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7 羣書會元截江網-宋-闕名 (master)


[030-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㑹元截江網卷三十
  國史
   事實源流
粤昔三代之時國各有史而當世之史多世其家往往
以身死職不負其意是固非後世所能及降及後世紀
漢代之史炳炳而可觀者以其有班馬任之唐之韓愈
嘗欲作唐一經而卒不果此唐史之所憾也肆我國家
[030-1b]
列聖相承治功赫奕而紀載之詳視典謨有光焉自今
觀之我朝之制有紀載之史有修撰之史曰時政曰起
居注紀載之史也宰臣為監脩從官為修撰餘官為檢
討監修維持大綱檢討惟事檢閲所以專史職者修撰而
已而修撰之名目不一合記注而係之以年月者日厯
也合奏報門而分之者㑹要也採紀録之所及備記載
之所不及者實録也而國史則旁捜博取較定是非列
為帝紀志傳者也有玉牒以紀其大事有聖政以書其
[030-2a]
盛美有寳訓以珍其可行其書詳矣其事重矣瑶編寳
帙燦如日星大簡小牘等諸天地切嘗缺容正襟拜手
而觀之俯伏而誦之不惟列聖之盛徳抑又累朝作史之
實真足為萬世法也乗快㫖揮事一偶有誤失我太祖
必疑史官書之孰謂其隠惡乎李宗諤以丞相沆之子
疑其子為父隠不使之修史孰謂其史有所避忌乎隆
興中胡銓且有人主不觀史之請孰謂其不直筆乎盛
典具存輝煌今古作史之實班班可考顧不偉歟盖自
[030-2b]
置院於淳化立殿於崇寧補官於紹興而史之書益崇
自纂集属之學士提領委之宰臣或𨽻之祕書省而吏
之職益繁自殿之並立有制事之直奏許前或立西南
隅或留身奏事而史之筆益重瑶編寳帙崇藻飾也耆
儒學士假以歲月重成書也編摩告成假以優寵示尊
敬也祖宗之隆重者如彼今日之隆重者又如此則居
是職者毋雜於文字之間可也秉是筆者當公於是
非之書可也茍過於雜則時政有至累年而不修遺逸
[030-3a]
有百四人而不録於捜訪書猶假於重修者是也茍溺
於私則薄神宗而厚安石者有之矣謗宣仁而黜司馬
者有之矣毀譽徇情褒貶失實者是也
玉牒玉牒之制何始乎自漢重名籍之掌未聞玉牒之
名也其玉牒之號肇於唐之開成為書一百一十卷李
衢林寳所撰也其制玉牒圖譜皆别置院𨽻宗正寺有
修圖譜官掌於宗正所載止於宗属昭穆而不書大事
開元以来世逺親盡者疎戚混淆而譜系之外惟叙混
[030-3b]
元皇帝一事而他闕不録本朝玉牒之修其初則為宗
正屬籍至其後义増其目曰仙源積慶圖曰宗藩慶系
鉅曰宗支屬籍爰及紹興乃合三書而一之錫名仙源
慶系屬籍総要其所修之日在咸平中新修皇属籍三
十三卷迨至大中祥符始命名曰皇宋玉牒遂以御製
聖祖降臨記冠諸列聖玉牒之首至熈元間上皇帝玉
牒凡二卷康定間上列聖玉牒凡一十二策熈寜間上
仁宗英宗兩朝玉牒各四卷至政和宣和間其書大備
[030-4a]
中興以後又嘗再修矣其玉牒舊例所書之條凡十有
一其在紹興以来臣寮所定例凡皇子出閣公主下降
封建皇子冊拜妃王天地宗廟之祠祀天子之巡幸宰
相之除罷藩國之入貢凡大刑罰大慶賞之事係朝廷
大節者皆書之至於署局蔵籍之所咸平時始纂於祕
閣祥符建殿於新寺又修於編修院之西閣嘉祐則修
於宗正寺廨熈寜則以𨽻宗寺紹興中間始特建纂修
之所既而用元豐之舊制併於宗市屬籍之接建於咸
[030-4b]
平慶籍之堂創於景徳此其大畧也
寳訓寳訓之書其在少昊顓帝髙辛唐虞之書言常道
也是故歴代寳之以為大訓本朝仁宗時王曽監修國
史請采太祖太宗真宗事迹别為一書如唐貞觀政要
凡三十卷號為三廟寳訓類苑眀道元年監修國史呂
夷簡上三朝寳訓自論政體至撫夷狄凡三十卷神宗
元豐五年宰臣王珪言天聖中修真宗正史成别録三
朝寳訓以備省覧今當脩仁宗英宗兩朝寳訓詔祕書
[030-5a]
省著作局依例修進差林希及曽肇自孝徳至治夷凡
二十卷哲宗元符三年詔史院同修六朝寳訓㑹要又
合為七廟寳訓至紹興間神宗以後寳訓之書始成嘉
定六年進呈髙宗寳訓有合行申請事件欲乞依嘉泰
二年進呈髙宗實録等前後已得㫖揮體例施行
㑹要㑹要者志之所祖也所以原典故之本末志書之
所未盡者莫不悉其源而書之唐徳宗時蘇冕始撰㑹
要四十卷武宗時崔鉉又續四十卷太祖建炎二年王
[030-5b]
博等采宣宗以降故事共勒成一百卷詔蔵史館賜物
有差長編/本朝倣唐㑹要之作始於仁宗朝有帝系之
篇后妃之衣五禮則記之食貨則記之方域則記之儀
制輿衛則又記之以至兵刑之異其目崇儒選舉之殊
其科運厯瑞應之二其序其體制然也其凡二十有二
門而分之其别八百五十有五自建隆而至慶厯凡百
五十卷則進於章得象由慶厯至熙寜凡三百卷則成
於王珪至崇寧政和置局條纂宣和初已進一百一十
[030-6a]
卷餘四百卷已就緒第覬賞者始欲以次第来上一旦
罷修書五十八所識者為之歎息其本末源流備見於

實録實録者以其不虚美不隠惡故揚子雲稱馬遷曰
實録自唐以来紀述詳備二十七部之所藏者三百四
十五卷知幾知録所不著者四百五十七卷梁之三卷
謝昊五卷大清十卷唐髙祖十卷撰於敬播條於房𤣥
齡刪夷於許敬宗太宗既有敬播顔嗣𤣥齡所修二十
[030-6b]
卷而與長孫無忌之四十卷並行髙宗已有許敬宗之
三十卷而與令狐徳&KR0034之所撰吴兢知幾之所續韋述
之所作皆有三十卷並録開元已有四十七卷人以張
說二十卷𤣥宗之百卷並藏下至肅代敬穆之君或三
十卷或四十卷或出於令狐徳&KR0034或撰於蘇景嗣陳商
建中之十卷憲宗之四十卷潤色於既濟父子之手徳
宗之五十卷順宗之五十卷則粉飾於蔣又韓愈之筆
下而文宗武宗之世盧耽之四十卷韋衡之三十卷紀
[030-7a]
述之備如此本朝太平興國命學士李昉等脩太祖實
録五年史館上太祖録五十卷真宗時若水䓁上太宗實
録咸平二年李沆等上重修太祖實録仁宗初命李繼
等修真宗實録仍諭以一朝大典當謹筆削之意雍熈
元年錢若水所上十八卷天聖二年三月癸卯李維晏
殊所上一百五十卷熈寧二年冬王珪所脩二百卷哲
宗元祐五年命修神宗實録六年吕大防等進神宗實
録紹聖三年重修神宗實録書成髙宗實録起紹興十
[030-7b]
七年之正月迄紹興三十二年之六月三十六年之事
二百二十卷之書炳若丹青此祖宗紀録之數也
實録辨誣本朝髙宗紹興六年史館修撰范冲奏近重
修神祖朝實録於朱墨二本中有所刋定依凖聖㫖别
為故異一書眀著是非去取之意以垂天下後世今来
重修哲宗皇帝實録若其議論多有訕謗以當日時政
及諸䖏文字照據甚眀亦乞别為一書志其事實欲以
辨誣為名従之
[030-8a]
日厯日厯亦編年之體也本朝太祖開寳七年知制誥
史館修撰扈䝉上言昔唐文宗每開延英召大臣論事
必命起居郎舍人執筆螭坳以紀時政至後唐明宗亦
命端明殿學士及樞密直學士輪修日厯旋送史館近
世以来此事都廢每季雖有内庭日厯樞密院抄録送
史館所記者不過對見辭謝而已望自今凡有可留簡
冊者並季宰相及㕘知政事每月輪之抄録以備史官
撰集詔従之命盧多遜專其職長編/太宗興國八年直
[030-8b]
館胡旦復言周顯徳中宰相李穀乂奏樞密院置内庭
日厯自後因循廢缺史臣無憑撰集望令樞密院依舊
置内庭日厯委文臣任副使者與學士轉次記録送史
館上采其言長編/淳化五年史館修撰張佖言伏覩聖
朝編年謂之日厯惟紀報狀畧叙勅文至於聖政嘉言
皇猷美事羣臣之忠邪善惡庻務之弛張汗簡無聞國
經何紀臣欲請置起居院左右史職以紀録為起居注
與時政記逐月終送史館以修日厯上覽而嘉之乃置
[030-9a]
起居院於禁中
時政記本朝太宗太平興國中右補闕直史館胡旦上
言五代自唐以来中書樞密皆置時政記憲宗嘗御延
英問時政記記何事時李吉甫監修國史對曰是宰相
記天子事以授史官之實録也古者右史記言今起居
舍人是左史記事今起居郎是永徽中宰相姚璹監修
國史慮造膝之言或不下聞因請随奏對而託於仗下
以授于史官今時政記是也上曰聞或不修何也曰臣
[030-9b]
觀時政記者姚璹修之於長夀及璹罷而事寢賈耽齊
抗修之於正元及眈抗罷而事廢然則觀時政化者不
虛美不隠惡謂之良史太平興國間雖有時政記之名
但題云送史館事件端拱元年詔中書時政記差樞密
二人同共抄録自後樞密院事皆送中書同修為一書
而授史官樞密時政記始此景徳元年始以云時政記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李昉奏請以修時政記每月先奏
御後付所司從之時政記奏御自時始
[030-10a]
聖政眞宗天禧四年宰臣等言陛下臨御以来功䝉隆
盛望令中書樞密院取時政記中盛美之事别為聖政
録從之令錢惟演王曽編次丁謂等㕘詳孝宗序光堯
聖政曰進而得之諄諄之訓退而求之渾渾之書率而行
之庶幾於治
   稽古偉議
古者以史傳後古者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史夫子定
定書斷自唐虞以下前此豈無載事之史而其後因之
[030-10b]
者謂其世逺而難信也揚子雲曰虞夏之書渾渾爾商
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書即史文之訂定於夫子者也
一經夫子之手而當代之史遂為萬世不刋之典史之
有足據也如此哉兹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嘗慨念
典禮廢墜欲從而正之把宋者夏商之後也意其文獻
之有足據也及其後代不振而無足稽據故嘆惜之曰
夏禮吾能言之把不足證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證
也非不足證也文獻不足故也惟魯秉周禮既稱宗國
[030-11a]
夫子拳拳望魯有一變至道之言是知備文獻於史策
則後来者猶有所稽考茍以史策為不必録則自三代
而至春秋何為國各有史二世其官編輯以成而語後
世哉
春秋因乎魯史春秋經吾夫子因魯史舊文而筆削之
也雖云筆所當筆削所當削皆有義存乎其間然惟其
有魯史之舊文也是以夫子得從而筆削之也大凡國
之有史所以紀一國之事晉之乗楚之檮杌魯之春秋
[030-11b]
皆其本國之史也春秋魯史也備載二百四十二年之
事其㑹盟征伐朝聘燕享與夫政事之設施必有秉史
筆者以紀録之是何其纎悉之必録耶盖有登載足者
斯有潤色足者有纂輯足者斯有修飾足者魯史猶律
之有案也是非已具春秋猶律之斷也從而是非之而
微魯史夫子雖欲修春秋何所據而筆削之乎以是知
董狐南史之輩直晦明之日月有益於後世者也
   法祖嘉猷
[030-12a]
祖宗崇重國史國朝因仍彛憲崇重史職有日厯有時
政記有起居注而又有所謂㑹要玉牒非為書之繁也
有國史有實録院有敕令所而又有㑹要玉牒所非建
曹之多也提舉以大臣監修以輔臣而編修檢討又以
侍從臣非分職之廣也大抵為書繁則史事備建曹多
則史筆公茍深得夫祖宗深長之思則昔人所謂日厯
時政僅同供報亦無害也熙寧増損而慶厯之書備乾
道刋正而熙豐之史成存諸典冊以俟後人直未晚耳特
[030-12b]
患典史非才秉筆失實紀載雖詳而無補於傳逺垂後耳
國朝信史明備我國家盛徳茂功上配天地下追帝王
模冩繪畫盖難其人乾徳中始命趙韓王監修國史修
撰之外復有編修校勘之屬不過抄録報狀以論次之
而已及五季之弊文風萎苶如謂鍧鏗炳燿之作猶未
大振也而我藝祖旋乾轉坤之盛烈磊落軒天地豐隆
冠古今亦不待彫刻藻繪而後彰也謹書其實以俟後
聖人固以焕然矣其後命中書樞密院皆書時政記以
[030-13a]
授史官則有開寳之訓别記言動為起居則有淳化之
制其他如實録㑹要有書至於刪革大事則專為玉牒
一書以縂其元盖國家之鉅典也祖功宗徳煌乎休哉
   主意
有史才有史職裒集一代之大典制作一家之成書論
實有體則斷宜獨而不宜衆筆削有權則事宜專而不宜
分茍非其人未易屬筆此史才也若遷固書志之作昌
黎實録之修是已記載一時之典禮策書當代之政事
[030-13b]
君舉必書則有言有動非一職所能備事存諸簡則或
大或小非一局所能兼廣記備言人舉其業此史職也
若我朝國史實録之分院王牒㑹要之列司是已夫史
才之得誠有待於後而史職之建不可闕於今何則行
一禮典而書者數四則禮典不可以輕行矣舉一政事
而紀事再三則政事不敢以輕舉矣於分曹列屬之間
有隠然警敕之意此其感悟君心闗係治體皆祖宗深
長思慮之所寓而豈茍為是贅尤也哉
[030-14a]
國史具存典法司馬文正之進讀而以不變法為守成
之要蘇文忠之上疏而以行其實為取法之原二公者
先朝偉人意其竭誠圖事開口進規必有非常可喜之
説驚人駭俗之論顧惟在於杜紛更之法行祖宗之實
何為然㦲盖天下之治有本末於其本者失之末者後
焉則道揆明於人主之心法守付於有司之職而天下
之利病不難見矣否則随時而為之設謀因事而為之
畫策内而政事何者不當圖外而攻守何者不當謀弊
[030-14b]
弊於事為而力己勞矣是以商邦之未靖鬼方之未庭
傅説所以未暇及而三篇之作拳拳於監成憲之言淮
夷之未寜戎兵之未詰周公非不之慮也無逸之陳必
以我周先王抑畏者言之盖使髙宗惟成憲是監成王
惟先王是法則伐鬼方治戎兵特餘事耳兹傅説周公
所以善言治而司馬公蘇公即是意而獻言先朝也
史昭帝王功徳大哉帝王之功其猶天地之造化乎昭
哉史牒之鋪陳其猶假象緯以觀天即山川草木以觀
[030-15a]
地乎天文不著則天道不眀地理不詳則地道不察帝
王之史不實則煌煌盛徳巍巍大功何以昭無窮而示
岡極哉典謨之書二帝之史也上協天時下襲水土内
睦九族外協萬邦無一言之非實也於是可以見堯舜
之盛訓誥誓命之書三代之史也君臣上下之議論古
今前後之因革無一事之非實也於是可以見商周之
烈當時為史者皆聖賢之流不惟其事惟其心不惟其
粗惟其精揚休厲美爛如日星賁若草木渾灝噩噩猶
[030-15b]
濯江漢而暴秋暘也此豈後世所能彷彿者哉
史法史意之别且不虛美不隠惡樸而不華質而不俚
非子長之史乎而後生擢居首選先輩抑歸末章未足
以為子長病不詭激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非孟
堅之史乎而褒貶既言剽而申之未足為孟堅疵此二
人者有史之才而得史之法者也若夫叙事立言勸善
隠惡此温公之史也而屈乎四皓之事所以不取之者
固自有所權衡耳上系左氏下該衆史此温公之史也
[030-16a]
而子雲文若之事所以亦録者固自有以斟酌耳此文
公之通鑑有史之識而得史之意者也
史筆以公自見且夫乾淳之問學熙元之議論或合堂
而異席或各轍而同歸固然遺言逸事流落人間故老
尚存僂指可辨以公而紀之奚其難野史雜記多㤙怨
好惡之言佞述䛕碑多故吏門生之筆固也然事迹具
陳耳目相接真者實偽者可刋以公可而斷之奚其難
泰禧則已近嘉定則尤近得失或闗於時諱臧否多礙
[030-16b]
於世家固也然酌公論以抑揚則婉而成章盡而不汗
可也何難於直遂乎故簡散龎史文猥併有十數語而
昭彰有千萬言而黯黯固也然揆公道以折衷則豐而
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辭可也何難於取辨乎
   偶句
     裒祖宗已成之書不若法祖宗已行之事
     集祖宗未備之典不若伸祖宗未遂之心
     紀載不備常起於顧忌之太深
[030-17a]
    議論失真常生於回䕶之過甚
    發揮雅文以闡金匱石室之藏
    編摩舊章以備廣厦細㫋之講
    鋪張洪休敭厲偉績祇具文也
    講明舊典禆益新政乃良圖也
    有直述而無依違
    有實録而無顧忌
    年月日時寄諸翰墨
[030-17b]
    起居言動載諸簡編
    挽回公論直筆不阿
    闡明公道大書不忘
    討論故典親擢儒臣
    訂證成書尊禮名徳
    權衡一定毫髪不差
    簡冊一書丹青益炳
    紬金匱石室之蔵
[030-18a]
    續蘭臺東觀之筆
    以之述既往詔方来可也
    以之誅奸䛕發潛徳可也
   時政
作史當勉其難甚矣秉史筆者之難其人也方今鴻儒
碩生緝成鉅典鋪張先朝之舊章纉述聖皇之善政甚
盛舉也重矩叠規日星耀燦錦纒金軸丹青炳煥或合
堂而異席或各轍而同歸講聞有限則弗徧意見先入
[030-18b]
則多偏野史雜記多恩怨好惡之口濫述諛碑多故吏門
生之筆若是者固難也抑不止是好惡或関於時諱否
臧多礙於世家疑能召私婉必損實此其難於直遂者
也故簡散龎史文猥併心胸之隠微易掩事緒之糾結
難疏此又難於獨辨者也向非知道守節有才之士則
是數者未易任也盖古者天子有二史左史記言右史
記事成王剪桐之戱周公曰天子無戱言言則史書之
此記言之史也隠公如棠觀魚臧僖伯諫曰君舉必書
[030-19a]
書而不法後嗣何觀此記事之史也愚又以知秉史筆
者不可一日而忘警戒君心之道也
作史當法其難大抵史筆之髙下當以心術論而不當
以世變論子長論術髙文景武之治而史館諸公揚厲光
寧兩朝之美則其時之乆近與子長同子長編摩三千
年之事而史館諸公撰述數十載之書則時之久近與
子長異然指世代之近者以為難於措辭之微婉嘆世
代之逺者以為難於登載之詳盡則君子以為未然也
[030-19b]
何者作史之難易不在於世代之乆近而在於心術之
公私子長紀髙惠文景之朝其心出於公則折衷無不
得其當冩建元以来之事其心出於怨則譏議未免失
於過此已然之驗也今日之紀功述徳者果能見子長
之失而持之以公則泰僖之盛典平心以叙述嘉定之
近事公心以鋪張果何患於講聞之弗遍意見之多偏
乎子長於禮書樂書之作其心出于公則辭雖畧而事
不遺於平凖貨殖之筆其心出於激則事雖詳而辭頗
[030-20a]
費此巳事之證也今之濡毫吮墨者果能去子長之短
而束之以公心則淳乾之問學大書而屢書熙元之議
論特筆而屢筆果何病於時諱之難觸事緒之難信哉
領史當盡其職恭惟皇上不自神聖篤意史牒聿求多
聞往者而州宿學賁然来思爰命參領東觀著作翩然
求去俾之自随大典有屬汗青有期甚盛舉也然愚謂
擢史職易持公心難以曽公鞏之文學見稱士類猶謂
議論不及文章以蘇公軾之才何施不可而一時朝廷
[030-20b]
猶不以之修起居注今之寵任可謂極矣其可循一時
之好惡而不直筆乎其可顧一身之利害而不實録乎
是必持金石之信心而後史可作眀君臣之大義而後
史可作是是非非以示萬世之勸懲而後史可作不然
筆而不直録而不實豈惟上負天子抑且下負所學矣
   結尾
史才互相詆訾嗚呼自獲麟以来僅有遷固之實録耳
自遷固而下幸有文正之編年也文正之史當與春秋
[030-21a]
同科豈止遷固之史云乎哉雖然文人相輕自古固然
此皆弊帚千金不自鏡之患耳班固以遷之史是非頗
謬於聖人而後人又以固之史不叙殺身成仁之美至
於通鑑編年之書乃有患其叙述太詳汨沒義理者何
工於議人而拙於議已耶上方以纂修之責属於才識
之彦作宋一經垂之無窮誅已往之奸䛕發幽祕之潛
徳愚也且欲秉筆以踵執事後無曰游夏不能措一辭
史筆直道難伸雖然人主無私心則史臣得以伸其學
[030-21b]
大臣無偏心則史臣得以盡其心順宗實録成於昌黎
庶幾行其學矣而竄定迄無全書則雖有此學如不用
何宋璟激義吴競直書可謂極其公矣而張説怨之為
甚則雖有此心如不遂何厥今眀良相逢萬無此弊區
區之私深感史筆之難而天籟之鳴有不能自己惟執事
幸恕其狂斐
 
 羣書㑹元截江網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