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38 明名臣琬琰錄-明-徐紘 (master)


[025-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名臣琬琰續録卷一
             明 徐紘 撰
  文敏楊公墓誌銘       楊士奇
正統五年二月十八日少師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
士建安楊公奉勅歸展先墓既畢事卜日啓行病作衆
曰曷俟少間公曰君命不可稽也挾醫以行至臨安武
林驛病加遂不起是年七月二十也守臣治棺歛既馳
[025-1b]
奏皇上嗟悼輟視朝一日賜特進光禄大夫左柱國太
師賜諡文敏遣禮部尚書胡濙涖祭遣中使䕶喪還塟
其鄉命有司治墳曽大父伯遜大父達鄉父伯成皆贈
榮禄大夫少傅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曾大母黄
大母謝繼阮母劉皆贈夫人公初名子榮字勉仁自學
諸生鄉試選第一㑹試第三廷對擢第二甲賜進士出
身入翰林為編修太宗皇帝入正大統更其名榮初建
内閣簡翰林之臣七人其中專典宻務七人者解縉胡
[025-2a]
廣黄淮胡儼金幼孜公及士奇也公齒最少最警敏一
日晚上出右順門召内閣諸臣公一人在出江西三司
奏章示之言吉安鄉民之嘯聚者已悉復業蓋朝廷初
有聞即遣行人許子謨齎勅撫諭子謨行將一日又遣
都督韓觀率兵繼之如撫諭不下即加兵及是奏至上
諭公曰觀不至不下其降勅褒觀公讀奏訖曰計發奏
之日觀尚在中道未足褒從之自是益重公時四方之
事方殷七人者旦夕侍左右承顧問受㫖退治職務且
[025-2b]
兼稽古纂述之事不虚寸晷上時步至閣中親閲其勞
且視其所治咸稱㫖時公尤勤勵遂皆進官公進修譔
數月復進侍講明年改元永樂秋公請告歸省又明年
春七人皆賜二品金織衣且勞之曰天下事咸朕與若
等同計非若六卿之分理也無幾簡翰林之臣十數人
兼春坊官以任輔導公兼右春坊諭徳授奉訓大夫日
分直進講經史四年春公得寒疾命中官以御醫來視
賜藥物五年奉命往甘肅同總兵議邉務察視守備還
[025-3a]
奏稱㫖六年夏喪父給傳歸既葬遂命起復是年冬喪
母公奏歸守制時已下詔巡守北京不許七年春内閣
胡公金公及公奉命扈從北京甘肅總兵何福奏降元
托卜輝罕等率部來歸命公往同福處置還奏上悦遂奉
命持節往額齊訥之地封福為寧逺侯八年春車駕北
征巴雅爾實喇公三人仍扈從至驢駒河命公先齎勅還
報皇太子復還北京冬扈從還南京九年春奏合母喪
遣中使䕶送既還皇太子命公侍諸皇孫學且命公曰
[025-3b]
嚴則有成公盡心不怠重修髙皇帝寔録命胡廣胡儼
黄淮及公為總裁十年二月賜誥命并追贈父母妻冬
月肅守帥西寧侯宋琥奏邊人婁達罕逃居齊勤䝉古
衛將為邊患豐城侯李彬鎮陜西遂勅彬率師勦之且
命公往與彬計度十二月還奏餉道險阻今沍寒人疲
馬瘠不可行且邊地不足以煩王師遂勅彬旋師無幾
叛者復歸十一年春從狩北京十二年三月從征衛喇特
時皇太孫侍行上命胡金及公三人凡行營有暇即與
[025-4a]
講柝理義開其聰明尚寶司官闕命公兼之既還勅翰
林修性理五經四書大全公三人皆為總裁十四年陞
翰林院學士仍兼庶子扈從南歸十五年春復扈從巡
北京十六年夏進髙廟實録賜宴賚胡公没公掌翰林
院事益見親宻一時廷臣狎恩多縱忌公抗直發其私
適太學闕祭酒衆共舉之寔欲踈公上不聴公遂宻言
十弊指斥五府六部都察院章留中不下十七年進文
淵閣大學士仍兼翰林學士授奉政大夫十八年扈從
[025-4b]
北征秋還京冬將西征親藩奏建文中江西所垜集民
兵可徴用出奏示公公對云陛下命復民業二十年矣
今復徴非信上曰朕意固如此遂寢三殿灾公偕金公
陳便宜十數事皆見施行重賢愛民或䧟非辜必援之
尚書夏原吉以兵饟不給坐繋吕震言其柔姦侍讀李
勉時嘗論事亦有言其賣直者皆激上怒公悉委曲為
之辨解二十一年秋復扈從西征駐蹕萬全一切軍務
悉付公掌寧陽侯陳懋奏番王額森圖罕來歸命公往
[025-5a]
議定降歸奏稱㫖二十二年復從北征中道軍餉不繼
上聞之命公與金公總計其數遂如二公言遣使諭其
釋兵弗臣之罪下令班師浙江三司奏處州之麗水福
建之政和山冦劫掠請勅兩都司合兵討之公言愚民
為有司所苦出不得已兵出則良民先被害願遣一勅
使撫諭之不足煩兵上從之卒如公言兼事一日上從
容坐帳殿諭公二人曰東宫監國久熟政務此歸悉付
以天下事吾惟優游暮年二公共對曰皇太子孝友仁
[025-5b]
厚天下屬心允稱陛下付託上悦師次榆木川上不豫
既上賔凡沐浴襲奠飯含棺歛一切之禮悉出二公衆
遂推公先馳歸報既至同尚書蹇公等議喪禮遂議即
位禮仁宗皇帝嗣位進公太常寺卿授嘉議大夫仍兼
兩職學士逾月進太子少傅授資善大夫兼謹身殿大
學士山陵事殷太監孟繼極言公盡心喪事上嘉歎即
升公工部尚書仍兼前二職賜勅褒諭三俸俱支尚書
一俸全給米洪熙元年賜誥贈二代考妣無幾上命範
[025-6a]
白金為方寸印四枚其文曰繩愆糾謬以賜師傅公與
金公同受其一皆期之直言臣輔修文皇帝實録公預
總裁仁廟上賔時皇太子監國南京遺詔召嗣位公往
迎於徳州既還命公同有司相陵地宣宗皇帝嗣位修
仁廟實録仍預總裁髙煦反在廷多懷二心惟文臣三
四人勸上親征公其首也遂扈從討平之師還特受駢
蕃之賜馬騏激變交阯黎利聚衆抗王師總帥孱弱不
支輙與利和且為利請立陳氏後遂以師還奏至上以
[025-6b]
示文武大臣皆勸發兵擊利上不聴竟偃兵息民公預
力焉是年八月車駕巡邉至遵化聞兵逼塞下以道陿
師難並進上率鐵騎數千先馳撃之文臣獨公從既還
陞少傅進榮禄大夫仍兼尚書大學士三俸俱支辭大
學士俸進兩朝實録賜宴賚又範白金為圖書刻方直
剛正四字以賜公數月上念先朝老臣蹇義等四人皆
春秋髙並賜勅褒諭命輟職務朝夕左右侍論議公預
焉賜玉帶加有御製詩畫之賜公滿三載吏部以聞賜
[025-7a]
勅有忠言讜論禆益為多之褒賜宴禮部遂賜少傅誥
進封三代後兩扈從巡邊皆至洗馬林而還宣廟上賔
復偕有司相陵地皇上嗣位公與同官三人協志合力
以效禆益賜賚特厚修宣廟實録皆為總裁書成進公
光禄大夫柱國少師兼尚書大學士如故賜玉帶時上
日勤聖學命公同知經筵事五年謁告省墓賜褒敕諭
加厚賚給傳遣中官䕶送既還京道薨春秋七十公仕
於朝四十年皆居清宻考鄉試者一讀廷試卷九為人
[025-7b]
闓疏果毅遇事當為奮前不疑於論古人必欲出新見
不肯茍同議辟率歸寛恕勤職事盛寒暑及小疾未嘗
少怠於四裔及邉徼事及邉將勇怯智愚靡不通知故
忖量事勢率豫中内篤孝友睦婣之行家故豐裕且有
厚禄能濟窮恤患無間疏戚喜賔客善交際雖貴盛無
涯岸貴賤大小皆歸心焉故聞其没也咸有嗟悼悵惜
之意所著文章有黙菴集雲山小稿靜軒稿退思集北
征記訓子編藏于家元配劉贈夫人繼劉封夫人子男
[025-8a]
六恭讓錫陽貴芳貴通女七孫男十二奏儼倫俊儉佶
儆佐倧偉伷儀孫女七曽孫女二士竒與公同僚三十
有九年同事四聖今内閣舊臣惟吾兩人未能退公又
溘先余逝公之塟其子屬少保楊公書墓上之石余銘
諸幽嗚呼凡今能文士大夫感公之徳述公之行雖有
之矣若交之久知之深言之信者余兩人其庶幾可無
愧也銘曰桓桓文敏通才博識遭際聖明光奮於績承
明廷閣著作之庭以翺以翔舒葉振英北裔西垂從狩
[025-8b]
萬里職典署文亦兼知武外蕃胸臆帥垣弱强重瞳屢
顧數奏惟明晚陟三孤二公𢎞化恪恭朝夕敢或遑暇
帝懐敷仁鞠躬承之民懷被福黽勉成之志存寛惠行
在果斷嘉謀讜議褒書有煥予告南旋曽幾何時上下
延竚而訃奄來越昔内閣七人同事荏苒三紀我銘其
四公夀考終哀榮寵光於乎文敏歿也不亡
  少保文定楊公言行録溥/    失 名
楊溥字𢎞濟湖廣石首人進士歴仕洪武正統間位至
[025-9a]
少保卒年七十五謚文定仁宗一日東宫觀漢史歎張
釋之不易得公進曰釋之誠賢然非文帝之寛仁曷得
行其志臣以為釋之漢一時不易得如文帝三代而下
不易得也退採文帝事編為事𩔖以獻仁宗甚悦賜書
褒美名臣/贊
先生在獄中十餘年家人供食數絶糧又上命莫測日
與死為隣愈勵志讀書不輟同難者止之曰勢已如此
讀書何為曰朝聞道夕死可也五經諸子讀之數回已
[025-9b]
而得釋晚年遭遇為閣老大儒朝廷大制作多出其手
實有頼於獄中之功蓋天玉成之如此為人謙恭小心
接吏卒亦不敢慢初入鄉試為首選胡儼典文衡批其
所刋文曰初學小子當退避三舍老夫亦讓一頭地又
曰立玉階方寸地必能為董子之正言而不效公孫𢎞
之阿人以儼為知人後儼為祭酒先生已在禁垣位望
益髙終身執門生禮儼亦不辭人兩髙之古穰/雜録
公祭座主胡祭酒先生曰區區昔承見許於文字之間
[025-10a]
繼而沗同官得相從者二十餘年先生致仕以音問往
來者又二十餘年區區夙夜砥礪惟恐負先生所知有
玷於斯文而未能也文/集
楊文定公最善王檢討張修撰一相見輙出所作就二
人評有所改易即樂從公亦喜改人文字泰和陳學士
當筆譔祭文公欲有所易陳忿然不平見於言色公即
已之水東/日記
嘗聞楊文定公桃符有曰黎庶但教無菜色官居何必
[025-10b]
用桃符宣徳正統間名臣稱三楊文貞為西楊文敏為
東陽盖以姓同因居第以别之文貞因出江西而文定
郡望每書南郡乃因以南陽號文定焉東王則抑菴西
王則泉坡盖亦然也同/上
宣徳元年春三月既望太常卿兼翰林學士楊公𢎞濟
被命歸省其母太夫人於江陵時不得見者十有八年
矣先是公由翰林編修為太子洗馬侍仁廟於春宫丁
先太常府君憂詔奪起侍講經筵後屢欲歸寧而竟不
[025-11a]
果行薦以迍晦十年不得快適大夫人年髙强食益壯
教諸孫綜理家政裕如也公在覊逺念不得見母中抱
沉欝食息幾廢然聞其康强冀他日必復得見輙用自
解永樂甲辰秋公再入翰林為學士賜誥命太夫人受
五品封號未數月超拜太常卿推恩上及三代太夫人
加封三品國初江陵人有南徼之戍什伍連屬楊氏亦
𨽻籍焉其地在瘴鄉往戍者多不得生還追迫無虚嵗
太夫人甚厭苦之至是上優詔復其家公在京師馳書
[025-11b]
還報而加封之命適至太夫人披三品命服北向稽顙
諸婦孫皆羅拜欣躍以至感泣公今又乘傳南還日抵
舍太夫人童顔白髪雲冠霞帔坐堂上公朱衣象笏於
階下諸婦孫先後奔走奉觴上夀當此之時更不知天
壤間復有何樂可以及此也况内帑泉幣白金文綺之
錫絢爛稠疊拜墓燎黄祭畢而燕樂與父兄宗族侈上
之賜士君子效用於峕沐此光寵可謂盛矣雖然賢才
之生天固有以啓之是以明良相逢功業克建而令名
[025-12a]
無窮焉若公之徳器材識卓為一伐偉人而君臣知遇
又如此豈偶然哉送歸/省序
自昔聲華謁輦林幾年出處嘆浮沉漢文未許馮唐老
鮑叔偏知管仲心賜食每當瓊署曉退朝長傍落花隂
眼中親舊無多在白髪相看意轉深金實奉咏直𢎞文/閣詩並覺非集
正統九年春修國子監訖工楊文定公奉㫖御製碑文
文定以重建太學為題具稿進呈命范太監持示楊文
貞公時文貞已卧病乃作一篇以新建廟學為題封進
[025-12b]
用之文定不悦執用其題文貞具本論凡言重建者謂
已作之後又作之廟學雖前元所建非國朝事此不可
論今既悉徹而新作之只當云新建且廟與學二者若
只書建太學而不云廟於禮未安請通改作新建廟學
四字為宜廷議雖韙文貞之言然已刻石無及矣二公
之學識於是可見塞亝/𤨏綴
公撰繡林讀書記曰學宫在繡林之陽與龍蓋諸峯相
望此其讀書處也子自髫齔就傅於兹者若干年讀書
[025-13a]
之暇偕同逰登山椒盻長江望洞庭覽雲夢之墟天光
萬里逸興雲飛有不自知其樂者及出仕途歴險夷又
若干年今年七十有一追惟父祖教育於斯師友訓礪
于斯國家作養於斯而寤寐之間未嘗不在于斯也復
惟少時拙工呈璞備員翰林由編修遷洗馬以事坐廢
若干年復入翰林遷太常再還禮官忝列三少之末仰
惟聖明過䝉㧞擢不敢不敬謹從事以圖報萬一况讀
書終身亦恒以禮自度不敢以夷險易心第由才識踈
[025-13b]
庸年益衰邁而終不能無慊然於進退之節尚思以義
制之而不敢昧於所私也
公年七十乞老上䟽曰臣一介書生荷䝉國家作養出
仕四十五年歴事列聖叨享廪禄復蒙皇上厚恩擢居
顯秩日侍清光恩禮優厚臣再世再生莫能補報臣今
年七十有三筋力衰耗耳目昏瞶思慮不周事多遺忘
加以今復遘疾叨䝉聖恩命醫調治痊可然自是血氣
益衰日甚一日雖欲勉强圖報萬一而力不從心切自
[025-14a]
思維有斃而已仰惟古昔聖帝明王斟酌人情制為致
仕之典聖朝稽古為治推廣仁心優老恤賢人臣七十
得致仕不强其所不能以全始終之誼士君子揣分知
足明於進退不敢貪禄固位以存㢘耻之心維時人有
士行朝無倖位良以此也
公自贊小像云資可以為學而理或有未明時可以行
道而力有不至𬗟懷古人夙夜惟厲而莫及焉嗚呼老
矣又自贊待漏像云以一介書生居三公之貳峨峨其
[025-14b]
冠瑲瑲其珮日近清光談仁道義將為徳為民以為志
乎抑碌碌庸庸以保富貴乎聖賢之道匪知之艱而行
之不易也尚思時之所遭身之所自以報萬一庶幾於
君親無愧也
李文達公序公文集曰公早掇巍科擢官翰苑進宫僚
而輔導之功顯入内閣而論思之職修日備顧問於𢎞
文而經濟之畧大展屢任總裁於國史而勸戒之義彌
彰平生之志於是乎伸矣則其事業豈易及哉及觀其
[025-15a]
所為文章辭惟達意而不以富麗為工意惟主理不以
新竒為尚言必有補於世而不為無用之贅言論必有
合於道而不為無定之荒論有温柔敦厚之㫖趣有嚴
重老成之規模真所謂臺閣之氣象也平生之學豈不
由是而著乎並文/集
司冦彭文惠公贊曰江漢炳靈以發文明早居舘閣晚
踐孤卿懲艾思奮處困而亨謙虚好學保泰以貞老成
體國蓍龜典刑東里建安叅合成名二十餘年光輔太
[025-15b]
名臣/贊
  少師楊公傳         王 直
公楊氏字士竒其先葉隂人南唐虞部府君輅始居廬
陵再世從吉水後至允素迺徙居太和故今為太和人
曽祖景行仕元累官以翰林侍制致仕有傳在國史祖
公榮父子將皆不仕而皆以文學行義重於時公早孤
母夫人陳氏教育之甫六七嵗告以世徳之詳公即感
奮力學雖甚貧親執勞事然未嘗廢卷時䘮亂雖平而
[025-16a]
苦無書四書五經皆手鈔以讀海桑陳先生夫人世父
也甚愛公早夜訓飭使咸由道年十五褎然為人師學
行日益有聞縉紳君子禮重焉郡縣交舉為學官皆不
就乆之朝廷以博學徴入翰林任編纂共事者皆天下
宿儒雅公精慱未幾令吏部考第其文授以官又以公
為第一授親王府審理副然猶執筆在翰林太宗皇帝
即位遂擢為編修時方開内閣於東角門内命解縉黄
淮胡廣胡儼楊榮金㓜孜及公七人處其中典機宻尋
[025-16b]
陞侍講上嘗諭公曰朕知爾文學親擢置此爾但盡心
勿自疑畏公感上知遇忠勤不解早夜孜孜以修其職
仁宗皇帝為皇太子又以本官兼左春坊左中允益見
寵任文華殿甞講大學公呈講義於上前覽畢上曰先
儒謂堯典克明峻徳章一部大學皆具公因奏曰二帝
三王所以修諸身施之國家天下皆大學之道上復曰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講説之際必以前古為證庶
幾易入侍講學士王逵講乾九四舉儲貳為説皇太子
[025-17a]
疑其言問公公曰此宋儒胡瑗説也曰與常人言亦舉
此説乎公曰程子嘗言卦中六爻人人有用聖賢有聖
賢用衆人有衆人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無所不通王
昭素嘗為宋太祖言之矣講臣非有據豈敢妄出意見
哉皇太子嘗閲真徳秀所輯文章正宗喜其有益於學
者公曰徳秀道學之儒志誠甚正其著大學衍義尤有
益於朝廷君臣皆不可不知皇太子即取視且命飜刻
以賜諸子亦以賜公曰予倚卿為輔卿亦當留意也饒
[025-17b]
州士人朱季支獻所著書斥㢘洛關閩之説上覽之怒
曰此儒之賊也時禮部尚書李至剛翰林學士解縉侍
讀胡廣及公侍側上示之其書縉曰惑世誣民莫甚於
此至剛曰不罪之無以示儆宜杖之擯之四裔公曰當
盡燬所著書庶幾不誤後人廣曰聞其人已七十燬書
示儆足矣上曰謗先賢毁正道治之可拘常例耶遣行
人押季支還饒州㑹布政司及府州縣官與其鄉士人
明諭其罪而笞以示罰悉索其所著書焚之上復諭羣
[025-18a]
臣曰除惡不可不盡悉毁其所著書最是廣東布政徐
竒朝京師載嶺南藤簟諸物將以遺廷臣或得其單目
以進上閲視無公名乃獨召公問故將以私交罪之公
曰竒自都給事中受命赴廣時衆皆作詩文贈之故有
此餽臣不與名者以當時病未有作不然亦不免今衆
名雖具然受否未可知且物㣲甚當無他上意解命中
官燬其目一無所問陞左春坊左諭徳兼侍講禮部尚
書鄭賜為侍郎趙羽所間憂鬰感疾勉强奉職如平時
[025-18b]
忽以卒告上疑其自盡召翰林諸臣問之衆未及對公
進曰臣觀賜病數日但未敢即安昨晚同立右順門下
賜忽仆地旁人怪賜無人氣臣遽命其屬官掖出午門
外上聞公言曰微汝言幾悞疑賜賜本君子顧才不足
耳命工部與棺禮部往祭之六年冬以廵狩北京詔告
天下命公視草上稱善又命與諸尚書觀之兵部尚書
劉㒞私於公曰請以有字易自字公善之衆謂二義不
相逺且上既稱善不必易公奏曰國家大體當用㒞言
[025-19a]
上喜公能服善曰則何有敗事由是益屬意於公明年
車駕廵狩北京皇太子監國上命蹇義金忠黄淮與公
職輔導義於事多疑少斷常持兩端曰事當熟慮不然
必有後憂公曰事豈得不思但多思則惑惟當據理而
行皇太子聞而笑曰此須兼知行勇自今擇事議當理
者從之不必多思致惑也然皇太子知公誠篤惟公言
是從或初若有疑而終必見用由是少有闕失而上下
安春坊贊善王汝玉每以詩法進皇太子以問公公曰
[025-19b]
詩以言志明良喜起之歌南薰之詩可見舜之志漢髙
祖大風唐太宗雪恥酬百王除兇報千古之作所尚者
覇力非王道漢武秋風辭志氣已衰若隋煬帝陳后主
皆滛靡不足道殿下明經講道之暇娯意文事兩漢詔
令皆可觀非但文辭髙古亦可禆益治道詩非所急也
皇太子曰儒者亦作詩否公曰儒者固皆作詩然儒之
品有髙下有徳行之儒有經濟之儒專意詞章君子謂
之俗儒人主尤當辨於此皇太子喜讀易凡决疑必用
[025-20a]
蓍而以易斷命公取朱子本義纂其要以進名周易直
指公因進曰易固為卜筮作然文王周公孔子所繫辭
凡修齊治平之道悉具請編輯以備觀覽書成以進名
曰周易大義九年上還南京一日退朝召公問曰爾輔
東宫久果何如公以孝敬對上使言其實對曰凡有事
宗廟祭品祭器皆親閲去年將時享頭風作醫言當汗
殿下曰汗即不敢涖祭左右請遣人代斥之曰上以命
我又可遣人代乎遂親祭祭畢汗遍體勿藥疾自愈每
[025-20b]
進御用物皆躬閲封識遣行不輕信下人車駕北征殿
下不敢寧居恒日中昃始食駕還而後能安上曰此子
道當然公曰古聖賢亦皆盡其當然者且殿下天資髙
或有過未嘗不知知之未嘗不速改又其存心以愛人
為本將來必不負陛下付托之重上悦十二年正旦日
食先數日上問禮部及翰林諸臣正旦日食百官行賀
禮乎尚書吕震曰日食與朝賀不同時當賀侍郎儀智
曰終然同日冝免賀公對曰日食天變之大者也宋仁
[025-21a]
宗時元正日食富弼請罷宴徹樂宰相吕夷簡不從弼
曰萬一契丹行之為中國羞後有自契丹還者言於是
日罷宴仁宗悔今誠冝免賀上曰君子愛人以徳士竒
與智言是也遂免賀及宴十四年上在北京聞髙煦有
異志還京師欲發其事疑未决獨召公問曰昨問蹇義
漢府事對曰不知若朕有未知爾軰疑有離間不敢言
今朕既知矣爾言之何害公對曰臣與義事東宫外無
敢與臣等言者但漢王始封國雲南不肯行改青州又
[025-21b]
不肯行今知將徙都北京惟欲守南京天下皆疑其心
惟陛下善處之使早有定所全父子之恩為永世之利
上黙然起還宫後數日悉得其反狀及所為戰具大怒
褫其冠帶縶之西華門内東宫力捄解乃免遂命削其
兩䕶衛處之樂安州曰去此北京甚邇即其作禍可朝
𤼵而夕擒也是冬周王楚王來朝謁孝陵上命東宫皇
太孫及諸皇孫陪謁問翰林諸臣拜位當何如衆疑未
有言公對曰二王尊屬當分列在前東宫稍後㞐中皇
[025-22a]
太孫又後亦㞐中諸皇孫與太孫同班而分列兩傍上
出片楮所書位次與公言合然下有六字未書授筆命
完足之遣鴻臚寺丞周昇持赴陵俾率行之少頃復命
以宸翰上遂以與公公寳藏之至今存焉皇太孫勤於
學問上命吏部翰林舉老成正大儒者侍講讀公與蹇
義舉儀智衆以為老公曰儀智道理明執守正精神不
衰老成正大廷臣未見其比上聞之喜曰智雖老識朝
廷大體能直言不阿向言元正日食冝免賀朕知之可
[025-22b]
謂得人矣二十二年八月太宗皇帝北征上賓學士楊
榮歸自行在以聞仁宗皇帝即遣皇太孫往迎梓宫時
京兵皆隨征在外城中空虚慮趙府兵為變因秘未𤼵
䘮皇太孫然之顧急未有所與以問公公言上所用東
宫圖書今請暫假之行此一時之權歸即追納上即取
付太孫曰有啟事以此封識此亦久當歸汝汝就留之
既而謂公曰卿言誠是昔大行臨御儲位久未定浮議
喧騰吾今就以付之浮議何由興且曰朝廷事卿與蹇
[025-23a]
義當究心吾當重用卿二人也公曰殿下嗣位事無大
小皆當盡公此收人心之機也恩之所及必先扈從征
行之臣漢文即位首進宋昌史書以為貶臣兩人不應
先及上初即位有詔減冗費而惜薪司准常例賦北京
山東棗八十萬斤為香炭之用公入奏曰詔下甫二日
而即有此雖云嵗用得無過多上曰數日事叢脞此盖
急遽中荅之不暇致審耳即命減其半九月癸未尚書
吕震言於上曰今䘮服已踰二十七日請如太祖倣漢
[025-23b]
制易吉服上時未有荅震退徧語羣臣明旦易從吉公
謂震曰今未可比此例盖洪武中有遺詔且仁孝皇后
崩太宗皇帝衰服後仍素服衣冠絰帶者數月今上於
皇考可遽即吉乎震厲聲曰朝廷事爾每執異尚書蹇
義兼取二説明旦羣臣皆就衣冠黒角帶遂以聞上亦
未荅明旦上素冠麻衣麻絰出視朝文臣惟學士武臣
英國公如上所服罷朝上諭左右大臣曰吕震昨奏當
易服朕聽臣下易之梓宫在殯吾豈忍易士竒所執是也
[025-24a]
公自左春坊大學士進禮部侍郎兼華盖殿大學士尋
陞少保翰林以公等所受誥草進呈上取筆親増二語
曰勿謂崇髙而難入勿以有所從違而或怠顧謂公等
曰此實朕心卿其勉之公對聖徳能容臣等敢不勉昔
富弼有言願不以同異為喜怒不以喜怒為用舍成湯
改過不吝所以為聖人願陛下常以古人為法陞少𫝊
階榮禄大夫時天下方面大臣及羣有司皆朝京師兵
部尚書李慶言於上曰民間馬畜蕃以散之軍伍尚餘
[025-24b]
數千請今朝覲官領之少蘇民力正官領牡馬佐貳官
領牝馬太僕寺苑馬寺嵗課其息有虧罰與民同公謂
慶不可慶忿不納公獨奏曰朝廷求賢任官今乃使養
馬而課責與民同豈貴畜賤賢之意乎明日復奏曰必
行此令天下賢者誰復肯仕盖虧損一馬必責陪償破
家産累子孫朝廷可為負此名於天下後世乎上許出
内批罷其事不報明日公又言兵部已督朝覲官領馬
所領多駒南人脆弱不能控制立視其奔逸號泣於道
[025-25a]
路臣恐將來逺慮者非但不願仕亦無志學問此令之
失非小上曰吾偶忘之當即批出不爽也午刻上御思
善門召公諭曰内批豈真忘之朕聞李慶吕震軰皆忿
卿朕念孤立恐為衆所傷不欲因卿言而罷今有名矣
出示一章乃陜西按察使陳智言畜馬不便命公據此
草勑止散馬公頓首言陛下知臣臣不孤矣但馬已領
者當何如上曰已領者准洪武中官員乘例不責生息
虧損不責償未給者止勿給復謂公曰繼今令有不便
[025-25b]
惟宻與朕言李慶軰不識大體不足語也上以梓宫在
殯命禮部尚書吕震新正朝儀不用樂及鴻臚習禮儀
仍用蓋震主之公與黄淮等入䟽言前已議不用樂今
仍用不可乞𠡠禮部設而不作未報乃復進奏侍廷中
至夜漏下十刻遂有㫖如公言越三日上召公等諭之
曰吕震每事誤朕卿等所奏停樂是臣以能直言為賢
如用震言今悔何及洪熙元年正月命公兼兵部尚書
公辭曰臣為少𫝊大學士已踰涯分尚書一職更不敢
[025-26a]
當上厲色曰黄淮楊榮金㓜孜皆三職卿獨二職人將
謂何卿勿辭公請辭俸上曰卿於朕勞勤二十年故賙
以此禄何用辭公曰尚書月俸六十石可飬壯士六十
人臣受二俸已過分安敢復加尚書蹇義言冝聽辭學
士俸公言辭禄當辭厚何用取虚名上曰朕成卿志乃
聽辭顧義曰㢘貪之風士竒有焉於是黄淮亦辭户部
尚書俸上監國時御史舒仲成嘗以事迕㫖後已陞為
湖廣按察副使矣及即位尚書蹇義因以他事奏仲成
[025-26b]
即命都御史逮治之公上䟽曰向來小人得罪者多陛
下即位皆宥之令追理仲成即詔書不信漢景帝為太
子召衛綰不赴即位用綰前史韙之上喜罷治仲成賜
公米及鈔幣且䧏𠡠奬諭曰卿導朕以仁助朕以徳欲
朕為唐虞之君誠忠臣股肱之臣也有卿如此朕復何
憂洪熙元年二月上以田二頃賜公時蹇義先以受賜
公懇辭上曰卿事朕表裏一誠資益良多朕心不忘卿
前辭禄今又辭田何執之固也公曰臣起自寒微今受
[025-27a]
恩踰分豈可不知止是幸少延殘喘得更事陛下三二
年獲全歸山林受賜多矣上曰汝勿憂終身吾送汝入
土身後事皆勿憂公曰聖仁在上臣復何憂遂聽辭明
日諭蹇義曰士竒真能廉使仕者皆如此世豈有贓吏
乎四月人上書頌太平者上以示公及蹇義夏原吉楊
榮義等曰陛下即位所行皆仁政百姓無科歛徭役可
謂治世矣公對曰陛下恩澤已敷但流徙尚有未歸瘡
痍尚有未復逺近猶有艱食之人湏再休息二三年庶
[025-27b]
幾人皆得所上笑曰朕與卿軰相與出自誠心去年各
與繩愆糾繆圖書切望匡輔惟士竒曽上五章朕皆從
所言卿三人未有一言豈朝政果無闕生民果皆安乎
卿軰吾所倚任事有未當皆湏直言勿有所隐大理少
卿戈謙數言事過於矯激尚書吕震呉中都御史劉觀
侍郎呉廷用等交奏其賣直沽名上頗厭之公進曰謙
雖昧於大體盖亦感恩圖報耳古人有言主聖則臣直
惟陛下容之上以衆言猶不懌因免謙朝而使視事如
[025-28a]
故公又進言曰陛下有詔求言言不當者不之罪今謙
因言取咎朝臣皆以為戒且四方朝覲之臣咸在豈能
盡知謙過失若傳之逺人將謂朝廷不能容直言上惕
然曰朕非惡謙言事其言自有過實者卿可以朕心諭
衆人公曰此非臣言所能言當以璽書開諭可也上遂
命公書勑引過而待謙如初令百官言事毋以謙為戒
由是天下知聖徳之實上念公匡輔之力賜公璽書其
畧曰朕膺監國之命而卿侍左右同心合徳狥國忘身
[025-28b]
屢歴艱虞曽不易志及朕嗣位以來嘉謨嘉猷入告於
内期予於治以惠黎元正固無二簡在朕心茲以已意
創製楊真一印一枚賜卿用藏於家傳之後世惟卿子
孫由是知卿克致顯榮不易惟艱思保守之惟朕子孫
亦由是知卿弼朕之功以保全爾與國咸休永世無斁
上嘗論科舉湏是取南北士上曰北人學問不逮南人
公曰長材大器多出北方豈但南人有文可用也上曰
然則將如何公曰試卷例緘其姓名請於外書南北二
[025-29a]
字如當取百人則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材皆就用矣
上曰壯士得進則北方學者亦感發興起往年壯士少
自科目進故怠惰成風卿言良是往與禮部計議以議
定未上而宫車晏駕宣宗即位遂行之宣徳元年髙煦
反車駕親征罪人既得尚書陳山來迎見上請乘勢移
師彰徳襲執趙王則朝廷永無憂矣上疑之以問楊榮
榮力贊其决又語蹇義夏原吉二人依違其間榮遂傳
㫖令公草勑詰趙王公曰事當有實天地鬼神其可欺
[025-29b]
乎今當以何為辭榮曰令逆黨言實與趙謀即是矣何
患無辭公曰如此能服人心否乎往見蹇夏反復言不
可狀蹇夏曰即如公言當若何公曰朝廷重尊屬厚待
之有疑則嚴防之當必無虞而國體正矣二人曰上今
特信榮言不係吾軰可否也公復見榮曰太宗皇帝惟
三子今上惟二叔其有罪者不可恕無罪者當加厚庶
幾仰慰皇祖之靈榮意未解曰汝不草勑則吾當以聞
時惟楊溥與公意合溥曰吾二人俱請入見明其大義
[025-30a]
榮先趨入公二人繼之門者不内俄復召蹇夏蹇夏以
公言白之上不懌而止車駕還京師意大悟不復論彰
徳事然言者猶喋喋上皆不聽特召公曰論趙王者日
益多當如何公對曰今日宗室惟趙於陛下最親當思
保全之豈可惑羣言上曰吾亦思之皇考於趙最友愛
且吾惟此一叔奈何不愛今思所以保全之道欲封羣
言示之俾自處公曰更得一璽書諭之尤好遂遣廣平
侯袁容都御史劉觀持敇書往諭且示以衆言趙王得
[025-30b]
書喜曰吾生矣即獻䕶衛上表謝恩而言者頓息上待
趙王日親厚而薄陳山竟永斥之久之召公諭曰吾侍
趙叔不失親親之禮爾有力焉賜公白金文綺楮幣二
年十月黎利遣人進前安南陳王嫡孫暠表乞立為陳
氏後詞甚懇切上亦厭兵欲從之大臣有言此黎利之
譎當亦發兵誅之或以為與之無名徒爾示弱上召公
與楊榮謀之榮曰永樂中費數萬人命得此至今勞者
未息困者未蘇因其請而與之便公曰榮言當從初求
[025-31a]
立陳氏後者太宗皇帝之心求之未得乃郡縣其地耳
數年來兵民困於交阯極矣此皆祖宗之赤子體祖宗
之初心保祖宗之赤子正陛下盛徳何謂無名漢棄珠
厓前史以為美何謂示弱臣侍仁宗皇帝久聖心每憾
此事有意外之慮願陛下勿疑上意遂决五年二月上
以四方屢有水旱欲下寛恤之令獨召公議之上曰被
災之處税糧首當免民間有欠孶畜馬騾官責償甚急
民苦之亦所當恤凡爾所知者當悉為朕言公曰百姓
[025-31b]
積欠薪芻及採買諸物官府但知督責而民不能輸官
糧額重民困無聊多有委棄逃徙者當量與減除部符
坐徴買辦諸物不問其地有無一槩趣辦民費價十倍
不能完唯當於産有處取之無者勿强也年來刑獄不
清旱潦恐由於此冝戒飭法司敦用平恕務求實情四
方工匠丁男皆徴集京師役於公者無幾受私役者十
六七身既勞困而妻孥顧未免怨歎當命官察治丁多
免其半單丁者皆免老病無丁者除其籍其本非匠誣
[025-32a]
引為匠者察實除之今軍民若漕運而倉廋無闗防姦
盗相繼恬不畏法冝命風憲官廵察上稱善即書勑明
旦行之民大感悦七年二月上諭公曰憶前下令恤民
今已再期民事不又有可恤乎公曰官田減租民間皆
感聖恩而户部不行追如舊此循習之弊上色怫然曰
今欲再下勑寛恤必舉此為首如再格不行必罪之因
問事之當寛恤者公曰逃移之民朝廷既赦使復業而
家業盡䘮又有公逋私債之擾所在官司不能恤則必
[025-32b]
逃聚山林相結為非請下有司凡逃民願歸者郡縣善
撫恤免其征徭不願歸者聽於所在附籍給以閒田為
經營居處免徭役三年庶使得安上曰在彼在此皆吾
民但得人安足矣公又言各處課程先因鈔法不行加
倍徴納盖一時權冝今鈔法頗通冝減倍徴之額天下
課程皆納鈔惟湖廣廣西浙江商税魚課舊皆納銀請
裁為一例上命納銀一兩者折鈔百貫又言小民之不
安皆原有司貪暴請令風憲考察上曰然若有廉能者
[025-33a]
亦令以名聞奬用之公又言方面及郡守請令京官三
品以上及布政按察薦務取公㢘端厚能為國為民者
吏部審其可用奏授以官後犯贓罪併坐舉者凡因保
舉授官如有指告其罪者先逮問餘人有驗然後及之
庶不為小人所誣年來吏員太冗多有昏愚不通請令
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同考試選擇而用之軍民中有文
學才行卓然出衆智謀才勇精於武畧者亦冝察舉唐
虞之世罰弗及嗣今極刑之家有賢子弟例不許進用
[025-33b]
上曰舜殛鯀用禹聖人至公之心也今除謀反大逆外
其餘犯者子孫有文學才行並聽用公又奏臣見聞不
廣願命大臣謹厚者一人共議之得推廣仁恩徧及天
下上以胡濙謹厚命與公宻議凡可行者悉以進事皆
施行今上即位之初惓惓以天下為心率其同列首言
當整肅軍政飭邊防以奠安百姓南京根本之地雖有
襄城伯李隆守備其老成忠直如尚書黄福當令參贊
軍務有事同議而後行庶幾無闕湖廣河南山東江西
[025-34a]
去年旱災人民艱食慮有嘯聚為非者冝委文武大臣
各一人往鎮之事定而歸縁邊將士所以警備非常其
無馬者冝令於行在太僕寺苑馬寺簡用西蕃在諸處
貢馬有可充邊用亦聽留官員冗濫宜從吏部及内外
風憲官考察近詔寛恤軍民内外諸司當體朝廷之意
凡事務從減省冝令條奏事有應行者取自上裁詔如所
言公等又上䟽曰皇上肇登寳位上繼列聖下統萬邦
心明堯舜禹湯文武之道以興唐虞之治去年十月宣
[025-34b]
宗皇帝詔臣士竒曰明年春煖東宫出文華殿讀書凡
外侍從俱用慎擇賢良亷謹之人臣謂此第一事望皇
上留心不幸大行上賓臣未敢遽言然此事至重伏望
山陵畢日早開經筵以進聖學其所條奏惟在慎擇儒
臣及左右侍御之臣其學術不正立心行已頗僻者皆
冝屏逺使不得上惑聰明宗社生民之福實闗於此䟽
奏上與太皇太后皆嘉納焉太皇太后遂告諭公等專
以擇講臣為務尋陞少師特進光禄大夫柱國同知經
[025-35a]
筵事公又念今遣御史清軍有以陜西山東河南北直
𨽻之人往南方極邊補伍者兩廣四川貴州雲南江西
福建湖廣浙江南直𨽻之人往北方極邊補伍者其水
土不相習南人死於寒凍北人死於瘴癘且去鄉或萬
里或七八千里道路遥逺困於無資多致死亡深為可
惜在祖宗時已除逃軍仍舊其餘軍丁南北各就近衛
服役之今兵部以文移煩勞憚於改𤼵不念下人之艱
苦不思兵備之無實遂與少保楊溥計議具䟽而率同
[025-35b]
列上之且曰臣愚欲以今後清出山東山西河南陜西
北直𨽻軍丁皆𤼵甘肅寧夏延安大同宣府永平遼東
諸處雲南兩廣貴州四川湖廣江西福建浙江南直𨽻
軍丁皆𤼵四川雲南貴州兩廣及邊海衛所待補足其
缺又以填腹裏之空則兵備有實下人不困上命公侯
大臣議行之天下便焉又言堯湯之世不免水旱而堯
湯之民不至甚病者有備故也我太祖皇帝篤意飬民
其於備荒皆定制天下郡縣悉出官鈔糴榖各於四鄉
[025-36a]
置倉貯之以時歛散又相其地宜開浚陂塘修築圩岸
閘壩以備水旱小大之民各安其業此萬世之利也歴
嵗既久姦弊日滋豪猾侵漁榖盡倉毁凡諸水利亦多
堙廢或被占奪稍遇凶災民無所頼風憲不舉守令漫
不究心事雖若緩所繫甚切請令户部擇遣京官廉幹
者往督有司凡豐稔州縣各出庫物平糴儲以備荒陂
塘閘&KR0309皆令修復具實奏聞若有災之處則候稔嵗而
後行郡縣官滿兼以此之廢舉為殿最風憲官廵歴各
[025-36b]
務稽考仍有欺弊怠廢者具奏罪之若廵歴所至不復
問理聽其堂上官糾治庶幾官有實積荒嵗人民不至
狼狽耕農無旱潦之虞仁政所施無切於此上曰此祖
宗之良法美意命户部亟行之時有言方面官及府州
正官專用保舉即是恩出於下欲如洪武永樂故事皆
令吏部選除上命公與楊溥等議之公等上䟽曰宣徳
七年以前藩憲二司及府州正官多不得人百姓受害
是以宣宗皇帝勅令大臣舉保自茲以後多得其人間
[025-37a]
有一二非才蓋縁舉主審察不至亦或實是狥私所司
不行糾舉以致如此大抵宣宗皇帝求賢養民之心皆
上體祖宗之心非是有所更改昔堯舜禹湯文武及我
朝祖宗相承為政皆有因時損益之冝宣宗皇帝臨御
之時體祖宗之心以行仁民之政者尚多保官乃第一
事當時不聞人有異言多以得人為喜唐太宗力行仁
義命在京三品以上官舉郡守縣令後來致天下斗米
三錢之效明鑒在前可無疑也聖㫖所諭保官則恩出
[025-37b]
於下切縁衆臣舉保吏部審擇具名奏請聖意允俞然
後授官不允即不得除授恩實非出於下也近年有等
京官無人舉保造為誘語專欲隳壊先帝良法則小人
皆得升用小人日進君子日退天下何由治平伏望聖
斷只依先皇帝勑㫖而行但所舉之人後有犯贓必須
明正舉主之罪則人知警畏不敢濫舉官必得人臣受
四朝大恩慚無寸補惟念用人賢否生民休戚國家治
忽所關是以竭誠盡心惟聖明裁擇詔如公議五年公
[025-38a]
聞四方雨澤不足率其同列上䟽曰皇上臨御以來凡
百科徴一切停罷官府通欠悉皆宥免民生既安天休
當應然今猶旱災者豈刑獄或未清歟聖心惓切惟恩
施不虚恐理官奉行未至乞令三法司精選其屬清廉
仁厚公正無私者數人賜之以敇分行天下審囚録犯
親誥州縣召集里老親隣審問實情具奏處置不令有
寃輕罪有疑者即與决斷不得淹禁致傷人命兩京法
司悉與䟽理庶幾可以回天意從之公之在朝廷處宥
[025-38b]
宻之地言動以理不苟為異同亦不惑於利害惟以忠
誠結主知而仁宗皇帝知公尤深由是太皇太后亦知
公為人宣宗皇帝嘗奉太皇太后往謁陵公與蹇義楊
榮等皆從上傳太皇太后㫖命公等進見勞問慰勉加
以厚賜既數日上諭公曰太皇太后為朕言皇考往年
在宫中談卿等姓名及行事甚熟太后悉能記憶其間
才學優劣孰肯任事不任事皆有譏評言蹇重厚小心
但多思少斷卿能持正言不避迂意議事之際先帝數
[025-39a]
不樂卿然能從卿言以不敗事嘗有小失甚悔不用卿
言太后又謂朕曰凡正直之言爾不可以為迂而不從
謹之謹之公對曰太皇太后之盛徳仁宗皇帝之盛徳
也願陛下常奉聖訓公處心公正論事必當大體常扶
君子而抑小人羣臣有羅譛毁而非辜者必盡誠為之
伸解有恣貪邪不悛者必正言其不可用三朝史事皆
公總裁是是非非悉徴諸實每與同列曰天下萬世之
事當以天下萬世之心處之如有一毫出於私意不論
[025-39b]
厚薄皆當獲罪神明所舉賢才列於中外者五十餘人
皆能正已恤民蓋公取人必先徳行而後才能無問識
與不識博詢於衆而信乃舉以此不得於公者怨誹忿
興不䘏也直道而行不為阿狥永樂宣徳中同列有譛
公於上者皆賴上明不聽公聞之亦不為憾待其人如
初篤故舊解縉尹昌隆之死言於仁皇皆存其後公秉
謙執虚未嘗自滿薄利篤義壯老一心直嘗觀之宋歐
陽文忠公以道徳文章名天下其功業之盛亦既顯於
[025-40a]
當時若君臣相得内外無間享其福禄榮名而久於其
位蓋未之能也今公徳行文學表之為四方之望議論
政事施於朝廷者四十年君明臣良志同道合軍國之
務知無不言而言無不盡典册制命皆出公手在位之
臣事有可疑者一於公决之若公者非書所謂商老成
人詩所謂王之藎臣也與公嘗以其進於上上之命於
公者備録成書曰此列聖大徳所寓也何可忘哉直從
公久其受教為多而知公亦深公之細行皆可書當别
[025-40b]
有備載之者姑取其事有闗於天下國家之大者為之
傳使後之君子有考焉
 
 
 
 
 
 明名臣琬琰續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