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7 羣書會元截江網-宋-闕名 (master)


[019-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㑹元截江網卷十九
  法度
   歴代事實
伏羲氏始王天下未有前聖法度故仰則觀象于天俯
則察法于地白虎通/ 黄帝始制法度得道之本萬世
不易同上/ 堯虞舜行堯之道法度彰揚問道/ 舜叶
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舜典/儆戒無虞罔失法度大禹/
[019-1b]
謨/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孟/謹乃憲欽哉益稷/
 禹聲為律身為度本紀/有典有則貽厥子孫五子之/
歌/三代稽古法度彰前律厯志/ 太甲曰予小子不明
于德欲敗度縱敗禮 盤庚教于民由乃在位以常舊
服正法度書 文王倬彼雲漢為章于天注/雲漢其為
文章譬猶天子為法度於天下棫樸/ 武王不役耳目
百度惟正旅獒/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
語二十/ 成王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正乃時巡考制
[019-2a]
度於方岳周官/秦孝公内立法度賈誼論/ 漢之初興
法度草創略依秦制後百官志/蕭何治未央宮上見其
壯麗曰何治宮室過度也本紀/ 文帝賈誼以漢興天
下和洽宜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
其儀法奏之帝謙遜未遑也本傳/武帝外攘四夷内改
法度前紀史傳/ 宣帝元帝見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
名繩下嘗言陛下持刑太深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
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本紀/唐興治荒剔蠧討究儒術以
[019-2b]
興典憲韓愈傳/ 太宗魏徵曰若擇前代憲章發明王
道則臣請以周典惟所施行文中子/天下新定臺閣制
度憲物容典率房杜二人討裁杜傳/ 太宗之治制度
紀綱之法後世有以憑藉扶持而能永其天命歟 憲
宗元和之間百度修舉裴垍傳/
  偶句
   虞夏法度彰於襲爵之時
   殷周法度彰於稽古之際
[019-3a]
   舜聖人也不嫌乎失法度之戒
   晉侯國也猶謹乎守法度之敘
   舜法可傳每權輿於通變宜民之時
   禹度已彰亦胚胎於隨時制宜之
   無為垂拱之時伯益猶進問失之戒
   既醉太平之世周公亦作六典之書
   誦臯陶之歌則知乃憲之所當謹
   讀蔡仲之命則知厥度之不可改
[019-3b]
   請改制度不廢於後元富庶之日
   詔頒憲度無重於永平熙洽之秋
   皇朝事實
太宗至道中謂侍臣曰漢晉以來紀綱大壞朕革故鼎
新别作朝廷法度見紀綱門/ 真宗語張齊賢曰先朝
皆有成憲但與卿遵守致中和耳劉承規使人求節度
上諭王旦旦曰陛下所守者祖宗典故典故所無不可
聽也 仁宗令范仲淹等奏當世務仲淹上奏曰國家
[019-4a]
革五代之亂垂八十年紀綱制度日銷月損不可不更
張以救之然欲正其本必揣其末顧陛下行之庶幾法度
有立紀綱再振矣 慶厯中命天章閣侍講王洙集賢
校理余靖秘閣校理孫甫知諫院歐陽修同編修祖宗
故事初樞密副使富弼上言自古帝王理天下未有不
以法制為守法制既立然後萬事有經而治道可必也
請選官編三朝典故置兩府以為模範 嘉祐中樞密
副使胡宿顧惜大體羣臣言及利害多更張庶事以革
[019-4b]
宿弊宿厭之曰變法古人所難不務守祖宗成法而徒
紛紛無益於治 神宗朝樞密院言凡闗祖宗以來法
制所宜施於逺並刪取大㫖著為書二不幸 金陵用
事盡取祖宗一切法度而更張之 陳莹中言熙寧以
來三十年間天下法度凡四更改熙寧改治平元豊改熈
寧元祐改熙豐紹聖改元祐上問方今治道何先安石
對以擇術先又問施之設以何為要而安石以變風俗
立法度為急 哲宗初范純仁謂司馬光曰法固有不
[019-5a]
便然亦不可暴革蓋為治惟去太甚尔又況法乃有司
之事宰相當為天下搜人才布列位則法度雖有不便
於民者亦無所患不得人雖良法亦足為民病 高宗
嘗曰朕思創業固難中興亦不易中興又須顧祖宗已
行法度如何壞者欲振墜者欲舉此實艱難 孝宗丁
亥詔曰朕惟太上臨御三紀法令典章燦然備具嗣位
之初深懼墜失其議設官裒集紹興以來詔㫖以聞
  偶句
[019-5b]
   太宗非别作法度何以革五代廢弛之風
   仁宗非張更制度不能振歴載因循之弊
   仁宗至治或者猶悼法制之不立
   高宗中興聖意且慮法度之未舉
   熙寧治道何先之問王安石以立法度為奏
   慶厯當世何務之問范仲淹以更法制為言
   經傳格言
制而用之謂之法推而行之存乎人 節以制度不傷財害
[019-6a]
民君子以制度數議徳行 魚麗慶則法度缺矣詩六月/上有制
度則民知止國語/君子作法於凉其弊猶貪作法於貪弊將
若之何左昭四/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左昭十/二今民
賣僮者為之綉衣絲履偏諸緣内之閑中是古天子后
服所以廟而不宴者也而庶人得以衣婢妾白縠之表
薄繒之裏縺以偏美者黼綉是古天子之服今富人大
賈嘉㑹召客者以被墻古者以奉一帝一后而節適今
庶人屋壁得為帝服倡優下賤得為后飾然而天下不
[019-6b]
屈者殆未有也且帝之身自衣皂綈而富民墻屋被文
綉天子之后以緣其領庶人嬖妾緣其復此臣所謂舛
賈誼策/秦之有司負秦之法度秦之法度負聖人之
法度楊先見太上無法而治法非所以為治也楊子/
度文采所以明尊卑異貴賤而勸有德也董子/宜民通
變天下無弊法文中子/
   名臣奏議
乞編典故為模範富弼上  仁宗近年綱紀甚紊隨事
[019-7a]
變更至使民力殫竭國用空虚吏員冗而卒未得人政
道缺而将變於亂賞罰無準邪正未分夷狄交侵寇盜
充斥師出無律而戰必敗令下無信而民不從如此百
端不可悉數臣今欲選官置局将三朝典故及討尋向
來諸司可用文字分門類聚編成一書置在兩府俾為
模範庶幾弊法漸除此救禍亂之本也
   諸儒至論
法立而人心定聖人為之法使天下強弱小大貴賤逺
[019-7b]
近莫敢不一於法焉由法者安不由法者危如是故法
立法立而天下之心定而治道畢矣法為貴君位次之
法壞則民亡民亡則君如之何其尊且安也故人主尊
法懼法之不立也故以身先之懼天下之慢法而法壞
也故一舉事而不敢忘法賞罰以法號令以法取予以
法廢置以法殺生以法動静以見法如神物而不敢侮
如天墜地設不敢輒破壞改易也不以一事小害而損
法不以一時茍利而増法使天下無有不由法而自為
[019-8a]
者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謀辯者不得越法而言士不得
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李邦真法原/
修吾身以行古制或問明道曰必有闗雎麟趾之意然
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何也曰須是閨門袵席之微積
累薫蒸洋溢天下無一事一物不被其化然後可以行
周官之法度不然則為王莾矣朱氏/
   主意
有躬行有法制有躬行有法制躬行所以風天下法制
[019-8b]
所以服人心二者並行而不相悖則民志定風俗同而
天下之治舉矣昔嘗觀成周之時上自公卿之尊下自
庶民之卑其等級次第尺寸不敢易纎毫不敢踰舉一
世之人皆安於法度分守之内志意精專視聽純一易
直渾厚以上令而莫肯有僣差無度以干王政之誅者
意必有殊尤卓絶以轉移於觀感之下及觀太宰之職
則知大臣之所以格君心者雖微必謹有如次舍幕帟
之事醯醢酒醤之微洒掃使令之役凡闗於人主之身
[019-9a]
者莫不兼司並掌而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
為民極使朝不混市野不同國人不侵官諸侯不敢僭
天子之制公卿不敢謀啇賈之利而後知古人之所以
變風俗者固在躬行以為之本而又以法度為之輔也
有弊俗無弊法有弊俗無弊法法之弊以人權法可矣
俗之弊舍法而任人未可也禮義昭明習俗醇厚時則
上下之間知有公而不知有私是雖不待立法而人亦
不至於循情而況可任法不任人乎禮義浸微習俗漸
[019-9b]
變時則上下之間狥公狥私者不一是雖法不專用而
人心尚或有守而況可不以人法並行乎禮義益蝕習
俗盡壞時則上下之間知有私而不知有公是雖有法
具存方以人而壞法而況可任人而不任法乎
  警叚
子孫不可變祖法人君創一代之法必有賢子孫然後
能守之其君臣相與維持其法度有損益無變更自一
家推之其祖宗創業之勤所以立為一家之法者其伏
[019-10a]
臘之用若何當如何其侈儉也其設施之制若何當如
何其廣狹也外而有王祖之輸内而有私室之奉又當
如何其支吾也一旦非人而繼之奢儉廣狹悉從巳欲
而又疎逖老成之訓無與救藥其不隳祖宗之積累者
幾希天下何以異是哉天下值多事則可變法大抵久
安之世無事之時人心樂因循而憚改作風俗喜安静
而惡紛擾加以弊根盤固者未易以遽揺法制已墜者
不能以卒復故其為之也常難多故之後無聊之時人
[019-10b]
心望拯救而思更革風俗厭湮鬱而待更變加以紀綱
久玩者可乗此以更新舊典乆廢者可因是而修復故
其革之也常易
  偶句
   朝廷所以定此法也
   官吏所以行此法也
   法制既定則天下有常心
   經制不立則天下無善治
[019-11a]
   事證
周公經制大畧周家之制上自朝廷之紀綱下至井里
之經畫文之以禮樂施之以刑政其為條目無一不備
舉矣屬之於三百六十官周公所以遺周家子孫世世
憑籍之業者在是矣嘗攷六官之所掌切有怪於周公
立法之意冢宰之職六卿之最尊者也所率之屬有君
嬪婦閹寺之類等而上之莫尊於三公乃無嘗職亦無
定員豈周公固詳於小而畧於大耶蓋周公以一人内
[019-11b]
之治責之輔佐以䙝近之微臣亦統之大臣此皆後世
公卿宰相之不得預者周公深意之所寓獨可不密耶
漢不能法古制井田古制也秦為阡陌而漢因之封建
古制也秦為郡縣而漢因之黄屋左纛秦之儀而漢不
可更制乎丞相太尉秦官漢獨不可正名乎藏於理官
寢以不著則漢之理何觀焉施於朝廷皆以鄭聲則漢
之樂何尚焉議郊祀則斷以䜟緯制三公而事歸臺閣
古制固如是乎
[019-12a]
漢子孫能守其法高帝得天下與其子孫立一代之法
不過曰蕭何之律令孫蒼之章程叔孫之禮儀韓信之
軍法與夫丹書鐵券之盟金匱石室之藏耳子孫終漢
之世不敢經意於法度之外君臣上下惟曰是高帝之
天下是高帝之約束是以文帝遵之六十餘年海内殷
富黎民醇厚一旦好大喜功之武帝輔之以深文巧詆
之臣盡取約束紛更之海内虚耗不旋踵而見于時直
臣為之力爭寧負武帝而不忍負高帝之法度也既而
[019-12b]
宣帝中興一切振刷武昭之餘蠧總核信必以嚴其始
制度自有之言至作色為太子言之又有賢宰相數陳
便宜拳拳以奉行故事以正輔其不及至於劉氏不王
之一語終漢世守之當時有欲變更大臣為之犯色廷
爭漢之子孫大臣可謂賢哉東業/
唐法不能無弊有太宗之制寖隳於中睿而蕩然大壞
於開元天寳之間至肅代以來遂不可以復返夫使兵
衛之法存則本強支弱蕃鎮何由不陸梁自府兵變為
[019-13a]
長從之騎而重兵偏聚於二邊於是兵強則有内患兵
弱則有外患而藩鎮夷狄不可支矣夫使省府之制存
則近習不預政事何由有怙權之宦官用舍參之公論
何有植私之朋黨故自省府之制壞於權臣移於嬖倖
於是宦官干政機外庭立黨論而宦官朋黨不可支矣
是故以德宗之強明本非姑息之主惟其四體不能伸
縮故紛然於初勃然於後奮然而怒修然而為藩鎮夷
狄之強亦末如之何也已以文宗之英武本非懦弱之
[019-13b]
主惟其太阿倒持而膏澤之不下流也故信用非人適
足以取辱忿嫉無謀適足以益禍宦官朋黨之盛亦末
如之何也
唐法度粗立嗚呼李唐三百年之變亦多矣藩鎮起釁
於專兵夷狄起患於借寇宦官之禍生於國本之不立
朋黨之禍生於國論之不定唐君臣之所共知也明知
之而不能去盍亦反思其改乎唐興之初天下分為十
道而邊鄙常有重兵非無方鎮也征伐四夷更無虚歲
[019-14a]
非無夷狄也宮禁掃除之役非無閹人也君子在朝而
小人或相參焉又非無邪正之雜處也為天下國家者
豈必盡去夷狄除小人削藩屏而後能立家國者耶使
吾紀綱尚存法度未壞則在彼雖存不足為吾患也豈惟
不足為吾患皆吾之臂指惟命是聽而已
先正重於變更我祖宗之有天下也事為之制曲為之
防二三大臣相與世守之人曰更制度呂䝉正曰不可
更也人曰改命令朱巽曰不可改也為王文正則曰祖
[019-14b]
宗之法具在吾不敢有所改作為李文靖則曰朝廷之
制具在吾不敢有所更張此先正之重於變更也
仁宗變通景祐天子取曩時之紀綱而振肅之國事舉
矣慶厯大臣取積世之宿弊而革去之國論定矣取而
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蓋同此道也
嘉祐以來失因循嘉祐治平以來積寛之弊轉為舒緩
積弱之弊流為安靡天下之務幾於柔軟而不振朝廷
之制幾於廢弛而不舉皆因循之過也
[019-15a]
神宗熙寧變法道必有偏吾舉其偏可也盡變其道不
可也法必有廢吾起其廢可也盡廢其法不可也革而
當其悔乃亡荆公何如不慮及此哉嗟夫常平良法也
變而為青苖馬鹽良法也變而為保馬差役之法誠不
能無弊矣變而免役而免役之害有甚於差募兵之法
亦不能無弊矣變為民兵而民兵之害有甚於募市易
之法行而民無餘財科舉之法行而士無素學以至水
利也淤田也省州縣也皆私意之剏為也中更元祐正
[019-15b]
道復伸又復轉為紹聖矣崇觀姦臣祖述紹聖宣政姦
臣祖述崇觀紛更之禍延及叔世又重為之扼腕也高
宗復法議熙豐之法度則曰神宗之意初實不然言紹
聖之繼述則曰帝王之孝豈在於是大哉高宗之言乎
明哉高宗之見乎高宗語范宗尹/
   時政
今日任例不任法二曰守法革例以正朝綱蓋為治者
任人其次任法任人則法在其中任法則徒法而已至
[019-16a]
於任例則人與法俱廢矣純於任法且不可況純於任
例乎純於任例今日之謂也邊聞奏辟惟意所擇雖碍
法而不顧選人改秩惟私是行雖冒法而不問銓選注
擬惟聞某人相與人例為銓法為之破壞舍選推遷惟
聞其人用禀人例而舉法為之掃蕩以至於賍貪狼籍
彈墨未乾屈國法而校拭之日暮途逺冒増年甲私王
爵而寵秩之朝綱之紊甚矣邇者諫坡被㫖裁正弊例
而舊染汙俗為之一新然而人心積習之久終未開丕
[019-16b]
應傒志精白以承休德豈非今日内治之一弊歟晉/
   結尾
先謹吾身之法度雖然人主一身萬事之綱領係焉必
吾身有法度然後能定天下之法度是又不可不知也
故中庸言為天下國家有九經必自於修身太學之治
天下之道必本於正心身修而心正則天下國家之法
度整整乎有條理矣故大綱小紀詳法畧則此法度也
而非法度之本也檢柅其身心規矩其踐履言思為法
[019-17a]
行思為則而遵守於宮庭屋漏之際此非為法度設也
而實法度之所自出也故昔之論禹者曰身為法度聲
為律吁此法度禮樂之所由以出歟愚故倂及之不識
執事以為容否
法度行之在天雖然制而用之謂之法神而明之存乎
人井田封建三代良法也行於三代而不能行于後世
漢唐之紀綱制度壞於中世以後之君是非法之不同
也而所以行之者異也我朝祖宗立法爍如日星昭若
[019-17b]
雲漢守而勿失萬世無弊詩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舊
章敢以是為今日獻
 
 
 
 
 
 羣書㑹元截江網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