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7 欽定皇朝通典-清-高宗弘曆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七
 食貨七/
  賦税上田賦/ 丁銀/ 蘆課附/
  臣/等謹按九等之賦載在夏書九職之供詳於周
  禮皆所以明取民之制也沿及後世代有重輕及
  明末造厲政不一而其甚者莫如遼餉勦餉練餉
  三事民不堪命我
[007-1b]
 朝掃除底定首除三餉及召買糧料諸弊頒行賦役
  全書釐正徴收定額嚴禁加徴火耗凡有輸納令
  民親行投櫃設立聨票以杜胥吏滋擾凡所以厚
  下卹民者計至周矣而且以康熙五十年錢糧册
  内有名丁數垂為定額其滋生人丁另册編造永
  不加賦謂之
 盛世滋生册此誠自古帝王所未聞之盛典而我
 國家億萬世休養生息之政源也含哺鼓腹耕鑿何
[007-2a]
  知兹纂通典謹編輯田賦以彰
 昭代恵養元元之政焉
  田賦
  田賦有二曰民田曰屯田皆分上中下三則有本
  徴者有折徴者有本折各半者本徴曰漕漕有正
  糧有雜糧正糧米雜糧豆/麥蕎麻等類折徴者始定以銀繼則
  銀錢兼納
  直𨽻田賦每畝科銀八釐一毫至一錢三分零不
[007-2b]
  等米一升至一斗不等豆九合八抄至四升不等
  更名田每畝科銀五釐三毫至一錢一分七釐三
  毫不等農桑地每畝科銀一釐六毫八絲零蒿草
  籽粒地每畝科銀五分至七錢二分五釐一毫不
  等葦課地每畝科銀一分至六分不等歸併衛地
  每畝科銀七毫二絲至七分九釐三毫不等米八
  合九勺七抄至九升七勺二抄不等豆四合三勺
  八抄至三升六合不等草一分每十分/為一束九釐二毫
[007-3a]
  至四分一釐不等河淤地每畝科銀二分九釐至
  二錢五分六釐五毫不等學田每畝科銀一分至
  二錢六分七釐八毫不等小麥粟各六升
 盛京田賦每畝科銀一分至三分不等米二升八勺
  至七升五合不等退圏地每畝科銀一分至三分
  不等豆四升三合至一斗不等
  山東田賦每畝科銀三釐二毫至一錢九釐一毫
  不等麥一勺至四合三勺不等米二勺至三升六
[007-3b]
  勺零不等歸并衛所地每畝科銀一分至六分五
  釐零不等更名田每畝科銀一分至三錢七毫零
  不等麥三合二勺零米一升八合零學田每畝科
  銀九釐至三錢不等竈地每畝科銀二分六釐五
  毫至四分四釐一毫不等麥一勺至四合一勺零
  不等米一升八合至二升八合四勺零不等衛所
  軍屯糧田每畝科銀一分至五分三釐八毫零不
  等條銀一分二釐至二分四釐不等衛所更名籽
[007-4a]
  粒等地每畝科銀六釐至一錢二分不等
  山西田賦每畝科銀一釐七絲至一錢零不等糧
  一合五勺至二斗七升不等屯地每畝科銀二釐
  三毫至一分四釐零不等糧一升八勺至一斗九
  合零不等更名地每畝科銀五釐至一錢四分不
  等糧七勺至二斗不等衛所屯地每畝科銀一分
  四釐
  河南田賦每畝科銀一釐四毫至二錢二分七釐
[007-4b]
  不等米七勺至二升二合不等更名地每畝科銀
  一分一釐至一錢二分九釐不等歸并衛所地每
  畝科銀一釐六毫至一錢八釐零不等
  江蘇田賦每畝科銀九釐至一錢四分一釐零不
  等米豆一升四合七勺至一斗九升二合六勺零
  麥二抄至三勺零不等地每畝科銀九釐至三錢
  三分三毫零不等米豆七合三勺至四斗一升六
  合九勺零麥一抄至八勺零不等山蕩漊灘毎畝
[007-5a]
  科銀九釐至一錢四分五毫零不等米豆三合四
  勺至一斗六升五合二勺零麥一勺至三勺零不
  等城基倉基屋基每間科銀五分七釐至一錢二
  釐四毫不等米豆五升五勺至一斗二升六合三
  勺零麥一勺至二勺零不等歸并衛所地每畝科
  銀九釐至一錢四分一釐一毫零米豆一升四合
  七勺至一斗九升二合六勺零麥二抄至二勺零
  不等
[007-5b]
  安徽田賦每畝科銀一分五釐至一錢六釐零不
  等米二合一勺至七升一合零不等麥五勺至八
  勺零不等豆八勺至九合一勺零不等地每畝科
  銀八釐九毫至六錢三分零不等米七合九勺至
  五升九合零不等麥八勺至二合二勺零不等塘
  毎畝科銀一錢九釐至四分四釐零不等米四合
  七勺至七合八勺零不等麥一勺至二勺零不等
  草山每里科銀八分三釐桑絲每兩折銀三分二
[007-6a]
  釐歸并衛所屯田每畝科銀一分至六分不等糧
  一升八合至八升六合不等衛所管轄屯田地每
  畝科銀一分七釐九毫至二兩七錢二分二釐九
  毫零不等糧三合至二斗五升四合一勺零不等
  江西田賦每畝科銀一釐三毫三絲六忽至一錢
  一分七釐一絲三忽零不等米一合四勺至一斗
  七合二勺五抄零不等地每畝科銀五絲四忽至
  二錢一分一釐一毫二絲八忽零不等米五勺二
[007-6b]
  抄至五升一合二勺八抄零不等山每畝科銀五
  忽至六分二釐七毫二絲零不等米一勺七抄至
  一升四合七勺八抄零不等塘每畝科銀五絲四
  忽至二錢七分六毫七絲七忽零不等米一合一
  勺三抄至六升八合三勺七抄零不等歸并衛所
  屯田每畝科糧三升九合五勺九抄至二斗七升
  三合零不等每石折銀五錢每石又攤徴餘徭等
  銀二釐九毫七絲五忽至四分八釐三毫八絲四
[007-7a]
  忽零不等歸并衛所屯地每畝科糧七升九合七
  勺三抄至二斗二升八合三抄零不等每石折銀
  二錢歸并衛所餘田每畝徴餘糧銀四分一釐六
  毫六絲零自福建省改歸屯田每畝科銀九分四
  絲七忽至一錢一分四釐二毫四絲五忽不等
  福建田賦每畝科銀一分六釐九毫至一錢六分
  二釐五毫零不等米一勺九抄至二升四合七勺
  零不等官折田園地自明代相沿凡職田没官田/官租田廢寺田不徴糧米止
[007-7b]
  徴折色曰官/折田園地每畝科銀八釐七毫至四錢一分七
  釐五毫零不等學田每畝科銀六分四釐三毫至
  六錢九分九釐五毫不等
  浙江田賦每畝科銀一分五釐三絲至二錢五分
  五釐不等米三勺至一斗九升零不等地每畝科
  銀二釐四毫至二錢一分三釐二毫不等米八抄
  至一斗九升三合五勺零山每畝科銀五絲至一
  錢九分六釐三毫不等米六抄至五升三合七勺
[007-8a]
  不等蕩每畝科銀四毫至七分三釐不等米五勺
  至七升五合不等塘每畝科銀二毫至一錢二分
  四釐五毫不等米七撮至一升六合八勺不等湖
  地每畝科銀三分七毫米九勺五抄桑毎株科銀
  一釐九毫至五釐六毫不等米一抄茶每株科銀
  一釐五毫米七勺竈地每畝科銀一分六釐一毫
  至一錢四分一釐四毫不等米三合七勺至三升
  七合不等歸并衛所田地每畝科銀五釐七毫二
[007-8b]
  絲至一錢四分九釐零不等米一斗五升七合五
  勺至二斗四升零不等
  湖北田賦每畝科糧六抄至二斗九升一合四勺
  八抄零不等每石徴銀二錢五分四釐五毫至二
  兩九錢七分四釐一毫零不等更名田地每畝科
  糧四合九勺九抄至六升三合一勺不等每石徴
  銀四錢六分六釐歸并衛所屯地每畝科糧一升
  五合至九升九合六勺零不等衛所管轄屯地每
[007-9a]
  畝科糧一升二合至一斗八升不等每石徴銀三
  錢至一兩三錢一分六釐六毫零不等
  湖南田賦每畝科糧二勺九抄四撮至一斗四升
  六合九勺零不等每石徴銀二錢二釐三毫八絲
  至一兩八錢四分四毫不等更名田地每畝科糧
  五合至一斗二升不等每石徴銀三錢七分三釐
  五毫至九錢二分四釐四毫不等歸并衛所屯地
  每畝科銀一釐九毫至一錢四釐三毫不等糧三
[007-9b]
  合八勺至二斗不等每石徴銀一錢七分七釐四
  毫至一兩六錢五分三釐一毫零不等岳州衛管
  轄屯田塘每畝科糧一升至一斗二升五合不等
  每石徴銀五錢六分苗疆地每畝科銀一釐五毫
  至三分六釐七毫九絲零不等
  陜西田賦每畝科銀二兩三錢八分一釐七毫糧
  五升八合五勺至五升二合五勺不等屯地每畝
  科銀二釐至九分八釐不等糧一升五合至三斗
[007-10a]
  不等更名地每畝科銀六釐九毫至七分五釐一
  毫零不等糧四升三合五勺至一斗四升八合零
  不等
  甘肅田賦每畝科銀二毫至一錢五分四毫零不
  等糧三勺至八升一合一勺零不等草三分至四
  分六釐零不等歸并衛所屯地每畝科銀一釐二
  毫至六釐不等糧五升至六升不等更名地每畝
  科銀四釐八毫至一分七釐一毫零不等糧二合
[007-10b]
  二勺至一升四合二勺零不等草一分至九分二
  釐不等土司地每畝科銀七分五釐零糧二升四
  合二勺五抄零衛所管轄屯地每畝科糧四升一
  合八勺七抄零草五分八毫零畨地每畝科糧四
  合至三升不等草二分一釐五毫至三分不等每
  户輸銀三錢糧一斗至二斗五升不等監牧地每
  畝科銀六釐
  四川田賦毎畝科銀一釐五毫七絲至八分四釐
[007-11a]
  九毫一絲零不等糧每斗折銀四分估種每石徴
  銀七分一釐二絲至七錢一分二釐零不等歸并
  衛所屯地每畝科銀一分二釐五毫至三錢不等
  糧二斗七升二合七勺零每糧一石徴米五斗并
  八斗不等土司地每畝科銀三釐四毫至二分三
  釐一毫零不等衛所管轄屯地每畝科銀一分二
  釐五毫至二分不等米豆一升九合二勺九抄至
  八斗不等
[007-11b]
  廣東田賦每畝科銀八釐一毫至二錢二分三釐
  二毫零不等米六合五勺至二升二合九勺零不
  等歸并衛所屯地科銀照民地科則米每畝八升
  八合八勺泥溝每條科銀四錢五分三毫零車池
  每方科銀三錢九分四釐零
  廣西田賦每畝科銀二分四毫至二錢一分二釐
  二毫零不等米三升七合至五升三合五勺不等
  官田每畝科米六升四合二勺至二斗七合七勺
[007-12a]
  不等猺田每畝科米三升至五升三合五勺獞田
  毎畝科銀九釐至二分二釐三毫不等米三升七
  合四勺至五升三合五勺不等狼田每畝科銀九
  釐米四升二合八勺學田毎畝科銀九釐米二斗
  四升八合四勺
  雲南田賦毎畝科銀五釐五毫至四分六釐五毫
  零不等糧一升九合四勺至一斗五升零不等歸
  并衛所屯地毎畝科糧五升九合二勺至八升一
[007-12b]
  合八勺零不等馬場地毎畝科銀三分夷地每畝
  科糧一升
  貴州田賦民苗田俱每畝科銀一分至六錢五分
  不等米五合一抄至四斗五升不等豆一斗土司
  田每畝科銀八釐至一錢不等米七合二勺二抄
  至一斗五升不等官田每畝科米二斗五升至五
  斗不等歸并衛所屯田每畝科銀一分四釐一毫
  至二錢三分四釐不等米五升三合五勺至三斗
[007-13a]
   七升三合三勺零不等豆三斗蕎二斗三升三合
   三勺至三斗一升一合四勺零不等學田祭田每
   畝科銀一錢至四錢不等米二斗至四斗不等穀
   二斗至一石一斗七合八勺零不等租地毎畝科
   銀三分至一錢不等山土每畝科銀一分三釐六
   毫至五分不等米五升蕎一斗旱祭田每畝科銀
   一錢豆一斗官莊賑䘏田每畝科米一斗四升九
   合至五斗不等糓四升一合三勺至二石二斗五
[007-13b]
   升一合二勺零不等
   臣/等謹按直省州縣科則多寡不一詳載賦役全
   書茲謹照㑹典所載舉其大凡至新疆田賦已雜
   見於新疆屯政篇不備載
   順治元年
諭曰前明厲政莫如加派遼餉以致民窮盗起而復加勦
 餉再為各邊抽練又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更有
 召買糧料始猶官給以銀繼則按糧攤派官吏短價尅
[007-14a]
 扣書役勒索追比名為當官平市實則計畝加徴民無
 控告殊可憫恤自兹以後凡正額之外一切加派盡行
 豁除如有官吏䑃混倍徴者殺無赦定各款錢糧彚觧
   例時觧京錢糧頭緒紛雜有正項止三千/餘兩而條分四十餘項者故設此例嚴加徴
   火耗之禁八年蘇松廵撫秦世楨疏言八事一田
   地令業主自丈見田/制篇一額定錢糧俱填易知單設
   有増減分給小單以防侵蝕一由單詳開總散數
   目花户名姓以便磨對一催科不許濫差衙役設
[007-14b]
   立滚單以次追比一收糧聽里户自納簿櫃俱加
   司府印封以防抽換一解放先急後緩勒限掣銷
   毋許存留胥役之手一民差按田均派與排門冊
   對騐無使不均一備用銀兩不得預支從之令廣
   東屯糧本折各半徴收十年令江南秣陵廣武英
   武三衛屯糧准其折色十一年
欽定賦役全書謹按賦役全書順治三年纂凡在京各衙/門錢糧項款原額及見在收支銷算數目
   在外直省錢糧見在熟田應徵起存數目均載入/頒行毎年令布政司將開墾荒田及増減户丁實
[007-15a]
   數訂入至是/復行訂正十三年
命户部侍郎王宏祚將直省額徴起存總散實數編撰成
   帙凡有叅差遺漏者悉行駁正其明季加派陋規
   豁免未盡者概行蠲除至漕白雜項或改折或本
   色俱細加清核編勒成書頒示天下於是賦役全
   書外又有㑹計冊赤厯丈量冊黄冊諸書㑹計冊/備載州
   縣正項本折錢糧及起解交部日期解户姓名以/杜侵欺并清積欠赤厯載户口錢糧數目每年頒
   發二扇一備謄真一備百姓自登納數令布政司/嵗終磨對丈量冊載天下田土凡原隰墳壤下濕
[007-15b]
   沃瘠沙鹵咸具焉黄冊則凖于户口詳其舊管新/收開除寔數條為四柱與賦役全書相為表裏
   行一條鞭法頒易知由單一條鞭法以府州縣一/嵗中夏税秋糧存留起
   運之額通為一條總徴而均支之至運輸等事皆/官為支撥而民不與由單之式以毎州縣上中下
   地正雜本折錢糧開列總數刋成定式於開徴之/前給花户使民通曉此外又有截票印簿循環簿
   糧册奏銷冊截票之法開列實徴地丁錢糧數目/分為十限毎月限完一分截票其票用印鈐葢就
   印字中分為兩半給納户執憑半留庫櫃存騐即/所謂串票也印簿由布政司頒發令納户親填入
   簿季冬繳司報部糧冊載各區納户花名細數務/與一甲總額相符易於摘比循環簿照賦役全書
   款項急者居先緩者居後按月循環徵收奏銷冊/以各省錢糧支解完欠按年分款彚造清冊嵗終
[007-16a]
  送府由府送/部據以考核嚴徴收加派之禁十五年御史許之
  潮疏言財賦之害莫大於蠧役官以㕘罰去而蠧
  役厯久尚存前無所懲後無所戒故所侵蝕每至
  盈千累萬而不知止請將從前侵蠧姓名數目清
  查籍其家業多者坐以大辟少者流配以清蠧源
  從之十六年令州縣設徴收櫃凡徴收時各置木
  櫃排列署門令納户眼同投櫃以免尅扣工科給
  事中陰應莭疏言錢糧四弊一州縣挪移一紳士
[007-16b]
  包攬一土豪冒名紳士一隔縣寄莊抗糧請嚴查
  懲禁從之
  康熙二年工科給事中吳龍疏言直省觧京各項
  錢糧
 國初原總歸户部自順治七年令各部寺分管催收
  以致款項繁多易滋姦弊請以一應雜項俱稱地
  丁錢糧作十分考成除扣撥兵餉外其餘通解户
  部各造簡明賦役冊其易知由單頒給民間者盡
[007-17a]
   除别項名色各部寺應用錢糧即向户部支給從
   之四年革隔年預徴之例凡錢糧均以夏秋分徴
   申加添火耗之禁六年
上以由單款項繁多小民難以通曉令嗣後只開上中下
   等應徴銀米實數其湖廣陜西二省糧石派徴本
   折數目向未開載令照例填注七年
諭戸部收納直省起運錢糧督撫不得縱容司道書吏勒
 索苦累解官謹按州縣經徵錢糧運解/布政使司候部撥日起運
[007-17b]
   直𨽻起運銀百九十一萬三千四百九十一兩四
   錢八分九釐有奇
  盛京起運銀二萬六千三十一兩六錢一分七釐七
   毫有竒
   山東起運銀二百七十八萬一千六百四十七兩
   六錢二分八毫有奇
   山西起運銀二百五十九萬三千五百十有七兩
   六錢五分八釐有奇
[007-18a]
  河南起運銀二百七十三萬八千二百五十兩三
  錢六分
  江蘇起運銀百八十九萬八千九百九十一兩有
  奇
  安徽起運銀百三十七萬九千五百十有二兩有
  奇
  江西起運銀百五十七萬一千三百二十兩一錢
  九分有奇
[007-18b]
  福建起運銀百有三萬七千六百十有八兩五錢
  二分有奇
  浙江起運銀二百十有四萬五千八十三兩二錢
  八分有奇
  湖北起運銀八十二萬三千百有二兩七錢有奇
  湖南起運銀九十萬二千五百十有七兩六錢六
  分有奇
  陜西起運銀百三十五萬六千三百五兩一錢五
[007-19a]
  分有奇
  甘肅起運銀十有九萬一千五百九十三兩四錢
  二分有奇
  四川起運銀四十九萬三百六十四兩一錢八分
  有奇
  廣東起運銀八十四萬一千三百七十二兩有奇
  廣西起運銀二十九萬六千三十五兩七錢三分
  有奇
[007-19b]
  雲南起運銀十有六萬六千二百一兩六錢五分
  有奇
  貴州起運銀七萬五千四百八十九兩五錢九分
  有奇以上起運銀數均謹/按會典則例載入二十八年申定截票之
  法截票始于順治十三年一票而中分之一給納/户一存庫櫃毎逢比較察騐有票者免催未截
  者追比行之既久姦胥或藉磨對為名將納户所/繳之票强留不給遂有已完作未完多徴作少徴
  者今定三聨印票一存州縣一付差役應比一付/花戸執照徴收數目毎票填寫如州縣勒令不許
  填寫及無票付執者許小民/告發以監守自盗律科罪停嵗造赤厯冊黄冊/會計
[007-20a]
   冊俱於十/年停止令各州縣日收錢糧流水簿於嵗底同
   奏銷文冊齎司磨對三十年令直省各州縣衛所
   署門均勒賦役全書科則於石使民悉知三十九
   年設立滚單滚單之法或五戸或十户用一單於/納户名下注明田畝若干該銀米若
   干春應還若干秋應還若干分作十限毎限應完/若干給甲内首名挨次滚催令民自行投櫃不許
   里長銀匠櫃役稱收一限若完二限挨次/滚催如有一户沉單不完不繳察出究處四十二
   年令截票分别注明漕項地丁數目毋許䑃混徴
   比五十二年
[007-20b]
諭嗣後止將見在錢糧冊内有名丁數垂為定額其滋生
 人丁另造清冊永不加賦尋定新増者謂之/ 盛世滋生冊
   雍正元年定凡州縣開徴之始令該府委員同封
   銀櫃或十日二十日别委員拆封即解其存貯穀
   石按季盤察出結轉報隠徇同坐二年
諭民間輸納錢糧用自封投櫃法亦屬便民之道但偶有
 短少之處令其増補毎致多索其數浮於所少之外理
 應將原銀發還仍於原封内照數補足交納庶可免多
[007-21a]
 索之弊此雖細事督撫大吏亦不可不留心體察嚴飭
 有司以除民累三年更刋四聨截票一送府一存串根
   截票一/名串票一給花户一於完糧櫃旁别設一櫃令花
   户完銀時自投櫃中毎夜州縣官取出對流水簿
   勾銷欠冊又定零星錢糧納錢之例凡一錢以下
   小户毎銀一分凖交制錢十文其大户尾欠一錢
   以下者亦如之又定附納之例凡小户錢糧數在
   一兩以下者附大户投櫃於截票載明山西巡撫
[007-21b]
   諾敏布政司髙成齡疏請提解火耗
上以州縣火耗原非應有之項因通省公費及各官養亷
 有不得不取給於民者今非不願天下州縣絲毫不取
 於民而其勢有所不能若各屬火耗酌定分數則將來
 竟為成額必至有増無减又以奏稱提解火耗將州縣
 應得之項聽其如數扣存不必解而復撥等語勢必額
 外加徴私行巧取浮於應得之數累及小民况解交督
 撫則顯然有據扣存州縣則難保貪亷未准議行十二
[007-22a]
   年
 皇上御極之初
 諭向來徴收錢糧因銀色有傾銷之耗折解送有路途
  之盤費故於正項外徴收耗羨原無定額亷潔者尚
  知自愛不肖者任意徴求經諾敏等倡為提解歸公
  之法各該督撫就本省情形酌定分數外絲毫不許
  濫徴葢以耗羨原屬額外之項與其聽地方官私行
  徴取不如明定分數使有節制不敢違越也然在未
[007-22b]
  提解以前尚有私項既提解以後或恐不肖官員視
  同正課又得以耗羡之外巧取殃民從前
皇考洞見流弊屢降諭㫖欲俟將來虧空全清府庫充裕
  之日漸減漸革
聖心厪念未或㤀之朕紹承大統切念民依孜孜軫恤日
  與王大臣等悉心籌畫期使我民於正項之外絲毫
  無擾而一時勢有未能尚須從容計議惟是提解耗
  羡之法行之已十有餘年恐日久弊生奸吏夤縁朘
[007-23a]
 削耗外加耗重困閭閻不可不為深慮各該督撫其
 咸體朕意知耗羡一項可減而决不可増可於格外
 從寛而斷不可於額外多索再各省耗羡分數率在
 加一上下然江南賦重之區如蘇松常鎮四府額賦
 較之他省幾及數倍雍正六年以前毎兩加耗僅止
 五分雍正六年以後増至加一且有司又復巧取民
 何以堪令量減分數徴收不得仍前重耗
  乾隆元年
[007-23b]
諭朕聞永平府屬州縣凡徴收錢糧皆以錢作銀毎銀
 一兩連加耗羡銀一錢五分共折制錢千一百五十
 文今該處錢價昻貴民間納錢比之納銀為費較重
 朕思民間完納錢糧銀數在一錢以下者向例銀錢
 聽其並用原以便民若數在一錢以上又值錢價昻
 貴之時亦令交錢轉致多費是便民而適以累民殊
 未妥恊嗣後在一錢以上者不必勒令交錢二年
諭外省荒闢賦銀向例在於知府等官以下俸工内扣
[007-24a]
 除抵補朕念佐雜㣲員力量單薄不應在扣除之内
 已於乾隆元年降㫖諭令在督撫司道大員及府縣
 正印官俸工内均攤抵闕今思官有崇卑役無大小
 㣲員俸工既經免其攤扣其各衙門人役工食藉以
 養贍其家若因荒闢扣除則餬口無資情有可憫此
 項共計十二萬餘著准地丁項下全支免其扣荒定
  浙江杭嘉湖三府屬南米隨同漕米十月起徴例
  謹按南米向係春徴四分於秋季辦漕之後復令/催輸今以漕南二米分款交倉多形䟦涉故改歸
[007-24b]
  十月隨漕米/分别免運減湖南湘鄉瀏陽二縣賦凖長沙縣
  適中定額又減湘陰縣折色銀又
諭湖北所屬忠峝等土司田地應徴錢糧奉照原額秋
 糧銀數按田均輸作為定額毋庸别立科則十二年
  禁民人置買湖廣永順等處土苗賦輕田地永順/土苖
  田地較之内地糧額輕減嗣因改土歸流/已入版圖民人利其糧輕産賤故有是禁
  丁銀附
  順天府十五萬四千百七十三兩有奇
[007-25a]
  直𨽻二百三十三萬四千四百七十五兩有竒
 盛京三萬八千七百八兩有竒
  江蘇三百十一萬六千八百二十六兩有竒
  安徽百七十一萬八千八百二十四兩有竒
  江西百八十七萬八千六百八十二兩有竒
  浙江二百九十一萬四千九百四十六兩有竒
  福建百七萬四千四百八十九兩有竒
  湖北百十七萬四千一百十兩有竒
[007-25b]
  湖南八十八萬二千七百四十五兩有竒
  河南三百十六萬四千七百五十八兩有竒
  山東三百三十七萬六千百六十五兩有竒
  山西二百九十九萬六百七十五兩有竒
  陜西百六十五萬八千七百兩有竒
  甘肅二十八萬六百五十二兩有竒
  四川六十三萬一千九十四兩有竒
  廣東百二十六萬四千三百四兩有竒
[007-26a]
  廣西四十一萬六千三百九十九兩有竒
  雲南二十萬九千五百八十二兩有竒
  貴州十萬千六百二十八兩有竒右謹據乾隆二/十九年奏銷冊
  開/載
  康熙三十二年令浙江湖北山東丁絶户存丁銀
  匀派地畝内帶征
  雍正二年定直𨽻地丁銀賦攤征例毎地賦銀一
  兩攤入丁銀二錢七釐
[007-26b]
  臣/等謹按丁隨地轉之例廣東四川已先行之惟
  奉天府民人入籍増減無數仍舊分徴至是年通
  行各省令行攤徴凡各州縣按丁多寡地畝廣狹
  分為差等毎地賦銀一兩攤丁不過二錢使無業
  貧民永免催科有業民户亦有定額不至多寡懸
  殊
  蘆課附
  按蘆地惟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有之其
[007-27a]
  地有草麥耔粒蕩灘熟田低田泥灘水光灘水影
  荒白塗水窪基草荻草市地蘆墩埂划塘水套湖
  壋白沙草塌地等名又有宻蘆稀蘆上地中地下
  地上草地中草地下草地中蘆田下蘆田葫荻之
  别均按畝分别徴收
  江蘇計蘆地三萬四千三十頃七十三畝零課銀
  十有二萬六千九百五十三兩五錢一分有竒
  安徽計蘆地三萬一千四百八十五頃三十一畝
[007-27b]
  零課銀五萬一千三百四十七兩二錢四分有竒
  江西計蘆地四千三百四頃八十七畝六分零課
  銀六千二百六十八兩三錢六分有竒
  湖北計蘆地八千四百八十九頃三十五畝二分
  零課銀九千八百八十四兩二錢三分有竒
  湖南計蘆地千六百三十六頃十有九畝二分零
  課銀千三百二十九兩三錢五分有竒以上蘆課/謹按㑹典
  則例/載入
[007-28a]
  順治二年定濵海漲沙蘆地五年一丈例分别坍
  漲増除十八年御史何可化疏言蘆課六弊一坍
  塌賠累宜豁一徴收解費宜革一豪强隠佔宜清
  一書吏飛灑宜禁一佃蠧侵欠宜究一蠲免條例
  宜溥工科給事中王曰髙疏言蘆政四條一嚴催
  征以懲積欠一清踏勘以核實數一按地形以清
  課額一酌久任以専責成均從之
  康熙二年除崇明縣大糧田蘆課銀崇明縣大糧/田九千六十
[007-28b]
  頃五十畝除正賦外復徴/蘆課一田兩賦故除之十年停遣湖廣江南江
  西收蘆課官歸併地方官管理
  乾隆二十年定蘆洲地畝坍户撥補例凡新漲地
  畝遇有課之洲報坍者次第撥補其無課坍户即
  将撥補餘地按照報坍先後亦酌量撥給俟再有
  餘始行開墾
 
皇朝通典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