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17 欽定皇朝通典-清-高宗弘曆 (master)


[054-1a]
 欽定四庫全書
 皇朝通典卷五十四
  禮嘉四/
   冠服
   臣等謹按杜典有君臣服章制度一門又别立冠
   冕篇於冠禮之後所載多複今冠禮既無庸纂述
   冠冕篇亦應併入於冠服一門欽惟我
  朝鴻業肇興
[054-1b]
列祖
列宗制作隆備衣冠法式
釐定服用者百數十年於兹我
 皇上念切紹衣慎守
成憲於
 序禮器圖式
 評通鑑輯覽訓誡輕易之弊俾子孫臣庶咸敬謹遵聽
   毋忘館臣續纂五朝禮典時於遼金元各代衣冠
[054-2a]
   之制叙次未能明晰仰䝉
 訓諭改正且
 宣示本
天本
祖饗
帝饗
親之
 至論實為發從來所未發近復於
[054-2b]
 御製全韻詩新建圜水辟雍記中重申祗述仰見
 皇上敬述
前猷祗遵舊制
 聖心諄切如是所以綿
景祚而昭來許者於鑠哉超越萬古矣兹臣/等纂輯
 皇朝嘉禮典即恭載
太宗文皇帝聖訓並乾隆三十七年所奉
 諭㫖敬録篇首以垂示萬禩
[054-3a]
   崇徳二年四月
諭諸王貝勒曰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廢其祖宗時衣冠儀
 度循漢人之俗遂服漢人衣冠盡忘本國言語迨至世
 宗始復舊制衣冠凡語言及騎射之事時諭子孫勤加
 學習如元王馬大郭遇漢人訟事則以漢語訊之有女直
 人訟事則以女直語訊之世宗聞之以其未忘女直之言
 甚為嘉許此本國衣冠言語不可輕變也我國家以騎射
 為業今若不時親弓矢惟躭宴樂則田獵行陣之事必致
[054-3b]
 踈曠武備何由而得習乎葢射獵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
 國之經朕欲爾等時時不忘騎射勤練士卒凡出師田獵
 許服便服其餘俱令遵照國初之制仍服朝衣且諄諄訓
 諭者非為目前起見也及朕之身豈有習於漢俗之理正
 欲爾等識之於心轉相告誡使後世子孫遵守毋變棄
祖宗之制耳
   乾隆三十七年十月
 諭朕閲三通館進呈所纂嘉禮考内於遼金元各代冠
[054-4a]
 服之制叙次殊未明晰遼金元衣冠初未嘗不循其
 國俗後乃改用漢唐儀式其因革次第原非出於一
 時即如金代朝祭之服其先雖加文飾未至盡去其
 舊至章宗乃概為更制是應詳考詮次以徴蔑棄舊
 典之由並酌入按語俾後人知所鑒戒於輯書闗鍵
 方為有當若遼及元可例推矣前因編訂皇朝禮器
 圖曾親製序文以衣冠必不可輕言改易及批通鑑
 輯覽又一一發明其義誠以衣冠為一代昭度夏收
[054-4b]
 殷冔本不相沿襲凡一朝所用原各自有法程所謂
 禮不忘其本也自北魏始有易服之説至遼金元諸
 君浮慕好名一再世輒改衣冠盡去其純樸素風傳
 之未久國勢寖弱洊及淪胥葢變本忘先而隠患中
 之覆轍具在甚可畏也况揆其所以議改者不過云
 衮冕備章文物足觀耳殊不知潤色彰身即取其文
 亦何必僅沿其式如本朝所定朝祀之服山龍藻火
 燦然具列悉皆義本禮經更何通天絳紗之足云耶
[054-5a]
  且祀莫尊於

祖禮莫隆於

廟溯其昭格之本要在乎誠敬感通不在乎衣冠規制夫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推原其義實
天遠而
祖近設使輕言改服即已先忘
[054-5b]
祖宗將何以上祀
天地經言仁人饗帝孝子饗親試問仁人孝子豈二人乎
  不能饗親顧能饗帝乎朕確然有見於此是以不憚
  諄覆教戒俾後世子孫知所法守是創論實格論也
  所欲奕葉子孫深維根本之計毋為流言所惑永遠
  恪遵朕訓庶幾不為獲罪
祖宗之人方為能享
上帝之主於以綿國家億萬年無疆之景祚實有厚望焉
[054-6a]
 其嘉禮考仍交館臣確核遼金元改制時代先後逐
 一臚載再加擬按語證明改繕進呈候朕鑒定昭示
 來許並將此申諭中外仍録一通懸勒尚書房
  臣/等謹按
皇朝冠服之制恭照
欽定禮器圖式以類敘次于後
皇帝冠服
皇帝冬朝冠薰貂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黒狐上綴
[054-6b]
  朱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龍各四飾東
  珠如其數上銜大珍珠一夏朝冠織玉草或藤竹
  絲為之縁石青片金二層裏用紅片金或紅紗上
  綴朱緯前綴金佛飾東珠十五後綴舍林飾東珠
  七頂如冬朝冠端罩紫貂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
  用黒狐明黄緞裏左右垂帶各二下廣而鋭色與
  裏同衮服色用石青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兩肩
  前後各一其章左日右月前後萬夀篆文間以五
[054-7a]
   色雲春秋棉祫夏以紗冬以裘各惟其時朝服色
   用明黄惟祀
天用藍
 朝日用紅
 夕月用月白披領及袖俱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龍縁夏
   用片金縁繡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五
   衽正龍一襞積前後團龍各九裳正龍二行龍四
   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列十二章日月星辰
[054-7b]
   山龍華蟲黼黻在衣宗彞藻火粉米在裳間以五
   色雲下幅八寶平水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領及裳
   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繡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
   襞積行龍六列十二章俱在衣間以五色雲朝珠
   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珍寶雜
   飾各惟其宜大典禮御之惟祀
天以青金石為飾祀
地珠用蜜珀
[054-8a]
 朝日用珊瑚
 夕月用緑松石雜飾惟宜縧皆明黄色朝帶之制二皆
   明黄色一用龍文金圓版四飾紅寶石或藍寶石
   及緑松石毎具銜東珠五圍珍珠二十左右佩帉
   淺藍及白各一下廣而鋭中約鏤金圓結飾寶如
   版圍珠各三十佩囊文繡燧觽刀削結佩惟宜縧
   皆明黄色大典禮御之一用龍文金方版四其飾
   祀
[054-8b]
天用青金石祀
地用黄玉
 朝日用珊瑚
 夕月用白玉毎具銜東珠五佩帉及縧惟祀
天用純青餘如圓版朝帶之制中約圓結如版飾銜東珠
   各四佩囊純石青左觽右削並從版色吉服冠冬
   用海龍薰貂紫貂惟其時上綴朱緯頂滿花金座
   上銜大珍珠一夏織玉草或藤竹絲為之紅紗綢
[054-9a]
  裏石青片金縁上綴朱緯頂如冬吉服冠龍袍色
  用明黄領袖俱石青片金縁繡文金龍九列十二
  章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
  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裾左右
  開棉祫紗裘各惟其時吉服朝珠珍寶隨所御吉
  服帶用明黄色鏤金版四方圓惟便銜以珠玉雜
  寶各從其宜左右佩帉純白下直而齊中約金結
  如版飾餘如朝帶常服冠紅絨結頂常服褂色用
[054-9b]
  石青花文隨所御裾左右開常服帶如吉服乾隆
  十六年
欽定雨冠之制二其一頂崇而前簷深其二頂平而前
  簷敞皆用明黄色氊及羽緞油綢惟其時雨衣之
  制六皆明黄色一如常服褂而長與袍稱以油綢
  為之不加裏自衽以下加博焉上襲重衣領下為
  襞積無袖斜幅相比上斂下遞豐兩重均加掩襟
  領及紐約皆青色一以氊及羽緞為之月白緞裏
[054-10a]
  領下為襞積無袖斜幅相比上斂下遞豐前加掩
  襟領及紐約如衣色或油綢為之不加裏紐約青
  色一如常服褂而加領長與袍稱以氊及羽緞為
  之月白緞裏領及紐約如衣色一如常服袍而袖
  端平前施掩襠油綢為之不加裏領用青羽緞紐
  約青色外加袍袖如衣色一如常服褂而加領長
  與坐齊以氊及羽緞為之領及紐約皆如衣色一
  如常服袍而加領長與坐齊以油綢為之不加裏
[054-10b]
  袖端平前加掩襠領用青羽緞紐約亦青色雨裳
  之制二皆用黄色一左右幅相交上斂下遞博上
  前加淺帷為襞積兩旁綴以紐約青色腰為横幅
  用石青布兩末削為帶以繫之一前為完幅不加
  淺帷均以油綢為之行冠冬以黒狐秋以黒羊皮
  或青絨均如常服冠之制夏織藤竹絲為之紅紗
  裏縁如其色上綴雨纓頂及梁皆黄色前綴珍珠
  一行褂色用石青長與坐齊袖長及肘行袍如常
[054-11a]
  服長減十之一右裾短一尺色及花文隨所御棉
  袷紗裘各惟其時行帶色用明黄左右佩繫以紅
  香牛皮為之飾金花文鋄銀鐶各三佩帉以高麗
  布視常服帶帉㣲濶而短中約以香牛皮束綴銀
  花文佩囊明黄圓縧飾珊瑚結削燧雜佩各惟其
  宜行裳色隨所用左右各一前平後中豐上下斂
  並屬横幅石青布為之氊袷各惟其時冬用鹿皮
  或黒狐為表
[054-11b]
 皇子冠服
 皇子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時上綴朱緯頂金龍
  二層飾東珠十上銜紅寶石夏織玉草或藤竹絲
  為之縁石青片金二層裏用紅片金或紅紗上綴
  朱緯前綴舍林飾東珠五後綴金花飾東珠四頂
  如冬朝冠端罩紫貂為之金黄緞裏左右垂帶各
  二下廣而鋭色與裏同龍褂色用石青繡五爪正
  面金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間以五色雲朝服之
[054-12a]
  制二皆金黄色一披領及裳皆表以紫貂袖端薫
  貂繡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襞積行龍六間以五
  色雲一披領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龍縁夏
  用片金縁繡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四
  裳行龍八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
  平水朝珠不得用東珠餘隨所用縧皆金黄色朝
  帶色用金黄金銜玉方版四毎具飾東珠四中飾
  貓睛石一左右佩縧如帶色吉服冠紅絨結頂蟒
[054-12b]
  袍色用金黄版飾惟宜佩縧如帶色雨冠雨衣雨
  裳均用紅色氊及羽紗油綢惟其時雨冠頂平而
  前簷厰用藍布帶雨衣一如常服袍而袖端平一
  如常服褂而加領長與坐齊均前施掩襠雨裳前
  為完幅腰為横幅用石青布自
 皇子至宗室公雨冠雨裳之制並同
  親王以下冠服
  親王朝冠與
[054-13a]
 皇子同端罩青狐為之月白緞裏若
賜金黄色者亦得用之補服色用石青繡五爪金龍四
  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朝服蟒袍藍及石青諸色
  隨所用若
賜金黄色者亦得用之吉服冠頂用紅寶石若
賜紅絨結頂者亦得用之餘皆如
 皇子親王世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
  寶石朝帶色用金黄金銜玉方版四毎具飾東珠
[054-13b]
  三左右佩縧如帶色餘皆如親王郡王朝冠頂金
  龍二層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
  飾東珠四後綴金花飾東珠三補服色用石青繡
  五爪行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朝帶色用金黄金
  銜玉方版四毎具飾東珠二貓睛石一左右佩縧
  如帶色餘皆如親王世子貝勒朝冠頂金龍二層
  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
  三後綴金花飾東珠二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
[054-14a]
  爪正蟒各一團朝服蟒袍不得用金黄色餘隨所
  用朝服通繡蟒文皆四爪蟒袍亦如之朝珠縧用
  石青色朝帶色用金黄金銜玉方版四毎具飾東
  珠二佩縧皆石青色餘皆如郡王貝子朝冠頂金
  龍二層飾東珠六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
  飾東珠二後綴金花飾東珠一吉服冠頂用紅寶
  石皆戴三眼孔雀翎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
  行蟒各一團朝帶色用金黄金銜玉方版四毎具
[054-14b]
  飾東珠一餘皆如貝勒鎮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
  飾東珠五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
  一後綴金花飾緑松石一吉服冠頂入八分公用
  紅寶石未入八分公用珊瑚皆戴雙眼孔雀翎端
  罩紫貂為之月白緞裏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
  爪正蟒方補朝帶金銜玉方版四毎具飾貓睛石
  一餘皆如貝子輔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
  四上銜紅寶石餘皆如鎮國公鎮國將軍朝冠頂
[054-15a]
  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補服前後繡
  麒麟吉服冠頂用珊瑚餘皆視一品輔國將軍朝
  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銜鏤花珊瑚
  補服前後繡獅吉服冠頂用鏤花珊瑚餘皆視二
  品奉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
  上銜藍寶石補服前後繡豹吉服冠頂用藍寶石
  餘皆視三品奉恩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
  藍寶石一上銜青金石補服前後繡虎惟衣裙四
[054-15b]
  啟帶用金黄色凡宗室皆如之覺羅帶用紅色自
  親王以下冬行冠如冬吉服冠之制氊貂各惟其
  時翎頂各隨其所得用夏行冠織玉草或藤絲為
  之上綴雨纓行褂色用石青長與坐齊袖長及肘
  行袍如常服袍減十之一右裾短一尺色隨所用
  棉袷紗裘各惟其時行帶佩帉素布視常服帶帉
  㣲濶而短版飾惟宜縧皆圓結帶色金黄石青各
  隨其所得用行裳藍及諸色隨所用左右各一前
[054-16a]
  平後中豐上下斂並屬横幅氊袷惟時冬以皮為表其
  制下達庶官凡扈行者冠服並如之乾隆四十七年奉
㫖宗室王公子弟各給官頂其餘閑散宗室概予四品
  頂戴
  固倫額駙以下冠服
  固倫額駙冠服視貝子吉服冠頂用珊瑚乾隆/五十
  二年遵珠爾㫖照固倫額駙色布/騰巴爾 之例戴紅寳石帽頂戴三眼孔雀
  翎朝帶色用石青或藍金銜玉圓版四毎具飾
[054-16b]
  東珠一左右佩縧皆石青色吉服帶色用石青
  或藍和碩額駙冠服視鎮國公吉服冠頂用珊瑚
  戴雙眼孔雀翎朝帶金銜玉圓版四毎具飾猫睛
  石一餘皆同郡主額駙冠服視武一品朝帶用鏤
  金圓版四毎具飾緑松石一縣主額駙冠服視武
  二品郡君額駙冠服視武三品縣君額駙冠服視
  武四品朝帶鋄金方鐵版四鄉君額駙冠服視武
  五品朝帶視縣君額駙餘皆同若固倫額駙爵在
[054-17a]
  貝子以上和碩額駙爵在鎮國公以上冠服各從
  其品郡主額駙以下皆如之乾隆四十年奉
㫖在京公主所生之子至十三嵗時如係固倫公主所
 生即給予伊父固倫額駙品級和碩公主所生即給
 予伊父和碩額駙品級
  民公以下凡品官冠服
  民公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文/武
  一品以/上皆同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端
[054-17b]
  罩貂皮為之藍緞裏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
  正蟒朝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披領及袖俱石
  青片金縁冬加海龍縁文武四品/以上皆同兩肩前後正蟒
  各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積裳行蟒八十一月朔
  至上元披領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文三品/武二品
  以上/皆同兩肩前後正蟒各一襞積行蟒四皆四爪曾
賜五爪蟒緞者亦得用之朝珠珊瑚青金緑松蜜珀隨
  所用雜飾惟宜縧用石青色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
[054-18a]
  衛國子監太常寺光禄寺/鴻臚寺有職掌官皆得用朝帶色用石青或藍鏤
  金銜玉圓版四毎具飾貓睛石一佩帉下廣而鋭
  吉服冠頂用珊瑚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通
  繡九蟒吉服帶佩帉下直而齊版飾惟宜雨冠雨
  衣及裳均用紅色侯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
  三上銜紅寶石朝帶鏤金銜玉圓版四毎具飾緑
  松石一餘皆如公伯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
  二上銜紅寶石朝帶鏤金銜玉圓版四毎具飾紅
[054-18b]
  寶石一餘皆如侯子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
  一上銜紅寶石補服前後繡麒麟吉服冠頂用珊
  瑚餘皆視一品男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
  石一上銜鏤花珊瑚補服前後繡獅吉服冠頂用
  鏤花珊瑚餘皆視二品文一品朝冠頂鏤花金座
  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補服前後繡鶴惟都御
  史繡獬豸朝帶鏤金銜玉方版四毎具飾紅寶石
  一餘皆如公武一品補服前後繡麒麟餘皆如文
[054-19a]
  一品文二品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
  貂尾文三品以/上皆同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
  銜鏤花珊瑚補服前後繡錦雞朝帶鏤金圓版四
  毎具飾紅寶石一吉服冠頂用鏤花珊瑚餘皆如
  文一品武二品補服前後繡獅餘皆如文二品文
  三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銜藍
  寶石補服前後繡孔雀惟副都御史及按察使繡
  獬豸朝帶鏤花金圓版四吉服冠頂用藍寶石餘
[054-19b]
  皆如文二品武三品朝冠冬惟用薰貂文四品以/下皆同
  補服前後繡豹餘皆如文三品惟朝服無貂縁及
  無端罩一等侍衛戴孔雀翎端罩猞猁孫為之間
  以貂皮月白緞裏餘皆如武三品文四品朝冠頂
  鏤花金座中飾藍寶石一上銜青金石補服前後
  繡雁朝帶銀銜鏤花金圓版四吉服冠頂用青金
  石蟒袍通繡八蟒皆四爪四品以下惟京堂翰詹
  科道得用端罩猞猁孫為之間以貂皮月白緞裏
[054-20a]
  武四品補服前後繡虎餘皆如文四品二等侍衛
  戴孔雀翎端罩紅豹皮為之素紅緞裏朝服剪絨
  縁色用石青通身雲緞前後方襴行蟒各一腰帷
  行蟒四中有襞積領袖俱石青糚緞冬夏皆用之
  餘皆如武四品文五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
  藍寶石一上銜水晶補服前後繡白鷴惟監察御
  史繡獬豸朝服片金縁文武七品/以上皆同色用石青前後
  方襴行蟒各一中有襞積領袖俱石青糚緞冬夏
[054-20b]
  皆用之朝帶銀銜素金圓版四吉服冠頂用水晶
  餘皆如文四品武五品補服前後繡熊餘皆如文
  五品惟無朝珠三等侍衛戴孔雀翎端罩黄狐皮
  為之月白緞裏朝服如文五品之制惟用剪絨縁
  餘皆如武五品惟得用朝珠文六品朝冠頂鏤花
  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硨磲補服前後繡鷺
  鷥朝帶銀銜玳瑁圓版四吉服冠頂用硨磲餘皆
  如文五品惟無朝珠武六品補服前後繡彪餘皆
[054-21a]
  如文六品藍翎侍衛戴藍翎端罩朝服朝珠均如
  三等侍衛餘皆如武六品文七品朝冠頂鏤花金
  座中飾小水晶一上銜素金補服前後繡鸂鶒朝
  帶素圓版四吉服冠頂用素金蟒袍通繡五蟒皆
  四爪餘皆如文六品武七品補服如武六品餘皆
  如文七品文八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上銜花金補
  服前後繡鵪鶉朝服用石青雲緞無蟒領袖皆青
  倭緞中有襞積冬夏皆用之朝帶銀銜明羊角圓
[054-21b]
  版四吉服冠鏤花金頂餘皆如文七品武八品補
  服前後繡犀牛餘皆如文八品九品官朝冠頂鏤
  花金座上銜花銀補服前後繡練雀朝帶銀銜烏
  角圓版四吉服冠鏤花銀頂餘皆如文八品武九
  品補服前後繡海馬餘皆如文九品未入流冠服
  制如文九品凡雨冠民公侯伯子男一二三品文
  武官
御前侍衛
[054-22a]
 乾清門侍衛
 尚書房翰林
 南書房翰林奏事處批本處軍機處行走人員皆用紅色四
  五六品文武官雨冠中用紅色縁用青色七八九
  品文武官凡有頂人員雨冠中用青色縁用紅色
  凡縁皆前二寸五分後五寸軍民雨冠用青色凡
  雨衣雨裳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以上官
御前侍衛各省巡撫皆用紅色二品以下文武官下至
[054-22b]
  軍民皆用青色其明黄色行褂則領侍衛内大臣
御前大臣侍衛班長䕶軍統領健鋭營翼領及凡諸臣
  之䝉
賜者皆得服之
  士庶冠服
  㑹試中式貢士朝冠頂鏤花金座上銜金三枝九
  葉吉服冠頂用素金舉人公服冠頂鏤花銀座上
  銜金雀公服袍青綢為之藍縁披領如袍飾公服
[054-23a]
   帶如文八品朝帶吉服冠頂銀座上銜素金貢生
   吉服冠鏤花金頂餘皆如舉人監生吉服冠素銀
   頂餘皆如貢生生員公服冠頂鏤花銀座上銜銀
   雀公服袍藍綢為之青縁披領如袍飾公服帶如
   文九品朝帶吉服冠頂如監生外郎耆老冠頂以
   錫從耕農官袍青絨為之頂同八品補服色用石
   青前後繡綵雲捧日袍青絹為之上加披領腰為
   襞積不加縁月白絹裏祭祀文舞生冬冠騷䑕為
[054-23b]
   之頂鏤花銅座中飾方銅鏤葵花上銜銅三角如
   火珠形袍以綢為之其色
南郊用石青
北郊用黒
祈穀壇
太廟
 社稷壇
 朝日壇
[054-24a]
 帝王廟
 文廟
 先農壇
  太嵗壇俱用紅
 夕月壇用月白前後方襴銷金葵花帶緑綢為之武舞
   生頂上銜銅三稜如古㦸形袍以綢為之通銷金
   葵花餘俱如文舞生袍之制帶如文舞生祭祀執
   事人袍以綢為之其色
[054-24b]
南郊用石青
北郊用黒不加縁
太廟
 文廟
 先農壇
  太嵗壇俱用青色藍縁
祈穀壇
 社稷壇
[054-25a]
 朝日壇
 帝王廟俱用青色石青縁
 夕月壇用青色月白縁帶如文舞生樂部樂生冠頂鏤
   花銅座上植明黄翎樂部袍紅緞為之一前後方
   襴繡黄鸝中和韶樂部樂生執戯竹人服之一通
   織小團葵花丹陛大樂諸部樂生服之帶用緑雲
   緞為之鹵簿輿士冬冠以豹皮及黒氊為之頂鏤
   花銅座上植明黄翎袍如丹陛大樂諸部樂生帶
[054-25b]
   如祭祀文舞生鹵簿䕶軍袍石青緞為之通織金
   夀字片金縁領及袖端俱織金葵花鹵簿校尉冬
   冠平簷頂素銅上植明黄翎袍及帶如鹵簿輿士
皇太后
 皇后冠服
   臣/等謹按社典有后妃命婦首飾制度服章制度
   兩條兹據
 皇朝禮器圖式謹彚敘成篇首
[054-26a]
  大内冠服次公主福晉以下及命婦冠服列載于左
皇太后
 皇后冬朝冠薰貂為之上綴朱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
   皆承以金鳯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東
   珠一朱緯上週綴金鳯七飾東珠各九貓睛石一
   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飾貓睛石一珍珠十六
   翟尾垂珠凡珍珠三百有二五行二就毎行大珍
   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六末
[054-26b]
   綴珊瑚冠後䕶領垂明黄縧二末綴寶石青緞為
   帶夏朝冠青絨為之餘皆如冬朝冠金約鏤金雲
   十三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裏後繫金
   銜緑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
   三就毎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毎具
   飾東珠珍珠各八末綴珊瑚耳飾左右各三毎具
   金龍銜一等東珠各二朝褂之制三皆石青色片
   金縁一繡文前後立龍各二下通襞積四層相間
[054-27a]
  上為正龍各四下為萬福萬夀一繡文前後正龍
  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積下幅行龍八一繡文
  前後立龍各二中無襞積下幅八寶平水領後皆
  垂明黄縧其飾珠寶惟宜朝袍之制三皆明黄色
  一披領及袖皆石青片金加貂縁肩上下襲朝褂
  處亦加縁繡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中有襞積下
  幅八寶平水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
  處行龍各二一披領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
[054-27b]
  龍縁夏用片金縁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縁繡文
  前後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
  積下幅行龍八一領袖片金加海龍縁夏片金縁
  中無襞積裾後開餘俱加貂縁朝袍之制領後垂
  明黄縧飾珠寶惟宜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十一
  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黄縧二中各貫珊瑚末綴緑
  松石各二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佛頭記念背
  雲大小墜珠寶雜飾惟宜縧皆明黄色綵帨緑色
[054-28a]
  繡文為五榖豐登佩箴管縏&KR1030之屬縧皆明黄色
  冬朝裙片金加海龍縁上用紅織金夀字緞下石
  青行龍糚緞皆正幅有襞積夏朝裙片金縁緞紗
  各惟其時吉服冠頂用東珠龍褂二皆石青色一
  繡文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襟行龍
  四下幅八寶立水袖端行龍各二一下幅及袖端
  不施章采龍袍三色用明黄領袖皆石青一繡文
  金龍九間以五色雲福夀文采惟宜下幅八寶立
[054-28b]
  水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
  如朝袍裾左右開一繡文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
  後正龍各一襟行龍四下幅八寶立水一下幅不
  施章采吉服朝珠一盤珍寶隨所御縧皆明黄色
 皇貴妃
 貴妃
 妃
 嬪冠服
[054-29a]
 皇貴妃朝冠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鳯飾東
  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珍珠一朱緯上週綴
  金鳯七飾東珠各九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飾
  貓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
  二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
  各四末綴珊瑚冠後䕶領垂明黄縧二末綴寶石
  青緞為帶金約鏤金雲十二飾東珠各一間以珊
  瑚紅片金裏後繫金銜緑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
[054-29b]
  珠二百有四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毎
  具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耳飾左右各三毎
  具金龍銜二等東珠各二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
  七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黄縧二中各貫珊瑚末垂
  珊瑚各二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龍褂色用石
  青繡文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襟行
  龍四下幅八寶立水袖端行龍各二龍袍色用明
  黄領袖皆石青繡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福夀文
[054-30a]
  采惟宜下幅八寶立水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
  交襟處行龍各一袖如朝袍裾左右開吉服朝珠
  一盤珍寶隨所御縧明黄色餘皆如
皇后
 貴妃冠服垂縧皆金黄色袍色亦用金黄餘皆如
 皇貴妃
 妃朝冠頂二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鳯飾東珠共
  九珍珠各十七上銜貓睛石朱緯上週綴金鳯五
[054-30b]
  飾東珠各七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飾貓睛石
  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八十八三行
  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四末
  綴珊瑚冠後䕶領垂金黄縧二末綴寶石青緞為
  帶金約鏤金雲十一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
  片金裏後繫金銜緑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珠一
  百九十七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毎具
  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耳飾左右各三毎具
[054-31a]
  金龍銜三等東珠各二綵帨繡文為雲芝瑞草吉
  服冠頂用碧&KR0008㺨餘皆如
 貴妃
 嬪朝冠頂二層貫柬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飾東珠共
  九珍珠各十七上銜&KR3560子朱緯上週綴金翟五飾
  東珠各五珍珠各十九後金翟一飾珍珠十六翟
  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七十二三行二就中間金銜
  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䕶
[054-31b]
  領垂金黄縧二末綴寶石青緞為帶金約鏤金雲
  八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裏後繫金銜
  緑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七十七三行二
  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毎具飾東珠珍珠各四
  未綴珊瑚耳飾左右各三毎具金龍銜四等東珠
  各二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綵帨不繡花文龍
  褂繡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襟夔龍四袍皆用香
  色餘皆如
[054-32a]
 妃
  皇子福晉冠服
  皇子福晉朝冠頂鏤金三層飾東珠十上銜紅寳
  石朱緯上週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七小珍珠三
  十九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
  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䕶領垂金黄
  縧二末亦綴珊瑚青緞為帶金約鏤金雲九飾東
  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裏後繫金銜青金石
[054-32b]
  結貫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毎
  具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耳飾左右各三毎
  具金雲銜珠各二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縁繡文前
  行龍四後行龍三領後垂金黄縧雜飾惟宜朝袍
  用香色披領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龍縁夏
  用片金縁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縁繡文前後正
  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襟行龍四披領行龍二袖
  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裾後開領後垂
[054-33a]
  金黄縧雜飾惟宜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
  珊瑚兩端垂金黄縧二中各貫珊瑚末綴珊瑚各
  二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縧皆金黄色綵帨月
  白色不繡花文結佩惟宜縧皆金黄色冬朝裙片
  金加海龍縁上用紅緞下石青行龍糚緞皆正幅
  有襞積夏朝裙片金縁緞紗各惟其時吉服冠頂
  用紅寶石吉服褂色用石青繡五爪正龍四團前
  後兩肩各一蟒袍用香色通繡九龍吉服朝珠一
[054-33b]
  盤珍寶隨所御縧金黄色
  王福晉公主以下凡品官妻冠服
  親王福晉吉服褂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
  肩行龍餘皆如
  皇子福晉親王世子福晉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
  珠九上銜紅寶石朱緯上週綴金孔雀五飾東珠
  各六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
  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䕶領垂金黄
[054-34a]
  縧二末亦綴珊瑚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
  以青金石後繫金銜青金石結貫珠下垂三行三
  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毎具飾東珠珍珠各四
  末綴珊瑚餘皆如親王福晉郡王福晉朝冠頂鏤
  金二層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朱緯上週綴金孔
  雀五飾東珠各五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
  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䕶領垂金黄
  縧二末亦綴珊瑚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
[054-34b]
  以青金石後繫金銜青金石結貫珠下垂三行三
  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末綴珊瑚吉服褂繡五
  爪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餘皆如世子福晉貝
  勒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
  朱緯上週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三後金孔雀一
  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
  冠後䕶領垂石青縧二末亦綴珊瑚金約金雲七
  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後繫金銜青金石結貫
[054-35a]
  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末綴珊
  瑚朝褂繡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縧朝袍藍及石青
  諸色隨所用領袖冬用片金加海龍縁夏用片金
  縁繡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縧領約朝珠綵帨縧皆
  石青色吉服褂前後繡四爪正蟒各一團蟒袍藍
  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通繡九蟒餘皆如郡王福晉
  貝子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六金約鏤金
  雲六吉服褂前後繡四爪行蟒各一團餘皆如貝
[054-35b]
  勒夫人鎮國公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五
  金約鏤金雲五吉服褂繡花八團餘皆如貝子夫
  人輔國公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四金約
  鏤金雲四餘皆如鎮國公夫人鎮國將軍夫人冠
  服均視一品命婦輔國將軍夫人冠服均視二品
  命婦奉國將軍淑人冠服均視三品命婦奉恩將
  軍恭人冠服均視四品命婦固倫公主冠服制如
  親王福晉和碩公主朝冠金約制如親王世子福
[054-36a]
  晉餘皆如固倫公主郡主朝冠金約制如郡王福
  晉餘皆如和碩公主縣主朝冠金約制如貝勒夫
  人吉服褂制如郡王福晉餘皆如郡主郡君朝冠
  金約制如貝子夫人朝褂朝袍領約朝珠綵帨吉
  服褂蟒袍均如貝勒夫人餘如縣主縣君朝冠金
  約制如鎮國公夫人吉服褂制如貝子夫人餘皆
  如郡君鎮國公女鄉君朝冠金約制如輔國公夫
  人吉服褂制如鎮國公夫人餘皆如縣君輔國公
[054-36b]
  女鄉君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三金約鏤金雲
  三餘皆如鎮國公女民公夫人冬朝冠薰貂為之
  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前綴金簪
  三飾以珠寶䕶領縧用石青色金約青緞為之中
  綴鏤金火熖飾珍珠一左右金龍鳯各一後垂青
  緞帶二紅片金裏耳飾左右各三毎具金雲銜珠
  各二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縁繡文前行蟒二後行
  蟒一領後垂石青縧雜飾惟宜朝袍藍及石青諸
[054-37a]
  色隨所用披領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龍縁
  夏用片金縁繡文前後正蟒各一兩肩行蟒各一
  襟行蟒四中無襞積披領行蟒二袖端正蟒各一
  袖相接處行蟒各二後垂石青縧雜飾惟宜領約
  鏤金為之飾紅藍小寶石五兩端垂石青縧二中
  各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朝珠三盤珊瑚青金緑
  松蜜珀隨所用雜飾惟宜縧用石青色綵帨月白
  色不繡花文冬朝裙片金加海龍縁上用紅緞下
[054-37b]
  石青行蟒糚緞皆正幅有襞積夏朝裙片金縁緞
  紗各惟其時吉服冠薰貂為之頂用珊瑚吉服褂
  色用石青繡花文團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
  通九蟒皆四爪侯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
  珠三上銜紅寶石餘皆如民公夫人伯夫人朝冠
  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二上銜紅寶石餘皆如侯
  夫人子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
  紅寶石餘皆如伯夫人男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
[054-38a]
  中飾紅寶石一上銜鏤花紅珊瑚吉服冠頂鏤花
  珊瑚餘皆如子夫人一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
  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餘皆如民公夫人二品
  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紅寶石一上銜鏤花
  珊瑚吉服冠頂鏤花珊瑚餘皆如一品命婦三品
  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紅寶石一上銜藍寶
  石吉服冠頂用藍寶石餘皆如二品命婦四品命
  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青金
[054-38b]
  石朝袍片金縁繡文前後行蟒各二中無襞積後
  垂石青縧雜飾惟宜朝裙片金縁上用緑緞下石
  青行蟒糚緞皆正幅有襞積吉服冠頂用青金石
  蟒袍通八蟒皆四爪餘皆如三品命婦五品命婦
  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水晶吉
  服冠頂用水晶餘皆如四品命婦六品命婦朝冠
  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硨磲吉服冠
  頂用硨磲餘皆如五品命婦七品命婦朝冠頂鏤
[054-39a]
   花金座中飾小水晶一上銜素金吉服冠頂用素
   金蟒袍通五蟒皆四爪餘皆如六品命婦
 寶印
   臣/等謹按杜典有天子諸侯玉佩劍綬璽印今考
   列代之制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唐時改
   稱璽曰寶至玉佩劍綬則今朝帶雜佩制似相近
   已詳見冠服篇兹據
 大清㑹典所述寶印之制敬謹編次首
[054-39b]
 御寶次
  大内寶印次親王以下寶印次官員印信闗防條記
   悉按等差詳著定式以彰
 昭代之法守並改杜典標目之舊以符今制云
 皇帝御寶
  國朝誕膺
天命設
 御寶於
[054-40a]
 交泰殿初立尚寶司其後以内監典守當用則内閣
  請而用之乾隆十一年
皇上御定寶譜藏之
 交泰殿者二十有五藏之
 盛京者十
御定交泰殿寶譜
大清受命之寶以章皇序白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盤
  龍紐高二寸
[054-40b]
皇帝奉天之寶以章奉若碧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一
  分盤龍紐高三寸五分
大清嗣天子寶以章繼繩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龍
  紐高一寸七分
皇帝之寶以布詔赦青玉方三寸九分厚一寸交龍紐
  高二寸一分
皇帝之寶以肅法駕栴檀香木方四寸八分厚一寸八
  分盤龍紐高三寸五分
[054-41a]
天子之寶以祀百神白玉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龍紐
  高一寸三分
皇帝尊親之寶以薦徽號白玉方二寸一分厚七分交
  龍紐高一寸三分
皇帝親親之寶以展宗盟白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二
  分交龍紐高一寸二分
皇帝行寶以頒賜賚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
  龍紐高二寸五分
[054-41b]
皇帝信寶以徴戎伍白玉方三寸三分厚六分交龍紐
  高一寸六分
天子行寶以册外蠻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
  龍紐高二寸三分
天子信寶以命殊方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三分交
  龍紐高一寸七分
敬天勤民之寶以飭覲吏白玉方三寸一分厚一寸五
  分交龍紐高一寸七分
[054-42a]
制誥之寶以諭臣僚青玉方四寸厚二寸交龍紐高二
  寸七分
敕命之寶以鈐誥敕碧玉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三分交
  龍紐高一寸八分
垂訓之寶以揚國憲碧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龍紐
  高二寸
命徳之寶以奬忠良青玉方四寸厚一寸四分交龍紐
  高二寸一分
[054-42b]
欽文之璽以重文教墨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五分交
  龍紐高一寸六分
表章經史之寶以崇古訓碧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一
  分交龍紐高二寸二分
巡狩天下之寶以從省方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
  龍紐高二寸五分
討罪安民之寶以張征伐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二寸交
  龍紐高二寸五分
[054-43a]
 制馭六師之寶以整戎行墨玉方五寸三分厚一寸四
   分交龍紐高二寸二分
 勅正萬邦之寶以誥外國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五
   分盤龍紐高二寸三分
 勅正萬民之寶以誥四方青玉方四寸一分厚一寸五
   分交龍紐高二寸
 廣運之寶以謹封識墨玉方六寸厚二寸一分交龍紐
   高二寸
[054-43b]
 御製國朝傳寶記曰國朝受
天命采古制為璽掌以宫殿監正襲以重盝承以髹几設
  交泰殿中以次左右列當用則内閣請而用之其質
  有玉有金有栴檀香木玉之品有白有青有碧紐有
  交龍有盤龍有蹲龍其文自
太宗文皇帝以前專用國書既乃兼用古篆其大小自方
  六寸至二寸一分不一嘗考大清㑹典載御寶二十
  有九今交泰殿所貯三十有九㑹典又云宫内收貯
[054-44a]
  者六内庫收貯者二十有三今則皆貯交泰殿數與
  地皆失實至謂皇帝奉天之寶即傳國璽兩郊大祀
  及聖節宫中告天青詞用之此語尤誕謬大祀遵古
  禮用祝版署名而不用寶聖節宫中未嘗有告天事
  或道籙祝釐時一行之亦不過偶存其教耳未嘗命
  文臣為青詞亦未嘗用寶且此璽孰非世世傳守而
  專以一寶為傳國璽亦不經葢縁修㑹典諸臣無宿
  學卓識復未曾請
[054-44b]
㫖取裁只沿明時内監所書册檔承譌襲謬遂至於此甚
  矣紀載之難也且㑹典所不載者復有受命於天既
  夀永昌一璽不知何時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按其
  詞雖類古所傳秦璽而篆法拙俗非李斯蟲鳥之舊
  明甚獨玉質瑩潔如截肪方得黍尺四寸四分厚得
  方之三以為良玉不易得則信矣若論寶無問非秦
  璽即真秦璽亦何足貴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時奏進
  屬員濬寶應河所得玉璽古澤可愛文與輟耕録載
[054-45a]
  蔡仲平本頗合朕謂此好事者仿刻所為貯之别殿
  視為玩好舊器而已夫秦璽煨燼古人論之詳矣即
  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與本朝傳寶同貯於義未當
  又雍正年故大學士高其位進未刻碧玉寶一文未
  刻則未成為寶而與諸寶同貯亦未當朕嘗論之君
  人者在徳不在寶寶雖重一器耳明等威徴信守與
  車旗章服何異徳之不足則山河之險土宇之富拱
  手而授之他人未有徒恃此區區尺璧足以自固者
[054-45b]
  誠能勤修令徳繫屬人心則言傳號渙萬里奔走
  珍非和璧制不龍螭篆不斯籀孰敢不敬信承奉尊
  為神明故寶器非寶寶於有徳古有得前代符寶君
  臣動色矜耀侈為瑞貺者我
太宗文皇帝時獲䝉古所傳元帝國寶容而納之初不藉
  以為受命之符由今思之
文皇帝之臣服函夏垂統萬世在徳耶在寶耶不待智者
  而知之矣善夫唐梁肅之言曰鼎之輕重璽之去來
[054-46a]
  視徳之高下位之安危然則人君承
祖宗付畀思以永膺斯寶引而勿替其非什襲固守之謂
  謂夫日新厥徳居安慮危凝受
皇天大寶命則徳足重寶而寶以愈重璽玉自古無定數
  今交泰殿所貯歴年既久紀載失真且有重複者爰
  加考正排次定為二十有五以符天數并著成譜而
  序其大指如此
 御定盛京尊藏寶譜
[054-46b]
 大清受命之寶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龍紐
   高二寸四分
 皇帝之寶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交龍紐高二
   寸七分
 皇帝之寶碧玉方五寸厚一寸八分盤龍紐高三寸
 皇帝之寶栴檀香木方三寸八分厚六分素紐高五分
 奉天之寶金方三寸七分厚九分交龍紐高二寸
 天子之寶金方三寸七分厚九分交龍紐高二寸
[054-47a]
 奉天法祖親賢愛民碧玉方四寸九分厚一寸五分交
   龍紐高二寸
 丹符出騐四方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龍紐高二
   寸二分
 勅命之寶青玉方三寸七分厚一寸八分交龍紐高二
   寸五分
 廣運之寶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龍紐高一寸五分
 御製盛京尊藏寶譜序曰乾隆十一年春閲交泰殿所
[054-47b]
  貯諸寶既詳定位置為文記之其應别貯者分别收
  貯至其文或複見及國初行用者為數凡十雖不同
  於見用之寶而未可與古玩並列因念盛京為國家
  發祥地
祖宗神爽實所式憑朕既重繕
列祖實録尊藏鳯凰樓上覲揚
光烈傳示無疆想當
開天之始凝受
[054-48a]
帝命寶符煥發六服承式璠璵孚尹
手澤存焉記不云乎陳其宗器𢎞璧琬琰陳之西序崇世
  守也爰奉此十寶齎送盛京鐍而藏之而著其縁起
  如此
   十三年九月改鐫
 御寶始用清篆左為清篆右為漢篆
 御題交泰殿寶譜序後曰寶譜成於乾隆十一年丙寅
  越三年戊辰始指授儒臣為清文各篆體書因思向
[054-48b]
  之國寶官印漢文用篆書而清文則用本字者以國
  書篆體未備也今既定為篆法當施之寶印以昭畫
  一按譜内青玉皇帝之寶本清字篆文傳自
太宗文皇帝時自是而上四寶均
先代相承傳為世守者不敢輕易其檀香皇帝之寶以下
  二十有一則朝儀綸綍所常用宜從新制因勅所司
  一律改鐫與漢篆文相配並記之寶譜序後云
   是年内繙書房奏言謹將内閣頒發
[054-49a]
 誥勅内
 制誥之寶四字遵照
 欽定玉筯篆體擬篆清文恭呈
 御定後交該衙門選擇吉期於
  大内祗領應鐫二十一
 御寶敬謹改鐫從之四十五年八月
 御製古稀説曰余以今年登七袠因用杜甫句刻古稀
  天子之寶其次章即繼之曰猶日孜孜葢予宿志有
[054-49b]
  年至八旬有六即歸政而頤志於寧夀宫其未歸政
  以前不敢弛乾惕猶日孜孜所以答
天庥而勵已躬也正夀之辰羣臣例當進獻辭賦於是彭
  元瑞有古稀之九頌既以文房等件賜之以旌其用
  意新而遣辭雅顧一再翻閲頗有不得不為之説以
  申予意者其辭曰古人有言頌不忘規兹元瑞之九
  頌徒見其頌而未見其規在元瑞為得半而失半然
  使予觀其頌洋洋自滿遂以為誠若此則不但失半
[054-50a]
  又且失全予何肯如是夫由斯不自滿歉然若有所
  不足之意充之以是為敬
天之本必益凛旦明毋敢或渝也以是為法
祖之規必思繼
前烈而慎聰聽也以是勤民庶無始終之變耳以是典學
  為實學以是奮武非黷武以是籌邊非鑿空以是制
  作非虚飾若夫用人行政旰食宵衣孰不以是為慎
  修思永之樞機乎如是而觀元瑞之九頌方且益深
[054-50b]
  予臨深履薄之戒則其頌也即規也更惓思之三代
  以上弗論矣三代以下為天子而夀登古稀者纔得
  六人已見之近作矣自三代以下帝王年逾七十者/漢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
  元世祖明太祖凡六帝昨七旬慶典詩有/七旬屈指數今古六帝因心騐法懲之句至夫得國
  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雖非大當可謂
  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權臣曰
  外戚曰女謁曰宦寺曰姦臣曰佞倖今皆無一彷彿
  者即所謂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為創業之君禮
[054-51a]
  樂刑政有未遑焉其餘四帝予所不足為法而其時
  其政亦豈有若今日者哉是誠古稀而已矣夫值此
  古稀者非
上天所賜乎
天賜古稀於予而予設弗以敬承之弗勵慎終如始之志
  以竭力敬
天法
祖勤政愛民古云適百里者半九十里慄慄危懼誠恐耄
[054-51b]
  荒而有所隕越將孤
天恩予又何敢如是然則元瑞九頌有禆於予者大焉故
  為之説如右羣臣獻辭賦者甚夥大約不出於元瑞
  之九頌予將以是説概之則所謂有頌而鮮規者亦
  畢視之為進規而非啻頌矣
   四十六年正月
 皇上用
  乾清宫西暖閣貯
[054-52a]
 敬天勤民寶之例貯
 古稀天子之寶於東暖閣既刻
 古稀説於
 寶端並繫以
 御製詩曰

宗貽玉寶敬
天及勤民兹予逮古稀爰始刻貞珉敬勤傳家法奕世當
[054-52b]
  永遵設我子孫中年或古稀臻此寶亦宜用弆之檀
  匣陳斯則待
乾貺未敢預卜頻西清者恒守謂西暖閣之/敬天勤民寶左个者偶循
  謂東暖閣之/古稀天子寶嗣服祈承命鞏謙朂最寅
太皇太后寶
   臣/等謹按康熙四年製
太皇太后金寶玉寶敬詳寶制於
皇太后寶之前
[054-53a]
太皇太后金寶玉筯篆盤龍紐平臺方四寸四分厚一寸
   二分
玉寶臺高一寸八分餘皆與
金寶同
皇太后寶
皇太后金寶清漢文玉筯篆盤龍紐平臺方四寸四分厚
   一寸二分
玉寶同
[054-53b]
   臣/等謹按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
皇太后八旬萬夀恭加上
徽號所奉

寶敬用刻玉之制詳見上
徽號門
 皇后寶
 皇后金寶清漢文玉筯篆交龍紐餘與
[054-54a]
皇太后寶同
  皇貴妃
  貴妃寶
  皇貴妃金寶清漢文玉筯篆蹲龍紐平臺方四寸厚
   一寸二分
  貴妃寶同
  妃印
  妃金印清漢文玉筯篆龜紐平臺方三寸六分厚一
[054-54b]
   分
   親王寶郡王以下官員印信
   臣/等謹按
  國朝初制親王以下内外文職印信皆尚方大篆内
   外武職印信皆栁葉篆各闗防條記亦如之至
 欽定國書篆體印文始兼用清漢篆並以品秩為序文
   職首尚方大篆次小篆次鐘鼎篆次垂露篆武職
   首栁葉篆次殳篆次懸針篆尊卑有差秩然不紊
[054-55a]
   制度葢盡善矣兹謹次第纂紀凡印制方長厚薄
   分寸大小皆從更定之例條列於篇其序次亦遵
   篆體等差而以京官為先外官次之京官先文職
   次武職外官先駐防將軍副都統辦事大臣等次
   文職次武職至喇嘛僧道等則附見於後焉
   順治元年置禮部鑄印局掌造印信滿文左漢文
   右字様由内院撰發又定毎嵗封印開印先期禮
   部劄欽天監擇吉具題行知内外各衙門八年鑄
[054-55b]
 行在六部都察院鑾儀衛印各衙門官員扈從令攜以
   行十六年鑄
 行在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太常寺太僕寺光禄寺
   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各印
   康熙二十九年
諭凡差遣審事官員不必鑄給印信事完日其本章即繕
 明啟奏日期用地方督撫印信如事闗督撫即用藩臬
 印信事闗督撫藩臬則用提鎮印信
[054-56a]
   雍正元年
諭印信乃一應事件憑據不惟藩臬印信即州縣印信亦
 屬𦂳要著禮部竢有數印一同交與欽天監選擇吉日
 鑄給尋禮部奏言凡鑄印信闗防令欽天監擇吉日專
   委禮部官監造務期鑄刻精工字畫端楷鑄成禮
   部堂官騐明將監造官姓名書於册如有銀色不
   足銅質不精及字畫糢糊者將監造官㕘處並令
   加倍賠補從之三年以各處巡鹽御史舊例有二
[054-56b]
   印新任帶一印前往舊任帶一印回繳新舊官各
   有一印恐滋弊端定例嗣後止給一印令新舊官
   交代
   乾隆七年議准凡内外官繳送舊印令於印文正
   中鐫一繳字送部銷燬十三年
 欽定清文篆書
 命改鑄百官印信清篆左漢篆右印文以品秩為序文
   職一二品尚方大篆内三品外布政使司按察使
[054-57a]
  司提督學政尚方小篆内四五品外三四品鐘鼎
  篆内六品外五品以下垂露篆武職一二品栁葉
  篆三四品殳篆四五品以下懸針篆嗣是定和碩
  親王金寶龜紐平臺方三寸六分厚一寸親王世
  子金寶龜紐平臺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多羅郡王
  鍍金銀印麒麟紐平臺方三寸四分厚一寸朝鮮
  國王金印龜紐平臺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俱清漢
  文芝英篆琉球國王安南國王暹羅國王鍍金銀
[054-57b]
  印駝紐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宗人府衍聖公銀印
  直紐三臺方三寸三分厚一寸俱清漢文尚方大
  篆公侯伯俱銀印虎紐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公三
  臺侯伯二臺經畧大臣大將軍將軍領侍衛内大
  臣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俱清漢文
  栁葉篆辦理軍機事務處銀印直紐二臺方三寸
  二分厚八分六部都察院銀印直紐三臺方三寸
  三分厚九分俱清漢文尚方大篆理藩院銀印直
[054-58a]
   紐三臺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清漢蒙古三體字
   清漢文尚方大篆䝉古字不用篆
  盛京五部銀印直紐二臺方三寸二分厚八分户部
   總理三庫事務銀印直紐二臺方三寸二分厚八
   分翰林院銀印二臺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内務府
   銀印二臺方三寸二分厚八分
  盛京内務府銀印直紐二臺方三寸二分厚八分
景陵
[054-58b]
泰陵内務府總管
東陵
泰陵承辦事務督理京省錢法堂銅闗防凡闗防/皆直紐長三寸
   濶一寸九分鑾儀衛銀印直紐二臺方三寸二分
   厚八分俱清漢文尚方大篆通政使司大理寺順
   天府奉天府銀印直紐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釐
   太常寺銀印直紐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釐詹事
   府銅印直紐方二寸七分厚九分光禄寺太僕寺
[054-59a]
  武備院上駟院奉宸院銅印直紐方二寸六分厚
  六分五釐内繙書房銅闗防長三寸濶一寸九分
  俱清漢文尚方小篆鴻臚寺國子監銅印直紐方
  二寸五分厚六分左右春坊司經局六科欽天監
  太醫院銅印直紐方二寸四分厚五分各道監察
  御史稽察内務府御史稽察宗人府御史巡鹽御
  史銅印直紐有孔方一寸五分厚三分宗人府左
  右司六部理藩院各司太僕寺左右司鑾儀衛左
[054-59b]
  右司銅印直紐方二寸四分厚五分内務府各司
  鑾儀衛馴象等所銅印直紐方二寸二分厚四分
  五釐提督㑹同四驛館崇文門税務管理坐糧㕔
  户部分司工部木柴監督工部木厰監督管理館
  所車馬事務監督左右翼管税户部銀庫緞匹庫
  顔料庫户部辦理八旗俸餉户部辦理八旗現審
  工部管理街道各倉監督順天奉天府丞兼提督
  學政巡視臺灣御史各闗税監督銅闗防長三寸
[054-60a]
  濶一寸九分巡視五城御史管理古北口驛務管
  理獨石口驛務銅闗防長二寸八分濶一寸九分
 盛京工部銀庫
 盛京户部金銀等庫織染局銅闗防長二寸九分濶
  一寸九分
 暢春園
 圓明園
 清漪園官房税庫銅條記凡條記/皆直紐長二寸六分濶一
[054-60b]
  寸九分欽天監時憲書銅印直紐方二寸一分厚
  四分四釐俱清漢文鐘鼎篆吏部兵部稽俸㕔大
  理寺左右司光禄寺四署五城兵馬司樂部和聲
  署銅印直紐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中書科銅
  印直紐方二寸一分厚四分五釐内閣典籍㕔銅
  闗防長三寸濶一寸九分宗人府銀庫翰林院典
  簿禮部鑄印局刑部贓罰庫理藩院銀庫工部料
  估所各部院督催所工部製造庫銅闗防長三寸
[054-61a]
  濶一寸九分稽察
 盛京五部將軍衙門稽察黒龍江等處稽察寧古塔
  等處巡察歸化城等處巡察游牧等處順天府治
  中銅闗防長二寸九分濶一寸九分管理殺虎口
  路驛站管理金周鄂佛囉等站總管大凌河牧場
  銅闗防長二寸八分濶一寸九分兵馬司副指揮
  銅闗防長二寸六分濶一寸六分宗人府經歴司
  銅印直紐方二寸四分厚五分都察院經歴司銅
[054-61b]
  印直紐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通政使司經歴
  司鑾儀衛經歴司太常寺典簿光禄寺典簿詹事
  府主簿太僕寺主簿各部院寺司務㕔銅印直紐
  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國子監繩愆㕔博士㕔
  典簿㕔鴻臚寺主簿欽天監主簿各壇廟祠祭署
  銅印直紐方二寸厚四分二釐刑部司獄司光禄
  寺銀庫太醫院藥庫國子監典籍㕔神樂觀犧牲
  所銅印直紐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管理寶泉
[054-62a]
  局户部分司管理寶源局工部分司銅闗防方一
  寸九分厚四分二釐禮部鑄印局大使銅條記長
  二寸六分濶一寸九分兵馬司吏目銅條記長二
  寸四分濶一寸四分俱清漢文垂露篆都統䕶軍
  統領前鋒統領火器營統領嚮導總領銀印虎紐
  二臺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提督九門步軍統領
 圓明園總管八旗内府三旗官兵銀印虎紐二臺方
  三寸三分厚九分總理雲梯健鋭營八旗傳事銀
[054-62b]
  闗防直紐長三寸二分濶二寸俱清漢文栁葉篆
  總管
御飯房茶房内府䕶軍統領㕘領協領雲梯健鋭營翼
  長各處總管銅闗防長三寸濶一寸九分俱清漢
  文殳篆八旗佐領宗室覺羅族長銅圖記凡圖記/皆直紐
  方一寸七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文懸針篆
 咸安宫官學景山官學
 養心殿造辦處銅圖記方一寸七分厚四分看守通
[054-63a]
  州三倉首領銅闗防長三寸濶一寸九分旗手衛
  左右司銅印直紐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
  漢文懸針篆鎮守將軍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三
  分厚九分副都統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二分厚
  八分俱清漢文栁葉篆察哈爾都統銀印虎紐二
  臺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用滿洲蒙古二種字滿文
  栁葉篆察哈爾左右翼副都統銀印虎紐二臺方
  三寸二分厚九分用滿洲䝉古二種字滿文栁葉
[054-63b]
  篆扎薩克盟長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三分厚九
  分用滿洲䝉古二種字不篆總統伊犁等處將軍
  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滿漢托忒
  回子四種字滿漢文俱栁葉篆托忒回子字不篆
  下/冋辦理伊犁烏嚕木齊等處事務大臣銀印虎紐
  二臺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滿漢托忒三種字滿
  漢文俱栁葉篆伊犁分駐雅爾城總理㕘贊大臣
  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滿洲托忒
[054-64a]
  回子三種字滿文栁葉篆辦理葉爾羌喀什噶爾
  阿克蘇諸處事務大臣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三
  分厚九分兼滿漢回子三種字滿漢文俱栁葉篆
  辦理哈宻糧餉事務大臣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
  三分厚九分栁葉篆管理巴里坤等處事務大臣
  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三分厚九分栁葉篆管理
  厄魯特二十一處内大臣銅印方三寸三分厚九
  分兼滿漢托忒三種字滿漢文栁葉篆駐防哈宻
[054-64b]
  統領銅闗防長三寸濶一寸九分栁葉篆八旗游
  牧總管察哈爾總管城守尉銅印方二寸六分厚
  六分五釐殳篆辦理英阿雅爾和闐烏什庫車哈
  喇沙爾闢展等處事務銅圖記方二寸二分厚四
  分五釐兼滿漢回子三種字滿漢文俱殳篆駐防
  左右翼長協領㕘領銅條記長二寸六分濶一寸
  六分五釐
 興京等城守尉銅闗防長三寸濶一寸九分錦州等
[054-65a]
  城守尉銅闗防長二寸九分濶一寸九分阿爾楚
  喀倉監督牛羊羣左右翼副總管上都達布遜馬
  駝總管牛莊城守尉銅闗防長二寸八分濶一寸
  九分俱殳篆防守尉銅闗防長二寸八分濶一寸
  九分駐防佐領銅條記長二寸六分濶一寸六分
  五釐俱清漢文懸針篆直省總督直𨽻總督陜甘/總督四川總督
  鐫兼巡/撫字様倉場河道漕運總督巡撫江西巡撫河南/巡撫山東巡撫
  鐫兼提督字様山西巡/撫鐫兼提督鹽政字様銀闗防長三寸二分濶二
[054-65b]
  寸俱清漢文尚方大篆
欽差大臣銅闗防如督撫式三品以上用之各省承宣
  布政使司銀印直紐二臺方三寸一分厚八分各
  省提刑按察使司銅印直紐方二寸七分厚九分
  各省鹽運使司銅印直紐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
  釐各省提督學政銅闗防長二寸九分濶一寸九
  分俱清漢文尚方小篆各處管理織造銅闗防長
  二寸九分濶一寸九分各省守巡道銅闗防長三
[054-66a]
  寸濶一寸九分俱清漢文鐘鼎篆
欽差官員銅闗防如道員式四品以下用之各府銅印
  直紐方二寸五分厚六分各府同知通判淮南儀
  所監掣官銅闗防長二寸八分濶一寸九分各州
  銅印直紐方二寸三分厚五分京縣大興宛/平承徳銅印
  直紐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各縣銅印直紐方
  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鹽課提舉司銅印方二寸
  四分厚五分布政使司經歴司理問所銅印方二
[054-66b]
  寸二分厚四分五釐按察使司經歴司京府經歴
  司鹽運使司經歴司銅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
  釐布政使司照磨所京府儒學各府經歴司銅印
  方二寸厚四分二釐京府照磨所司獄司按察使
  司照磨所司獄司各府照磨所司獄司各府儒學
  衛儒學布政使司庫大使府庫大使巡檢司都税
  司税課司茶馬司銅印方一寸九分厚四分各州
  縣儒學銅條記長二寸六分濶一寸九分庫大使
[054-67a]
  縣丞主簿吏目鹽課所批騐所各驛丞遞運所各
  局各倉各閘銅條記長二寸四分濶一寸三分俱
  垂露篆提督總兵官銀印虎紐三臺方三寸三分
  厚九分鎮守掛印總兵官銀印虎紐二臺方三寸
  三分厚九分鎮守總兵官銅闗防長三寸二分濶
  二寸俱清漢文栁葉篆副將㕘將遊擊銅闗防長
  三寸濶一寸九分宣慰司銅印方二寸七分厚九
  分俱清漢文殳篆都司銅闗防長三寸濶一寸九
[054-67b]
  分都司衛所千總銅闗防長二寸八分濶一寸九
  分守備銅條記長二寸六分濶一寸六分五釐衛
  守備銅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宣撫司銅印
  方二寸五分厚六分宣撫司副使安撫司領運千
  總銅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五釐長官司指揮僉
  事銅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漢文懸針
  篆衛經歴宣慰司經歴司銅印方二寸一分厚四
  分四釐垂露篆土千户銅印方二寸三分厚四分
[054-68a]
  五釐土百户銅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俱清漢文
  懸針篆管理
 京城喇嘛班第管理
 盛京喇嘛班第銅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
  文轉宿篆正乙真人銅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清
  漢文垂露篆十四年正月禮部奏理藩院堂印蒙
  古字應否仍照本文鐫刻得
㫖理藩院印文之䝉古字不必篆書外藩扎薩克盟長
[054-68b]
 喇嘛並䝉古西藏一應滿洲蒙古唐古特文亦不必
 篆書其在京扎薩克大喇嘛印滿文俱篆書䝉古文
 不必篆書六月
諭近用新定清文篆書鑄造各衙門印信所司檢閲庫
 中所藏經畧大將軍將軍諸印凡百餘顆皆前此因
 事頒給經用繳還未經銷燬者㑹典復有命將出師
 請㫖將庫中印信頒給之文遂至濫觴朕思虎符鵲
 紐用之軍旅所以昭信無取繁多庫中所藏其中振
[054-69a]
  揚威武建立膚功者具載
歴朝實録班班可考今擇其克捷奏凱底定迅速者經畧
  印一大將軍將軍印各七分匣收貯稽其事迹始未
  刻諸文笥足以傳示奕禩即仍其清漢舊文而配以
  今製清文篆書如數重造遇有應用具奏請㫖頒給
  一併藏之皇史宬其餘悉交該部銷燬此後若遇請
  自皇史宬而用者蕆事仍歸之皇史宬若偶因一事
  特行頒給印信者事完交部銷燬將此載入㑹典
[054-69b]
 御定印譜
 欽命總理一切軍務儲糈經畧大臣闗防一奉命撫逺
   寧逺安東征南平西平北大將軍印各一鎮海揚
   威靖逆靖東征南定西定北將軍印各一
 御製印譜序曰國家膺圖御宇
神聖代興赫濯撻伐光啟
鴻業時則有推轂命將之典及功成奏凱還上元戎佩印
  載在册府藏之史宬葢法物留貽不啻如曩籍所稱
[054-70a]
  玉節牙璋尚方齊斧者比乾隆十七年釐考國書篆
  字成因詳加酌定交泰殿所遵奉
世傳御寶仍依本文不敢更易其常行誥勅所鈐用以及
  部院司寺以下外而督撫提鎮以下咸改鑄篆文以
  崇典章昭法守而大將軍經畧及諸將軍之印或存
  舊或兼篆一依交泰殿諸寶之例各以時代為次兹
  西陲武功將竣爰譜圖系説如左書曰其克詰爾戎
  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於海表罔有不服信夫
[054-70b]
  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披斯譜也必將曰是
  印也是我朝某年殄某冦定某地所用也又將曰是
  印也鑄自某年某官既奉以集事傳至某年某官復
  奉以䇿勲者也想見一時受成
廟算元老壯猷豐紐重臺焜燿耳目繼自今覲揚
光烈思所以宏此逺謨弼我億萬世丕丕基將於是乎在
  以視銘績鼎鐘圖形臺閣者不尤深切著明也歟然
  則觀於寶譜而一人守器之重可知觀於印譜而羣
[054-71a]
 才翊運之殷又可知詩曰王之藎臣無念爾祖記曰
 君子聽鼓鼙則思將帥之臣一再披閲其何能置大
 風猛士之懷哉裝潢蕆事並令守者什襲尊藏為部
 凡四一皇史宬一大内一内閣一盛京也
 
 
 
 
[054-71b]
 
 
 
 
 
 
 
皇朝通典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