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名臣琬琰續錄卷十
明 徐紘 撰
前監察御史陳公誌銘 王 㒜
公諱綱字從道姓陳氏蘇之長洲人髙祖貞元淛
江行樞宻院都事曽祖文達海道萬户府總管祖
則成洪武初由春坊司直改河南道御史以直言授
旌賞考哲封監察御史母王氏文靖公汝玉之女贈
[034-1b]
孺人公在童孺時已有鉅人志長而嗜問學通春秋
宣徳乙夘領鄉薦其名在第二㑹試入冑監厯事都
察院正統己巳英廟親征北方未還景帝監國尋即
大位時京師擾攘人心洶洶廷臣雖職居䑓諌亦莫
敢昌言國是公據古証今上中興要務八條一曰
謹天變二曰急先務三曰正軍法四曰布恩澤五曰
廣言路六曰屏奸邪七曰公薦舉八曰察羣吏其大
要謂中興與創業無異因敗為成轉禍為福惟在君
[034-2a]
心一轉移之間冬十月北兵進逼京城公復上勤王急
務謂敵勢張甚非直要求金帛而己未必不欲效金人
以汴宋待我也然我國家輿圖之廣倉廩之實甲兵之
利固非宋比然求其人种師道李綱軰亦未多見乞遴
選武臣授以方畧俟其深入乃奮擊之及勑邊將勒兵
内向邀其歸路設有倡為和議緩於武偹且請南遷以
圖偷安者即為奸臣宜急加誅以為衆戒疏入上感悟
命施行之且竒其才可任風紀即日授公浙江道監察
[034-2b]
御史明年景㤗改元上時政五事皆一時安撫之計辛
未奉璽書廵視兩淮鹽課權貴為之歛戢壬申還朝賜
宴光祿寺以示優異尋以邊境未寜敵情莫測上軍國
大計八條皆見嘉納時吏部缺尚書上命舉可稱任者
公率同官言左都御史王翺嚴公峭直右副都御史年
富操履端方大理寺卿薛瑄特正不回此三人者擇而
用之庶能品藻人才追蹤王直上於是召王翺為吏部
尚書以年富為户部而薛瑄亦相繼大拜三載賜敕命
[034-3a]
有咸克振勵不添厥官之褒先是京師有警兵多離次
遣使四方召募丁壯聚之勇敢營歳乆逋逃者衆大臣
請治其罪編之尺籍公上言召募之初既諭以大義復
許以事定遣歸故徤夫勇卒雲集京師争先自效既而
淹留日乆恩寵未及飢寒廹身勢必逃避且皇上嘗體
天地好生之仁於犯大辟者尚原其死俾𨽻尺籍何至
使應募無辜之民與之為伍刑賞失中莫此為甚方今
水旱相仍流亡接踵萬一事例太重搜求太急致生事
[034-3b]
端為患非小兼之邊務尚殷急於用武他日復有召募
誰其肯從上是其言悉詔不問義勇得復於民者數千
人甲戌廵按福建時官䑓山民聚為盗渠魁未獲而逮
繫脇從公至釋之趣師勦捕且追其典守者於是與衆
相忤按察使楊珏乃誣摭公于朝當道亦多忌公遂左
遷陜西邠州判官再徙甘州前衛經歴部符未下而公
已丁外艱歸由是絶意功名修復舊業于尹山之陽為
終焉計建思菴于先塋之側塑先賢范文公及文信公
[034-4a]
像於中語人曰初吾自分得用於時當學范公否
則為文公死爾今兩失之奉其所為像以見吾志
識者憫焉公賦性剛毅不肯屈下好善之心雖切而嫉
惡太甚事有不可雖達官貴人亦面折之不為少容以
故立朝未乆一斥不復亦其勢然哉春秋七十有六以
成化丁酉三月廿三日卒配徐氏封孺人子男四莊萃
華莖孫男七元輔元佐元亮元齡元睦元桂元弼初葬
徐孺人于呉縣鳯凰山先塋亦自預為壽藏至是荘等
[034-4b]
奉柩以戊戌三月二十二日窆焉先期奉河南陽武訓
導陳頎状來請銘予與公同朝最久故序而銘之其辭
曰陳在成周官有世公暨于後人代躋顯融不隕益封延
昇於公惟公才雄式克自奮憂國奉公讜言危論爰求
其中有源有本曷不究施卒於困頓鸞鳯伏竄鴟鴞翺
翔從古已然於今奚傷公道在人厥聲惟懿太史作銘
垂千百世
眘菴彭先生傳 葉 盛
[034-5a]
先生彭氏名朂字祖期别號眘菴宋御史中丞思永十
二世孫也系出唐安定王後吉州刺史玕始居廬陵山
山口六世祖司農少卿少英從文天祥起兵勤王始遷
今永豐故今為永豐人曽祖黄徳以書經試不偶乃業
醫濟人家有種徳堂葢期待其子孫所以識也祖景忠
父叔敏先生生有異質七歳日記數百言嘗從郷父老
入佛寺獨不拜寺僧强之不從反叱之曰彼佛踝跣不
衣冠我何拜焉人大竒之父間私語之曰爾能力學以
[034-5b]
繼前聞人乎即應聲曰吾能之於是遣從里孫儒曽以
南游大通四書理經之㫖年廿六登永樂乙未進士第
念親老乞教職就養得南雄府教授在官凡得一美衣
食必先奉親諸生化服其為教以經書熟讀講觧為先
作文次之毎選諸生之尤者聚一室同飲食躬為訓導至
終其任不替造就甚多雲南鄉試聘為考官驛舟抵廣
南界有稱臨安府先求見贄以黄金先生笑却之三日
復尾其後因怒叱左右擒其人不得既至方鎮諸公禮
[034-6a]
待甚厚凡塲屋事一惟先生言是聼乃知黔國公晟都
師昻二公以考官營私是科則各使人偵之獨先生嚴
不可犯故爾九載赴吏部以急闕乃除建寜教授績效
如南雄有許宗道者以醫書為權要所嬖因中傷官民
人謟事之按察使副王増刷卷來卧病道中許一女孫
飲人家而寘轎於生員游亨門亨歸怒毆其轎夫許銜
之即以游氏父子魘魅入誣且以其居近童五郎祠為
証増入其言遂寘亨父叔七人重罪俱就其平民因神
[034-6b]
而下獄者四百餘家且以増素敬先生恐先生直其誣
并讒先生不得見一日官吏聚揖増言兹事不枉人畏
其威皆曰然先生獨立言游氏非巫者五郎非邪神初
損地築城人也事載郡志大人勿信讒衆駭愕而退部
選召送志書入乃大愧悔盡釋下/缺
亷齋先生行狀 婁 諒
先生姓呉氏始祖諱兢汴州人唐睿宗時累遷諌議大
夫七世孫諱宣娶蜀主孟㫤女徙居撫州子孫因家臨
[034-7a]
川之種湖髙祖諱景南號南窻工詩呉文正公序其集
曽祖諱審號楚江慱學詞藻清䴡祖諱涇號逸愚徙居
崇仁之蓮塘父諱溥字徳潤號古厓國子司業剛介自
守所為詩文有古集母裴氏先生以洪武二十四年
十二月十有二日生逸愚夢祖墓一藤盤旋而上問
墓傍一老人此為何藤答曰攀轅藤翌日先生生因名
夢祥長諱與弼字子傳號康齊繼母鄭氏先生資稟英
異八九歳時已負氣岸讀書鄉校嶷然有立待親京師
[034-7b]
習舉子業科第可期矣永樂己丑年十九一見伊洛淵
源錄道統之傳心慨慕焉及覩明道書日夜玩讀乃知
聖賢之必可學遂棄舉業謝絶人事獨處小樓日玩四
書諸經洛閩語錄收歛身心沉潜義理視世之所尚舉
不足為其志直欲造乎聖賢之域其詩曰九仭始一簣
千里方跬歩又曰誠當通鬼神志當貫金石葢不下樓
者二年辛夘冬以用工過苦致疾遂還鄉遭風幾覆衆
皆驚怖失惜先生獨正襟危坐舟定問其故曰吾守正
[034-8a]
以俟耳居鄉動必以禮或誚其迂或哂其僻先生介特
凛然不少變於俗葢其㴠養體認功深而力定已如此
毎省親太學粗衣弊履人莫識其為司成之子里閭之
人多横逆勿與校益厚其徳久從其化中歳家亦貧衣
食不給風雨不蔽躬親稼穡手足胼胝非其義一介不
以取諸人好學之篤不知晝夜寒暑雖在途或夜分或
枕上亦黙誦精思無一雜念敬義夾持明誠兩進自强
不息日親程課毁譽欣戚不一動其心古之聖賢嘗形
[034-8b]
諸夢寐昨非今是日改月化門人胡九韶嘆曰先生可
謂日進無疆者矣先生剛毅疾惡慕明道之和易凡遇
逆境必加含容用力既乆渾然無復圭角之露然當風
頺俗靡之中壁立萬仭非剛毅不能也深慨嗜利者多
師道不立四方來學者却其束修雖饑寒切身有所不
顧嘗語學者曰吾平生得患難進了學先韶曰惟先生
遇患難能進學在他人則惰志矣嗚乎天所以困窮拂
欝其身葢欲堅志熟仁而勝大任也及其工夫貫徹不
[034-9a]
怨天不尤人動靜語黙之間莫非鳶飛魚躍之妙其事
親則忘其孝親心或微有不順負罪引慝終亦底豫㓜
失所恃事繼母如所生異母諸弟友愛兼篤夫婦之間
未嘗有惰容接朋友以誠敬講論義理每忘寢食待親
賔隨其所遇不屈其所無間有寒士欲就學者克己為
義而館榖之惟恐人不入於善歳㐫餓莩相枕勸諭富
民發廪賑濟全活者甚衆里有灌䕃溝池乆湮為田率
鄉人開墾修築之人有所賴倡明正學逺近尊信皆知
[034-9b]
崇禮義斥異端惟恐不遵其教為耻先生於世味淡然
年十九嘗從楊洗馬學見先生器識超卓未嘗以弟子
禮相待情義極厚洗馬位居保傅屢寄聲於先生先生
竟無一字相達先生道益髙譽益廣天下仰之縉紳尚
徳之士累上章褒薦俱疾弗起天順元年十月忠國公
石亨上疏論先生學行之髙士𩔖為之矜式朝廷宜禮
聘至京崇以祿位俾展嘉猷英宗皇帝允其言遂遣行
人曹隆賫詔兼禮幣起先生于家十二月行人奉詔至
[034-10a]
小陂二年三月上道五月壬寅至京欽授左春坊左諭
徳先生上疏辭軄上召入文華殿從容顧問尋遣使賜
紗羅羊酒柴米續奉聖㫖朝廷允聞高誼特用徵聘今
恵然逺來朕甚喜恱然幣以將誠官以命徳禮非過也
不允所辭士友咸勸先生就職先生曰淺陋之學衰病
之軀豈堪任使茍就職使須屹然風采動于朝端方不
負天書期待之重豈敢為竊祿之官甲辰再疏辭職奉
聖㫖固知本心不干仕進亦不煩以冗務特處以宫僚
[034-10b]
之職不必再辭戊申學士李賢請㫖召先生入内閣講
中庸己酉三疏懇辭奉聖㫖固辭雖得難進之義揆之
中道無乃過乎欲觀秘書可勉就職丙辰先生令子
赴吏部告疾部以疾聞上知先生終不可以强留畧有
允辭之意七月庚寅四疏終辭奉聖㫖既年老有疾不
能供職準辭丙申進封事十䇿一曰崇聖志二曰廣聖
志三曰隆聖徳四曰子庶民五曰謹命令六曰敦
教化七曰清百寮八曰齊庶政九曰廣言路十
[034-11a]
曰君相一徳同心己未召入文華殿上眷注無已丁寜
纂修書籍賚以銀幣給以月廪復遣行人王惟善送歸
仍賜詔褒嘉以示拳拳之意先生既辭上令内臣傳㫖
勑行人惟善曰天氣近寒吳與弼年老一路好生看顧
莫教他費力上之眷遇亦云至矣先生拳拳愛君之誠
豈不欲行其所學以繼二帝三王之治顧乃懇辭者葢
有不得已焉耳己夘九月遣門生車泰進謝表辛巳冬
先生適楚拜舊師楊少傅之墓壬午春適閩拜朱子考
[034-11b]
亭以申平生慨慕之懐己丑十月十七日夘時以疾卒
享年七十有九先生間氣所鍾挺然獨立無所傳聞道
甚早其為學也尊徳性以極乎道體之大道問學以盡
乎道體之細反躬實踐隠顯一致其成徳也人欲静而
而氣宇和大本立而達道行知足以周萬物道足以濟
天下其心歉然未嘗自以為足也先生風格髙邁議論
英發善啟廸人聼其言者莫不踴躍思奮恒舉程子之
言勵學者曰言人當以聖為志言學當以道為志言進
[034-12a]
修不可躐等必先從事於小學以立其基然後進乎大
學以極夫體用之全論語則以博文約禮為要孟子則
以求放心充四端為本中庸則謹乎存養省察之功以
致中和之極明太極以知性之原䆒西銘以識仁之體
易宗程朱而鄙後學新竒之説書則古文雖致朱子之
疑或者以為偽書而删之先生以為古文雖平易而義
理亦精深固不得而去取也朱子詩觧已無餘藴春秋
則本程子而資胡氏之發明三禮則講而習之以見聖
[034-12b]
人品節之精嘗嘆宋末以來箋註之繁率皆支離之說
眩目惑心非徒無益而反有害焉故不輕於著述異端
雜說不接於目俗儒之說一覧而得失瞭然理明義精
也程朱之言不忍釋手心契道合無古今之異也所謂
文皆積中發外之實清明峻㓗曲折迂紆讀之使人自
然興起詩則本乎性情原於義理優柔雄渾有盛唐興
致日錄紀日新之功𤼵事理之藴大小楷得晉體自成
一家而妙於變化天文地志律歴醫卜罔不䆒其說若
[034-13a]
先生可謂全人矣嗚呼紫陽没後世道統無傳所尚者
文詞訓詁功名利達而己先生奮乎百世之下覽前迹
而啟其任道之機逺續闗閩之絶學誠矌古之豪傑也
平生歴患甚多務學甚苦竟不獲少試于時惜哉先生
始居石泉宣徳戊申居小陂正統庚申居種湖祖基二
載而復居小陂成化八年十月乙酉塟本邑羅原岡娶
五峯陳氏子一人女三人長適豐城人胡金次適同
邑饒循㓜適臨川饒協先生没有年矣以諒受學門
[034-13b]
下俾狀先生之行顧諒之淺陋何足形容萬一特述聞
見之梗槩以詔後世云謹狀
貞孝先生私謚議孫鼎/ 王 㒜
儒君子經徳不囘卓行不忒以正已而率人者必其能
深明理道洞徹事機判是非得失之途嚴内外輕重之
分而聲利不能移形氣不能梏故以守則固以行則篤
總萬善而探其本歴萬變而不失其正非如後世匹夫
單人執小諒負偏行以成名而立方者其所就固淺淺
[034-14a]
矣而謂其可以輔倫導俗以表師於人乎哉明故廣東
道監察御史致仕廬陵孫先生天賦真醇學力懇到行
義著于州里材名播于都邑始領江浦教事再陟松江
浦教事再陟松江郡學閱二十年履䋲蹈墨正模定範
塈登憲臺兼總學政列郡遵化多士向方恤民生之薦
臻於饑饉則憂勤之念形於奏疏瞻聖駕之未返於沙
漠則悲憤之心發於聲詩及夫請老而歸人斯仰止疾
亟而終歛襟待盡若先生者可謂一息尚存終始不離
[034-14b]
於正者矣然先生性至孝奉二親務得其歡心在松江
時嘗控騎郊迎以樂親之就養及御史績成遂銜歸恩
省以榮上褒封母䘮未除哀毁不輟父年及耄色養不
違郡守欲薦聞於上邦人率觀化於下卒之身没而父
以壽考終若先生者可謂敬而能安安可能也卒為難
矣先生没既五年而壹惠之典未舉至是門人之在朝
者以為知理之正而守之勿去者本天徳之貞循仁之
愛而行之不拂者全人性之孝此先生之善之大而可
[034-15a]
取以為謚者也翰林侍讀學士雲間錢溥先生之髙弟
也既為文以表其墓謂㒜嘗辱先生之教盍申衆議而
定謚然與今郡守程宗亦嘗親炙於先生者使併刻石
墓上庶過之者知尊其名而仰之不替不亦可乎僉曰
可遂合而謚之曰貞孝先生云謹議
[034-15b]
明名臣琬琰續錄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