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110 御覽經史講義-清-蔣溥 (master)


[04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覽經史講義卷五
  周易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右中允臣/朱良裘
  王弼注曰相臨之道莫若説順也
  朱子本義曰地臨於澤上臨下也教之无窮者兌
  也容之无疆者坤也
[042-1b]
  臣/謹按天澤曰履履者以下承上也地澤曰臨臨
  者以尊適卑也萬物莫不尊天而親地於此可見
  而王者所以崇效而卑法者皆取諸此矣繫辭曰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又曰説萬物者莫説
  乎澤既説而順臨民之道備矣而彖必以剛浸而
  長剛中而應釋臨之義者葢説而順之道必有至
  健者以主乎其中然後得大亨以正而有合於天
  之道此即董仲舒所謂陽常以生育長養為事而
[042-2a]
  隂常積於空虚不用者也夫麗澤之功朋友資以
  講習厚載之徳品物納於含宏故曰説言乎兑致
  役乎坤是教之无窮容之无疆皆臨民者必不容
  己之事乃言教而必係之以思言容而必極之於
  保者於以見教非徒提命之諄諄容亦不僅度量
  之相越己也黨庠術序所以教民者綦詳而琴書
  干羽皆載深宫之徳意以周流而後有以感發其
  性情而淪浹乎肌髓井疆廬舍以奠其居比閭族
[042-2b]
  黨以聯其誼制節謹度以厚其生所欲與聚所惡
  勿施必使天下之大九州之逺皆有以安其出作
  入息之常而遂其仰事俯育之願所謂保之如赤
  子而視之如傷也孟子言聖人之教民曰勞之來
  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又從而振徳之
  此可以知聖人之心思無一息不與斯民之日用
  飲食相流通而其言保民也舉斯心以加諸彼而
  達於家邦訖於四海夫豈有此疆彼界之分與抑
[042-3a]
  又聞之易之言君子者謂君臨上位子愛下民通
  天子諸侯兼公卿大夫有地者而言也然樹之后
  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必統於首出庶物之一人
  故必有知人善任之能而後克殫作君作師之職
  此六五所以言知臨大君之宜也有知周萬物之
  能必有仁覆天下之量其積之也至厚而後運之
  也不勞此上六所以言敦臨吉无咎也中庸言唯
  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智足以有臨此知臨之義
[042-3b]
  也其言徳之積於中而見於外者首之以寛裕溫
  柔此敦臨之義也然則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非
  知之盡仁之至而全乎自强不息之勇者孰能與
  於斯
[042-4a]
  周易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侍講臣/馮秉仁
  胡氏炳文曰不徒曰教而曰教思其意思如兌澤
  之深不徒曰保民而曰容保其度量如坤土之大
  臣/謹按帝王撫有寰宇海隅向風四方從欲固将
  舉萬民之衆登袵席敦禮讓臻熙皥之庥而成久
  道化成之治者也是以首出庶物取象於乾厚徳
[042-4b]
  載物取勢於坤容民畜衆則師之道昌輔相裁成
  則泰之爻著為養為教易之説也大備而澤上有
  地更取義於臨者其於君民相接之誼殆有愷切
  言之者與今夫蒼蒼在上天之臨也終古代明日
  月之臨也而莫髙匪天日月無私照承乎下者䝉
  其覆而忘其徳其象則然矣惟夫地之上澤滴滴
  必歸無源不濬言乎茹納也有包育之能言乎積
  漸也有涵濡之力其氣通其情洽聖人觀象於此
[042-5a]
  而即以教思无窮容保无疆歸之君子其取義實
  宏且摯焉葢九重之上㢘逺堂髙而人君痌瘝為
  懐則無逺弗屆是以莊臨之以威臨之而實以恵
  臨之也故夫言教而復言思者言乎條誥訓約之
  頒布諸渙汗者為猶淺而委曲開導之意實繫乎
  天子之隐憂言保而復言容者言乎蠲租賑貸之
  施出之賚予者為曠典而維持調䕶之能實發於
  皇心之肫懇不然一夫不獲時予之辜民未知禮
[042-5b]
  未生其共将所謂无窮无疆者方諸地澤之義不
  大相逕庭乎二典之訓曰食哉惟時敬敷五教三
  代以還凛民惟邦本之㫖而肇修人紀視民如傷
  生其時者承風動歌樂只&KR1509乎尚矣亦越漢唐而
  後力田有詔學校有式躬履至道以示四方務兹
  稼穡以臻仁遂豈不以民猶水也不拯其流将靡
  所極君實臨之風化之行必由近始夫乃以教以
  養浹髓淪肌重熙累洽迄百年必世之遥猶戴恩
[042-6a]
  膏於不替以云教之无窮其思實逺也以云保之
  无疆其容乃大也此而揆於地澤之交隂陽之氣
  剛柔之用誠有若合符節者君人者果何道而能
  幾此哉唐陸贄奏疏云君人之道子育為心雖身
  處九重而慮周四表近取諸身如疴癢之關乎四
  肢也逺取諸物如品彚之鑒於兩曜也故時有凶
  害而人無流亡恃天聴之必聞知上澤之浸至今
  試即其説而参究之已饑已溺即教思之思欲立
[042-6b]
  欲達即容保之容夫教人以善謂之忠何以守位
  曰仁忠也仁也豈外假之數哉亦惟端本於君心
  之常臨而已矣若廼皇路昇平士民樂業而保民
  如赤之衷方且給求養欲之慇慇救弊補偏之急
  急則上下之氣通地澤之情浹於以上召天和而
  紹唐虞三代之治也何有
[042-7a]
  周易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編修臣/張若需
  蔡清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
  又從而振徳之可見君子教思之无窮民吾同胞
  必使皆樂其樂而利其利可見君子之容保民无
  疆也
  臣/謹按治天下之道不外教與養兩端唐虞尚矣
[042-7b]
  命契為司徒則曰敬敷五教命棄為后稷則曰播
  時百榖所以正徳利用厚生者功敘惟歌俾之勿
  壊三代以來教民之道益詳保民之政益備而良
  法美意尤莫具於周禮一書間嘗考之地官司徒
  掌邦教典曰教典職曰教職象曰教象法曰教法
  官曰教官教官之屬似専為教設乃觀大司徒之
  職主土地封疆之政以土會辨物生以土宜辨名
  物以土均之法制地征而後施之以十有二教興
[042-8a]
  之以鄉三物防偽而以五禮教之中防情而以六
  樂教之和其屬則鄉師至比長有考徳行察道藝
  月吉讀法之文遂人至鄰長有授田野教稼穡三
  嵗興甿之制而且師氏保氏廸於上司諫司救訓
  於下廩人以數邦用司稼以均民食下至土化之
  法瀦澮之宜莫不掌之専官施其禁令然後知聖
  人之於民也必先有以盡地利而後可以淑人心
  既有以淑人心而後可以復民性成周教養之法
[042-8b]
  分見於六官而司徒獨備其全雖其條目布置先
  後不一以見教不徒行養有兼濟而使民相生相
  愛之具實參錯而並施也方策所載纎悉畢備莫
  非聖人精神智慮之所寄而運量之廣固恢恢乎
  納萬物於在宥矣是故治術多端本於建極教之
  无窮者繫乎思也保民无疆者實能容也使出身
  加民之際無至誠愷惻之意與之相永則徒法不
  能以自行将有久而必敝之勢而一切茍且遷就
[042-9a]
  之治僅能補救於一隅不克普美利於遐邇皆君
  子所不道也然則至治之世徳教洽於人心經綸
  彌於海宇優游漸漬入之最深旁皇周浹覃於無
  外象涵濡於兌澤安持載於坤輿戴履之倫有幾
  忘帝力於何有者不将軼官禮之隆規而臻勲華
  之上理也乎
[042-10a]
  周易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監察御史臣/金溶
  本義曰二者皆臨下之事教之无窮者兌也容之
  无疆者坤也
  臣/謹按人主之君臨天下統御寰區非徒擁崇髙
  之位擅威福之柄也其精神智慮常關注於匹夫
  匹婦之隐而協其性情謀其家室其念之誠也有
[042-10b]
  加無已其量之宏也無逺弗周故讀易至兌下坤
  上之卦而歎聖帝明王之所以為民計者至深且
  逺也葢天下之至愚者民也天不忍其終於愚昧
  於是生先覺之聖人以作之師而教立焉天下之
  至渙者民也天不忍其少有顛連於是有繼天之
  元后以作之君而養興焉而易卦之臨具此義矣
  且澤取乎潤物有漬漸不已之意故教而深之以
  思地取乎載物有含蓄無盡之意故保而深之以
[042-11a]
  容固不徒沾沾於教養之虚名而洵有與澤俱深
  與地俱永之實際也但從來上之所施於民民之
  厚期於上舉不外此教養二事而二事之中又有
  先後之分緩急之異不可不察也書曰資富能訓
  孟子曰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
  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是謀生之不及則雖有黨
  庠術序能馴其耳目究不能洽其心思何也志有
  分也民生有蕃衍之勢固不能無所資而立天地
[042-11b]
  有自然之利亦不能無所待而開一夫不耕或受
  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而復有山川之限隔時
  世之變遷地勢之廣狹風俗之厚薄氣運之盛衰
  極紛紜不齊之致欲使天下之疲癃殘疾惸獨鰥
  寡無一不在包含徧覆之中而獲長養生全之慶
  此亦事之最難區畫經營者也而聖人於此若有
  不敢畏其難者汲汲皇皇肫肫懇懇有其法不徒
  恃其法而法外復有運用有其澤不徒恃其澤而
[042-12a]
  澤外更有恩勤竭其心思神其經緯務使地無遺
  利人無遺力不計目前不規小利被潤澤而大豐
  美所謂體仁長人樂天者保天下者此也由是比
  户封而親遜自裕俯仰足而揖讓皆興物畜然後
  有禮将有相因而漸至者矣是故論教於養之先
  者王道之成論養於教之先者王道之始養之為
  勢難而急教之為數易而緩觀臨之象而致治之
  能事畢矣
[042-13a]
  周易
 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侍讀臣/周玉章
  臣/謹按天生民而立之君戴之為元后親之為父
  母必将合天下之身心而陶淑之萃億兆之室家
  而康乂之乃克稱臨民之任葢臨者非第以貴馭
  賤以卑承尊之謂謂其有以教之也謂其有以保
  之也唐虞之世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敷教在寛安
[042-13b]
  民則恵其所以嘉恵元元者深矣三代以來法制
  大備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徳齊八政
  以防淫一道徳以同俗養耆老以致孝䘏孤獨以
  逮不足自司徒司空而下以至樂正黨正比長族
  師皆司教民之官也載師閭師遂人均人皆分保
  民之職也以故風民醇茂獄訟衰息衣食饒足菑
  害不生熙熙然太平之盛治與然教不恃乎術之
  多而貴有此誨人不倦之心保固期乎澤之渥而
[042-14a]
  尤重此怙冒無外之量讀臨卦之象辭而可見矣
  胡氏炳文曰不徒曰教而曰教思其意思如兌澤
  之深不徒曰保民而曰容保民其度量如坤土之
  大蓋崇四術立四教黨庠術序有其地詩書禮樂
  有其文興賢舉能示之勸觵撻郊遂示之懲教民
  之道盡矣而君子懃懃懇懇之心無時或已惟願
  家皆孝弟户盡醇良與吾民日漸月摩淪肌浹髓
  教思无窮程子所謂至誠無斁也任九職定九賦
[042-14b]
  農桑畜牧殖其本山林川澤取其材比閭族黨奠
  其居兵甲車乗捍其患保民之制詳矣而君子民
  胞物與之量擴之彌宏真覺天下一家中國一人
  必使一夫無不獲之辜海隅無未徧之澤容保无
  疆程子所謂廣大無限也夫教人以善謂之忠若
  臨天下者之曲成萬物将昆蟲草木且被其光華
  而屬在含生負性者可知一命之士留心利物必
  有所濟若臨天下者之覆冒蒼生雖奕禩萬年猶
[042-15a]
  享其樂利而當時之飲和食徳者更将何如甚矣
  其无窮也甚矣其無疆也兌之象曰君子以朋友
  講習坤之象曰君子以厚徳載物至兌與坤合而
  以上臨下之象呈焉君子觀其象法兌澤之義孚
  化於羣黎體坤厚之徳錫福於兆庶堯舜禹湯文
  武之臨民率由此道也
[042-16a]
  周易
 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編修臣/孫人龍
  朱子曰二者皆臨下之事教之無窮者兌也容之
  无疆者坤也
  蔡清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使自得之
  又從而振徳之此可見君子之教思无窮民吾同
  胞以至鰥寡孤獨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必使
[042-16b]
  皆樂其樂而利其利此可見君子之容保民无疆
  也
  臣/謹按先儒謂澤上有地其象為臨臨下之道不
  外教與養兩端而澤以淪浹至深為義故有教導
  人之意不徒曰教而曰教思者其意念必如兌澤
  之深而真誠罔斁焉地以漸被甚廣為義故有容
  受人之意不徒曰容民而曰容保民者其度量必
  如坤地之大而博厚無遺焉此君子之善體乎臨
[042-17a]
  卦之義者也蓋嘗念之百姓者朝廷之赤子也故
  唐劉蕡謂宜令慈仁者親之育之如保傅焉如乳
  哺焉如師之訓導焉而後民之於上也敬之如神
  明愛之如父母宋歐陽修亦云唐虞三代之為法
  其慮民之意甚精治民之具甚備防民之術甚周
  誘民之道甚篤行之以勤而被於物者洽浸之以
  漸而入於人者深故民之生也不用力於南畝則
  從事於禮樂之際不在其家則在乎庠序耳聞目
[042-17b]
  見無非仁義道徳而趨之不知其倦是則臨天下
  者立教興養固惟至誠無息以貫徹於一日萬幾
  之中而若地方有民社之責者尤必仰承徳意輔
  化宣猷凡制田里薄賦斂設學校立師儒匪第曰
  奉行故事而已也務在本實心為實政而開衣食
  之源興禮讓之化漸漬涵濡所以復民性者初終
  靡倦廣博深厚所以遂民生者遐邇咸周夫然後
  風俗羙而教化行乃克奏太平盛治於億萬年矣
[042-18a]
  周易
 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監察御史臣/李清芳
  朱子註曰地臨於澤上臨下也二者皆臨下之事
  教之无窮者兌也容之无疆者坤也
  臣/謹按此章地澤之象而聖人繫之以辭則以人
  君之所以教養斯民者為言可以見人君代天理
  物必其有以使覆載之中無一物不得其所以遂
[042-18b]
  其生以復其性而躋一世於蕩平正直之休然後
  可以參三才而立極也何也澤之深而無間浸灌
  滋潤其被於物也無不發榮焉地之廣而無外溥
  博深厚其及於物也無不咸亨焉君子體於澤而
  為教思則漸民以仁摩民以義節民以禮使皆有
  以全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而聖人之
  心乃安焉體於地而為容保則養之以保息安之
  以本俗聚之以荒政使其器用之利而財求之阜
[042-19a]
  百室之盈而婦子之寧而聖人之心乃快焉然論
  其序則養先於教既富方榖衣食足而後知禮義
  論其極則教深於養民可使由不可使知自新必
  推以新民故敷錫庶民之義必以會極歸極為至
  焉而容保之實事則惟曰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周
  官頒十有二職於萬民使各盡其力之所極無曠
  土無游民食節事時民咸安其居教思之實事則
  惟曰設大學以教國立庠序以化邑五禮教之中
[042-19b]
  六樂教之和六徳六行六藝三物以賔興之而已
  矣夫自謀衣食豈其一一仰給於上惟民生厚豈
  在上者之相為賜然而其職皆在於君者蓋以天
  生民而立之君聰明睿智足以有臨則光天之下
  至於海隅蒼生莫不托命此聖人所以引為己責
  而惓惓不已之意如澤之深渾渾無涯之化如地
  之大也裁成輔相參贊化育於以君臨萬邦豈不
  盛哉
[042-20a]
  周易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檢討臣/吕熾
  程子曰五以柔中順體居尊位而下應於二剛中
  之臣是能倚任於二不勞而治以知臨下者也夫
  以一人之身臨乎天下之廣若區區自任豈能周
  於萬事故自任其知者適足為不知唯能取天下
  之善任天下之聰明則無所不周是不自任其知
[042-20b]
  則其知大矣五順應於九二剛中之賢任之以臨
  下乃已以明知臨天下大君之所宜也其吉可知
  又曰君臣道合以氣類相求五有中徳故能倚任
  剛中之賢得大君之宜成知臨之功蓋由行其中
  徳也
  朱子曰以柔居中下應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
  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臣/謹按卦之爻辭及小象俱未明言任人之義而
[042-21a]
  注易者推求其義則五與二為正應為能虚中以
  聴故皆以不自用而任人言之正與中庸舜其大
  知也與一章意義相合蓋人君之臨天下所蒞者
  大一人之耳目不敵衆人之聞見唯廣詢博採翕
  受敷施則合天下之聰明皆一己之聰明其為知
  也大矣此即舜之好問好察邇言隐惡而揚善也
  傳又歸之於行中臣以為此有二義一者君能行
  中則宅心處事無偏倚之私故能任賢勿貳以成
[042-21b]
  其知一者人君聴受天下之言其中過與不及亦
  甚參差不齊唯斟酌其至當不易者見諸施行則
  稽於衆者斷於獨其權衡仍在君而不在臣夫然
  後理無不得而庶績咸熙此即舜之執其兩端用
  其中於民也程子於後一説似尚未及要而論之
  臨天下者莫貴於知故周書曰亶聰明作元后元
  后作民父母商書則曰視逺惟明聴徳惟聰虞書
  則曰明四目達四聰此皆與知臨之説相發明者
[042-22a]
  也而知莫貴於行中虞書言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商書言建中于民周書言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
  章此皆與行中之説相發明者也蓋臨上卦為坤
  故取藏知之義五爻居中故取行中之義循是而
  勿替焉即謂上六之敦臨謂其敦厚於臨故吉而
  无咎豈非存此大知用中之徳加以至誠不息之
  功故能躋天下於郅隆之治者哉
[042-23a]
  周易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監察御史臣/周祖榮
  程子曰五有中徳能倚任剛中之賢得大君之宜
  成知臨之功蓋由行其中徳也
  臣/謹按人臣之知居於一偏以明不明為量故負
  一長者皆可見功於國人君之知期於得中以宜
  不宜為量故不徧物者自足取用於人古之稱大
[042-23b]
  知者莫如舜而惟不自用而取諸人遂成執兩用
  中之治臨卦之六五其猶是乎柔中居尊有六四
  以為之相能守正而親賢有九二以為之應能竭
  誠以事上於是合天下之知以成一人之知而即
  以一人之知運用乎天下之知豈非聰明睿智足
  以有臨者乎顧所謂宜者何也人君立一政而不
  能行於天下不可謂宜人君行一政而不能允協
  於中亦不可謂宜象以行中為大君之宜謂能行
[042-24a]
  中則必虚己任人集衆善以成一是故曰宜也夫
  君道莫先於養民而勸農課桑待人而治莫重於
  教民而議禮正樂得人而興惟知臨之主明於簡
  賢方其政之未行也有咨詢之誠有論辨之典操
  之於衡鑒者見擇中之精焉及其政之将行也有
  股肱之寄有心膂之託措之於委任者見執中之
  一焉以此臨天下所謂教思无窮容保民無疆者
  不勞而自致此誠神靈首出左右咸宜者與要之
[042-24b]
  中而曰行言其用也如論其體其必係於君心乎
  基命宥密能觀乎萬化之源清明在躬克建乎維
  皇之極大君為天下得人而天工以亮庶績以熙
  凡厥庶民無弗協於中者非在我之權度精切不
  差何以與此也故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也
[042-25a]
  周易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給事中臣/宫煥文
  朱子曰以柔居中下應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
  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程子曰五以柔中順體居尊位而下應於二剛中
  之臣是能倚任於二不勞而治以知臨下大君之
  所宜也其吉可知
[042-25b]
  臣/謹按臨之取義以爻之隂陽言則為剛臨柔以
  象之地澤言則為上臨下皆以己臨人之義也君
  道也卦之六五居大君之位主坤之順致兌之説
  是宜為君而無不吉矣顧必下應九二剛中之臣
  乃始稱知臨而為大君之所宜而吉者何哉蓋人
  主以一身居乎巍巍之上以一心運乎茫茫之中
  其於天下之事與人固皆有相臨之分惟是道濟
  天下必先知周萬物而知周萬物者如徒恃一己
[042-26a]
  之知以周之未必果周之而不遺也中庸言至聖
  聰明睿智足以有臨者非謂役吾耳目運吾心思
  以求盡天下之無窮也亦惟不自用其聰而能用
  天下之耳以為聰則其聰無不聞不自用其明而
  能用天下之目以為明則其明無不見不自用其
  睿智而能用天下之心思以為睿智則其睿無不
  通而其智無不知書稱知人則哲能官人又曰股
  肱惟人艮臣惟聖詩言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
[042-26b]
  又曰佛時仔肩示我顯徳行凡皆不自用而任人
  之道也知之事也是以自古聖帝哲王莫不勞於
  求賢而逸於任人三代以前若堯之得舜舜之得
  禹臯陶成湯武丁之得伊傅文武之得周召望散
  固皆用賢勿貳而致堂㢘一徳之休三代以後如
  漢之得蕭曹丙魏昭烈之得諸葛唐世之得房杜
  姚宋宋世之得文范富韓歐陽司馬諸賢亦皆知
  人善任而收宫府一體之效此其為大君之宜臨
[042-27a]
  下之吉尤其彰明較著者也嘗考程子之說曰君
  貴明不貴察臣貴正不貴權今按臨之剛中如九
  二是臣道之正者也柔中如六五是君道之明者
  也五惟以君之明任臣之正故能上下交孚而徳
  合於中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謂其能以知行
  中也夫惟中之所在而知及之因倚任之則君臣
  道合矣君臣道合以之臨百官而百官以治以之
  臨萬民而萬民以察由是教思无窮天下鼓舞其
[042-27b]
  化而莫測其用容保无疆天下涵濡其徳而莫名
  其功豈非亶聰之隆規元后之偉績與抑參諸他
  卦自臨而進則為泰泰之六五其占曰以祉元吉
  蓋亦取下應九二任賢而成交泰之功是知取人
  為大自用則小明良喜起千古為昭要惟在我之
  權度精切不差夫然後收公聴並觀之益無偏信
  専任之私此又存乎任人之先者矣
[042-28a]
  周易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監察御史臣/張孝挰
  程傳曰五以柔中順體居尊位而下應於二剛中
  之臣是能倚任於二不勞而治以知臨下者也夫
  以一人之身臨乎天下之廣若區區自任豈能周
  於萬事故自任其知者適足為不知惟能取天下
  之善任天下之聰明則無所不周是不自任其知
[042-28b]
  則其知大矣五順應於九二剛中之賢任之以臨
  下乃己以明知臨天下大君之所宜也其吉可知
  臣/謹按仲虺告湯曰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夫子稱
  舜為大知以其不自用而取諸人也蓋天下之理
  資於人則不勞而取諸己則有限誠以一人之耳
  目心思斷不能周乎萬事萬物之廣故雖明如離
  婁必有所不能見聰如師曠必有所不能聞心思
  如堯舜必有所不能及茍自恃以為無所不見無
[042-29a]
  所不聞無所不及則舉其一而廢其百察於邇而
  遺於逺萬事萬物之廣所失有不可勝言者矣大
  抵人君之道有二或端拱無為以希穆清之化而
  所任非人則政必叢脞而不舉或勵精自治以任
  天下之重而不復任人則勢必勞苦而無功然而
  慕無為者中材之主而不輕任人者每多出於英
  明賢哲之后蓋其聰明神武本乎天縱其於天下
  之賢才每多否而少可而又其措置之力恢恢有
[042-29b]
  餘是以不難毅然以自任而不甚責成於其臣子
  然大君終日焦勞於上而其下至於熟視而不敢
  有所為甚者積習既久恬嬉成風乃至庸懦而不
  能有所為則人主又何利於此是故君者職要者
  也臣者職詳者也職要則莫要於任人昔文王罔
  攸兼於庶言庶獄庶慎而務克知三有宅心灼見
  三有俊心誠以天職修而上有所承體統立而下
  有所寄非任人不可也若秦始皇之衡石程書隋
[042-30a]
  文帝之衞士傳餐處萬乗之尊躬庶司之務勞而
  日拙何足尚乎夫惟合天下之聰明以為聰明則
  視聴博而靡遺合天下之心思以為心思則計慮
  周而鮮忒大權獨攬於上羣材奔走於下求賢勞
  者其任人逸以仁育者必以知臨舜有五人武有
  十亂唐虞三代之隆未有不本乎此者也
[042-31a]
  周易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監察御史臣/陳髙翔
  程子曰五以柔中順體居尊位而下應于九二剛
  中之臣是能倚任于二不勞而治以知臨下大君
  之所宜也其吉可知
  朱子曰以柔居中下應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
  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042-31b]
  臣/謹按居上臨下謂之臨而六五以中徳居尊位
  所謂聰明睿知足以有臨者也故有取于知臨之
  象夫以天下之大萬民之衆必欲事事而理之物
  物而察之其勢有所不能故所謂知者不在于徧
  物而在于親賢親賢斯能徧物矣唐虞之世府修
  事和揆其所以致此者曰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夫明四目達四聰則天下之聰明睿知皆一己之
  聰明睿知斯其足以有臨也雖然自古人君孰不
[042-32a]
  欲任人而任得其人者往往而少蓋人不易知知
  人原不易或行與言違或心與迹異初終殊轍常
  變改觀趨走承順有似於恭逡廵畏縮有似於謹
  依違兩可有似於和阿諛逢迎有似於忠諸如此
  類難以悉數此知人則哲堯舜其難也細觀此爻
  柔順虚中具有知人之徳而其所應者乃剛中之
  九二表裏如一守正不渝以責難為恭以匪懈為
  謹以不同為和以无私為忠五知而善任之正如
[042-32b]
  堯之知舜舜之知禹臯陶也其吉宜矣故人君欲
  任人必先知人而知人又非逆億而伺察之謂也
  清心寡欲則此中虚明洞達如鑒之照物妍媸畢
  現先儒所謂居敬者尤知人任使之本與
[042-33a]
  周易
 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監察御史臣/沈世楓
  程傳曰君臣道合蓋以氣類相求五有中徳故能
  倚任剛中之賢得大君之宜成知臨之功蓋由行
  其中徳也人君之於賢才非道同徳合豈能用也
  臣/謹按周公爻辭以知臨為大君之宜而孔子象
  傳則以為行中之謂者非知之外别有一中乃欲
[042-33b]
  以中而成其知也夫以舜之大知猶問察隐揚以
  歸於用中是可知非中不足以言知也蓋人之知
  者或任其聰明而軼夫軌範或務為精宻而轉至
  遲疑則因知而失中豈惟任人鮮當哉凡發政施
  令亦恐無以善其天亶之用矣夫中無定體隨時
  而在惟視乎君心之操舍凡衆著於殿廷之間者
  共見而共聞而慎持於宥宻之内者獨知而獨覺
  必於深宫黙處之地節嗜慾謹情好無膠於成見
[042-34a]
  無惑乎旁撓鑑空衡平以審夫至善之所在然後
  任人而權衡悉當制事而偏倚悉冺其所行乃無
  乎不宜也即如臨民之務不外教思容保二大端
  乃教而必深之以思者不徒守條教之陳規也保
  而必恢之以容者非以博施濟之鴻名也其間因
  地制宜隨時變法斟酌盡善咸協於中而後知臨
  之用一時䝉其利萬世享其福矣夫知為貞固中
  貴允執中固貫徹於知之内而有以相濟然非誠
[042-34b]
  無以守之堅而要諸久此文王著臨卦之義必以
  利貞為訓而立誠以致中本中以行知信乎為大
  君之宜而天下咸仰亶聰之后已
[042-35a]
  周易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
 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
 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少詹事臣/福十寶
  朱子曰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為人所仰也盥将
  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顒然尊敬之貌言
  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
[042-35b]
  仰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教聖人
  之所以為觀也
  臣/謹按人主一身天下之觀瞻係焉云為動静不
  可以不慎也茍君極不立則君道不尊而天下失
  所仰矣豈大觀之謂乎故必有順巽之徳内焉於
  理無所乖外焉於事無所拂自一身以達庶政無
  事制度文為之末一皆大中至正之規夫而後端
  拱九五之上一人垂裳而萬邦作式有不期然而
[042-36a]
  然者矣然此豈徒崇尚淡漠無為之治也哉觀之
  卦辭取義於祭繫之曰盥而不薦有孚顒若是以
  存誠主敬為大觀之本矣人君果能事事如盥而
  未薦之時誠意渾全敬心純潔以精一凝固之神
  立臣庶兆民之上此時雖有設施不見經營措置
  之勞雖有變通不見紛更粉飾之迹将所存者既
  神所過者自化天下之人潛移黙運順帝之則於
  不知此其感應之㨗夫寧有端倪之可尋乎傳曰
[042-36b]
  視之而弗見聴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言天之
  神道也詩曰不顯惟徳百辟其刑之言聖人之設
  教也大觀物化即謂聖人以神道設教也亦宜昔
  虞舜恭巳正南面而天下自治文王不大聲以色
  而萬邦作孚胥此物此志也夫
[042-37a]
  周易
 有孚顒若
           監察御史臣/倪國璉
  朱子曰顒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
  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也
  臣/謹按此承上文言為觀之道如祭者盥而未薦
  之時精誠専一凝而不散孚信之念存於中顒然
  之容見於外葢總不外一主敬之學也夫觀徳雖
[042-37b]
  在於民而為觀則在於己若居大觀之位而欲立
  為觀之本非徒致謹乎號令文章已也必也惟精
  惟一守之以中而不敢有一毫怠荒之意无思无
  為持之以正而不敢有一毫輕率之事就如承祭
  者盥而未薦其心純是一團誠敬聚齋戒之精神
  於一日而致愛致慤積於馨香未達之先通萬心
  之仁孝於一心而僾見愾聞凝於祼獻未将之始
  此時精意潛孚誠心黙契對越感通之微莫過於
[042-38a]
  此所謂有孚也由是理積而氣流孚遂并著之於
  象第覺威儀容止之間無不示人以可尊可敬上
  足以格如在之神而充滿昭著無不歆享下足以
  懾駿奔之衆而精微惻愴罔不祇承其顒然可仰
  者正惟此未渙未散之誠有以凝於内而徵於外
  也夫存此意於廟中則不顯篤恭為昭格神明之
  本形此意於民物則臨朝淵穆即蟠固天下之原
  程子所謂上下一於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
[042-38b]
  氣無不和而四靈畢至矣大哉觀乎實徳在中則
  有感必應此下觀而化所以莫不動其敬順之心
  以共仰其建中表正之盛治與
[042-39a]
  周易
 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
 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
 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編修臣/觀保
  程子曰五居尊位以陽剛中正之徳為下所觀其
  徳甚大故曰大觀在上下坤而上巽是能順而巽
  也五居中正以巽順中正之徳為觀於天下也為
[042-39b]
  觀之道嚴敬如始盥之時則下民至誠瞻仰而從
  化也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觀天之運行四時無有
  差忒則見其神妙聖人見天道之神體神道以設
  教故天下莫不服也
  臣/謹按人君繼天立極知臨九五之尊首出庶物
  之上順以宅心如堯舜之溫恭克讓文王之徽柔
  懿恭尤本乎巽以制事葢巽者徳之制也以類天
  下之情以通萬物之理所以因時而制宜也顧順
[042-40a]
  巽皆自其一身言之天徳也自一身以達諸庶政
  百度興而徯志應紀綱飭而號令明本大中至正
  之道以為協中歸正之基所以為觀於人者也王
  道也至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則以専一之精神發
  而為顒卭之容止即建其有極之意也不動而敬
  不言而信下觀而化者即歸其有極之意也若夫
  妙不可測之謂聖聖不可知之謂神則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而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四時代謝於其
[042-40b]
  中亘古亘今無稍差忒其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往
  來不窮變化不居天何言而四時行也此天之神
  道也聖人者居天位備天徳心與天合道與天契
  凡敕幾感物無非體天之妙用故曰聖人以神道
  設教豈若後世謬為䜟緯禨祥之説託為荒逺無
  稽之談且假河圖洛書以實其說曰此聖人之神
  道設教也哉是以聖人端拱於穆清之上蕩蕩乎
  化而裁之推而行之神而明之黙而成之者莫可
[042-41a]
  形容斯天下之人涵泳其徳而不知其功鼓舞其
  化而莫測其用忘帝力於何有日遷善而不知所
  謂誠於此動於彼存者神過者化也然則聖人之
  神道非神奇也即民彛物則日用尋常大中至正
  之道也是以大觀在上而天下服也
[042-42a]
  周易
 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監察御史臣/馬丙
  宋徐氏幾曰下觀而化以四隂觀二陽言謂上有
  精潔誠敬之徳顒然可仰則天下有所觀感而化
  如舜恭已正南面而天下自治文王不大聲以色
  而萬邦作孚自然之感固如此也
  臣/謹按君民之際通乎性情感應之機㨗於影響
[042-42b]
  上有顯示之模斯下有潛移之效自古迄今未之
  有易也蓋君天下者首庶物而作覩垂衣裳而御
  宇志氣神明咸與百姓之心思相貫衣冠瞻視常
  與萬民之耳目相周風化之原實由於此是故誠
  敬積於一心而徳輝暢於四體勿虞勿詐内之不
  參以偽妄之端如圭如璋外之自形其穆皇之象
  淵黙之衷彰於王度顒卬之望著於明堂思慮固
  所不存而縁飾亦所不事矜持固所不作而鎮静
[042-43a]
  亦所不知由是自朝廷以至百官自百官以至萬
  民聚而覩焉既共凛乎天顔環而象之因以成為
  風俗不待申命懸書而瞻聖主之清光自潛消其
  積習之染無煩令行禁止而對明王之徳宇自隐
  動其樂善之思其觀而化也非上之有孚顒若者
  足以感之曷克臻此乎故徐氏舉舜與文王以發
  明之者葢帝舜以溫恭允塞之精心垂旒搢珽施
  於山龍藻火之華而時雍風動之休因之以作海
[042-43b]
  隅蒼生罔不欽承帝徳此其徵也文王以徽柔懿
  恭之至意端拱深居發為臨保肅雝之盛而喬木
  甘棠之化因之而成小懐大畏罔不樂順王風此
  亦其徵也是知深宫之作則非欲要結於斯人而
  黙召之神勢難遏焉雖在愚民能不聞風而向道
  閭里之會歸非欲求媚於天子而觀感之深心難
  已焉編氓雖陋能不革面而回心故上之所示下
  斯應之其事有必至其幾有必然也帝王表正萬
[042-44a]
  邦之道其理豈外是哉
[042-45a]
  周易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賔于王
           監察御史臣/倪國璉
  程子曰聖明在上則懐抱才徳之人皆願進於朝
  廷輔戴之以匡濟天下四既觀見人君之徳國家
  之治光華盛美所宜賔于王朝效其智力上輔於
  君以施澤天下故云利用賔于王也
  臣/謹按此言觀道之極盛也五以中正之徳大觀
[042-45b]
  在上而最近者莫如六四一爻所以觀之最切蓋
  斯時在上之本身以出政者謨烈顯承炳為邦治
  文章禮樂蔚為國華其盛徳之光輝不特見之一
  身而且著之於天下惟四得以仰瞻日月躬覩休
  明有如唐虞之時敘為典禮敷為文徳播為干羽
  國光之發越甚隆而禹稷臯䕫諸佐皆得就日而
  瞻雲又如成周之時顯為懿徳傳為令聞者為雅
  頌國光之宣昭甚逺而周召畢散諸臣皆得覲光
[042-46a]
  而揚烈夫明良相遇之日自古為難而聲明文物
  之朝代不數覯占斯爻者所以奮然而興幸際盛
  明願依末光以景郅治也然此有才有徳之士原
  由朝廷數十百年之培植而成盈廷師濟所以誌
  美於書棫樸菁莪所以興歌於雅國家於朝覲之
  臣則賔而禮之於草茅之士則賔而興之是以旗
  章衮舄錫之以禮者敷湛露之深恩而修其方物
  以其介圭用以對越天威焉則燕笑譽處之餘煌
[042-46b]
  煌乎觀愷樂之龍光也且承筐鼓瑟讌之以樂者
  舉鹿鳴之盛典而進於司徒升於司馬用以委贄
  彤庭焉則書思對命之際奕奕乎觀令徳之休光
  也用賔于王者其利如是上下交而其志同䇿力
  獻而其政舉大觀之主在上豈獨六四一爻之幸
  乎詩曰鳳凰鳴矣于彼髙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菶菶萋萋雝雝喈喈惟有菶萋之嘉䕃而因以致
  雝喈之和鳴則四之觀光而得與於賔禮也究由
[042-47a]
  五之中正足以為觀於上而令下觀而化耳
[042-48a]
  周易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編修臣/竇光鼐
  臣/謹按賁之彖辭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朱子本義
  曰以卦徳言之止謂各得其分吕溫曰文者言錯
  綜庶績藻繪人情如成文焉以致其理然則易所
  謂文猶曰萬物各得其理云爾何以明其然也人
  之生也離居不相待則窮羣而無分則争二者天
[042-48b]
  下之大患也是故君臣父子之間兄弟夫婦之際
  文之所由起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
  夫婦婦文之所由成也若然則文在天下亦人自
  為正之具耳而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何也道
  率於性而修於教也荀卿曰聖也者盡倫者也王
  也者盡制者也古之聖王觀乎人之有君臣而明
  其朝覲燕饗以止於義也觀乎人之有父子而明
  其寢膳問省以止於親也觀乎人之有兄弟而明
[042-49a]
  其奉几執醤以止於序也觀乎人之有夫婦而明
  其親迎合卺以止於别也以為是足以厭天下之
  心而觀吾化之成矣既而猶慮其未足以厭天下
  之心而觀吾化之成也則又為之彫琢刻鏤黼黻
  文章以飾其目為之疏房檖&KR0008越席牀第以飾其
  體為之鐘鼓管磬羽籥干戚以飾其樂為之寢兕
  持虎蛟韅彌龍以飾其威為之籩豆樽俎毛炰胾
  羮以飾其愛敬之情為之賔主介紹筐篚玉帛以
[042-49b]
  飾其交會之節使天下之人得其養而好其别安
  其身而深思其意至於步驟馳騁方皇周浹鼓舞
  之而不倦日用之而不知也故曰欲觀聖王之跡
  則於其粲然者矣蘇轍曰歴觀唐虞至於商周未
  嘗一日而不趨於文也由今考之明俊徳親九族
  平章百姓協和萬邦陶唐氏之文也徽五典敘百
  揆賔四門命九官有虞氏之文也六府孔修庶土
  交正祇台徳先不距朕行夏后氏之文也率民事
[042-50a]
  神先罰後賞商之文也尊禮尚施賞罰用爵列周
  之文也孔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蓋亦以
  為王道之盛其文理當極於是焉耳至於後世文
  久而息節奏久而絶而議者乃以為用文之弊夫
  使古聖王而不用文也則萬物之不得其理久矣
  且以賁卦論之六五為賁之主以敦本而終吉上
  九居賁之極以返本而無咎此乃所謂文明以止
  之人文也後人不思飾質以為文而滅質以為文
[042-50b]
  至或盛威儀以求至理騖繁縟而待太平及其用
  之不效而乃歸過於文不亦惑乎易曰物不可以
  茍合故受之以賁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
  剥真善言文者哉
[042-51a]
  周易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編修臣/錢琦
  臣/謹按一代之文章一代之氣運為之亦一代之
  學問主之也虞夏之書渾渾商書灝灝周書噩噩
  唯時際其盛亦徳極其隆故文遂炳炳麟麟自詞
  采日熾道義始蝕華藻勝而理義之㫖微蕪陋滋
  而爾雅之辭鮮此匪獨文章之病抑亦世道人心
[042-51b]
  之懼也易之賁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蓋言風
  氣之所成皆教化之所致然則所以障學海之狂
  瀾作世教之砥柱者不可不講矣臣摠其略大約
  人文之弊易犯者六而所以化成之者其要亦有
  六一則艶詞逞辨窮極瑰麗摭拾以快聰明典而
  不確尋討以矜淵博麗而不經是為夸一則抉隐
  宗元過為詭誕競今擯古旁引不經如李長吉之
  嘔心揚子雲之集字是為怪一則鑽研蠧穴墨守
[042-52a]
  兔園蕪穢而不切於情拘牽而不達於事土羮塵
  飯糟粕唾餘是為腐一則纎佻乏骨塗澤無神但
  求屬對之工不嫌傅會彌竭琢鏤之巧終失大方
  是為鑿一則瘠義肥辭繁雜失統連篇累幅神氣
  不聯未免支離或致重複是為冗一則心孤情懼
  貌瘁神傷辭不克以達心興殊落落才不足以稱
  體幅亦寥寥是為枯夫言以旌心文原載道經史
  之㫖薈萃百家孔孟之書包涵萬象不必别求竒
[042-52b]
  也是故貴正本也夫本固則葉盛源逺則流長古
  之作者胸羅星斗笥富縹緗以故濡毫則珠璣並
  集著紙亦風雨争飛非枵腹所能辦也是故貴儲
  學也夫井蛙不可語海拘於墟也夏蟲不可語氷
  篤於時也學者少所見則多所怪矣上下千年縱
  横萬里而後著書匪自成一家之言立説非强作
  解事之論也是故貴廣識也夫水畜則盛火宿則
  壯風積則厚氣飬則充沛若江河之决屈曲皆流
[042-53a]
  響如宫羽之調短長悉協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是
  故貴養氣也廼若議論之詞不可施於紀事草野
  之語不可上於明堂非明辨以晳是猶慕規之圓
  而規珪之方既無當於體裁泥古之言而違時之
  制必有乖於事理是故貴辨體也至若食古宜化
  下筆有神奥義可以自抒心裁務期獨出不然僅
  工獺祭或見嗤於優孟之衣冠即解蟲鐫且有類
  於東施之顰笑是故貴神解也夫本正則俗説不
[042-53b]
  淆學博則考証有據識廣則無固陋之失氣充則
  無淺薄之虞文有體裁則靡巧之弊革學能神解
  則模擬之習除由是離離蔚蔚矞矞皇皇人文日
  盛氣運日隆直與唐虞三代比美矣夫非在上者
  有以化成之奚以臻此此則聖人用賁之道與
[042-54a]
  周易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監察御史臣/王顯緒
  臣/謹按賁之為卦離下艮上離本卦彖辭曰重明
  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艮本卦彖辭曰動静不失
  其時其道光明是離自離而艮自艮也至賁以離
  處於下火之性炎上而莫遏艮居於上山之體峙
  立而不遷約離於艮而光輝愈見凝聚飾艮於離
[042-54b]
  而行藏悉寓中庸離得至善其明不流於浮艮得
  至明所止不囿於陋甚矣賁道之大也其文之在
  人不可取而觀乎夫天下一人文之區也舉凡倫
  常之大綱紀之繁以及禮樂文章之細懸之象魏
  之際而無所易達之山海之遥而無所違聲溢八
  荒光被四表歴古聖帝明王所以張弛損益者治
  美當時功垂後世人文之盛亦各成其化矣而孰
  不由賁之文明以止者致之哉是故觀賁之明以
[042-55a]
  經綸天下而典禮敦庸皆煥然不容揜觀賁之止
  以節文天下而等威度數皆確然不可越典禮敦
  庸之所布天下漸被於熙熙皥皥之風等威度數
  之所齊天下甄陶於蕩蕩平平之治則化成於恩
  明誼美者賁之離明之徳之所致化成於道一風
  同者賁之艮止之徳之所致也在王者乗時出治
  且未有不法天者天文人文一而二二而一天文
  之溫肅寒暑日風雷雨其各有節次者與人文之
[042-55b]
  各有條理無以異其各有氣候者與人文之各有
  分量無以異王者之化動與天文相合即極之日
  月合璧五星聯珠卿雲見甘露降又未始不可以
  人文化成為感召孔氏穎達曰文明離也以止艮
  也胡氏允曰粲然有禮以相接者文之明也截然
  有分以相守者文之止也何氏楷曰一文之一止
  之而文成此三說小有異同其於離徳明艮徳止
  合明與止以成人文之化者則皆發明精切程傳
[042-56a]
  曰人文人理之倫序觀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
  其禮俗乃聖人用賁之道也是賁之為賁既為聖
  人推化之則復為聖人興化之騐賁之所成詎不
  大乎哉
[042-57a]
  周易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
           監察御史臣/沈懋華
  王弼曰處卦之終獨全不落故果至於碩而不見
  食也
  厚齋馮氏曰陽為大故稱碩果
  臣/謹按碩大也不食者不可得而食之也道大而
  莫能容材大而難為用斯不食之義與東漢中申
[042-57b]
  屠蟠絶迹芒碭之間因樹為屋自同傭人袁閎累
  徵不應土室潛身十有八年兩人可謂不食者已
  匪特此也郭林宗操人倫之鑒初以有道徵不起
  迨其没也自華隂函谷闗以西河内湯隂以北二
  千里負笈荷擔彌路柴車葦裝塞塗葢有萬數來
  赴殆所稱君子徳輿者耶若夫張儉之為黨魁也
  始列八及之首既以鄉人朱並希中常侍侯覽意
  告儉與同鄉二十四人别相署號共為部黨則儉
[042-58a]
  又列八俊之首及夫刋章捕牒亡命所至連染殆
  數百家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此亦得輿之象
  矣黨事解不應徵辟建安初年八十餘當塗之勢
  已成起為衛尉不得已乃闔門懸車不豫世事當
  是時也無論侯覽朱並諸人腐骨已朽即元禮孟
  博名在天壤而昔日之蕩為洪波鼔為烈燄者俱
  已銷歸何有儉於兹時已非復黨人面目廻視向
  之刻石立墠與小夫刑人争一日之命者不足當
[042-58b]
  一吷巳蓋漢魏之交巋然一老天殆留此碩果以
  終東漢節義之局其斯以為張儉耳矣蠱之上九
  曰不事王侯髙尚其事亦取象於艮止之義然武
  王興周光武復漢上九一爻乃伯夷嚴光之所有
  事也又非張儉諸人之所敢望也夫
[042-59a]
  周易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監察御史臣/沈懋華
  節齋蔡氏曰陽自建午之月漸消漸剥至建子之
  月而為復在卦經七爻於時經七月故曰七日來
  復
  鄭氏剛中曰七者陽數日為陽故於陽長言日八
  者隂數月為隂臨剛長以隂為戒故言月
[042-59b]
  臣/謹按先儒解此卦皆云五月一隂生至十一月
  一陽生凡七月不言月欲見陽長須速故變文言
  日程朱說易皆然獨鄭注則曰陽氣始剥盡至來
  復時凡七日王輔嗣宗之曰剥盡至來復經七日
  也若從五月言之何得云始盡乎鄭注本於易緯
  稽覽圖言卦氣起中孚離坎震兌各主一方其餘
  六十卦一爻主一日每卦得六日七分從剥卦陽
  氣之盡至復卦陽來中隔坤之一卦六日七分輔
[042-60a]
  嗣舉成數言故云凡經七日也康成以緯亂經其
  説謬悠而不可為訓輔嗣宗之非矣夫七日者猶
  言七變也云爾以卦數之則自姤而遯而否而觀
  而剥而坤而復為七卦以爻數之則自姤之一隂
  遯之二隂否之三隂觀之四隂剥之五隂坤之六
  隂至復之一陽為七爻以月數之則自五月建午
  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
  亥至十一月建子為七月皆經七次變更陽氣始
[042-60b]
  復變月言日亦如豳詩所謂一之日二之日也云
  爾聖人於臨卦則曰至於八月陽消而數月者幸
  其消之遲也所以抑隂也於復卦則曰七日來復
  陽長而數日者喜其長之速也所以扶陽也然則
  七日來復當自姤數而不當自剥數也明矣康成
  之説何據乎抑又論之經多言日罕言月復言日
  而姤不言月則姤之為月可知詩云一之日日者
  月也不稱月者嫌於无陽也復則亟言日以主乎
[042-61a]
  月猶坤之上六稱龍也重陽而輕隂不稱月而稱
  日其義如此
[042-62a]
  周易
 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
 心乎
             編修臣/朱佩蓮
  臣/謹按䷗卦内震外坤一陽始生於五隂之下與
  姤卦相反復姤卦一隂生遞生而上為遯為否為
  觀為剥為坤窮乎上而反乎下歴七爻而一陽旋
  復故為七日來復夫姤卦五月也復卦十一月也
[042-62b]
  相去七月諸儒遂有以七日為七月者抑思臨卦
  言八月復卦言七日義各有當豈得援豳風一之
  日二之日謂可變月言日耶孔頴達疏亦以七日
  言但引易緯六日七分配一卦之說以為剥卦陽
  氣盡於九月之末十月純坤用事隔坤卦六日七
  分而復卦陽來則又未免牽合臣/愚以為歴春夏
  秋冬而成一嵗歴晦朔弦望而成一月晦朔消息
  也弦望虚盈也消息盈虚天行也自朔而上弦自
[042-63a]
  上弦而望自既望而下弦自下弦而晦大約積七
  日而一變故三月者一嵗小變之節七日者一月
  小變之候人性本善逺而三月不違乎仁近而七
  日來復乎仁天人相應之節候也且易亦尚有言
  七日者矣婦䘮其茀勿逐七日得固明言七日即
  蠱之先甲三日為辛後甲三日為丁自辛至丁凡
  七日巽之先庚三日為丁後庚三日為癸自丁至
  癸凡七日无初有終終則有始無在非七日來復
[042-63b]
  之義利有攸往者剛徳方長自下而上為臨為泰
  為大壯為夬為乾君子道長往无不利故利有攸
  往也復以初爻為卦主不逺復即七日來復无祗
  悔元吉即利有攸往不已互相發明哉咸恒大壯
  皆言天地之情復獨言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以静
  而息以動而生一動一静互為其根先儒皆主静
  唯伊川主動其實聖人有見於剥反為復動含静
  中雖未生而已有生物之心所謂仁也動不離静
[042-64a]
  故能生生不已人身一小天地也在一嵗則子月
  為復在一日則子時為復子月冬至之時閉闗安
  静君子所以齋戒掩身以待隂陽之所定也子時
  平旦之氣好惡清明君子所以滋息培養常存仁
  義之良心也湯王昧爽丕顯成王基命宥宻皆得
  此意我
皇上講易見天心黙喻乎天命流行之始造化發育之
  初生生不已自有與天心相印者非臣/管窺所能
[042-64b]
  見及也
[042-65a]
  周易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編修臣/吳兆雯
  朱子本義積隂之下一陽復生天地生物之心幾
  於滅息而至此乃復可見在人則為静極而動惡
  極而善本心幾息而復見之端也
  吳曰慎曰天地以生物為心所謂仁也復之一陽
  初動仁也
[042-65b]
  臣/謹按天下有並立之名而無相悖之理隂陽其
  大者也陽生物而隂佐之陽之理鬯而隂之理益
  以全非形於兩者之不悖惟貞於一者之最神也
  不二之謂一不變之謂貞運而莫測之謂神若徒
  見其春夏長育秋冬剥落遂謂隂陽相耦各為盛
  衰一氣之中自為隔絶則陽之復又於何為其槖
  籥耶儒者推明盈虚消長之義有謂不翕聚則不
  發散不肅殺則不長養究之聚散殺養非二心也
[042-66a]
  使有二心則天地萬物相悖相害心之不仁也滋
  甚抑何以昭然藹然共見於天地之間乎惟從至
  一者求之造化茫茫也樞紐存焉庶彚芸芸也根
  柢藏焉先天後天自為終始者祇此心耳元氣轉
  運略無停待生生不息充滿布濩陽之退即隂之
  生非陽外有隂也隂之盛正陽之蓄非隂見而陽
  絶也設陽外别有所謂隂必且錮閉衰落如槁木
  然此心寄於何所耶葢天地之於物獨陽不生獨
[042-66b]
  隂不成春而發育陽之施也天地之心之好也夏
  而長養變化陽之極也天地之心之憂也既蓄其
  好生之具又厪其匱乏之憂天地安得不剥又安
  得不復復者仁也剥亦仁也所以云見也但人所
  見者為陽之陽所不見者為陽之隂而天地之心
  原無斷續故陽自見隂亦自見也彼雷之能奮蟲
  之能蠕鳥之能鳴至冬至而雷蟄矣蟲墐矣鳥伏
  矣如謂無雷無蟲無鳥也則後之砰訇者䖶蚑者
[042-67a]
  嚶鳴者伊何物耶得天地之氣者猶然况綿綿若
  存為天地根者乎且天地之心猶人心也人心寂
  然不動感而遂通寂然者隂象也奈何云通惟其
  舉天地萬物實有之理斂而為寂故湛然不動中
  觸之輙應未感非本無既感非始有動而能詘静
  而善因均是心也至此則愈可見耳見於其所可
  見而天地之心在見於其所不可見而天地之心
  亦在也第復則見之不復何從而見哉且夫復亦
[042-67b]
  難言矣隂之極也龍斯戰焉然未有不戰而能復
  者戰非勝人也自勝焉耳克己復禮自勝之道也
  天下歸仁心始見也於天地又何疑焉信乎貞於
  一者之最神非形於兩者之不悖惟復故一惟一
  故見舉凡摩盪絪緼於生生之際者惟聖人為能
  通乎盈虚消長之大原也
[042-68a]
  周易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編修臣/儲麟趾
  臣/謹按乾之彖曰乾元統天坤之彖曰坤元承天
  元之為義於徳為仁於時為春元大也始也一元
  大始而四時樞紐以為消息庶彚根柢以為生成
  是天地固無心以成化而亦若有心焉可約略而
  見者此復之為卦所以有復見天地之心之説也
[042-68b]
  易上下經六十四卦盡於乾坤姤復而四卦又以
  復為之主復卦又以初爻為主姤者坤之始也復
  者乾之始也聖人於陽氣根荄之初特重言之曰
  天地之心蓋以其主宰謂之帝以其不測謂之神
  以其性情謂之乾以其形氣謂之天天包乎地天
  以大生地以廣生此即其生生之意云爾夫剥盡
  為坤而十月謂之陽月陽無可盡之理方剥於上
  已胚胎於下積之一月而一陽之體始成故稱復
[042-69a]
  焉坤變為震震非乾也而得乾之初爻一陽動於
  五隂之下以順上行嗣是為臨為泰天地交而上
  下通皆於是乎始聖人貴陽故於其始而曰此天
  地之心誠以陽者萬物之所從生而一者萬物之
  所從始也元統四徳而常存春貫四時而常在證
  之邵子天根月窟閒來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之説
  不益信乎蓋所謂復者在子之半推之也邵子又
  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惟其無改移故灼然
[042-69b]
  可見爾六陽盡而一隂生為天風姤為夏至六隂
  盡而一陽生為地雷復為冬至姤復循環無端而
  元酒方淡太音正希之喻其尤可推騐者也即如
  律管隔八相生以黄鍾生林鍾為律取妻以林鍾
  生太蔟為吕生子推之他律旋相為宫生生不已
  此月律黄鍾所以獨為萬事之根本也故曰動静
  無端隂陽無始一日如是千嵗如是所謂天心無
  改移之説尤可信矣若夫復之與姤一也聖人於
[042-70a]
  陽則内之故謂之復復反也剛徳方長而幸其有
  日進之勢焉於隂則外之故謂之姤姤遇也本非
  所望而猝然值之之謂也此又可見天地之心任
  陽而不任隂乾元坤元總一生生不息之意充周
  於六十四卦之中而體乾之聖人遵扶陽抑隂之
  義内君子而外小人養其幾希之萌防其消長之
  漸其又烏容己乎哉
[042-71a]
  周易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檢討臣/萬松齡
  臣/謹按六十四卦彖傳多言天地之情而復獨言
  天地之心王輔嗣云復者反本之謂葢子為十二
  支之首黄鍾為萬事根本大化無窮皆權輿於此
  其説固為至善而其謂天地以本為心雷息地中
  乃天地之心見且謂動息則静静非對動者也孔
[042-71b]
  疏因釋之曰天地之動静為其本動為其末暫時
  而動止息則歸於静是其説専重於静而先儒多
  主之以静為見天地之心然復之為卦内震外坤
  初九一爻為卦之主陽動於下而以順上行隂翳
  ?消陽和黙轉天地生生之機正在於動且彖傳
  曰剛反曰剛長是復之為卦正以陽氣始生而得
  名也而乃以寂然至無為復不與卦體有未合乎
  夫天地無心以生物為心朱子本義云積隂之下
[042-72a]
  一陽復生天地生物之心幾息而至此乃復可見
  此天命流行之初造化發育之始邵子所謂天心
  無改移正在於此而程子謂動之端乃天地之心
  非體道之深不足與乎此也葢天以動為體地以
  静為體地統於天故静不能該動天包乎地故動
  常足以該静而乾元坤元實統亨利貞三徳故當
  其静也生理中涵太和保合此時生物之心未嘗
  無而兆隐於不可見及其動也聲希味淡陽回子
[042-72b]
  半生物之心亦非至是而後有而幾動於有可窺
  過此以往則資始者漸以流形資生者日以光大
  則觀察化源者直以為見其情之顯露而不曰見
  其心矣推而言之天地有復人心亦有復分而言
  之衆人有復賢人有復聖人亦有復衆人之心復
  於善賢人之心善不能無間而其復之也不逺焉
  惟聖人之心純亦不已無事於續若不可以復名
  然其一理渾然流行無滯至静之中寓至動之象
[042-73a]
  則亦如天之行健固無時非復也故静則退藏於
  宻寂然不動猶天地之隂與静専静翕者一矣動
  則圓神莫測感而遂通猶天地之陽與動直動闢
  者一矣而其由静而之動則與貞元之交亥子之
  界相似而即可以見天地之心者見聖人之心抑
  又觀伏羲大圓圖乾上坤下實居子午之中復次
  於坤而在下蓋聖神功化之極未有不自下學立
  心始者而造化分於一中經綸起於心上易學之
[042-73b]
  大所以為萬世聖人之心法也與
[042-74a]
  周易
 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徳
              編修臣/錢琦
  程子曰以卦之才徳而言也乾體剛健艮體篤實
  人之才剛健篤實則所畜能大充實而有輝光畜
  之不已則其徳日新也
  臣/謹按天下無無本之學亦無蹴至之功自古聖
  賢所造或異要未有不自宻其闇修而克漸底於
[042-74b]
  粹精之域者書之頌堯也曰欽明文思安安而必
  曰克明峻徳頌舜也曰重華協于帝而必曰濬哲
  文明溫恭允塞禹則文命敷于四海矣而臯陶曰
  慎厥身修思永湯則徳日新矣而仲虺曰慎厥終
  惟其始亦可知學問之功積而愈有所以致其力
  者不可不精以専也大畜一卦内乾而外艮乾有
  天徳之剛自有天行之健艮有成始成終之敦厚
  自有時止時行之光明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
[042-75a]
  日新其徳其義可思矣今夫理欲之介非委靡所
  能决也知行之功非浮華所能盡也水畜則盛火
  宿則壯風積則厚故柔情巽志亦足自安而存理
  遏欲斷必持之以果確而後徳可日進於無疆雄
  才大略亦足致用而去浮絶囂斷必出之以安敦
  而後徳可日臻於光大襲取者外强而中乾浮慕
  者貌合而神失均于徳無補也然則畜徳之君子
  何如周易首乾以其卦徳之剛健也其象曰天行
[042-75b]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則其所以畜之者亦體乾以
  存心而已矣夏有連山其卦首艮以其卦徳之篤
  實輝光也其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終也則其所以
  畜之者亦體艮以制事而已矣體乾以存心則不
  屈於人欲不間於己私而我之所以自為者有主
  體艮以制事則不涉於浮游不淪於虚妄而我之
  所以履道者有方将英資之振厲既奮發於先而
  素履之敦慤復體騐於後如彼為山積久而髙矣
[042-76a]
  如彼掘井歴久而深矣如彼琢玉磨礱久而瑕疵
  浄英華外發矣如彼樹木培植久而本根固枝葉
  日茂矣向之所有踰時而見為陳迹今之所得觸
  處而盡屬新機雖天道運行循環不息而進修無
  止機者亦積累無止境所謂日新之謂盛徳者此
  耳雖古堯舜禹湯之所以立極於千古者又豈有
  加於是也哉象之詞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
  其徳葢其所以用才者誠不可不審矣
[042-77a]
  周易
 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徳
           監察御史臣/周祖榮
  程子曰乾體剛健艮體篤實人之才剛健篤實則
  所畜能大充實而有輝光畜之不已則其徳日新
  也
  鄭汝諧曰此藴畜之大者
  臣/謹按盡性之學首在明徳徳賦於天為吾性之
[042-77b]
  固有茍自修者薄則無以蘊之而徳不明矣聖人
  觀乾以大始艮以厚終終始相推而大畜之義著
  焉葢乾之徳純乎天體而無所撓是其剛周乎天
  行而無所息是其健聖人法剛健以存心則道心
  伸而人心退聴此自彊之學所以植性之體也艮
  之徳二隂内止而氣不囂是其篤實一陽外見而
  明不掩是其輝光聖人用篤實以修身涵輝光以
  應事則泰宇定而天光自發此安止之學所以達
[042-78a]
  性之用也夫賦性之始其體未嘗不宏其用未嘗
  不裕然無學以繼之則人事之私於以勝理物情
  之偽於以淆真未免心體漸狹措事失宜畜既不
  大徳何由新徳既不新性何由復今自剛健以進
  於篤實自篤實以進於輝光則精進之深嵗時不
  息積累之久新機自生如泉本清也有以濬之而
  其源益潔鑑本明也有以拭之而其光益瑩自其
  進而有得者言之則謂之新自其新而不已者言
[042-78b]
  之則謂之日新蓋内外交養身心互用確乎其不
  㧞闇然而日章盡性之功莫備於此豈非藴蓄之
  大者乎要之聖人之學初無二理夫子於乾卦文
  言嘗發進修之㫖而文王繫艮之彖於主静立極
  之義尤為親切大畜之卦則兼乾艮而備焉葢自
  下學立心之始以至達天知命之候古聖人所以
  致功者固有先後同揆者也如大學之云緝熙敬
  止中庸之云純亦不已篤恭不顯其亦與大畜彖
[042-79a]
  傳之意有相為發明者與
[042-80a]
  周易
 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
             侍讀臣/周玉章
  臣/謹按易象小畜大畜俱以畜徳言懿文徳畜之
  小者也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畜之大者也文
  徳者或指其一節之美或統舉其槩而規模小就
  有斐然成章之意若畜之大者體無不備用無不
  周固非専長薄殖之可語也然必多識前言往行
[042-80b]
  者何也古之修徳者曰存心養性曰遷善改過曰
  主敬存誠不可勝數而其理欲辨晰之介與工夫
  從入之門先聖先賢垂之明訓以昭示來學且身
  體力行各有明效大騐此前言往行所以炳若日
  星也詩言先民是程大猷是經書言學于古訓乃
  有獲朱子曰要妙精微各有攸當惟古之聖人為
  能盡之其所言所行無不可為天下後世法又曰
  以聖賢之學觀聖賢之書人以私意自去求理去
[042-81a]
  聖賢之心尚逺然則欲畜其徳而不取資於前言
  往行是却行而求及前人也而識之又貴其多者
  性安執復之不一經權常變之各殊觀其會而可
  得其通百其慮而仍一其致言之理無或遺而源
  流洞徹行之理無或遺而同異互參於以疏濬其
  靈明而擴充其詣力使吾徳不致有偏而不舉與
  雜而不醇之處則其為畜也大矣曾子曰尊其所
  聞則髙明行其所知則光大所聞所知詎有外於
[042-81b]
  前言往行哉尊之行之又非特博聞强識而已葢
  薈萃古聖賢之言行審端擇術設誠而致行之以
  馴致於髙明光大之域而徳之畜也何如乎若夫
  天在山中無其事且無其理特取卦象以極言畜
  之大耳至多識以畜徳則固學問切要之功上自
  聖帝明王以及修身砥行之士皆當從事於此者
  也
[042-82a]
  周易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編修臣/喻煒
  臣/謹按頤之義取乎養非苐養其一身巳也天地
  以無心而成化帝王以得人而奏功咸本此至公
  無私者旁敷下逮而民與物胥托命焉固有合三
  才而一致者矣夫自兩儀定位覆載攸司物之負
  隂抱陽者萬有不齊豈物之克自為養哉風雷動
[042-82b]
  散六子效能寒暑往來五氣順布莫非為天地彰
  其化育之施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剛柔安其
  性而靈蠢殊其施也本天親上本地親下洪纎隨
  其質而髙下適其宜也資始資生不言而美利溥
  天地萬物之功夫亦何所不至與雖然天地設位
  而聖人成能故天地之大人猶有憾而聖人之徳
  加於四海要其夙夜圖維所為念兹不置者莫如
  養賢為先夫聖人在上三綱正九疇敘五禮修六
[042-83a]
  樂備郊焉而格廟焉而享固已百姓太和萬物咸
  若矣而必亟亟於養賢者其意果何為耶誠以四
  海至廣也兆姓至衆也博施則力有所窮獨施則
  恵有未遍非得賢以共理雖復焦心勞思終不足
  語於光天之治且夫崇效卑法王者之所以奉若
  不違也温肅分其候而仁育義正之兼施燥濕異
  其宜而辨物居方之各得天地之養萬物實賴有
  為之承流而宣化者賢之於聖何以異是况賢者
[042-83b]
  匡居圖度其於康濟小民之計無不預籌惟待之
  以誠推之以澤量才度徳而畀以治民之任則賢
  之大者自能調燮經理以亮天工賢之小者亦能
  分猷服采以熙庶績将見其於民也養其身尤及
  其心而授田制産之有法重農積粟之有規建學
  明倫型仁講讓斯出作入息莫不擊壤歌衢咸拜
  君王之賜也觀之書曰野無遺賢萬邦咸寧詩曰
  藹藹王多吉人維天子命媚于庶人周禮大司徒
[042-84a]
  以保息六養萬民可知古先帝王愛民之政不外
  簡俊乂以官之此其所以久安而長治也與後世
  庸碌者流居官竊禄才慚負乗而覆餗貽譏朝廷
  以恤百姓為心而施恵者不無中飽之慮百姓以
  望恩為念而請命者或有内壅之憂所養非賢欲
  其養及萬民也必無是事矣是以聖王在上慎修
  厥徳本至公至明之識以招賢士並畜兼收隨才
  任使人以漸而用而出類之才則不以漸官以次
[042-84b]
  而升而切要之職則不以次如是則事之所謂利
  民之所謂休将無所不舉事之所謂病民之所謂
  戚将無所不除烝我髦士非即所以恵我嘉師也
  哉要之乾坤者萬物之父母聖其合徳賢其秀也
  故聖為繼述之宗子而賢為佐理之家相惟聖人
  體天施地生之心擴民胞物與之量自有以挽氣
  化之愆而合撰於清寧九州之内六合之外一道
  而同風悉基諸此養賢之典特急其先務耳有平
[042-85a]
  天下之責者誠能深悉乎頤之義而得養道之正
  則裁成輔相立賢無方而澤被蒼生矣
[042-86a]
  周易
 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編修臣/儲麟趾
  臣/謹按聖人首出庶物必以天地之心為心天地
  以養萬物為心故聖人非徒以天下自養而必以
  養天下為急焉其以天下自養則王食萬方而不
  以為過也其以養天下為急則無一夫不被其澤
  而非勞也是豈必户授之衣而人賚之粟哉裁成
[042-86b]
  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順而施之有
  其序焉遍而普之無或遺焉葢必至於參天地贊
  化育而後為養道之極功也易卦大有大畜鼎皆
  有養賢之義師益井皆有養民之義而頤卦則兼
  言之曰聖人養賢以及萬民善乎程明道之言曰
  聖人作養賢才與之共天位使之食天禄俾施澤
  於天下養賢正所以養萬民也夫生民之初黔首
  蚩蚩同於鳥獸雖有相生相養之道而不能自為
[042-87a]
  謀也有聖人者作然後仰觀俯察網罟耒耜舟楫
  牛焉宫室烹餁之利次第以興焉而又恐山陬海
  徼羣聚州處不能以一人之耳目遍也為之選造
  以升之等威以辨之禄糈以優之期以導宣徳化
  撫循衆庶俾湛恩汪&KR1070無一民一物之流離失業
  而後即安焉是故有憂勞不倦之堯舜而後有己
  溺己饑之禹稷而後有日孜日贊之臯䕫此固財
  之所由以阜慍之所由以解而萬民之所由以熙
[042-87b]
  熙而皥皥也雖然反而觀之賢者能佐治以養民
  不賢者即能罔上以病民聖人於此公聴並觀見
  賢焉則登而庸之見不賢焉仍復屏而斥之流放
  誅殛之條與命官分秩之典每並行而不相悖所
  以頤之為卦與噬嗑相為表裏頤口中虚九四一
  陽間於其中必齧之而後合先王治獄之道存焉
  然則聖人之仁育必繼之以義正而後全猶之天
  地之春生必濟之以秋殺而後備焉爾後世惟蕭
[042-88a]
  何言養民致賢以圖天下意亦與此相類而大小
  不同公私頓異彼就蜀漢一隅言之此則以普天
  率土而為言也由蕭何之言可以知覇國之勝算
  由頤卦之彖辭可以識王道之大全意義差類而
  體用各殊固未可以同年而語也
[042-89a]
  周易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徳行習教事
           監察御史臣/周祖榮
  朱子曰治己治人皆必重習然後熟而安之
  程子曰徳行當如水之有常教事當如水之洊習
  臣/謹按水動機也進必以漸流而不息坎勞卦也
  象取重習義在克勤觀於内外皆坎得治己治人
  之道由内遞及於外者進之漸而有序也修己兼
[042-89b]
  及於人者功之習而不已也夫足乎己者謂之徳
  措諸躬者謂之行本徳以為行體騐者有據矣而
  慮其或間也君子以常心注之平時敬義夾持能
  於人不及見處力争絶續之交雖本體自覺惺然
  而日新又新檢身猶若不及則緝熙之學得矣而
  徳者人所同具修徳亦人有同心也聖賢成物之
  量原在成巳之中吾不能教人即是徳行中有虧
  歉處是故本身以立教始而勞來匡直繼以輔翼
[042-90a]
  其事詳矣又從而振徳則功益宻焉凡其無所或
  遺者皆其無所不習也此内外無間而適協乎水
  洊至之義者也又嘗思之六十四卦中皆言治己
  治人之法何獨於坎象而對舉其義乎竊謂坎卦
  中實中實者誠也誠則無息而成己成物之道一
  以貫之觀彖辭有孚心亨一語首重立誠則知聖
  人取象葢本於此或謂常徳行習教事為處險之
  方似猶執於一偏而未會乎立象之本㫖矣
[042-90b]
 
 
 
 
 
 
 
御覽經史講義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