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48 山東通志-清-岳濬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山東通志巻一之二
   典謨二
聖祖仁皇帝登極恩詔順治十八年/
 奉
天承運
皇帝詔曰惟我國家受
天眷命
[002-1b]
祖功
宗德肇造丕基我
皇考大行皇帝盛德至仁英資大度纘承厯數統一寰區
 恩澤洽於多方政教臻於上理方期邦國永底雍熙不
 幸奄棄臣民遽升
龍馭顧兹大寳屬以藐躬朕㷀㷀在疚本不忍聞而諸王
 貝勒大臣文武官員人等僉謂神器既已攸歸天位不
 宜久曠堅請再三朕是以俯徇輿志勉抑哀衷於是月
[002-2a]
 初九日祗告
天地
宗廟
社稷即皇帝位仰惟
上天眷祐之篤
祖宗付託之隆凉德冲齡膺兹重寄敬圖覲光揚烈用紹
 無疆之休其以明年為康熙元年與天下更始式衍舊
 恩聿𢎞新化所有合行事宜開列於後各條欵不/能備載
[002-2b]
   康熙九年十月
 上諭朕惟至治之世不專以法令為務而以教化為先
 其時人心醇良風俗樸厚刑措不用比屋可封長治久
 安茂登上理蓋法令禁於一時而敎化維於可久若徒
 恃法令而敎化不先是舍本而務末也近見風俗日敝
 人心不古囂凌成習僭濫多端徂詐之術日工獄訟之
 興靡已或豪富凌轢孤寒或劣紳武斷鄊曲或惡衿出
 入衙署或蠧棍詐害善良雈苻之刼掠時聞讐忿之殺
[002-3a]
傷疊見陷罹法網刑所必加誅之則無知可憫宥之則
憲典難寛念兹刑辟之日繁良由化導之未善朕今欲
法古帝王尚德緩刑化民成俗舉凡敦孝悌以重人倫
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鄊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
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
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譲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
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誡窩逃以免株連
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盗賊解讐忿以重身命
[002-3b]
等項作何訓廸勸導及作何責成内外文武該管各官
督率舉行爾部詳察典制定議具奏特諭
  康熙十八年六月
上諭食為民天必蓋藏素裕而後水旱無虞自古耕九
餘三重農貴粟所以藏富於民經久不匱洵國家之要
務也比以連年豐稔粒米充盈小民不知蓄積恣其狼
戾故去年山東河南一逢嵗歉即以饑饉流移見告雖
議蠲議賑加意撫綏而被災之民生計難遂良由地方
[002-4a]
 有司各官平日不以民食為重未行申明勸諭之故近
 據四方奏報雨澤霑足可望有年恐豐熟之後百姓仍
 前不加撙節妄行耗費著各該地方大吏督率有司曉
 諭小民務令力田節用多積米糧庶俾俯仰有資凶荒
 可備以副朕愛養斯民至意爾部即遵諭行特諭
   康熙四十二年三月
 詔曰朕為天下生民主宵旰勤勞勵精圖治凡國家之
 休戚閭閻之樂利晷刻之間無不注意於此天下之大
[002-4b]
 兆民之衆朕誰欺欺天乎至今四十餘載親歴饑饉者
 不知其幾南北用兵者不知其幾人心向背者不知其
 幾天變地震者不知其幾自責凉德不能撫育履氷臨
 淵兢業惟守仰頼
上天眷佑
祖宗厚德幸生創業未久之際方免墜失今海㝢昇平年
 嵗稍和生民俱已樂業邇來諸王大小臣工士庶因朕
  五旬輿情肫切屢請加上尊號朕堅意固辭不允所請
[002-5a]
蓋朕不以名譽稱揚為尚惟以海内富庶為心是以屢
蠲賦役頻省刑罰總欲使老安少懷風俗淳厚漸幾於
康乂隆平之治近因淮黄告成乃東南要務再授方畧
望有善後朕不辭勞瘁親往閲視見畿輔山左江浙等
省耆老人民俱中心愛戴雖童穉亦咸歡欣瞻仰是知
民心皆一用是益深軫念視切如傷所以星夜回鑾兹
特大沛𢎞恩普施遐邇庶幾民生咸登夀域和協徧滿
寰區所有應行事例開列於後於戲安民則惠益𢎞逮
[002-5b]
下之恩御衆以寛聿溥好生之德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康熙四十二年八月
上諭朕四次經過山東於民間生計無不深知東省與
他省不同田間小民俱依有身家者為之耕種豐年則
有身家之人所得者多而窮民所得之分甚少一遇凶
年則己身並無田畝產業有力者流移於四方無力者
即轉死於溝壑此等情狀爾東省大臣庶僚及有身家
者亦當深加體念似此荒歉之嵗雖不能大為拯濟若
[002-6a]
 能輕減所入田租以各贍養其佃户不但深有益於窮
 民即爾等田地日後亦不致荒蕪如果民受實惠豈不
 勝謝恩千百倍耶這奏謝已悉所司知之
   康熙四十九年
 上諭朕膺
天眷祗承
列祖鴻庥統御萬方子育兆庻厪懐至治宵旰靡寧際海
 宇同風邉隅嚮化遐邇中外帖然袵席之安是皆仰荷
[002-6b]
天地
祖宗福祐之所致也方朕八齡踐阼之初
太皇太后問朕何欲朕對臣無他欲惟願天下治安生民
 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已迄今五十年矣惓惓此心未
 嘗一日少釋每思民為邦本勤恤為先政在養民蠲租
 為急數十年以來除水旱災傷例應蠲免外其直省錢
 糧次第通蠲一年者屢經舉行更有一年蠲及數省一
 省連蠲數年者前後蠲除之數據户部奏報通共會計
[002-7a]
已逾萬萬朕一無所顧惜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
澤不施及百姓將安所施乎朕每嵗供御所需概從儉
約各項奏銷浮冐亦漸次清釐外無師旅饟餽之煩内
無工役興作之費因以歴年節省之儲畜為頻嵗渙解
之恩膏朕之蠲免屢行而無國計不足之慮亦恃此經
畫之有素也比來省方時邁已歴七省南北人民風俗
及日用生計靡不周知而民所以未盡殷阜者良由承
平既乆户口日繁地不加增產不加益日用不給理有
[002-7b]
必然朕洞燭此隱時深軫念爰不靳敷仁用甦民力明
年為康熙五十年思再沛大恩以及吾民原欲將天下
錢糧一概蠲免因衆大臣集議恐各處兵餉撥解之際
兵民驛逓益致煩苦細加籌畫悉以奏聞故自明年始
於三年以内通免一週俾逺近均霑德澤直𨽻奉天浙
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各廵撫及府尹所屬除漕項
錢糧外五十年應徴地畝銀共㭍百貳拾貳萬陸千壹
百兩有奇應徴人丁銀共壹百壹拾伍萬壹千兩有竒
[002-8a]
 俱著察明全免並歴年舊欠共壹百壹拾捌萬伍千肆
 百兩有奇亦俱着免徴其五十一年五十二年應蠲省
 分至期候㫖行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
 上諭朕五十餘年上畏下懼以敬以誠覃思上理且以
 一心對越
上帝未嘗瞬息稍懈賴
昊穹之孚祜
[002-8b]
祖宗之䕃庇邇來國家蓄積有餘民間年嵗頗豐朕以凉
 德勉思
列聖體天順公慮患操心敷景運於休期洪基業於光顯
 夙夜氷兢宵旰靡遑屈指春秋今届六旬矣覧自秦漢
 以下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乆者
 朕之虚薄良深歉仄何敢少有倦怠有負孜孜圖治之
 初心况在位乆者始勤終忽往往不能垂令名於後所
  以乾惕之懷彌殷深危之念愈切兼之承平嵗乆幅員
[002-9a]
 日廣户口漸增風俗益薄朕與臣鄰夙夜在兹以剛健
 中正惇大成裕謙尊有終持盈保泰猶恐未能豈自滿
 假少有逸豫朕以天下為心天下當亦體朕之衷各矢
 藎誠皆敦孝敬型仁講讓守己奉公務勤職業官僚胥
 勸人士奮興使遐邇之均被小大之咸周以享昇平之
 福此非朕之德乃
天地
祖宗之賜今朕式慰中外臣民之請博考典禮大沛膏澤
[002-9b]
 用稱朕躋世於仁夀之至意所應行事例開列於後於
 戲錫民以福為皇極得夀之徴御衆以寛乃萬國咸寧
 之本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上諭書稱文王善養老者孟子云五十非帛不煖七十
 非肉不飽帝王之治天下發政施仁未嘗不以養老為
 首務近來士大夫只論做官之賢否而移風易俗之實
 政入孝出弟之本心未暇講究朕因今日之盛典特宣
[002-10a]
此意若孝弟之念少輕而求移風易俗其所厚者薄而
其所薄者厚矣爾等皆是老者比回鄉井之間各曉諭
鄰里須先孝弟倘天下皆知孝弟為重此誠移風易俗
之本禮樂道德之根非淺鮮也昨日甘霖大沛四野沾
足朕心大悦爾等毋悞農時速回本地特諭
  日講四書解義序
朕惟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
之所繫也自堯舜禹湯文武之後而有孔子曾子子思
[002-10b]
孟子自易書詩禮春秋而外而有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之書如日月之光昭於天岳瀆之流峙於地猗歟盛哉
蓋有四子而後二帝三王之道傳有四子之書而後五
經之道備四子之書得五經之精意而為言者也孔子
以生民未有之聖與列國君大夫及門弟子論政與學
天德王道之全修己治人之要具在論語一書學庸皆
孔子之傳而曾子子思獨得其宗明新止至善家國天
下之所以齊治平也性敎中和天地萬物之所以位育
[002-11a]
 九經達道之所以行也至於孟子繼往聖而開來學闢
 邪説以正人心性善仁義之㫖著明於天下此聖賢訓
 辭詔後皆為萬世生民而作也道統在是治統亦在是
 矣歴代賢哲之君創業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講明斯道
 朕紹
祖宗丕基孶孳求治留心問學命儒臣撰為講義務使闡
 發義理裨益政治同諸經史進講經歴寒暑罔敢間輟
 兹已告竣思與海内臣民共臻至治特命校刋用垂永
[002-11b]
 久爰製序言弁之簡首每念厚風俗必先正人心正人
 心必先明學術誠因此編之大義究先聖之微言則以
 此為化民成俗之方用期夫一道同風之治庶幾進唐
 虞三代文明之盛也夫
   讀大學
 自古治道盛於唐虞而其所以為治之道即其所以為
 學之功後世聖人紹明厥緒以詔來者雖渺然千百載
 其大義微言豈有殊指哉大學首言明德新民誠不異
[002-12a]
於堯典所言固可因以推論其符合之故而遡其所由
致力之端矣堯典曰克明峻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
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大學之言
明德新民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
下此所謂先聖後聖若合符節者歟其言克明峻德者
統言之也猶大學言明明德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
身者分言之也而堯典闕然未明其義盖嘗以是而求
之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則其
[002-12b]
所以致力之端不外是矣夫曰惟危曰惟微則辨之不
可不早辨所貴致其知矣曰惟精則格物之謂也知之
既極其明則守之貴極其誠曰惟一則誠意之謂也以
至正心修身皆主於一而允執厥中之義以全繼此而
家齊國治天下平胥於是受裁成焉孰謂十六字之心
傳不可以括大學之全書歟朕於帝王修己治人之道
雖日加自勵而未之有得念大學所由致力之端而合之
堯典以明其義云
[002-13a]
  日講易經解義序
朕惟帝王道法載在六經而極天人窮性命開物前民
通變盡利則其理莫詳於易易之為書合四聖人立象
設卦繫辭焉而廣大悉備自包犧神農黄帝堯舜王天
下之道咸取諸此蓋四書之文禮樂之具春秋之行事
罔不於易會通焉漢班固有言六藝具五常之道而易
為之原詎不信歟朕夙興夜寐惟日孜孜勤求治理思
古帝王立正之要必本經學嘗博綜簡編玩索精藴至
[002-13b]
於大易尤極研求特命儒臣叅考諸儒註疏傳義撰為
解義一十八巻日以進講反復卦爻之辭深探作易之
㫖大抵造化功用不外隂陽而配諸人事則有貞邪淑
慝之别運數所由盛衰風俗所由治亂君子小人所由
進退消長鮮不於奇偶二畫屈伸變易之間見之若乃
體諸躬行措諸事業有觀民設教之方有通德𩔖情之
用恐懼修省以治身思患豫防以維世引而伸之觸𩔖
而長之而治理備矣於是刋刻成書頒示天下朕惟體
[002-14a]
乾四德以容保兆民且期庶司百執事矢於野渙羣之
公成拔茅允升之美則泰交嫓於明良而太和溢於宇
宙庶稱朕以經學為治法之意也夫
  周易折中序
易學之廣大悉備秦漢而後無復得其精微矣至有宋
以來周邵程張闡發其奥惟朱子兼象數天理違衆而
定之五百餘年無復同異宋元明至於我朝因先儒已
發之微㫖或有妄叅已見漸至啓後人之疑朕自弱齡
[002-14b]
留心經義五十餘年未嘗少輟但知諸書大全之駁雜柰
非專經之純熟深知大學士李光地素學有本易理精
詳特命修周易折中上律河洛之本末下及衆儒之考
定與持論之不可易者折中而取之越二寒暑甲夜披
覽隻字片句斟酌無遺康熙五十四年春告成而傳之
天下後世能以正學為事者自有所見歟
  日講書經解義序
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髙富貴之具而已固將
[002-15a]
副教養之責使四海九州無一夫不獲其所也是故古
之帝王奉若天道建都樹屏以立其綱設官置吏以張
其紀經天緯地以盡其才親親尊賢以𢎞其業黎民阻
饑而為之教稼五品不遜而為之明倫為禮樂以導其
中和為兵刑以息其爭訟事未然而預為之備患已至
而亟為之驅蓋治天下之法見於虞夏商周之書其詳
且密如此宜其克享天心而致時雍太和之效也所以
然者盖有心法以為治法之本焉所謂敬也誠也中也
[002-15b]
敬則神明有主而物欲不能摇誠則孚信在中而偽巧
不能間中則公正無偏而邪説不能移凡書中曰欽明
曰寅恭曰祗懼曰廸畏皆敬之屬也曰允塞曰至諴曰
一德曰惇信皆誠之屬也曰義制事禮制心曰沈潛剛
克高明柔克曰寛而有制從容以和皆中之屬也性之
者為堯舜禹文身之者為湯武高宗困而學之者為太
甲成王悖而去之者為太康桀紂嗚呼心法之存亡治
道之升降分焉天命之去留繫焉曷其奈何弗鑒朕萬
[002-16a]
幾餘暇讀四代之書惕若恐懼爰命儒臣取漢宋以來
諸家之説薈萃折衷著為講義一十三巻逐日進講兹
特加鋟梓頒示臣民俾知朕仰法前代聖王志勤道逺
然夙夜兢兢思體諸身心措諸政治以毋負上天立君
之意夫豈敢一日忘哉是為序
  二典頌有序/
粤稽伏羲始畫卦象而未有文詞倉頡造字而篆籀之
傳亦多淹失上古文章之見於六經者殆無有先於二
[002-16b]
典者矣朕服習尚書景慕勲華之德業羮牆見焉竊以
為包羅千古之治術無有出其範圍者朝夕涵濡用自
勵朂爰作頌曰
煌煌二典邃古所傳乾綱坤維嶽峙星躔如海負地如
日麗天六經諸史肇開厥先欽明濬哲㳟讓塞淵至德
在躬光被八埏寅餞授時法創璣璿後之儀象咸取則
焉廵嶽考績疇咨簡賢後之命官率循罔愆文質而奥
事簡以全高明博厚治象巋然夏商而降踵武鴻編支
[002-17a]
分派别謨誥丕宣散為萬象流為百川仰瞻帝典若陟
泰巔伊予夙夜誦習有年望洋測海弗憚精研遥遥統
緒深愧仔肩永言兹頌躬自陶甄
  日講詩經解義序
昔者虞廷命后䕫為典樂之官以教胄子首詔之曰詩
言志則詩之為教所從來逺矣蓋人性情之發不能無
所寄託而詩則兼備六藝諷誦吟咏之間足以觀感而
興起者莫善於此故曰温柔敦厚詩教也自夫子刪定
[002-17b]
而後三百之㫖粲然其採之里巷者則為風陳之朝廷
者則為雅薦之郊廟者則為頌觀其美刺而善惡之鑒
昭矣觀其正變而隆替之治判矣觀其升歌於廟朱絃
象管之所唱歎而祖功宗德之具在矣千載而下猶得
見江漢之遺風豳岐之故俗關睢麟趾之化矇瞍七月
之箴天保鹿鳴堂陛𢋫颺之盛清廟閟宫歌雍舞勺之
章皆賴此三百之存安可不沈酣優渥於其間哉朕嘗
思古人立訓之意既有政教典禮紀綱法度以維持之
[002-18a]
矣而感通乎上下之間鼓舞於隱微之地使人從善逺
惡而不知優游順適而自得則必賴乎詩如天之生萬
物也日以暄之雨以潤之露以濡之雷霆以肅之而又
必宣暢八風以疏通而條達之然後萬𩔖咸遂其生養
而無促迫矯强之弊故敎至於詩而微矣治至於詩而
極盛矣朕志慕隆古淳穆之理崇奬詩教爰命儒臣輯
成詩經講義日進於坐隅朝夕觀覽凡立説一凖於考
亭而旁蒐義藴兼及註疏博綜名物亦叅爾雅又思夫
[002-18b]
子平日雅言之教稱引誦説惟詩最多如大學中庸孝
經篇末必引詩以詠歎之亦以見古人之斯須不離乎
此也朕亦欲四海臣民謹思貞度以揚風扢雅之學偕
進於温厚和平之教故序而頒之此則朕之所深望也

  日講春秋解義序
朕惟春秋者帝王經世之大法史外傳心之要典也大
義炳若日星而褒貶筆削微顯婉章非後世所能窺至
[002-19a]
其立法謹嚴宅心一本忠恕因善惡是非而施予奪焉
有正例有變例有事同而辭異有事異而辭同一人之
身前後不相掩一人之事功過不妨殊如化工之肖物
隨𩔖付形未嘗有所容心於其間後之説經者或穿鑿
深文或附會失實固難悉當聖人之心左氏親見聖人
公羊糓梁及門子夏猶彼此牴牾□駁互見何况去聖
人日逺紛紜探索如漢唐以下董仲舒趙匡啖助諸家
乎惟宋康侯胡氏潛心二十年事本左傳義取公糓萃
[002-19b]
諸家之長勒成一家之書雖持論過激抉隱太嚴未必
當日聖心皆然要其本三綱奉九法明王道正人心於
春秋大㫖十常得其六七較之漢唐以後諸家優矣朕
萬幾之暇研精六經竊有慨於春秋經聖人手定其衮
鉞本乎王章刑賞原於忠厚義例雖繁而其明白正大
之㫖必不如後之説經者委折碎細若此爰命儒臣撰
集進講大約以胡氏為宗而去其論之太甚者無傳經
文則博採諸儒論注以補之朕亦時有所折衷期歸於
[002-20a]
一編輯成書朝夕省覽亦欲俾學者有所遵守其於經
世大法傳心要典未必無少助云爾
  春秋傳説彚纂序
六經皆孔聖刪述而孟子特言孔子作春秋左氏公羊
糓梁三家各述所聞以為傳門弟子各衍其師説末流
益紛以一字為褒貶以變例為賞罰微言既絶大義弗
彰至於災祥䜟緯之學興而更趨於怪僻程子所謂炳
若日星者不因此而反晦乎迨宋胡安國進春秋解義
[002-20b]
明代立於學宫用以貢舉取士於是四傳竝行宗其説
者率多穿鑿附會去經義逾逺朕於春秋獨服膺朱子
之論朱子曰春秋明道正誼據實書事使人觀之以為
鑒戒書名書爵亦無意義此言真有得者而惜乎朱子
未有成書也朕恐世之學者牽於支離之説而莫能悟
特命大學士王掞纂輯是書以四傳為主其有舛於經
者刪之以集説為輔其畔於傳者勿錄書成凡若干巻
名之曰傳説彚纂夫春秋之作以游夏之賢不能贊一
[002-21a]
詞司馬遷稱七十子之徒口授其傳㫖而人人異端當
時已無定論後之諸儒欲於千百年後懸斷聖人筆削
之指不亦難乎是書之輯亦惟擇其言之當於理者雖
不敢謂深於春秋而辨之詳取之慎於屬詞比事之教
或有資焉是為序
  讀周禮書後
周禮一書先儒信者半疑者半其疑者曰周衰諸侯滅
去其籍自孔子時已不具至孟子時尤殘缺莫考故曰
[002-21b]
其詳不可得而聞夫孟子當秦未燔書之前已不見周
禮漢世焉得而有之且其大者莫如建官封建井田等
事然東西都為地甚狹何得王畿道里四方各距千里
宫府内外官制何得比夏商遂益萬倍五等封地何所
并徙而能斥大九州溝洫井田鄉遂公邑何以利害同
而法制異其為後儒偽造之書而非周公之舊也其信
者曰周禮寓兵農則以井田定惟正則以什一教萬民
則以鄊遂養士秀則以學校治天下則以封建其要有
[002-22a]
六典八法八則九柄九貢九式之序其次有祭祀朝覲
冠昏喪紀師田行役之條無不詳備周宻雖其間細瑣
職事或出後人附會然大體要所在非聖人創建不能
也朕謂二説皆儒者讀書考究之言未可偏廢若夫帝
王法古致治總在師其意而不泥其迹孔子曰殷因於
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夫損
益者因時制宜之謂程顥曰有關睢麟趾之意然後可
行周官之法度朱熹曰周禮是聖人姑為一代之法爾
[002-22b]
到可用處聖人須别有權衡之道誠哉斯言夫泥其説
而用之王莽王安石遂致流毒天下若師其忠厚之意
以措諸紀綱法制之中則何遂不可比隆成周朕故以
孔子及程朱之言為讀周禮法
  日講禮記解義序
朕聞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孔子曰安上治
民莫善於禮又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誠以禮者範
身之具而興行起化之原也天之生人品𩔖紛綸莫可
[002-23a]
紀極聖人起而整齊之法於天則於地順於人達於時
協於鬼神斟酌而損益以定其品節限制俾天下化其
好逸惡勞之心而予以從善棄惡之道蒸蒸焉日蹈履
於中正而不敢越蓋非有以强之也率乎其理之所安
而已其綱有三百其目有三千大者在冠昏喪祭朝聘
射宴之規小者在揖譲進退飲食起居之節循之則君
臣上下頼以序夫婦内外頼以辨父子兄弟婚媾姻婭
賴以順而成反是則尊卑易位等殺無章家未有能齊
[002-23b]
而國未有能治者故曰動容中禮而天德備矣治定制
禮而王道成矣嘗遐觀三代禹湯文武惇敘彛典以倡
導天下而其時之諸侯秉禮以守其國大夫士遵禮以
保其家下至工賈庶人畏法循紀以世其業鳴呼何風
之隆哉朕企慕至治深惟天下歸仁原於復禮故法宫
之中日陳禮經講習紬繹盖不敢斯須去也慨自嬴秦
焚燒典籍禮乃滅亡漢興崇尚儒學禮經始顯傳之者
十三家而戴德戴聖為尤著聖所傳四十九篇即所謂
[002-24a]
禮記者是已迨程子朱子出表章學庸遂開千古道學
之統其餘四十七篇雖雜出於漢儒亦皆傳述聖門格
言有切身心要㫖朕熟之復之靡間寒暑積有講義裒
成全部弁以敘言用以無忘斯勤然豈徒效儒生佔畢
云爾哉務佩服其訓詞而實體諸躬修措之邦國使百
爾懷恭敬遜讓之誠兆庶凛撙節防閑之則德化翔洽
上嫓隆古庶乃愜朕敦崇禮教之意也夫
  孝經衍義序
[002-24b]
朕緬維自昔聖王以孝治天下之義而知其推之有本
操之有要也夫孝者百行之原萬事之極書言奉先思
孝詩言孝思維則明乎為天之經地之義人性所同然
振古而不易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教人則樂而
易從以之化民成俗則德施溥而不匱帝王奉此以宰
世御物躬行為天下先其事始於寢門視膳之節而推
之於配帝饗親覲光揚烈諴萬民而光四海皆斯義也
孔子教孝之言散見於册籍而統會於孝經曾子以純
[002-25a]
 孝親承斯訓其辭約其㫖逺條貫終始綜括羣論言孝
 之義於斯為備自顏芝藏本出於漢初考註箋釋代有
 其人如孔安國鄭康成皇侃邢昺輩無慮百餘家大約
 皆詁訓章句辨論古今文同異而求其推廣義藴達之
 於萬事萬物而皆莫出其範圍者則尚未之備也
世祖章皇帝𢎞敷孝治懋昭人紀特命纂修孝經衍義未
 及成書朕纘承先志詔儒臣蒐討編輯倣宋儒真德秀
 大學衍義體例徴引經史諸書以旁通其説竊以仲尼
[002-25b]
 稱至德要道以順天下又曰教之所由生而後詳列天
 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之五孝此則一經之大㫖亦猶
 大學之言明德新民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也是故衍至
 德之義則仁義禮智信之説備矣衍要道之義則父子
 君臣夫婦昆弟朋友之論備矣衍教所由生之義則禮
 樂刑政之屬備矣衍五孝而皆以愛敬為本明貴賤之
 所同也由天子之敬親推之則郊丘宗廟典禮之義備
 矣由天子之愛親推之則仁民育物撫綏愛養之義備
[002-26a]
矣無非敬也無非愛也即無非孝也遞而至於諸侯之
不驕不溢卿大夫之法服法言法行士庶人之忠順事
上謹身節用何一非愛敬之義推而極之通於神明貫
乎天地夫寧有涯際乎哉書成凡一百巻鏤板頒行並
製敘言冠於簡端庶幾嘉與海内共遵斯路家修子弟
之職人奉親長之訓協氣旁流休風四達以成一代敦
厚鴻龎之治斯則繼述光烈尊經崇本之意也夫
  性理精義序
[002-26b]
朕自冲齡至今六十年來未嘗少輟經書唐虞三代以
來聖賢相傳授受言性而已宋儒始有性理之名使人
知盡性之學不外循理也故敦好典籍於理道之言尤
所加意臨莅日乆玩味愈深體之身心驗之政事而確
然知其不可易前明纂修性理大全一書頗謂廣備矣
但取者太煩類者居多凡性理諸書之行世者不下數
百朕嘗病其矛盾也爰命大學士李光地詮擇進覧授
以意指省其品目撮其體要既使諸儒之闡𤼵不雜於
[002-27a]
支蕪復使學者之披尋不苦於繁重至於圖象律厯性
命理氣之源前人所未暢發者朕亦時以己意折中其
間名曰性理精義頒示天下讀是書者自有所知也已
  寛嚴論
昔子產之論政也曰惟有德者能以寛服民其次莫如
猛斯殆為鄭言之耳要非致治之本論也致治之本在
寛仁今夫天化育萬物生之以春長之以夏成之以秋
藏之以冬隂陽消息四序代嬗而其道歸於生生為用
[002-27b]
仁愛為極夫豈春夏寛而秋冬嚴歟古之聖王知其然
體上天仁愛之心出而御物德以道之政以齊之刑以
範之惟務化民於善閑民於義而已不忍制民以術怵
民以威也是故五刑之屬三千皆本惻怛之心以出之
而非慘刻峻削之為也夫物剛則折絃急則絶政苛則
國危法峻則民亂反是者有安而無危有治而無亂三
代之成事無論已秦用李斯挾荀卿之學行督責之令
不數年而秦亡漢高以寛大為政入關而萬民大悦光
[002-28a]
武以柔道治天下而王業用興唐太宗聽魏徴之言崇
尚教化而幾致刑措是古之帝王以寛得之者多矣未
聞其以寛失也若後世祖述申韓之徒有謂民驕於愛
聽於威非嚴不足以集事不知衰世之主百度廢弛馴
致淪敗者其失在紀綱廢弛詎寛之謂哉朕撫綏元元
期以純王之道化民成俗凡束濕之政弗敢庸也苛察
之明弗敢尚也恐恐焉日慮其刑之重而德之薄夫寧
忍從事於猛歟書曰克寛克仁彰信兆民詩曰不競不
[002-28b]
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詩書之言朕之蓍鑑

  愼刑論
聖人之治天下有禮有刑禮也者所以勸民之為善也
刑也者所以禁民之為非也五倫以為凖三物以為防
漸而摩之優游而自化之邪慝不作比户可封聖人之
心豈不甚愜而勢有不能於是制為刑罰以驅之於後
使天下之人𢥠然有所畏而不入於非彛是刑之設也
[002-29a]
聖人之所不得已也其輕者傷肌膚重者戕性命天下
之慘痛至刑罰極矣聖人在上不能使天下無刑人而
政平訟理一民一物卒無顚連困苦之虞者則惟此愼
刑之道得也夫生人之性有善而無不善陷溺既久匪
僻廼生一旦麗於郵罰雖欲悔之固無及已故聖人之
愼刑所以全民衷也雨露雷霆天之所以成嵗功也而
一嵗之中雨露時行雷霆之用不數數見焉故聖人之
愼刑所以順天道也在易之噬嗑其象為明罰勅法而
[002-29b]
即繼之以賁曰無敢折獄豐之象為折獄致刑而即繼
之以旅曰明愼用刑噬嗑上離下震豐上震下離於義
為明為斷而賁與旅皆有艮體於義為止聖人之意以
為用刑之道貴乎明斷相資而必本之於至愼聖人之
心如此其昭然而可覩也然則愼刑者所以止刑也書
曰刑期無刑其謂是歟朕嘗謂欲天下之治必使刑獄
清簡者誠有見於此也蓋惟刑愼則不濫善人無誤罹
文網之懼刑愼則必當不善者無僥倖茍免之心天下
[002-30a]
雖大天下之民雖衆使為善必䝉福澤為不善必不可
倖免則是非别白大道昭明㑹極歸極是訓是行而刑
措不用矣
  學校論
治天下者莫亟於正人心厚風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
之學校者教化所從出將以納民於軌物者也是以古
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人生八嵗自王以下
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元子
[002-30b]
衆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
大學盖自家至於國莫不有學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
學自幼至於長莫不有學凡學有詩書禮樂以為之本
干戈羽籥以為之文父子君臣長幼之道於是焉觀之
六德六行之教於是焉取之所以淑其耳目手足之舉
措而養其心以復其性以為修己治人之大者可謂備
至矣是以當時之君子履信思順以事其上小人亦皆
樂循禮而恥犯法侯撻不事而至治以興後世學校寖
[002-31a]
廣博士之途寖繁所以立教之方失先王之遺意士之
遊其中者直以為利禄之階欲期道德之一詎不難哉
且夫今之所謂教者誦讀焉而已爾而又弗實致其力
以防其放僻邪侈之心使氣之充而識之明以漸求復
其性其何以為修己治人之道哉故曰敎隆於上化成
於下敎不明於上而欲化成於下猶却行而求前也教
化者為治之本學校者教化之原欲敦隆教化而興起
學校者其道安在在務其本而不求其末尚其實而不
[002-31b]
務其華以内行為先不汲汲於聲譽以經術為要不屑
屑於文辭如是則於聖人化民成俗之道庶乎其有當
也夫
  居敬行簡論
觀民氣之静躁而政之得失可知也觀政事之煩簡而
治之隆替可知也上古之世淳淳悶悶執契而自平結
䋲而自治猗歟盛矣自禪繼相承創守代見張弛因革
道非一端約而舉之其政簡者其治隆其政煩者其治
[002-32a]
替此古今不易之理雖百世而可知也雖然此特就其
所行者言之耳若夫宰治之原則有至要者存焉使操
之本無而一以簡為主則任法之弊必傷於綜核省事
之漸必流於叢脞秦之衡石程書晉之清言召禍其所
失均也主之以至一本之以無私正心以窮理而是非
不得淆其中虚己以知人而邪正不得熒其外夫然後
見之措施清静畫一無為而治事有不期簡而自簡者
故曰君子之學大居敬
[002-32b]
  農桑論
嘗觀王政之本在乎農桑虞舜之命棄曰汝后稷播時
百糓禹之告舜也曰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糓惟修殷
之考績羣辟亦曰稼穡匪懈周以農事開基至成王之
世制禮作樂典章明備彬彬郁郁然周公所作矇史所
歌若豳風七月之篇其道于耜舉趾采桑載績之事反
覆不置何前後聖同一指歟盖農者所以食也桑者所
以衣也農事傷則饑之原女紅廢則寒之原小民饑寒
[002-33a]
迫於身而欲其稱仁慕義有無不競遵路會極其勢不
能朕嘗躬行三推以率天下農矣而敦實崇儉之令繩
督有司靡不加意宜乎薄海以内襏襫之衆比肩於野
杼柚之聲相聞於里庶幾古初醇樸之風乃逐末者未
盡息而錦繡纂組之文日盛也中夜求治惄焉慮之孟
子曰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㫖哉斯言使天下之
民咸知貴五糓尊布帛服勤戒奢力田孝悌而又德以
道之教以匡之禮以一之樂以和之將比户可封而躋
[002-33b]
斯世於仁夀之域故曰農桑王政之本也
  王道論
治天下必審擇所以為治之道然後運之有本而措之
也不勞盖得其道則一時無赫赫之功而久大之業可
以永建而不拔不得其道則雖殫精敝形而終無以幾
於治故治理之方不可不審也其要在仁義而已矣昔
三代之盛也蠲煩去苛屏飾斥偽先躬行而後文告崇
禮讓而緩刑罰優游漸漬不期效於旦夕迨積之既久
[002-34a]
風俗日茂人心日醇大化敦龎號為上理此行仁義之
所致也秦漢而下務為一切茍且之政以檢束其民民
生其時亦皆匿情飾貌以應其上上下相䝉競趨媮薄
治功之降逺不古若此則不行仁義之過也故曰仁以
育之義以正之仁以育之所以養也義以正之所以教
也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又曰聖人久於其道
而天下化成盖言王道之成仁義之效也是以聖王在
上制田里廣樹畜省刑而薄斂崇本而抑末使天下之
[002-34b]
民家給人足有俯仰之樂而無阽危之患由是立庠序
之制置慈惠之師修六禮以節其性播六樂以淑其情
明七教以興其德齊八政以禁其非當是之時六合之
逺一家之積也四海之廣一身之推也天下之久安而
長治猶泰山而四維之也其去夫驩虞之治不亦逺乎
嗚呼天下重器也有天下大業也彼挈缾之智猶必厝
之於至安况夫居重噐而履大業者哉盍亦知所擇矣
  勤儉論
[002-35a]
嘗觀堯以執中之㫖授舜舜以執中之㫖授禹而孔子
之稱禹曰無間然舜亦美其勤邦儉家盖以禹之奉己
簡薄而於天地祖宗生民數大事克備夫道以致其厚
有合於中之㫖焉夫崇宫室豐飲食美衣服此人心也
其幾易溺敬天地孝祖宗拯民生此道心也其幾易怠
溺則侈侈則嗜慾日荒怠則逸逸則理道日逺發於一
心見諸天下而盛衰治亂之途判矣傳曰私欲𢎞多則
德義鮮少德義不行則邇者騷離逺者距違甚言奢之
[002-35b]
不可不戒也至書載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又言自朝
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諴和萬民伊尹之告太甲曰
慎乃儉德惟懷永圖噫儉與勤之道盡之矣朕檢心省
身常恐弗及故萬幾日御以自砥礪而宫中府中之用
刻意損抑較之前代每嵗所需十不及一雖不敢比於
大禹文王之為君而兢兢勿侈勿逸之念恒欲化雕返
朴祛肆崇敬以務幾乎道然人心危而道心微茍侈泰
之私中於幾微勢必形於家國其弊有不可遏者則慎
[002-36a]
修思永尤執中之要道也歟
  王道近民論
嘗讀詩至魯伯禽報政之事而深歎古聖人致治無他
道也惟在因民之心而已矣周公之言曰政不簡不易
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㫖矣哉非聖人何能語
此夫民雖至愚且弱莫不各懐所欲順之則易與為治
拂之則日趨於非此必至之勢也聖王知其然故因民
之欲遂其生也予之以田里樹畜之資導之以農桑衣
[002-36b]
食之術公旬有限而勿奪其時補助頻行而常惜其力
然又念民心莫不好善而惡惡於是因其父子兄弟之
愛發其孝友婣睦之良習之於黨塾申之於庠序俾愚
者安身於襏襫而婦饁夫耘晝茅宵索終嵗勤動而不
以為勞其秀者則釋耒耜而敦詩書被服儒雅日莘莘
於爼豆鐘鼓之間而不覺或有不率者設為法制以整
齊之立為刑辟以董戒之要皆示之以不得不然而非
耑恃此以為遷善去惡之具也唐虞之世敬敷五教而
[002-37a]
外服就流宅之刑大率有其名而不用者爾故臯陶之
稱帝德曰臨下以簡御衆以寛又曰好生之德洽于民
心兹用不犯于有司夫民至不犯其治蔑以加矣而實
感格於好生之主德斯豈非用簡與寛之效哉降自三
代漢之文帝唐之太宗咸遵斯道故一時幾於刑措其
他英察者或流為束濕綜核者或入於煩苛法令滋章
馴致衰亂此皆未明於易簡近民之道者也易曰易則
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而大學之言
[002-37b]
絜矩本之以所好所惡孟子之原得民心亦歸之於與
聚勿施合聖賢諸説推之徳不外因民之心以為凖然
則易簡者近民之實而近民者王道之㫖歟
  業廣惟勤論
蓋聞天運於上則四時不忒而嵗功成故自開闢以來
陽變隂合屈伸徃來無一息之或停而後氣化周流亭
毒萬物髙下散殊俾之各得其所行健故也代天工以
理萬物者亦若是而已矣周官之戒卿士曰業廣惟勤
[002-38a]
即虞帝之廷𢋫歌交贊亦曰率作興事屢省乃成書又
曰弗謀胡獲弗為胡成聖賢之言固先後同揆也國家
稽古建官雖職有繁簡秩有崇卑而設一官則必有一
官之事規條待其整理吏胥式其言動百姓視其董率
要未有不以黽勉奮迅而成惰窳偷安而敗者也古之
官箴曰卿大夫朝考其職晝講其庶政夕序其業夜庀
其家事而後即安豈不在於能勤哉惟勤則能豫豫則
臨事有寛裕之體而不困於煩劇惟勤則能審審則事
[002-38b]
機有坐照之明而不至於闇汶惟勤則志氣日新而可
以振闒冗之習惟勤則心思日用而可以生智勇之才
以之治事則官無廢事以之臨民則民無失職業之廣
也斷在乎是此固庶司百職所同然而况卿士為振綱
挈領之人尤所當自勵者哉推而廣之凡士農工賈皆
各有當勤之業士而不勤則學殖落而日即於荒陋矣
農而不勤則耕穫失其時八口不能飽矣工賈而不勤
則居肆之業荒懋遷之功弛無以牽車牛而致洗腆矣
[002-39a]
尚何以望其業之成哉朕嘗覧古人之言曰自朝至於
日中昃不遑暇食又曰不寳尺璧而寳寸隂實惟勤之
一言通貴賤上下而一之者也故因而論列之
  亷静論
嘗讀漢詔有曰吏不亷平則治道衰又曰俗吏矯飾外
貌似是而非安静之吏悃愊無華日計不足嵗計有餘
善哉亷静之言立身行已之大端制事理物之要道凡
為學者皆宜然也况人臣之䇿名委質任職臨民者乎盖
[002-39b]
禮義亷恥管子所謂國之四維夫亷者四維之一而已
矣然未有秉禮守義知恥而不亷者也自為吏者有貪
私之實而後重亷潔之名故尤以亷為貴何則亷則有
所不取有所不取則有所不為凡無禮無義無恥者皆
所不為者也吏茍亷矣則奉法以利民不枉法以侵民
守官以勤民不敗官以殘民民安而吏稱其職矣吏稱
其職而天下治矣故吏尤以亷為貴也夫有所不取之
謂亷有所不為之謂静惟亷故静未有不亷而能静者
[002-40a]
也既能亷而静矣則有所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舉凡
利於民者行之必力病於民者除之亦必力事治而民
安無非静也夫豈優游自私保利禄而不恤民事之謂
靜乎故凡博安静之名不可謂之真能安静猶之博亷
平之名者不可謂之真能亷平者也昔人有言曰古之
清勤為國修政今之清勤為己修名夫為國修政者忠
於君為身修名者私於己臣之事君與君之待臣貴其私
於己乎故願天下為真亷吏斯能為真安静之吏盖久
[002-40b]
矣厪於懷也因讀漢詔故遂論之如此
  訓飭士子文
國家建立學校原以興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朕
臨馭以來隆重師儒加意庠序近慎簡學使釐剔弊端
務期風教修明賢才蔚起庶幾樸棫作人之意乃比來
士習未端儒效罕著雖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盡善亦
由爾諸生積痼已久猝難改易之故也兹特親製訓言
再加警飭爾諸生其敬聽之從來學者先立品行次及
[002-41a]
文學學術事功原委有序爾諸生幼聞庭訓長列宫牆
朝夕誦讀寧無講究必也躬修實踐砥礪亷隅敦孝順
以事親秉忠貞以立志窮經考義勿雜荒誕之談取友
親師悉化憍盈之氣文章歸於醇雅毋事浮華矩度式
於規繩最防蕩軼子衿挑達自昔所譏茍行止有虧雖
讀書何益若夫宅心勿淑行已多愆或蜚語流言脅制
官長或隱糧包訟出入公門或唆撥奸滑欺孤凌弱或
招呼朋類結社要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鄊黨弗齒縱
[002-41b]
倖逃褫扑濫竊章縫返之於衷能無愧乎况乎鄊㑹科
名乃掄才大典闗係尤鉅士子果有眞才實學何患困
不逢年顧乃標榜虚名暗通聲氣夤縁詭遇罔顧身家
又或改竄鄊貫希圖進取囂凌騰沸罔利營私種種弊
情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貴以正若兹厥初
拜獻便已作姦犯科則異日敗檢踰閑何所不至又安
望其秉公持正為國家宣猷樹績膺後先疏附之選哉
朕用加惠爾等故不禁反復惓惓兹訓言頒到爾等務
[002-42a]
體朕心恪遵明訓一切痛加改省爭自濯磨積行勤學
以圖上進國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爾身有榮即
爾祖父亦増光寵矣逢時得志寧俟他求哉若仍視為
具文玩愒弗儆毁方躍冶暴棄自甘則是爾等𡨕頑無
知終不能率教也既負栽培復干咎戾王章具在朕亦
不能為爾等寛矣自兹以往内而國學外而直省鄊校
凡學臣師長皆有司鐸之責者並宜傳集諸生多方董
勸以副朕懷否則職業弗修咎亦難逭勿謂朕言之不
[002-42b]
預也爾多士尚敬聽之哉
  督撫箴
芒芒方域分理需人岳牧之選實惟重臣寄以封疆千
里而逺地則星羅令猶風偃控攝文武統御官司繩違
紏慢宣德布慈亷善是旌貪黷毋宥小眚是矜吞舟毋
漏彼昏而墨日削月朘或市徇縱以恣矯䖍澤不下殫
民隱罔恤政廼不和為時蟊賊曽是源濁而流則清曽
是表正而景則傾職汝之由是曰曠墜軫我元元保釐
[002-43a]
奚賴天命天討我不敢私朂哉有位敬聽箴辭
  守令箴
五等封建古今異宜郡縣之制百王同規壤地磐牙提
封棊峙大者一州小則百里有社有稷有民有人守令
何職職兹拊循勸農課桑宣條設教偃風以德從星惟
好毋營筐篋毋急簿書悃愊之治嵗計有餘莫高匪天
而卑其聽莫愚匪民而智其性民不可掩天不可欺一
之不慎而戚自詒稽古治效嘉禾瑞麥勉能其官紹休
[002-43b]
前迹
  河臣箴
自古水患惟河為大治之有方民乃無害禹疏而九平
成攸賴降及漢唐決復未艾漸徙而南宋元滋溢今河
昔河議不可一昔止河防今兼漕法既弭其患復資其
力矧此一方耕鑿失職澤國波臣恫瘝已極肩兹鉅任
曷容怠佚毋俾金隄潰於蟻穴毋使田廬淪為蛟窟毋
徒縻國帑而勢難終日毋虚勞畚築而功鮮覈實務圖
[002-44a]
先事盡利導䇿莫悔後時飾補苴術勿即私而背公勿
辭勞而就逸惟潔清以自持兼集思而廣益則害無不
除績可光冊示我河臣敬哉以朂
  漕臣箴
國家定鼎會極幽冀嵗漕東南積偫惟備舳艫銜尾數
百萬計轉輸有程貴以時至專設重臣式董厥事我徒
我旅亦云孔勩尚其寛恤厚彼糗粻尚其撫綏摩彼疴
痒毋借空名耗閭左藏毋踵陋習損經制常爾克持亷
[002-44b]
則吏罔弗臧吏克守法則軍罔弗康軍既樂康競輓以
將孰困而逋孰盗其糧官茍剝之用飽已囊下復效之
䑕雀曷防濡滯河干如稻集蝗總計而論蝕我太倉國
儲民食毋乃兩傷爾膺斯任莫沗王章
  提鎮論
武臣之職建威銷萌星羅棊布以壯干城韜鈐宜裕紀
律宜明拊循宜至訓練宜精計安黎庶爰設五兵易言
畜衆詩詠求寧閭閻叅伍勿擾吾氓山無伏莽海絶長
[002-45a]
鯨民恬耕鑿惟爾之能饋餉時給毋致呼庚爾能亷潔
衆以飽騰投醪飲河古史所稱惠逮卒伍忠愛乃生如
捍頭目如衛父兄羣心從違視爾攸行文武輯睦毋相
抗衡軍民調劑務持其平朕親簡閲黜陟有程下逮偏
裨選授匪輕才勇必錄窳惰必懲矧爾大帥節鉞是膺
宜體朕意勉竭股肱
  東廵出都作康熙二十三年/
閶闔來天風玉仗排雙鳯喬嶽聳高標廵方翠華動
[002-45b]
  次德州即事
近郭人烟集遥天月上初新寒添夜漏不寐坐看書
  九河故道
野樹迷深岸荒荆露淺沙還思乘四載豈效泛浮槎
  平原
冬晴桞葉未落潦盡寒潭初清龍鑣千騎萬騎雁隊一
聲兩聲
  渡濟水
[002-46a]
曉渡更臨濟水野風時捲霓旌幾曲寒流蕩漾十月輿
梁始成
  廵幸東魯黎庶擁馬瞻拜命訶警者弗禁得以察
   其疾苦
東來端為重民生不事汾隂泰畤名井里儼存齊國俗
田疇還憶歴山耕暫寛羽騎鈎陳衛一任村童野老迎
敢道邇言勤訪察止期治理得輿情
  趵突泉
[002-46b]
十畝風潭曲亭間駐羽旂鳴濤飄素練迸水濺珠璣汲
杓旋烹鼎侵階暗濕衣似從銀漢落噴作瀑泉飛
  登濟南城望華不注
百雉城臨濟水隈雲山環拱接青萊更看瘦削孤峯色
獨立亭亭秀作堆
  登岱
巖巖岱嶽高無極攀陟遙登最上頭路轉天門青靄合
峯廽日觀白雲浮振衣嶻&KR1110凌千仞騁目蒼芒辨九州
[002-47a]
欲與臣鄰崇實政金泥玉檢不須留
  百丈崖觀瀑
懸崖千尺響奔湍磵道嶒峵動石瀾彷彿青天有風雨
松隂漠漠逼人寒
  岱頂對月
夜宿喬岳巔緲縹近雲闕孤高絶塵翳天外見明月不
聞城市喧惟聽空籟發開軒肆遐覧萬象争突兀對此
心悠然清夢自超越
[002-47b]
  汶水吟
汶水潺潺清似玉石澗縈紆行躑躅連山百里入萊蕪
松栢綿䝉冬尚綠
  䝉隂曉雪
一片寒雲向曉封雪花應候慰三農馬蹄碎踏瓊瑤路
隔斷䝉山頂上峯
  沂水
板橋緹騎度沙岸野舟移想像二三子浴沂春暮時
[002-48a]
   泉林寺即子在川上處回鑾/
 偶從川上駐行㫋密樹重林帶野烟俯仰古今成一轍
 源泉晝夜尚涓涓
   途中長至
 旌門已報黄鍾節六琯葭飛律未殘靉靉占雲書太史
 瑲瑲執玉憶郊壇陽升一綫宫中日氷合重淵野外寒
 景福
重闈應有慶晴光捧處是長安
[002-48b]
   南巡再過濟南康熙二十八年/
 六御重經厯下城頻將疾苦問蒼生肩摩轂擊風猶在
 土沃農恬世乆平户户春燈佳節過時上元/次日村村社鼓
 樂郊盈韶年漸布陽和澤淑氣晴光仗外横
   觀珍珠泉有序/
  濟南多名泉趵突珍珠二泉為最昔經過趵突曾賦
  篇什今臨珍珠泉上愛其澄澈題曰作霖
 一泓清淺漾珠圓細浪瀠洄小荇牽偶與諸臣閒倚檻
[002-49a]
堪同魚藻入詩篇
  經泰山之麓并序/
 曩于甲子冬日登泰山之巔覽秦漢以來故蹟俯眺
 寰區凴臨滄海今兹南巡復税駕山麓因望岱宗而
 展禮焉
聳巘高峯記昔攀春回瀑水響潺潺萬層石級雲霄上
千里烟村縹緲間暫駐猶然思往事凴陵直欲小人寰
朱旗翠葆疎林外已見巍巍俯衆山
[002-49b]
  自宿遷解纜一日夜達山東境回鑾/
千里南程幾日回輕舟直下泝瀠洄天風更假帆檣便
一夕山東境上來
  春晴舟中作
野水漫漫野岸長幾行嫩栁帶斜陽不知春色來多少
但覺飛花處處香
  途次書懷
長樂
[002-50a]
慈顔兩月違白雲迢逓戀晴暉輕舟不繫兼程進應話民
 風坐漏稀
   親閲運河堤
 舊嵗隂霖勝憂勤億兆難析津通鵲渚形勢接桑乾物
 理常求治朝堂亦自安運堤乆未整岸堰最宜完夾道
 黎民悦沿河老幼歡雲容隨豹尾暑氣擁仙鑾九醖賢
 人酒三漿龍鳯團匡牀搜典誥流水奏幽蘭櫂響逼前
 駕漁歌進小灘去回四百里舟次五雲端
[002-50b]
   三渡濟河即事康熙四十一年/
 淑氣霓旌繞光風拂濟川曽經三次渡未若十年前疾
 苦勞宵旰深恩賴保全頗知民食重安撫責臣賢
   趵突泉留題源清流潔四字
 突兀泉聲湧浄波東流逺近浴羲和源清分𣲖白雲潔
 不慮浮沙汚水渦
   夜登泰山
 日斜登泰岱嶺腹隔層霄深夜回鑾處便忘石磴遥
[002-51a]
  見泰安等數州縣飢民亟命設法賑濟
東路行輦到人食正薦飢呼庚兒女盼宸遊衆所依村
中皆菜色散去掩柴扉救荒先發糓轉漕迅如飛兩旬
無多日有司報民歸地丁既已貸私𣲖務全希盡力專
邦本留意欲國肥麥秋猶可望黎民其庶幾
  東八牐舟遇順風志喜回鑾/
千里程途數日還岸迴轉轉抱清灣雲帆不用荃橈力
喜志恩從大内頒
[002-51b]
  閲兩河告成事畢因有恩詔星夜回京至天津書懷
閲河臨南國飛斾轉金臺不畏中宵困豈因華祝催千
秋明鏡鑑萬夀鄙霞杯沐雨櫛風𦂳恩從渙汗開
  過臨清閘康熙四十四年/
岸轉蒲帆速檣回樹影低波傾閘勢險溜急浪聲齊連
嵗歌雲漢今春釋慘悽往還為赤子注意在黔黎
  南巡舟行會通河襍詠四首
風勁寒猶在低蓬抵博平麥畦青遍野方憶近清明
[002-52a]
三載齊民饑多方濟一喘後先益在兹晷刻心難遣
遲日雲烟静芳春膏澤多時暘時雨望祝稔並祥禾
案讀臨清流澄懷夕景悠勅幾逢事少吟咏敢忘憂
  乙酉南廵途間觀麥少雨上已日抵微山湖口閘
   春雨大霈因賦五言近體一首以志喜
農事遍東臯心閒不自勞閘添濟運水風送逐漁篙雨
罩湖光隱春深日影高遥觀兩岸麥樂志賦輕舠
  德州康熙四十八年/
[002-52b]
長河絶流澌曉坐寒仍肅若使居深宫安知有冷燠
  東昌道中
陌草稀踈綠未囬水村近午暖微催萬人争向船頭望
多是喁喁待澤來
  舟過濟寧
濟水平分南北流山桃花綻古墟頭粼粼碧浪層層樹
便覺春風起櫂謳
  過八牐囬鑾/
[002-53a]
宛轉河形一線通瀦流疊石賴人功天庾嵗嵗關飛輓
全在隨時啓閉中
  仲子廟
河口孤祠在千年祀典存當階松半偃繞碣蘚堪捫懐
古題新額遺風想聖門行舟清晝永岸草採芳蓀
  途次端午
蕤賓逢夏律午日俯澄流黄鳥林中變新蒲岸外稠宫
筵傳綵糭仙酒泛丹榴遙憶蓬萊上垂楊䕃御溝
[002-53b]
  山左道中
鳯䑵南廵往復歸夏禽拂水避雲旂川平桂櫂何須舉
風正蒲帆疾似飛雞犬滿村人足食繭絲入市户充衣
閑閑陌上晴曛好暇覽時光暢萬幾
  望岱憶舊
青天竦峙翠雲濃端坐船頭眺岱宗憶上崇嶐最高頂
非探芝檢效東封
  闕里重修思欲一往以天氣日暑急奉
[002-54a]
慈輿北歸未得瞻視紀詩八韵
 廣殿丹青煥飛甍黼藻新思排仙馭往却奉
翠輿辰仰慕尼山側興懐泗水濱存心惟志道勉力事依
 仁望斗知非逺升堂念每惇廡松應鬛長階檜益苔皴
 過魯時逢夏歸㠶罷問津迢迢曲阜路沿泝幾勞神
   見途中夏麥將熟志喜
 江滸淮壖道已周歸看東省麥盈疇雨滋膏潤麥多秀
 早慶今年大有秋
[002-54b]
   謹按虞書終以帝歌關睢闋於雅頌誠以帝王綸綍/所宣皆有禆於世道人心千百載奉為典型也故師
   其意而併紀之/
 
 
 
 
 
   山東通志巻一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