑嘗
[039-11b]
  思之剛健中正此天德之自然固非有假於人為
  然而人未嘗不可以希天也與天地合其德與日
  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此配
  天之聖人也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
  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此法天之君子也要其
  歸則一而已矣故性與反無殊途天與人無二理
  孔子贊乾之義而特示人以自彊不息之一言其
  㫖深哉
[039-12a]
  周易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編修臣/李清芳
  程傳乘六爻之時以當天運則天之功用著矣故
  見雲行雨施陰陽溥暢天下和平之道也
  朱子曰言聖人時乘六龍以御天則如天之雲行
  雨施而天下平也
  臣/謹按時乘六龍以御天言聖人兼有此六龍之
[039-12b]
  德而時措之宜也曰御天者聖人所行合於天理
  雖聖人之所為莫非天之所為也故曰御天體是
  道以綱維乎宇宙則禮樂刑政之施有以覆露乎
  萬物鼓舞乎羣動天下之仰沫承流者莫不各有
  以遂其生復其性遐邇一體中外禔福四海之内
  清和咸理亦如天之雲行雨施而甲拆勾萌無不
  共沐恩膏也然聖人乘龍而平天下獨九五之飛
  龍應之耳餘爻皆非其地而兼言六龍何也蓋聖
[039-13a]
  人之德居天子之位固是九五飛龍而細分之則
  如天下事有其時未至其兆未彰固宜且隱而不
  宣即是初九潛龍有其事漸可行當宣示天下施
  命以誥四方便是九二見龍有天時人事偶逢艱
  難當兢兢業業恐懼修省便是九三乾惕有施為
  之中姑試其可待人情既安事勢既順而後施行
  便是九四或躍惟夫理得事順朝發殿陛而夕敷
  於天下方是飛龍在天有其勢已窮其時已過或
[039-13b]
  當止而不為或當改而更張窮則變變則通通則
  久便是上九亢龍不至於亢要之聖人體乾之全
  德張弛互用闔闢兼施法天之行代天之工奉明
  命以周旋述天理而時措動靜云為發號施令莫
  不因時而動此其所以躋斯世於治平納生民於
  仁壽無一物而不歸於甄陶煦育之中也歟
[039-14a]
  周易
 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編修臣/何其睿
  臣/謹按此言聖人體天致治之極功也帝王之道
  與天地凖天地不外乎陰陽陰凝上結則合以成
  雲陽散下流則注而為雨雨從雲以布化雲慿氣
  以交合河圖帝通紀曰雲者天地之本雨者天地
  之施施行不爽其時斯髙下各適其性品物亨嵗
[039-14b]
  時成所為普美利於不言者此也是故雲行一精
  之所運雨施兩大之所崇行則不息不息則無間
  施則不匱不匱則無遺無此厚而彼薄無此少而
  彼多無此饒而彼乏剛柔燥濕之不一有以平其
  方大小貴賤之不倫有以平其族菀枯培覆之各
  受有以平其材葢澤之淺者易竟而深者難窮惠
  之出於費者有分而出於道者斯合也黄帝以雲
  紀官髙宗命作霖雨穆然深見責成之意公羊傳
[039-15a]
  稱泰山之雲雨不崇朝而徧乎天下爾雅稱甘雨
  時降萬民以嘉謂之醴泉是皆以其廣博而周宻
  優渥而霑足也為觀天命之流行即以得王政之
  所出其裁成輔相奉若不違以養人而理物者惟
  其時而已是故天下之大俯仰上下無偏與也明
  堂之上禮樂刑賞無小利也生之長之而物不見
  其徳一化工之渾然無迹也成之收之而已不有
  其名一大造之淡而若忘也以言其業則廣大以
[039-15b]
  言其術則精微畛域于焉胥化險阻于焉皆平性
  命于焉各正日用于焉不知信夫陰陽無私澤惟
  夭惟喬羣然各遂其生帝王無私恩賁若草木兆
  民允殖其性也夫豈有殊量歟天之行惟健故日
  新不已萬物歸丕冐之中聖人之行曰敏故明作
  有功天下沐膏雨之沃一積氣而運於虚無心而
  成化一積理而徵於實有心而無為天德也王道
  也一以貫之矣
[039-16a]
  周易
 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監察御史臣/趙青藜
  臣/謹按天之於人本同一理而人往往不能如其
  在天者天無私而人有欲也惟聖人之心純乎理
  而不參以私則其措施因應張弛開闔之用遂若
  以天合天而不知其所以然故人之感通於聖人
  者亦若其感通於天而人之不能仰望於天者或
[039-16b]
  轉而仰望於聖人蓋有心而無為與無心而成化
  同一致也夫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天工也聖人效
  天法天未有敢以天自處者然龍興而雲布雲布
  而雨作此固理之自然者聖人時乘六龍既有其
  變化不測之方則夫雲行雨施天固不得獨擅其
  名矣夫需之為象也言雲不言雨然而雲上於天
  則雨固將繼之矣解之為卦也言雨不言雲然天
  地解而雷雨作則雲又已先之矣是故萋萋者雲
[039-17a]
  也祁祁者雨也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徧
  天下者唯雲雨之力為然吾觀夫聖人者禮樂未
  彰冲漠之精神已洽政刑未設隱微之意氣已通
  函葢者無垠聯合者無間是即雲行雨施之彌綸
  氤氲也不疾而速無上下隱顯之殊不介而孚無
  逺近髙深之阻所過者化所存者神是即雲行雨
  施之馳驟奮迅也漸仁摩義民生自復其性體信
  達順異類亦若其天浹於肌膚淪於骨髓是即雲
[039-17b]
  行雨施之貫注流通也出作入息百姓日用不知
  鑿井耕田帝力何有於我與之者不言恩受之者
  不知報是即雲行雨施之滋培長養也如是而天
  下其有不平者乎葢昊天以生物為心故雲行雨
  施而百物皆化聖人以愛人為心故行慶施惠而
  九有皆同此其間有自然之理焉緩之固違其則
  急之反窒其機惟聖人處於穆清之表而油然沛
  然無往不順鼓舞徧於萬方德教溢於四海其平
[039-18a]
  也非天下自平也平於聖人之雲行雨施而天下
  自平也然則聖人之於天下亦因其自然行所無
  事而已何所勉强於其間哉夫元亨利貞天之德
  也而文言以屬之君子天人同一體也雲行雨施
  天之功也而文言以屬之聖人天人同一用也究
  其要則一乾元足以盡之矣體乾以建極則體自
  我立體元以布化則用自我行全體大用一以貫
  之而天德王道無餘蘊矣
[039-19a]
  周易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
           監察御史臣/毛旭旦
  臣/謹按乾卦九二一爻以陽剛之體得時位之中
  孔子申象傳之義謂其信言謹行閑邪存誠善足
  以葢世而不矜道足以周遍而化物君子之德既
  克底於成矣然純粹之詣非可驟幾倘侈言上達
  而不原其致功之自與得力之由則君子成德之
[039-19b]
  功不彰且於文周立卦之意猶未盡也將何以闡
  先聖之心傳開後世之學術乎宜文言又歴舉成
  德之由以竟其說也今夫事物之理雖具於人心
  而實散見於迹象茍非務學何由會而有之已君
  子則格物致知而表裏精粗之悉達多聞博識而
  前言往行之無遺於是未學之先見此理為散著
  於事物雜陳於簡册者既學之後乃覺顯微巨細
  之故咸宗統於一心其學以聚之有如此者既聚
[039-20a]
  矣茍非有先知先覺之人與為析疑與為解惑則
  是非得失之分途將混淆而莫辨君子則好問好
  察内而父兄之訓廸外而師友之切磋微而瞽史
  之箴規芻蕘之一得莫不訪求而聽受焉於焉判
  决其疑似究極其指歸分析於毫芒探討於賾隱
  其問以辨之有如此者既問辨矣非寛以居之則
  無以藏蓄其所得君子廣其度量擴其心胸以涵
  泳乎所已知沉潛乎所已得漸濡既久自覺心與
[039-20b]
  理相依而理以心為宅焉孟子所謂深造自得朱
  子所謂黙識心融葢與寛居之㫖有相發明者也
  既寛居矣可以見之施行矣而君子行之則在乎
  仁廓然大公不留一私於念慮之際粹然至善允
  蹈帝載於動止之間舉凡應事接物無非順適乎
  天理之正而從心不踰萬理渾化於無迹焉所謂
  安而行之不勉而中盛德之至也要之為學之道
  必始之以學聚而後聞見廣繼之以問辨而後知
[039-21a]
  識精又繼之以寛居而後涵養熟終之以仁行而
  後踐履純四者之序相因而不可紊四者之用相
  濟而不可闕惟修德之君子篤摯以踐其實優游
  以俟其成不躐等而趨不半途而廢此所以馴致
  夫聖神功化之盛而兼總乎天德王道之全也而
  乾之九二實體此義焉此九二所以為龍德也夫
[039-22a]
  周易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
 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少詹事臣/張鵬翀
  程傳直言其正也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直其
  内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義形而外方義形
  於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
  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為
[039-22b]
  疑乎
  臣/謹按程子言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夾持直
  上達天德自此朱子言最是下得夾持兩字好敬
  主乎中義防乎外二者夾持要放下霎時也不得
  只得直上去故便達天德臣竊謂敬義夾持是學
  者精進之功然至於聖修之極不外乎此朱子謂
  敬是持守功夫義是講學功夫直是直上直下胸
  中無纖毫委曲方是割截方正截然不可移易之
[039-23a]
  意但知持敬而不能集義則於應事接物不能無
  毫釐之差但思集義而不以主敬為之本則心無
  主宰且不知所以為義矣故二者之功頃刻不可
  相離亦朱子所謂如車兩輪如鳥兩翼内外夾持
  以成聖功者也文言於乾之九三坤之六二皆言
  聖賢之學乾言德業坤言敬義健順之道各就本
  卦似有不同而其理實相經緯欲進乾之德必本
  以坤之敬欲修乾之業必制以坤之義非敬則内
[039-23b]
  不直德何由進非義則外不方業何由修君子之
  乾惕以進修舍敬義亦無所用其力而德之日新
  業之富有即敬義立而德不孤葢以卦德爻位而
  言則義各有當以學問德業而言其理固互相發
  明非儒先之强合也臣/竊謂進德修業統為學之
  全功而敬義夾持尤為提綱挈要之語嘗反覆諸
  儒先論學次第及近思録語類諸書得是兩言以
  為寶符知從事聖賢更無他道始謂用力可至乆
[039-24a]
  而益覺其難一由於積習因循不能自振頻復頻
  悔終不免私意憧擾一由於見理未徹謂小事無
  妨不知積小積微為害甚鉅葢當身騐其得失而
  益知敬義夾持為聖學之要領無疑也誠能以敬
  為主宰則天君泰定義理日見清明而又以集義
  為之輔擇義既精於持敬益為有力敬以直内涵
  養未發之中義以方外省察中節之和中和既致
  則位育之效自臻乾坤合撰以成參贊之能必如
[039-24b]
  是而後為聖修之極所為敬義夾持直上達天德
  者此也臣/嘗誦樂記云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
  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僻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
  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其庶幾敬
  義夾持而為天德王道原於慎獨之功所自致乎
[039-25a]
  周易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
 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編修臣/呉履泰
  朱子曰此以學言之也正謂本體義謂裁制敬則
  本體之守也
  程子曰直言其正也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直
  其内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内直義形而外方義
[039-25b]
  形於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
  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利孰
  為疑乎
  臣/謹按王應麟以為丹書敬義之訓夫子於坤六
  二文言發之孟子以集義為本程子以居敬為先
  朱子謂敬義工夫不可偏廢葢敬者聖學之所以
  成始而成終也義則心之制而事之宜也從古聖
  賢每對舉而互言之者凡以敬之為敬必貫動靜
[039-26a]
  徹初終為一致然後可以言敬故曲禮括之以毋
  不敬尚書揭之以無逸作所詩稱敬止而先之緝
  熙朱子釋以繼續其敬光明其敬而此節程傳則
  謂君子主敬以直其内蓋君子知敬為吾心之主
  宰一以敬存心内謹於心術念慮以防其奔馳放
  逸外謹於威儀動靜以禁其侈肆怠惰終日乾乾
  則此心常存是非善惡不失其本然之正而内罔
  不直矣至於義之為義要當隨地隨時見得是處
[039-26b]
  决定是恁地不是處决定不恁地無適無莫因應
  自然盡變盡神化裁各當方其未事初無將迎之
  擾及其既事更無留滯之心此義既精是非善惡
  皆中其當然之則而外罔不方矣夫敬立則内直
  既有以養乎外而外益方義形則外方又有以養
  乎内而内益直内外交養循環不已由是直純乎
  直方純乎方直方之德光輝盛大至於窮神知化
  而不自知所謂從心所欲從容中道自无滯碍於
[039-27a]
  所行而利矣故曰不習无不利也然是敬也義也
  程子謂為合内外之道敬義夾持直上達天德自
  此朱子亦謂敬義只是一事大槩敬義二者相須
  而相成敬則寅畏中存而匪僻無自而入義則裁
  斷合宜而私欲末由相撓敬以義輔則審慎而不
  流於畏葸義從敬出則裁制而不失之粗疎内以
  主敬立體外以精義致用舉凡用人行政度務揆
  幾胥得其當而孰有所疑乎此夫子敬義合一之
[039-27b]
  微意也
[039-28a]
  周易
 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給事中臣/倪國璉
  程子曰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義以方其外敬立
  而内直義形而外方義形於外非在外也敬義既
  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
  臣/謹按上文言直方是已成之德此言由聖學功
  夫之全以養成此德也人之所以主持萬物者此
[039-28b]
  心而宰制萬物者亦此心心之立體本直也而有
  時不直者以操存之功稍間則方寸或累於私耳
  君子知敬為勝私之要是以精神整肅念慮純一
  致謹於心術志氣之微以防其奔馳放逸而又深
  察於威儀動靜之著以撿其縱肆怠惰日日維持
  時時存省此心邪曲之私自無所容留而歸於本
  然之直矣心之應事本方也而有時不方者以研
  精之功未至則應物或乖其則耳君子知義為處
[039-29a]
  事之宜是以是非截然可否釐然先事有精義之
  功隨事隨物審其當然而無一端之昧其理臨事
  有集義之學因物付物處置各得而無一事之拂
  其宜大中至正無過不及凡物當然之則既無不
  曲中而外自形其方矣夫有敬而無義則見之於
  事或不免於差誤有義而無敬則無本之學亦何
  以善化裁惟是敬義夾持内外交養其存於中者
  既無纎毫之私而徹上徹下表裏如一是以敬持
[039-29b]
  萬物之樞也其形乎外者絶無偏邪之失即達權
  通變各順其常是以義定萬事之凖也敬義既立
  盛德日新涵養乎未發之中又省察乎中節之和
  由學問勉强之功而造於聖神功化之極不難矣
  德豈至於孤哉自昔敬義之訓原本於丹書孔子
  於坤之六二發之所以立千古聖學之宗也孟子
  以集義為本程子以居敬為先張栻又謂功夫並
  進相須而相成此理益昭然矣然乾九二言誠坤
[039-30a]
  六二言敬誠敬者乾坤之别也乾九二言仁坤六
  二言義仁義者陰陽之辨也要之敬而後能誠非
  敬無以為誠義即仁之有裁制處離仁亦做義不
  出誠與敬仁與義一以貫之所貴乎君子之善致
  其全功也
[039-31a]
  周易
 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
             編修臣/張若需
  程子曰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合内外之道也敬義
  夾持直上達天德自此
  薛瑄曰敬以直内戒慎恐懼之事義以方外知言
  集義之事内外夾持用力之要莫切於此
  臣/謹按學問之功必期内外之交修斯本體有所
[039-31b]
  持循而裁制之宜必因之而各得蓋平時不深以
  涵養則齊莊中正之不存而惰慢得以乘之内先
  無以為存主之地而晰理未精所以剖别夫是非
  之介者未能灼然而無疑斷然而不惑則由乎中
  而應乎外者又何以隨所施而無不當乎是故執
  持於内者不可以不嚴而制外以養中必貴窮理
  以求其至當也君子法坤道之直方而合内外以
  致其功者惟在敬義夾持而不使幾微之或懈故
[039-32a]
  其湛然之中惺惺獨覺而戒慎不覩恐懼不聞所
  以遏其人心而養其道心者惟恐不至則心體光
  明洞達無纖毫之委曲内何有不直乎至於事理
  之陳千端萬緒而學以聚之問以辨之所以别其
  毫釐察其疑似者無有不盡則理道均齊畫一遂
  時措而咸宜外何有不方乎乃知居敬存心既有
  以為窮理之本而又進以集義之功則不徒守其
  空虚之心而宰制有方臨事自截然而不可易此
[039-32b]
  敬義夾持之道所以不可偏廢也詩曰昊天曰明
  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又曰不顯亦臨無
  射亦保主敬之謂也書曰以義制事又曰慮善以
  動動惟厥時守義之謂也古聖王惟此之務而燕
  閒之必莊時幾之必勅嚴屋漏於帝天而主敬以
  作所且好問而好察執兩而用中時兢業於萬幾
  而精義以致用由是内無軼志外無遺理而適協
  於直方之道也乾之文言言進德修業而坤言敬
[039-33a]
  義者欲進乾之德必本於坤之敬欲修乾之業必
  制以坤之義洵乎敬義為學問之大要天德與王
  道一以貫之而靡遺矣
[039-34a]
  周易
 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
            給事中臣/周祖榮
  朱子語類曰敬以直内是持守功夫義以方外是
  講學功夫直是直上直下胸中無纖毫委曲方是
  割截方正之意是處此事皆合宜截然不可得而
  移易之意
  薛瑄曰敬以直内涵養未發之中義以方外省察
[039-34b]
  中節之和
  臣/謹按敬以直内立其體也是平時存養之功義
  以方外達其用也是臨時操持之法蓋下學之始
  養心莫如敬惟主一無適則方寸之地廓然大公
  而無所蔽渾然至正而無少偏徹上徹下如鑑斯
  空所謂直内者此也制事莫如義惟精研入神則
  酬應之餘裁處有條而不紊是非一定而不移左
  之右之如矩斯絜所謂方外者此也然敬與義雖
[039-35a]
  有分功内與外非有兩事方其致敬覩聞未交而
  湛然無欲形聲方接而惺然有主吾心之全體不
  虧而外之方者有所本矣方其集義因時制宜而
  範圍弗過隨事順應而斟酌咸宜吾心之大用以
  行而内之直者有所達矣所謂敬義夾持者此也
  朱子語類及薛氏之說發明最為親切至先儒黄
  榦有云乾言德業坤言敬義實相為經緯欲進乾
  之德必本之以坤之敬欲修乾之業必制之以坤
[039-35b]
  之義此以乾九三與坤六二參看立說其義亦精
  臣/竊思聖人說易不外動靜相資之理即一爻之
  義引伸觸類無所不通如坤之六二不獨可與乾
  九三叅看亦可與乾九二對看葢乾二主於天道
  故言本體而必推之學問以天合人也坤二主於
  地道故言功夫而必約之敬義以地應天也由一
  爻以推求易理之精聖學之妙有令人研究之無
  盡者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039-36a]
  周易
 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
           監察御史臣/李清芳
  程傳君子主敬以直其内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
  内直義形而外方義形於外非在外也
  本義直内方外程傳備矣
  臣/謹按敬者主一無適之謂義者所行合宜之謂
  葢人之一心原其本體湛然虛明如鑑之空如衡
[039-36b]
  之平寂然至靜而萬理咸備其隨感而應也妍媸
  俯仰因物賦形正大光明流行不滯此上帝所降
  之衷生民所秉之彞本如是也惟為氣禀所拘物
  欲所蔽不免有所昏昧錯雜而無以全其所受之
  正於是君子有自修之功收斂放心不容一物無
  一毫私欲之蔽而惺惺常存敬之所以立也及其
  接物處事則準情度理稱物平施權衡得中無少
  差謬義之所以行也直以心言心一而已喻如物
[039-37a]
  之直而不曲一線而去也方以事言事有多端必
  四周俱到喻如物之方正四面如一也然敬義雖
  有内外之分體用之别而其實不相離也葢非敬
  則中無主宰事至然後安排則已緩而不及於事
  矣惟須平日有涵養之功臨事方能洞徹非義則
  外多錯履而邪動之辱反有以累乎内之所存矣
  惟須應事有詳審之功而中之所存益固敬義夾
  持不容間斷以至於熟則廓然大公物來順應存
[039-37b]
  於内者適得吾心之體發於外者不失吾心之常
  矣夫乾卦乃聖人之學坤卦乃賢人之學故乾之
  九三言誠而坤之六二言敬程子曰誠則無不敬
  矣敬則可以至於誠矣然敬之理貫乎動靜而不
  偏可以包乎義者也故敬者乃聖學之所以成始
  而成終而學者之功其必以敬為宗也歟
[039-38a]
  周易
 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
            監察御史臣/周禮
  臣/謹按為學之道必合内外以交修内有涵養之
  功然後心純理得而有以立其體外有省察之功
  然後謹幾慎動而有以善其用此直内方外所以
  為天德王道之要而敬義之學不可不務也丹書
  之訓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
[039-38b]
  勝義者凶豈不以人心易縱應物多偏而制心制
  事不可無學乎蓋人惟一心理欲互乘心有一息
  之稍怠則私欲羣起而引之投其所甘中其所溺
  聲色貨利佚遊玩好之屬紛紜憧擾於方寸而不
  寧即或一念清明思屏私欲以全其德而内無所
  據以勝之終不能以絶其萌不移時而非幾之貢
  如故矣至於事之來也是非可否義本一定不容
  假易而人往往遷就以便其私私心既起則牽制
[039-39a]
  不能决善宜從也或以有妨於佚樂而浮慕不親
  慝宜去也或以便安之可娱而暱就難除由是依
  違猶豫制行無凖而動作云為不免於偏陂矣夫
  方寸之憧擾者内不直也制行之偏陂者外不方
  也何以直内厥惟敬何以方外厥惟義敬者德之
  聚堯舜以來相傳之心法也人心之靈出入無時
  須以義理涵養之心與理相涵則常有精明嚴肅
  之意而無昏昧放逸之時理念卓然其常伸而不
[039-39b]
  為私欲所屈故曰直也真德秀曰天下之理惟中
  為至正惟誠為至極然敬所以中不敬則無中也
  敬而後能誠非敬則無以為誠也氣之决驟軼於
  奔駟敬則其銜轡也情之横放甚於潰川敬則其
  隄防也故周子主靜之言程子主一之訓皆其為
  人最切者而朱子又丁寧反覆之學者於是知勉
  焉戒於思慮之未萌謹於事物之既接無少間斷
  則德全而欲冺矣其所以發明主敬之理不綦詳
[039-40a]
  與若夫方外之功非由襲取葢有精義之學焉有
  徙義之功焉精義之學在窮理辨析於公私之介
  而擇其善則遇事而不淆也徙義之功在克己力
  去其形氣之私而循夫理則制事無不當也久之
  義理日熟而遇事知宜是非可否皆有截然不易
  者而外不已方哉朱子云敬義不可偏廢專務義
  而不知主敬者固有虚憍急廹之病而所謂義者
  或非其義然專言主敬而不就日用念慮起處分
[039-40b]
  别其公私義利之所在而决取舍之機焉則恐亦
  未免於昏憒雜擾而所謂敬者非其敬矣所謂集
  義正是要看破物欲之私却來認得天理之正事
  事物物無不如此體察觸手便作兩片則天理日
  見分明所謂物欲之誘亦不待痛加遏絶而自然
  破矣程子云敬義夾持直上達天德自此且夫敬
  義亦豈待外求哉敬即心之警省也義即心之裁
  制也彼敬而苦其矜持義而傷於矯拂者皆未嘗
[039-41a]
  於心實體驗之耳心體該動靜功夫亦兼動靜動
  時順義則無行可悔而無事時能靜靜時能敬則
  心理日洽而動時得力内外交養而德自底於光
  大矣
[039-42a]
  周易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監察御史臣/李敏第
  本義水不外於地兵不外於民故能養民則可以
  得衆矣
  臣/謹按三代之盛寓兵於農故周禮軍旅之法屬
  之司徒以井邑邱甸均其賦以比閭黨族聨其情
  以伍兩卒旅任其人而後司馬因蒐苗獮狩之時
[039-42b]
  辨其旗鼓之用而教以歩伐之節是聖王之世戎
  事皆起於農功而兵制悉源於井田且夫兵猶水
  也不有以畜之將有潰溢之虞顧自齊威修内政
  魯成作邱甲古法寖變嗣後軍旅之政雖代有成
  規然召募之數日益廣養兵之費日益繁以丁壯
  而坐食於一隅則啟驕縱之端以冗閒而仰給於
  正賦則有虚糜之慮葢去古既逺於古人耕戰之
  務缺焉而未講也夫養兵所以衛民而以民養兵
[039-43a]
  不若使兵之自養為可乆井田之舊不可復矣而
  屯田之法猶可稽焉自漢文帝募民耕塞下武帝
  屯車師渠黎而屯田之制以興厥後如趙充國馬
  援王霸之徒皆駐軍耕牧以實邊儲省繁費此足
  食足兵之良式也誠使當國家承平之日酌古宜
  今益講究於屯田之法擇曠閒可耕之區使游手
  坐食之衆受田力穡春夏課其耕耘農隙勤其校
  閱則人食其力可以節餉給之繁輸粟於官可以
[039-43b]
  廣軍儲之備於以裕國計而飭戎行庶無失聖王
  寓兵於農之遺意也夫
[039-44a]
  周易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侍講學士臣/鶴年
  臣/謹按帝王君臨天下固貴有宰制羣動之才尤
  貴有包荒四海之量惟其量之廓然有容如天無
  不覆地無不載不屑屑焉求一時之親附而其究
  也天下卒莫不歸之此所謂大順大化不見其迹
  莫知其然之謂神非聖人不能與於斯者也若此
[039-44b]
  者於比之九五見之矣比之九五一陽居尊剛健
  中正卦之羣陰皆來附己其心事則光明洞達曲
  盡其生養教誨之意而幾微私曲有所不存其設
  施則正大發皇明示以蕩平正直之途而一毫籠
  絡有所不事顯之至也顧其取喻於王用三驅失
  前禽邑人不誡者何也蓋田獵之事合圍則志在
  於必得而網羅有所必周三驅則無意於必得而
  去來任其自便夫志在於必得則不容有失矣無
[039-45a]
  意於必得則不必其無失矣此天子不合圍前禽
  之所以有時而失也雖然非失前禽不足以見王
  者之大今夫王者修德行仁聲教四訖至於九州
  向化六合同風洋洋乎盛矣然而幽遐之地偶有
  所阻聖王初未嘗有所容心於其間豈德威不足
  而惟以姑息從事哉三驅之道固然也開一面之
  網而不忍盡取於物者所為恩及於禽獸沛九有
  之澤而未嘗强廹於人者所為仁覆於寰區推而
[039-45b]
  至於邑中之人亦皆曉喻上意而不相警備以求
  必得焉此堯舜之時所以巍巍蕩蕩德配於天而
  其下不識不知以順帝之則者也如是則王道得
  而王化成何吉如之大矣哉顯比之道誠御世之
  隆規昇平之極軌也而彖之所謂原筮元永貞无
  咎其義不出於此矣
[039-46a]
  周易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右庶子臣/林蒲封
  程子曰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正理也君子觀履
  之象以辨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民志定然後可
  以言治
  臣/謹按天地分而乾坤定上下之象已昭然於兩
  間矣至於澤則下之中更有下者焉此固為一定
[039-46b]
  之理而不可易者也然上下之在天澤者有形象
  之自然則上下之在人者有等殺之宜辨故君子
  觀於履之象而知安上治民之莫善於禮也嘗觀
  至治之世愚賤亦識尊親草野咸敦敬讓朝廷之
  制肅而明閭閻之風靜而順雖禮樂政刑百度具
  舉其要不外於辨上下之分上下之分明而民志
  一矣朱子有言四海之廣兆民至衆人各有意欲
  行其私而善為治者乃能總攝而整齊之使之各
[039-47a]
  循其理而莫敢不如吾意之所期者則以先有紀
  綱以持之於上而後有風俗以一之於下也何謂
  紀綱辨上下是也何謂風俗定民志是也傅說所
  謂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
  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箕子所謂皇建其有極斂
  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董仲舒所謂正心以正朝
  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
  正四方者正謂此也抑臣更有說焉在易上天下
[039-47b]
  澤而為履繼履者地天而為泰繼泰者天地而為
  否繼否者天火而為同人明乎君子之治莫要於
  法天至於上下辨民志定而泰交之道成泰極則
  易於致否故必如同人之乾健離明類族辨物乃
  能通天下之志以長臻於大同之道也自古極治
  之時承平日乆生聚日繁竒巧畢呈豐亨豫大富
  貧相耀浮靡相髙睦婣任䘏之風漸微而凌競邪
  僻之習易起如程子所言自庶士至於公卿日志
[039-48a]
  於尊榮農工商賈日志於富侈億兆之心交騖於
  利天下紛然勢所必致是以等威雖别而冀於僥
  倖者愈多法令雖明而䧟於刑辟者日衆此孔子
  於既庶既富而必曰教之又曰道之以德齊之以
  禮有恥且格管仲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然則欲
  正人心厚風俗振綱肅紀保泰持盈亦不外於辨
  上下定民志而已矣履之義不誠大哉
[039-49a]
  周易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右中允臣/錢維城
  臣/謹按禮之為履者禮主卑下故曰智崇禮卑禮
  者人所踐履所行不由禮則必乖戾故曰履以和
  行天尊地卑而澤又卑之卑者君子觀象知上下
  之分不可不辨故制禮以明之所謂天髙地下萬
  物散殊而禮制行也夫禮順人情本非强世而别
[039-49b]
  嫌明微主乎辨異隆殺之凖法乎髙卑服物采章
  一天澤之所寄也故禮達而分定安上全下莫善
  於禮而為民情之坊也程子曰古之時公卿大夫
  而下位各稱其德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修
  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於己也農工商賈
  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後世自庶士至
  於公卿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日志於侈富億兆
  之心交騖於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斯言
[039-50a]
  盡矣夫怙侈滅義服美於人餘風未殄康王以為
  深憂蓋奢則必僭僭則干犯名義其害甚鉅記曰
  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賢大夫也而難為上也
  况奢麗相煽輾轉益深此沔水湯湯所為獻規者
  矣若其餘弊物力耗敝匱乏因之不特錦繡纂組
  害女紅也記曰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漢書
  藝文志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
  亦異數名法名象雖流傳失真亦禮之遺意故曰
[039-50b]
  名者所以别同異明是非道義之門政教之凖也
[039-51a]
  周易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洗馬臣/國柱
  臣/謹按周易一書凡稱乾皆曰天凡稱兌皆曰澤
  至於履卦而乾上兌下適符乎天澤之定位故其
  卦名為履履者禮也上下之正理人之所當踐履
  也孔子觀其象而繫之以辭曰君子以辨上下定
  民志辨者如詔祿有隆殺奠食有多寡是也定者
[039-51b]
  无踰越也夫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治而至无定
  者實莫如民志蓋民莫不有血氣心知之性飲食
  嗜好之欲隨時而動逐物而遷未知為上勢必至
  於僭上未知為下勢必不安於下不有以服其心
  而靜其氣將有潰敗不可收拾之虞僭亂之萌惟
  禮可以已之是故君子觀天澤之象制為禮以辨
  上下之分自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
  車服宮室飲食喪祭嫁娶之經事有宜適物有節
[039-52a]
  文凡在朝者位未稱德則進之德不稱位則退之
  使人人有度德之意而寵榮之見自絶所以定庶
  僚之志也凡在學者大成小成有德則升之移遂
  移郊不帥者絀之使人人有務學之實而功名之
  念自淡所以定庶士之志也至凡農工商賈亦皆
  經其田廬察其勤惰稽其術業第其餼廪使不得
  輕本務而游手逐末握竒贏而享用華侈所以定
  億兆之志也自朝廷以及百官自百官以及萬民
[039-52b]
  政令使之恩威加之粟布取之力役征之莫不有
  辨也斯莫不有定也臣竊由是而伏思之禮之森
  嚴於耳目聞見之地者使民惕於志而知畏天澤
  所以定位也禮之浹洽於倫常日用之間者使民
  和於志而知安天澤所以通氣也故繫辭曰履以
  和行序卦又曰履而泰然後安禮之綱維世教蟠
  結人心者固非一切法制禁令之所可幾盛王所
  以宰制羣動經緯萬端馴至於大順大化履帝位
[039-53a]
  而光明者舉由於此而要之履卦象中其藴已包
  舉靡遺此禮所以為天秩天敘萬世率履之而不
  冺歟
[039-54a]
  周易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侍讀臣/齊召南
  臣/謹按自古帝王為乆安長治之計欲使天下道
  一風同刑罰不用其本則莫大乎禮教矣禮者履
  也天下所共率履而不越者也履此則安不履此
  則危其效曉然易見是以古人制禮固亦明知其
  委曲繁重似不如脫略簡易者之便於人情然必
[039-54b]
  事事而異其等威物物而為之防制者大順大化
  其積有漸朝廟之敬始於戸庭儀文之嚴始於士
  庶訓誨之豫始於童孩邦國四海之協和始於比
  閭族黨冠服以章之品式以範之庠序以教之官
  師以董之賞罰以勵之務使人人各知愛親敬長
  相率共履夫正直蕩平之道路重為非而樂為善
  也在易履之大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
  定民志㫖哉言乎凡民禀五常之性所謂好善惡
[039-55a]
  不善豈有異哉良由習俗漸移名分不講在家先
  不能事其父兄在國何能服於長上惟其志之冺
  然無所知覺也是以囂然敢於為非何以定之亦
  以禮之辨上下者定之而已天髙地下其尊卑懸
  絶不可以數計也於地中峙而為山蓋其稍髙者
  焉流而為水則已下矣若夫澤則鍾水之區又其
  下之下者也名分之上下亦然由君至民尊卑懸
  絶何以異於上天下澤耶顧上下之勢起於相積
[039-55b]
  而逓相承古人制禮不惟使官與民有别也即士
  與民先有别就庶民中又使游惰之民不得與良
  民齒刑罪之民不得與凡民齒是故惡少不得以
  凌侮耆老奸猾不得以挾持縉紳富商大賈不得
  以奴𨽻鄉閭市儈里魁不得以魚肉隣曲輿臺臧
  獲不得以序列衣冠則羣黎百姓生而耳濡目染
  習與性成不期而化其桀驁勉為善良由禮教明
  而民志定也民志定而後倫紀敦倫紀敦而後廉
[039-56a]
  恥重廉恥重而後風俗成天下之長治乆安豈有
  極乎哉賈誼有言禮者禁於將然之前法者禁於
  已然之後先王必曰禮云禮云者貴絶惡於未萌
  而起教於微𦕈使民日遷善逺辠而不自知也然
  則安上治民莫善於禮誠致治者之先務歟
[039-57a]
  周易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編修臣/竇光鼐
  臣/謹按履卦乾上兌下乾為天兌為澤上下之正
  理也人之所履當如是故取其象而為履履者禮
  也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故君子觀履之象而以辨
  上下定民志也嘗考諸儒之說莫備於程傳傳曰
  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
[039-57b]
  其分也士修其學學至而君求之非有預於已也
  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
  下之心可一後世自庶士至於公卿日志於尊榮
  農工商賈日志於富侈億兆之心交騖於利天下
  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㫖哉斯言其知治民之本
  矣何以明其然也天之生人也不能無羣羣而無
  分不能無爭是故兩貴不相事兩賤不相使人情
  之常也無他彼其心固以為吾儕焉耳不見其異
[039-58a]
  於吾焉耳荀卿曰勢位齊而欲惡同物不能贍則
  必爭夫物常不贍於欲而欲常必窮乎物則天下
  之相率而為厲者且無已時也此程子所以有紛
  然騖利之患也夫利者不學俱欲之物也天之所
  生地之所養袛有此數也以欲狥物則人人有不
  可盈之願即人人有不能安之心天下不可得而
  治矣君子知其然故觀象於履而為辨上下以示
  之以貴治賤以尊治卑以賢治不肖君君臣臣勿
[039-58b]
  相凌也父父子子勿相離也兄兄弟弟勿相瘉也
  夫夫婦婦勿相凟也士士農農工工商商無相易
  也其爵地有等其職事有方其宫室車輿有度其
  飲食衣服有章其人徒有數其械用有常其嵗時
  聚會有節其吉凶哀樂有經使百姓曉然皆知夫
  上之為上下之為下若天澤之不可相越也而僣
  侈之志不生矣皆知夫上之使下下之事上若天
  澤之不可相無也而忠順之志不忘矣夫是之謂
[039-59a]
  志定志定則耳目無所驚而手足有所措其為欲
  易養其為物易給也雖有悍强之人亦有以相安
  而不至於亂記曰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
  之所自來也又曰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
  形使人日徙善逺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
  也其即此志也夫
[039-60a]
  周易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編修臣/莊有信
  臣/謹按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焉禮之理
  原於造化而禮之性實具於人心顧聖人緣人性
  以制禮旋反而治人之心者何也蓋禮者理也言
  理則無規矩可循言禮則有秩序可守故聖人制
  禮所以正天下之履也禮以正履則言禮足矣而
[039-60b]
  畫卦則曰履何也言禮則人之踐禮者屬於虚言
  履則禮之當行者體於實象曰上天下澤履言人
  之所履當如是也夫人而履於禮則禮達分定而
  天下可一矣然自聖人制禮以來尊卑有分貴賤
  有等非不燦然於天壤而公卿大夫往往不能盡
  職農工商賈往往不肯安其業者何也志不定也
  夫志亦何厭之有當其艱苦則志於安全及其安
  全則又志於富貴若是而利欲之心紛然不靖惟
[039-61a]
  不知有上下之分也君子觀天澤之象而知治民
  之道矣不於民之履求之而必先於民之志定之
  夫下堂拜上或一時加恩之名而即此遂為上權
  下替之漸賜禘錫懸亦一朝饗酬之厚而即此遂
  開名器假人之端由辨之不早辨也古者明一代
  之禮以德之大小為拜爵之崇卑伊尹曰三公者
  通於天道者也九卿者通於地理者也大夫者通
  於人事者也列士者明於法度者也故一時朝廷
[039-61b]
  之上必位各稱德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修
  其學學至而君求之民無分外之求君無分外之
  舉是故人有十等而民不以懸絶為嫌國有六卿
  而民各以服習為樂君在斯為臣父在斯為子兄
  在斯為弟君止仁臣止敬父止慈子止孝交止信
  天不變道亦不變夫民亦馴習於自然而羣奉為
  天經地義之不可易此無他心之所之既深識乎
  上下之分則身之所履自共守其上下之常也君
[039-62a]
  子名器不假黜陟必嚴使上下之分燦然著明於
  天下故民志有定民志定則官守其職民安其業
  而無干名犯分之履矣此君子所以善用天澤之
  象也
[039-63a]
  周易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監察御史臣/趙青藜
  臣/謹按三代以上治天下以禮故其分肅而其風
  淳三代以下治天下以法故其令繁而其俗靡斯
  亦已然之明效矣然而競相趨於法者過信夫禮
  樂百年後興之說雖賢如文帝且謙讓未遑而三
  代盛治坐是不復豈不惜哉夫禮聖人制之非聖
[039-63b]
  人之意之也上天下澤著其象矣聖人觀其秩然
  而知上與下有不易之則察其藹然而知上與下
  有必屬之情不聨之情即無所以維其則不示之
  則更無所以範其情於是本仁天下之心出而定
  天下之志辨之葢不容以己也辨之於朝則公卿
  大夫各定其階而車服度數不以恩私而或假焉
  辨之於野則士農工商各定其業而少習乆安弗
  使見異而或遷焉外以靜其耳目内以攝其心志
[039-64a]
  而一時之託處宇下者官舉其職士修其行農工
  商賈各食其力知分之不可易也終身由之莫敢
  踰越而綱紀正等威立朝廷尊矣自非然者無所
  辨於任使之際而大官顯秩若為盡人可致則僥
  倖之想愈熾也無所辨於絃誦之地而三徵九聘
  且謂㨗徑可圖則奔競之風難息也無所辨於食
  力之勤而嬉遊徵逐不憚輕去其鄉則失業之徒
  踵相接而未有己也上無以厭服乎下下日以傲
[039-64b]
  慢乎上囂然之志將百出而不靖不得已而思以
  政刑道齊之法立而姦生令下而詐起質樸漸消
  恩誼寖薄微特無益且加甚焉然後知民志克定
  非旦夕之近功而安上全下實宏且逺也自古禮
  文明備莫如周自古享祚永久亦莫如周周之盛
  也君臣契合堂陛森嚴朝覲享獻罔不畏懷民用
  和睦無有災害囹圄空虛刑措四十餘年而不用
  即夫德教衰微政化怠弛而先王所命太史所掌
[039-65a]
  稱道一二猶足以輯强侯而威荒裔非其志之素
  定曷以致此漢髙帝馬上得天下羣臣爭功至㧞
  劍擊柱及叔孫通定禮儀以正君臣之位竟朝置
  酒皆俯首抑伏無敢讓譁失禮者髙帝說而歎曰
  吾乃今日知為天子之貴也夫叔孫通所定不過
  為緜蕞與諸生野外習之度髙帝所能行者耳非
  有關雎麟趾之意與夫聖人制作相去逺矣蓋聖
  人制作固即人心自具之節而禮定民志初不以
[039-65b]
  束縛之拘苦之也故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如使
  去其拜跪登降揖讓周旋賔主介紹之文而曰吾
  以用吾情其心必有所不安其體必有所不適受
  其節於禮而心之安體之適可不謂大順歟萬物
  各得其禮而後和夫是以禮行而樂作也彼叔孫
  通收其殘闕雜以秦儀尚效補苴於漢代而謂官
  天地管人情辨自君子者獨迂逺而不足致用乎
  哉至若禮之卑效地也澤尤地之卑者則禮之極
[039-66a]
  其恭者然矣是又君子居安樂玩辨上下之本所
  不敢須臾稍忽也夫
[039-67a]
  周易
 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編修臣/周玉章
  臣/謹按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在易書
  豫卦言樂履卦言禮言樂者主於和言禮者主於
  辨上天下澤尊卑之位定君子觀其象而辨之而
  禮由是生焉坊記禮者所以章疑别微以為民坊
  者也荀子曰禮者養也君子既得其養又好其别
[039-67b]
  貴賤有等長㓜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均所謂辨
  上下也蓋人生有欲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
  限則不能不爭秩之以尊卑貴賤之等始帖然各
  安其分而不敢有侈心故禮以節民性正所以定
  民志也程子曰古之時公卿大夫位各稱其德農
  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後世自
  庶士至於公卿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日志於富
  侈億兆之心交騖於利由上下無定志也此言深
[039-68a]
  切著明矣夫朝廷爵有功而禄有德非可倖邀也
  庶民之家自食其力無敢奢願也而宫室輿馬衣
  服器用毫忽不容假借極聲名文物之盛具有别
  嫌明微之義不然者朱紘鏤簋曲縣繁纓不失之
  靡即失之僭有位者既不免矣甚而至如賈誼鼂
  錯所云庶人屋壁得為帝服倡優下賤得為后飾
  富商大賈乘堅䇿肥履絲曵縞因其富厚交通王
  侯夫然而風俗凋敝獄訟繁興天下又安可得而
[039-68b]
  治夫子産治鄭尚曰取我衣冠而褚之而况聖人
  治天下有不明辨等威致使驕淫僭侈紛然莫定
  其志哉夫天敘有典五典五惇天秩有禮五禮有
  庸其間恩義並至情文相生要必有其不可混淆
  者而度數彰焉故曰禮以辨異也先王之定禮也
  上自朝廷達乎州里閭巷以細及幃房袵席之間
  莫不事為之制曲為之防雖隆殺損益代異其宜
  而上下之辨天澤定位則夫教化大行民用和睦
[039-69a]
  萬世之致太平者未有不由夫禮者也
[039-70a]
  周易
 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編修臣/王際華
  程子曰上下之分明然後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後
  可以言治後世庶士以上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
  日志於富侈此由上下無定志也君子觀履之象
  而分别上下各當其分以定民志也
  臣/謹按天下之大兆民之衆紛然待理於一人自
[039-70b]
  古聖王設為公卿大夫士以及農賈工商尊卑貴
  賤各有等差人非不知髙位之榮而非其德不敢
  希也非不知紛華之悅而守其分無敢肆也考周
  官司徒辨五地之物生以施十二教授之以井地
  故有常産者有常心聨之以比閭族黨則不敢舍
  業而雜處於是三物以興其賢能八刑以糾其邪
  慝四海之内進德修業勤事而不暇詎敢淫心舍
  力覬覦非分以害休功者乎後代幅員日廣生齒
[039-71a]
  益繁法度非不甚詳而一切民事皆聼民自為以
  故棄本務末朝遷暮改觀於賈誼陳政事疏貢禹
  言風俗書民間諸弊自漢已然此由無定分定志
  而上下之辨不嚴故也夫生民之源莫大於衣食
  而平天下者不以一人養天下令天下人人自養
  故既分别四民而什九驅之於農世業相承衣食
  易給雖無甚富亦不憂貧自定制不立而貧富不
  均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人求其所以尊
[039-71b]
  富之故則或以遊惰或以經營共相欣羡轉為效
  慕貧不自安者既思他途以求遇即稍可自給者
  亦懷奢志而改圖其中炫名干進之流以及遊幕
  吏胥僕從實繁有徒咸聚居都會之間僥倖名利
  於萬一此皆民之蠧也蓋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
  之欲天下無飢不可得也乃遊民億萬不耕不織
  而咸思豐於衣食以故農民重困嵗遇豐盈猶無
  蓋藏間遭水旱不免流離雖仁厚之主在上賜賑
[039-72a]
  廣蠲動不惜金粟數十萬而民仍無起色者平日
  蠧民者之多也誠本履卦之象仿周官九職之法
  以定民分名器不予以妄干遊手不聽其妄託自
  京師達於郡縣繫民於故土之産清民以保甲之
  法凡平時徙業無故逺遊者有禁則進無非分之
  望退有本業之樂而民志定矣且夫民氣不可動
  尤不可驕往往治平既乆官司以因循無事為福
  一二不法之民轉以挾制長官動輒鼓衆生事為
[039-72b]
  大吏者正宜分别首從按法盡懲不得稍存姑息
  之心則上下之分愈明而民志益定庶乎尊卑有
  等行習有恒心以分安身以土著士相與言仁誼
  於閒宴工相與議技巧於官府商相與論財利於
  市井農相與謀稼穡於田壄用以家給人足愈固
  國家億萬年之基矣
 
御覽經史講義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