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11 夏氏尚書詳解-宋-夏僎 (master)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詳解卷十一
             宋 夏僎 撰
湯誥
湯既黜夏命復歸于亳作湯誥
 此篇成湯勝夏而歸至于亳邑四方畢朝新君故湯
 誕誥其衆以伐夏之意所以正始也黜廢也謂廢其
 命使不得復承大綂也此葢叙書者推原湯所以作
[011-1b]
 誥之意謂既勝夏黜廢其命而已為天子復至于新
 都亳邑故作湯誥以誕誥萬方故其序所以言湯既
 黜夏命復歸于亳作湯誥林少頴謂湯勝夏命而廢
 之武王勝商而武成不言黜及殺武庚封微子于宋
 然後言黜殷命者葢湯之伐桀桀弃而竄于南湯既
 因而不追以全君臣之義故既勝夏即黜其命而不
 曵為之立後于其所都之國至武王牧野之戰前徒
 倒戈而紂見殺既違武王本意故封武庚于殷故都
[011-2a]
 使之承嗣宗廟因而不改亦所以存君臣之義及武
 庚作亂自絶于周然後黜殷命而立㣲子于宋不復
 居殷都此說是也林少頴又謂此篇與武成意同皆
 武功既成布維新之命也然武成本于叙事故自王
 來自商至于周皆先叙其事之曲折然後告以弔民
 伐罪之意其叙事則詳而其所以告諸侯之言則首
 尾不甚備此篇既載其所以告諸侯之言又載其作
 誥之言首尾甚備其叙事則畧體雖不同而其辭則
[011-2b]
 皆是始居大位而告諸侯以正始也皆可以互見也
 此說極然胡益之不知察此乃謂湯滅夏告萬方武
 王滅商不告者葢伐桀本以亳衆諸侯無會者故不
 得不告武王伐紂友邦冢君無不會者以伐商之意
 既稔聞矣何所用誥此葢弗深察之過也
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誕告萬方王曰嗟爾萬方有
衆明聴予一人誥惟皇上帝降𠂻于下民若有恒性克
綏厥猷惟后
[011-3a]
 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誕告萬方此又作書者言湯所
 以作誥之意也葢湯既克夏自彼而歸至于所都亳
 邑萬方諸侯畢朝新服故湯于是作誥以誕告之使
 知吾之伐夏非吾之私乃天意也自王曰以下即湯
 作誥之辭也嗟嘆辭之嘆而後言重其言也重其言
 所以使萬方有衆明聼其告而不敢忽也然湯之作
 誥必首言惟皇上帝降𠂻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
 猷惟后者葢湯言桀之暴虐失民以亡天下故必推
[011-3b]
 本乎上天所以立君乂民之意以見桀之所為不合
 乎天心而天絶之也皇大也上帝天也言惟皇上帝
 猶言惟至大之天命若召誥言皇天上帝也𠂻者善
 之本于固有者也陳少南曰裏裏也蔵于裏即所謂
 喜怒哀樂未𤼵者也若既𤼵則見于表矣葢天之于
 民皆降以𠂻然不能保其不失其常性故為之立君
 者非徒尊也將使順斯民之性而安其所謂道也故
 能順其性而安其道則足以為君矣不然則違天違
[011-4a]
 天則天必絶之矣湯之言此葢所以繩桀之罪見其
 不能順常性而綏厥猷故不足以為君也既言若恒
 性又言綏厥猷者葢率性之謂道能順其性則能安
 其道不能順其性則悖理傷道安能綏厥猷哉林少
 穎謂詳攷此篇所告首尾本末與仲虺所言相為表
 裏湯之言此葢𤼵于仲虺者也故張諫議曰湯既勝
 桀以有天下而慚徳多焉故仲虺作誥于前以明天
 之所以命湯為君者凡以民之有欲而俾之乂也故
[011-4b]
 其書但言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乂湯又
 自誥于後以明天之所以命予為君者凡以民之有
 道而俾之綏也故其書至言上帝降𠂻于下民若有
 恒性克綏厥猷惟后是以二誥之辭相為表裏然後
 湯之慚徳可以已此説是也
夏王滅徳作威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爾萬方百姓罹
其凶害弗忍荼毒並告無辜于上下神祗
 湯上既言天之命君將使之順民性而安其道故此
[011-5a]
 遂言桀之暴虐非特不能順其性而安其道而乃至
 荼毒以害萬邦之民也葢夏王滅已之徳放僻邪侈
 喪其良心則在我者且不能自善何以若民性而安
 其道哉推原夏王自滅其徳喪其良心則其胷中無
 復有不忍人之意肆為威暴以布其虐政于萬方之
 百姓萬方百姓罹被其凶害如荼之苦如毒之螫不
 可堪忍故並稱寃以告于天地神祗謂我無有辜罪
 而乃受此虐害也屈原曰人窮則反本故勞困倦怠
[011-5b]
 則未嘗不呼天病疾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今桀之民
 皆苦于虐政是宜其並告無辜于天地所以告者兾
 其拯已也
天道福善禍淫降災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將天命
明威不敢赦敢用𤣥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請罪有夏
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衆請命
 湯既言桀暴虐如此汝萬方並告無辜于天地故此
 遂言天降罰于夏之意也葢天之恒道于有善者則
[011-6a]
 福之于淫亂者則禍之桀既虐民如此故天于是降
 其災異不祥之事以彰顯有夏之罪惟天之降罰于
 夏者其寓事彰顯如此故湯遂謂我小子于是奉將
 上天所命之明威討桀之罪不敢肆赦葢謂今日之
 事乃奉天威以誅有罪非私意也夫上天之載無聲
 無臭何以知明威而將之孟子曰天不言以行與事
 示之而已今天降災于夏是亦事示之而已故湯所
 以因是知天命所在遂行討桀也湯既知天命所在
[011-6b]
 然又未敢自專于是又用𤣥牡以昭告于上天神后
 請加罪于有夏上天葢天帝也神后葢后土皇地祗
 也𤣥牡乃黑色之牲也必言牡者葢牲必用牡不用
 牝也正義謂商人尚白牲用白今言𤣥牡夏人尚黑
 于時未變夏禮故不用白林少頴謂不然此𤣥牡但
 是一時所用祭告天地之牲不因色以求義如謂湯
 用𤣥未變夏禮則魯頌言白牡騂剛豈亦未變商禮
 乎此說是也湯既用𤣥牡告天地請加罪于有夏矣
[011-7a]
 故于是遂求元聖之人與之勉力為此衆民請命于
 天葢民苦桀之虐政命不可保湯伐桀而拯民于塗
 炭則民始有生全之望是湯告天伐桀者乃為民請
 命也元聖即伊尹也葢湯之伐桀實伊尹之助孟子
 曰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已
 推而納之溝中故就湯而説之以伐夏救民是湯伐
 夏救民之謀實出于伊尹故湯誓言伊尹相湯伐桀
 此言聿求元聖皆推本其謀之所自出也
[011-7b]
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賁若草木兆民允
殖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兹朕未知獲戾于上下慄慄
危懼若將隕于深淵
 湯上既言我與伊尹戮力為爾衆民請命于天故此
 遂言我請命于天而上天果然信而有佑助下民之
 意故鳴條之戰桀知其罪遂退伏遠屏竄于南巢故
 曰罪人黜伏林少頴謂湯以桀為罪人武王以紂為
 獨夫葢言其得罪于天人則不復有人君之道也湯
[011-8a]
 既言上天信有助民之意而罪人夏桀今已黜伏故
 造物之福善禍淫報應如響無有僭差賁然顯著如
 草木然民欲殖者則天殖之不欲殖者則不殖葢湯
 者民所欲殖而桀者民所不欲殖者也漢孔氏乃謂
 賁飾也言天下惡除煥然咸飾若草木同華民信樂
 生其説迂囬難曉不如蘇氏謂天命視民所與則殖
 之所不與則蹶之若草木然民所殖則生不殖則死
 也湯既言天命固如此然又未敢以必可信故又言
[011-8b]
 俾予一人輯寧爾邦家兹朕未知獲戾于上下者葢
 謂天雖可信我亦豈敢恃哉故雖曰使我一人安輯
 爾萬方有衆之邦家然我未知其不能不得罪于天
 與夫民也故曰兹朕未知獲戻于上下惟湯恐得罪
 于上下故惴惴然内懷危懼若將隕墜于深淵之中
 言雖得天下而心常以獲戾天民為憂不敢以位為
 樂也林少頴謂湯既伐桀恐來世為口實則當其始
 履天下之尊而朝諸侯寧無慚乎故其慄慄危懼乃
[011-9a]
 出于中心之誠然者而漢孔氏乃謂謙以來衆心王
 氏則謂湯始伐桀不恤衆言告以必徃無所疑天下
 既定乃慄慄危懼者葢有為之初衆人危疑果斷所
 以濟功無事之後衆人豫怠儆戒所以居業使湯于
 事未濟則期以果斷濟功事已濟則期以儆戒居業
 果如是湯之慄慄危懼皆非出于中心之自然况湯
 雖伐罪救民然驅民于鋒鏑豈得全無恐懼之意及
 無事而後懼哉如以為有事之時不可以懼則武王
[011-9b]
 泰誓言夙夜祗懼則有事之時已懼矣故知湯之危
 懼非至是而後有也自興師于亳已懼不克濟矣至
 于既踐天子位則尤不遑寧處也
凡我造邦無從匪彛無即慆淫各守爾典以承天休爾
有善朕弗敢蔽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
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嗚
呼尚克時忱乃亦有終
 湯上既言以履大寶慄慄危懼如此故此遂告我所
[011-10a]
 為造邦之諸侯與之更始使其曉然知上之徳意也
 謂我今日始新造爾衆邦誠欲爾衆無從匪彛無即
 慆淫從如惟酖樂之從同葢無從非常法者即如康
 功田功之即葢慢遊而至于過者亦不可就也惟欲
 爾衆各守常法以承天休而已葢諸侯之職能制節
 謹度則滿而不溢則可以長守富也長守富貴豈非
 所謂承天休乎湯既戒諸侯使去匪彛慆淫之失而
 守常典以承天休故又言爾誠能如我所言力而行
[011-10b]
 之至于有善可稱則我當度徳定位量能授官與共
 天位與治天職弗敢掩爾善矣爾有善我既不敢蔽
 若我自有罪罪在我身我亦不敢自赦其簡别而在
 察者又在乎上帝之心湯言此葢人有善惡人君固
 賞罰之汝不可謂人君有不善無人可誰何者雖無
 人可奈何而上有天焉我豈可不畏哉湯既言人君
 有不善天必誅之故此又言人君所以有罪非必人
 君一身自有可指之罪茍爾萬方有罪則罪亦在我
[011-11a]
 身葢天之立君欲其若恒性而綏厥猷茍萬方有罪
 則是人君若之綏之者不至故其罪在人君若夫人
 君自不能盡君道而上得罪于天則其罪又在一人
 自當不及爾萬方矣湯此言又所以深明為君之尤
 難也湯既言為君之難如此故又嗟嘆而言曰爾萬
 方有衆尚庶幾以我此言為可信而無從匪彛無即
 慆愮各守爾典以承天休則非特我國家社稷可保
 其有終而汝亦可以終享其安榮之福也故終之曰
[011-11b]
 尚克時忱乃亦有終
咎單作明居
 此又明居之序也經亡無所附其本篇正次于湯誥
 之下故孔氏以附于此篇之末咎單必臣名也謂明
 居之篇乃咎單所作也正義百篇之序此類有四周
 公作無逸伊尹作咸有一徳周公作立政與此篇直
 言所作之人不言所作之意以經文分明故畧之此
 説是也但漢孔氏乃以意度此篇謂咎單作明居者
[011-12a]
 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作書明居民之法故其書曰
 明居此亦因字而求義經亡而意度之也未敢以為
 然矣
伊訓
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
 此篇葢太甲初即位伊尹告以乃祖成湯之成徳故
 作是書也謂之訓者以其有諄諄儆戒之意也此篇
 之序言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
[011-12b]
 説者多疑之其所以疑者葢孟子言湯崩太丁未立
 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刑太史公言
 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乃立太丁之弟外丙外丙
 即位二年而崩後立外丙之弟仲壬仲壬即位四年
 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是湯之後立外丙仲壬
 二世而後太甲立今此序乃言成湯既沒太甲元年
 似類夫太甲即繼成湯之後無有外丙仲壬二世者
 所言不同如此故説者多疑之漢孔氏則謂太甲太
[011-13a]
 丁子湯孫也太丁未立而卒湯崩太甲立即稱元年
 唐孔氏亦謂此序以太甲元年繼湯沒之下明是湯
 沒太甲代立即其年稱元年殷本紀與此不同者必
 妄也據二孔此說則謂湯沒即立太甲無有外丙仲
 壬之說非特史記為妄而孟子之言亦不可信至程
 氏則又欲附㑹孟子之言乃謂湯崩太丁未立而死
 外丙方二嵗仲壬方四嵗故立太甲陳少南推其說
 按河南邵氏皇極經世書叙堯即位以甲辰至本朝
[011-13b]
 嘉祐厯譜帝王世次湯起乙未太甲起戊申不聞有
 外丙仲壬太史不知孟子之意所謂二年四年者葢
 謂湯崩太子卒欲立外丙而外丙生纔二嵗欲立仲
 壬而仲壬生纔四嵗太丁二弟皆㓜故捨親親而立
 太甲據程陳二者之説則亦湯後不曽立外丙仲壬
 孟子所謂二年四年是年齒也不為即位之年數其
 説亦無異于孔氏惟林少頴引蘓氏之説為可信蘓
 氏謂太史公按世本成湯之後二帝七年而後太甲
[011-14a]
 立其迹明甚安國據經臆度謂湯沒而太甲立初無
 二帝豈有此理其序所以言成湯既没太甲元年者
 非謂湯崩在太甲元年也葢伊尹稱湯以訓太甲故
 孔氏序書以湯為首耳商道親親兄死弟及若湯崩
 舍外丙仲壬而立太甲則非親親矣據蘓氏之説則
 以湯後實有外丙仲壬二君此言成湯既没太甲元
 年乃序書者推原伊尹作書之意謂湯没後太甲即
 位之始伊尹稱湯成徳以作訓故言成湯既沒即繼
[011-14b]
 以太甲元年非謂湯崩之年即太甲之元年也此説
 極有理故少頴廣其説謂殷人傳世兄死弟立若太
 丁死而有弟外丙仲壬不應捨之而立太甲此篇乃
 太甲即位之日伊尹奉之以祗見厥祖因明言烈祖
 成徳以訓于王故序云成湯既沒太甲元年葢推本
 所以作書之意也夫書序序所以為作書之意而已
 與史家記述之體不同茍必以史家記述之體求之
 謂此言成湯既殁太甲元年為湯殁而太甲立則盤
[011-15a]
 庚五遷之言若不以意逆志則是五遷皆在盤庚之
 世矣故當以蘓氏孟子之言為正少頴此説極平正
 而有理故特從之若夫篇内言元祀而序言元年者
 唐孔氏謂商曰祀周曰年序以周世言之也葢孔子
 周人序書以年言之如太甲篇内言惟元祀十有二
 月朔其序則言三年復歸于亳又如說命亮隂三年
 而子張則言諒隂三年不言葢孔子序書故從周稱
 年也此書盖湯死後太甲即位元年伊尹作伊訓肆
[011-15b]
 命徂后三篇以告之故言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后今
 只伊訓尚存餘二篇經秦火而亡故名雖存而經則
 亡矣
伊訓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
見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總已以聴冡宰
 此又作書者言伊尹作伊訓之意謂太甲即位元年
 十二月乙丑伊尹將以即位之事告于成湯是時侯
 甸之諸侯皆來奔喪且欲近見新君故伊尹祠于湯
[011-16a]
 廟而羣后皆從太甲往廟時太甲宅憂不言故百官
 皆總其已之職事而惟冡宰之是聴時伊尹受顧命
 實為冡宰故即廟而作書陳乃祖之成徳以進戒于
 太甲亦與諸侯正始此伊訓之所以作也故作書者
 其言如此太甲時所居之喪實仲壬之喪葢繼其後
 必為之服禮當然也漢孔氏既謂湯殁而太甲立則
 太甲即位之初實居湯喪故于此即云湯崩太甲逾
 月即位此所謂祠于先王者乃奠殯而告林少頴謂
[011-16b]
 孔氏此説攷之于禮有所不合夫古者喪在殯不祭
 皆名為奠及既𦵏也虞祔卒哭始謂之祭葢于是始
 以鬼神事之故祭則有主有尸而奠則陳噐而已此
 經言祠而孔氏乃謂之奠無是理也抑又有不然者
 使太甲果居湯喪則其宅憂也必在湯之殯宫則其
 所從事于喪禮者有小殯之奠有大殯之奠有朔奠
 有朝奠有夕奠有薦新之奠未嘗不在湯之殯豈逾
 月遽祗見厥祖哉以是知孔氏徒按經文于禮不合
[011-17a]
 未足述也以經文攷之則太甲實居仲壬之喪計仲
 壬之崩必在太甲元年之十一月商制逾月即位即
 以其年為元年不待逾年稱元祀如周之制故下篇
 言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居于亳
 是仲壬以元年十一月崩至三年十二月即得二十
 五月故即吉釋喪而冕服也由是推之則此言十二
 月乙丑伊尹奉嗣王祗見厥祖者乃太甲居仲壬之
 喪既逾月伊尹乃祭于湯廟奉嗣王以敬見其祖故
[011-17b]
 明言烈祖成徳既以告太甲且與諸侯正始葢禮之
 變而以義起也若康王既受顧命則以麻冕朝諸侯
 于應門之内亦禮之變也蘇氏徒見春秋所載天子
 諸侯皆逾年稱元故謂此經言惟元祀十有二月乙
 丑者乃太甲立之明年正月也正月謂之十二月殷
 之正月即夏之十二月也殷雖以建丑之正猶以夏
 正數月亦猶周公作豳詩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皆
 夏正也又史記秦始皇三十一年更名臈曰嘉平夫
[011-18a]
 臈必建丑之月秦以十月為正則臈當用三月而云
 十二月者葢古雖改正朔猶以夏正為正月也此說
 不然夫謂之改正朔則已改正月豈有餘月不改者
 故在周時論陰陽之節雖有以夏時為言者如七月
 之詩與四月惟夏六月徂暑之類至于史官記載當
 時之事則未有不以當時正朔數月者如春秋春王
 正月則周之正月也春秋數月用周正則此之十二
 月葢商之十二月乃夏之十一月葢建子之月也其
[011-18b]
 秦以十二月改臈曰嘉平漢書自髙祖元年至太初
 元年以前嵗首書冬十月葢是漢武太初元年改用
 夏正史官追正月名耳舊史未必然也余謂少頴辨
 蘇氏以夏秋所書乃孔子尊王故以周正數之周時
 數月實用夏正今七月四月之詩可見矣兼秦本紀
 言以十月為嵗首則嵗首但以十月為之則已非改
 十月為正月也但蘇氏解此必拘逾年之說則不然
 只是仲壬適在十一月崩故太甲逾月以十二月即
[011-19a]
  位不必如蘇氏之拘則其義自通也
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徳以訓于王曰嗚呼古有夏先
后方懋厥徳罔有天災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鳥獸魚
鼈咸若于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于我有命造攻
自鳴條朕哉自亳
  自此以下伊尹作書之言也伊尹既奉太甲以見成
  湯之廟于是乃明言有功烈之祖成湯所以艱難創
  業之成徳以訓告于王所謂成徳即下文惟我商王
[011-19b]
  以下是也既謂之明言烈祖之成徳而乃首言古有
  夏先后者葢欲見天下難保夏之先后雖積功累仁
  如此子孫一不率循則亡不可支而乃祖成湯興焉
  葢欲太甲知所鑒戒也嗚呼嘆辭也欲言夏王得天
  下之難而失之易也故嘆而言之古有夏先后以禹
  以下自桀以上皆是也伊尹謂夏之先后聖賢繼作
  以有天下方懋行其徳兢兢業業不敢自寧上合于
  天故無有天災所謂無有天災者謂山川鬼神皆安
[011-20a]
 其居而不為妖不為厲鳥獸魚鼈各順其情而不為
 怪不為孽此所謂無有天災也然夏之先后徳雖如
 此天之眷佑又如此子孫夏桀一不能率乃祖之徳
 上天降災以彰厥罪雖承祖宗奕世積累之業而卒
 為天所棄故假手于我有天命之成湯使之弔民伐
 罪焉假手者葢天之所棄不能自行誅戮必借手于
 人以誅之也然天之假手于湯使之伐夏者亦豈私
 于湯哉以桀自造可攻之罪于鳴條故湯自亳往伐
[011-20b]
 之故曰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始也謂桀有可攻之
 理故朕始自亳伐之也書曰我不爾動自乃邑孟子
 曰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亦此意也少頴謂伊尹之
 意葢以夏有天下傳十餘世三百餘年方且為上天
 所眷至于鬼神咸安微物自遂宜若不可動者然一
 為桀之不率則不旋踵而顛覆况我商家肇造未久
 茍使太甲不能以夏為鑒遂致不率成湯之徳有可
 攻之釁則攻之者至矣故伊尹既言有夏所以失天
[011-21a]
 下之易于前又陳湯所以得天下之難于後所以致
 其儆戒之意也此說是也
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寛兆民允懷今王嗣厥徳
㒺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終于四海
 伊尹上既言有夏子孫弗能率其徳而天命湯伐之
 故此遂言湯伐桀之事也聖武猶所謂神武也聖人
 之義徳也夫兵凶器也戰危事也爭逆徳也實天下
 不祥之事也雖天下不祥之事然湯之布昭聖武者
[011-21b]
 本不期于黷武而乃在于以吾之至寛代夏之虐政
 是故雖用武而東征西怨南征北怨所至之民無不
 信而懷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伊尹既言湯有寛仁
 之徳得兆民之允懷遂至光有天下故此下又言太
 甲嗣湯之位不可不恐懼于即位之初也葢朝廷天
 下之本也人君天下之本也始即位又人君之本也
 即位之始能致其慎則終無不慎矣此伊尹所以言
 今王嗣厥徳㒺不在初也然所謂㒺不在初者亦非
[011-22a]
 有甚髙難行之事也立愛惟親立敬惟長而已葢人
 君之治天下將欲仁覆天下豈必人人而愛之人人
 而敬之哉惟盡吾孝悌之心立愛則不偏愛也惟愛
 吾親而已愛吾親而舉斯加彼將無所不愛以之立
 敬則不必偏敬也惟敬吾之長而已敬吾長則舉斯
 加彼將無所不敬惟其所立在此而所愛所敬乃及
 于彼此其道所以始立于家邦而終則自西自東自
 南自北無所不及也此又伊尹教太甲以守約施博
[011-22b]
 之道也
嗚呼先王肇脩人紀從諫弗咈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
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于有萬邦兹惟
艱哉敷求哲人俾輔于爾後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
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時謂巫風敢有殉于貨色恒于
遊畋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徳比頑童時
謂亂風惟兹三風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邦君有
一于身國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于蒙士
[011-23a]
 伊尹上既言成湯以神武創業而太甲繼之當立愛
 敬以治天下國家至此又恐其未必勤而行之故又
 言成湯自肇脩人紀以至于有萬邦誠為艱難然雖
 艱難成湯之心猶不能自已方且求哲人輔後嗣制
 官刑儆有位而為子孫無窮之計湯盛徳大業如此
 且猶長慮却顧為子孫計不敢自安則太甲為其子
 孫可不念哉此又伊尹言此一節之意也嗚呼嘆辭
 也言之不足故嗟嘆也人紀人道之紀也即上所謂
[011-23b]
 立愛立敬者是也伊尹欲太甲立愛敬以治天下國
 家故言先王成湯當脩人紀之時謂始立愛敬之時
 也究其道雖所守甚約而所施則甚博是故以從諌
 則不敢咈言有過則改不逆人言以先古之賢則時
 若之言凡有所動皆順古人之行而不自專以居上
 則必明于御下而盡其君民之大徳以為下則必忠
 于事上而盡其事君之小心葢湯時為諸侯出就國
 則居上入朝桀則為下湯于居上為下盡道如此則
[011-24a]
 伐桀之事亦湯之不得已也然湯豈特如此而已又
 且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焉葢聖人責已重以周
 待人輕以約湯于與人則不過求其備是以恕己之
 心恕人而盡待人輕以約之道也于檢察其身則常
 若不及是以責人之心責已而盡責己重以周之道
 也惟湯自肇脩人紀至于檢身若不及所行如此之
 勤故今日方有萬邦而為天下之君則其事誠艱難
 也然常人之情既以艱難于其始則事既遂必有自
[011-24b]
 足之心而少肆其意而湯則猶不能自已方且敷布
 廣求賢哲之人列于庶位俾之輔弼于爾後世子孫
 既得而用之又恐所用之人不盡心戮力佐佑其子
 孫故又制為誅責有官君子之刑以儆戒于有位之
 人是成湯所以望爾後人者甚切矣太甲雖欲不念
 不可得乎所謂官刑儆有位者即下文所謂三風十
 愆之事也葢湯以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
 室之中而無有節度者敢沉湎于酒而至狂歌無忌
[011-25a]
 憚者此二者時謂之巫風葢巫以歌舞事神故恒舞
 酣歌所以為巫風言其恒歌恒舞若巫覡然也敢有
 以身殉貨以身殉色者殉從也以身從之知有貨色
 而不知有身也敢有恒于遊遨恒于畋獵恣意為之
 無有窮已此四者時謂之淫風謂貨色畋遊人所不
 可免但不可淫過無度今也殉貨色常畋遊是淫過
 無度故謂之淫風敢有侮聖人之言而不敬逆拒忠
 直之人而不聴其言疎遠耆老有徳之人而親比頑
[011-25b]
 愚之小童此四者謂之亂風葢聖人忠直耆徳人所
 當親近而尊敬之今乃簡忽而踈遠頑童當斥而遠
 之今乃昵比是好人所惡惡人所好亂常越理者也
 故謂之亂風此三節之風者葢為之于上而下化之
 若風之于物鼓之于此而動之于彼也湯既列言三
 風于上故于下總之曰凡此三風總有十愆葢謂巫
 風二淫風亂風各四是三風之中其過失有十事十
 事者卿士有一在身則必喪家邦君有一在身則必
[011-26a]
 亡國若為人臣者見人君有此愆過而坐視不能匡
 正則以墨刑刑之成湯官刑嚴切如此豈惟訓有官
 君子雖童䝉之士亦以此具訓之具訓謂詳以訓之
 也酒誥言文王告教小子則固以此訓之矣伊尹言
 此葢謂先王艱難創業猶不敢自安方且廣求賢哲
 輔爾後人又恐所用之人未必盡心輔弼又制官刑
 儆于有位使子孫有過人臣必諫是伊尹所以勤勤
 進戒亦先王責望之意也薛氏謂墨刑亦重矣臣下
[011-26b]
 不匡而䧟入重辟者以國置臣所以匡主宜匡不匡
 則有亡國敗家之道坐視喪亡而不救其可貸乎此
 墨刑之施所以未為過也
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
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爾惟徳㒺小萬邦
惟慶爾惟不徳㒺大墜厥宗
 伊尹上言成湯為子孫計如此深逺故于此又嗟嘆
 謂嗣王太甲為湯子孫當上思乃祖艱難之意祗敬
[011-27a]
 其身而念乃祖也既言祗厥身念哉又言聖謨洋洋
 嘉言孔彰者謨謀也謂成湯為爾子孫者其規模甚
 洋洋乎其大惟規模至大未易跂及而所以告教子
 孫之嘉言則甚明白而易知所謂嘉言即制官刑儆
 有位之言是也伊尹既言成湯嘉言明白如此欲太
 甲奉以周旋故又以天命儆之使之知所畏而不敢
 不勉謂天命去就初不可常保孜孜為善則天降百
 祥而治可常享茍為不善則天降百殃而禍亂隨之
[011-27b]
 天理如此爾太甲誠能為善則徳無小而不興故萬
 邦皆頼其慶不然則不徳無大而不亡故覆墜其宗
 祀而不可支持漢孔氏謂此伊尹至忠之訓葢言至
 此極功也
肆命徂后
 此葢亡書二篇名也與伊尹同序序既見于伊訓之
 前故此但載二篇名于其下也二篇名存而經亡不
 知其中所載者何事漢孔氏乃因字求義謂肆陳也
[011-28a]
 肆命葢陳天命以戒也徂往也徂后葢陳往古明君
 以戒之也此皆臆度之説未敢以為然
 
 
 
 
 
 
[011-28b]
 
 
 
 
 
 
 
 尚書詳解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