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名臣琬琰録卷八
明 徐紘 撰
學士承㫖潜溪宋公行狀 鄭 楷
先生諱濓字景濓世為婺之金華人其先有諱憲者官
大理丞為易講師弟子至數千人唐武徳間自京兆尹
遷吳興更十四世有諱榮者私諡文通先生通尚書春
秋周廣順中從于義烏隠居覆釡山又七世至宋嘉定
[008-1b]
初有諱栢者復遷金華其地曰潜溪又五世乃至先生
始遷浦江仁義里之青蘿山仍以潜溪扁其所居示不
忘本也於是四方學子咸以潜溪先生稱之先生在妊
七月即生為嬰兒時苦多病每風眩輒昏迷數日祖母
金及母陳更相保抱得免無虞年六歳入小學授以李
瀚䝉求一日而盡自後日記二千言同肄業者日暮罷
歸其所讀書先生皆成誦九歳為詩歌有竒語人異之
呼為神童年十五六里人張繼之長者也聞先生善記
[008-2a]
誦邀至别墅所問以四書經傳若干日可通倍先生以
一月為答初繼之不之信抽架上雜書俾即記五百言
先生以指爪逐行按之按畢輒倍一字不遺繼之告先
生之父尚書公曰是子天分非凡當令從明師即有成
爾乃擕入學府受業於聞人夢吉先生授以春秋三傳
之學凡學春秋者皆苦其歳月先後難記先生即并列
國紀年能悉誦之但舉經中一事即知為魯公幾年㡬
月是年實當别國某君幾年幾月或俾書而覆之無少
[008-2b]
異者且兼通易書詩及周禮諸經先生為舉子業每出
諸生右㑹吳貞文公莱授經於白麟溪上攻古文辭金
華胡君翰亦來從學胡君致書於先生曰舉子業不足
慁景濓盍來同學古文辭乎先生欣然來從吳公博極
經史學之未幾悉得閫奥自是先生文章之名籍然著
聞矣居無㡬向吳公解館而歸先生嗣主教席子弟年
十六者皆相從讀書講道東明山中受業者一門凡四
十餘人終始越二十年學成多有躋膴仕者當是時曽
[008-3a]
伯祖貞和府君主家政年踰八十端巖方正先生年甫
二十有五終日毅然賔主人尤高之府君方著家䂓示
子孫其冠婚䘮祭儀制禮文多恭問先生先生則據證
古今凖酌時宜以成一家之法子孫世守詩禮之教者
先生之力也先生嗜學日篤時栁文肅公貫黄文獻公
溍皆大儒天下所師仰又各及其門執子弟禮二公則
禮之如朋友栁謂公曰吾邦文獻浙水東號為極盛吾
老矣不足負荷此事後來繼者所望惟景濓以絶倫之識
[008-3b]
而濟以精博之學進之不止如駕風㠶於大江中其孰
能禦之黄公曰吾郷得景濓斯文不乏人矣先生所為
文多經二公指授栁公謂其渾雄可喜黄公謂其雄麗
而温雅國子監丞陳君旅序先生之文謂能兼二公之
所長歐陽文公𤣥謂非才具衆長識邁千古安能與於
斯先生為當時所稱許如此二公相繼即世先生踵武
而起遂以文章家名海内矣至正己丑用大臣薦擢將
仕佐郎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自布衣入史館為太史氏
[008-4a]
儒者之特選先生以親老不敢遠違固辭㑹世亂益韜
閟不事表顯乃與弟子入龍門山著書二十四篇曰龍
門凝道記及著考經新説周禮集註等書初宋南渡後
新安朱文公東莱吕成公並時而作皆以斯道為己任
婺實吕氏倡道之邦而其學不大傳朱氏一再傳為何
篹氏王栢氏又傳之金履祥氏許謙氏皆婺人而其傳
遂為朱氏之學適先生既間因許氏門人而究其説獨
念吕氏之傳且墜奮然思繼其絶學每與人言而深慨
[008-4b]
之識者又以知其志之所存盖本於聖賢之學其自任
者益重矣先生於天下之書無不讀而析理精㣲百氏
之説悉得其㫖要至於佛老之學亦所研究用其義趣
裁為經論𩔖其語言寘諸其書中無辯也誠意伯劉君
基謂其主聖經而奴百氏馳聘之餘取佛老語以資戲
劇辟猶飫梁肉而茹茶飲茗汁耳歳庚子大明皇帝定
鼎金陵遣使者樊觀奉書幣造門徴先生先生曰昔聞
大亂極而真人生今誠其時矣遂幡然應詔先生與青
[008-5a]
田劉君基麗水葉君琛龍泉章君溢俱見上尊重之語
必稱先生而不名七月以先生為江南等處儒學提舉
十月奉㫖入内授皇太子經先生誠明儼恪遇綱常大
義明白開陳再三言之而不倦上深嘉嘆之壬寅八月
上召先生及興國孔克仁講春秋左氏傳畢先生起曰
春秋乃孔子褒善貶惡之書茍能遵行則賞罸中適天
下可定也是月告歸省親有白金文綺之賜且曰卿之
誠慤朕素知之故有此賜耳甲辰十月改起居注先生
[008-5b]
侍上左右知無不言補益甚衆明年正月上御端門與
先生論及黄石公三畧且口釋之先生進曰尚書二典
三謨帝王大經大法靡不畢具願陛下留意講明之上
曰朕非不知典謨為治之道但三畧乃用兵攻敗時務
所先耳嘗侍上語賞賚先生曰天下以人心為本茍得
人心帑藏雖已竭無傷也人心不固雖有金帛何補於
國耶上詔丞相李公善長歸江西軍中所掠牛於其民
無牛者官給之物其取租丞相退上顧先生曰向所言
[008-6a]
事當乎先生對曰民富則君不至獨貧民貧則君何能
獨富捐利於民實興邦之要道也三月先生以疾苦告
詔還家燮治仍賜金帛皇太子致贈有加焉先生上箋
謝恩復奉㫖皇太子勉以孝友恭敬勤敏讀書無怠惰
毋驕縱修徳進業以副天下之望上覧書喜甚召太子
語以書意且賜書答其畧曰曩者先生教吾子以嚴相
訓是為不佞也以聖人文法變俗言教之是為䟽通也
所守者忠貞所用者節儉是為得體也昔聞古人今則
[008-6b]
親見之復以文綺侑書上毎與羣臣言先生淳謹君子
輔導有方眷遇甚隆既而先生丁尚書公憂及服除洪
武二年詔徴先生縂修元史六月除翰林學士亞中大
夫知制誥兼修國史時編摩之士皆山林布衣發凡舉
例一仰於先生先生通練故事筆其綱領及紀傳之大
者同列歛手承命而已逾年書成先生之功居多時剖
符封功臣下先生議五等封爵召宿大本堂討論逹旦
先生歴據漢唐以來故實量其中而奏之曰此可法彼
[008-7a]
不可法皆傳於理而已時甘露屢降上問災祥之故先
生對曰受命不易天子之膺休符不於祥於其仁是以
春秋不書祥而紀異為是故也上姪文正以荒淫擅殺
得罪先生言曰文正罪固當死陛下體親親之義生之
而置諸逺地則善矣上嘗言古之帝王當宴安之餘多
好神仙以朕言之使國治民安心神恬康即神仙也先
生對曰漢武好神仙而方士至武梁好佛而異僧集皆
由人主篤好故能致之使移此心以求賢輔天下其有
[008-7b]
不治乎上深然之上既追封外王父為闕陽王立廟京
師御通天冠絳紗𫀆以祭祭畢召大臣問曰朕祭外王
父卿等以為不當服衮冕何也先生對曰衮冕惟祭天
地宗廟用之餘則當降禮也上嘗祀方邱患心不寧先
生進曰孟軻有言養心莫善於寡欲審能行之心清而
身泰矣上稱善久之三年十二月遷奉議大夫國子司
業國子多大臣子弟先生莅之以莊率之以正日進諸
生立兩序據坐執經敷揚閫奥之㫖教以孝弟忠信之
[008-8a]
道學者帖帖遵度惟恐不得為先生弟子上欲試先生
次吏事四年八月授安逺知縣五年二月召為禮部主
事十二月擢太子賛善大夫階如司業時先生之忠誠
久而彌篤皇太子一言一動皆以禮法諷諭使歸於道
讀書至切於政教及前世興亡之故必拱手揚言曰君
國子民之道當如是不當如彼且推人情物理以明其
義皇太子每歛容嘉納敬禮未嘗少衰言則曰師父師
父云且書舊學二字以賜先是上問帝王之學何書最
[008-8b]
要先生請上讀真徳秀大學衍義上覧而悦之令左右
大書掲之両廡之壁時睇觀之六年二月上御西廡大
臣皆侍坐上指衍義中司馬遷論黄老事令先生講析
俾在坐者聽之先生既如詔復言曰漢武嗜神仙之學
好四夷之巧民力既竭重刑罰以震服之臣以為人主
能以義理飬性則邪説不能侵興學校教民則禍亂不
作矣刑罰非所先也上謂先生曰朕之為君上畏天地
下畏兆民兢兢業業不敢自逸先生對曰陛下此心古
[008-9a]
先哲王之心也書曰予臨兆民凛乎若朽索之御六馬
為人上者奈何不敬正謂此耳願陛下慎終如始天下
幸甚上御齋室先生侍坐上問三代歴數封疆之脩短
廣狹先生歴言之且曰三代之治天下也以仁義故歴
年之多後世莫及上從容謂曰皇太子留心治道卿等
宜常與議論庶廣識見幸善調䕶之先生益孜孜弗懈
七月陞翰林侍講學士中順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仍
兼賛善大夫先生之父文昭贈中順大夫禮部侍郎母
[008-9b]
陳氏贈徳人先生奉詔搜萃歴代奸臣之蹟編為辨奸
録及進太子諸王各分賜焉初上作祖訓録至是成命
先生作序諭以大意先生歴言帝王之道及皇上創業
之艱以致箴戒之意於後人上稱善命刻於篇先生嘗
侍上後苑觀稷上曰農事成矣先生對曰國以民為本
民以食為天陛下知稼穡之艱難而念民生之良苦實
盛徳也上問曰三代以上所讀何書先生對曰上古載
籍未立不專誦讀而尚躬行人君兼治教之責躬行以
[008-10a]
率之天下有不從教化者乎八月奉㫖纂修大明日歴
一百卷擇言行之大者為寶訓五卷先生縂裁其事朝
夕禁中至七年五月乃成先生自以布衣沐非常之遇
誓竭誠以報國凡上有所任使靡晝靡夜躬閲載册書
於牘進之或覆視於册一字不遺先生在朝日久若郊
社宗廟山川百神之典朝享宴慶禮樂律歴衣冠之制
四夷朝貢賞賚之儀及勲臣名卿焯徳耀功之文承上
㫖意論次紀述咸可傳於後世先生在上前所陳説不
[008-10b]
為文飾隠蔽雖家事茍有問亦一一道之嘗曰君猶父
也天也其可欺上嘗問昨日飲酒否座客為誰饌為誰
何物悉以其人及膳羞品對上笑曰卿飲時朕令人視
之果如卿言卿信不欺我故上久而益信其誠欲俾参
大政先生辭曰臣少無他長惟文墨是攻今幸得待罪
禁林陛下之恩大矣臣誠不願居職任也上愈厚之每
燕見必命茶賜坐每旦令侍膳詢訪舊章講求治道或
至夜分乃退先生屢有所建明召問廷臣藏否第言其
[008-11a]
善者不置又問否者為誰先生曰善者與臣交故知其
否者縱有臣不知也卒無所毁短或命賦詩為文必寓
忠告嘗奉制詠鷹令七舉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上忻然曰卿可為善諫矣然先生絶不以語人至於應
制之作亦不留藁署温樹二字於居室之壁有問及内
事者指以示之上嘗與先生飲先生素不勝杯勺舉觴
即辭上强之至三觴面如赭行不成步上歡笑親御翰
墨賦楚辭一章以賜仍命侍臣咸賦醉學士歌且曰俾
[008-11b]
後世知朕君臣同樂若此也甘露降上召先生賜坐上
躬執金杓煉湯於鼎以甘露投之手注於巵以賜先生
曰此和氣所凝能愈疾延年故與卿共之耳皆異恩也
九年六月上以先生久典制作宣勞為多特拜翰林學
士承㫖嘉議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上毎謂先生曰朕
以布衣為天子卿亦起草萊列侍從為開國文臣之首
俾世世與國同休不亦美乎趣令取孫官之先生屢辭
謝不敢奉詔是年某月詔徵先生冢子瓉之子慎為殿
[008-12a]
廷儀禮司序班未幾復召介子璲除中書舍人上時休
暇輒命題試璲與慎而戒飭之上笑語先生曰朕為卿
教子孫先生或奏事久稱倦上命璲慎共扶下殿祖子
孫三世皆官内廷當世以為異事復以先生艱於行步
特詔皇太子選良馬以賜上親作馬歌復詔羣臣咸作
之以寵焉先生益感激不自寧常戒子孫曰上徳猶天
地也將何以為報獨有誠敬忠勤畧可自効萬一耳上
以先生年且至不可煩以事十一月有致政之詔乃加
[008-12b]
贈先生之父侍郎為嘉議大夫禮部尚書母徳人為淑
人祖徳政贈亞中大夫太常少卿祖妣金氏贈淑人夫
人賈氏封亦如之先生及二代誥辭皆上所親製天下
榮之誥辭中稱先生徳量之𢎞如千頃波澄之不清撓
之不濁人以為上知人之明云先生行既有期上眷念
尤深曰卿去何時復來見朕乎幸相待數日姑徐徐行
由是朝夕左右者累月時詔許言事朝臣有上䟽萬餘
言者上聽厭其迂愆怒欲罪之以問羣臣有阿意者指
[008-13a]
其䟽曰此不敬此詆謗罪當誅上笞之而罷怒未解召
先生先生曰彼應詔上䟽其心忠耳為可深罪乎上黙
然已而上覧䟽中有足采者召阿意者罵曰吾怒時若
等不能諫乃激吾誅之何異以膏沃火向非宋景濓之
言豈不誤罪言者耶上嘗廷譽先生曰古之人太上為
聖其次為賢其次為君子若宋景濓者事朕十有九年
而未嘗有一言之偽誚一人之短寵辱不驚始終無異
其誠所謂君子人乎匪止君子亦可謂之賢者矣在廷
[008-13b]
之臣皆以為信然十年二月先生遂辭歸瀕行賜紙幣
文綺及御製文集皇太子贈以衣三襲上諭曰朕最慎
於賞予嘉卿忠誠可貫金石故以是賜卿卿今年幾何
矣先生曰六十有八上曰藏此綺俟三十二年後作百
歳衣也先生即叩首謝上復属曰大江漲不可舟卿宜
循内河逹家庶幾無虞仍俾慎䕶先生行先生至家即
拜表遣慎詣闕稱謝仍上箋皇太子申明正心治國之
要上賜詔褒答大㫖謂先生忠良之臣勲業既著文章
[008-14a]
必傳功成身退惟先生獨全初先生將辭請歳一來朝
是年九月朔先生遂入朝越十又四日見於端門上佇
想已久廷問累矣及見大喜加勞再三皇太子諸王皆
驩動顔色越翌日上降勅符遣儀曹奉醪膳諸物扺寓
館以賜自是日侍上遊歴觀闕盤旋禁籞詢諮備至便
殿侍食日宴始退恩禮之優羣臣莫敢望上嘗喟然嘆
曰純臣哉爾濓純臣哉爾濓方今四夷皆知卿名卿其
自愛先生避謝不敢當凡所陳論皆古之格言朝廷百
[008-14b]
官惟恐不留先生下至寺人衛卒見先生至皆以手加
額相推排迎拜恐不得先覩先生留朝七旬餘上重先
生還而難言之先生以歳暮力辭還復遣中貴人賜上
尊至於道所經行皆上為先生指畫聖心惓惓愈加於
昔及先生既行數日上問璲曰爾父道中無恙否璲以
安對未幾復謂璲曰朕疇昔之夜夢見爾父笑談如曩
時爾父雖去其容儀儼然在朕目中璲叩頭謝曰非陛
下垂念臣父之至何以形諸夢寢中書舍人史靖可太
[008-15a]
子正字桂彦良等皆為詩歌以紀之上之眷重先生不
忘如此先生徳尊而不居位顯而彌恭既司制作之柄
造門求文之士先後相繼蠻夷朝貢者數問先生安否
日本得潜溪集刻板國中高句麗安南使者至購先生
文集不啻拱璧而先生欿然自持似不能言者遇人拜
雖三尺童子必詘膝而首下垂至於公候貴人則未嘗
降不曾一識其門何向朝廷有大議誾誾引古今辯説
不少有所囘性命之理晚而益究其極外物之往來視
[008-15b]
之若不相干嘗曰古人之為學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
俯仰無愧而已繁辭復説道之蔽也先生作事不尚表
襮務合乎義教人皆隨其質而道之便入於善尤篤於
倫品處父子兄弟夫婦之間者皆可為法與人交和易
任真無鈎距縱為所紿亦弗與較臨財㢘非其分不取
大書於門曰寧可忍餓而死不可茍利而生君子以為
名言權要及有力者茍非其人雖置金滿槖求一字不
肯與縱不得已與之亦不受其餽謝日本使奉勑請文
[008-16a]
以白金為獻先生却不受上以問先生先生對曰天朝
侍從之官而受小夷金非所以崇國體也上深然之貧
賤人情有可哀欲發潜振幽即欣然為之先生四持文
衡試天下士得人為多接引後學惟恐弗及逺方來者
授館而飲食之雖久不衰有小善必衆譽之色温氣和
近其側者如大寒之加重裘盛暑之濯清風也天下之
能文者多經先生指授朝廷英俊咸以先生為法初奉
勑教文華生數十輩至是出参大政為御史知列郡者
[008-16b]
相望四方士得一見先生夸於人以為幸承一言之賜
者人輒改觀視之不敢與齒士大夫言當世有徳者必
曰先生而天下之人識與不識無賢愚咸推先生為大
人長者及先生歸上面發後學無師之嘆蓋先生之道
内誠外恕一出於正發之也當而行之也安故上下信
服若是云雖已貴顯平居布衣䟽食無異貧士先生細
目美髯狀貎豐厚不為竒異行以求過於人不事生産
不置田宅或勸為子孫計先生曰富貴豈一家物哉吾
[008-17a]
乃所以遺之也先生惟刻意於學自少至老未嘗一時
去書不觀及致政歸清蘿山闢一室於靜軒終日閉戸
纂述人不見其面戒子孫毋至城市姻㜕有以郡縣事
為托者皆峻謝之或談及時事輒引去不與語切於仁
愛聞民有困乏者為之不飽先生視近甚明夜然燈於
几卧絺帷中閲蠅頭小書一黍土能作十餘字皆可辯
㸃畫人以為先生不飲酒寡嗜𣣔所致豈或然歟先生
所著文有潜溪集四十卷蘿山集五卷龍門子三卷浦
[008-17b]
陽人物記二卷已傳於學者翰苑集四十卷芝園集歸
田已後所著計四十卷十三年冬先生孫慎以罪被刑
舉家當寘重辟上念先生特降赦安置茂州十四年五
月二十日先生以疾卒於夔府臨殁端坐歛手而逝當
是時夔之府守官吏皆來賵贈哭奠塟先生於夔府之
西蓮華池山下其經紀䘮塟刻石表墓者則知事桑以
從也先生生於至大庚戍十月十二日享年七十有二
娶賈氏前先生一年卒塟青蘿山子男二長瓉次璲有
[008-18a]
文行精篆𨽻真草四體書孫男慎愷恂懌嗚呼楷自垂
髫時嘗侍先公真孝府君拜先生於牀下先生不以童
子無知即辱進教之親承化育於兹有年矣苐懼才質
凡庸如望洋有孤父師之教今聞先生謝世長慟莫知
所從竊念先生道徳文章固已顯著於當世其出處遭
逢行事之盛世係遷徙生卒歳月之詳尚恐人未盡知
爰敢裒取翰林待制王公偉先伯父太常博士諱濤君
舊著小傳及同門友人所作歴官記輯為行狀一通俟
[008-18b]
請當代立言君子著為碑銘表諸墓隧庶幾他日太常
國史有所采擇焉
明名臣琬琰録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