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86 北溪大全集-宋-陳淳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北溪大全集巻十五


  宋 陳淳 撰


  雜著


  道學體統


  聖賢所謂道學者初非有至幽難窮之理甚高難能之
事也亦不外乎人生日用之常爾蓋道原於天命之奥
而實行乎日用之間在心而言則其體有仁義禮智之
[015-1b]
性其用有惻隱羞惡辭遜是非之情在身而言則其所
具有耳目鼻口四肢之用其所與有君臣父子夫婦兄
弟朋友之倫在人事而言則處而脩身齊家應事接物
出而涖官理國牧民御衆微而起居言動飲食衣服大
而禮樂刑政兵財律厯之屬凡森乎戴履千條萬緒莫
不各有當然一定不易之則皆莫非天理自然流行著
見而非人之所强爲者自一本而萬殊而體用不相離
也合萬殊而一統而顯微無少間也上帝所降之衷即
[015-2a]
降乎此也生民所秉之彞即秉乎此也以人之所同得
乎此而虚靈不昩則謂之明德以人之所共由乎此而
無所不通則謂之達道堯舜與塗人同一稟也孔子與
十室均一賦也聖人之所以爲聖生知安行乎此也學
者之所以爲學講明踐履乎此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
君者也謂其民不能者賊其民者也自謂其不能者自
賊者也由之則爲正逵爲上達爲君子儒爲賢聖之歸
悖之則爲邪逕爲下流爲小人儒爲彺愚之歸此其理
[015-2b]
蓋較然甚易知而坦然甚易行也是豈有超乎日用常
行之外而自爲一物至幽而難窮甚高而難能也哉如
或外此而他求則皆非大中至正之道聖賢所不道也


  師友淵源


  粤自羲皇作易首闢渾淪神農皇帝相與繼天立極而
宗統之傳有自來矣堯舜禹湯文武更相授受中天地
爲三綱五常之主臯陶伊傳周召又相與輔相躋天下
文明之治孔子不得行道之位乃集羣聖之法作六經
[015-3a]
爲萬世師而囘參伋軻實得之上下數千年無二說也
軻之後失其傳荀與揚既不識大本董子又見道不分
明間有文中子粗知明德新民之爲務矣而又不知至
善之所出韓子知道之大用流行於天下矣而又不知
全體具於吾身蓋千四百餘年昏昏冥冥醉生夢死直
至我宋之興明聖相承太平日久天地真元之氣復會
於是濂溪先生與河南二程先生卓然以先知先覺之
資相繼而出濂溪不由師傳獨得於天妙建圖書抽關
[015-3b]
啓鑰上與羲皇之易相表裏而下以振孔孟不傳之墜
緒所謂再闢渾淪二程親受其旨又從而光大之故天
理之微人倫之著事物之衆鬼神之幽與凡造道入德
之方脩己治人之術莫不粲有條理使斯世之英才志
士得以探討服行而不失攸歸河洛之間斯文洋洋與
洙泗並聞而知者有朱文公又即其微言遺旨益精明
而瑩白之上以達羣聖之心下以統百家而會于一蓋
所謂集諸儒之大成嗣周程之嫡統而粹乎洙泗濂洛
[015-4a]
之淵源者也有如求道過高者宗師佛學凌蔑經典以
爲明心見性不必讀書而蕩學者於空無之境立論過
卑者又崇奬漢唐比附三代以爲經世濟物不必脩德
而陷學者于功利之域至是一觝排辨正之皆表裏暴
白無得以亂吾道惑人心學者欲學聖人而攷論師友
淵源必當以是爲迷塗之指南庶乎有所取正而不差
矣苟或舍是而他求則茫無定凖終不可得其門而入
既不由是門而入而曰吾能真有得乎聖人心傳之正萬
[015-4b]
萬無是理也


  用功節目


  道之浩浩何處下手聖門用功節目其大要亦不過曰
致知力行而己致者推之而至其極之謂致其知者所
以明萬理於心而使之無所疑也力者勉焉而不敢怠
之謂力其行者所以復萬善於己而使之無不備也知
不致則真是真非無以辨其行將何所適從必有錯認
人欲作天理而不自覺者矣行不力則雖精義入神亦
[015-5a]
徒爲空言而盛德至善竟何有於我哉此大學明明德
之功必以格物致知爲先而誠意正心脩身繼其後中
庸擇善固執之目必自夫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篤行
之而顏子稱夫子循循之誘亦惟在於博我以文約我
以禮而己無他說也然二者亦非截然判先後爲二事
如車兩輪如鳥兩翼實相闗係葢亦交進而互相發也
故知之明則行愈達而行之力則所知又益精矣其所
以爲致知力行之地者必以敬爲主敬者主一無適之
[015-5b]
謂所以提省此心使之常惺惺乃心合乎道而聖學所
以貫動靜徹終始之功也能敬則中有所主而大本清
明由是而致知則心與理相涵而無顛冥之患由是而
力行則身與事相安而亦不復有扞格之病矣雖然人
性均善均可與適道而鮮有能從事於斯者由于有二
病一則病於安常習故而不能奮然立志以求自振二
則病於偏執私主而不能豁然虚心以求實見蓋必如
孟子以舜爲法於天下而我猶未免於鄉人者爲憂思
[015-6a]
期如舜而後己然後爲能立志必如顏子以能問於不
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然後爲能虛其心既能
立志而不肯自棄又能虚心而不敢自是然後聖門用
功節目循序而進日有惟新之益其於升堂入室一惟
吾所欲而無所阻矣此又學者所當深自警也


  讀書次序


  書所以載道固不可不讀而聖賢所以垂訓者不一又
自有先後緩急之序而不容以躐進程子曰大學孔氏
[015-6b]
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爲學次第
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
庶乎其不差矣蓋大學者古之大人所以爲學之法也
其大要惟曰明明德曰新民曰止於至善三者而己於
三者之中又分而爲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脩身以至齊
家治國平天下者凡八條大抵規模廣大而本末不遺
節目詳明而始終不紊實羣經之綱領而學者所當最
先講明者也其次則論語二十篇皆聖師言行之要所
[015-7a]
萃於是而學焉則有以爲操存涵養之實又其次則孟
子七篇皆醇醇乎仁義王道之談於是而學焉則有以
爲體驗充廣之端至於中庸一書則聖門傳授心法程
子以爲其味無窮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
有不能盡者矣然其爲言大概上達之意多而下學之
意少非初學所可驟語又必大學論孟之既通然後可
以及乎此而始有以的知其皆爲實學無可疑也蓋不
先諸大學則無以提挈綱領而盡論孟之精微不參諸
[015-7b]
論孟則無以發揮蘊奥而極中庸之歸趣若不會其極
於中庸則又何以建立天下之大本而經綸天下之大
經哉是則欲求道者誠不可不急於讀四書而讀四書
之法無過求無巧鑿無旁搜無曲引亦惟平心以玩其
指歸而切己以察其實用而己爾果能於是四者融會
貫通而理義昭明胸襟洒落則在我有權衡尺度由是
而進諸經與凡讀天下之書論天下之事皆莫不冰融
凍解而輕重長短截然一定自不復有錙銖分寸之差
[015-8a]
矣嗚呼至是而後可與言王佐事業而致開物成務之
功用也歟


  似道之辨


  或曰今世所謂老佛之道與聖賢之道何如曰似道而
非道也蓋老氏之道以無爲宗其要歸事清淨令學者
修真煉氣以復嬰兒誠爲反人理之常世固有脫事物
遊方外以事其學者然其說未甚熾固不待論若佛氏
之教則充盈乎中華入人骨髓自王公大人至野夫賤
[015-8b]
𨽻深閨婦女無不傾心信向之而其所以爲說者大概
有二一則下談死生罪福之說以誑愚衆然非明識者
莫能決一則上談性命道德之說以惑高明亦非常情
所易辨也夫死生無二理能原其始而知所以生則反
其終而知所以死矣蓋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此天地所以
生人物之始也人得是至精之氣而生氣盡則死得是
至真之理所賦其存也順吾事則其没也安死而無愧
[015-9a]
始終生死如此而己自未生之前是理氣爲天地間公
共之物非我所得與既凝而生之後始爲我所主而有
萬化之妙及氣盡而死則理亦隨之一付之大化又非
我所能專有而常存不㓕於冥漠之間也今佛者曰未
生之前所謂我者固己具既死之後所謂我者未嘗亡
所以輪回生生於千萬億劫而無有窮己則是形潰而
反於原既屈之氣有復爲方伸之理與造化消息闢闔
之情殊不相合且謂天堂地獄明證昭昭則是天地間
[015-9b]
别有一種不虛不實之田地可以載其境别有一種不
虚不實之磚瓦材木可以結其居與萬物有無虚實之
性又不相符况其爲福可以禱而得為罪可以賂而免
則是所以主宰乎幽隂者尤爲私意之甚抑非福善禍
淫大公至正神明之道也觀乎此則死生罪福之説真
是真非瞭然愚者可以不必惑而明智者亦可以自決
矣夫未有天地之先只自然之理而己有是理則有是
氣有動之理則動而生陽有靜之理則靜而生隂隂陽
[015-10a]
動靜流行化育其自然之理從而賦予於物者爲命人
得是所賦之理以生而具於心者爲性理不外乎氣理
與氣合而爲心之靈凡有血氣均也而人通物塞通則
理與氣融塞則理爲物隔今就人者言之心之虚靈知
覺一而己其所以爲虚靈知覺由形氣而發者以形氣
爲主而謂之人心由理義而發者以理義爲主而謂之
道心若目能視耳能聽口能言四肢能動飢思食渴思
飲冬思裘夏思葛等類其所發皆本於形氣之私而人
[015-10b]
心之謂也非禮勿視而視必思明非禮勿聽而聽必思
聰非禮勿言而言必思忠非禮勿動而動必思義食必
以禮而無流歠飲必有節而不及亂寒不敢襲暑毋褰
裳等類其所發皆原於理義之正而道心之謂也二者
固有脈絡粲然於方寸之間而不相亂然人心易危&KR1142
而不安道心至隱微而難見以堯舜禹相傳猶致其精
於二者之間而一守夫道心之本自告子以生言性則
己指氣爲理而不復有别矣今佛者以作用是性以蠢
[015-11a]
動含靈皆有佛性運水搬柴無非妙用專指人心之虚
靈知覺者而作弄之明此爲明心而不復知其爲形氣
之心見此爲見性而不復知性之爲理悟此爲悟道而
不復别出道心之妙乃至甘苦食淡停思絶想嚴防痛
抑堅持力制或有用功至於心如秋月碧潭清潔者遂
交贊以爲造到業儒者見之自顧有穢淨之殊反爲之
歆慕舍己學以從之而不思聖門傳授心法固自有克
己爲仁瑩淨之境與所謂江漢之濯秋陽之暴及如光
[015-11b]
風霽月者皆其胸中輝光潔白之時乃此心純是天理
之公而絶無一毫人欲之私之謂若彼之所謂月潭清
潔云者特不過萬理俱空而百念不生爾是固相似而
實不同也心之體所具者惟萬理彼以理爲障礙而悉
欲空之則所存者特形氣之知覺爾此最是至精至微
第一節差錯處至於無君臣父子等大倫乃其後截人
事粗迹之悖繆至顯處其爲理之發端實自大原中己
絶之心本是活物如何使之絶念不生所謂念者惟有
[015-12a]
正不正耳必欲絶之不生須死而後能假如至此之境
果無邪心但其不合正理是乃所以爲邪而非豁然大
公之體也程子以爲佛家有个覺之理可以敬以直内
矣而無義以方外然所直内者亦非是正謂此也觀乎
此則性命道德之說真是真非瞭然高明者可以不必
惑而常情亦可以能辨矣而近世儒者乃有竊其形氣
之靈者以爲道心屏去道問學一節工夫屹然自立一
家專使人終日黙坐以求之稍有意見則證印以爲大
[015-12b]
悟謂真有得乎羣聖千古不傳之秘意氣洋洋不復自
覺其爲非故凡聖門高明廣大底境界更不復覩而精
微嚴密等工夫更不復從事良亦可哀也哉嗚呼有志
于學者其戒之謹之


  似學之辨


  或曰今世所謂科舉之學與聖賢之學何如曰似學而
非學也同是經也同是子史也而爲科舉者讀之徒獵
涉皮膚以爲綴緝時文之用而未嘗及其中之蘊止求
[015-13a]
影像髣髴略略通解可以達吾之詞則已而未嘗求爲
真是真非之識窮日夜旁搜博覽吟哦記臆惟鋪排駢
儷無根之是習而未嘗有一言及理義之實自垂髫至
白首一惟虚名之是計而未嘗有一念闗身心之切葢
其徒知舉子蹊逕之爲美而不知聖門堂宇高明廣大
之爲可樂徒知取青紫伎倆之爲美而不知潛心大業
趣味無窮之爲可嗜凡天命民彞大經大法人生日用
所當然而不容闕者悉置之度外不少接心目一或扣
[015-13b]
及之則解頤而莫喻於脩己治人齊家理國之道未嘗
試一講明其梗槩及一旦躐高科躡要津當夫天下國
家之責而其中枵然無片字之可施不過直行己意之
私而己若是者雖萬巻填胸錦心綉口號曰富學何足
以爲學峩冠博帶文雅醖藉號曰名儒何足以為儒假
若胸臆歐蘇才氣韓栁謂之未曽讀書亦可也然則科
舉之學視聖賢之學正猶枘鑿之相反而不足以相通
歟曰科舉程度固有害乎聖賢之旨而聖賢學問未嘗
[015-14a]
有妨於科舉之文理義明則文字議論益有精神光采
躬行心得者有素則形之商訂時事敷陳治體莫非溢
中肆外之餘自有以當人情中物理藹然仁義道德之
言一一皆可用之實而有司明眼者得之即為國家有
用之器非止一名一第而己也况其器局高宏功力至
到造道成德之大全者所謂伊傅周召王佐規模具焉
儻遇明王聖帝雲龍風虎之會則直探諸囊而措之與
斯人同躋至道之域又斯世之所不能舍也但時王立
[015-14b]
科目之法專指三日之文爲名而素行不與在學者讀
書而言則以聖師孔子爲祖者也吾夫子平日之所以
教羣弟子之所以學淵源節目昭昭方册固有定法正
學者所當終身鑽仰斃而後己非可隨人遷變者矧自
聖朝列祖以至今日己有尊崇之道而荆蜀江浙閩廣
及中都之士復多以此爲習尚則亦此理在萬世不容
冺没其輕重緩急固有辨也或曰生斯世也非能絶意
於斯世而舍彼就此也曰時王之法何可舍也假使孔
[015-15a]
孟復生于今亦不能舍科目而逺去則亦但不過以吾
之學應之而己焉能爲吾之累也然則抱天地之性負
萬物之靈而貴爲斯人者盍亦審其輕重緩急而無甘
於自暴自棄也哉





[015-15b]









  北溪大全集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