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b0011 夏氏尚書詳解-宋-夏僎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書詳解卷四
             宋 夏僎 撰
臯陶謨
臯陶謨曰若稽古臯陶曰允廸厥徳謨明弼諧
 據臯陶謨一篇從首至尾雖皆是禹與臯陶相答問
 之辭其寔陳于帝舜之前故揚子雲謂臯陶以智為
 帝謨史記謂帝舜朝禹臯陶相與帝前陳此法則知
[004-1b]
 實陳于帝舜之前明矣首言臯陶謨曰者每篇必揭
 其題于首作書之體皆如此繼言若稽古臯陶曰允
 廸厥徳謨明弼諧者葢作書者謂順攷古之臯陶其
 陳謨有是言也蘇氏謂此若稽古在書有四于下皆
 言其為人之大畧堯曰放勲欽明文安思安允恭克
 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舜曰重華協于帝濬哲文明
 温恭允塞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臯陶曰允
 廸厥徳謨明弼諧皆所以稱其人之徳其説謂世稱
[004-2a]
 臯陶之徳臯陶信能蹈而行之盛徳之人通于至理
 而無間故其謀事也明合于大公而無私故其正人
 也和此説觧經文雖順與前篇之體雖同然言禹曰
 俞如何則是因臯陶既言之後然其言而問其果如
 何也禹既問其言果何如則此允廸厥徳謨明弼諧
 當為臯陶之言不當為史官美臯陶之言矣蘇氏既
 以此為稱臯陶之徳于下禹曰俞如何共文無所属
 乃為此下當有缺文夫觧經不通即以脱文斷之則
[004-2b]
 經之難通者皆可强為之説此病于學者故不敢從
 惟從舊説作臯陶之言解之而又皆不同孔氏謂臯
 陶言人君當信蹈行古之徳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
 夫以謀明為廣謀聰明以弼諧為輔諧其政上加廣
 聰二字下加其政二字豈不贅哉王氏以謂廸道也
 允迪厥徳謂所行之徳允當于道能允迪厥徳則心
 徹于内而思慮不蔽以之成謀則明智徹于外而視
 聼不悖以之受弼則諧夫臯陶直言允廸厥徳而已
[004-3a]
 王氏乃加道字直言弼諧王氏乃加受字其辭亦贅
 故不若林少頴之説為當少頴謂劉昭信以此廸如
 啟廸之廸如冏命曰廸上以非先王之典是也言人
 臣欲以至誠啟迪人君之徳則其謨不可以不明謨
 不明則不能開陳道義以啟迪人主之徳謨明矣而
 欲弼人主之為則不可以不諧弼不諧則詆訐太甚
 非所謂優游饜飫而入之也謨明弼諧則事君之義
 盡矣下文禹曰俞如何即是禹問臯陶所謂謨明弼
[004-3b]
 諧者如何也臯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以下謂謨之
 明弼之諧者乃此言詳攷少頴此説頗貫上下文意
 故特從之但少頴既以此二句為臯陶之言而若稽
 古之下不稱臯陶之徳大禹謨若稽古下乃有文命
 敷于四海祗承于帝之言遂謂此二句亦非稱禹之
 徳但作書者謂禹成治水之功聲教訖于四海然後
 為帝陳謨故言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艱
 厥后自此以下皆禹祗承于帝所陳之謨少頴自知
[004-4a]
 其説頗迂囘乃曲為之説謂典謨皆稱若稽古而其
 辭則異典主于記載堯舜之事謨主于記載禹臯陶
 之言殊不知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詳味文意實
 所以羙禹之徳豈可因臯陶謨不羙臯陶之徳遂謂
 此非所以羙禹乃述所以陳謨之故哉兼作書各自
 有體正不可求其必同而强為之説且如虞書五篇
 四篇言若稽古益稷獨不言又豈可强為之説哉故
 少頴之説不敢以為必然之論
[004-4b]
禹曰俞如何臯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
勵翼邇可逺在茲
 臯陶前既言人臣欲啓迪人君之徳謨不可不明弼
 不可不諧禹于是然其言遂問謨明弼諧之道當如
 何臯陶既承禹問于是言都以善其問遂言其所謂
 謨明弼諧者下文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勵
 翼邇可逺在兹只此數語用以啟廸于君則其為謨
 豈不明為弼豈不諧哉臯陶之意謂人君誠慎修其
[004-5a]
 身不茍目前之利言必慮其所終行必稽其所敝直
 欲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
 下則思永如此而又能惇厚以次序九族又得衆明
 之臣勉勵輔翼則設施注措雖在目前而自近及逺
 實不外乎此道故言邇可逺在兹謂自近而可推之
 逺者實此道也詳攷文意理正或然先儒則謂臯陶
 之意謂能慎其身厚次九族則衆庶明其教而自勉
 勵戴于上近可推而逺者在此道其意以上两句為
[004-5b]
 政治之本下两句為政治之效至王氏之徒則又曰
 身立則政立故臯陶先言修身能修其身然後可以
 齊其家故繼之以惇叙九族家齊而後國治故繼之
 以庶明勵翼國治而天下平故繼之以邇可逺在兹
 其意以修身為本以下三句為馴致之效然詳文意
 皆不如前説又在學者深思而去取之
禹拜昌言曰俞臯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
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懐之
[004-6a]
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苖何畏乎巧言令色
孔壬
 臯陶既為禹陳修身而致邇可逺之道禹于是拜而
 俞之謂臯陶之言切于治體故拜而服其言且稱俞
 而然其言也臯陶猶以共言為未盡故又推廣其義
 謂在知人在安民其意蓋謂人君所以慎修其身惇
 叙九族復頼庶明左右勵翼者凡欲自是推之以知
 天下之人以安天下之民也蓋能知人則無賢之不
[004-6b]
 用能安民則無一民不得其所治道至此蓋無餘藴
 宜乎臯陶所以必為禹推廣而言之将使禹知向吾
 所以必故人君修身親親尊賢者意蓋在此也臯陶
 既為禹推廣其義謂在于知人安民禹于是謂自修
 身親親尊賢推而至于知人安民其效如此宏大故
 稱吁者所觀變于前所聞聳于後不覺卒然而驚故
 為是歎辭也咸若時惟帝其難之猶云皆如是雖帝
 亦難之也説者多以此帝為堯謂堯之朝驩兜黨共
[004-7a]
 工害于知人三苖不分孤寡不卹窮匱害于安民堯
 不能去至舜臣堯乃始去之是知人安民實堯所難
 林少頴謂不然舜為天子凡羣臣稱帝皆指舜不應
 為堯前大禹謨帝徳廣運觧已詳辨之矣兼張横渠
 亦以此帝為舜難此二者故去四凶故少頴亦謂四
 凶之誅在舜歴試之時雖知其大奸大惡然未有可
 誅之罪故堯釋而不誅非憂之畏之而不敢誅也兼
 分北三苖乃舜踐位三考黜陟之後始分北之堯未
[004-7b]
 嘗遷有苖茍必以惟帝其難之為指堯而言則是禹意
 以堯未能盡知人安民之道故憂驩兜遷有苗畏巧
 言令色孔壬誠如是則禹之言乃所以貶堯非所以
 稱羙有善則稱君之義切料禹之意必不昩此少頴
 謂禹言咸若時惟帝其難之者謂臯陶之言如此帝
 當難其言而行之也所以在于難其言而行之者蓋
 知人始于尊賢由尊賢而推之至于哲則無所不知
 無所不知則能官人安民始于親親由親親而推之
[004-8a]
 至于惠則無所不愛無所不愛故黎民懐之此蓋所
 以推廣臯陶之言而發明其義也知人則哲能官人
 則盡乎知人之道而知不可勝用也安民則惠黎民
 懐之則盡乎仁民之道而仁不可勝用也仁且知聖
 人之事盡矣此所以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苖可畏
 乎巧言令色孔壬也少頴此説極當四凶皆舜所畏
 但禹言驩兜三苖共工不及鯀者馬融云禹為父隠
 亦有此理此言實是舜先儒多以為堯而難之之説
[004-8b]
 又皆多以為堯不能盡知人安民之道頗以貶堯惟
 少頴作苗觧而就中其説又最可采故又存之少南
 謂堯之知人安民與後世不同堯之於人固無有不
 知者見其間有未可以賢否判者聖人姑亦容之故
 以知人為難也堯之于民固無有不安者見其間有
 未可化者聖人亦誅殺之故以安民為難也且如堯
 知共工共工主驩兜堯亦知驩兜也奈何驩兜在位
 乆矣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之患堯猶未有以
[004-9a]
 去之何以大慰斯民哉未有以大慰斯民而誅戮遽
 行于舊臣在堯有所未可知前所未可以賢否判者
 驩兜之類是也放於既老之時亦非堯之本心也堯
 之意謂竄一人則一人不安遷一民則一民不安然
 忍于一人之不安故二事皆謂之難
臯陶曰都亦行有九徳亦言其人有徳乃言曰載采采
 禹既以知人為難臯陶于是又為詳言知人之道謂
 茍得其要則為之亦不難矣中庸曰取人以身言必
[004-9b]
 已有是徳然後可以求之于人也臯陶告禹以亦行
 有九徳亦言其人有徳者其意正謂用人之道必在
 履之于身者先有是九徳然後可以言他人之徳也
 臯陶告禹既欲其先有諸已然後求諸人然恐托之
 以空言不考以行事則衒玉賈石者或得以厠迹其
 間故臯陶又告乃言曰載采采載行也采事也蓋謂
 我言是人有是徳不可徒言也必告於衆曰是人也
 有是徳非虛言也其載而行之者實有是事以驗共
[004-10a]
 有是徳也謂之載采采又見其行者非一事其可騐
 者非一端也如四岳薦舜曰有鰥在下曰虞舜此所
 謂言其人有是徳也繼又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
 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此所謂乃言曰載采采也楊
 龜山謂知人安民臯陶一篇之體要也九徳而下皆
 知人之事天叙有曲而下皆安民之道此説甚當
禹曰何臯陶曰寛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
直而温簡而㢘剛而塞彊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004-10b]
 臯陶既言亦行有九徳亦言其人有徳故禹于是問
 以九徳之目問徳之目而曰何者其目果何如也禹
 既詢其目臯陶於是以九徳之目告之自寛而栗至
 强而義人之徳不出于此九者易曰君子以成徳為
 行日可見之行也君子之徳必至于成然後為行徳
 而不至于成則徳非其徳也寛而不栗柔而不立至
 于剛而不塞彊而不義皆非成徳也徳之不成不為
 我有惟寛而能栗柔而能立至于剛而能塞彊而能
[004-11a]
 義然後謂之成徳自非聖人則或得其一或得其三
 或得其六但能至于成徳而不至于一偏者皆可用
 之才也寛者易失于放縱故貴於栗栗謂莊栗也柔
 者易失于懦弱故貴于立立有立志也愿敦朴謹愿
 之人也敦朴謹愿者常畧于外貎故貴于恭亂謂有
 治亂之才也有治亂之才者必恃才輕物故貴于敬
 擾馴也亦安也馴理安分之人多失于無斷故貴于
 毅毅謂果毅也直者常直情徑行多失于不能容物
[004-11b]
 故貴於温欲濟以温和也簡者寛大率畧之名志逺
 者遺近務大者遺細故簡率之人常不謹細行不修
 廉隅故貴于廉剛者當官而行無所避忌然色厲而
 内荏者故貴于塞欲其内剛健而篤寔非外剛明而
 内乃柔懦也强者執己所是不為衆撓然强明自任
 者多任情違理動不合宜故貴于義欲其合宜也上
 九字皆人之性質所固有者其下九字乃所以長救
 其失輔成其徳㳟之與敬剛之與强其義則同唐孔
[004-12a]
 氏謂恭在貎敬在心愿者遲鈍失于外儀故言㳟以
 表其貎亂者輕物内失于心故稱敬以顯其情剛是
 性强是志剛則當官而行無所避忌强則執己所長
 不為衆撓此説是也臯陶既言九徳之目又言彰厥
 有常吉哉者言雖如此九徳觀夫人才成不成又必
 其徳之有常者然後可以為徳一作一輙未足為徳
 也且以一徳之常明之如霍光可謂有濟亂之才耳
 而其為人在漢武帝左右小心謹徳未嘗有過是其
[004-12b]
 能亂而敬而其出入殿門進止有常處郎僕射竊識
 視之不失尺寸者二十餘年此其亂而敬之有常者
 哉武帝以是知其可用故其末年托以遺孤卒能擁
 昭立宣不負社稷之寄彼一徳有常其效如此况于
 九徳咸事其效宜如何哉臯陶以是為知人之要信
 彰厥有常哉此徳惟一動罔不吉也有徴矣
日宣三徳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徳亮采有邦
 臯陶上既序九徳之目故此又論天子諸侯大夫所
[004-13a]
 治有大小故用九徳有詳畧天子所治大故兼九徳
 而用之下文所謂翕受敷施九徳咸事者是也諸侯
 則狹于天子矣故于九徳之中用其六徳而足大夫
 又狹于諸侯故于九徳之中用其三徳而足夫所謂
 三徳六徳者特謂諸侯大夫所治者狹于天子不必
 兼用或九分得其三或九分得其六己足致治不必
 指定其徳已充三六之數鄭氏乃謂三徳簡而廉以
 下六徳亂而敬以下信斯言則直而温以上諸侯大
[004-13b]
 夫皆不可用天下豈有是理耶宣逹也日宣三徳夙
 夜浚明有家者言卿大夫當日日宣逹九徳之三使
 之治明其所有之家也漢孔氏以浚訓須謂夙夜以
 思之須明以行之以浚訓須無據兼此文意亦不如
 是惟馬氏訓為大陳少南訓為治訓浚謂大謂使之
 夙夜大明有家之事訓浚為治謂使之夙夜治明有
 家二説雖皆無據然文意上下却通故特從之要之
 此二訓少南又長又何以知之葢古字多通用書有
[004-14a]
 濬川謂治而深之之謂也則此浚字訓治亦有理也
 日嚴祗敬六徳亮采有邦者言諸侯當日日敬重六
 徳之人使之弼亮其事于所有之邦既曰嚴又曰祗
 又曰敬但是好賢樂善之心有加無已不必如王氏
 曲生分别也浚明有家亮采有邦説者多謂大夫有
 三徳可以有家諸侯有六徳可以有邦其意謂有三
 徳者可以為大夫有六徳者可以為諸侯夫王朝之
 臣尚用九徳豈有諸侯分治一國乃只用六徳之人
[004-14b]
 詳此文意正謂大夫當宣三徳以浚明于有家諸侯
 當敬六徳以亮采于有邦非謂三徳者使之有家六
 徳者使之有邦學者味上下文自然可見
翕受敷施九徳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
于五辰庶績其凝
 臯陶上既言卿大夫當用九徳之三諸侯當用九徳
 之六此又言天子當兼九徳而用之也翕合也翕受
 謂于九徳之人兼收並蓄合而受之敷布之也敷施
[004-15a]
 謂既合而受于是敷而施之於職位之間使各治其
 事各任其官也惟人君能翕受敷施故九徳之人皆
 任其事俊乂之人皆任其官孔氏謂俊乂為俊徳治
 能之士並在官焉馬鄭云才能過千人為俊百人為
 乂要之才無大小皆使之居官有職位也既言百僚
 又言百工者僚其官屬也工其事也猶言百官僚屬
 皆相師法則以之治百事皆得時也惟百官皆以時
 興故能順乎五辰而庶績皆成也蓋五辰者金木水
[004-15b]
 火土之辰是五者分配于四時木王春火王夏金王
 秋水王冬土王四季百工之事皆因是時而作也今
 也既能惟時宜乎其能撫于五辰也能撫于五辰則
 庶績之成亦理之宜矣此又臯陶極言用九徳之效
 以勉人君使勤于用人也孟子曰晉平公之于亥唐
 也入云則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然終於此而已矣
 弗與共天位治天職食天禄今臯陶言翕受九徳必
 至於九徳之咸事俊乂之在官可謂能與之共天位
[004-16a]
 治天職食天禄矣蓋百官既得其職以撫順于五行
 之時五行既得其順矣則三光全而寒暑平五穀熟
 而草木茂此庶績所以其凝也自翕受敷施至于庶
 績其凝此天子官人本末之先後也
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天
工人其代之
 臯陶前既言人君當翕受九徳敷施于庶位而致撫
 五辰凝庶績之效至此又恐溺于逸欲而致于曠官
[004-16b]
 故又言人君之所為諸侯之所法也不可教逸于有
 邦之諸侯惟當兢兢而戒慎業業而恐懼所以然者
 誠以人君任天下之責萬務叢于一身而其事皆微
 而難察一不克慎則所失甚微所敗甚著故人君當
 登籲賢俊共成治工不可曠廢其官以人君所治之
 事皆天之工天不能以自治必湏人以代治之也下
 文言典禮命討皆本于天而人奉行之皆所以𤼵明
 天工人其代之之意
[004-17a]
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
哉同寅恊恭和衷哉天命有徳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
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臯陶上既言天工須人而代治故此又申明其代人
 以治之理五典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
 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是五者彛倫實叙于天然天
 能叙而不能使之加厚必勑正以我之五典然後有
 惇厚之風五禮謂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祗以凶禮
[004-17b]
 哀邦國之憂以賔禮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
 親萬民是之是五者其等差寔秩于天然天能秩而
 不能使之有常故必因我之五禮然後可以常行而
 不惑夫天叙之典待人以嘉厚天秩之禮待人以有
 常則君臣之間可不同其寅畏協其恭謹和其衷善
 相與共行典禮故臯陶于典禮之厚所以必言同寅
 協恭和衷也林少穎謂既曰寅又曰恭又曰衷蓋畏
 之意有加無已此説甚善有徳天所命也然天有命
[004-18a]
 徳之心不能以自致必待人彰之以五服有罪天所
 討也然天有討罪之心不能以自致必待人威之以
 五刑命徳討罪天必待人而後行則人君于政事之
 間不可勉哉故臯陶于命討之後必言懋哉懋哉也
 天叙有典秩有禮必待人同寅協恭和衷而助其秩
 叙命有徳討有罪必待人懋于政事而助其命討天
 工須人以代如此人君可不兢兢業業登籲賢俊而
 與之共治乎臯陶之言正所以申明前義也蘓氏謂
[004-18b]
 典禮者道徳之事非君臣同其誠敬莫能致之若天
 命有徳討有罪則政事也勉之而已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逹于上下敬
哉有土
 臯陶前既以典禮命討之事明天工人其代之之説
 至此又恐人君以天道逺而行典禮施命討之際徇
 私意以違天理故言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
 我民明威以見天雖髙而視聴常卑天雖逺而好惡
[004-19a]
 常近欲人君知所儆懼而不敢忽于代天也孔氏以
 聰明屬于天命有徳謂天之聰明觀人有徳常用民
 為耳目以明畏屬于天討有罪謂天明可畏亦因民
 明其威按吕刑云徳威惟畏徳明惟明是明者天之
 所彰也畏者天之威也由此而言明畏天討而已兼
 天之用有徳討有罪無不用聰明豈有彰有徳則用
 聰明而討有罪則不用哉此説不通王氏則又以聰
 明主于典禮而言明威主于命徳討罪而言夫以聰
[004-19b]
 明為主典禮未免過泥要之二句只一意所以總結
 上文而盡其義且以泰誓觀之泰誓之作蓋武王誓
 衆謂我為天所命紂為天所討故其誓曰天視自我
 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則此言天聰明亦可以該命討
 之事矣由是觀之則此言天聰明天明畏者臯陶之
 意寔為天工須人而代典禮不自行待人惇而庸之
 命討不自行待人彰而用之今也人君不可謂天道
 逺無與于人曠庶官而忽于代天殊不知天至聰明
[004-20a]
 也而所以為聰明者乃因民之視聽而為之視聽天
 至明畏也而所以為明畏者乃因民之好惡而為之
 好惡人君于此茍任于意而忽天理則設施注措背
 于民心則亦背于天心矣天位于上民位乎下上下
 之間常相通逹有土之君可不敬哉此正臯陶之意
 也天言明畏民言明威少穎謂古文書威與畏二字
 通用其義一也
臯陶曰朕言惠可底行禹曰俞乃言底可績臯陶曰予
[004-20b]
未有知思曰贊贊襄哉
 臯陶之謨自允廸厥徳至敬哉有土既終矣故告于
 禹曰我言順于理可底而行蓋欲禹行其言也禹又
 謂汝之言豈但可行而已底而行之必可成功臯陶
 則又謂行我之言至于成功寔由于禹我未有所知
 但思一一贊襄以助成汝功而已贊之為言相也㐮
 之為言成也盖禹以臯陶之言行之可以成功臯陶
 謂成功在禹我但能贊禹之成不敢自當成功之任
[004-21a]
 也孔氏曰我未有所知未能思致于善徒亦贊奏上
 古行事而言之信如孔氏之説則曰之一字遂為衍
 文張横渠薛氏皆以曰當作日字與下文予思日孜
 相類此説比先儒為優
 
 
 
 
[004-21b]
 
 
 
 
 
 
 
 尚書詳解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