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38 明名臣琬琰錄-明-徐紘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三
             明 徐紘 撰
  梁用之墓碣銘        楊士竒
永樂十五年車駕巡狩北京仁宗皇帝在春宫監國南
京凡南方庶務惟文武除拜四夷朝獻邊警調發上請
行在若祭祀賞罰一切之務有司具成式啟聞施行事
竟則所司具本末奏達而已上既有疾兩京距隔數千
[013-1b]
里支庶萌異志者内結嬖倖飾詐為間一二讒人助於
外於是禁近之臣侍監國者惴惴茍活朝暮間賴上聖
明終保全無事小人之計不能行然其意不已也㑹南
京有陳千户者擅取民財事覺令㫖謫交阯數日念其
軍功貸之召還有言於上曰上所謫罪人皇太子曲宥
之矣遂殺陳千户事連賛善梁潜司諌周冕既逮至上
親問之潜等具實對上顧翰林學士楊榮等曰事固無
預潜他日又諭禮部尚書吕震曰事亦豈得由潜然猶
[013-2a]
未悉陳千户非出上命謫之也兩人者皆未釋有毁冕
者數言其佻薄放恣不可用遂併潜皆死非命十六年
九月十七日也士君子聞潜死皆嗟惋悼惜又相與出
資收殯之文明門外其妻時随在北京慟夫非命哀毁
不食數日亦死明年其家始啟殯歸而合𦵏於泰和縣
某鄉某原梁氏其先家長沙唐有進士曰震徙荆南又
七世曰勝用任南唐為徵仕郎徙令泰和又十七世贈
知吉州曰逢吉二子皆仕宋伯君崇累官起居舎人兵
[013-2b]
部員外郎直史館知鳯翔府仲君傑累官同知黄州府
入為翰林院編修官君崇五世孫蕃景定三年進士太
常博士知宣州改撫州生才可才可生彦卿彦卿生不
移娶陳氏元潮州儒學教授以道之孫生男子二人長
即潜次混潜字用之自㓜好學警敏嶷然有鉅人志嘗
受經於鄉先生王子啟及舅陳氏仲述入則浸漬不移
先生之教父子兄弟討論切磨無虚日故所得率出其
同輩用之甫弱冠其文章論議已馳騁頡頏諸先輩洪
[013-3a]
武丙子選鄉試明年授四川蒼溪縣學訓導蒼溪僻逺
過使客終嵗無㡬人而山水可適其學者前此未嘗遇
明師用之樂得其地旦暮坐講開諭辨析必盡其説諸
生皆忻忻有嚮進意稍有暇獨行清流茂樹間吟咏自
得又明年用薦除廣東四㑹知縣授承事郎推誠愛民
剗宿弊崇寛政臨之以平易導之以禮讓致勤撫字稍
暇輒就學舎親授業諸生嵗餘民咸恱服而争訟息學
校興流徙来歸以累千計縣有瀧橋河世傳吏有㢘平
[013-3b]
之政即河水清自用之至訖其去河水澄潔可鑑又明
年改陽江又改陽春治之一如所治四㑹者而陽春猺
獠環處稍不得所欲即獸怒跳蹶不可制用之待之如
子而不拘於法亦皆盡誠事縣令如父敬恭命令惟恐
不及所厯之處將去人皆遮道留之不得至有流涕者
永樂元年召脩太祖皇帝實録書成陞翰林修撰授承
事郎賜白金五十兩織金衣一襲文幣四表裏五年命
以本官兼右春坊右賛善進儒林郎時脩永樂大典召
[013-4a]
至四方儒學老成充纂修及繕冩之士㡬二千人人衆
事殷特命太子少師姚廣孝禮部尚書鄭賜總之已而
賜卒命禮部翰林院就本院推舉文學服衆者代賜遂
舉用之用之方公明决涖事有程而惰慢放肆者有不
樂之相與誣其過於上召問具對云云上曰梁潜言是
遂抵造誣者罪於是以文事禆益皇太子尤為所重上
幸北京馹召赴行在八年南還十一年復扈從北京十
三年考禮部㑹試十四年南還明年復北狩將發親擇
[013-4b]
侍從監國之臣時翰林獨留學士楊士竒特詔尚書夏
原吉吕震方賓舉一人副之遂以命用之其在皇太子
前累累進善言皆見嘉納而寵以賜賚是年考應天府
鄉試盖明年及於禍矣嗚呼用之爽闓𢎞毅耿介自執
其智足以燭㡬其徳足以及物其才足以興理其自任
之重不肯下古人凡士君子哀而惜之夫豈以私用之
也哉用之之學通諸經尤長於詩易自十五六已用意
周程張朱之學壯而益探其微為文章馳騁司馬子長
[013-5a]
韓退之蘇子瞻亦間出莊騷為竒務去陳言出新意古
詩髙處逼晉宋所著有史論若干篇碑傳記序銘頌賛
述若干篇五七言古近體詩若干篇皆可傳其與人交
藹然有相輔之義人有過面誚之不為依阿取容及其
能改歡好如初焉用之死時年五十有三娶楊氏子男
四果楘楫榆皆知務學果楘皆舉鄉貢未升孫男㡬闕/
 皆秀朗可望造物者殆以是報之歟梁楊世婚姻家
余長用之一嵗少學同業壮而仕於朝同官知用之孰
[013-5b]
有深於予哉故其葬也宜予銘而予銘之亦豈出於私
哉銘曰梗楠之蒼蒼可車可梁靈芝之煌煌瑞世之章
曷其舉之又中毁之夫毁于琢曷全于璞理有瞢瞢為
善罔祐顔短蹠長從古則有從古則有善者徒傷尚有
傳者其永不忘
  前右㕘議解公墓碣銘     楊士竒
嗚呼此解公大紳之墓葬二十有二年矣其友楊士竒
始克序而銘之序曰解氏姬姓其先居鴈門唐同州刺
[013-6a]
史琬之孫隠為蘄州司户㕘軍始家廬陵之同水鄉㕘
軍六世孫盛遷吉水邑中世有科第至諱夢十宋太學
上舎生諱應辰元髙安縣學教諭生諱子元舉進士授
安福州判官兵亂守節死生開先號筠澗娶髙氏進士
若鳯之子公之父母也公諱縉字大紳自㓜頴悟絶人
五嵗父教之書應口成誦七嵗賦詩有老成語十嵗日
誦數千言終身不㤀十三盡讀四書諸經貫穿其義理
老長不能難也而文思溢發十八舉江西鄉試中第一
[013-6b]
洪武二十二年㑹試禮部中第七廷試讀卷者以所對
䇿論過髙抑寘第二甲時兄綸及女弟之夫黄金華同
登榜第太祖髙皇帝喜其一家三人出仕授綸禮部祠
祭主事公與金華皆中書庶吉士日侍左右甚見愛重
閒暇語公曰爾試舉今施政所宜直述以聞即具奏大
槩言陛下得國之正非唐宋所及取天下於羣盜救生
民於塗炭徐定燕都市不易肆而女寵外戚寺人藩鎮
之患消融底定皆處之有法矣不邇聲色不殖貨利不
[013-7a]
為遊畋皆逺過漢唐宋之君而無愧三代聖王矣惟願
喜怒一聽於天理而推誠任使不以察為明又言陛下
拳拳於畏天畏鬼神治民治强暴然畏民者畏天之本
治心者治民之本又言令不必數改數改則民疑刑不
必太繁太繁則民翫法司近有朋姦罔上倚法為姦二
條下人殆難措手足矣又言御覽之書宜集唐虞夏商
周孔及濓洛闗閩之言随事𩔖别以備勸戒又言六經
殘缺莫甚禮樂宜正禮經及訪求審樂之儒作樂書又
[013-7b]
言祀天宜復掃地之規尊祖宜備七廟之制太常非可
以肄俗樂又言僧道之壯者宜黜之使復人倫經呪之
妄者悉火之以杜誑惑斷瑜珈之教禁符式之科絶鬼
巫破淫祀以底善治又言進人當擇賢否授職常量重
輕今大誥有不為君用之罪則仕者不復擇矣又言古
者鄉鄰善惡必記今雖設申明旌善二亭而無黨庠鄉
學之教互知之法雖嚴訓告之方未備宜取古人治家
睦鄰之法若古藍氏吕氏鄉約及今義門鄭氏家範布
[013-8a]
之天下世臣大族率先以勸旌之復之為民表率而致
治不難矣又言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重門擊柝以
待暴客而近世徂於宴安堕城池銷鋒鏑諱言兵事以
為天下已治一旦或有不測之虞何以為備宜勅有司
以時整葺寛之嵗月守之里胥額設弓手課射教民以
農隙兼習兵且乞設武舉以收英才又言宜廣鄉校前
代多有書院有學田有貢士莊宜脩復以教養賢士又
言極刑之禁慮有遺才給配婦人恐傷節義既奏上嘉
[013-8b]
其識正公素與兵部尚書沈溍不合溍奏公入部堂索
皁隸語嬉慢非禮上慮公優閒怠逸即除江西道監察
御史盖以繁劇玉成之也時都御史袁泰怙勢家人横
恣諸道御史欲糾之無敢執筆為章者公揮筆立就厯
舉其過章上雖曲宥泰而一時多其直上又慮公少涵
養將為衆所傾召其父至諭之曰才之生甚難而大器
者晚成其以而子歸益進其學又諭公曰朕於爾義則
君臣恩同父子其歸益盡心於古人後十年来朝朕大
[013-9a]
用爾遂侍父歸公天分髙又感上大恩歸益自勵而造
詣深矣數嵗髙皇帝上賓公趨赴臨權臣忌公謂赴臨
非詔㫖遂謫河洲嵗餘權臣黜召還以為翰林待詔太
宗皇帝入嗣大位首索公既見寘諸左右深信任之時
朝廷詔勅與凡大制作咸出公手每預宻議寵賚加厚
陞侍讀學士奉訓大夫上初與武臣丘福等二三人議
建儲文臣惟金忠預皆靖難時股肱也武臣咸請皇第
二子髙煦謂其有扈從功上不聽福等叩首請不已終
[013-9b]
不聽遂召公預議事定然秘未𤼵明年冊仁宗皇帝為
皇太子封髙煦為漢王進公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
士奉議大夫又明年福等初所議頗泄於外髙煦素不
樂公言於上曰藩府之舊無泄者其縉泄之遂出公為
廣西布政司右㕘議授朝列大夫又以李至剛言公怨
望改交阯八年入奏事時車駕已出征北方至京師見
仁宗而歸車駕還髙煦言解縉瞰上逺出覲儲君徑歸
無人臣禮遂徵下獄後三年以病死獄中素所交游出
[013-10a]
資殮之外兄髙建春歸其柩𦵏之髙氏公死後家徒邊
仁宗皇帝臨御特赦還而官其從子從期為中書舎人
公仕前後不十嵗為庶吉士再嵗御史未滿嵗為學士
四嵗兩賛外藩皆席未煖初脩髙皇帝實録及永樂大
典皆為總裁考㑹試者一讀廷試卷者二聲名在天下
籍甚敦孝友重義輕利遇人憂患疾苦輒隠於心茍可
用力盡意為之篤於故舊及名賢世家之後喜引㧞士
𩔖或誚其汎愛者終不為變襟宇闊畧不屑意細故而
[013-10b]
表裏洞達絶崖岸雖野夫稚子皆樂親之求文與書者
日輻湊率與之無厭倦意或言有不當與者笑曰雨雲
豈擇地而施哉且人孰不可與進者不畏强禦承運庫
官張興恃寵而横嘗笞擊人於左順門下公過之叱興
曰御座在此敢爾違犯禮法乎興雖忿公然不敢應一
語遽俛首退同官治軄事或有失悞公在上前率引為
已過明於知人太宗嘗與論羣臣御筆書蹇義等十人
名命各疏于下十人者皆上所信任政事之臣亦多於
[013-11a]
公善而具以實對於義曰其資重厚而中無定見於夏
原吉曰有徳有量而不逺小人於劉㒞曰雖有才幹不
知顧義於鄭賜曰可為君子頗短於才於至剛曰誕而
附勢雖才不端於黄福曰秉心易直確有執守於陳瑛
曰刻於用法好惡頗端於宋禮曰戅直而苛人怨不恤
於陳洽曰䟽通警敏亦不失正於方賓曰簿書之才駔
儈之心既奏上以授仁宗曰李至剛朕洞燭之矣餘徐
騐之仁宗因問公建文所用諸人對曰皆洪武中人才
[013-11b]
徃事不足論已遂問尹昌隆王汝玉對曰昌隆君子而
量不𢎞汝玉文翰不易得所惜者市心耳後十餘年仁
宗出其所奏十人者示士竒且諭之曰人率謂縉狂士
縉非狂士向所論皆定見也公之文雄勁竒古新意叠
出叙事髙處逼司馬子長韓退之詩豪宕豐贍似李杜
其教學者有曰寧為有玷玉勿作無瑕石書小楷精絶
行草皆佳其卒以永樂十二年正月十三日春秋四十
有七配徐有賢徳子男二禎應卒于徙所次禎亮孫男
[013-12a]
女各二太宗皇帝初召翰林七人入山閣其三出廬陵
公與明公光大及士竒也三人相與厚而相知深今獨
士竒在胡公墓上之石士竒書之公墓石未有書其可
不書銘曰千里之足越國過都或一蹷之不虞楩楠百
尋其寸之蟊寧見損于匠輸郁乎紛紛五采承日競瞻
望以忻快何冺沒之遄疾干將地下其神不死尚有光
華天涯之涘
  少詹事鄒公墓誌銘      楊士竒
[013-12b]
永樂二十二年三月初六日詹事府少詹事鄒公卒於
官公之先自檇李徙錢塘世蓄徳不仕考壽之博學有
志遭元季亦晦迹不出公諱濟字汝舟蚤䘮父事母以
孝稱天資頴敏好學強記稍長游縣庠才識為同軰所
服先生君子多重之餘杭令聘佐教縣學遂奉母徙家
焉而毅然師道自任振起諸生皆趨於學一新學舎自
令丞以下皆嚴敬之秩滿陞中都國子學錄又陞國子
助教一時國學之為師者皆樂與交為弟子者多樂就
[013-13a]
其幕下無幾坐事自陳左遷西安府學教授未赴改河
間府學用薦者陞平度知州階奉訓大夫廉簡寛厚吏
民安之丁母憂服闋用翰林脩撰李貫舉脩實錄官事
摭要井井有章書成賜紗衣一襲幣表裏各四白金五
十兩陞禮部儀制郎中階奉議大夫進奉政大夫時朝
廷祭祀冊拜慶賫及儀物制度徴舊章叅古典盖部一
資於公詔脩永樂大典以五人總裁而公預焉安南拒
命詔大將軍帥師征之擇朝臣有文學者徃司奏記公
[013-13b]
承命以行軍事多所助益安南平踰年餘黨復貳王師
再出公亦繼徃還陞廣東布政司右叅政務持大體而
而簡重寛平以率郡邑嶺海之區政化行焉坐累左遷
吏部郎中數月擢左春坊左庻子在輔導之軄言無不
從寵遇特厚奉令㫖按皇孫經明於啟廸滿秩陞詹事
府少詹事階中順大夫公為人和易坦夷不見崖岸於
物無所迕自命卿下至武人庸𨽻皆樂親之其學長春
秋為文章不煩思索舉筆率就所居號頥菴客至必具
[013-14a]
酒相與傾洽遇朋徒之㑹山水之游輒欣然從之不以
事廢兼嗜老釋之書旁通深造雖其徒尊宿者鮮或過
之盖春秋六十有八而卒娶袁氏繼薛氏子男二本幹
孫男一炳公雖厯事三十餘年數更顯任而歿之日家
無餘資惟藏書數千卷而已余與公同為史官時徃還
後春坊同寮又十餘年相與益厚于是夲幹將奉公之
䘮歸𦵏餘杭以左司直郎金寔所為事蹟請銘義不可
辭為叙而銘之銘曰繄公之興自儒師詵詵執業超臯
[013-14b]
比表植模範懸蓍龜陡于上庠閎厥施細書石室登金
閨討論五禮宗伯資叅賛戎幙文翰馳旬宣出佐南海
涯宫坊入侍騰龍輝倚公厯試罔不宜剷觚削畦和以
夷有不謂公規入矩盍視公履誰疾疵天目之趾公全
歸後欲考徳徵銘詩子幹厯官至/禮部尚書
  翰林院學士王公景彰墓碑銘  陳 璉
翰林院學士王公卒之十有五年其子應天府儒學訓
導貫始具事狀來請曰先君棄世時貫兄弟俱㓜不及
[013-15a]
請銘當世立言君子今墓木已拱墓道之石未有刻詞
罔以昭于幽潛倘畀一言銘之存歿知感也予記洪武
季年助教國子公居翰林獲接緒論啟廸良久公自捐
館思之弗置今有貫之請烏得以不腆之文辭乎按狀
公諱景字景彰自號常齋姓王氏世為括蒼松楊人唐觀
察使明之後代有聞人宋南渡以從龍功得官者十有
三人遂為大族七世祖利政髙州助教六世祖祖光大
理評事越二世諱宗儒仕至國子祭酒者曽大父也諱
[013-15b]
可仕卓有學行鄉邑推尊者大父也父諱必莊慱極羣
書通性理之學公自㓜聰敏異常而有至性十嵗通尚
書十五舉業成時元鼎已沸乃闢常齋以屏世益求性
命道徳仁義之說期于實踐凡經史子集渉獵殆遍𤼵
為文章髙深雄健得古作者意當國朝洪武三年郡邑
交薦不就又明年由科目進其父語之曰吾家世受宋
爵暨元不競汝生命在斗箕此其兆也當思先世以儒
道顯希聖賢之迹立身行道非止於事親當移忠於君
[013-16a]
也汝其勉之公拳拳服膺及至京除鳯陽懐逺教諭時
方兵燹後學校甫興日與諸生披荆棘建學官講明堯
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亹亹無倦士子多有成就上于
天官考為九州二十五縣最命未下而父卒聞訃哀號
頓絶復甦凡治䘮悉從古制服除有㫖徵天下愽學之
士浙江布政使安然以公應詔既至訪以至道日直翰
林隨班朝見錫晏西序製王朝覲儀改賜藩本書作樂
章與京城鐘鼓樓記太祖皇帝皆親覽尋陞大名開州
[013-16b]
知州𤼵其素藴以施於政寛而平明而恕不為淺功近
利民皆安之復脩學宫建壇墠勸農桑均賦役得新籍
戸三千口若干田賦稱是㑹以疾歸鄉里明年徴赴闕
御書姓名于䇿命覆檢山東諸司牘奏日給食大官亾
何授山西布政使司右叅政與右布政使韓宜可俱乘
𫝊至官夙夜祗若以承流宣化為己任振紀綱恤民隠
厚風俗清吏弊善彰惡癉百司肅然上下虚心屬目冀
見真儒之用不意有以税粮撓法者按之不伏辜上章
[013-17a]
誣以事與韓同謫居雲南臨安簞瓢屢空不以介意日
以經史自娛雖故人餽遺非義者一不受自總兵西平
侯及文武縉紳莫不禮重之仰思朝廷聲教溢于前代
撰鐃歌二十平雲南頌一鋪叙聖徳以潤色鴻業以為
碑銘記序雜文又若干卷洪武季年召回入翰林㑹太
夫人項卒守制于家服闋回京太宗即位初授翰林侍
講未幾陞學士階奉政大夫居清華之地掌絲綸之命
日承顧問寵眷益隆及脩太祖髙皇帝實錄與永樂大
[013-17b]
典復為總裁書成賞賚優渥復督清文武官貼黄舉有
成績兩典文衡去取至公號為得人其年以疾終于官
𦵏江寧鳯樓鄉之原元至元丙子四月十五其生之辰
永樂戊子七月十三其卒之日享年七十三配毛氏先
卒繼李氏丈夫子五曰宏曰荆先卒曰誠曰信克承其
家曰貫癸夘貢士洪惟國家撫有萬方民物康阜宜有
博學耆俊之士詠歌徳業以賁飾一代之盛而公奮由
科第累官藩臣雖暫屈復伸從躋輸死用能以𢎞才碩
[013-18a]
學典司帝製黼黻皇猷潤色鴻業為當代偉人究其平
生克孝輸忠服仁履義宜享百齡乃七袠有三而止邪
其文章為當世所重在翰林為玉堂稿在黔中有南詔
稿藏于家既叙其事復係以銘銘曰有偉王公觀察之
裔自唐迄宋代有祿位宗支蕃碩蔚為名宗詩禮相承
文學是崇國家龍興顯用儒術公由科第幡然而出首
振文鐸尋部郡符教化肇興卓有令譽養痾未幾應詔
而起出叅大藩政聲赫煒青蠅興謗白璧奚傷謫居黔
[013-18b]
中不易厥常受知元戎縉紳加禮文章愈竒志節益厲
恭承召命萬里向京預職纂脩彌光以亨曽未幾時榮
陞院長寵遇日隆士𩔖敬仰論思獻納期竭厥忠胡不
憖遺翛然告終鳯棲之原是為𤣥宅墓石有辭適者必

  左侍郎劉公墓誌銘      胡 儼
北京行部左侍郎劉公既卒其孤徵以子與公故廼寓
書奉狀來求墓銘按狀公諱辰字伯静姓劉氏其先沛
[013-19a]
人後徙鄞遷婺之金華則自公之曽祖三顧始也三顧
仕元為明台上萬戸府經厯㓜鞠于舅氏王遂因其姓
故公之祖文璜父志皆姓王氏至公復姓劉公慷慨負
氣節喜立功業以表見於世初王師親下婺州公首上
謁署為典籖奉命使方谷珍谷珍令左右飾二姬以進
公叱却之其人慚而退浙江左丞李文忠開省於嚴辟
公置幙下以資贊畫時元帥葛俊守廣信當祁寒集丁
夫浚城壕民苦之欲為變文忠檄之不聽遂怒欲臨以
[013-19b]
兵公請徃喻以大義俊即悔悟謝文忠意乃釋既而授
監辦金華茶鹽官秩滿課最以親老歸養教授鄉閭嘗
道遇故人李惟中死於逆旅具棺歛瘞之任昊母䘮不
舉遺金𦵏之未幾二親繼歿執䘮哀毁不勝衣所居室
廬僅蔽風雨饘粥或不繼處之裕如也里人劉十八懐
金入城遇二卒摑其金與飲醉之扶行水次欲加害公
見力解之獲免後以懐材抱徳起為廣湖道監察御史
臨江同知陳斌受賕歿銀工盗金皆坐死公為辨之得
[013-20a]
减死論居二年以蹇諤聞擢知鎮江府興廢舉墜勤於
其政聞宋宗忠簡公墓在丹徒荒穢墓田據於民即加
封樹復其田命墓傍寺僧收田之入以主其祀丹陽道
接句容細民任負戴者徃徃因日暮行刼行旅患之公
嚴為禁盗遂息郡中瀕江田八十餘頃嵗久淪沒仍責
賦於民公請於朝除之京口閘廢舟楫不通東南漕運
者轉新河江隂二港以出江多為風濤阻溺公乃自京
口至吕城百二十里去於塞甃石作壩脩閘門順水勢
[013-20b]
之出入於是公私便之然漕河源淺易涸每仰練湖以
益水湖有三斗門亦廢公又脩築立三斗門成漕運之
舟既通湖下之田益稔時浙江轉輸之民道其境上死
者為收瘞疾者給米命以小舟送出境頼以活者數百
人永樂元年夏六月以預脩國史知故實賜白金文綺
襲衣陞江西布政司左叅政至則以久雨江水泥溢九
江郡水瀕江之田皆澇飢民為盗富室多罹其害公即
檄郡邑勸富民出粟以貸飢者蠲其役以當其息官為
[013-21a]
立劵約明年償夲粟由是富者樂從飢者得食南安贑
州等九府荒田粮六萬石有司嵗抑取於民民不堪公
以聞悉蠲其額後以同官坐事相連免歸永樂六年秋
命下復起為北京行部左侍郎出特恩也公以老不任
政日被顧問留京師者三年乃賜𠡠書文綺鈔錠致仕
歸踰年復驛召至京命督工武當未行疾作又賜鈔錠
遣官督醫給驛舟送還至常州毗陵驛遂卒實永樂十
年七月二十三日春秋七十有八孫祚奉柩歸𦵏文星
[013-21b]
門下閣塘先塋之次是年冬十二月九日也娶陸氏董
氏董氏中書叅政嘉納女陸氏有婦道子男二人徵觀
觀蚤卒女三人孫三人祚祺禧予與公舊同史館知公
為人直諒多聞而公亦以此自信有古節士風可尚已
銘曰不撓不汙而端其趨不激不隨而安以居恩榮始
終而善不虚嗚呼來禩欲知其人視此刻珉
  肇慶府知府贈禮部侍郎王公神道碑 楊溥
世自漢以來有道之士有碑有位之士有碑用紀徳善
[013-22a]
勲業聲名為世昭監故肇慶府知府王公以子官加贈
通議大夫禮部左侍郎有道有位宜紀述公之神道公
諱㤗字伯貞晉司徒導之後其先自金陵徙㤗和髙祖
芳洲妣曽氏祖天隠妣劉氏祖臣則妣彭氏考竹亭先
生元福建行省照磨改吉安路治中妣陳氏繼李氏其
先也公天資瓌偉襟度豁逹自㓜頴悟日記千言甫冠
羣經諸史悉通大義𤼵為文章浩大如也常從安成劉
雲章受易經盡得其藴諸父啟翁僉憲廣西公徃省之
[013-22b]
由庾嶺過蒼梧憇桂林及啟翁改知崇慶乃浮洞庭遡
三峽至西蜀復來游京師足跡半天下而山川清勝皆
在觀覽中一時賢大夫皆得與交游由是志意益恢𢎞
文思益閎逺鄉里老師宿儒亟稱譽之自以為不可及
其文學也公字學深得晉人書法若隂陽地理醫卜方
外之書悉得其要又餘事焉公性至孝家居時母陳夫人
病侍疾晝夜不解帶湯藥必甞而後進後及繼母疾以
官守不及親侍抱恨終身啟翁罷歸無子公躬養之終
[013-23a]
身撫其孤女得所歸處宗族親戚故舊咸有恩意其接
人以誠意未嘗言人過失自奉儉約義所當存恤者不
計其有無謫居安慶恬退自如所與處者無不敬愛嘗
曰吾所守者三言循天理而已其躬行之實也洪武壬
戌朝廷聘賢才講求治道有司以公應詔太宗皇帝召
問論及太極公備陳其藴時天下應詔者五百餘人上
御奉天門試經學及時務擢公第一且命公次第其餘
上以為公論授廣東按察司分廵雷州府海康縣知縣
[013-23b]
事㑹罷分廵僉事召還吏部請改官上曰江西秀才王
泰頗讀書授工部主事時工部尚書趙俊特為上意所
眷注欲公與之講學公初不知之也既蒞事俊廼諭
上意如此未幾遭父喪去以家故滯於謁選坐是謫安
慶者十年戊寅膺薦瓊州知州復以母䘮去服闋改知
肇慶其遭際厯履也為僉事至則詢民利害興革之故
上言振寃滯恤孤寡防海冦革海北鹽法之弊開時吕
塘廢渠灌東洋口皆切時務其移瓊州父老聞之喜曰
[013-24a]
是先巡按雷州王公耶吾屬有父母矣守將奏崔州黎
叛請兵勦之公適至謂曰此但黎人讐殺耳兵發則禍
及無辜請以身任其事乃遣廉吏徃察之已而果如公
言黎得免其兵諸洞咸服凡令下趨承無後者瓊田嵗
三獲所入甚薄租皆給守土將士將士每承其乏横歛
之公令民每獲則輸其租民遂免害奸頑之徒憚公嚴
明隂擿其過竟無所得遂愧服郡民健訟一事或連十
百人吏縁為奸民不勝其擾多亾生黎中公諭以理訟
[013-24b]
日以簡復業者萬二千餘口由是郡中無事乃脩學政
新廟宇學者興起為南最郡中嘗大旱父老巫祝禱之
終不雨公曰是吾責也乃齋沐暴露禱之烈日中明日
大雨而半舎外尚焦然公再禱之復大雨是嵗郡大熟
及去官送者十餘里既去而思之不㤀其政績也改肇
慶時年七十有五以疾卒於京師永樂丙申七月九日
也配歐陽氏克相君子為中族表儀繼蕭氏子二人長
信仲直由翰林厯官拜吏部尚書女一孫男八人䆅國
[013-25a]
子博士□□种秬稹稚穆女三人詩文遺稿千餘篇公
卒時直以翰林脩撰偕其兄奉䘮南還是年十月某日
𦵏泰和千秋鄉新山原越五年原中有泉出乃以壬戌
十月某日改𦵏雲亭鄉之聶家山直屬余神道碑文余
以不敏辭重惟皆嘗得拜公其儀刑至今在目義不可
辭為之銘曰詩書世澤廊廟器宜鄉宜相普厥施乃臨
南服司憲紀乃分虎符専郡治所至故治治民心在我
有餘克攸濟矧惟利器恒歛銳天之福善庸有既不盈
[013-25b]
其躬於其𩔖恩典駢蕃褒所自龍光自天燭幽竁谷可
稜兮山可礪允矣我銘貽永世
 
 
 
 
 
 明名臣琬琰錄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