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38 明名臣琬琰錄-明-徐紘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名臣琬琰錄卷十二
              明 徐紘 撰
   司業劉公言行錄       尹 直
劉崧字子高江西泰和人舊名楚元季鄉舉國初改今
名仕至禮部侍郎權吏部尚書終國子司業年六十一
公賦性仁孝純厚頴悟絶人年五嵗誦書日記數千言
七歳能賦詩嘗侍世父夜寢聞鷄聲因命為題公應口
[012-1b]
成一絶末句喚醒人間蝴蝶夢起看天上火龍飛世父
驚嘆是子他日必大用家貧無火執筆作文手為皸裂
而力學不廢年十六授徒他邑十九遊南昌時善賦者
稱干才子見公製作推讓為先列行省嘗以薦授龍溪
山長公曰吾無勞於國而有困命吾不為也至正丙申
應鄉試報捷者至公適自田中摘粟歸悵然泣下曰始二
親篤於訓子奈何今不及見時天下大亂州城䧟家蕩
覆避地累歳無以為生㑹皇明開基四方以次平定公
[012-2a]
以經明行修薦召見奉天殿拜兵部職/方郎中小心謹畏歴署
駕部總部事奉命鎮江征糧鎮江多公侯田土往往掣
肘公歸奏之令與民無異未㡬命往廣東買馬得五百
八十四匹又明年往山東㸃視驛逓來州相視遭風海
船時天旱水凍衝冐風雪跋涉水陸凡四閲月以訖事
聞在兵部凡三載陞北平按察司副使北平當元故都
新造之初公持憲綱靜以臨之考覈屬官以亷慎為先
訊獄必求其生而不得乃付之法受罸者亦自以為當
[012-2b]
罪而不怨作興學校刻石立禮部學規榜示府縣毋以
差役溷諸生而廢學考問風俗立宋忠臣文天祥祠於
大興縣學之側以宛平驛事繁馬少遂損僻路分添設
走逓及設法關防賣鹽退引禁治影射私鹽為政裁畫
有方率多𩔖此
十三年春徵拜禮部侍郎既拜命日稽古典惟寅惟清
上嘉之以其文學雅正勑撰滕國公顧時海國公吳禎
神道碑及撰申國公鄧鎮襲封誥詞宋學士景濓嘗觀
[012-3a]
其文嘆曰此司馬遷之文求之今世蓋未有過之者而
於詩則尤所推譲夏四月命公攝吏部尚書將仕郎陸
某以察為明公一處以寛銓次不茍藻鑑不失五月以
灾異迭見命公致仕
十四年三月徴拜國子司業賜鞍馬令朝夕進見見則
必燕語移時夏四月得疾遽卒上悲悼因言劉崧前日
徴來朕&KR0988其倐老朕命教國子將以作成我公侯子弟
以待用豈意其至此哉即命有司治殯斂諸費皆官給
[012-3b]
遣御史唐壽諭祭其文首曰卿有學有行嗚呼公所居
室弊半覆以茅嘗欲更之未能則曰令後世師吾儉家
有田五十畆皆館授時所置後居官未嘗有所増益在
北平身所覆被亦館授時物也嘗為鼠所傷始命更置
其故鼠傷者仍命補葺以衣其子歴官十一年未嘗以
家累自隨嘗攜一童子到官亦遣還當赴北平時始盡
支職方俸廩易得白金九十兩封託鄉人収貯及歸
往取則其人已用之止餘封紙而已公亦不復問
[012-4a]
公手筆子史醫卜地理等書六十帙北平八府志書三
十帙北平事蹟一帙詩文三十餘帙而職方詩集行於
並劉埜/撰行狀
洪武初為北平按察副使止攜一童赴任每夜焚一燈
坐一榻讀書五鼓即起視事時當兵革後招徠逋迯慰
安反側務寛厚以存大體民甚頼之大明一/統志
尹直賛曰世否則匿世治乃興歴司兵署憲副北平孤
燈弊衾孰如其清進貳宗伯尋攝天卿退而復起特賛
[012-4b]
司成有學有行終始哀榮
  寧國府知府陳公言行錄    尹 直
陳瓘字同故江西廬陵人國初仕至寧國知府公幼孤
事母孝既冠睹元綱目壞冦盗蜂起遂募義勇保障一
鄉陳友諒據江西其將熊天瑞强禮致公與俱至九江
睹陳氏不足有為去之甲辰春太祖高皇帝克武昌公
因𢎞文館學士羅復仁詣軍門上謁力陳救亂安民之
説悉見聽納擢湖廣行中書省左右司員外郎累陞禮
[012-5a]
部郎中大都督府經歴大將軍北征公賛軍事既克泰
州留公督築城之役不旬日竣事遣使勞之命總制真
州軍事
丙午春除寧國府知府下車首詢民隠興利除害増修
先聖廟建學禮致師儒以教俊秀士習一新百廢皆舉
為條格革兼并之俗覈隠欺之籍朝廷取其戸帖一事
行之天下
宣城民田濱江化城等十六圩故隄峻薄遇衝决則水
[012-5b]
傷禾稼歳以為患公親䂓畫築堤廣厚加舊數倍又伐
石作水門以時蓄泄民至於今頼之
宣城諸邑嵗民租無入官廪率書虛籍有發其事者公
念此特循故弊耳颺言於衆曰吾以某月某日行視邑
廪盖俾得為計及期邑廪皆實而弊亦革有强盗四十
八人以刼舟麥當死獄已具公聽其詞曰此愚民因舟
漂抵岸而挻引取之非素有合謀安得四十八人俱死
坐先取者一人餘從減論
[012-6a]
公風采凝峻人咸畏服為治務寛厚崇禮教三年政化
行焉既得代民不忍舍代者山東鞠騰霄素負才不讓
觀公所設施嘆曰吾徒當守而勿失也
公秉行清介重義輕利洪武四年以謁告歸省被召至
京師未復命卒於旅次年四十有七並楊士竒/撰墓碑
尹直賛曰𫝊哉陳侯蚤負鉅志遭時孔棘莫我敢置謝
天所與曰予攸歸軍門獻策撥亂濟時惟聖嘉納擢置
幙府有才有識禆文賛武出守圻郡視民如傷蘇疲興
[012-6b]
學百廢具張政化大行民弗忍釋代者鍳觀守而勿失
  吏部尚書張公言行録     尹 直
張紞字昭季號鷃菴陜西西安府富平縣人洪武末仕
至吏部尚書死節
鷃菴以明經舉歴官雲南布政司右恭政尋陞本司左
布政使凡雲南土地之貢賦法令之條格祀神之壇祠
公署之廨宇與夫上卞典儀公用程度一一皆所䂓定
民夷心孚逺近奠安洪武二十年三月入覲考其功能
[012-7a]
為天下第一深見奬諭還仕三十一年陞吏部尚書三
十五年聞靖難之師入金川門自經於吏部之後堂
此傳不知何人作楊都憲叔璣嘗録張公行移一冊卷
末附録此傳疑是括蒼王景彰所作也近得此傳僅半
幅而不全篇首僅著其姓字與鄉里篇末僅著其死節
之所聞其遺文亦多是雲南所作雄徤簡直𩔖其為人
而深恨不見其全往歳曾託友人楊一清訪而求之近
今寂無所報今特録其不全者奉去一覧尚書喬新回/尹直書簡
[012-7b]
楊文貞公初以明經徴入翰林任編纂未幾有㫖諸編
纂悉送吏部試文章考第高下而官之尚書張紞讀文
貞策喜曰明達時務有用之才不但文詞之工也以為
第一奏授親王府審理文貞由是著名後果大用知人
之鑑張公有焉謇齋/𤨏綴
尹直賛曰赫赫太宰其氣桓桓蚤舉明經歴掌滇籓干
戈甫定百廢其完民夷信服逺近奠安課最第一進統
百官品裁允當知人非難靖難師至智力以殫自經自
[012-8a]
靖節重泰山紛紛鄙夫茍生何顔
  侍中黄公言行録       尹 直
黄觀字瀾伯一字尚賔直𨽻貴池縣人進士第一洪武
末歴官禮部侍中死節
觀洪武辛未㑹元狀元官至禮部侍中死於忠舉家溺
死池州府志忠臣𩔖京畿解元
嘗觀人之為學平居無事坐言其志曰我欲為忠臣為
孝子及臨利害遇事變則所行非所知所守非所學君
[012-8b]
子則不然必欲得於已而後行於人行於近而後行於
逺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於妻子詩曰刑於寡妻正謂是
歟前禮部侍中池郡黄觀早讀聖賢書學聖賢道擢魁
天下位亞宗伯其所以得於已行於人者有素一旦我太
宗文皇帝舉仁義之師肅清内難後受億兆推戴以正
大統在廷之臣莫不攀龍附鳯而觀獨念其平昔之遇
畧不計其後來之榮寧赴江流塟魚腹非所學有得而
舍生取義者豈能然哉妻及二女念事至此亦投秦淮
[012-9a]
而沒而非身能行道而行於妻子者又能然哉苐恐史
官諱忌不書使其一門忠節將日冺焉無聞惟閤下生
觀之郡覩觀之儀詳觀之事宜作傳一通以補郡志闕
畧則往者不冺來者受教而彰善之義不明有及哉昔
張巡之死韓愈得于嵩之言於張籍而後其傳始備段
秀寳之死桞宗元召邉上故老卒吏而後得其詳以告
史官韓愈令觀之死與張段同一善道而閣下同其鄉
覩其儀詳其事比愈之得於他人者實相倍蓰後有遷
[012-9b]
其人者包羅古今成一家言欲紀觀之事徴諸是傳豈
不賢於徴荆軻韓信於夏無且淮隂人者邪教授黎擴/與柯憲使
暹/書
洪武末觀為尚寳卿聞靖難之師已渡淮奉命起上㳺
之兵以入援兵至湖州府聞靖難師已駐金川門哭于
江上謂其友柯暹曰吾妻有志節必不肯受辱暹招魂
塟之江上越明日其家僮自京兆來言執政大人有觀
望欲推戴者索傳國寳不得或言黄尚寳已赴上遊起
[012-10a]
兵矣因命執其妻女配象奴象奴叱其妻出金銀釵釧
之𩔖持之市酒肴欲供合歡之費其妻俟象奴出與二
女及家屬十人俱赴淮清橋下死柯暹為之作傳載其
事甚詳柯之子天順中為湖屬縣知縣予嘗詢觀死事
其言皆同索其文則不肯出黄觀元待制黄&KR1168門生其
節義無愧於其師自古女婦之死節者多矣然未有若
黄觀妻女之烈也豈可使之冺滅耶並何司冦喬/新回尹直書
予嘗致書司冦何公詢及名臣言行公復書以張冢宰
[012-10b]
及黄觀死事見示但謂觀為尚寳卿與予所考池州府
志稱侍中不合而黎擴之書以觀之妻女亦投秦淮而
没則與何公謂赴淮清橋下死不同然秦淮淮清同一
汨羅之水耳盖不足辨至謂尚寳卿豈觀嘗歴官尚寳
而人呼之熟邪觀自洪武二十四年殿魁至是十年豈
止官尚寳而侍中正其時増次尚書之員當以侍中為
是惜柯之傳不載於志豈柯欲為之傳而未果抑已為
之而柯之子終以忌諱匿而不肯出耶
[012-11a]
尹直賛曰烈烈侍中學有師承春元殿魁歴貳春卿國
歩斯棘奉詔徴兵兵未入援世已變更自度厥偶志節
剛貞痛哭江上招魂以盟維妻與女果不茍生遽率十
口投死淮清身隨家殞上友屈平負節烈義今古同稱
孰紀其事而匿其文其文則匿其名則馨
  知縣顔公言行録       尹 直
顔伯瑋諱瓌字伯瑋以字行江西廬陵縣人洪武末任
沛縣知縣死節年五十
[012-11b]
顔氏為廬陵詩書家胄出唐太師魯國文忠公居薌城
為忠簡胡公故里元至順壬申有諱洗者由鄉貢進士
辟憲府史死節廣東伯瑋之先也伯瑋素聰敏介直能
文辭洪武己卯詔郡邑徴賢良有司以伯瑋舉擢徐州
沛縣令以善政撫民未幾而南北搆兵官軍駐徳州淮
北之民終歳給軍餉伯瑋布置有方民趨事赴功不敢
告勞三年辛巳六月望北兵直擣濟寧過沛邑沛民多
竄匿兵退伯瑋設法招來之民復業如故秋九月有㫖
[012-12a]
設豐沛軍民指揮司集民壯五千人築土堡以備禦尋
調三千益前軍所存二千皆疲軟四年正月兵駐沙河
二十二日攻沛邑伯瑋遣縣丞胡先百夫長邵彦莊詣
徐都督告急二十六日攻益急伯瑋呼弟珏暨次子有
為曰兵勢盛孤城無援事不可測倘有難汝脱身還家
白大人瓌既為人臣子職弗克盡矣又名為士臨難豈
容茍免乎取筆賦詩一章題察院壁曰太守諸公鍳此
情祇因國難未能平丹心不改人臣節青史誰書縣令
[012-12b]
名一木豈能支大厦三軍空擬作長城吾徒雖死可無
憾望采民艱逹聖明漏下二鼓報兵入東門指揮王顯
迎降伯瑋具冠帶升堂南望拜自經子有為自刎以從
俄而諸軍至擒主簿唐子清典史黄謙俱死弟珏幸脱
走濟寧踰月還沛詢邑人知伯瑋父子屍已為胡先埋
瘞二十二日至徐泣道其故伯瑋於予為同郡沛於徐
為屬邑予家居時知伯瑋善事父母友於兄弟睦於族
婣鄉䣊稱其六行無異辭故為郡守縣令所知以其名
[012-13a]
聞及為沛邑令數以事至徐又同督運徳州每連牀共
食談誦慷慨練逹機宜予深喜鄉郡之有人屬縣之得
賢長吏期其逺且大也嗚呼竟止於斯耶夫人莫不有
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古
語云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邦國危則亡之若
伯瑋以藐然之躬寄百里之命其平居素志已定視死
如歸賦詩述情其賢於人逺哉奉政中士徐州判/官晏壁撰墓銘
太宗皇帝舉師靖難所過郡縣皆歸附伯瑋度不支不
[012-13b]
出時惟一子在側伯瑋預送之出走遂入衣冠南拜自
經其子不忍去父復還父已死亦死之事具國史僕與
伯瑋有故過沛悼之情見於辭焉平生金石見臨危就
義從容子亦隨千載山河遺縣在一門忠孝史官知故
鄉住近文丞相先徳傳從魯太師欲弔孤墳何處是離
離芳草淚空垂楊士竒/挽詩
父子捐生總蹈危精魂常與日光隨縣南荒壠遺民識
地下丹心故老知雙節名家先世徳四忠同郡後賢師
[012-14a]
古今載筆皆公道共使清名百代垂劉球/和韻
知縣顔公墓在沛邑南闗公名瓌素以學行稱洪武末
由明經授知縣民悦其政太宗靖難之兵壓境伯瑋父
子同日就死邑人義之遂斂塟焉歳久塚平人莫能知
正統初監察御史彭朂巡教至邑詢於致仕戸部主事
孟式得其塟處乃令有司起墳立祠而祭之彭朂撰/墓記
尹直賛曰忠孝二端天經人紀烈烈顔侯宰沛百里堅
守孤城矢死無二力屈援絶詩以言志衣冠自經子亦
[012-14b]
刎死父為忠臣子為孝子文山之鄉魯公之裔惟忠惟
孝照耀竒史
  王府紀善周公言行錄     尹 直
周是修諱徳以字行江西泰和人洪武間歴官王府紀
善卒年四十有九
是修少孤貧自奮於學從遊鄉先生胡渚樵渚樵以孫
妻之又從國子學錄蕭執先生明詩經初舉霍立縣訓
導陛辭太祖高皇帝問曰汝年幾何頓首對曰年四十
[012-15a]
曰家居何事曰導人為善而已帝善之擢為周府奉祠
正踰年從王出巡漢北渡黄河歴太行東北邯鄲過趙
襄子故都為文以弔古情極豪邁又北逾涿郡過燕都
出居庸闗扺黒山覩蘇李之遺跡訪衛霍之故蹤一時
豪氣横放襟懷盪滌思若湧泉應教作賦援筆立就至
限以十步而遽成七言四韻奮然以古人自負以志節
自與嘗曰忠臣不以得失為憂故其言無不直貞女不
以死生為慮故其行無不果取三代及近世貞烈死節
[012-15b]
之事聞見所及史傳所遺者著一小傳名曰觀感錄平
生所著𩔖編論語二卷廣衍太極圖一卷詩經小序及
詩譜集義三卷綱常懿範十二卷邇言四卷家訓十二
篇詩文十餘卷並梁潜/撰行狀
高皇帝上賓之明年有告言過失事王府官屬皆下吏
是修以嘗諫得免改衡府紀善預修纂翰林數陳論國
家大計及指斥用事者誤國用事者怒衆共挫折之是
修屹不為動太宗文皇帝靖難之師駐金川門宫中悉
[012-16a]
自焚明日是修留書其家别其友江仲隆解大紳胡光
大蕭用道楊士竒且付後事暮入應天府學自經六月
十五日也又明日臣民推戴文皇帝繼大統數月御史
言是修不順天命請加追戮上曰彼食其禄自盡其心
一無所問
是修内貞外和有孝友忠信之行非其義不茍取襟懷
坦明灑落而冲澹悠然其學自經史百氏下至隂陽醫
卜之説靡所不通為文章未嘗締思援筆立就而雍容
[012-16b]
雅贍詞理條逹稍暇著述吟咏不虛寸晷汲汲導誘人
善人有過失恒為之隠以是無少長貴賤皆樂親之明
於知人所薦士如梁用之劉叔毖皆知名當世
是修之學雖一間未純然於明綱常為世道計必身履
之而不徒託之空言豈非卓然特立者歟並楊士/竒撰傳
尹直賛曰或謂是修居散地可以死可以無死乃獨竟
行其志彼背主全軀保妻子方藉口管仲與𤣥成欲圖
後功以飾恥然則自靖自獻確乎是修之素守食禄盡
[012-17a]
心大哉文皇之䘏㫖嗚呼舍生取義是修有以
  重修修撰王公墓記      周 瑛
去廣徳城西五里許王修撰墓在焉修撰故臺州人姓
王氏名叔英字原采有氣節仕建文朝為文字官未㡬
文皇帝南巡原采募丁壯廣徳遂自經而死死時嘗自
為賛曰生既久矣未有補於當時死固徒然庶無慚於
來世又自為詩曰人生穹壤間忠孝貴克全嗟予事君
父自昔多過愆有志未及竟竒疾忽見纒肥甘空在案
[012-17b]
對之不能讌意者造化神有命歸九泉嘗念夷與齊餓
死首陽巔周粟豈不佳所見良獨偏高蹤逺難繼偶爾
無足傳千秋史臣筆慎勿稱希賢尋有詔治奸黨其二
女赴井死其妻擊獄死人為上其所賦詩上曰彼食其
禄自盡其心耳迺置不問初原采將死以書扺祠山道
士盛希年曰可塟我祠山之麓希年卒収塟之蓋原采
同希年臺州人故托以後事正統中少師楊公士竒始
為題其墓曰嗚呼故翰林修撰王公原采之墓且為文
[012-18a]
以祭之曰先生之學聖賢是師先生之行綱常是持先
生之心金石其貞先生之志雪霜其明浩然歸全乘雲
翩翩我懷先生崇山長川桐山之藏既固且深遥致觴
奠神其来歆盖原采嘗薦楊公建文朝久後事定故及
此原采死無後墳墓陵夷鞠為立莽所可識别者僅有
楊公之碑而已瑛初為進士時嘗聞其事於其郷諸縉
紳及官廣徳首以特羊祭於其墓繼而訪諸故老得其
遺事為詳云原采入廣徳未幾車駕度江郡人皆出走
[012-18b]
原采募丁壯番上遇兵部尚書齊泰來奔皆潰歸原采
以齊為二令州人執之既至告以故其夕原采引决原
采死時年未四十盖其見義之明殺身之勇處此不亂
良由有所養非若一時忙廹失據計出無所而自經於
溝瀆者之比也因念其行義之篤且悲其無後而為修
治其墓並述其事以告後人或議之曰原采建文臣子
子不為諱而表彰之非罪耶瑛曰不然也自古忠臣義
士各為其主耳原采仕建文朝故忠於建文若仕於太
[012-19a]
宗朝其忠於太宗也必矣况兩朝天下皆太祖髙皇帝
所培植之人物也譬如天地分為四時日月禽鳥感時
而鳴者雖有春秋之異要皆造化中物未可舍此而取
彼也議者謝曰子之言是也麗牲有石其鑱諸
 
 
 
 
[012-19b]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