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7 羣書會元截江網-宋-闕名 (master)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羣書㑹元截江網卷十八
  詔令
   歴代事實
堯言布天下至今誦之西漢夏勝傳/ 舜命龍作納言
夙夜出納朕命惟允舜典/ 大禹文命敷于四海禹謨/
夏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循於路𦙍征/湯格爾衆庻悉
聽朕言爾無不信朕不食言湯誓/盤庚格汝衆予告汝
[018-1b]
訓王播告之修不匿厥㫖王用丕欽罔有逸言盤庚上/
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歴告爾百姓于朕志下/ 高宗亮
隂三祀其惟弗言羣臣咸諫于王曰王言惟作命不言
臣下罔攸禀令王庸作書以誥説命/ 文武發號施令
罔有不臧冏命/ 武王皇極之敷言是彛是訓于帝其
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洪範/ 成王王曰凡
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謹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周/官
秩秩德音詩假樂/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
[018-2a]
鄙乃垂治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歛之
天官/卿師凡四時之令有常者以木鐸循于市朝地/官
 宣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蒸/民
 幽王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
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而無寇褒姒乃
大笑幽王欲悦之數舉烽火其後益不信本紀/秦廷尉
李斯等議命為制令為詔制曰可史始皇紀/衛鞅説秦
孝公變法令令既具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
[018-2b]
國都市都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
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即予五十
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本傳/漢制誌詔冊幾乎典誥矣文/中
述史/立春之日下詔勑多違舛百司不知所承蕭瑀云/
 唐高祖蕭瑀遷内史令詔嘗下中書未即行帝責其
稽留瑀曰今朝廷初基所以安危者繫號令也承一詔
必審覆使先後不謬始得下此所以稽留也本傳/ 太
宗上謂王珪曰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撿察中書詔
[018-3a]
勑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通鑑/李彦芳家藏太宗
賜李靖詔書數函上之一曰兵事節度皆付公吾不從
中治也一曰吾欲熟知起居狀皆太宗手墨權德輿讀
之至流涕曰君臣之際乃爾耶彦芳傳/ 元宗詔天下
家藏孝經 開元初詔求直言本紀宇文融所過見高
年宣天子詔旨百姓至有感泣者本傳/ 德宗陸贄言
今盜賊徧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帝從之奉天所
下制書雖武人悍卒無不感動流涕後李抱真入朝為
[018-3b]
言陛下在奉天山南時赦令至山東士卒聞者皆感泣
思奮是時知賊不足平也贄傳/民趙光奇曰詔令不信
前去兩税之外更無他繇今非税而誅求過於税每詔
書憂怛徒空文耳恐聖主深居九重而未之知舊史/
憲宗王承宗請割德捸憲宗選堪使者以命崔從疾趍
鎮宣詔為陳逆順大節音辭暢厲士卒感動承宗即按
二州户口符印上之崔從傳/田𢎞正圖魏博之地以獻
帝遣裴度宣慰度明辨具陳朝廷厚意𢎞正請度徧行
[018-4a]
其部宣示天子恩詔 武宗㑹昌初封敖為翰林學士
使作詔書慰邊将傷夷者曰傷居尔體痛在朕躬如出
帝意賜以宮錦 劉積平德裕以定策功進太尉封敖
草制曰謀皆予同言不他感德裕解所賜玉帶與之並/本
傳/ 仁宗天聖元年帝曰或謂先朝詔令不可輕改王
曽曰咸平中刪太宗朝詔令十存一二蓋去其繁密之
文以便於民何如不可 英宗治平三年上於制誥多
親閲有不中理必使改之嘗曰此人君謨訓豈可褒貶
[018-4b]
失實也 神宗熙寧元年詔自今日内批指揮並作奉
聖㫖施行 二年富弼曰臣聞内外之事多出陛下親
批臣謂事事皆中亦不是為君之道況事有不中則将
誰執並長編/ 高宗紹興二年上曰今日凡批降御筆
處分雖出朕意必經由三省密院與已前不同若或未
當許卿等奏禀給舍繳駁有司申察朱勝非對曰不由
鳯閣鸞臺不謂之詔令 四年上曰諸将奉命恪恭固
是美事然朝廷出號令亦不可以不審重使其得之若
[018-5a]
降自雲霄之上其誰敢慢易乎並聖政/三十三年鄭康
佐言陛下詔令為民而下者十常八九申飭攸司自中
興以來凡恤民寛厚之詔令編類成書以賜守令詔令
勑令所編類係年錄/ 孝宗乾道五年給事中胡沂論
朝廷命令當謹於造命之初上曰卿職當繳駁事有當
言勿謂拂主上拂宰相而不言 淳熙五年上曰出令
不可不審立談之間豈能周盡事情前此正緣不審故
出令多反汗無以取信於天下聖政/ 寧宗嘉定間臣
[018-5b]
僚上言政以令而行亦以令而不行令焉而人不行非
天下敢慢天子之令或者天子有令自慢之尔夫固有
以召之也
  偶句
   下平蜀寇詔恐引咎未切則御筆親竄
   覽賜保忠詔見道者本意則天顔大喜
   在祥符則有朝令夕改之戒
   在淳熙則有再三詳慮之請
[018-6a]
   盤庚之誥不在於三篇而在於敷心腹尚書/
   光武詔書不在於十行而在於推赤心漢史/
   山東布令雖老&KR0146亦忍死於須臾賈山傳/
   奉天下制雖悍卒亦感泣而流涕陸贄/
   秦人立信於從木令在必行通鑑/
   武帝追悔於窮兵詔亦何及漢史/
   輪臺一詔漢脉復春
   興元一詔士卒感激
[018-6b]
   德宗下制陸贄切戒於非誠唐史/
   元帝出令劉向深譏於反汗漢史/
   孝武之號令文章焕焉可述
   元帝之號令温雅有古風烈
   皇朝事實
太祖建隆二年上命高保勉為荆南節度使其性淫恣
孫光憲諫曰宋有天下凡下詔令皆合仁義此湯武之
君也 太宗淳化五年上聞蜀寇漸平下詔罪己因命
[018-7a]
筆親竄數字皆引咎深責尤為切當 景德元年上曰
朝廷命令尤宜謹重每出一令輿人不免謗議或少抑
之又塞言路 三年朱巽言朝廷命令不可屢改自今
有陳述利害更張法制者請先付有司議其可否如經
久可行者行之不可者止之茍罔辯是非一切頒布恐
失謹重之道上曰此甚識治體 祥符四年上曰命令
之出不可不謹今言某事有利輕為釐革始則皆以為
當久乃類成有害洎加裁正
[018-7b]
  偶句
   神宗内降更令有司看詳
   高宗御批亦許給舍繳駁
   仁宗因灾降詔則曰不敏于德不明于政天下
    之人皆知仁宗之心出於誠
   高宗下詔寛恤則曰務修德惠幸勿空文當世
    之人皆知高宗之言出於實
   經傳格言
[018-8a]
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緇衣注言彌/出彌大也
涣汗其大號涣卦/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九五正吉
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巽卦/
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蠱卦/管仲曰下令
如流水之有原令順民心故論平而易行本傳/易涣汗
其大號言號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
踰時而反是反汗也劉向上言/尺一詔書魏明紀/程元
問叔恬曰續書之有志有詔何謂也文中子曰志以成
[018-8b]
道言以宣志詔其見王者之志乎其恤人也周其致用
也悉一言而天下應一令而不可易非仁智博達則天
明命其孰能詔天下乎問易/欲将弭多難而收羣心惟
在赦令誠信而已安危所屬其可忽諸動人以言所感
已淺言又不切人誰肯懷昔成湯遇灾禱于桑野躬自
髠剔以為犧牲古人所謂割髮宜及膚剪爪宜侵體良
以誠不至者物不感損不極者益不臻令兹德音亦類
於是悔過之意不得不深引咎之辭不得不盡招延不
[018-9a]
可以不廣潤澤不可以不洪宣暢堙鬱不可不洞開襟
抱洗刷疵垢不可不盪去瘢㾗使天下聞之曠然一變
若披重昬而覩明耀人人得其所欲則何有不從者乎
陸贄奏議/古之詔令主於文章明如星斗之光動若風
雷之震於周則召公呂侯之制作繼有訓言在商則仲
虺傳説之謀謨並為雅誥辭将事稱名與實存故讀湯
誓則赫然見神武之奇勲讀洛誥則昭然識太平之偉
績鼓舞四方幹旋萬類以至羸老扶杖而往聽蓋思美
[018-9b]
化之将成悍卒揮涕而竦聞即知大道之易破片言足
以參造化之機折簡足以馳夷狄之命文粹/陛下布德
澤下詔書必待刺史縣令謹宣而奉行之不得其人掛
墻壁耳百姓安得知之陳子昻/後趙置戱馬觀上安詔
書銜于木鳯之口事始云石季龍/君者出令者也臣者
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韓原道/忽聞哀痛詔又下聖
明朝杜牧京詩/紫誥鸞囘紙杜賀王丈人詩謂紙上之/
字有回鸞之勢/
[018-10a]
   名臣奏議
令出而人不信歐陽修上 仁宗言多變則不信令頻
改則難從今出令之初不加詳審行之未久又欲更張
以不信之言行難從之令故每有處置之事州縣知朝
廷未是一定之令則或相謂曰且未要行必須更改或
曰備禮行下略與應破指揮旦夕之間果然又變
慮未熟則令頻改劉安世上 哲宗朝廷命令變易頻
數逺不過一二歲近或期月而已甚者朝行而夕改亦
[018-10b]
有前詔未頒而復令蠲除者蓋由謀議未精思慮未熟
遽為之紛更也望舉封駁之職庶詔令清簡吏民信服
不致反汗
王言不可自輕蘇軾上 哲宗法令有不能盡則天子
乃言在三代為訓誥誓命自漢以下為制詔皆所以鼔
舞天下不輕用也若毎行事立法之外必以王言隨而
叮嚀則是朝廷自輕其法也願重借王言以待大事而
發則天下聳然莫不響應
[018-11a]
號令當如風雷章誼上 高宗切見朝廷建一事行一
令曽未閲月旋即更改人主出號布令猶天之冇風雷
也故曰鼔舞萬物者風雷也鼓舞萬民者號令也雷不
一風不再令政事號令出而復反行中輟豈尊主威而
隆國勢哉
   諸儒至論
號令如巽之風故曰重巽以申命言天子之號令如此
而後可也天地之化育有不可求而得者今夫日皆知
[018-11b]
其所以為暖雨皆知其所以為潤雷霆皆知其所以為
震霜雪皆知其所以為殺至於風悠然布於天地之間
來不知其所自去不知其所入嘘而炎吹而肅大而鼔
乎泰山喬嶽之上細而入乎竅窒蔀屋之下發達萬物
而天下不以為德摧拔草木而天下之所法以令天下
之術也蘇東坡/
擇庚甲之義巽之彖曰先庚三日後庚三日蠱之辭曰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説者謂甲庚皆所以申命而後先
[018-12a]
者叮嚀重復之意也聖人不忍使之遽陷乎罪戾也故
先三日而令之後三日而申之不從而後誅蓋其用心
如此之謹也以至神之化令天下使天下不測其端以
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天下不測其端
而明知其所避故靡然向風而不敢議也仝上/
命令先無定見觀國之興衰者不視其君之仁暴而察
其令之繁簡而已觀國之治亂者不視其民之良窳而
察其令之弛張而已今國家律令之事一刻法之臣請
[018-12b]
之變舊防矣選舉之事一矜名之臣言之亂舊章矣財貨
之事一興利之臣欲之革舊法矣於是有日下之詔月
易之令其規為建議初若百世可行也功未半而復還
之變未久而輕廢之故詔令未有循行至十年者也逺
者五六年近者三四年或嵗終而易也甚者朝定而夕
除之矣夕定而朝改之矣孫洙/
擇先甲後甲之義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
後甲三日丁也前事過中而将壞則可自新而為後事
[018-13a]
之端後事方始而尚新然使當致其叮嚀之意以監其
前事之失而不使至於速壞也朱/
   主意
詔令以感人心山東之詔布足以起老癃德化之思長
安之詔下足以發聖主一見之嘆噫此豈空言感人如
是耶嘗迹賈山之言以遡漢文之德化而班氏之史寂
不聞因第五倫之言以求光武之所以聖而范氏之史
不及載不無疑焉及觀元年一詔拳拳乎務本之語一
[018-13b]
札十行昭昭乎儉約之風此山東之老得其所以思而
長安之吏得其所以見邪
詔誥以廣人心睿㫖敷宣日星明炳以新一時之仁政
者易聖恩覆載天地莫量以廣一人之仁心難未有不
忍人之心則有不忍人之政君以是而出之令臣以是
而致之民詔誥之頒行無掛壁之虚文州縣之奉行有
愛民之實德則仁政豈不易行矣乎然朝令者每患於
夕改始勤者常至於終怠其初也鋭意以圖治則發號
[018-14a]
施令固有仁民愛物之意其後也怠心之易啓則仁民
愛物常無行健不息之誠仁心豈不難持矣乎
   警叚
虚言不如實德夫人主之所謂愛民者非特謂夫心腹
腎腸之必敷於下也德意志慮之必達於民也言語由
衷而懇惻辭令示人而相夷以是為愛民也蓋必形於
言而見於事因其文而責其實一詔之下使人必䝉其
休一令之行使人必便其安或以之勸農桑也則必求
[018-14b]
其無惰於田畝或以之恤刑獄也則必求其無寃於囹
圄或以之振貧乏也則必求其無流離於溝壑如是而
後實德孚於下其仁於愛民斯可無愧王言不可輕出
王言如絲其出如綸聖哲之治其應如響命令者人君
奔走鼓舞天下之具也鼓舞之機至速而不留而鼓舞
之具亦不容輕動而茍發是故涣汗之號聖人必著於
涣之九五而先庚後庚復於巽之九五而致意焉蓋五
者君位之尊而命令所由出之地也此之不謹則朝而
[018-15a]
九重夕而四海復可得而圖之乎嗟夫言莫予違夫子
有喪邦之憂出言自是子思有國事日非之慮是以聖
王之出令也必致嚴中書之取旨門下之審駁尚書之
奉行其豈非治世之良法歟
命令不常之弊法令所不可則以特旨行之議論所當
執則以宣諭止之既曰自後不為例矣未幾而復有援
例之言既曰永不放還未幾而復有放還之命今日曰
永為定制明日曰更不施行其始也議論不審規摹不
[018-15b]
立則不免循人言以輕發及其後也事情乖戾法意愆
違則必任私意以驟更人無適從事有牽制國家之爵
賞有限所以勸人者既易窮其所恃以奔走天下者徒
以刑威之僅可畏耳今也有必罸無赦之言無必罸無
赦之事使玩狎上恩之寛大習見墻屋之虚文固已相
與切笑曰吾君必不忍行此法也有司必不能奉此法
也行之未幾已而果然峻厲嚴切之言徒若慈父母之
恐童稚而非有鞭朴之實也
[018-16a]
視命令為具文廟堂出此命者也固不敢保其不變亦
曰吾姑言之耳命間後省給舍姑以常事而奉行命出
六部有司姑以常程而應責命下監司郡守姑以常調
而遵禀雖九重出哀痛之詔上下視之如無也
  偶句
   告諭數言吏民安堵  言傳號涣萬里奔走
   德化一意老癃傾心  意諭色授六合震動
   動人以言已非其至  綸綍所出有秩其音
[018-16b]
   言又不切人誰肯從  郵驛所傳其應如響
   一變而為人主之空言
   再變而為有司之翰墨
   命令方出或以言之胥動而遽止
   法制方行或以事之不便而可改
   君心既誠於愛民則言辭之末皆實意
   君心不誠於為民則播告之修皆虚文
   惟行弗反者非刼以留令稽令之威而自尔從
[018-17a]
   闕/ 其大者非給以徙木弃灰之詐而自尔信
   事證
帝王播告之旨自帝而王君民一體播告昭明上之待
下也無隱辭心誠感激下之親上也無異意一則曰言
布天下也二則曰朕命惟允也為堯舜者何嘗更一政
易一令乎一則曰文命敷四海也二則曰朕不食言也
為禹湯者何嘗匿其㫖而隱其辭乎至於言惟作命不
言罔攸禀令也謹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也商周之
[018-17b]
君又何嘗反其行而飾其文乎一話一言昭如星日一
號一令質諸鬼神載之萬世傳之百王不可誣也
漢詔為恤民而下文帝之時頒詔者二十有一而為農
而下者居其四為寛田租而下者居其二為賜布帛而
下者居其二大率歸於恤民而已然其間又有責吏不
奉詔之詔焉十二年詔曰吾詔書數下勸農種植而未
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其何勸焉明帝之
時頒詔十有二而為農而下居其二為恤刑而下居其
[018-18a]
二為恤困窮而下居其二大率亦歸於恤民然其間又
有責吏不奉詔之詔焉其詔有曰吾詔書數下冠蓋接
道而吏不加治民或失職其咎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
焉孝宣帝在位二十有五年凡三十九詔為恤民而下
者大半今年詔書有曰二千石謹牧養民以風德化明
年詔書有曰今歲不登其遣使賑貸困乏今年詔書有
曰其令有可蠲除以安百姓者條之明年詔書有曰池
館未御者假與貧民或詔賜鰥寡高年者帛或詔郡國
[018-18b]
被灾者免今年租賦若此之類不一而足當時郡國間
又得人如黄霸之徒類能宣布詔條使人人咸知上意
故王吉稱之曰詔書每下民欣若更生是宣帝所以恤
民者非徒為文具也光武在位三十二年凡三十有五
詔為恤民而下者亦大半今年詔書有曰用刑深刻朕
甚愍之明年詔書有曰久旱傷麥朕甚憂之今年詔書
有曰二千石不加循恤無使失職明年詔書有曰名修
職任惠兹元元或詔賜天下為父後者爵或詔復三十
[018-19a]
税一以寛民賦若此之類不一而足當時郡國間又皆
得人如杜詩之徒類能宣上之德澤使人人咸被其惠
故第五倫嘗讀詔書每嘆曰此聖主也一見決矣是光
武所以恤民者亦非徒為文具也
祖宗審造命之地藝祖皇帝常乗快指揮一事則終日
為之不樂趙忠獻在政府有所獻必待餘音允從而後
退則當此之時明良㑹遇道揆交修而君相造命之地
知謹政令於密庸之中矣 仁宗皇帝欲㩁河北蓋中
[018-19b]
書方欲施行而張方平入覲一言寤意卒以手詔罷則
當時失於正本之地救於獻納之臣而幃幄謀謨之士
知審詔令於将發之初矣
我朝詔誥得人國朝詔誥最得大體亦由祖宗以來所
以待詞臣之不薄也前代有以親王視草而國朝之制
詔必出於外制前代或有以宮人視草而國朝之詔令
必出於内翰詼諧如方朔浮靡如相如皆得以視草而
神宗擢用詞臣必擇直諒忠誠如司馬公者雖其辭以
[018-20a]
不能為四六不改命也翰苑之職任於五人而同拜服
饌之寵至於重金以加命夫待之重則必得其人既得
其人則其言必信此我朝之詔令所以度越於前代蓋
由此也
列聖務行實惠以詔令一書觀之天聖慶歴嘉祐熙寧
之編修元符之勑令格式建炎熙寧之裒集詔㫖乾道
之刋修新書此固同於愛民也然仁宗能見之於實德
故休養生息措一世於春風和氣之中而使田夫野叟
[018-20b]
吟咏於山林隴畝之間蓋不徒刪定去其繁密之語而
空見之天聖之詔勑也高宗孝宗亦能見之於實德故
紹興淳熙之間而東南之齒寖盛吏稱民安熙熙然有
慶厯嘉熙之風蓋不徒實惠及民之語而空見之明堂
赦恩與夫降興詔書也若夫熙寧元符之際新法既行
神器幾揺紹述繼興新法復用當時之實德安在是雖
元豐勑令之修有議變通之言元符之詔有罷失出之
罸亦不及事矣
[018-21a]
   時政
今詔令皆實德今之所謂愛民者非特謂夫心腹腎腸
之必敷於下也德意志慮之必達於民也言語由衷而
懇惻辭令示人而坦夷以是為愛民也蓋必形於言而
見於事因其文而責其實一詔之下使人必䝉其體一
令之行使人必便其安或以之勸農桑也則必求其無
惰於田畝或以之恤刑獄也則必求其無寃於囹圄或
以之賑貧乏也則必求其無流離於溝壑如是而后實
[018-21b]
德孚於下其仁於愛民斯可無愧
兵民之詔皆實意今九重出綍萬里傳郵百姓之見朕
志萬方之聽朕言無非念民生之困憫士卒之勞詔語
温純情辭惜怛舉天下已極之弊而皆以為自予一人
致之此時此意凛然于辭聽之者煖於挾纊聞之者欣
若更生矣然人困於流離而以為予之辜吾君固知所
自責而脱流離之餓莩使之適稻梁之飽者非守令之
責乎兵死於戰鬬而以為予之過吾君固知所自責矣
[018-22a]
而推戰鬬之賞賫使之忘行陣之勞者獨非将帥責乎
   結尾
誠意可以見實德愚聞言語未足見聖人之至情誠意
可以觀人君之實德孝文天性恭儉愛民之心至於誠
故詔下山東而癃老願觀漢武好大多慾之心不本於誠
故詔下輪臺而海内虚耗王澤之流皆自於吾君心之
發而詔誥之敷烏可自欺其心哉主上歴載于兹詔令
之頒於天下者無非誠意實德而今日慮集登進猶慮
[018-22b]
仁愛之未有至必欲其愈久而愈加其誠於愛民可知
矣則夫大哉王言一哉王心固有揄揚而頌美之者鯫
生無所容喙
出於誠而行以人愚於此有獻焉其一曰本至誠其一
曰擇守令嘗聞大學致知之説必先正其心誠其意而
後家齊國治天下平故金石之堅豚魚之細猶以誠而
動何獨於民而疑之愚願廟堂之上凡所云為一出於
誠俾萬姓咸曰大哉王言一哉王心然而不動者未之
[018-23a]
有也兹謂本至誠守令承流宣化民之師帥者也故師
帥不賢則王德不宣恩澤不流愚願廟堂之上博選良
吏列寘郡縣宣布德音使天下曉然知之故感之則易
茲謂擇守令愚之淺識切謂是説果不謬則詔令之頒
将見狗偷聞之必有舍刀劍而市牛犢棄兵弩而持鈎
鉅如渤海之民矣是弄兵潢池者不足慮也悍卒聞之
必有投兵相顧嘆明主之方興悔吾屬之猶反如淄青
軍士矣是黔卒驕恣者不足慮也夷狄聞之必有使者
[018-23b]
告其主謂天子威德英武洽于中國遂修貢職如吐蕃
之君矣是勍敵憑陵者不足慮也執事許之否
 
 
 
 
 
 羣書會元截江網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