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7 羣書會元截江網-宋-闕名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㑹元截江網卷六
  漕運
   厯代事實
秦欲攻匈奴運糧使天下飛芻輓粟起於黄陲琅邪負
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通典/ 漢髙祖
與項羽相持於榮陽間蕭何鎮守闗中計户轉餉給軍
 髙祖曰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絶糧道不如蕭何
[006-1b]
本/紀轉漕山東之粟以給中都官嵗不過數十萬石前志/
 孝武建元中通西南夷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檐饋糧
率十餘鍾致一石其後衞青擊匈奴取河南地復興十
餘萬人築朔方轉漕甚逺自山東咸被其勞元光中發
卒穿漕渠以漕大便利 宣帝五鳯中耿壽昌奏言故
事嵗漕闗中粟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人宜糴
三輔𢎞農河東上黨太原等郡榖足給京師可以省闗
東漕卒過半通典/趙充國擊先零條便宜十二事其五
[006-2a]
曰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穀至臨羌以眎羌虜揚威
武傳世折衝之具充國/傳後漢光武命冦恂守河内轉運
給足軍糧恂以輦車驪駕轉輸前後不絶本/傳虞詡為武
都太守先是運道艱險舟車不通僦五致一用五石貨/致一石
乃按行川谷自沮至下辨開漕船道於是水運通利嵗
省四十餘萬本/傳蜀諸葛亮出軍至祁山始以木牛運其
後又出斜谷以流馬運 魏正始四年鄧艾謂良田水
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大積軍糧又通運漕
[006-2b]
之道乃開廣漕渠通典/ 隋文帝開皇三年以京師倉
廩尚虚議為水旱之備詔於伊洛汴許等十三州置運
米丁又於衛置黎陽倉於陜置常平倉於華置廣通倉
轉相灌注漕闗東及汾晉之粟以給京師又募人能於
洛陽運米四十石經砥柱之險達于常平者免其征戍
其後以渭水多沙流有深淺漕者苦之四年命宇文愷
率水工鑿渠引渭水自大興城東至潼闗三百餘里名
曰廣通渠轉運通利闗内賴之隋志/唐都長安闗中號
[006-3a]
稱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給京師備水旱故常
轉漕東南之粟髙祖太宗之時用物有節而易贍水陸
漕運嵗不過二十萬石故漕事簡自髙宗已後嵗益増
多而功役繁興民亦罹其弊矣初江淮漕租米至東都
輸含嘉倉以車或䭾陸運至陜而水行來逺多風波覆
溺之患其失十常七八其率一斛而得八斗為成勞而
陸運至陜纔三百里率兩斛計庸錢千緡送租者皆有
水陸之直唐志/開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朝集京
[006-3b]
師元宗訪以漕事耀卿條上便宜元宗初不省二十一
年耀卿為京兆尹京師雨水穀踊貴元宗復問耀卿漕
事耀卿因請罷陜陸運而置倉河口使江南漕舟至河
口者輸粟於倉而去縣官僱舟以分入河洛置倉三門
東西漕舟輸其東倉而陸運以輸西倉復以舟漕以避
三門之水險元宗以為然乃於河陰置河隂倉河西置
拍崖倉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鑿山十八里以陸
運自江淮漕者皆輸河陰倉自河西至太原倉謂之北
[006-4a]
運自太原倉浮渭以實闗中元宗大恱拜耀卿為黄門
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淮都運使凡三嵗漕七
百萬石省陸運傭錢三十萬緡是時民久不罹兵革物
力豐富朝廷用度亦廣不計道里之費而民之輸送所
出水陸之直増以凾脚營窖之名民間傳言用斗錢運
斗米其縻耗如此及耀卿罷相北運頗艱米嵗至京師
纔百萬石二十五年遂罷北運二十九年韋堅兼水陸
運使堅治漢隋運渠又鑿潭於望春樓下以聚漕舟堅
[006-4b]
因使諸州各揭其郡名陳其土地所産貨寶諸竒物於
袱上先時民間唱俚歌曰得體紇那邪其後得寶符於
桃林於是陜縣尉崔成甫更得體歌為得寶𢎞農野堅
命舟人為呉楚服大笠廣袖芒屩以歌之成甫又廣之
為歌辭十闋婦女百餘人鮮服靚粧鳴鼓吹笛以和之
衆艘以次輳樓下天子望見大悦賜名曰廣運潭是嵗
漕山東粟四百萬石自裴耀卿言漕事進用者常兼轉
運之職而韋堅為最唐志/肅宗寶應元年元載以淮河
[006-5a]
阻兵飛輓無路絶鹽鐵租賦皆泝漢而上會/要末年史朝
義兵分出宋州淮運阻絶劉晏運江淮粟帛由襄漢越
商於以輸京師 代宗廣德二年以劉晏顓領轉運租
庸鑄錢鹽鐵轉輸至上都度支所領諸道租庸觀察使
凡潭事亦皆決於晏晏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人人習
河險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運
積揚州汴河之運積渭口河船之運積渭口渭船之運
入太倉嵗運粟百一十萬石無升斗溺者唐志/劉晏領
[006-5b]
轉運按行浮淮泗達于汴盡得利病迺移書元載以為
運之利與害各有四載即盡以漕事委晏故晏得盡其
才嵗輸始至天子大悦遣衞士以鼓吹迓東渭橋馳勞
曰卿朕酇侯也凡嵗致四十萬自是闗中雖水旱物不
翔貴矣本/傳初州縣取富人督漕輓謂之船頭税外横取
謂之白着人不堪命晏始以官船漕罷無名之斂以禆
用度本/傳晏自天寶末掌出納監嵗運知左右藏主財穀
三十餘年矣及楊炎為相以舊惡罷晏轉運使復歸度
[006-6a]
支李泌鑿集津倉山西逕為運道屬于三門又為入渭
船輸米渭橋大倉米至凡百三十萬石遂罷南路陸運
唐志/ 德宗時江淮米不至六軍脱巾呼於道上憂之
甚㑹韓滉運米至陜上喜謂太子曰米已至陜吾父子
得生矣通/鑑秦漢時故漕興成堰東達永豐倉韓遼請疏
之自咸陽扺潼闗三百里可以省車輓之勞宰相李周
言以為非時文宗曰茍利於人陰陽拘忌非朕所顧也
議遂決堰成罷輓車之牛以供農耕闗中賴其利唐志/
[006-6b]
   偶句
輦車驪駕而中天之基以成
木牛流馬而峙鼎之勢以就
有蕭何之轉餉則漢軍無乏食之憂
有韓滉之運米則唐人免脱巾之變
劉晏設舟載之策米斗减錢者九十
耀卿得置倉之利陸運省緡三十萬
三十鍾而致一石則秦人之耗不可支
[006-7a]
十萬斛而七十緡則唐人之費為甚省
漢穿渭渠以通漕運故闗東之粟為易達
隋置洛倉以相灌注故汾陽之粟為易輸
有蕭何以居闗中則餽餉日給足以佐髙祖之創業
有冦恂以守河内則軍食日裕足以成光武之中興
   皇朝事實
太祖建隆元年汴都仰給漕運故河渠最為急務先是嵗
調丁夫開浚糗糧皆民自備丁夫詔悉從官給 二年命
[006-7b]
給事范陽劉載浚五丈渠以通東方之漕上因曰煩民奉
己之事朕必不為也開導溝洫以濟京邑蓋不獲已初五
丈河泥淤不利行舟詔陳承昭於京城之西夾汴河過斗
門自榮陽鑿渠百餘里引京索二水通城壕入斗門架流
于汴東滙于五丈河以便東北漕運 開寶四年以王明
為廣南諸州轉運使王師南伐嶺道險絶不通舟車但以
丁夫負荷糗糧數萬衆仰給無闕 五年三司言倉儲月
給止及明年二月請分屯諸軍盡率民船以資江淮漕運
[006-8a]
上大怒召判三司楚昭輔切責之昭輔詣皇弟光義泣告曰
舊定八十日一運一嵗三運今若去淹留之虚日則嵗可
増一運矣光義以告上從之並長/編八年范旻為淮南轉運
使每嵗運米萬餘石以給京師時論許其有心計㑹/要 太
宗太平興國八年初置水陸發運於京師以許田王賔許
昌裔同知水路發運王繼昇劉蟠同知陸路發運凡一綱
計㡬舟每舟計所給挽船之直悉以附主綱吏令自僱民
勿復調發凡水陸舟車輦運官物及財貨之出納悉闗報
[006-8b]
而催督之自是貢輸無滯矣
雍熙元年以喬維岳為淮南轉運使先是淮河西流三
十里曰山陽灣水勢湍悍運舟所過多罹覆溺維岳規
度開故沙湖又創二斗門于西河第三堰設門蓄水俟
故沙湖平乃泄之建横橋於岸築土累石以固其址自
是盡革其弊而運舟往來無滯矣並長/編 淳化四年楊
允恭盡籍三路舟與所運物數令諸州擇才吏悉集允
恭乃辨數授之江浙所運止於淮泗由淮泗輸京師行
[006-9a]
之一嵗上供者六百萬焉通/畧至道元年先是汴河嵗運
江淮米三百萬石菽一百萬石黄河粟五十萬石菽三
十萬石惠民河粟四十萬石菽二十萬石廣濟河粟十
二萬石凡五百五十萬石非水旱大蠲民租未甞不及
數是嵗汴河運米至五百八十萬石 真宗景德元年
宋雄監河隂屯兵雄習河渠利害因領䕶汴口均節水
勢以濟江淮遭運 四年先是江淮嵗運米輸京師未
有定制是嵗始定六百萬石嵗額 祥符二年江淮發
[006-9b]
運李傳言江淮廩粟除留州約支及三年外當上供者
凡一千三百餘萬石每嵗水運止及五百萬今嵗當及
七百萬望少損其數上曰足食養人之本豈患太多耶
 仁宗天聖四年定江淮制置發運司嵗漕米課六百
萬石初景德中嵗不過四百五十萬石其後益至六百
五十萬石故江淮之間穀常貴而民貧呉耀卿請約咸
平景德嵗漕之數立為中制故裁減之 慶厯三年江
淮嵗漕不給京師乏軍儲大臣以為憂范仲淹言許元
[006-10a]
可獨辦擢元江淮兩浙荆湖制置發運判官元曰以六
路七十二州之粟不能足京師吾不信也至則命瀕江
州縣留三月糧餘悉發之逺近以次相補引千餘艘轉
漕而西未㡬京師足食 嘉祐元年張方平為三司使
畫漕運十四策宰相富弼讀方平奏上前晝漏盡十刻
侍衛皆跛倚上太息稱善弼曰此國之大本非常奏也
悉如所啟施行其後未朞年而京師有五年之蓄
神宗元豐六年江淮等路發運使蔣之奇嵗漕穀六百二
[006-10b]
十萬石之奇入覲上勞問備至之奇因條利病三十餘
事多見納用並長/編 髙宗紹興五年李光言陛下駐蹕
東南江浙實為根本之地自兵興以來科須百出民力
既殫理宜優䘏今州縣綱運漕司既不任責轉輸之職
趣辦州縣乞求舊例應州縣上供及軍糧錢帛並令漕
司計置綱運專差使臣專綱起發其水脚糜費等錢乞
依條將直達係省頭子錢樁充漕司不得互用詔諸處
轉運司措置依此施行㑹/要十一年初建康屯重兵嵗費
[006-11a]
錢八百萬緡米八十萬斛𣙜貨務所入不足以贍至是
禁旅與諸道之師皆至葉夢得被命兼緫四路漕計以
給饋餉軍用不乏故諸將得悉力以戰朝廷益嘉之係/年
録/二十年上曰比縁河流淺澁綱運遲緩已令内帑支
降錢五百萬貫以佐調度聖/政
   偶句
陳恕同知利害而有真鹽鐵之號
李溥盡知錢穀而有發運使之除
[006-11b]
江淮之間輦運相繼范旻之主漕計也
瀕海之粟千艘而西許元之為判官也
淳化上供六百萬以允武之為淮浙發運也
祥符上供七百萬以李溥之為江淮發運也
范旻嵗運倍於正元太宗曰實我倉廩卿之功也
丁謂運米數倍唐朝真宗曰國儲有備卿等力也
至道以前黄河五十萬惠民四十萬而汴河則三百萬
熙寧以後廣濟六十萬惠民六十萬而汴河則六百萬
[006-12a]
   經傳格言
粟行三百里則國無一年之積粟行四百里則國無二
年之積粟行五百里則衆有饑色管/子千里饋糧士有饑
色 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KR2055秆一石當吾二十石並/孫
子/
   偶句
粟行五百里則衆有饑色此運糧之為害也
食敵一鍾則當吾二十鍾此因糧之為利也
[006-12b]
   名臣奏議
漢隋唐漕運因革歐陽修上仁宗漢初嵗漕山東粟十
數萬石是時運路未修其漕尚少其後武帝益修渭渠
至漕百萬餘石隋文帝時㳂水為倉轉相運置而闗東
汾晉之粟皆至渭南運物最多其遺倉之迹往往皆在
然尚有三門之險自唐裴耀卿又尋隋跡於三門東西
置倉開山十八里為陸運以避其險率泝河而入渭當
時嵗運不減二三百萬石其後劉晏遵耀卿之路悉漕
[006-13a]
江淮之米以實闗西後世言能經財利而善漕運者耀
卿與晏為首耀卿與晏初理漕時其所得少至其末年
所入十倍是可久行之法明矣
本朝漕運之費倍於古蘇轍上神宗曰漢唐以來重兵
分於四方雖莫大之憂而饋運之勞不至於太甚祖宗
受命懲其大患而畧其細故斂重兵而聚之京師根本
既強天下承命而服然而轉漕之費遂倍於古凡命東
南之米每嵗遡汴而上以石計者至五六百萬山林之
[006-13b]
木盡於舟楫州縣之卒斃於道路月廩嵗給之奉不可
勝計徃返數千里饑寒困迫每每侵盜雜以他物米之
至京師者率非全物矣由是觀之今世之糴法以其力
致之而不計其患非法之良也
漕運急則民困朱熹上光宗建炎以來指揮兵多權宜
科次又復數倍供輸日久民力已殫而間者諸路上供
多入内帑是致户部經費不足遂廢祖宗破分之法而
上供嵗額必取十分登足而後已期限迫促科責嚴峻
[006-14a]
監司州縣更相督迫唯務自寛已責何暇更察民情捶
撻號呼有使人不忍聞者而州縣嵗入多作上供起發
則又於額外巧作名色夤縁刻剥此民力之所以大窮

   偶句
畫漕運十四䇿者張方平之在嘉祐也
條利病三十事者蔣之奇之在元豐也
張方平論漕運以河渠為主熙寧/八年
[006-14b]
歐陽修論漕運以河渠為先康定/元年
賈宇請開揚州古河嵗省官費功利甚厚
文彥博言自汴入河用力不多所費極少
修勸農之法以省江淮漕運則陳濟之議也
去兵吏之冗以減江淮漕運則仲淹之請也
景德間定江淮運米六百萬石從李溥之請也
天聖間減江淮運米五十萬石從呉耀卿之請也
   諸儒至論
[006-15a]
本朝漕運凡四東萊曰本朝定都於汴是時漕運之法
分為四路東南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師陜西之粟自三
門白波轉黄河入汴至京師陳蔡一路粟自惠民河至
京師京西之粟自廣濟河至京師四方之粟有四路四
條河至京師然而本朝所謂嵗漕六百萬石專倚辦江
淮其所謂三門白波之類非大農仰給之所惟是江淮
最重在祖宗時陸路之粟至真州入轉般倉自真方船
即下貯發運司入汴方至京師諸州囘船却自真州請
[006-15b]
鹽散於諸州雖有所費亦有鹽以償之此是本朝之良

漕運當各從其便張守曰祖宗以來毎嵗上供六百餘
萬斛悉出於東南而轉輸未甞以為病也今宜以兩浙
之粟專供行在而江東之粟以餉淮東江西之粟以餉
淮西荆湖之粟以餉鄂岳荆南量所用之數責漕臣將
輸而歸其餘於行在錢帛亦然恐未至於不足也
漕運必因水勢華子西曰蕭何發敖倉之粟以飽韓信
[006-16a]
之師皆得之於河渭之順流孔明下巴蜀之粟以餉荆
州之卒皆藉夫嘉陵一江之力隋人開汴水而淮漕以
通呉人堰京口而可以運江南之粟
   主意
得人則漕辦論餽餉之計於今日者一曰因地勢二曰
便民力而已要其所以致是者必得人任其責也夫興
師十萬日費千金千里餽糧士有饑色民食之不可不
講也尚矣三代而上兵農一致無事則出耕有事則習
[006-16b]
戰故餽餉自給糧道不絶未聞有餽兵之勞自兵民既
分不能以自養雲屯萬竈日仰食於縣官而上之人始
有廩給不繼之憂要之經理之有其人則雖當干戈擾
攘之中而常見其有餘經理之無其人則雖當平居無
事之際而亦見其不足方漢楚相距滎陽成臯間兵無
見糧髙帝若難乎為力矣得一蕭何以任守闗之責則
餽餉日給而不聞其有匱乏之虞三國鼎峙蜀處偏方
軍食之計先主方難乎為力矣得一諸葛亮以任其責
[006-17a]
則木牛流馬之運亦不見其漕運之苦兵食之餽必得
人若此而後可以論餽餉之計矣
省戍則漕減言省運之䇿易為省戍之䇿難蓋邊民之
困起於餽運餽運之困起於戍兵兵精則戍可省戍省
則餽運亦省餽運省則邊民之困可以少瘳矣昔在熙
河之師並邊之民相從于役乘沙道河死者枕籍毎讀
國史至此未甞不浩歎夫兵禍之酷也而孰知厥今淮
襄千里之地均罹此毒而棗陽浮光之役有不可言者
[006-17b]
矣荷戈以戰民之死者半負檐而輸民之死者又半為
民上者可不思所以處之乎昔之所急者屯田今屯田
間興而不足仰給則充國之便不足施也昔之所務者
和糴今和糴已行而不足取辦則壽昌之計不足用也
昔之所病者道險今千里如掌以邊為囷諸葛亮木馬
牛之法又無所取也不知兵戍之已多而唯曰餽餉之
難省不已拘乎
經久權宜之説有經久之宜有權時之宜經久之宜可
[006-18a]
講於暇豫平居之間權時之宜可施於倥&KR1555多事之際
何者天下之事公私雖不兩便然未有彼此之俱扞格
者也利害雖不兩立然亦未必有利而無害者也抑亦
視時宜之緩急利害之輕重於公私之間焉蓋今日漕
運之説是也
   警段
為國便為民病比年以來和糴之抛降夥矣疲氓剜肉
勉強送輸積粟埋梁中外填溢散漫諸郡易有侵耗之
[006-18b]
憂揔括一司兼有漕運之利於是議者請置轉般一倉
專為儲糴之地是知便國之良畫矣然曩時派數雖多
倉庾未建而或者猶以糴艱為憂猶以取運為苦而其
數或少殺今焉亦有髙廩萬億及秭既可無弊蠧之欺
宜為折閲之慮何憚而不可為愚恐繼此糴事無窮已
之時舊逋未償新數已抛矣鉅室告匱下户重困矣其
如民之不便何故曰法有便於國而不便於民者今之
轉般倉是也
[006-19a]
有民害有官弊陸運何始乎始於秦之飛芻輓粟乎水
運何始乎始於春秋汎舟之役乎甞謂陸運之弊其弊
在民水運之弊其弊在官蕭何計户轉輸以給軍食號
稱良法然猶有老弱疲轉餉之語則陸運之弊民也明
矣吾漕長安之粟風波覆溺十常七八率一斛而得八
㪷為成勞則水運之弊官亦明矣夫軍民百萬之衆而
仰給於漕計此事之不容廢者然省冗食之繁行屯田
之䇿獨不可少減其半乎不然木牛流馬囊米載舟必
[006-19b]
有孔明劉晏之術而後可也
   偶句
行齎居送而煩費億萬
舟運陸輸而虧折過半
   事證
唐魏漕運漕運之法古甞行之矣置倉以貯江淮之粟
凡三年運七百萬石者非裴耀卿不能也自陳項以至
壽春之地開廣漕渠逮于江淮者非鄧艾不能也茍得
[006-20a]
其人則縁水置倉轉相受給豈不可為而奚有行齎居
送之患哉
漢唐漕運自秦罷侯置郡漕法始講致瀕海之粟輸北
河之倉蓋以三十餘鍾而致一石而民始病矣然則秦
為漕運之俑乎漢初京師之用止仰近郡諸侯之粟不
歸天子當時闗東之漕僅數十萬石而已其省何如也
及武帝以後山東漕益而為百餘萬石既而縣官廩食
者衆則河漕又益而為四百萬石繼而言利之臣愈請
[006-20b]
増益則山東之漕且至六百萬石焉迨至軍旅既息之
後每嵗漕榖為石猶不下四百萬唐初府兵之法未壞
平時無事身居田畆一有征行自為調度當時闗中之
漕不過十萬而已其省何如也及明皇天寶以後每嵗
三百五十萬廣德嵗轉亦不下百一十萬甚至江淮之
運少緩六軍脱巾於道韓滉之米一至君臣舉酒相慶
則唐人所以倚辦於此可謂急矣噫引渭穿渠之謀不
見於髙文之時而見於武帝之世泝河入渭之説不用
[006-21a]
於太宗之日而用代宗之後蓋漢唐中年以兵費之故
所以屢講而屢詳其勢不得不然也噫漢以用兵而費
財唐以養兵而蠧粟養兵者未可遽息用兵者朝罷而
夕安此唐之漕運又加詳於漢也大抵漢漕皆仰於山
東唐漕皆仰於江淮故武帝時潘系言漕者山東也𢎞
羊益漕者亦山東也葢江淮之漕未通而多仰於山東
矣天寶以後劉晏所漕者江淮也韓滉所漕者亦江淮
也蓋諸道之漕不通而皆仰於江淮矣此漢唐漕法之
[006-21b]
本末也
厯代諸人通漕戰勝攻取則惟韓信漕給餉餽則惟蕭
何而誅秦蹙項迄成帝業以裴度緫淮西之役而財𨽻于
皇甫鏄而奏伐蔡之捷以德裕緫澤潞之師而財𨽻於
杜悰而䇿討叛之勲吁韓信裴李所以成大功者皆諸
人漕運之力也
祖宗四河通漕國家都汴四方輻湊逺近俱便過於漢
唐是時漕運之法分為四路東南之粟自汴河而至陜
[006-22a]
西之粟自黄河而入陳蔡之粟自惠民河通之京師之
粟自廣濟河通之然論四河之利害汴河為重黄河次
之而惠民廣濟又其次也何以言之視諸道所漕之數
廣濟十二萬惠民四十萬黄河五十萬而汴河至三百
萬於此可見矣故汴河以發運使副領之黄河以運使
判官領之而惠民特命催綱廣濟特用使臣然本朝所
謂嵗漕六百萬石專倚辦於江淮其他三河所入非大
農仰給之所惟是江淮最重故獨於汴河漕法為詳也
[006-22b]
中興專侍江淮自翠華暫臨呉㑹前日漕運之計如置
倉以轉輸散鹽以供費時異事殊皆可畧矣獨以謂祖
宗時養兵未必多於今日也京師嵗貢亦未必過於今
日也而有四路轉運之供餽陜西之運陳蔡之運京西
之運有所未至則所恃者江淮耳今夫民力困竭天時
變易要不可專恃於此往者申請欲以兩浙近甸置塲
糴米以減東南之嵗入庶乎不虚此而盈彼亦一䇿也
張文定畫漕運十四䇿宰相讀於上前漏盡十刻而仁
[006-23a]
宗深歎為國計大本非常奏也夫一漕運而講明之詳
至有十四䇿以見足國裕民之計不容輕議
   時政
今日當汰冗食今日㳂邊營屯星分棊布不知其㡬非
特浮光棗陽之戌未撤也其能果無老弱可汰者乎其
果皆勇敢精鋭而無冗食者乎若猶未也則老師費財
古人所戒冗兵之汰善將者每先焉是必汰其冗食以
為省餽運之計餽運既省則邊民可轉而歸南畝轉餉
[006-23b]
之勞庶可少息廩給之費庶有所繼如是則舟運可也
陸運亦可也又何有單寡隔絶之慮乎雖然是餽特運
計爾若夫經久之謀則淮甸之地猶未盡墾使得如鄧
艾羊祜之徒講行屯田之䇿是又有餽運之一端也若
以為事難卒行則及今淮甸嵗豐舉行陸宣公和糴之
議亦所不容緩權以和糴經以屯田豈獨可以濟餽運
而已乎
今日至勞逺餉自邊方驛騷以來廟堂以餽餉為重緫
[006-24a]
司以給餉為難州郡以轉餉為苦邊閫以請餉為急上
煎下迫至此靡底水載陸搬漕運不絶而邊人猶以乏
用告日攢月計如恐不及而戎司猶以寡積言丁夫勞
瘁僵仆枕藉而督部猶以後期斥何也蓋昔人之餉軍
因地以為餉而今之餉軍則越境以致餉此千里饋糧
士有饑色正兵法所謂師不宿飽者也向者京湖富實
隨復諸州皆產米之鄉土地所有儘有餘力今產米之
地莽為荆榛兵屯既増贅食又衆地之所產不足供億
[006-24b]
於是取辦於江西之糴頃又取辦於江東之糴今又轉
其糴於呉門矣窮山倒海不足以應其需椎肌剥膚不
能以充其數況呉門之米輦轂之重屯寄焉浙西之民
食藉焉當此豐穰猶切凜凜脱有水旱胡以相䘏謀國
者詎可姑為支撑之計而不思變通之䇿乎
清野為餽餉害今之所苦於餽餉者其禍皆始於清野
蓋邊城之地有人民則有耕稼有耕稼則有糧穀官既
可賴其賦入之輸而糴又可為就便之利今也邊之所
[006-25a]
存孤城巋然無人民無耕稼始不得不仰於内郡之餉
餉之所仰者廣始不得不出一切不得已之政今欲通
其變而紓其急則亦有反清野之説而已
   偶句
慮循目前非漕計也
剥下奉上非漕計也
萬竈列屯率皆待哺
千里餽運寧無煩擾
[006-25b]
自轉般之法行而君子以為便
自直達之法用而識者以為憂
蜀漢之粟順流而下以供荆襄之軍
閩浙之舟水運而上以供中都之用
   結尾
漕運要在得人竊謂強兵之道在食足食之政在人得
其人以任饋餉之責則糧道不絶可以制強楚而有餘
無其人以任和糴之寄則湟中虚數雖欲捍先零不足
[006-26a]
今日居四緫之任者固皆漢之蕭何唐之劉晏矣惟上
之人明詔申儆俾之多方調度悉力經營如周申之峙
糧金城之積糓則士飽而歌馬騰於槽之詩將復用於
今日矣傳曰待其人而後行謀國者毋曰常談
漕運不如屯田抑又論之輦粟以給一月是給一月而
已也一月之外其能給之乎輓漕以餉一嵗是餉一嵗
而已也一嵗之外其能餉之乎惟夫屯田之規烽燧不
驚則執耒耜以耘耨羽檄一馳則被甲胄以征行 髙
[006-26b]
宗皇帝書趙充國傳賜邊臣以講求營屯之政誠以不
擾於民則民享安逸之利服勞於兵則兵無驕脆之憂
得粟百斛愈於在外之千斛得藁一束愈於在外之十
束見其利未見其害見其益未見其損愚又愛其法之
可以經逺所惜者邊臣之鹵莽爾循是而行兵食其不
足乎惟上之人留意
言省漕之䇿難仰又有聞焉言通漕運之䇿易言省漕
運之䇿難昔呂源甞言於髙宗矣吉州起發金銀輦入
[006-27a]
京師朝廷頒收糴金銀降付江西吉州起發紬絹輦入
京師朝廷給岳飛軍糧搬赴吉州彼此勞費擾動一吉
州且然他可知矣較移用之更互蠲出入之勞擾獨非
省漕運之一䇿乎若夫修勸農之法以省江淮漕運如
陳靖之議去冗兵冗吏以減江淮漕運如范仲淹之請
此非根本説也而未可以易言也在今日而驟言之激
長江之水以救涸轍之魚君子謂之不知務
 
[006-27b]
 
 
 
 
 
 
 
 羣書㑹元截江網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