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8 山東通志-清-岳濬 (master)


[033-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東通志卷二十
  海疆志海運附/
  唐虞聲教東漸於海然距畿甸猶千里而遥也今
  則寅賔出日拱衛
 神京包乾奥而括坤區固莫宻於此矣我
皇上徳洋恩溥重譯來朝而安不忘危防禦惟謹登萊
  三環溟渤不見水端徂南極東洋有程島有汛岸
[033-1b]
  有堠熟其形勢使洪濤巨浸之險瞭若康莊則六
  轡在我矣至若元人以海運富國成山舊道膠水
  遺津得其人以經理之連檣飛輓何患非利涉哉
  攷之特詳條理具備將使籌兵食者有所取資焉
  豈暇與儁麗文人競誇蕩雲沃日之竒觀哉作海
  疆志
 海疆東省登萊青武等郡三面距海險津要口各藉/巡防而舊志海疆散見山川兵防條下未有專
 帙於義為疎今増集一編以補其闕首口岸次墩臺/次島嶼次防汛次道里次潮信次船具鉅細悉載而
[033-2a]
 復附以海運始末請行請止持論各有/不同然因時制宜亦未可膠柱而論也
 海防攷
 漢晉各朝有事於渤海者史不概見今攷設官防禦
 之制當自唐始
 唐天寳元年設登萊守捉萊州領之東牟守捉登州
 領之
 宋慶厯二年置刀魚巡檢郡守郭志髙奏置水兵三/百名戍沙門島備禦契丹
 每年仲夏居島秋/冬還郡著為令康定二年増置登州弩手升登州
[033-2b]
 為禁兵元祐二年設海禁制擅乘船由海入界河及/往髙麗新羅境者罪以徒
 往北界/者加等
 元至正十一年立山東分元帥府於登州
 明洪武初設沿海諸衞領以備倭都指揮使兼置巡
 察海道俱詳職官指揮使駐登州府海道一駐青州/一駐武定州皆管民兵巡司馬快謂之兵備
 海防/道嘉靖四十一年專設登州海防道萬厯二十年
 設登萊巡撫駐劄萊州府/稱防撫軍門專轄沿海屯衞兼轄遼東
 各島四十八年設登萊總兵官崇禎元年/改鎮為恊
[033-3a]
皇清順治九年撤登萊巡撫十八年復移臨清鎮於登
 州府其移鎮建置詳職官志其營/制分合官兵増减詳兵防志而海防道裁併不
 一各因其時詳職/官志康熙四十五年登州鎮設前後水
 師營五十三年裁後營水師官兵留前營分駐登膠
 逰撃駐膠州守/備駐登州府定為南北二汛雍正十二年又分為
 南北東三汛初定南汛自江南鶯逰山起至成山頭/與北汛會旗北汛自成山頭起西至直
 𨽻交界祁河口止北至北隍城島九十里與奉天水/師營汛分界十二年更定南汛自鶯逰山東至馬頭
 嘴與東汛㑹旗東汛自馬頭嘴北至成/山頭與北汛會旗北汛仍照舊分汛官兵船隻統
[033-3b]
 轄於登州鎮官兵増减船隻分/配俱詳兵防志而陸地營汛星羅碁
 布亦互相犄角云
 口岸自安東衛起循海而東而/北至海豐縣直𨽻交界止
 安東衛嵐山口衛東南二十里/陸汛係安東營日照縣漲洛口縣西/南五
 十里嵐山/東三十里濤洛口漲洛北二十里/洛字與雒通夾倉口濤洛北/十七里
 汪口夾倉北七十八里以上俱日/照縣地方陸汛係安東營諸城縣宋家口縣/南
 一百二十里龍旺東北二十/里舊設信陽龍灣二巡檢司董家口宋家東北/八十里龍灣
 口董家東一百三十里以上俱/諸城縣地方陸汛係即墨營膠州古鎮島口州西/南一
[033-4a]
 百四十里龍灣東五/十里設古鎮巡檢司淮子口入膠總口古鎮島東一/百四十里以上俱膠州
 地方陸汎/係膠州營即墨縣女姑口縣西南五十里淮/子東北一百餘里董家灣
 口女姑東一/百三十里登窰口董家灣南/二十五里巉山口登窰東一/百五十里
 家口巉山東北一百六十五里以上/俱即墨縣地方陸汛係即墨營萊陽縣何家口
 縣南九十里金家東北/六十里陸汛係寧福營海陽縣行村口縣西南八十/里何家東六
 十里舊設行/村巡檢司丁字嘴口行村東三十里以上俱海/陽縣地方陸汛係寧福營
 海州乳山口州西南一百三十里丁字東一/百八十里舊設乳山巡檢司南洪口
 乳山北/九十里浪煖口南洪東九十里以上俱寜海/州南岸地方陸汛係寜海營文登縣
[033-4b]
 五壘島口縣東南五十里/浪煖北一百里長㑹口五壘北/一百里望海口長/㑹
 北四/十里靖海龍王廟口望海東七十里舊係/靖海衛今改巡檢司柳埠口龍/王
 廟東北/二十里朱家圏口柳埠東二十里以上俱文登/縣南岸地方陸汛係文登營榮城
 縣馬頭嘴口縣南一百四十里/朱家圏北十五里石島口馬頭嘴東/二十里
 雞旺口石島北一/百五里養魚池口家雞東北/一百十里龍口崖養魚/池北
 八十/里朝陽口龍口西/五十里長峯口朝陽西一百二十里以/上俱榮城縣地方陸汛
 係文/登營文登縣威海龍王廟口縣北一百一十里長峯/西二十五里舊係威海
 衛今改/巡檢司雙島口龍王廟西北五十餘里以上俱文/登縣北岸地方陸汛係文登營
[033-5a]
 海州金山口州北五十里雙/島西四十五里養馬島口金山西/五十里龍門
 口養馬西/二十里清泉寨口龍門西三十里以上俱寧海/州北岸地方陸汛係寧福營
 山縣之罘島口縣東北五十里清/泉寨西三十五里大河口之罘西/十六里
 角口大河西一百里以上俱福/山縣地方陸汛係寧福營蓬萊縣盧羊口縣東/九十
 里八角西/二十五里劉家旺口盧羊西/九十里灣子口劉家西/二十里抹直口
 灣子西/十七里天橋口縣城北水門外去抹直西三里以上/俱蓬萊縣地方陸汛係登鎮中右二
 營輪/防黄縣黄河營口縣北二十五里天橋西四十/里陸汛係登鎮中營分防
 逺縣東良口縣北六十五里黄河營西四十里設/東良巡檢司陸汛係登鎮中營分防
[033-5b]
 縣三山島口縣西北三十五里東良/西十里陸汛係萊州營海倉口三山島/西十里
 設海倉巡檢司以上俱掖/縣地方陸汛係萊州營昌邑縣下營口一名濰河/口又名魚
 兒浦縣西北六十里海倉/西六十里陸汛係萊州營夀光縣瀰河口一名唐渡/河縣東北
 一百二十里濰河西七十五里陸汛係夀樂/營舊河口西有固堤鎮為濰縣海口今淤樂安縣
 新河口又名淄河門縣東一百/二十里陸汛係夀樂營利津縣牡蠣口縣東/北一
 百二十里設豐國鎮巡檢司陸汛係武定營自昌邑/縣下營口以西歴夀光樂安至牡蠣口海岸皆沮洳
 灘蕩為各塲竈晒鹽之地從内地墪堡道里計之共/五百二十里若以舟行水程計之不過二百里故各
 口相去逺近里數/不能畫一開載霑化縣絳河口縣東南八十五里/牡蠣西七十里設
[033-6a]
 久山鎮巡檢司/陸汛係武定營海豐縣大沽河口縣東一百五十里/絳河西一百一十
 里設大沽巡檢司陸汛係武定營西至祁河口係直/𨽻交界 按沿海口岸大小不可殫述今標舉其最
 要者大口為商船出入盤詰必嚴小口為漁筏往來/稽查宜宻陸汛則内地之分防水師則外洋之巡哨
 而巡司則近邏逺瞭亦有詰姦禦暴之責焉次第志/之用資稽考至於營員大小汛兵多寡另詳兵防志
 墩臺設炮曰臺司烽曰墩皆有堡房係陸路汛兵守/之按東省沿海設立炮臺自明萬厯間防倭備
 遼其比如櫛今承平日久減存不過什一然舊設之/地不可不志之以備不虞之用故以現設炮臺提綱
 大書而於相間之墩堡舊曽設/炮者聮絡分註於下以備參攷
 安東衛衛城東南二十里有嵐頭山墩東三十里至/日照縣漲洛口墩又東二十里至濤洛口墩
[033-6b]
 又東十七里至夾倉口墩又東三里至東墩又東三/十五里至石臼所墩皆舊設炮臺又東四十里至龍
 旺/口
 龍旺口炮臺東二十里至諸城縣宋家口墩又東八/十里至董家口墩又東五十里至董家
 口東墩皆舊設炮臺又/東五十里至亭子欄
 亭子欄炮臺東三十五里至龍灣口墩舊設/炮臺又四十八里至古鎮口
 古鎮口炮臺膠州地方東八十里至大灣口墩/舊設炮臺又東一十五里至唐島
 唐島口炮臺東五十里至張頭嘴墩北三百二十里/至即墨縣女姑口墩皆舊設炮臺又東
 五十里/至青島
[033-7a]
 青島口炮臺東三十五里至野雞臺墩又東三十里/至石老人墩皆舊設炮臺又南一十五
 里至董/家灣
 董家灣炮臺南二十五里至登窰口墩又東七十五/里至七溝墩又東三十五里至大橋墩
 皆舊設炮臺又東/四十里至巉山口
 巉山口炮臺北三十五里至走馬嶺墩又東十里至/新莊墩皆舊設炮臺又東一十里至黄
 龍/莊
 黄龍莊炮臺東三十里至周哥莊墩又東一十五里/至望山墩又東二十五里至七口墩又
 北二十里至米粟墩又北五十里至金家口墩又北/六十里至萊陽縣何家口墩又北六十里至北墩皆
[033-7b]
 舊設炮臺又東二十二/里至海陽縣丁字嘴
 丁字嘴炮臺北五十里至羊角盤墩又北六十里至/草島嘴墩又東二十里至寧海州琵琶
 口墩又北六十里至旗竿墩皆舊/設炮臺又北八十里至黄島口
 黄島口炮臺北一十五里至南洪墩又東一十里至/白沙墩又北八十里至浪煖口墩皆舊
 設炮臺又北一百二十/里至文登縣五壘島口
 五壘島炮臺北一百二十里至長㑹口墩又北四十/里至望海墩又北七十里至龍王廟墩
 又東四十里至朱家圏墩皆舊設炮/臺又北一十里至榮成縣馬頭嘴
 馬頭嘴炮臺北六里至北墩舊設炮臺/又東一十五里至石島
[033-8a]
 石島口炮臺東五里至石島北墩又東一百里至家/雞旺墩又東一十里至青魚灘墩又東
 一十二里至倭島墩又東一十五里至裡島/墩皆舊設炮臺又東七十五里至養魚池
 養魚池炮臺北二十五里至池北墩舊設炮/臺又北五十五里至龍口崖
 龍口崖炮臺西四十八里至朝陽口墩又西七十五/里至竈埠口墩又西二十里至海埠口
 墩又西二十五里至長峯口墩又西五里至樵子埠/墩又西一十五里至文登縣三官營墩又西三里至
 威海司東門外墩皆舊設炮臺/又西五里至文登縣祭祀臺
 祭祀臺炮臺西一百二十里至貉子寨墩西五十里/至寧海州清泉寨墩又西一十五里至
 沿臺墩皆舊設炮臺又西一/十五里至福山縣之罘島
[033-8b]
 之罘島炮臺西一十六里至大口墩舊設/炮臺又西一百里至八角口
 八角口炮臺西二十里至蓬萊縣盧羊口墩又西四/十里至白石墩又西二十里至劉家旺
 墩又西二十里至灣子口墩皆舊/設炮臺又西二十里至天橋口
 天橋口炮臺西六十里至黄縣黄河營墩又西八十/里至㟂屺島墩又西一百里至招逺縣
 王徐口墩又西一十五里至掖縣石灰嘴墩又西一/十五里至髙沙墩皆舊設炮臺又西二十里至三山
 島/
 三山島炮臺西三十里至小石島墩又西二十里至/黑港口墩又西四十里至海廟口墩又
 西二十五里至虎頭崖墩又西八十里至昌邑縣魚/兒浦墩又西三百二十里至利津縣牡蠣口皆舊設
[033-9a]
 炮臺未設/者不載
 島嶼
 曲福島 沐官島 齋堂島以上俱諸城/縣東南海中靈山島
 唐島 雞島 牛島 顧家島 竹槎島 黄島
 小青島以上俱膠/州南海中古蹟島 赤島 徐福島 勞公
 島 車公島 車門島 女島 獅子島 小管島
 大管島 巉島 白龍島 龍口島 張牙島 田
 横島 青島 白馬島以上俱即墨/縣南海中香島 馬官島
[033-9b]
 盧島 鴨島 麥島 土埠島 灰島 千里島以/上
 俱海陽縣/南海中裡島 草島 小青島 竹島 塔島
 黄島 宫家島以上俱寧海/州南海中琵琶島 甕島 鐶石
 島 姑嫂島 五壘島 蘇門島以上俱文登/縣南海中王家
 島 延真島 鏌邪島 鹿島 孤石島 倭島
 海驢島 海牛島 雞鳴島以上俱榮成/縣東海中劉公島
 雙島以上俱文登/縣北海中養馬島 夾島 崆峒島 栲栳
 島以上俱寧海/州北海中之罘島在福山縣/北海岸大竹島 小竹島
[033-10a]
 長山島 沙門島即廟/島小黑山島 大黑山島 候
 雞島 髙山島 鼉磯島 大欽島 小欽島即羊/駝島
 南皇成島一作/隍城北皇成島即漠島以上俱/蓬萊縣北海中衣島 桑
 島 㟂屺島以上俱黄/縣北海中三山島 小石島 芙蓉島
 以上俱掖/縣北海中
 按海中島嶼不可勝紀兹就水汛經由之所擇其要/者書之所繋各州縣均以陸地對出洋面約界分析
 不能以尺寸界也其濵海之山如福山之之罘島黄/縣之㟂屺島掖縣之三山島雖以島名而根址聮於
 陸地山中景蹟仍載入/山志條下以資互攷云
[033-10b]
 防汛一曰險汛兩山相阨水多嶕石風潮不測者宜/用把截二曰要汛衆道必由舎此無他岐者宜
 屯重兵三曰衝汛往來必經為住泊之定程者宜用/守防四曰會汎居中控制衆道可以總集者宜立軍
 門五曰閒汛潮水出入小口狹灘不能泊船者宜設/墩堡六曰散汛道旁島嶼暫可避風者宜用巡哨七
 曰迂汛避風入口換風出口無闗正道者宜用瞭望/八曰僻汛支流迴曲偏在一隅者宜用偵探按此八
 汛以區析海上之情形審其緩急量其重輕則防/守得宜而海疆安於磐石矣謹次第述之如左
 衝汛 鶯遊山自江南海州安東界入山東境海道
 第一程也東為鶯遊山西為孫家島兩山對峙如門
 船所必由又謂之應由門若放洋自金山衞來者不
[033-11a]
 泊此地凡由海運正道來者無不於此候風舊設有
 虚溝營守備南城把總正以防其衝也 濤雒口可
 容船十餘隻 夾倉口可容船二十隻迴避望海石
 石臼口可容船六七隻迴避桃花欄 龍王口可容
 船三十隻迴避黄石欄 龍潭可容船百餘隻 沐
 官島可容船十隻 以上俱堪灣泊之散地其餘滴
 水口沙灣口為西南經過之背路不載
 衝汛 齋堂島自鶯逰山至此四百里程途太賖必
[033-11b]
 須於此駐泊東為胡家山西為瑯琊臺中方圓二十
 里可容船六七十隻 董家灣在齋堂島西北可泊
 船三百隻
 閒汛 古鎮口在大珠山前海道迤西其北岸多礁
 石船不敢近或有商船重載必停船洋中用小船撥
 運一遇東南風起則拔錨他徙頃刻難停設有巡檢
 司弓兵可以哨守
 迂汛 靈山島在海中央東面峭壁如削西面水多
[033-12a]
 巨石無岸口遮風西南城子口可泊小船十餘隻迴
 避東北正北正東風 鼓樓圏在靈山島東北可容
 船十餘隻迴避正北西北風可暫駐泊
 僻汛 柴葫蕩在靈山島對岸乃海道之西北石磯
 險窄港㲼曲回海濵居民用二三百石之小船撥載
 以入稍重則淺矣且待東南風始入西北風始出若
 長行之船斷不敢入
 次衝汛 唐島在靈山衞南門外自齋堂島至此一
[033-12b]
 百五十里有漫嶺無髙山迴避東北正東正北風行
 大海者不必於此駐泊入膠州者必泊於此
 險要汛 淮子口在陳家島之東頭黄庵山下有露
 明石大仙橋小仙橋之險商船多壞於此非長年水
 手不敢輕入從大洋至膠州更無别路可通 小青
 島在淮子口對岸入海者必由之道
 迂汛 登窰口在勞山南頭本捕魚之口非戍守要
 地因人烟輻輳賊船昔曽犯搶遂設兵防之 董家
[033-13a]
 灣距登窰口十里亦海濵市鎮可容船偶泊迴避捉
 馬嘴
 閒汛 薛家島在陳家島之西一面臨海三面居陸
 實為平地中多良田無險可守無口可防 陳家島
 在淮子口之西其東為黄庵山峭壁巨石不可攀躋
 黄島在黄庵山下有島之名實為沃壤潮生則四面
 皆水潮落則徒步可入其北頭或可偶爾避風不堪
 久駐
[033-13b]
 散汛 頭營子距膠州三十里海至此僅濶四五十
 里但謂之港且有攔門沙潮落即成沙嶺潮生用長
 竿㸃水方可行船商船没入沙内者必經旬月待潮
 汛大漲然後得出長行之船不能旋入旋出閒散之
 汛實為阨塞之地 二營子距膠州十餘里東接麻
 灣口西抵守風灣膠州海盡於此欲用守兵則離水
 三里無可守欲用哨兵則已至面前無容哨故謂之
 散 其餘女姑口鰲山衛浮山所金家口泊子口俱
[033-14a]
 為背路不載
 衝汛 福島自唐島至此一百二十里島中地方圓
 三十里可容船二百餘隻地濶灘平可泊多船 濶
 落灣可容船二百餘隻 小管島可容船二十隻
 大管島可容船十餘隻
 險衝汛 田横島自福島至此一百五十里島東西
 長五里遇北風泊南面東風泊北圏可容船百餘隻
 東北岸下水底三孤石旁多隠石宜迴避 楊家溝
[033-14b]
 可容船三十隻 草島嘴可容船五六十隻 青島
 西圏可容船十餘隻 黄島西南灘可容船十餘隻
 宫家島可容船三四十隻 其餘行村島馬公島何
 家馬頭乳山寨上港口靖海衛北張濛島皆是背路
 散地
 衝要汛 延真島自田横島至此四百里可容船六
 七十隻由海運大道來者必泊此候風以過成山頭
 由開洋來者亦必望此而至成山頭内外兩道舎此
[033-15a]
 更無岐路 鏌鋣島西頭季家圏可容船二三十隻
 避東北東南風迴避&KR0552石 鹿島可容船一二十隻
 養魚池可容船二百餘隻避東風 黄埠嘴可容船
 二百餘隻避東風東北風
 險要衝汎 成山頭斗入海峭壁嵯岈望而畏其險
 惡貼山乃有平道中洋反多礁石故謂之險自運道
 來者自開洋來者舎此更無他路故謂之衝要但不容
 駐泊 駝駞口東岸下可容船七八十隻 李叢嘴
[033-15b]
 可容船二三十隻 柳夼海口可容船五六十隻
 青雞島水底礁石宜避 小黄島口可容船三十隻
 威海衛東門口教塲頭塢口可泊船四百餘隻  其
 餘寧津所崮山海口尋山所青魚灘家雞旺皆是背
 路散地
 衝要汛 劉公島自成山頭至此一百四十餘里島
 地東西長二十里可容船百餘隻凡由海道開洋來
 者皆過成山頭必於此駐泊更無他路 養馬島可
[033-16a]
 容船三四十隻避西北風 龍王廟前可容船二三
 百隻避西北東北正北風 崆峒島前可容船二三
 十隻迴避東南沙港 夾島可容船六七十隻
 衝汛 之罘島自劉公島至此二百餘里東南汪周
 圍二三里可容船一百餘隻 八角口距登州府六
 十里可容船六七十隻 新河海口可容船五六十
 隻 劉家海口可容船一百餘隻
 會汛 登州府水城海口𦂳貼海濵北城即為蓬萊
[033-16b]
 島島下即為水城出水城即為大洋自南來者或由
 海道或由開洋皆於此萃聚向北去者或收旅順或
 收天津皆於此起程舊設防撫軍門總鎮海道皆以
 此為要會之地也
 衝要汛 長山島自之罘島至此一百八十里在水
 城北三十里船至登州不得入水城者必於此駐泊
 迴避東南嘴沙港按海運圖多言自之罘島泊沙門
 島與長山島相去甚近 沙門島一名廟島南面黒
[033-17a]
 港可容船三四十隻避北風 㟂屺島東西北三面
 皆礁石難以駐泊閒地也 桑島可容船五六十隻
 宋港可容船四五十隻
 衝汛 三山島在萊州府東北六十里三山下自長
 山島至此二百餘里島下可容船五百餘隻西抵天
 津東收旅順一水平洋北海之要地也
 衝汛 海倉口在萊州府西北五十里對岸即天津
 衛自三山島至此一百五十里南風半日可達天津
[033-17b]
 循海行一百六十里徑入利津縣之大清河口此北
 海之樞紐東省之咽喉尤所當致慎者三山島以西
 皆沙港海口不臨大洋易於防守兹不具論
 南道自南而北者為南/海道見萊州府志
 第一程自鶯遊門起東北逺望琅邪山前投齋堂島
 灣泊約四百里為自南而北入山東界之一大程島
 西面有泥灘三里可容船百餘隻如船多島東北三
 十里有龍灣口可泊船二百餘隻中間所過水面東
[033-18a]
 北一百九十里至濤雒口又二十里至夾倉口迴避
 望海石又東三十里至石臼所海口迴避石臼欄胡
 家欄曲福桃花欄又東四十餘里至龍汪口迴避黄
 石欄又東二十里至龍潭可容船百餘隻又東二十
 餘里至沐官島迴避胡家山以上可泊五處應迴避
 七處俱用西南風迴避西北風
 第二程自齋堂島等處開船正東由膠州靈山島東
 北逺望勞山前投福島灣泊共約二百餘里此島周
[033-18b]
 圍二十里西南有泥灘二里半可容船六十隻如船
 多島西五十里有董家灣濶大可容船三百餘隻中
 間所過水面東四十里至古鎮口迴避海子嘴又東
 五十里至靈山島島西南嘴可容船二十隻迴避東
 北正東風島東北鼓樓圏可容船十餘隻迴避正北
 西北風此處雖可容船不宜久住東北六十里至唐
 島可容船二百餘隻避東風東北正北風迴避露明
 石即淮/子口又東五十里至小青島避正北東北風又東
[033-19a]
 六十里至董家灣迴避捉馬嘴以上可泊五處應迴
 避三處俱用西南風迴避西北正北東北風
 第三程自福島開船東二十里迴避老君石逺望田
 横島灣泊約一百五十餘里此島周圍三十里可容
 船二百餘隻如船多島東七十里有濶落灣可容船
 二百餘隻中間所過水面東北六十里至小管島又
 東十里至大管島又東七十里至田横島以上可泊
 二處應迴避一處
[033-19b]
 第四程自田横島開船逺望槎山前投延真島灣泊
 共約四百餘里此島東西長五十里遇北風泊南面
 遇東風泊北面可容船百餘隻東北岸下有三孤石
 又旁多隠石皆宜迴避中間所過水面東四十二里
 至楊家灣又東三十里至草島嘴又東三十里至青
 島又東三十里至黄島又東北三十里至宫家島又
 東一百五十里由蘇門島至延真島以上可泊六處
 應迴避三處即三處/孤石
[033-20a]
 第五程自延真島開船稍放洋行東轉杵島嘴北過
 成山頭西北望威海衛山前投劉公島灣泊約一百
 四十餘里此島可容船六七十隻中間所過水面東
 三十里至鏌邪島西頭季家圏又東三里至鹿島又
 東十五里西北四十餘里至養魚池又東北二十餘
 里至黄埠嘴又東南一里迴避成山頭又東七八里
 迴避殿東頭此二處極險須放洋逺避過此轉西三
 十餘里至駱駝圏裡東岸下可容船七八十隻又西
[033-20b]
 三里李叢嘴可容船二三十隻又西十五里至柳夼
 口避西北東北風又西一百里至劉公島迴避島東
 南礁石嘴又西四十里至威海衛東門口教塲塢可
 泊船四百餘隻避西北風以上可泊四處應迴避三
 處
 第六程自劉公島開船至之罘島灣泊約二百餘里
 此島東南長二十里可容船一百餘隻島迤東三十
 餘里有崆峒島前可容船二三十隻中間所過水面
[033-21a]
 迤西一百四十里至養馬島迴避西北風又島西迴
 避煉石嘴西北五十里係崆峒島又西三十里係之
 罘島以上可泊二處應迴避一處
 第七程自之罘島開船至沙門島灣泊約一百八十
 里島東南汪周圍二三里可容船一百餘隻避西北
 東北正北風中間所過水面西六十里經八角嘴又
 西五里迴避龍洞嘴又西五十里迴避四石又一二
 里入劉家汪口避四面風又西二十里迴避灣子口
[033-21b]
 東北沙港又西二十里迴避抹直口金嘴嶕石又西
 三里入新河海口即登州府水城迴避觀音嘴石西
 北四十里迴避長山島東南嘴沙港又西十里至沙
 門島以上可泊三處迴避六處
 第八程自沙門島開船至三山島灣泊約二百餘里
 中間所過水面南三十里迴避大石欄又西六十里
 至桑島避西北東北正北風迴避島東北二處礁石
 又西迴避羊欄口礁石又西十五里即三山島以上
[033-22a]
 可泊二處迴避四處
 第九程自三山島開船西投大清河口灣泊共約四
 百餘里此口可容船五十餘隻中間所過水面西五
 十餘里至芙蓉島西南面可容船四五十隻又西五
 十餘里迴避虎頭崖並東北碎石又西五十餘里至
 海倉口迴避海口樁木閘石又西一百一十里至瀰
 河口又西四十餘里至小清河口俱外有沙港不可
 入以上可泊二處應迴避四處
[033-22b]
 第十程自大清河開船投大沽河口約一百八十里
 此口可容船二百餘隻中間所過西三十里至大沙
 河口可容船一百五十隻迴避沙港一處又西一百
 二十餘里至大溝河口可容船一百餘隻又西北二
 十餘里至大沽河口以上可泊二處迴避一處又西
 北交直𨽻滄州界以上十程乃山東省沿海自南而/北之津程也巡船商船大約由此
 然海洋不同内地乘潮駛風逺近所經詎可拘泥近/得閩人黄中官文登令時於邑中長年三老詢悉自
 北而南海道按程筆記其洋面里數并迴避險處互/有異同較萊志更為詳宻因並志之以俟司疆者之
[033-23a]
 參考折/𠂻云
 北道自北而南者/為北海道
 自直𨽻滄州祁河口東南為大沽河屬山東海豐縣
 自大沽河口開船向東南巳字行二十餘里至大溝
 河又行二十里向正東乙辰約行十餘里向南方未
 丁過淺沙至奎兒河灣泊計程五十五里套兒河屬/霑化縣自
 縣西往東逶迤二十餘里向北入海無村落居民河/口寛里許潮滿水深三丈餘沙路黑泥傍皆鉄板沙
 可容六十餘艘避颶風海口東北十里外有攔港沙/宜乘潮出入其間所過者為大溝河口屬海豐縣可
[033-23b]
 泊五十餘/艘避颶風
 自套兒河開船向北方丑癸出套兒河攔港沙轉甲
 卯又乙辰又㢲巳共約行十里過淺沙向東南巳字
 約行一百里轉東南辰㢲約行三十里至大清河灣
 泊計程一百四十里大清河屬利津縣由河而上五/十里為丁河有居民數百家地
 名豐國鎮上經利津蒲臺以達山東省城乃濟水入/海之路向東北達海河口寛里許潮退水深丈餘下
 皆黑泥傍皆鉄板砂岸北名牡蠣嘴有小海神廟無/村落東北十里外有攔港沙洋船千石者亦可乘潮
 來注容百餘艘避颶風直沽海船多來販糧貿易之/要地也其間所過者有大沙河口屬霑化縣可泊二
[033-24a]
 十餘艘避東北西北風有絳河口亦屬霑/化縣可泊八十餘艘避正南東南西南風
 自大清河口開船向正東甲卯約行四里若值正南
 風可折戧向南方己丙約行三十里值西南風向東
 南已字約行六十里值正北風向東南㢲已約行六
 十里若西北風大發不得收入港口姑就唐渡河海
 岸淺沙處亦可寄泊計程一百五十里唐渡河即瀰/河口屬夀光
 縣向東南入海旁無居民河口寛十餘丈潮滿水深/數尺難避颶風其間所過有小清河口即淄河門屬
 樂安縣可泊三/十餘艘避颶風
[033-24b]
 自唐渡河開船若值西北風向東南辰㢲約行三十
 里值正北風向東方乙辰約行三十里又向東南㢲
 已約行六十里值東北風向正東甲字約行三十里
 可泊淮河口攔港沙外計程一百五十里淮河屬昌/邑縣由媒
 河可通膠萊河其經流則濰水也向東北入海内深/外淺有攔港沙約行二十里水深五六尺值大雨水
 發易淤不時遷徙河内可避颶風倘不遇潮滿水淺/難進岸無居民由河而上二十里有南北營二村居
 民三四十家為/海船裝載之所
 自淮河口開船若值正南風向正東乙卯約行五十
[033-25a]
 里逺望隠見虎頭崖及芙蓉島又向東北艮寅約行
 七十里至芙蓉島灣泊計程一百二十里芙蓉島屬/掖縣循環
 數里怪石巉巗突出海中背西北面東南島上建小/海神廟無村落島下水深數尺底皆細沙可泊十餘
 艘避西北正北大風島之北有鵰翎嘴東北有小石/島一帶長沙正東乃萊州府城東南有海神廟及萊
 州府髙山數重正南有虎頭崖每春夏間天津各處/漁船皆在此捕魚洋船千石者亦可灣泊乃掖縣界
 也其間所過者有膠萊河口亦名海倉口與淮河口/相通乃海運故道今水淺不堪泊船自淮河口出淺
 以後水皆澄碧非/若直沽之渾濁也
 自芙蓉島開船若值西南風向西北乾亥過小石島
[033-25b]
 出鵰翎嘴約行四十里向東方甲寅約行十里向正
 東乙卯約行三十里過三山島值正南風向正東甲
 卯約行六十里向東北艮寅約行一百里向西北乾
 亥約行四十里過㟂屺島向正東甲卯約行六十里
 到桑島灣泊計程三百四十里桑島屬黄縣周圍十/餘里一帶平沙上有
 龍王廟居民五十一戸田地九頃零東有礁石離岸/數丈突出水面下有暗礁宜避隔水正南有黄縣老
 岸島旁水深八尺餘下皆碎石可泊五六十餘艘避/正南正北大風其間所過有小石島屬掖縣可泊一
 百餘艘避颶風三山島亦屬掖縣可避東北風泊二/十餘艘㟂屺島屬黄縣上有居民十二戸地四頃餘
[033-26a]
 可泊十餘艘避正北東北西北風每春夏間/三山島㟂屺島二處漁船畢集亦捕魚之所
 自桑島開船若值西北風向東北艮字行使至廟島
 灣泊約計程一百里廟島即沙門島屬蓬萊縣南連/南峯山北接鳳皇山中央平坦
 處城址猶存長山島環其東長沙之外逺見大小竺/二山在焉大小黑山繞其西東南望見登州府島間
 水深丈餘可泊數十艘避北風上有田地五頃六十/畝及神妃顯應宫居民十餘家洋船往來於直沽者
 必於此灣泊蓋海/道咽喉之地也
 自廟島開船乘正北風向南己丙約行三十里將過
 長山島淺沙若值風急浪湧難以前進再行二十里
[033-26b]
 可停泊於登州水城天橋外計程五十里登州府三/面環海依
 山建城正北有蓬萊閣旁有避風亭東即天/橋口海船可以出入所過長山島屬蓬萊縣
 自天橋口開船若值西南風向東北艮寅約行十里
 又向正東甲卯約行三十里到灣子口水深四丈又
 向正東甲卯約行十里到西鳳山如值東北風向正
 東甲卯約行五里又向東南辰㢲約行五里又向正
 南丙午約行三里向西北乾亥至劉家汪口灣泊計
 程六十餘里劉家汪口屬蓬萊縣岸長自北而西以/亘東南其正東臨大海岸北浮出礁石
[033-27a]
 數處東南有朱髙山環抱岸上二村居民百餘家田/地甚多岸旁水深一丈下皆沙泥可泊五十餘艘避
 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大風
 自劉家汪口開船若值正東風向東方乙辰約行六
 十里到龍門港其山峻削玲瓏巨石底水深數丈向
 南己丙約行三十里左望之罘島右循海岸進八角
 海口水深四丈餘細沙底復向西北近岸灣泊計程
 九十里八角海口屬福山縣去縣城陸路四十五里/海口負北面南一帶平沙東邉有礁石出水
 離岸數十丈由西北而西以至東南有羣山環抱岸/上有三官廟村中居民百餘家岸下水深一丈細沙
[033-27b]
 底可容百餘艘洋/船亦可進泊避風
 自八角海口開船若值正南風甚微則撃楫而行向
 東方乙辰約行六十里至之罘島山麓水深七尺黑
 泥底復向東南辰㢲沿山麓約行二十里向正西辛
 酉進口至島下灣泊計程八十里之罘島屬福山縣/島北海濵諸山蜿
 蜒二十餘里丹崖百尺鬰峙海中陸路西十里可通/福山縣周圍四十餘里島上有龍王廟居民六十九
 戸地叄頃貳拾餘畝對面正南有羣山拱映西有長/沙環抱稍逺即九姝山磁山島口向東水深二丈餘
 黑泥底有巨石當流立於港口兩旁舟楫皆可往來/口外水深七丈黑泥底東北有七八小嶼名崆峒島
[033-28a]
 屬寧海州島内寛濶可容數百艘洋船/往來廟島者多在此灣泊可避颶風
 自之罘島開船若值西南風向正南午字約行四十
 里向東方乙辰約行六十里至養馬島灣泊計程一
 百里養馬島屬寧海州懸處海中北臨大海逺望西/北海上猶見崆峒島正南隔水望見髙山名巋
 山山下海岸乃寧海州城有營守備駐劄其東南有/崑崙山正東有一帶暗沙潮落方露中有一道可通
 舟楫但水淺人不常行舟從而入寧海州上有村落/數處共七十餘戸地貳拾餘頃港内水深丈餘黑泥
 底可容三四十/艘避西北風
 自養馬島開船若值西南風向西北乾戌出口轉東
[033-28b]
 北艮寅約行二十里向正東卯字約行一百一十里
 過咬牙嘴此處衆流迸集水勢湍急岸旁有杵島水
 道稍險又向東南㢲已約行二十里水深六丈黒泥
 底將進劉公島北口有二巨石當流行舟宜避之向
 正南丙午約行十里至島下往南灣泊計程一百六
 十里劉公島屬文登縣懸處海中東南長十里廣六/里東北有二海口南口水面寛濶舟楫俱可往
 來隔水兩旁皆有髙山環映正東臨大海有礁石出/海里許正西隔水乃屬寧海州之威海衛城有巡檢
 司駐劄島上有新墾地叄頃計居民三十八戸島下/水深四丈黑泥底可容百餘艘避正北東北風由島
[033-29a]
 而西直通威海衛諸山環抱水面寛濶深二丈可容/百餘艘避颶風洋船往直沽遼東者過成山頭必於
 此停泊然後開/船乃要津也
 自劉公島開船若值西南風向東南㢲已約行二十
 里又向東方乚辰約行八十里又向正東乙卯約行
 五十里過青磯島此島及對面沙岸名朝陽石復向
 正東乙卯約行五十里至成山頭此處怪石嵯峨巨
 波洶湧潮漲南流潮退北流水勢湍急濤聲如雷三
 十餘里為南北分汎之地有海口名駱駝圏可容七
[033-29b]
 八十艘避颶風如遇𦂳急可以宿泊對面正北有海
 驢島島北有淺沙宜避成山頭里許有大卧虎石小
 卧虎石暗礁沉在水中時起白浪最為險惡舟楫往
 來宜避過海驢島𦂳近成山頭沿邉而行向東南㢲
 已歴丙午丁未以至子癸依山麓行約行四十里至
 龍口崖灣泊計程二百四十里龍口崖屬榮成縣陸/路一十里達於城崖
 口自西南至南皆臨大海崖之東南有武梁山東北/有倉山西北有夫人山成山西有炮臺岸旁一帶平
 沙岸上村落二處居民二十餘戸岸下水深二丈黑/泥底可容二十餘艘洋船過成山北亦可停泊避東
[033-30a]
 南正北正西風所過青磯島/駱駝圈海驢島均屬榮成縣
 自龍口崖開船若值西北風向西南坤字行三十里
 過養魚池向正南午字約行八十里過倭島向南方
 丁未約行三十里向正南丙午約行四十里向正西
 庚酉約行六十里向西北乾戌收入泊在馬頭嘴計
 程二百四十里馬頭嘴屬文登縣陸路三十餘里至/舊靖海衛海口西南有馬頭山榮光
 山西有鐵槎山西北一帶平沙北及東北有齊山延/真島環繞東南臨大海岸上有地村落居民二十餘
 戸口外水深三丈餘東北海中有三礁石宜避口内/水深一丈五尺俱鉄板沙可容數十艘避大風惟東
[033-30b]
 南風浪巨不便灣泊所過養魚池口屬榮成縣可容/二百餘艘避東風倭島延真島均屬榮成縣延真島
 可泊船六/七十隻
 自馬頭嘴開船若值正北風用坤申出口向西方辛
 字行過蘇門島至靖海衛灣泊計程六十里靖海衛/城臨於
 海邉在岸之東南城内有巡檢司駐劄自南而北一/帶平岡正南有鐵槎山嵯峨髙聳正西隔海逺望見
 五壘島自西南以至西北皆汪洋大海水深一丈爛/泥底近岸淺處皆鐵板沙底海口甚寛但旁多礁石
 僅可泊五六艘避東南正北東北風所過蘇門島屬/文登縣可容四十餘艘避大南風五壘島屬文登縣
 自靖海衛開船若值東北風向正西庚酉約行一百
[033-31a]
 五十里過宫家島黄島至葫蘆嘴水深三丈五尺石
 底又過小竹島轉正西辛酉約行三十里過小青島
 又轉正西庚酉約行六十里至大嵩衛今海/陽縣其西南
 有礁石出水長十餘里行舟宜避之正南海中百餘
 里外有千里島向西南坤未約行一百里轉向南坤
 申約行二十里至横島下灣泊計程三百六十里横/島
 本名田横島屬即墨縣懸處海巾長十里廣里許上/有地居民十餘戸島之東北皆沙灘西南有礁石隔
 水西南有坡頭山西有小島皆懸處海中相映對峙/島下水深二丈沙泥底可容百餘艘避東北風所過
[033-31b]
 宫家島可容三十餘艘避颶風黄島可容十餘艘惟/西風不宜灣泊小竹島可容十餘艘避西南風小青
 島可容七八艘避南風塔島可容十餘艘避颶風乳/山口一名琵琶口可容百餘艘避颶風俱屬寧海州
 自田横島開船若值東北風向西南坤未約行九十
 里過管島車門島車公島過勞山頭巍峩聳翠巨浪
 險惡轉正西庚酉約行三十里過勞公島從西南逶
 迤進福島灣泊計程一百二十里福島本名徐福島/屬即墨縣是島背
 東面西懸處海中周圍二十餘里有地七十餘畝皆/傍山下登窰口之民渡水來耕收穫即返上無居民
 正西港内有小島名勞公島自東北以及正西一帶/髙山長數十里皆名勞山島口水深一丈五尺黑泥
[033-32a]
 底可容二百餘艘洋船多在此停泊可避颶/風所過管島車門島車公島均屬即墨縣
 自福島開船若無風乘潮順流而行向正西庚酉約
 行七十里到淮子口轉西北乾亥行至黄島灣泊計
 程七十里黄島屬膠州懸處海中周圍二十餘里有/居民田地東通淮子口大洋西北九十里
 逹膠州及膠萊河東南有小珠山迴抱對面一帶沙/坡東北望見勞山島島下水深六丈沙底可容數十
 艘避東風南風洋船沙船到膠州貿易者由此經過/乃咽喉之要地也所過輝村島青島俱屬膠州可容
 數十艘避東北西北正北風洋船/不得進淮子口者多於二處停泊
 自黄島開船若值西北風向東南㢲已行出淮子口
[033-32b]
 轉南方己丙約行三十里過小珠山田島轉西南坤
 未約行三十里過薛家島復行十里向東北方進唐
 島西口灣泊計程七十里唐島屬膠州周圍四五里/上無居民懸處海中中有
 露明石一條如帶與旱地相通潮漲則没潮退則露/徒歩可行隔山即舊靈山衛島居正南旁有兩口俱
 西南向其西邉海口狹小水深一丈五尺泥底可容/二十餘艘避颶風東邉海口寛濶亦可泊船避颶風
 但多礁石海船以進口為艱凡往來者多在西口停/泊自東南而北以至正西皆髙山環抱有地及居民
 正南海中有水靈山/東北逺望猶見勞山
 自唐島開船若值正北風向西南坤未約行七十里
[033-33a]
 過大珠山古鎮口又約行三十里至齋堂島灣泊計
 程一百里齋堂島屬諸城縣東南兩岸皆相連懸處/海中周圍二十餘里上無居民田地對面
 老岸多礁石正北有瑯琊山上有廟宇下有居民島/下水深一丈五尺細泥底可容數十艘避西北正北
 東北東南風所過大珠山古鎮口俱屬膠州自齋堂/島南行二百四十里至鶯遊山即屬江南淮安府海
 州界/矣
 潮信朝曰潮夕曰汐每日長落各有其時/故曰潮信然亦各隨其地為後先也
 每月自十三日起信潮日壯一日十七日十八日愈
 壯二十日始衰至二十六日而衰止也又自二十七
[033-33b]
 日起汛潮日壯一日初一日初二日愈壯初五日始
 衰至十二日而衰止也一月之間潮凡再壯再衰汐
 亦如之出諸城/縣志一日之内凡遇子午時壯則卯酉時
 衰丑未時壯則辰戌時衰寅申時壯則己亥時衰以
 所壯之時起則衰可測矣又以初一日何時壯越三
 日而更進一時越五日則更進二時下半月與上半
 月等以此推測無不憑凖故曰潮信出寧波/海潮記
 船具東省現在存營駕駛者有雙篷/水艍船趕&KR1620船二種詳兵防志
[033-34a]
 飛艎鬬艦戰於水中俱受命於風濤冲風破浪相機
 用力在人所為非舟之大小而能取勝於人之勇怯
 也水戰非鄉兵所慣乃沙民所宜蓋沙民生長海濵
 習知水性出入波濤如履平地在江南太倉崇明吳
 淞等處有之故船曰沙船但沙船僅可於各港協守
 内洋出哨若欲赴馬蹟陳錢花鳥盡山俱東北大/洋中山名
 處必須用福蒼即艍/船也及廣東烏尾即鳥/船也等船蓋沙船
 能調戧音同/創使逆風然惟便於北洋而不便於南洋
[033-34b]
 北洋淺南洋深沙船底平不能破深水大浪北洋有
 滚頭浪福蒼船底尖最畏此浪沙船却不畏此浪北
 洋可抛鐵錨南洋水深惟下木椗出武備/志畧
  附載鄉保分汎法康熙五十年萊州府/知府陳謙條陳節畧
 敬陳防海團練之法以協汛守事竊照沿海地方每
 多失事賊艘飽颺而去緝捕無從皆由口岸遼濶汛
 廣兵單水師一營鞭長莫及除州縣海口水淺不能
 泊船者姑緩置議外其水深可以就岸者宜急選鄉
[033-35a]
 勇而團練之寓兵於農寓戰於守最為簡便請條其
 法 一每家門牌内簽壯丁一名每十家舉一牌長
 除牌内老廢孤寡母庸挑選外餘者以年二十嵗以
 上每牌止用一人每十人統於一牌長 一每五牌
 長内舉一材勇過人者為練長每一大村内無論十
 牌長與二三十牌長總以同甲為主舉一材勇過人
 者為練總壯丁聽牌長指揮牌長聽練長指揮練長
 聽練總指揮如沿海稍有警息各練總聴文武官會
[033-35b]
 同調遣 一民間所有器械如刀槍木挺隨其所習
 之用如有善於弓箭鳥鎗者官給註冊 一民間齊
 集丁衆或以銅鑼或以鐘鼓聽其隨便自為立號
 一凡應防應禦之處聽地方官相機籌畫如應用若
 干練總用印信小旗分傳各總或不足數則益以附
 近之練總如旗到而練總不到練總到而練長壯丁
 不到以法懲之 一無事時遇春秋令節地方官分
 巡操閱勤者犒賞如有事防禦果能打退賊船擒獲
[033-36a]
 真賊者分别以次請賞 如此訓練有方永逺遵行
 與水師陸汛互相犄角可無顧此失彼之虞即地方
 居民亦可有恃以無恐矣
  附海運攷
 史書自秦紀飛芻輓粟起於黄腄而未詳其道海之
 由今考從海轉輸之事當自漢始
 漢元封二年遣樓船將軍楊僕從齊浮渤海撃朝鮮
 魏景初二年司馬懿伐遼東屯糧於黄縣造大入城
[033-36b]
 船從此出
 隋開皇十八年漢王諒軍出榆闗值水潦饋餉不通
 周羅㬋自東萊泛海 大業七年勅幽州總管元宏
 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隻
 唐貞觀二十二年將伐髙麗勅沿海具舟艦為水運
 元至元十九年命上海總管羅壁朱清張瑄等造平
 底海船六十艘運糧肆萬陸千石從海道至京師
 二十一年罷阿巴齊開河之役以其軍及水手各萬
[033-37a]
 人運海道糧是年定例江淮嵗漕壹百萬石海運拾/萬石膠萊運陸拾萬石濟州運叄拾萬
 石/二十二年詔罷膠萊所鑿新河以軍萬人載江淮
 米泛海由利津達於京師又勅漕江淮米壹百萬石
 泛海貯於髙麗之合浦 二十三年以昭勇大將軍
 張瑄明威將軍朱清並為海道運糧萬戸府 二十
 九年中書省言今嵗海運糧至京師者壹百伍萬石
 至遼陽拾叄萬石比往年並無折耗 三十一年以
 所儲充足止海運叄拾萬石 元貞元年減海運脚
[033-37b]
 價鈔壹貫計每石陸貫伍百文著為令 大徳五年
 畿内饑詔増明年海運為百貳拾萬石 十一年中
 書省奏每嵗海運漕糧壹百肆拾伍萬石今年江浙
 嵗儉不能如數請仍舊例湖廣江西各輸伍拾萬石
 並由海道達京師 至大三年以朱清子虎張瑄子
 文龍往治海漕是嵗江浙漕叄百萬石 皇慶元年
 增江浙海運漕糧貳拾萬石
 明洪武五年命靖海侯吴楨總舟師數萬由登萊轉
[033-38a]
 運餉遼 二十年封都督張赫為航海侯朱夀為舳
 艫侯自是每年一舉行軍食賴之 永樂初海運糧
 柒拾萬至北京十三年會通河成罷海運并罷膠萊
 運丘𢎞治間太傅邱濬請於無事時通開元人海運
 故道與漕河並行其議未行丘濬論曰海運之法自/秦有之唐人亦轉東吳
 粳稻給幽燕然亦給逺方之用而已用以足國則始/於元焉初巴延平宋命張瑄等以宋圖籍自崇明由
 海道入京師至元十九年始建海運之策命羅璧等/造平底海船運糧從海道抵直沽是時猶有中灤之
 運不專於海道也二十八年立都漕運萬戸府以督/嵗運至大中以江淮江浙財賦之府每嵗所辦糧充
[033-38b]
 運以至末年專仰海運矣海運之道其初也自平江/劉家港入海至海門縣界開洋月餘始抵成山計其
 水程自上海至楊村馬頭凡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最後千戸殷明畧者又開新道從劉家港至崇明州
 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黑水大洋入界河當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説者謂其雖有
 風濤漂溺之虞然視河漕之費所得蓋多終元之世/海運不廢我朝洪武三十年會通河通利始罷海運
 考元史食貨志論海運有云民無輓輸之勞國有蓄/儲之富以為一代良法又云海運視河漕之數所得
 蓋多作元史者皆國初史臣其人皆生長勝國時習/見海運之利所言非無徵者竊以為自古漕運之道
 有三曰陸曰河曰海陸運以車水運以舟而皆資乎/人力所運有多寡所費有繁省漕河視陸運之費省
 十三四海運視河運之費省十七八河漕雖免陸行/而人輓如故海運雖有漂溺之患而省牽率之勞較
[033-39a]
 其利害蓋亦相當今漕河通利嵗運充積固無資於/海運也然善謀國者恒於未事之光而為意外之慮
 今國家都幽蓋極北之地而財賦之入皆自東南而/來㑹通一河譬則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
 有死亡之禍况自古皆有轉搬而以鹽為庸直今則/專役軍夫長運而加以兌支之耗嵗嵗常運儲積之
 糧雖多而征戌之卒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不足何/迂儒為逺慮請於無事之秋尋元人海運之故道别
 通海運一路與河漕並行江西湖廣江東之粟照舊/河運而以浙西東瀕海一帶由海通運使人習知海
 道一旦漕渠少有滯塞此不來而彼來是亦思患豫/防之先計也家居海隅頗知海舟之便舟行海洋不
 畏深而畏淺不慮風而慮礁故製海舟者必為尖底/首尾必俱置柁卒遇暴風轉帆為難亟以尾為首縱
 其所如且暴風之作多在盛夏今後率以正月以後/開船置長篙以料角定盤針以取向一如番船之制
[033-39b]
 夫海運之利也以其放洋而其險也亦以其放洋今/欲免放洋之害宜預遣習知海道者起自蘇州劉家
 港訪問傍海居民捕魚漁戸煎鹽竈丁逐一次第踏/視海涯有無行舟潢道泊舟港汊沙石多寡洲渚逺
 近親行試騐委曲為之設法可通則通可塞則塞可/迴避則迴避畫圖具本以為傍海通運之法萬一可
 行是亦良便若夫占視風候之說見於沈氏筆談每/日五鼓初起視星月明潔四際至地皆無雲氣便可
 行舟至於巳時即止則不遇暴風矣中道忽見雲起/即便易柁回舟仍泊舊處如此可保萬全永無沉溺
 之患萬一臣言可采乞先行下閩廣二藩訪尋舊㑹/通畨航海之人及行廣東鹽課提舉司歸徳等塲起
 取慣駕海舟竈丁令有司優給驛遣既至訪詢其中/知海道曲折者以海道事宜許以事成加以官賞俾
 其監工照依海舶式様造為運船及一切合用器物/就行委官督領其人起自蘇州歴揚淮青登等府直
[033-40a]
 抵直沽濵海去處踏看可行與否先成運舟十數艘/付與駕使給以月糧俾其沿海按視經行停泊去處
 所至以山島港汊為幖識詢看是何州縣地方一一/紀録造成圖冊縱其往來十數次既已通習保其决
 然可行無疑然後於崑山太倉起蓋船厰將工部原/𣲖船料差官於此收貯照依見式造為海運尖底船
 隻每船量定軍夫若干裝載若干大抵海舟與河舟/不同河舟畏淺故宜輕海舟畏飄故宜重假如每艘
 載捌百石則為造壹千石舟許其以貳百石載私貨/三年之後軍夫自載者三十稅一客商附載者照依
 稅課常例就於直沽立一宣課司收貯以為嵗造船/料之費其糧既從海運脚費比漕河為省其兌支之
 加耗宜量為减殺大約海舟一載千石則可當河舟/所載之三河舟用卒十人海舟加五或倍之則漕卒
 亦比舊省矣此非獨可以足國用自此京城百貨駢/集而公私俱足矣考宋朱子文集其奏劄言廣東海
[033-40b]
 路至浙東為近宜於福建廣東沿海去處招邀米客/元史載順帝末年山東河南之路不通國用不繼至
 十九年議遣戸部尚書貢師往福建以閩鹽易糧給/京師得數十萬石京師賴焉其後陳友定亦自閩中
 海運進奉不絶也况今京師公私所用多資南方貴/物之來苦於運河窄淺舳艫擠塞脚費倍於物直貨
 物所以踴貴而用度為艱此策既行南貨日集於北/空船南歸者必須物實而北貨亦日流於南矣今日
 富國足用之策莫大於此說者若謂海道險逺恐其/損人費財請以元質之其海運自至元二十年始至
 大厯二年止備載逐年所至之數以見其所失不無/意也竊恐今日河運之糧每年所失不止此數况海
 運無剥淺之費無挨次之守而其兌支之加耗每石/須有所减恐亦浮於所失之數矣此策既行果利多
 而害少又量將江淮荆湖之漕折半入海運除减軍/卒以還隊伍則兵食兩足而國家亦有水戰之備可
[033-41a]
 以制服邉海之夷誠萬世之利也章句末儒偶有臆/見非敢以為决然可行萬世無弊也念此乃國家萬
 萬年深逺之慮姑述此嘗試之策請/試用之試之而可則行不可則止
 隆慶元年戸科魏時亮言遼陽自罷海運轉餉甚艱
 乞稍通舊路於每嵗年或大熟極荒之秋間一行之
 萬一坌河戒嚴而襟喉之地可無阻矣從之 四年
 邳州河道淤平一百八十里詔議海運 五年山東
 巡撫梁夢龍等上海運議曰嘗考海道南自淮安至
 膠州北自天津至海倉各有商販往來舟楫屢通中
[033-41b]
 間自膠州至海倉一帶亦有島人商賈出入其間臣
 等因遣指揮王惟精等自淮安運米貳千石自膠州
 運米壹千伍百石各令入海出天津以試海道無不
 利者其淮安至天津一道計三千三百里風便兩日
 可達况舟皆由近洋洋中島嶼聮絡遇風可依非如
 横海而渡風波難測大約每嵗自五月以前風順而
 柔過此稍勁誠以風柔之時出瀕海之道汛期不爽
 占候不失即千艘萬櫓可保無患以接濟京儲羽翼
[033-42a]
 漕河省牽挽之力免守幇之苦而海防衛所犬牙錯
 落又可以嚴海禁壯神都甚便事下戸部戸部乞勅
 漕司量撥近地漕糧貳拾萬石自淮入海工部即發
 與節省銀萬伍千兩充傭召水手之費上從之 六
 年山東左布政王宗沐疏畧曰朝廷都燕北有居庸
 巫閭以為城南通大海以為漕猶憑左臂從左脇下
 取物也元人用之百餘年乃棄之而專藉一線之河
 非計矣從之遂以貳拾萬石自三月十八日自淮出
[033-42b]
 海至五月十九日抵天津後行之數年遇龍躍覆溺
 數萬言者交撃之乃罷 萬厯二十五年詔征倭自
 登州運糧至朝鮮 四十六年山東𣲖運遼餉米豆
 拾萬石抵蓋州套加至拾伍萬石嵗額濟登萊青共/陸拾萬石副使道
 陶朗先又於額外/備拾萬石併運崇禎十三年戸部郎中沈廷揚請
 試行海運詔領淮安水次糧壹萬石由淮入海抵天
 津 十五年命淮海總兵官黄允恩領米伍萬石海
 運抵天津
[033-43a]
  海運各道並膠萊河故迹合採元明二史併/萊州府膠州各志
 元都於燕去江南極逺而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氓
 之衆無不仰給於江南自丞相巴延獻海運之言而
 江南之糧分為春夏二運蓋至於京師者一嵗多至
 叄百萬餘石民無輸輓之勞國有儲蓄之富豈非一
 代之良法歟初巴延平江南時嘗命張瑄朱清等以
 宋庫藏圖籍自崇明州從海道載入京師而運糧則
 自浙西㴑江入淮由黄河逆水至中灤旱站陸運至
[033-43b]
 淇門入御河以達於京後又開濟州泗河自淮至新
 開河由大清河至利津河入海因海口沙壅又從東
 阿旱站運至臨清入御河又開膠萊河道通海勞費
 不貲卒無成功至元十九年巴延追憶海道載宋圖
 籍之事以為海運可行於是請於朝命上海總管羅
 璧朱清張瑄等造平底海船六十艘運糧肆萬陸千
 餘石從海道至京師然剏行海洋沿山求嶼風信失
 時明年始至直沽時朝廷未知其利是年十二月立
[033-44a]
 京畿江淮都運漕司二仍各置分司以督綱運每嵗
 令江淮漕運司運糧至中灤京畿漕運司自中灤運
 至大都二十年又用王積翁議令阿巴齊等廣開新
 河然新河候潮以入船多損壊民亦苦之而䝉古岱
 言海運之舟悉皆至焉於是罷新開河頗事海運立
 萬戸府二以朱清為中萬戸張瑄為中戸蒙古岱為
 萬戸府達嚕噶齊未幾又分新河軍士水手及船於
 揚州平灤二處運糧命三省造船二千艘於濟州河
[033-44b]
 運糧猶未專於海運也二十四年始立泉府司專掌
 海運増置萬戸府二總為四府是年遂罷東平河運
 糧二十五年内外各置漕運司二其在外者於河西
 務置司領接運海道糧事二十八年又用朱清張瑄
 之請并四府為都漕運萬戸府二止令清瑄二人掌
 之其屬有千戸百戸等官分為各翼以督嵗運至大
 四年遣官至江浙議海運事時江東寜國池饒建康
 等處運糧率令海船從揚子江逆流而上江水湍急
[033-45a]
 又多石磯走沙漲淺糧船俱壞嵗嵗有之又湖廣江
 西之糧運至真州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
 宜於是以嘉興松江秋糧并江淮江浙財賦府嵗辨
 糧充運海漕之利蓋至是溥矣 初海運之道自平
 江劉家港入海經揚州路通州海門縣黄連沙頭萬
 里長灘開洋沿山㠗而行抵淮安路鹽城縣歴西海
 州海寧府東海縣宻州膠州界放靈山洋投東北路
 多淺沙行月餘始抵成山計其水程自上海至楊村
[033-45b]
 馬頭凡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
 等言其路險惡復開生道自劉家港開洋至撑脚沙
 轉沙嘴至三沙揚子江過匾擔沙大洪又過萬里長
 灘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經黒水洋至成山過劉公島
 至之罘沙門二島放萊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為
 徑直明年千戸殷明畧又開新道從劉家港入海至
 崇明州三沙放洋向東行入黒水大洋取成山轉西
 至劉公島又至登州沙門島放萊州大洋入界河當
[033-46a]
 舟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過旬日而已視前
 二道為最便云然風濤不測糧船漂没者無嵗無之
 間亦有船壞而棄其米者至元二十三年始責償於
 運官人船俱溺者乃免然視河漕之費則其所得益
 多矣元史食/貨志大徳七年官司招雇兩浙上戸造船運
 糧分撥春夏二運延祐以來各運海船大者捌玖千
 石小者貳千餘石是以海道富盛嵗運叄百陸拾萬
 石供給京師甚為易便迤南番海皆從此道貢獻倣
[033-46b]
 效其路矣元之海漕其利甚溥其法亦甚備船有仙
 鶴哨船每船三十隻為一綱大都船九百餘隻漕米
 叄百餘萬石船戸八千餘戸又分其綱為三千每綱
 設押綱官二人以常選正八品為之其行船者又雇
 募水手移置揚州先加教習領其事者則設專官秩
 三品而任之又專責朱清張瑄等但加秩而不易其
 人此所以享其利幾百年當全盛之時固無庸論至
 正之末猶藉張士誠給數年豈非以措置得宜久而
[033-47a]
 不變哉通漕/類編
  江南布政司海運道
 自江寧開船出龍江闗靠東邉行使到觀音山中洪
 一路好行至&KR0552山北有淺灘中洪可行望方山東邉
 中洪一路淺灘直過斬龍廟止至鰣魚厰東路至龍
 潭驛一路水𦂳北邉中洪可過徑到儀真中洪北到
 金山寺西首十餘里水𦂳不可抛錨寺北中洪可行
 到焦山門仔細戳水行西南嘴有淺灘名姜婆沙西
[033-47b]
 北下戮水中洪好行南有淺灘過山中洪一路好行
 轉往南有水是洪至丹徒縣南有隔壁沙灘中洪使
 到五聖廟中洪好行圍山西南嘴一路淺灘中洪到
 孟子河西南好行東北中間淺灘沙嘴占多是洪有
 蘆青嘴東南衝出有三四里轉過南中洪戮水行使
 便是黄山東北淺灘衝出大江中洪行使望西邉𦂳
 水洪過東有馬䭾沙西南嘴衝出沙帶一條東南亦
 有沙帶一條中洪可行南係江隂縣地方抛船江隂
[033-48a]
 縣西邉是夏港過江隂縣中洪到巫子門淺塞傍外
 洪過名寶船洪望見西北蝦䗫山可轉中洪到蝦䗫
 山西有淺灘望北好行南是谷瀆港中洪有淺沙舟
 行多碍可傍西南有洪照黄思舖占南岸行使到夷
 舖港南有淺灘北邉是洪到福山港中洪到白茆港
 北有狼山望東北戳水中有淺北有洪徑到瞭角嘴
 南路于劉家港抛泊一劉家港開船出揚子江靠南
 岸徑使候潮長沿西岸行使好風半日到白茆港在
[033-48b]
 江待之潮平帶篷櫓揺過撑脚沙尖轉過崇明沙嘴
 挑不了水望正東行使無碍南有朱八沙婆婆沙三
 脚沙可須避之揚子江内北有雙塔開南有范家港
 沙灘東南有張家沙灘江口有陸家沙灘可避口外
 有暗沙一帶連至崇明洲沙亦可避之江北有瞭角
 嘴瞭角嘴開洋或正西西南西北風待潮落往正東
 或帶北一字行使戳水約半日可過長灘便是白水
 洋望東北行使見官緑水一日便見黒綠水循黑綠
[033-49a]
 水望正北行使好風兩日一夜到黒水洋好風一日
 一夜或兩日夜便見北洋綠水好風一日一夜依針
 正北望便是顯神山好風半日便見成山自轉瞭角
 嘴未過長灘依針正北行使早靠桃花斑水邉北有
 長灘沙嚮沙半洋沙隂沙㝠沙切可避之如在黑水
 洋内正北帶東一字行使料量風沉日期不見成山
 見黑水多必是低了可見升羅嶼海中島西邉有不
 等磯如筆架山様即便復囘望北帶西一字行使好
[033-49b]
 風一日一夜便見成山若過黑水洋見北洋官綠水
 色必見延真島望西北見箇山尖便見九峯山向北
 一帶連去有赤山勞山二處皆有島嶼可以抛泊若
 勞山北望有北茶山白蓬頭石礁一路横開百餘里
 激浪如雪即便開使或復囘望東北行使北有馬鞍
 山竹山島南可入抛泊北是旱門亦有漫灘亦可抛
 泊但東南風大不可維繫北向便是成山如在北洋
 官綠水内好風一日一夜正北望見山便是顯神山
[033-50a]
 若挑西一字多必是髙了但見赤山九峯山西南洋
 有北茶山白蓬頭即便復囘望東北行使好風半日
 便見成山一轉過成山望正西行使前有鷄鳴嶼内
 有浮礁一片可以避之往東有夫人嶼不可在内使
 船收到劉公島西小門可進廟前抛泊劉公島開洋
 正北行使好風一日到之罘島東北有門可入西北
 離有一百餘里有黑礁一片三四畝大避之收到八
 角島東南有門可入自之罘島有好風半日使過抹
[033-50b]
 直口有金嘴石衝出洋内潮落可見避之至新河海
 口到沙門島東南有淺可挨深行使南門可入東邉
 有門有暗礁二塊日間可行西北有門可入廟前抛
 泊沙門島開洋望北徑過鼉磯島欽島漠島南半洋
 北半洋到鉄山洋往東收旅順口東收黄洋川西南
 嘴有礁石一路山東進口過黄洋川東收平島口外
 有五箇饅頭山進口抛泊南邉一路老岸外有一孤
 山望成兒嶺盡頭東望有三山正中進入内有南北
[033-51a]
 沙帶一條相連陡岸深水可以抛泊三山西有南山
 進收青泥窪西有松樹島北有孤山東北望看鳳凰
 山便是和尚島烽墩下占西有礁石西北有倉廟外
 有淺灘亂礁避之三山北看青島一路山望海駝收
 黄島是島若鉄山往西收羊頭窪雙島有半邉山艾
 子口望塔山看連雲島東北看蓋州一路東看鹽場
 西看寶塔臺便是梁房口進入三岔河收牛莊馬頭
 抛泊至直沽口附囘空程自直沽開洋望東挑南一/字行使一日一夜見半邉山便是沙
[033-51b]
 門島若挑南一字多了必見萊州三山挑東北行使/半日便見沙門島若挑北一字行見鼉磯山往南收
 登州衛北自沙門島開船東南山嘴有淺可挨中望/東南行使好風一日一夜到劉公島收入島前自劉
 公島開洋望東挑北一字轉成山嘴往正南行使好/風一日一夜見綠水好風一日一夜見黒水好風一
 日一夜便見南洋綠水好風兩日一夜見白水望南/挑西一字行使好風一日㸃竿累戳二丈漸漸減作
 一丈五尺水下有亂泥沙約一二尺深便是長灘漸/漸挑西收洪如水竿戳着硬沙不是長灘地面即便
 復囘望大東行使便是綠水望東行使到白水尋長/沙收三沙洪如收不着洪即望東南行使日間看水
 洪綠色浪花如茶沫水夜間看浪潑如火星多即是/茶山若船稍坐茶山往西南一字好風半潮北見崇
 明沙南見青浦墩沿岸劉家港如在黒水洋正南抛/西一字必是髙了前有隂沙半洋沙嚮沙攔頭沙即
[033-52a]
 是暸角嘴北邉復囘往正東行使看水色風汛收二/沙洪如風不便收不得洪即挑東南行使看水色收
 寶山如在黒水大洋挑東必是低了可見隔界大山/一座便望正西挑南一字行使好風一日一夜便見
 茶山如不見隔界山又不見茶山見黑綠水多便往/正西行使必見石龍山孤礁山復囘望西南行使見
 茶山/收洪
  福建布政司海運道
 自水波門長樂港船厰開船水程地頭預要水手䕶
 送沿港海島如神仙壁碧水/屈山島多有匪船宜防備至三坌河口如過一日
 二日至古山寺登山送香燭防東南颶作潮大過日
[033-52b]
 平息至望淇港娘娘廟前抛泊過一日至長樂港口
 過一日至民逺鎮巡檢司過一日至總埠頭港過一
 日至福州左等衛告要水手船隻䕶送過一日至五
 虎廟燒總福過一日至五虎門開洋望東北行使正
 東便是裏衣山正北便是定海千戸所東南便是福
 清縣鹽塲過一日至王家峪海島抛泊過一日至北
 髙山巡檢司西洋山口好抛泊過一日至福寧縣晚
 收風入幫娘娘廟前抛泊過一日至滿門千戸所防
[033-53a]
 有大霧晚收□艚巡檢司海口過一日至金鄉衛告
 要水手船隻引送過一日至松門衛過一日至温州
 平陽縣巡檢司海口至鳳凰山銅盆山防東南颶作
 晚收中界山抛泊過一日至磐石衛但見天霧在中
 界山正北島抛泊過一日南風行使至晚收北門千
 戸所要尋捕魚小船送過一日南風往北行使過利
 洋雞籠山等潮可行至松江港松門衛東港抛泊見
 有捕魚船便是港口過一日等潮開船至台州海門
[033-53b]
 衛東洋山晚收抛泊過一日離温州望北行使晚到
 桃青千戸所聖門口抛泊過一日開洋至大佛頭山
 屏風山至澗跳千戸所長亭巡檢司要水手魚船過
 一日至羅漢堂山到石浦千戸所東門抛泊要水手
 送過一日至定海衛放囘金鄉衛磐石衛要稍水手
 離石浦港後開出過銅瓦山後沙洋半邉山黨公爵
 溪千戸所望北行使至青門山亂石礁洋至前倉千
 戸所雙臍港騎頭巡檢司前抛泊過一日至大嵩千
[033-54a]
 戸所過蛟門山招寶山進定海港定海衛即今鎮/海縣
 門抛泊要稍水船送燒總福娘娘廟前祭奠開洋望
 北行使至遮口山王公洋至烈港千戸所海寧衛東
 三姑山望北行使若至茶山低了至金山衛東海灘
 松江府上海縣套水淺望東南行使過晚抛船等潮
 過羊山大七山過太倉寶塔望東北行使兩日兩夜
 見黑水洋南風使船一日見綠水瞭見海内懸山一
 座便是延真島至靖海衛口淺灘可預避之按江南/福建二
[033-54b]
 省海運似與東省無渉而登郡志必載其詳蓋成山/為必趨之道故江閩運船皆望延真島以為之的則
 出境入境亦東防所宜致慎者也况元/時運弁有換帮之例則二道自宜熟悉
  東省赴遼海運道明萬厯四十六年副使陶朗先/承運遼餉分定各州縣水次
 自日照縣淘雒口起十七里至夾倉口五十里至宋
 家口二百里至齋堂島一百里至唐島九十里至青
 島四十里至福島一作/符島六十里至管島八十里至田
 横島一百四十里至蒲島三十里至黄島四十里至
 亢島六十里至甕島四十里至靖海衛張家口四十
[033-55a]
 里至馬頭嘴一百二十里至家雞旺二十里至倭島
 六十里至養魚池六十里至成山嘴四十里至朝陽
 口四十里至雞鳴島六十里至劉公島一百六十里
 至養馬島四十里至之罘島八十里至八角口一百
 里至廟島
 日照縣西南陸路四十里淘雒口開船  東南陸路
 二十里夾倉口開船
 沂水縣東南陸路二百里至日照縣夾倉口開船䝉/隂
[033-55b]
 縣東南一百五十里至沂水再至夾/倉口通計三百五十里陸路最逺
 莒州正南陸路一百六十里至日照縣夾倉口開船見/前
 諸城縣東南陸路一百二十里董家口開船二十里
 至齋堂島 正東陸路一百四十里夏河城開船二
 十里至齋堂島
 膠州東門外陸路三里淮子口開船八十里至青島
  東南陸路六十里至即墨縣女姑口開船九十里
 至青島
[033-56a]
 即墨縣西南陸路五十里女姑口開船見/前正南陸路
 九十里董家灣開船四十里至福島 正東陸路六
 十里金家口開船一百五十里至蒲島
 髙宻縣東南陸路二百里至膠州淮子口開船見/前
 萊陽縣正南陸路一百一十里至即墨縣金家口開
 船見/前東南陸路一百里行村寨開船一百里至黄島
 寧海州西南陸路一百三十里乳山島開船八十里
 至浪暖口七十里至馬頭嘴 東南陸路一百三十
[033-56b]
 里浪暖口開船見/前
 文登縣西南陸路八十里長會口開船三十里至望
 海口一百一十里至馬頭嘴 正南陸路五十里望
 海口開船 東南陸路一百二十里馬頭嘴開船
 正東陸路一百里至倭島開船
 寧海州正北陸路十里養馬島開船 西北陸路二
 十里龍門港開船四十里至之罘島
 福山縣西北陸路四十里八角口開船一百里至廟
[033-57a]
 島
 棲霞縣東北陸路一百二十里至福山縣八角口開
 船見/前西北陸路一百五十里至蓬萊縣天橋口開船
 五十里至廟島
 蓬萊縣正北天橋口開船見/前
 招逺縣正北陸路一百里至黄縣㟂屺島開船八十
 里至桑島七十里至廟島
 黄縣東北陸路二十里黄水河口開船六十里至廟
[033-57b]
 島
  以上州縣各海道會於廟島
 大清河自齊河縣東門外開船四十里至濼口八十
 里至濟陽縣八十里至齊東縣一百五十里至蒲臺
 縣五十里至利津縣一百二十里至牡蠣口十五里
 至大海口七十里至絲網口七十里至淄河口三十
 里至瀰河口八十里至淮河口四十里至海倉口一
 百二十里至芙蓉島八十里至三山島一百二十里
[033-58a]
 至㟂屺島八十里至桑島七十里至廟島
 齊河縣東門外大清河開船
 歴城縣正北陸路十八里濼口大清河開船
 章邱縣西北陸路六十里至濟陽縣開船
 濟陽縣南門外大清河開船
 齊東縣北門外大清河開船
 青城縣正北陸路二十里大清河開船
 惠民縣正南陸路六十里大清河開船
[033-58b]
 陽信縣正南陸路一百二十里大清河開船七十里
 至蒲臺縣
 蒲臺縣北門外大清河開船
 臨朐縣正北陸路二百里至蒲臺縣開船
 益都縣西北陸路一百八十里至蒲臺縣
 臨淄縣西北陸路一百二十里至蒲臺縣
 樂安縣西北陸路一百里至蒲臺縣
 利津縣東門外大清河開船
[033-59a]
 濵州正南陸路二十五里大清河開船五十里至利
 津縣
 髙苑縣西北陸路五十里大清河開船一百八十里
 至牡蠣嘴
 博興縣東北陸路六十里三岔鎮開船一百五十里
 至牡蠣嘴
 海豐縣東北陸路六十里大沽河開船一百二十里
 至絳河口七十里至牡蠣嘴
[033-59b]
 霑化縣東北陸路九十里久山河開船十五里至絳
 河口七十里至牡蠣嘴
 夀光縣東北陸路八十里瀰河口開船
 安邱縣東北陸路一百五十里至昌邑縣濰河口開
 船即下/營口
 昌樂縣正東陸路一百三十里濰河口開船
 濰縣正東陸路一百二十里濰河口開船
 昌邑縣正東陸路六十里濰河口開船
[033-60a]
 平度州正北陸路一百二十里至掖縣海倉口開船
 掖縣西北陸路五十里海倉口開船 東北陸路八
 十里三山海口開船
  以上州縣各海道會於廟島
 自廟島正北七十里至鼉磯島七十里至羊陀島二
 百五十里至南隍城島四十里至北隍城島一百八
 十里至老鐵山按登州府志自鐵山五十里至西北/老猫圏一百里至牧羊城八十里至
 羊頭凹六十里至雙島一百五十里至猪島二百五/十里至中島一百八十里至北信島三百二十里至
[033-60b]
 蓋州套自蓋州陸運一百二十里至娘娘宫/一百八十里至廣寧一百六十里至遼陽又四十
 里至盛京金州旅順口係北岸/海口自旅順東一百二十
 里至紅崖四十里至大孤山四十里至柳樹下海口
 一百一十里至太義口九十里至鳳皇城往東入/朝鮮界
 旅順西一百一十里至復州天妃宫口一百二十里
 至蓋州又自蓋州西南七百里至天津自蓋州西北
 九百里至山海闗
  海運條議明崇禎十四年登州府/學生員田士龍疏奏
[033-61a]
 臣士龍/言海運貴在乘時惟是三月以至七月風柔
 水輭海不揚波及是時自淮口揚帆不經月而即至
 天津萬萬無虞若云成山始皇橋之險卧龍石之危
 則有知路之鄉𨗳自能避險而之易避危而之安此
 外臣又有開河之捷徑焉以臣之衛迤正東三十里
 名曰成山所迤西北五里名曰朝陽口内有一小海
 迤南七里名曰養魚池内有一小海迤正西為進京
 大路南北小海相聮一線止十二里許此地並無峭
[033-61b]
 山堅石俱是沙岡土阜由此而開鑿一渠引兩小海
 之水合為一處往來運船可行永避成山所而興利
 萬世且開鑿之費不煩發帑勞民但留東三府京邉
 兩班軍丁挑掘不日即可告成其圖可騐也倘慮海
 運為通番臣以為商船必於淮安撫臣登州撫臣各
 討給引行票至成山衛先設一官挂號騐引兩票相
 同方許放出海口轉至天津則天津撫臣亦必討給
 引票騐號不差始為真商且又有登府額設巡海之
[033-62a]
 兵船兼治沿海墪官瞭望更有何路可通畨也此皆
 一一可行之實事惟皇上俯賜采納焉附紀/備攷
  膠萊新河運道
 元專仰海運以靈山之東浮山勞山北至於成山西
 至於九臯大洋之險乃議開膠萊新河南自麻灣北
 至海倉三百餘里出北海以避之稽之往蹟平度東
 南新河水源出髙密縣至膠州分為二流南流入膠
 之麻灣口達海北流入萊之海倉口達海以其自膠
[033-62b]
 抵萊故曰膠萊河今自淮安府淮河入舟河之北岸
 隔一里為支家河可開通經新溝至安東縣有澳河
 響水三义俱臨淮可通東則有東漣河朱家河白家
 溝七里河流入淮又東有鹽塲河平望河界首河牛
 洞河車軸河流入海俱宜築塞中有遏蠻河在淮海
 之交可置閘以殺水勢西則有沭陽水滙而為大湖
 傅湖又有楊家溝西漣河崔家溝古閘河皆入漣河
 水道自支家河至漣河海口計三百八十至入於海
[033-63a]
 由海州贛榆至山東界歴安東衛石臼所夏河靈山
 衛膠州瞭頭營至麻灣海口計二百八十里隔馬家
 灣五里可以開通經把浪廟新河口店口社陳村閘
 大髙劉家大閘王朱杜家村至平度州又經窩舖亭
 口大成昌渠小閘新河集秦家莊海倉口至大海口
 計三百七十五里大海口至直沽四百里通計一千
 四百三十五里
  膠萊海運程
[033-63b]
 運船自淮安府清江浦由淮河九十里至安東縣新
 壩又九十二里至嵐山頭入山/東界又二十里至安東衛
 又三十里至夾倉又十八里至舊寨又七十里至夏
 河所又二十里至古鎮巡檢司東南轉大珠山東北
 行又十五里至靈山衛又二十里至馬家濠俱可避
 風沿岸行轉過薛家島西行又八十里過淮子口又
 二十里出海北入麻灣口由丁家工入膠萊河行又
 二百八十二里至海倉口入北海應作三百/五十里又四十
[033-64a]
 里至淮河口即濰水入海處/又名下營口又五十五里至白狼河
 口又三十里至瀰河口即唐渡/河口又三十五里至小清
 河口即淄/河門又七十里至絲網口又七十里至大清河
 口即牡/蠣口又七十里至洚河口又十五里至久山河口
 即大沙/河口又四十五里至套兒河口又三十里至大溝
 河口又三十里至大沽河口出山/東界又五十里至徐家
 溝又七十里至杞溝又一百里至小直沽又一百二
 十里至丁字沽入大直沽河南自清江浦北至大直
[033-64b]
 沽河共一千六百里有竒
  開膠萊新河議明尚書劉應/節撰節畧
 新河係元朝運糧故道設閘建壩故蹟猶存後因淮
 子口石砑伏石傷船甚多因而罷運至嘉靖初年海
 防道王獻議新河遂開馬家濠以避淮子口伏石之
 險今土人猶從淮子口出入則習知道路而曲避之
 終不若馬家濠為便新河自馬家濠泛海而南以抵
 淮揚自海倉口泛海而北以抵天津賈客往來殆無
[033-65a]
 虚日沿涯循港萬無一失無容别議外南北海口相
 距中係河道凡三百里除潮水所至不須挑濬者不
 啻百里應挑濬者不過百五十里應深挑者約五十
 里王獻先已開此河中間分水嶺未開者僅三十里
 今雖稍稍淤塞勢尚可因新河全形兩岸之土如膠
 一水中流若練下無流沙旁無疏土諺謂銅幇鐵底
 殆非虚語止有沽河一段積沙約長五里後議開璧
 溝河十二里直接黑龍潭正所以避沽河之沙也又
[033-65b]
 有白河一道當分水之衝積沙約長三里後議開船
 路溝八里正所以避白河之沙也夫水之有沙猶山
 之有石也但問其為害不為害可開不可開而已今
 以數百里之間不知幾經千百年之久客沙之積不
 過數里則亦何妨於運道哉夫地之髙下有定形則
 水之淺深有定準衆謂分水嶺視海面髙九丈何以
 施工乃不得已酌量地勢截水為壩使壩壩水水自
 為平水平與海面相照乃知由麻灣而北以至璧溝
[033-66a]
 地髙於海面者得制尺五尺由璧溝以至吳家口地
 髙於海面者一丈五尺由吴家口以至分水嶺地髙
 於海面者共得二丈四尺四寸過此而至崔家口則
 漸低五尺四寸至趙家舖漸低一丈五尺至劉家舖
 漸低二丈至海口漸低二丈四尺四寸又與南海平
 矣或謂河船不入海海船不入河河海屢經則船當
 數換不知此指海運由黑水大洋者說今開河運非
 海運也雖膠南行海一日膠北行海五六日第循海
[033-66b]
 之涯水勢平淺掛帆而行遇港則止海水猶河水也
 轉輸不遲所載無多河船即海船也雖底有平尖載
 有輕重稍稍更之則河海並運矣或謂河開則建閘
 設壩張官置吏事端紛起不無煩費不知兩潮既通
 一河中注水自有餘但於河之南北建大閘二座潮
 至則閉而畜水潮退則開而放船子潮甫至午潮繼
 之潮潮相接萬古不爽凡西河所謂建閘壩設官夫
 積水撈淺修堤捲埽等務皆無所用之將西河戸工
[033-67a]
 郎署裁减二員移之新河無餘事矣國家漕運肆百
 萬悉由西河千里一線梗塞易作即過淮後仍須數
 月始達京師若加以意外旱乾水溢之患則寄囤對
 支弊端百出矣合無將浙直漕糧俾從東河自髙郵
 鹽河入海一日而抵膠州三日而抵海倉口再五七
 日而抵天津總之不過半月之程可省盤剥折耗等
 費不啻數倍其江西湖廣河南山東等處漕糧仍由
 西河糧數既分轉輸自速一切挨幇閉閘積水撈淺
[033-67b]
 等項亦可省往日之半倘河水壅决則漕糧暫改東
 河若有奸宄謀及餉道則漕糧盡從東河亦可也謹
 分段約畧議之按新河南自麻灣北至海倉其間相
 距僅三百五十里許 麻灣把浪廟去官路口約十
 四五里水勢甚大而大姑河屬之姑一/作沽東入南海漂
 沙之患亦所不免此處須挽流而北向方成大通第
 大姑河秋水泛漲極是洶湧恐為河害 北折而三
 家口約三十里水勢匀停功半事就殊不為難又折
[033-68a]
 而吳家口至孫家口不足二十里水微小奏功甚難
 當以人力勝之又十餘里至分水嶺水至此幾絶流
 然無他故寔由二三百年壅沙所致且白河之水直
 來急衝濤漲波湧兩水分而壅閼甚議者有欲避大
 姑河由陳家村借璧溝河徑上王家邱船路溝迤西
 而入大河者未為無見也 西折而亭口等處三十
 里水亦微小須頼人工挑修又遡至大成等處約二
 十餘里水雖微亦不為難又至雙廟至元家集水勢
[033-68b]
 漸大疏瀹甚易 北至玉皇廟楊家圏張家閘新河
 其間寛窄淺深不同大勢已成河矣水有一二尺深
 者有三四尺深者不過幇補穵淺之力耳 獨海倉
 之壅沙從來所苦但沙逐潮出入而船行亦借潮往
 來海潮朝夕不爽北潮迤南動以百里計南潮亦不
 下五七十里夏月水發來之甚早若遲之五六月間
 尤稱大便此寧不可借乎 今計南海至北海地里
 尺丈約五萬四百尺作五大工分𣲖每夫開一尺半
[033-69a]
 百日計工共夫三萬三千六百名 每日每人工價
 伍分計銀壹拾陸萬捌千兩 杴钁筐繩價銀玖百
 肆拾兩叄錢玖分 建閘銀玖千陸百餘兩 共計
 壹拾㭍萬捌千伍百肆拾兩有竒其他立壩撤水須
 用水車草木之費又當議處
  膠萊河論明杜志/攀著
 膠萊運河入有二處舊曰石落港新曰丁家工元人
 從石落港入者借大姑河水導之而南又借海潮之
[033-69b]
 水還之而北水勢浹洽負舟有力無奈大姑河駛流
 淤沙填港石落港青石峻峭磕舟惟於把浪廟前開
 丁家工借海潮逆入二十里至陳家閘避石且避沙
 稱寧波焉大約河面以陸丈濶為度底以四丈寛為
 度水以五尺深為度丁家工河面底如式無水宜疏
 六尺深河自東南來凡歴二十里忽折而直北至陳
 家村閘陳家村閘廢基存河面河底俱過式水深二
 尺宜疏四尺深河自此如曲尺形折而西行泊口水
[033-70a]
 王家村水陸家村水都泊水周家口水自南來入於
 河泊口水劉家村水杜家村水大坌溝水原家口水
 尹家口水蕭家村水三元廟水小姑河水自北來入
 於河小姑河口宜建水門凡歴三十里始至吳家口
 閘平度界也吳家口閘廢基存河面河底俱過式水
 深一尺凡歴二十里始至談家村宜疏五尺深談家
 村歴十里至分水嶺河面河底俱過式無水宜疏六
 尺深劉家村水孫家口水孫家莊水程家口水談家
[033-70b]
 莊水朱家莊水泊水張家溝水自南來入於河馬家
 村水賈家溝水泊口水劉家莊水白沙河水自北來
 入於河嶺西下九尺許至窩舖閘分水嶺形如龜背
 純土非石白沙河從北來南穿河之左腋入河宜立
 水門河至此東西分流船自麻灣口到嶺是逆流而
 上自嶺到海倉口又順流而下全河之工惟此處大
 費調停宜用保嗇法促其閘以蓄之嶺東談家村須
 添閘與窩舖相望可也窩舖閘廢址尚留八分河面
[033-71a]
 過式河底僅丈餘水深一尺宜脩五尺深張魯河下
 名船路溝水宜作水門闗王廟水劉家溝水膠河口
 水泊口水祭馬溝水紙張口水泊水坌水自南來入
 於河硝塲河水萬家口水泊口水崖口水泊水牟家
 村水亭口水自北來入於河凡歴二十五里始至亭
 口閘河身至此自東南折而西北行亭口閘尚餘强
 半河面過式河底僅二丈水深一尺宜修五尺深泊
 口水楚家莊水泊口水王家莊水王家溝水泊口水
[033-71b]
 雙黄溝水泊口水自南來入於河董家莊水對泉溝
 水鯉魚口水泊口水周家莊水山莊溝水梨園溝水
 程家溝水金家莊水自北來入於河凡歴三十里始
 至周家閘周家閘廢基尚存河面過式河底僅丈餘
 水深二尺宜修四尺深白塔溝水泊口水李家莊水
 曹家溝水袁家集水楚家莊水黄泥泉水自南來入
 於河泊口水勒坌溝水泊口水温家口水自北來入
 於河凡歴三十里始至玉皇廟閘玉皇廟閘廢基尚
[033-72a]
 存河面河底俱過式水深二尺宜疏四尺深河身至
 此又西北行劉家溝水石橋溝水自西來入於河飲
 牛溝水王和溝水明家溝水東坡沙水孫家村水泊
 口水自東來入於河凡歴三十里始至楊家圏閘楊
 家圏閘廢基尚存河身至此又折而正北行河面河
 底俱過式水深四尺宜修二尺深張家莊水劉家莊
 水王家莊水馬家村水媒河水自東來入於河李家
 村水郝家溝水塔兒溝水城子河水髙望山來家河
[033-72b]
 水自東來入於河凡歴三十里始至新河閘新河閘
 什存其七河面河底俱過式水深五六尺不等宜濬
 一尺深梭箭溝水自西來入於河董家莊泊水苖兒
 溝泊水姚家溝水泊口二水自東來入於河凡歴二
 十五里始至姚家莊河身至此折而西行歴三里至
 海倉沙嶺俗名沙龜閣舟梗運每嵗七八月間天津/糴船&KR0712新河河岸河水三分借潮七分乘
 潮出入直達大洋元人脩龍王昭顯廟碑云三/日出河風帆順利咸神之庥沙不為祟可徵也河身
 至此又折而北行又二里連前共三十里至海倉閘
[033-73a]
 海倉閘廢基尚存河面河底俱過式潮退水深三尺
 議者謂宜移閘於姚家莊此不易之論也窩落水自
 東來入於河旋河水自西來入於河又東北七里曰
 蛤蜊厰岸髙一丈二尺水深七尺又東北五里曰斗
 溝口岸髙八九尺不等水深五尺俱宜灣船又東北
 十五里水深八九尺不等凡歴二十七里始入海總
 計河身二百八十二里溯自口南達於口北大約建
 閘以蓄水乘潮以避沙兩言而全河之功括盡無遺
[033-73b]
 矣
  膠萊運道議明崔旦/伯撰
 議曰自江南淮安府淮河入支家河至漣子口河計
 三百八十里入於海由海至山東安東衛至膠州麻
 灣海口二百八十里風帆一晝夜自淮抵膠矣由麻
 灣膠萊河至海倉大海口三百五十里入海大海口
 至塘頭一百二十里塘頭至小聖廟洋二百里小聖
 廟洋至北直𨽻小直沽河八十里又一百五十里抵
[033-74a]
 天津衛丁字沽風帆二日夜海倉亦抵天津矣通計
 一千四百餘里而海洋之中不過六百里耳囘視登
 萊故道風濤萬里洋礁蝟集勢之險易懸絶所可慮
 者膠萊河之淤塞阻滯不通耳嘉靖十一年御史方
 逺宜巡歴登萊訪兹遺跡為圖表之而新河之名肇
 矣嘉靖十七年副使王獻慨然身任飭材鳩工建閘
 石基址而新河之事興矣自此之後商賈雲集膠州
 平度鄰境十數郡邑之民仰給攸頼嗣聞倭冦之變
[033-74b]
 海防禁之且議者有欲引濰水於上流又艱於地勢
 之下有以分水嶺之髙險而難於取鑿有以馬家濠
 苦頑石之嶙峋有以麻灣海倉口慮潮沙之流動有
 畏秋溢之淤塞有主丈尺之髙下有論工役之重大
 紛紛不决愚以為東塞沽河西塞濰河可以復海運
 避萬里風濤之險馬家濠石峽五里王獻開鑿將成
 偶為當道所阻事不底績或欲兩頭置閘以畜潮水
 通舟避險亦有可講者但曠日持久徒費工役近來
[033-75a]
 客船多由薛家島迤東淮子口大洋轉尖入麻灣口
 自把浪廟入龍家屯石喇灣雖小石里餘亦易為工
 五里至陳村閘舊時有壩遏沽河水不得東行而海
 潮止此不北矣大沽河淤壩漢唐以來古蹟尚存捲
 掃打壩横遏沽水南下若大雨時行沽水泛溢則開
 閘以防其横流春夏之交河水淺澁則閉閘以達其
 清𣲖由小閘河入桃河十五里入吳家口以厚分水
 嶺以南水勢分水嶺乃白沙年久積沙所滲而淘取
[033-75b]
 甚易置閘障之以隔淤沙由河身堅固如銕非頽岸
 崩厓之比也窩舖有都泊環水百里築置長堤作減
 水閘以約水北下引膠河水入張魯河河通髙宻縣
 五龍河連絡諸城諸水以厚分水嶺以北水勢周家
 莊閘引大壩河與小壩河相通入九穴泊鑿渠五丈
 引水以入昌許渠濰河水勢極大打壩遏水東行自
 媒河以達膠河蓄洩淘泉皆如沽河事例以厚玉皇
 廟迤東水勢玉皇廟淺窄孫鎮口淤土稍費工力楊
[033-76a]
 家圏新河海倉大海口潮水時至乘潮可舉潮至吕
 橋亦不南矣河身比之泊身頗髙每遇旱乾則河水
 稍耗每遇霖澇則野水混合若將河身濬五六尺衆
 水就下取河身土以為堤外取土重覆之以成月河
 減水開水有閘以時蓄洩則水有歸向而淤塞之患
 免矣夫三百餘里之内今宜開淤挑淺不過百五十
 里耳以錢計不過㭍捌百萬錢以人計不過貳百萬
 工以時計不過二年權度其疏鑿之孰急乘除其利
[033-76b]
 害之孰甚毅然必行實社稷無疆之慶也
 明萬厯三十七年巡漕御史顔思忠直陳新河可開
 之狀先是議者以國家漕運專恃㑹通一河欲更開
 膠河以防不虞㑹以人情不調報罷思忠言膠萊新
 河南自麻灣通南海北自海倉通北海地之相距計
 三百四十里除麻灣南抵淮揚七百里海倉北抵直
 沽六百里商賈通行無容别議中間河寛水深工力
 省便者麻灣至把浪廟等處約共百九十里河窄水
[033-77a]
 淺及全未挖修者把浪廟至陳村閘等約共百五十
 里分水嶺地形頗髙尤宜深浚約畧其費可不及拾
 伍萬大都小姑河可以灌中段大姑河以灌陳村之
 南白河以灌分水嶺南岸山河以灌新店之北以及
 中間諸河泊之水以濟助之凡有水來必挾沙至黄
 泇二河豈無衝沙焉得一一躱避唯當倣臨清濟寧
 事例建閘設夫時常修浚於大小姑河上源修蓋土
 壩以障沙來或建造斗門以防水漲因勢利導隨機
[033-77b]
 曲防在臨時酌量行之耳此一役也沿岸而行萬無
 一失既非有黒海開洋之險又非有黄河遷徙之虞
 居恒則兩路兼行遇變則此成有滯彼尚可來國計
 民生無便於此下工部議不果行
 崇禎十五年正月淮海總兵黄允恩疏奏臣惟皇上
 因漕梗而勅行海運以伍萬石小試似已推行有序
 矣臣至膠萊地方按視有不煩剙鑿不損地形可永
 為漕運之絶計者謹為我皇上陳之按先朝有開膠
[033-78a]
 萊故道者不一而足然意美而法未良不知所謂分
 水嶺者既為山根石骨難施五丁之功是以倐鑿倐
 止金錢徒費臣詳察其地南北縱横共計二百四十
 餘里湖水深入者百里河溪湖畔量加疏濬即可通
 潮者百里此外惟是嶺頭脊脈不可鑿動者約四十
 里意今之漕河每歲急應挑剥者亦不下數十處今
 獲此利即留此嶺脊為盤剝之地能幾何哉計將淮
 揚重船其運至膠河洞水津之空船令按至中間通
[033-78b]
 濬小河多造脚船飛輓如通州抵壩故事獨於嶺上
 接建倉厫留本省京邉操軍推駕輕車儘足盤剝之
 用倣古河陽洛口之運以待囬空受載南自淮河抵
 膠北自海倉抵津計日直達較河漕水程固逺邇霄
 壤而比成山一轉亦縮近數倍每一年而三運四運
 無不可者河渠有淤淺冦賊之患海洋有風波島嶼
 之險此正用海以輔漕而用膠萊又所以輔海一舉
 而數事得事捷而功倍實為萬世之利也
[033-79a]
  膠萊河停工考
 元至元十七年萊人姚演由膠西縣陳村等處東南
 趨西北鑿陸地數百里欲徑通漕直沽海口史稱勞
 費不貲卒無成功 二十二年詔罷膠萊新河 按
 膠州南海麻灣至北海海倉三百餘里可避大洋二
 千里之險然浮山之西有薛島陳島相接百數十里
 石礁林立横㨿大洋若橋梁然尤為險阻薛島之西
 十里許連海涯處有平岡曰馬濠南北幾五里元人
[033-79b]
 常鑿之遇石而罷明嘉靖十一年御史方逺宜始議
 開膠萊河海防道副使王獻燒鑿馬家濠十五里達
 於麻灣開鑿將畢㑹獻去官遂罷其役嗣是戸科給
 事中李貴和言比嵗河决轉餉艱難請循獻遺策開
 膠萊新河復海運以濟餉道上遣給事中胡檟往視
 之檟及山東撫按官議皆以不便疏治乃奏言今為
 新河之議者徒指元人故渠及副使王獻臆議非能
 渉三百餘里間親覩其利害也臣嘗濬分水嶺騐問
[033-80a]
 獻所鑿渠皆流沙善崩雖有白河一道徒涓涓細流
 不足灌注或欲引濰河之水不知濰河在髙密西去
 新河一百二十餘里中間髙嶺甚多雖竭財力終不
 接濟分水嶺以南至陳家閘以北雖云近海通潮又
 皆岡石糜沙終難鑿治大抵上原則水泉枯涸無可
 仰給下流則浮沙易潰不能持久二者皆治河之大
 患也自獻以後屢勘不行良由於此上乃罷之 隆
 慶五年詔委多官查勘自膠州麻灣等處南至龍家
[033-80b]
 屯北至海倉勘畢具掲云龍家屯四里三十歩水淺
 不過三五寸每日潮至不能打&KR0309斷水難施挑濬之
 功店口三里有大姑河横冲帶沙淤塞河雖挑深遇
 沙淤塞前功盡棄 韓家口六里二百四十歩俱岡
 勾砂石此處難以徹水不便挑濬 趙家口起至杜
 家口止長十餘里水深一二尺河底俱係岡勾石且
 有大者若欲深鑿極為費力 杜家口至吳家閘三
 里餘係小姑河口横冲細沙恐難&KR0309治 吳家閘至
[033-81a]
 譚家西南新口止共七里俱有淤沙岡石其沙皆係
 白河水帶來 譚家西口至分水嶺共九里白河全
 無接濟旱則先乾澇則冲决 窩舖分水嶺至楚家
 口十里中多流沙 楚家口至集蟇灣五里有餘北
 岸現河口夏秋雨多即有大水帶沙入河冬春乾涸
  董家莊至陶家莊四里餘内有崗石一遇秋雨泊
 水湧入無雨則乾 周家莊至秦家圏泊水冲開溝
 口數道雨則泛漲無雨則乾並無泉源引導河底俱
[033-81b]
 有沙石 謝家口至玉皇廟十一里至於閘内沙石
 相半挑濬功費比之他處頗大 謝家口至楊家圏
 河岸水勢似有端緒說者謂新河可開或觸目於此
 耳 楊家圏至新河閘面比之南邉一帶雖似稍寛
 欲西引濰河但勢已近海引之無益况濰河地勢返
 下難以引入昌邑又居濰縣下流所當詳議 新河
 閘至海倉流沙壅滿難以行舟挑濬工程頗大 量
 得濰河韓信壩口河中到東岸髙三丈四尺若濬溝
[033-82a]
 徹水必幾四丈迤東間有髙阜處所將不止於四丈
 矣濰水難引委為的確 分水嶺挑濬二尺之下俱
 是岡石五尺下即是糜沙挑之九尺六寸隨即坍去
 四尺緣糜沙力軟不能承載易於崩塌 分水嶺口
 東南老地周圍開鑿三丈餘上層至岸堅土四尺中
 層岡石五尺以下四尺俱是鬆軟糜沙旋挑旋隳工
 役難施 又勘得引水接濟雖東有大沽河西有濰
 河二水稍大亦係有源但一則南入麻灣口難以挽
[033-82b]
 而西一則西隔百有餘里難以引而東若欲兩海貫
 通必深以六七丈始得兩平寛一十餘丈始免崩岸
 經費非百餘萬程限非六七年不能成也其功可輕
 言耶 萬厯三年九月尚書劉應節言新河自膠南
 淮子河大港頭出海西抵匡家莊約四十里岡□黄
 土宜挑治自劉家莊北折擡頭河張魯河至亭口閘
 約三十里黒泥下地宜挑治自亭口閘歴陶家涯陳
 家口孫店口至玉皇廟約六十里河寛水淺宜從舊
[033-83a]
 河旁别開一渠自玉皇廟至楊家圏二十餘里水勢
 漸深約五六尺宜量行疏濬自楊家圏以北悉通海
 潮無煩工矣以功力計之開創者什五通濬者什三
 量濬者什二以地勢論之濬深丈餘者什一濬深數
 尺者什九以水圭測之髙下有凖以錐探之上下皆
 無石事理甚明可開無疑上以為然命侍郎徐栻往
 同撫按官會議栻既相視上言匡家莊地髙難挑改
 從黄埠嶺潮仍不通惟都泊為水滙船路溝有行舟
[033-83b]
 故道上流為姑膠諸河下流為張魯諸水庶泉源可
 濬而河道可成也必為多建閘廣置水櫃築堤岸開
 月河設倉厫備剝船計年大挑小挑估費百萬詔㫖
 切責謂栻故以難詞沮壊成事 四年二月命應節
 親往㑹勘應節曰新河地形如掌水勢成渠視黄埠
 嶺較便兩海口水俱深闊舟亦乘潮無阻南海口迤
 北十五里有積沙開船路溝十三里直接麻灣以避
 之横建一閘於新舊河水之交則潮水長流浮沙不
[033-84a]
 入北海口迤南三十里為龍王廟客沙二里四十五
 歩撈沙二尺下即實土若旁闢一渠築堤五百餘丈
 約水障沙自無他患由廟前達新河閘口其中一二
 淺阻並令挑深亦可無虞至王家邱船路溝一帶地
 勢趨下白河當其衝秋水暴漲最為河害宜岸口建
 閘一座上流建壩二座尋常水流壩下引以濟河秋
 漲則水經壩上内以停沙亦為善策大都北自海口
 抵亭口南自麻灣抵朱舖通潮最易所慮者惟朱舖
[033-84b]
 抵亭口四十餘里耳蓋栻主引泉應節主通潮汐持
 議不合 越月山東巡撫都御史李世達上言潮汐
 有常大潮一及陳村閘楊家圏耳曽未至朱舖亭口
 此潮汐難恃也自孫店口至新河口紆曲二百里張
 魯白膠三水微細都泊行潦業已乾涸引泉亦難恃
 也元人開濬此河史臣謂其勞費不貲終無成功足
 為前鍳於是御史商為正給事中光懋王道成等皆
 競疏請止遂召應節栻還京悉罷諸添設員役 嗣
[033-85a]
 是中書程守訓御史髙舉顔思忠尚書楊一魁相繼
 奏皆不果行 崇禎末山東巡撫都御史曽櫻力請
 脩治給内帑拾萬金工未舉櫻陞任去亦終不開
國朝雍正三年八月尚書朱軾奏請開山東膠萊河運
 道
詔内閣學士何國宗㑹同山東巡撫陳世倌詳看議奏
 何國宗等覆稱陞任吏部尚書朱軾開具膠萊運河
 節畧内稱嘉靖十一年御史方逺宜親歴海濵彚為
[033-85b]
 圖說上之疏曰淮河之北岸一里名支家河安東縣
 至海州路也自支家河至漣河海口共三百八十里
 既出漣河口由海道歴贛榆縣至安東衛即山東界
 由安東衛過石臼所靈山所夏河所遂至膠州瞭頭
 營入麻灣口共二百八十里俱循海壖而行一入麻
 灣口其中止有馬家灣為陸路此則須以畚鍤開濬
 然只五里而近若得開通即從把浪廟經平度州以
 至萊州所屬之海倉口俱小河共二百七十里自海
[033-86a]
 倉口入大洋便直抵直沽口至天津衛凡泛海只四
 百里風順半日可達等語該臣等㑹看得淮水出清
 口與黄河合經安東縣城南東流入海方逺宜所稱
 支家河在淮河北岸固即黄河之北岸也查安東縣
 誌書載縣西十五里有支家河今已淤塞無迹可尋
 土人亦鮮有知者惟有鹽河二道上自中河之鹽河
 閘分運河之餘流至王營壩口分為二支東為中鹽
 河西為西鹽河至安東縣北新安鎮合而為一又東
[033-86b]
 北復分為二東流為五丈河逕入海北流則㑹漣河
 至恬風渡入海現今淮北鹽船由此轉運自鹽河閘
 至恬風渡出海口計程三百餘里應即為方逺宜所
 稱自支家河至漣河海口之故道也既出漣河口由
 海州歴贛榆縣境至山東安東衛雖係海道而大洋
 隔於雲臺鶯遊諸山之東實與河等自安東衛嵐頭
 山口始入海程經石臼所夏河所靈山衛至淮子口
 亦俱沿海壖而行自淮子口經靈浮兩山之間入麻
[033-87a]
 灣口即為膠萊新河浮山之西有陳薛二島石礁林
 立甚為險阻薛島之西十里許有平崗曰馬家壕南
 北幾五里元人鑿之遇石而罷明嘉靖十六年海防
 副使王獻鑿開馬家濠石渠一千三百餘歩直抵麻
 灣即方逺宜所稱馬家灣也一入麻灣由把浪廟經
 膠州平度髙密昌邑諸境至掖縣海倉口出海計程
 二百八十二里中分八閘距麻灣口二十里為陳村
 閘又北三十里為吳家口閘又三十里為窩舖閘吳
[033-87b]
 家口窩舖之間地勢最髙名分水嶺為南北分流之
 脊窩舖閘以北二十五里為亭口閘又三十里為周
 家閘又三十里為玉皇廟閘又三十里為楊家圏閘
 又三十里為新河閘又三十里為海倉閘又二十七
 里至海口以上各閘俱創自元人至今沿河仍襲舊
 名而閘座俱皆湮廢查明時議開膠萊新河其説有
 二一則欲自分水嶺深加開穵使河底與海口相平
 南北河口各建一閘每日潮方至時則開閘納潮船
[033-88a]
 可乘潮而入潮將退時則閉閘蓄水船可通行而出
 一則欲自分水嶺開通河渠修復閘座廣引來源設
 立水櫃按啟閉蓄洩之法以資輓運二說俱似近理
 今臣等細加測量分水嶺以南比麻灣口髙二丈二
 尺以北比新河閘髙一丈八尺八寸又將分水嶺試
 為開穵雖有崗石糜沙尚可挑濬惟是南海口潮水
 止至陳村閘北海口潮水止至新河閘則兩潮之隔
 不相通者中有二百餘里若欲南北通流必須漸次
[033-88b]
 開鑿深至二丈二三尺况朔望大潮深不過四五尺
 餘日小潮深不過三四尺潮落之後僅深一二尺即
 於河口建閘而欲引數尺隨長隨落之水通二百餘
 里之流恐不能濟且麻灣以南水底皆係石塊海倉
 以北一望壅沙故麻灣口海倉口雖可通潮而商船
 漁艇絶無停泊若欲將海口一並開濬而潮汐日至
 工力難施此通潮之不足恃也再查分水嶺地當水
 脊所恃為分水之源者僅平度州之白河來源既微
[033-89a]
 又無泉流可引雨多則水漲噴砂雨少則全河乾澁
 陳村閘下雖有姑尤河㑹流而其地已近麻灣順流
 南下亦於運道無濟分水嶺北有膠河自膠州之鐵
 橛山發源流至髙密縣東與五龍河張魯河陂水㑹
 至亭口閘下入新河北流水源稍盛中有百脈湖地
 勢卑窪周圍百餘里若束堤蓄水以為水櫃猶可開
 引使其南北分行然一河一湖又無泉源輸助欲以
 濟二百八十餘里之運道勢必不能此蓄洩之不足
[033-89b]
 恃也考膠萊通運之議創自元人乃開之數年而即
 罷明時屢試而終不行良亦職此若夫由河達海更
 造船隻以及開穵勞費不貲又其餘事自海倉抵直
 沽四百里大洋風濤之險更難逆覩至於來往商船
 現惟泊於贛榆縣之青口及膠州之淮子口要皆濵
 海水深之處不肯乘潮深入恐致淺擱縱使開通膠
 河而海口淤淺如故難以通行亦於客商無所禆益
 惟兩岸民田陂水俱藉此河宣洩今撫臣照依陞任
[033-90a]
 平度州州同温文桂條奏以民力疏濬每人按日給
 米一升已足通流洩水若轉漕通商勢所不能似可
 無庸再議於雍正四年六月奏覆
 
 
 
 
 
[033-90b]
 
 
 
 
 
 
 
 山東通志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