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38 明名臣琬琰錄-明-徐紘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
             明 徐紘 撰
  靖江府右相李公墓誌銘    陳 璉
公諱質字文彬號樵雲姓李氏其先開封祥符人宋季
有仕於徳慶者因家焉公生頴悟有大志蚤知嗜學經
史子集無不讀讀輒記憶既長遭元季多故與時落落
不合遂家居不出日與弟文昭放情山水以詩酒自娛
[010-1b]
居無何中原擾攘嶺海多事公起構義兵捍鄉里及徳
慶路䧟士民遑遑無所依戴推公入守之日夜浚城隍
繕甲兵扼險要以遏他冦由是一路頼之以寧時據鄉
邑者多刻剥殘忍公嘗戒麾下非遇敵毋妄殺或執敵
人來獻卒給衣糧從之家雖富饒急於賑施三族與鄉
里流寓之貧者咸有所仰以故一時名士如建安張智
茶陵劉三吾江右伯顔子中羊城孫仲衍王彦舉皆聞
風來歸及大明皇帝定鼎金陵遣師南討洪武戊申四
[010-2a]
月平章廖公永忠恭政朱公亮祖總師至公遂散麾下
全城歸附總兵遣使入奏上嘉公忠誠召至慰勞再三
賚予優渥就擢中書㫁事越明年己酉轉都督府㫁事
階奉訓大夫皆能執法丞相都督咸敬憚之五年壬子
授刑部侍郎階中順大夫尋陞本部尚書階奉議大夫
尤慎於刑獄盡哀矜之情致淑問之頌寛猛適中為上
所知日益親幸時開行省於浙江念厥地素重號稱難
治宜簡廷臣有徳望才器者往綏之即拜公浙江行省
[010-2b]
恭知政事階中奉大夫是年秋九月也下車首以承流
宣化為己任振紀綱正風俗勸農桑興學校舉遣賢䘏
民隠知無不為為無不力居三年惠流兩浙厥績以𢡟
聲聞於上天子念公老召還致政於京師嘗入見賜坐
便殿訪以時政得失直言無隠上益重之八年己卯冬
十月復起為靖江府右相階資政大夫有敕奬諭甚至
公益思竭誠以盡輔導之職嘗入覲因奏乞歸省先隴
上可其請王親揮翰賦詩以賜復命藩憲元僚與府中
[010-3a]
官屬宴餞於江之滸人莫不以為榮後王坐事去國公
隨終焉公美風儀性孝友治家有法接人以誠雖極顯
融情素冲淡暮年尤工於詩有樵雲集若干卷生於元
延祐丙辰三月十一日卒於洪武庚申閏五月某日初
權厝金陵聚寳山後某年某月某日歸塟鄉之清秀里
布山之源祖廣孫累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父熈春累
贈中奉大夫浙江行中書省恭知政事祖妣孔氏贈淑
人妣林氏贈夫人公凡三娶先梁氏次石氏俱贈夫人
[010-3b]
汪氏封夫人弟文昭學識優長隠徳弗耀子四人恒震
復熈皆知學好禮惟復有詩名孫男四人公瑾公瑜公
瓛公玖女三人孫女二人次第公之行實來速銘者即
震也於戲自元綱解組海宇共争乘時起者莫不剥下
自封樹威肆毒少知推一毫為利人事公能仁其族屬
以及於衆視彼之暴豈直相千萬哉及一時與公全城
來歸者鮮克有終惟公踐歴中外官至卿相忠義著朝
廷聲名滿天下勲垂竹帛徳在人心五福備膺子孫蕃
[010-4a]
衍非先世積善之深公存心之厚何以臻是哉銘曰嶷
嶷李公值元鼎沸保障鄉里公之庇民如室斯宇公之
好賢誠出肺腑聖明御歴威讋四夷公散其徒全城來
歸帝嘉厥誠錫以禄秩尋陞秩官克殫忠赤後恭大政
於浙之中威徳交敷聲聞上聰致仕於朝出於寵渥時
有敷陳多所禆益逮居相國有諤其言直錐不容此志
則完之身云亡之徳弗替慶流綿綿式延後裔清秀之
里布山之阡勒銘貞石垂美萬年
[010-4b]
  中憲大夫贈翰林學士胡公墓表 胡 廣
嗚呼先公棄諸孤三十有六年未克以表於阡將無以
昭著先徳夙夜是懼用敢述言行以刻諸石先生諱夀
昌字子祺世居金陵始祖公覇南唐吉州刺史子勝避
地廬陵之鄉因成家焉七世祖宋貲政殿學士忠簡公
銓銓子泳宋右承務郎泳次子渠宋兵部尚書渠子煌
煌子文彬宋南郡文學徙居邑儒行鄉子敬之宋修職
郎又徙吉水之大州子諱震龍字起晦宋宣義郎子洪
[010-5a]
範宋國學上舍生先公曽祖也祖諱元吉字鼎亨究極
羣經不樂仕進急義好施以徳行稱考諱崧字彌高號
貫齋博士有隠徳嘗一試於有司輒就引退探索至奥
以造其成妣夫人韋氏有賢行先是未有子嘗禱於神
大父夢巨星墜於舍已而生先公時元至順癸酉六月
八日也生而岐嶷稍長端重如成人犬父尤鍾愛從寵
元同先生受學於郡城事師為學日謹不懈深為寵先
生重寵先生没再學於莘樂吳先生卒業於門先生尤
[010-5b]
篤愛事親至孝親疾侍湯藥日夜不解衣帶親䘮哀毁
幾殆諸父相繼没力疾以營䘮塟撫諸兄弟娣長為畢
婚嫁元末兵亂避於洪歳壬寅皇朝兵下洪先公偕豪
傑迎王師遂分兵趨吉安初偽漢右丞鄧克明降以其
衆從征吉水反奔回新淦王師追之弗及獲居民男女
萬餘指以為從賊欲盡戮之先公言於軍師曰此良民
也非從賊者不可殺軍師愕曰有是哉訊之果良民乃
盡釋之民賴以活洪武元年州守費震辟為郡文學闕/
[010-6a]
 春詔入京試吏禮二部選十八人次名第八明日召
廷對適大史奏文星見太祖喜親擢十八人為監察御
史先公首上書言都陜其畧謂天下已定鴻業已成國
家大事莫先於建都夫咸陽乃邦畿千里之地山河之
險固田壤之膏膄光嶽之氣全寒暑之候正自昔成周
漢唐得以措社稷於悠久者也天下可為都者凡四河
東地勢高厚跨有西北控制蕃漢堯嘗都之然其地隘
塞卞梁北界黄河南臨江淮宋嘗都之然其地平曠無
[010-6b]
險阻可依洛陽周公嘗卜之矣周漢嘗遷之矣然嵩邸
諸山何若殽函終南之險瀍澗伊洛之水何若涇渭㶚
滻之雄故得天地之中據華夏之要莫闗中若也可以
永郊廟之享可以綿子孫之祚莫闗中若也可以居重
而馭輕可以强本而弱支可以頓天下之兵可以聳諸
侯之望舉莫如闗中也臣聞居中而制外者易居外而
制中者難陛下以難而制易者何也實天以授陛下也
夫鍾山龍蟠石城虎踞江南之喉襟陛下肇基於此中
[010-7a]
國迎刃而解誠得乎天命之全吳晉宋齊梁陳得氣運
之偏不能制中原而中原制之者中原有人也中原有
人則金陵之勢僅足以據有江南中原無人然後可以
控制天下今大寳已歸正統斯建正當上合天心下符
民望願移江上之龍輿永鎮闗中之大業臣職當言路
天下之事固將次第言之而獨以此為先者蓋觀古之
聖帝哲王創業於悠久莫不以建都為重故敢首以為
言惟陛下圖之書奏太祖嘉悦時廣西初定擇人按治
[010-7b]
先公與御史王子啟被召入對稱㫖遂除廣西提刑按
察僉事先公儀表魁岸及陛辭太祖顧謂曰真可慴服
蠻夷至則出臨諸郡敷宣徳意撫察民隠不事威望務
存大體嘗録囚有疑獄必平反之恒語吏曰人死罪不
復更生罪茍當無憾不當則負寃無窮嘗求其當恐猶
失之過况不求乎由是所活者多時征税失實令憲官
監收以羨為額先公監處視舊獨無増㢘使舉他郡例
為言且恐併得罪先公曰實無増有罪吾獨當之不敢
[010-8a]
虛羨以病民後亦無事民竟受惠融州真仙岩多碑刻
見元祐黨人碑尚存即擊碎之六年調知彭州初灌縣
都江堰自秦李&KR1413為蜀守鑿堆以分江水灌溉成都田
畆歴代相沿修治兵亂堰廢民不得耕田野荒蕪先公
以修堰興水利為言逹諸省府咸不樂反復詰難欲沮
格不行先公曰所利於民吾何恤乎乃再三言便辭剴
切轉聞於朝命始下省就委先公得命亟集丁夫伐木
萬五千有竒竹十九萬八千有竒縳長木為三脚架鋭
[010-8b]
上而濶下束短木於其腰戴以竹筏堅置於江口水中
表裏二重大小九十餘坐復架長木於横木之上壓之
以石制其動揺却立順水木於三脚架外又排立水竹
於順水木傍布以竹簟苴以萑葦實以沙土牐㫁江流
乃用工淘洗積汙以竹編籠狀若長蛇凡千三百餘實
以沙石包䕶堰岸重疊三層以分水勢前高後低隆然
下垂名曰象鼻用木三千餘横從錯綜交串其面又用
木三千餘削其末自上擊下貫穿聮擊使無冲決修築
[010-9a]
都江及水釣魚大石門侍郎口寳瓶口顔上等堰岸以
丈計者凡二百二十有八又作䕶水堤二里修堰畢放
水循渠下流灌溉成都田畆充足公私皆喜前代修堰
鑿石甃墄欲其固練油灰膠其縫冶鐵扃鍵其中又鑄
鐵柱鐵龜當水之衝以鐵為巨莋交系於鐵柱之上春
夏水泛旋見衝決然縻費錢粮至動以萬計先公計於
毎歳隙水涸之時如前修治則官不費財民不費力而
沾水利者亦樂於趨事為文記之後一守先公之法又
[010-9b]
修彭州彭口諸堰當堰廢時城中鑿井四五丈不見泉
居民炊饌取水於千里外朝夕壓苦及是堰成引水旋
注鑿井即生水民免負汲之勞四召流通勸其開墾教
以樹藝先是民税僅足給官俸暨後歲増數倍兵荒州
多暴骨命徧収痊之一夕夢人羅拜堂上為政三年專
務徳化視民如子獄無一囚庭有古槐數十株其半已
枯至復榮茂鵲來巢樹間去地數尺馴擾不驚及將去
鵲羣噪連日九年陞延平府吏有不撿者望風遁去比
[010-10a]
至臨事神明宿弊悉革厥後有淫祠前居者數見有怪
避舍别所或以為言先公曰非祀典神何得處此遂毁
其祠室而居之絶其妖妄作興學校修先賢祠表章延
平李先生之學奬勵生徒多底於成甫期年百廢具舉
奸蠧屏迹治化大行㑹有大星墜閭光芒照室家人咸
驚已而棄諸孤實丁巳夏五月十四日享春秋四十有
五先是偶得疾日視事不輟或勸令少休先公曰一息
尚存豈宜自逸翊日坐㕔事署案畢舉手告同僚曰今
[010-10b]
日與公等永訣矣言訖而終同僚遽抱持號泣士大夫
莫不傷悼市人無老少皆哭雖武將悍卒咸感動嗟息
為具棺殯歛給驛傳送柩還家以是年十二月十八日
卜厝於縣南黄土嶺白竹塘之原後有松生墓側團如
車蓋覆於墓人以為隂徳所至云初娶太夫人晏氏元
獻公之嫡生一女先卒再娶太夫人吳氏考諱師尹即
莘樂先生元進士永豐縣丞家世官族太夫人生二男
四女男直與廣也女長適永豐劉子仍次適黄志榮次
[010-11a]
適徐宗威宿州知州㓜適解與高孫男四人種穆導穗
女五人長適劉誠餘在室曽孫男一人善裔先公居鄉
黨治家理動必由禮雖一飯未嘗不敬對人無疾言遽
色有犯不較重義樂施甚於嗜欲有孤弱者矜憐扶植
不使失所故士宦所至多惠愛凡有利於民者盡心竭
力不辭勞瘁俸入以周賔客服食無華靡取適可而止
歴官數任不隨一僕所處蕭然無異平時暇則賦詩暢
懷寄興高逺胸襟灑然無所凝滯與人言惟以忠孝亷
[010-11b]
讓惇厚誠敬為先故當言路傾竭不諱歴揚風紀持憲
公平典領州郡盡心撫字懇懇愛恤吏感於徳民懷於
仁棄諸孤之日無一毫長物惟圖書數卷遺田園僅可
營衣食有文集詩集若干卷行世小子廣生一月先公
宦遊不幸七年而孤頼太夫人長育教訓惟不肖無以
自立不能顯揚先徳今幸際遇聖明竊禄於朝荷天子
推恩榮加褒贈宜有所表見於世謹述其世譜及考先
公徳行其常聞太夫人教言撮其槩以掲於阡庶後世
[010-12a]
子孫瞻仰先公之徳而興其孝敬之思者有感於斯焉
  翰林待制王公墓表禕/     鄒 緝
大明受天命掃除羣雄奄有區夏元主既逺遜於漠北
獨其梁王巴圖時猶據守雲南地恃其險逺弗遂臣服
屢遣使往諭之輒殺使者拒不從命太祖皇帝終欲以
徳綏懷之洪武五年正月乃復遣翰林待制王公持詔
往諭焉衆皆謂公文學詞臣不宜逺蹈不測之竟而公
辭色慷慨即日就道既至雲南見梁王諭曰大明受命
[010-12b]
統一疆宇皇帝聰明神武作君萬邦内外大小罔敢不
服惟爾西南僻在遐逺未被聲教故遣使者來諭意宜
順天道奉圖歸職方否則偏師南指坐見夷滅矣梁王
聞公言頗駭懼欲降㑹沙漠有遣使至雲南聞其納我
使怒責梁王使速殺公梁王初不肯後不得已乃出公
見之公慷慨言曰天實訖汝元祚我明代之汝如爝火
餘燼尚欲與日月爭光耶我將命逺來誓為國死終不
為若屈遂被害時六年癸丑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年五
[010-13a]
十有二公既沒後八年大兵始平雲南梁王敗死遂郡
縣其地又十有五年其子紳任為成都府文學乃往求
遺殖不可得因訪其諱所製神主以歸將奉公之遺衣
冠以塟志弗獲而卒永樂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其孫
稔始即青岩里象鼻岡奉公之神主塟焉遵父命也公
諱禕字子克金華義烏人祖炎澤考良玉皆仕元為學
官公少從學於侍講學士黄公溍其為人長身山立屹
然有偉度大祖皇帝初下金華聞公名遣使召公一見
[010-13b]
甚悦即處以幕職未㡬授江南儒學提舉司校理遷侍
禮郎兼引進使除起居注出為同知南康府事及太祖
皇帝即大位召還議禮以不合意復出判漳州府二年
己酉詔修元史復召公還與翰林學士宋濓同為總裁
官遂拜翰林待制承直郎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
預教大本堂公既為上所知甚見禮遇嘗謂浙東儒者
惟卿與宋濓耳公凡兩佐郡事皆有善政其在南康當
兵革之後人民迯散百不存一庶事皆草創公披搸莾
[010-14a]
剔瓦礫以建府署撫摩其瘡殘而安輯之民由是稍復
其故又収禮其士之賢而廪餼之搜除姦蠧經理廢壞
郡以安集民至於今思之其在漳州府亦然其於史職
雅擅其長裁繁剔穢公之功為多及教大本堂尤盡開
導之益上毎召對必賜坐從容宴語久之而後退性剛
直於人少許可人初見之若不可即及一言合意即傾
盡無所靳少時嘗遊元都翰林張起岩危素諤勒哲圖等
雅敬重其才列薦之時元政已非公一獻書闕下不報
[010-14b]
即南歸讀書以養其親公學問深粹博覧經籍兼綜百
家與胡翰宋濓俱以文章名江南三人之交相上下而
公之才氣尤雄逺其文章簡而嚴深而肆跌宕閎偉卓
然鮮儷盖自宋元諸君子之後所以振起斯文者公與
胡宋二人實為之首也公之學問文章既已不可及而
其死忠大節復炳炳然昭如日星不可遏如此嗚呼公
可謂無愧於古烈丈夫矣公之忠義在人心其行實在
國史而稌復欲有以表掲於阡者亦孝子孝孫不忘其
[010-15a]
親之心也公娶何氏子二人綬早世紳仕為國子博士
卒孫男五人穆穰稌稔稚女三人平生所著述自有集
行於世皆不論獨叙其大者於此使以告其鄉之人
  博士王君墓誌銘       鄒 緝
君諱紳字仲縉姓王氏婺之義烏人其先本太原祁人
五代時有為節度使曰彦超者始自㑹稽徙義烏宋時
有諱固者嘗從學於安定胡先生登皇祐五年進士第
為固陽令以卒邑之有科第盖自固始也南渡後復有
[010-15b]
典方州積階金紫食邑開國封男者子孫自是世為仕
宦家君曽祖炎澤元石峽書院山長祖良玉常山儒學
教諭考禕博學有文行最為世所推重國初由儒臺校
理歴官起居注出佐南康漳州二府召修元史為總裁
官遂拜翰林待制奉使雲南以節死妣何氏君㓜孤鞠
於其兄綬讀書慷慨有志操見史傳中有以功業文章
名世者輒慕之稍長從鄉先生翰林承㫖宋公景濓逰
宋公教以為文章即能馳騁變化議論鑿鑿出人意表
[010-16a]
宋公極稱之曰吾友待制公有後矣一時流輩亦皆以
為不可及然君不自以為足益搜閲經史下至諸子百
家考索無遺居家事親孝與兄相友愛母病奉湯藥未
嘗去左右夜卧衣不解帶及母卒哀毁不能勝未㡬其
兄又殁君㷀然單居然君學問亦遂成名聲籍籍於人
矣洪武辛未蜀王方求士有以君國初名臣子其學行
文章有稱於時遂遣使以幣羅君既至蜀王見之喜甚
謂長史黄友義曰王徵士不逺千里而來卿宜善為館
[010-16b]
穀復作詩以賜之因命為成都府文學使得朝夕見君
念待制公死節雲南逺在萬里外乃請於王乞往求遺
殖王憫其情許之為資給其行既至訪其所在不可得
哭泣悲哀不能置迺作真陽慟哭記以述其志既還蜀
王復賜以冠服及帶所以禮遇之者益至蜀人以君受
王知遇之厚皆相愛慕自藩閫諸司大臣無不敬禮者
歳戊寅閏五月給事中徐誠監察御史黄凱復以文行
共薦君君遂入拜國子博士其時四方賢士皆來集京
[010-17a]
師君復與其知名者相遊處其文章益工而名日益盛
其位將益顯以大而君竟不幸以疾卒於金陵之官舍
享年四十有一時庚辰十二月十六日也君平生志行
修潔性寛厚善於取友有與之契合輒傾意以接之人
或相忤亦不與之較常曰吾於坦懷接物虛已納人庶
幾有焉所奉素儉薄居家亦無所矜飭酷嗜著述每夜
孤燈獨坐吟詠多忘寢食雖祁寒盛暑不少變至於體
憊力疲而猶未巳也為文章泓涵演迆豐蔚雅贍稱其
[010-17b]
家法尤善為五言詩冲澹古雅有陶韋風致所居四壁
蕭然無華靡玩好之物惟經籍滿架而已娶丁氏曹氏
子男四人穆稌稔稚女一人孫男一人淵君既卒之明
年三月稔以君之䘮歸塟義烏之崇德鄉青岩里象鼻
岡又明年復狀君之行來請銘余與君交既厚而相知
為尤深每與君聚㑹極論天下士未嘗不慨然興嘆知
君之所志逺盖所謂磊落竒士也惜其夀不及中年而
遽止於此可哀也君所著詩文有繼志齋集三十卷平
[010-18a]
生所交㳺文章豪傑之士甚衆或以事先卒或仕宦散
處四方無能為君發其幽光者然則非余其誰銘銘曰
學足以嗣其先仕足以行已志有昭此立百世之遺
  吳尚書傳          李應禎
尚書吳公雲字友雲宜興清泉鄉人世業儒父仲傑仕
元湖南財賦提舉公少有文行為國子生同輩皆推重
之國朝洪武元年太祖高皇帝遣魏國徐公北定元都
魏國以禮敦遣公赴京是年九月除𢎞文館校書郎二
[010-18b]
年改陜西渭南縣丞四年召還擢刑部郎中尋遷磨勘
司令五年拜刑部尚書六年出為湖廣行中書省叅知
政事八年坐事被逮至上重其才即釋之時以元梁王
據雲南尚未下特命公往使諭之曰今天下混一四夷
賔服獨雲南一隅未奉正朔殺我使臣朕欲以兵取之
恐勞師費財且傷逺人卿能為朕作陸賈乎公對曰天
命所在誰敢違之苐彼恃險逺故阻聲教臣奉陛下威
徳往告以大義諭以禍福彼必附順若㝠頑不從興師
[010-19a]
未晚上然之遂遣公行㑹梁王使其鐵知院等二十餘
人使漠北為大軍所獲械送京師上欲以恩懐之今與
雲偕行至雲南之沙塘口鐵知院等謀曰吾屬奉使不
逹中道被執而還罪必不免於是説公改易制書共給
梁王公不從欲殺之適梁王亦遣人來刼降逼令變服
改裝往見公曰朝廷念雲南一方生靈不忍加兵特遣
使持勑招降汝輩今反欲脅使臣以降邪吾以死自誓
終不為汝屈遂被害既而梁王壯其節命収其骸骨送
[010-19b]
蜀給孤寺藏之後雲南竟入版圖朝廷始知公之死適
其子黻亦以其事來白乃命馳驛奉襯歸塟而許黻為
國子生黻貧不能還鄉以公嘗仕湖廣即塟江夏縣金
口鎮歳久遂占籍江夏公四子其季衮永樂初由歳貢
生除交阯安逺縣知縣今曽孫曰志高𤣥孫曰鳯翔家
益貧不振應禎往來宜興知公之名久矣及官南京兵
部以公事過湖訪其子孫得之至金口將謁公墓已犂
為田居人莫肯言者蓋其家益貧故不祭掃者已久莫
[010-20a]
能辨識於是求其地契則與家藏誥命及遺書俱燬於
火矣為之嘆息不已獨嘗考論公之為人於學士大夫
及鄉之故老得公使事為詳重其伏節死又可以為世
道之勸輒書而為傳後必有白其事於朝者則公之名
當與金華王忠文公並傳於世也
 
 
 
[010-20b]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