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名臣琬琰續録卷十三
明 徐紘 撰
南山黄先生墓碣銘 楊守陳
山環吾郡而其南若金峨諸峯尤峻秀先生樂之故自
號南山而學者稱南山先生無異詞先生嘗仕有官階
矣皆不稱其官獨舉其號而先生之者崇其道也先生
之道性乎天而成于自得其學聖賢為一鵠以知行為
[037-1b]
兩輪嘗曰學聖賢一分便是一分好人又曰明理務在讀
書制行要謹獨此其所㠯道而學也方其少時已負文
行之譽及其壮强益修耄老不懈徳足重於衆功足昭
于時言足立于世其可謂有道而甚文者歟先生諱潤
玉字孟清世為鄞人曽祖長卿仕元蠏浦廵檢祖啟翁
隠卿授徒父良以先生貴贈文林郎行在交阯道監察
御史母嚴氏贈孺人生母史氏封太孺人先生方五歳
侍母病夜不就寝家人已稱其孝六嵗就坐立屹然不
[037-2a]
與羣兒狎書過目輙成誦師竒之十嵗行道見遺金不
拾途人悉嗟異嵗十二聞郡守王公璡肇舉卿飲酒禮
于郡庠往觀之黙識其儀歸書于冊師愈竒之嵗十有
三時改元永樂命江南富民實北京其父當行先生詣
官請代官少之對曰父去日益老兒少去日益長官異
而從之踰年抵京受㕓北城外十里所沙漠寒沍茫無
人煙先生與同役築室城北閭傾訾給徭賦墾圃鬻蔬
以為生人或不堪其勞瘁先生安之稍隙輙肆力于學
[037-2b]
以已心為嚴師而蘄造乎聖賢擇然後語確不可易焉
揆然後動端無所苟焉京有富翁僅一女招先生寓宿
其家而同賈先生辭或問之曰瓜田不納履也其慎行
若此里中弟子多從之因教且學間為文辭不作組麗
蔪刻之語而理致淵永人喜誦味之補郡庠生京闈鄉
試擢禮經魁㑹試授建昌府學訓導丁文林公憂改訓
南昌府學蔚有聲績用薦拜行在交阯道監察御史出
按湖廣罪斥藩臬郡縣之不職者至百有人威望赫然
[037-3a]
英廟即位以學政衰弛命廷臣舉有學行者為憲臣以
董之楊文貞公以先生薦遂陟廣西按察司僉事屏浮
藻奨俊賢士風丕變時冦起軍興都指揮呉某妄掠子
女萬餘口先生劾而歸之副使李公立人民死罪且數
百人亦為辯出之萬口稱快南冊衛在萬山中瘴甚戍
卒嵗死或幾半為奏移于夷曠之地人感之至今丁史
孺人憂改湖廣按察司布憲亦嚴廵撫都御史李實張
甚藩臬皆折節下之先生獨無加禮而連黜墨官二人
[037-3b]
又皆其鄉戚也故發憤誣奏先生不暗刑律先生弗辯
也左遷和州含山知縣浚麻湖以復逋租閱蘆埸革其
積弊徭均訟平民感恱之請老致仕尋以子隆貴封承
徳郎南京刑部廣東司主事閒居簡出日惟玩味經義
無厭足平生著述甚富以朱子嘗欲編禮記附儀禮乃
取儀禮所為四卷而以禮記比類附之不類者附諸卷
末首亦各有意義又以五禮獨缺軍禮因取周官大田
禮補之而以禮記諸篇載田事附焉别為一卷通五卷
[037-4a]
皆為之註釋曰儀禮戴記附註以小學四書諸經註家
或遺或悮撰經書補註以大學中庸㫖皆淵粤撰學庸
通㫖以禮記深衣制十有二幅鄭氏誤註為裳而玉藻
長中繼掩尺註亦誤撰考定深衣古制以四明新志蕪
撰寜波簡要志以道德經隂符經古註皆昧各為之註
嘗因安逺侯漙問古兵法為註孫子其他備論理事曰
南山錄雜著詩文曰南山稿皆藏之家居二十載壽八
十有九而卒時成化丁酉五月二日也卜某年某月某
[037-4b]
日塟某處隆具状屬余銘嗚呼詩有之雖無老成人尚
有典刑老成人之重于典刑也尚矣吾鄞風俗自古樸
淳大里之髙節董淡之純孝可徴也宋慶厯淳熙以來
諸老傑出表以馴行闡以正學既駸駸于古矣有國初
士猶修徳行礪名節尚道學而文藝仕進不甚貴之逮
于今則文藝日以盛仕進日以繁而向所謂徳行名節
道學者或莫知省于是老成人凋謝盡矣而先生巋然
若魯靈光之獨存後生小子有志於古者尚可憲而則
[037-5a]
焉今亦已矣噫痛哉先生性剛介寡交游其所稱許者
四方若李文毅公時勉薛文清公瑄不過數人而鄉邦
尤鮮獨與守陳祖考棲芸先生雖顯晦不倫而以道徳
相契往還間人見兩先生皆偉貌豐髯荘重嚴毅畏之
若神莫敢即所談惟法性道之淵文辭之粤未嘗一語
及世故守陳少撰杖履侍側聞緒言為多長與隆同舍
學且乆逮先生歸老尚時獲親炙之故知先生為深宜
隆之以銘屬之也先生室范氏封孺人贈繼室以舒氏
[037-5b]
五男長性永新訓導次教次道宣義即次隆以進士累
官四川按察司副使亷毅公雅政聲章甚次達國子監
生孫男廿有七曽孫男十有九先生位不滿徳而年齡
之邁子孫之顯且若償之矣况又有不朽者在乎銘曰
在古聖人未始不學其學伊何道徳矩矱敷為勲勞著
為言議以澤當時以覺後世譬彼天道生物為心霆雨
發育日星照臨是二道者葢難乎備姬孔至哉程朱其
次爰及吾郡二敏豐清憲/髙憲敏四先袁楊/舒沈深寜王應/麟文潔黄/東
[037-6a]
亦各有傳晚生黄公天性孔懿自其少時克已孝義長
而好學昕夕簡編心驗躬履誓趨聖賢明理在書謹行
于獨發是二矢射彼一鵠乃齒鄉論乃作校師道遵教
洽厥聲四馳廼陟於朝六察是職茹雪嚙氷隼翔鷹擊
天子曰咨學政日靡慎簡憲臣俾振而起八桂成林丹
徼之極鴂舌卉裳在泮挾䇿先生不鄙示之周行沃醉
俾醒瞽豁而明徙涖湖湘專典臬事鷺車所臨風聲逾
厲彼貴方逞我守其恒哫訾慄斯則匪我能攻詆既成
[037-6b]
用宰百里斵楹為杙大匠斯鄙素位安命何怨何尤利
興害去惠澤滂流尚丹其心遽白其髪飛不盡韓歸休
于樾有子克肖亦豸其冠孫曽蟄蟄敬恭暄寒閒居簡
游舊著是閱漬墨磨丹之死不輟儀禮為經傳惟戴記合
而註焉晦翁之志經書補注庸學指歸有刋彼誤有拾
此遺道徳隂符暨孫武子亦各注之以闡厥㫖深衣制
幅誤註為裳千載之謬一朝用章格言孔多厥有别錄
餘文暨詩亦溢于櫝古者不朽惟徳功言先生庶乎郷
[037-7a]
之前賢嗟彼蚩蚩躭寵與利行朱懐金以炫于世奄其
逝矣湮㓕無聞孰與先生身沒名存我銘斯立匪但焯徳
且以砭愚庶其有懌
右僉都御史汪公神道碑 楊守陳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汪公被命整飭薊州山海邊備兼
廵撫順天永平二府越二載得疾請歸未及報疾已亟
輿至京師之居第卒成化十六年四月二十三日也年
纔六十有三自将佐守令下逮兵民皆悲慕不已交章
[037-7b]
列其行治請賜塟祭以寵異之制曰可舊典凡四品以
上賜祭三品以上加祭賜塟今公官僅四品而塟同三
品實異數也非有大得乎下而深獲乎上曷克致是公
姓汪諱霖字潤夫廬之六安州人髙祖富徳安府同知
曽祖景道莘縣知縣有能譽嘗被賜金帛之徴祖克敬
不顯父洪麻城縣學教諭以公貴累封大理寺丞母闕/
氏累封太恭人公承家訓起州學登進士第拜監察御
史出按雲南操已慎布憲公讞獄多所平反吏民安之
[037-8a]
丁封寺丞公憂復職按浙江持其素益勵時錦衣衛指
揮門達方秉權熖熖其子商于浙自鎮守官以下皆曲
意恱之以公獨不禮也歸譛之達怒遣校尉偵之卒以
無罪也還掌江西道適今上嗣大統言官劾門達抵罪
薦前都御史王公竑李公秉皆復任天下稱快公預力
焉先是兩廣蠻冦出没且十載屢征不克至是命趙都
督同知輔率師征之遂命劉御史慶與公察官軍有主事
與冒功者皆寘之法公與劉恊心申令師肅然憚之自
[037-8b]
京抵兩廣所過按堵且以䇿賛師擣賊巢穴如破竹既
而審首級有妄者斥之俘獲有係吾民者縱還其鄉凱
奏論功拜公大理寺丞秩滿陟本寺右少卿尋擢都憲
被飭邊撫郡之命遂乗驛徧所治戒将佐練士卒葺城
堡樓櫓簡器械軍聲用張敵莫敢犯且厲守宰俾勤恤
民隠無或迫違舊例邊軍糧餉永平府給古北口薊州
給山海闗皆以車運費重而途艱然縁邊米價頗賤公
請以銀代糧分給之兵民兩便皆歡欣戴感之公性孝
[037-9a]
友䘮父哀甚迎母就養京邸逮都憲考最例進階公請
輟階進母太恭人之封及死惟以弗克終養為恨焉至
公之為人寛厚温恭臨政詳慎未知徼赫赫名然其所
治無論朔南人皆恱慕之公娶張氏封張孺人子男五
人長曰睦隂陽訓術次曰曉曰暐俱州學生又次曰昉
曰㫰孫男十有二人睦輩卜塟于其州之地既請丘祭
酒仲琛銘周侍郎堯夫表矣乃復請余碑焉余與公有
雅弗克辭系之銘曰六惟古國皋陶所封於今為州公
[037-9b]
家其中公之髙曽以逮於今三世顯榮公大厥紹奮登
甲科遂典六察威惠所加六詔兩浙兩廣麻沸帝命師
征公監以憲有聞無聲孰狼孰貪孰猛如虎孰敢干令
以犯吾斧運籌位帥師搗賊窟封豕長蛇是絶是忽矜
彼係累有我赤子從而釋之還厥宅里奏㨗第勲丞于
大棘貳卿無何都憲是職驚車按邊将士用銳髙城深
壕敵駾而喙督守與宰字其下民雨稿俾秀化愁為欣
胡不耄老僅耆而逝小大邇遐交傷並喟天子有詔斧
[037-10a]
封巍巍刻石墓道過者式之
少詹事柯公傳 王 㒜
學士柯公諱潜字孟時别號竹嵒興化莆田人其先晉
江人五代時有諱寳者官大理評事徙莆之武盛里生
宗戸部員外即峽戸部主事長陽尉濟長陽生朝陽令
璿璿之孫贈承事郎昱再徙邑中安樂里今所居何山
是也承事生海豐令新之由海豐二世海陽尉嶨海陽
以下又六世至公髙祖憲孫曽祖君寳祖徳平皆不仕
[037-10b]
父原琪用公貴累封奉訓大夫尚寳司少卿兼翰林院
修撰配戴氏累封宜人公生有竒質頴異絶人數嵗能
作詩十五能為舉子程文從鄉先生林知縣庭芳方行
人澥游補邑庠生正統甲子領鄉薦當赴㑹試以未忍
離親未果行遂携書入蓮峯僧舍講讀不輟戊辰㑹試
中乙榜辭弗就教職入胄監攻苦敷淡益肆力於學景
㤗辛未再至禮部遂中甲榜進對大廷賜状元及第賜
朝服冠帯公上表謝越數日授翰林修撰公丰神峻整言
[037-11a]
動謹飭是時翰林諸老多在咸愛重之為之延譽未幾
賜五倫書正經四書尋用薦入經筵自是凡朝廷用人有
制作加恩典公皆與焉壬申四月陞右春坊右中允兼
修撰五月預修歴代君鑒書成賜白金千兩綺二表裏
甲戌二月禮部㑹試為同考試官五月預修寰宇通志
三載滿授勅命進階承徳郎推封二親及妻戴氏繼室
俞氏丙子五月通志成陞司經局洗馬仍兼修撰加賜
白金文綺八月考應天府鄉試舟維淮揚有舉子鬻私
[037-11b]
者暮夜投公公叱之彼固以請以所賂遺置公前公怒
命執付有司治以法是秋埸屋肅然比掲曉咸稱得人
還朝乞歸省未行英廟復辟改元天順更授公尚寳少
卿兼職如故仍許歸省己夘二月命修玉牒庚辰春命
偕吕學士原考禮部㑹試十二月命充東宫講讀官尋
給命進階奉直大夫加封其父母妻癸未二月復命偕
陳學士文考㑹試㑹埸屋火罷甲申今上即位以隨
侍恩陞翰林院學士三月有㫖選進士年少質敏者李
[037-12a]
東陽等十八人入翰林院庶吉士命公教以古文詞學
八月上御經筵勅兼經筵官仍賜白金三十兩寳鈔三
千貫文綺二表裏九月奉㫖纂修英廟睿皇帝實錄
成化改元八月考順天府鄉試九月玉牒成賜宴兼賜
白金文綺寳襁丙戍廷試典讀卷賜鈔千貫是月再奉
㫖教庶吉士林瀚等二十四人十月賜新刻貞觀政要
十二月命掌翰林院印丁亥五月實錄成陞詹事府少
詹事兼翰林院學士賜白金三十兩金織綵段三表裏
[037-12b]
折衣羅三表裏賜宴禮部十月賜大明一統志戊子二
月命日侍經筵講讀自辛巳迄戊子凡遇午節輙賜牙
骨聚扇上有御製清暑歌解愠歌及諸家繪畫金織扇
袋五色圓壽絲縷虎頭絛畫艾虎七月有詔議慈懿太
后山陵事内閣大臣先進章公率僚屬繼進論合塟於
禮為宜明日文武羣臣復繼進未得者公復具疏期以
死請曰朝廷大事臣子大節舍是奚所用心頃之俱召
至文華殿諭可其奏衆懽呼而退十二月賜經筵儒臣
[037-13a]
七人襲衣冠履公已聞父䘮上命即其家賜之既而有
司為少卿公請祭命并與塟盖異數也公感激御哀就
道抵家不入中門寢苫枕塊不脫絰帯擇塟地于所居
東一里許和温山麓以不忍離喪次圖繪形式付其弟
通州學正江董成之時母戴宜人在堂事之逾謹備極
甘脆己丑九月季弟澍病親為調藥比卒殯殮皆厚後
朔望易期服哭失聲而後返衣衰居苫次君子謂之有
禮庚寅正月戴宜人屬疾越五日卒公哭踊絶而復甦
[037-13b]
朝廷聞之復遣官諭祭辛邜四月有詔起復祭酒缺員
久難其人上知公剛方将用之以厭士論公聞命具疏
乞終制大畧忠與孝豈有二致事君事親初無兩心使
親喪可短則他日所以事君者可知矣上覽疏許其終
制公素無疾至是以乆居苫塊患在是風痺未平而寒
熱繼作公自知不起呼學正君與之訣瞑目而逝時癸
巳八月十一日也年五十一訃聞上悼惜遣官賜祭復
命工曹營塟公娶戴氏先卒繼俞氏南京禮部侍郎綱
[037-14a]
之女子三長森次林戴出季宗文側室王氏出女二公
天性孝友事親養志友愛二弟撫育從子尤極恩意念
季氏早没悉以先公所寢室讓與其子室壁而自與學
正君别作室于都㕔東西以儉陋自居人以義稱公禀
氣峭直操行取舍發為文章嚴整有法類其為人其為
詩新清微婉尤有風致其性喜遊供職之暇時偕二三
知己窮覽勝槩雅歌投壺分韻賦詩襟度豁如也既綜
院章即詞林後圃結清風亭亭下鑒池蒔蓮决渠引泉
[037-14b]
公退宴坐其中又翛然若真登瀛洲者至于遇事感發
言論侃侃掦㩁古今較然自負如公者可謂動靜不違
守之以正者矣故雖官庶僚已繫天下之望位日通顯
望日益重雖嘗以聖賢之學啟沃聖心其平生所藴蓄
抱負葢未及少施于天下故其殁也匪徒士君子傷之
雖天下蒼生其素所屬望者葢不能無缺然也使天假
其年上柄用之其所經綸賛理宜何如哉予聞之宋儒
明道之卒也或有問於富韓公公曰伯淳無福天下人之
[037-15a]
無福又不知今日之知公者有如富公之知明道與否
也㒜忝與公同年及第同官翰林二十年辱公契受為
深公易簣時其家人咨以後事公無他語第曰爾徃南
京見王學士訪之噫顧予何人敢承公死生之託耶閱
月訃至予既為位哭之謹論次其平生以為傳授其子
孫宗支使傳焉
太常寺卿王公墓誌銘 王 㒜
公姓王氏諱獻字催臣號退菴杭州仁和人也曽祖諱
[037-15b]
思誠元醫學提領祖諱性安冠帯醫士贈太常寺卿兼
翰林院侍讀學士祖母楊氏贈淑人考諱智初封
編修後累封贈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妣顧氏
亦累贈淑人繼母俞氏封太淑人公天資頴異覊貫知
讀書記誦日數百言不煩熟復即終身不忘十五學通
經肄筆作舉子程文十七領鄉書明年景㤗辛未登進
士第與状元柯潜等二十八人同進學東閣賜居第給
太官酒饌及膏紙費命内閣大臣典領之葢不别立師
[037-16a]
不出就外署一如永樂初科故事公感際遇益肆力於
學工古文詞在同年中最號敏瞻時公猶未娶吏部侍
郎淳安項公見而竒之以女妻焉癸酉授編修與修寰
宇通志陞修撰天順初乞歸省賜路費鈔逾年還朝命
入内舘授中貴人書癸未春同考㑹試㑹貢院火秋復
試復為同考是科先後兩入簾不改命者惟公一人丙
戍修撰秩且滿先公訃至即日陛辭星行抵家治喪塟
戚易兩至暇日與鄉人接恂恂厚謹無一毫早達貴侈
[037-16b]
之態人以為難尋用薦起復之公疏乞終制服闋陞左
春坊左諭德兼修撰庚寅命充經筵日講官賜大紅織
金襲衣束帯冠履辛夘再賜大紅羅衣一襲是秋主考
順天鄉試壬辰充廷試讀卷官賜寳鏹千緡未幾陞翰
林學士癸巳賜金帯本朝學士非典密務侍日講者皆
不與是賜葢異數也乙未復充廷試讀卷官賜寳鏹千
緡丁酉朝廷用儒臣議追崇先聖禮樂遣公祭告闕里
北還適所嘗與修宋元通鑑成陞詹事府少詹事仍兼
[037-17a]
學士戊戍皇太子出閣命侍講讀于文華殿又命偕學
士南昌謝公教庶吉士梁儲等于玉堂外署滿三載乞
恩移封父母詔許之今後凡朝臣五品已封者即四品
不封先公既贈諭徳又加贈詹事皆兼兩銜妣亦由宜
人加恭人人罕與為嫓辛丑主考㑹試壬寅修文華大
訓成陞今官甲辰丁未再充廷試讀卷官復賜寳鈔葢
自擢第入翰林于今三十有七年先後握院章者十有
六年而年已五十餘後進推公為先達知己期公於大
[037-17b]
用公雖謙不自居而亦頗自信其必至然訖不登樞筦
履要劇以少展其所抱負君子惜之所謂行止非人所
能為而天實為之也公為人性度夷坦襟宇澄霽與人
交洞見表裏為人謀不擇利害嘗有同官最厚者卒而
子㓜家事為二弟所将公忿然不平乃拉二三友為之
處分不得逞遂造為無根之謗以誣公好事者從而扇
之公雖弗為辨而亦不能釋然于懐卒之以此齟齬終
身而不克永年於是識者又深惜之謂人衆勝天而不
[037-18a]
可盡諉之命也公學春秋三傳作詩文有竒氣好論而
切於用事作字亦飄逸類其為人客至對奕終日其所
自奉雖儉而供具必豐比遭謗則罕與人接過親舊亦
寡言初拜官時年方少而癯𦕈中嵗漸豐腴比年乃更
羸然如不勝衣葢時已屬疾猶日侍朝供職相知者纔
一再晨不見而公已易簀矣成化丁未八月四日也享
年五十有四訃聞上憫惜之贈禮部左侍郎遣官諭祭
命有司營塟殁後三月兄惟貴自鄉邑來歸其喪以某
[037-18b]
年某月某日塟某山某原因念公之子霆乆廢於癎疾
慮無以紹其嗣乃請於朝以其仲子雲後公制可之併
以雲為國子生俾之有世祿焉吁哀恤之典厚矣公配
項氏贈淑人先十二年卒生男一即霆女三繼劉氏亦
卒側室生女三皆㓜予曩在景泰初與公同年及第同
讀中秘書又同官翰林同居一坊交相契而往還甚欵
宻一日公與童庻子大章過予大章好謔浪喜恱相談
死生之理自謂其體太魁碩當不壽公亦清修不耐老
[037-19a]
吾二人先死銘皆於予是屬葢予僅長大章一嵗死先
後未可知若公則少予十稔我銘當以屬公皆笑而頷
之後予去官南京二十年不遷大章卒予不及銘惜其
自立大節如不附石總兵求官至挽之不去解紛二朝
士廷辱石氏之黨上怒索其人而大章不妄指以逭已
責當時稱之而後世無傳焉予深有負於大章也頃予
被召北来而公之殁甫十日謂可圗踐言於公而公家
不予知遂不嫌自售請於編修君得其所述事狀為按
[037-19b]
而序之葢千載之傳雖不宜託之蕪陋謭淺之詞而片
言之諾庶足以全夫朋友死生之義故不復他恤而卒
為之銘銘曰仕既逢時位亦不庳直騖横馳靡適不宜
胡嗇其施而止於斯尚永於垂刻此銘詞
戒軒先生傳 楊 璿
先生常郡錫邑人也諱善字擇賢姓馮氏故邑著姓髙
祖亨甫曾祖達卿皆業儒大父彦嘉福建都衛經歴父
景春先生天才極髙性剛果遇事不少假借故號戒軒
[037-20a]
以自懲時學者未知所尚慕先生立言行已皆以屏斥
浮詞敦尚實行卓然為東南文學之倡年二十為州里
師摘𤼵疑義為學徒陳道諸老生無能論難者長益肆
力文學期厎於實用宣徳初兵科給事中陳圯左遷邑
丞察其賢以經明行修薦為本縣儒學訓導先生辭不
獲迺曰廟堂之臣恢𢎞事業學校之官陶冶人才人才
成則事業見卑其職豈朝廷養士意邪乃拜受之先生
雖以書經起家而博通五經其論學術則曰五經一理
[037-20b]
也兼通而時出之始克稱儒自漢以来儒者執一經以
名家非所以博學而反約之也其論道統則曰斯道在
天下有原有統原出乎天統存乎人吾邑自俞尤諸公
得接文靖之傳於紹興嘉定間既久而晦蝕數百載之
下豈無上接其傳者乎乃建議以為聖賢乃儒教之根
源道徳之脈絡學宫舊有祠多歴年所浸至蕪廢今宜
以中楹復祠文靖公以下五先生東楹則祀鄉先賢如
唐李紳輩西楹則祀有功於學校如元虞薦發輩上書
[037-21a]
當道遂從其議葢先生以繼往開来為己任倡明道學力
拯頽風復還於正是以士子翕然從之而先生之革俗弊
不用浮屠大為時輩詆笑縉紳間亦有毁其難行者乃取
朱子家禮質以太祖髙皇帝御製孝慈録等書并朱子後
来所行與家禮不同者逐節筆之如喪禮舊以嫡繼慈養
母斬衰三年祭祀則四代共一祝板之類皆革去家禮舊文
一遵國朝制度如深衣續袵鈎邊喪禮惟父母用哀辟領
負版與夫祭禮冬至立春不祭始祖之類一以朱子晚年
[037-21b]
所行為主家禮原文不復載録以至引用諸書并漢唐
宋以下諸儒居家雜議有可依據者卒為一編名之曰
家禮集説叙而習之以立修齊之本大意以為時有古
今禮有損益修而正之變而通之此家禮舊文雖少變
於今日而未始失其禮意也知禮者是之其書遂行今
江南士庶家皆遵之民風亦為之一變初先生父以詿
誤備邊母悲哭喪明先生帣鞲侍養躬自洗濯衣不解
帶者十年母目復明至是父歸卒廬於墓者三年有司欲
[037-22a]
舉孝行先生以母老固乞近地迎養奏可復陞安慶
望江教諭先生自負甚逺恒欲章封事論天下大計
復念犯位卑言髙之分則又歎曰時不我值命也奈
何一析去牙角既無所發其忠愛則以勸進後學為
事旁引曲諭務啟其聰明故出門下士隨才各足一
時登拔者獨盛於他郡嘗典江西鄉試黜浮崇實士
論多其得人景泰紀元以秩滿赴銓曹見撤民居為
巫立廟走告大宗伯胡公濙願罷其役詞氣激切胡
[037-22b]
公壯之謂其心術正大不宜屈置閒散方將薦聞而
先生竟致政歸當是時年六十三矣又十三年而預
自為誌又三年而終得年七十有八其自誌曰昔孔
明自比管樂時人莫之許今時人許先生有匡世之
才卒靡冷官而止人皆惜之先生無悶也其教人以
倫理為本詞章次之化導諄懇能得士心故沒而
士子思之有司崇之錫山望江各崇祀於鄉賢祠
有子三人泰濟豫泰世其業領丙子鄉薦其平生
[037-23a]
所著扶樹教道有戒軒文集若干卷宣寄性情有戒軒
詩集若干卷參訂古禮有家禮集說敦厚風俗有錫山
望江二志其門人分職中外者自郎中李灝以下餘二
十人具載先生自誌而獨以璿為合志故於其殁也既
表其墓以為天下慟復疏其事為傳俾泰附之家乗以
俟史筆
論曰余讀戒軒等集知漢儒之不好法言也道之行
廢命也先生為貧而仕非有行道之責既老不自休
[037-23b]
抑有何也孔子云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安定為蘇
湖授敎門人皆有可觀後世與韓范並稱立功與立
言所得有不同哉然先生非儒官亦不能著書如此
云
戒軒先生預述墓誌銘 失 名
戒軒先生錫人也馮其姓善其名擇賢其字父景春不
仕大父彦嘉福建都衛經歴曽祖達卿髙祖亨甫皆不
仕卒戒軒平生讀聖賢之書樂聖賢之教求堯舜禹湯
[037-24a]
文武之心志堯舜君民之志不戚戚於窮恒熙熙自足
年二十受徒州里三十九舉經明行修任錫庠師轉崇
明六十試官江西六十二致望江教諭政歸錫奉母終
老焉以父母即天地嚴加孝敬故於生事塟祭一遵於
禮不敢有違其為人性剛勁觸事易忤一毫剉人若撻
市朝故號戒軒以自抑其性氣先生天才頗髙識量亦
異於衆善料事人亦借服門人即中李灝布政楊璿叅
謨馮諲僉事談泰府縣職陳給王納輩學職楊盛唐旭
[037-24b]
輩二十餘人施政立事惟楊布政合其志嘗曰天下人
才一邑人才也吾邑若此餘可類推後世不及唐虞三
代者人才為之也恒欲封事時政不敢犯位卑言髙之
分吁孔明窮耕南陽自比管樂時人莫之許今時人許
先生有匡世之才望先生有匡世之佐任卒靡冷官而
止人皆惜之先生自若也使先生果能顯任其能匡濟
否乎或曰先生志堯舜君民之志得其位必行其學恐
行其學不能阿順不得久居其位冦凖韓𤦺貶斥未嘗
[037-25a]
無也在朝見撤民居為巫立廟往告胡宗伯勸其力諌
罷其役憤切言激人笑其戅以此觀之可見其忠君愛
民之心正大矣雖然此皆空言特論心之所存而已先
生自致仕歸自以不能行道濟時恒歉於中錄醫方合
藥以拯民疾達家禮以正民俗修誌書以篤民風躬行
孝弟以敦倫理儉治家以杜華競鄉邦吉凶事咨訪而
後行奉母之餘惟琴棊適趣而已不預餘事以書經起
家教其冡子時㤗登景㤗丙子科吳啟榜鄉貢進授河
[037-25b]
南渉庠教諭分俸就養于家天順六年七十五嵗自感
康寜無恙安享天祿倣杜牧之生前自為墓誌越成化
乙酉六月十六日卒于正寢享年七十有八嵗卜以是
年九月十六日塟于開原鄉惠巷之原從先兆也配盧
氏先卒生三子長泰娶秦叔象女次濟娶殷序賔女庶
子豫娶周信民女女一適談熙嗚呼若先生之生平出
處渉歴備至弗畔於道式克至於今日休亦百中之一
二耳懿哉乃系之以銘銘曰教官三紀歸老巖阿人以
[037-26a]
為少我以為多存順殁寜吾末如何自吟不盡留後人
歌
[037-26b]
明名臣琬琰續錄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