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47 春秋集義-宋-李明復 (master)


[02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集義卷二十四
             宋 李明復 撰
  僖公
二十有八年春晉侯侵曹晉侯伐衛
 程氏學曰晉侯侵曹晉侯伐衛再書晉侯者甚晉侯
 之惡也孔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齊桓晉文俱有攘楚之功但究觀聖人所書之迹則
[027-1b]
 譎正之論渙然矣
 謝湜曰曹衛楚與國晉文公欲制楚寕宋故首激楚
 侵曹次激楚伐衛再書晉侯甚晉侯用兵之譎也
 胡安國曰按左氏初公子重耳之出亡也曹衛皆不禮
 焉至是侵曹伐衛再稱晉侯者譏復怨也春秋之時
 用兵者非懐私復怨則利人土地爾詩云百爾君子
 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則能窒忿不求則
 能窒欲然後貪憤之兵亡矣
[027-2a]
 或曰曹衛背華即夷于是乎致討奚為不可曰楚人
 摟諸侯以圍宋陳蔡鄭許舉兵而同㑹魯公與㑹而同
 盟楚雖得曹新昏于衛然其君不在㑹其師不與圍
 以方諸國不猶愈乎又况衛已請盟而晉人弗之許
 也書曰必有忍乃其有濟有容德乃大文公能忍于
 奄豎里鳬須矣何獨不能忍于曹衛乎再稱晉侯者
 甚之也下書楚人救衛則譏晉深矣春秋責備賢者
 而樂與人改過故衛已請盟不當拒而絶之也
[027-2b]
 朱熹語録或問王霸之别曰以力假仁者不知仁之
 在已而假之也以德行仁者則其仁在我而惟所行
 矣以執轅濤塗侵曹伐衛之事而視夫東征西怨虞
 芮質成者則人心之服與不服可見
 或問晉文公譎而不正諸家多把召王為晉文之譎
 集注謂伐衛以致楚師而隂謀以取勝這説為通曰
 晉文舉事多是不肯就正做去晉文用兵便是戰國
 孫吴氣習
[027-3a]
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
 謝湜曰内殺大夫書刺諱之也言以周官三刺之法
 審其情也魯使公子買戍衛以防晉難也晉人威勢
 雖盛使買以死守之可也力不能抗則仲直辭明正
 義聴命于晉可也晉之伐衛也魯國懼難乃至不卒
 戍事而殺買以説于晉不忠之大也捍患禦難保人
 民安社稷所恃者忠而已内不忠于其臣外不忠于
 其鄰不可以為國故買之戍衛也書不卒戍書刺著
[027-3b]
 買之不忠也
 胡安國曰按左氏買為楚戍衛楚人救衛不克公懼
 于晉殺買以説焉謂楚人不卒戍也内殺大夫稱刺
 者若曰刺審其情與衆棄之而專毅之罪則一耳周
 官有三刺一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
 萬民刺未有書其故者而以不卒戍刺之則知買為
 無罪矣孟子曰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
 民則士可以徙今乃殺無罪之士將以苟説于强國
[027-4a]
 于是乎不君矣故特書其故以貶也
楚人救衛
 謝湜曰衛恃楚距晉故楚人救衛
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伯畀宋人
 謝湜曰凡執諸侯及大夫皆奪爵稱人晉侯因入書
 執而不曰人者文繼上事不可復稱某人故也晉文
 之侵曹也曹人不服故文公入曹執共公以畀宋人
 楚嘗伐宋圍宋曹嘗與楚執宋公然則以共公畀宋
[027-4b]
 將以激楚也入其國執其君執不以罪而以激楚執
 之不以歸王而以畀宋書執曹伯著其服人以力也
 書畀宋人著其譎而不正也諸侯失國名晉人執曹
 伯不以罪且曹伯不服義不當絶故不名
 胡安國曰古者覿文匿武修其訓典序成而不至于
 是乎有攻伐之兵故孟子謂萬章曰子以為有王者
 作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後誅之
 乎曹伯嬴者未狎晉政莫知所承晉文不修詞令遽
[027-5a]
 入其國既執其君又分其田暴矣欲致楚師與之戰
 而以曹伯畀宋人譎矣雖一戰勝楚遂主夏盟舉動
 不中于禮亦多矣徒亂人上下之分無君臣之禮其
 功雖髙道不足尚也故曰五伯三王之罪人仲尼之徒
 無道桓文之事者
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楚
師敗績
 范祖禹曰齊桓公九合諸侯一正天下晉文公尊周
[027-5b]
 室定襄王敗楚師于城濮遂伯諸侯齊桓晉文五伯
 之盛者也
 謝湜曰城濮之戰不書楚人侵伐者楚來救衛而晉
 文與之戰也城濮之戰戰之善者也文公即位四年
 選才任能和輯民庻蒐被廬作三軍國可謂治矣齊
 侯宋公秦伯以師聴命而從得天下之力可謂衆矣
 是以奮然特起于中國萎㽔之後覆强楚勢若振槁
 而齊桓之烈復見于時自是夷蠻不敢出為冦盗而
[027-6a]
 生民頼是以蘇惠安之功大矣故曰城濮之戰戰之
 善者也雖然春秋之法不以善掩過不以得恕失其
 功大者其責備城濮之師固有攘狄之功矣然致楚
 而敗之不若召陵伐楚之為善也戰而克楚不若召
 陵不戰而服之為善也故城濮敗不書伐責其討罪
 不明也戰以晉為主責其以攻戰為事也楚以夷狄
 抗中國故子王貶稱人
 胡安國曰楚稱人貶也戰而言及主乎是戰者也當
[027-6b]
 此時晉師避楚三舍請戰者得臣也而經之書及何
 以在晉得臣雖從晉師然初告于晉曰請復衛侯而
 封曹臣亦釋宋之圍是未有必戰之意也又先軫獻
 謀許復曹衛以携其黨拘宛春以激其怒而後得臣
 之意决矣故楚雖請戰而及在晉侯誅其意也荆楚
 恃强憑凌諸夏滅黄而伯主不能恤敗徐于婁林而
 諸大夫不能救執中國盟主而在㑹者不敢與之
 争今又戍穀逼齊合兵圍宋戰勝中國威動天下非
[027-7a]
 有城濮之敗則民其被髪左袵宜有美詞稱揚其績而
 春秋所書如此其畧何也仁人明其道不計其功正
 其義不謀其利文公一戰勝楚遂主夏盟以功利言
 則髙矣語道義則三王之罪人也知此説則曽西不
 為管仲而仲尼孟子雖老于行而不悔其有以夫
 朱熹曰楚地最廣今之襄漢皆是儘是强大齊晉若
 不更伯楚必吞周而有天下緣它極强大所以齊桓
 晉文責之皆是没緊要的事桓公豈不欲將僣王猾
[027-7b]
 夏之事責之但恐無收煞故只得如此至如晉文城
 濮之戰依舊委曲還他許多禮數亦如桓公之意然
 此處亦足以見先王不忍戕民之意未冺也設使桓
 文所以責之者不少假借他定不肯復兵連禍結何
 時而已到得戰國斬首動是數萬無復先王之意矣
楚殺其大夫得臣
 謝湜曰得臣剛愎自用勇于必戰楚子畏晉欲還而
 得臣傲忽無退志故城濮之敗歸罪得臣而殺之得
[027-8a]
 臣不氏未賜族
 胡安國曰按左氏晉師既克曹衛楚子入居于申使
 申叔去榖使子玉去宋曰晉侯在外十九年而果得
 晉國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天假
 之年而除其害其可廢乎子玉使伯棼請戰楚子怒
 少與之師惟西廣東宫與若敖之六卒實從之而不
 止也子玉從晉師文公退三舍辟之楚衆欲止子玉
 不可戰于城濮楚師敗績夫得臣信有罪矣而楚子知
[027-8b]
 其不可敵不能使之勿敵而少與之師又以一敗殺
 之是以師為重而棄其將以與之也是晉再克而楚
 再敗也故稱國以殺而不去其官以仲尼書鄭葉其
 師與楚得臣之事觀之可為來世之永鑒矣
衛侯出奔楚
 謝湜曰楚敗晉文廹衛故衛成懼難奔楚衛成失國
 不名者以示義不當絶
 胡安國曰諸侯夫國出奔未有不名者衛侯何以不
[027-9a]
 名著文公之罪也衛侯失守社稷背華即夷于文公
 何罪乎衛之禍文公為之也初齊晉盟于歛盂衛侯
 請盟晉人不許是塞其向善之心雖欲自新改轍而
 其道無由也髙帝一封雍齒而功臣不競世祖燒棄
 文書而反側悉安使文公釋怨許衛結盟南向諸侯
 棄楚而歸晉矣忿不思難惟怨是圖必使衛侯竄身
 無所奔于荆蠻歸于京師兄弟相殘君臣交訟誰之
 咎也夫心不外者乃能統大衆智不鑿者乃能處大
[027-9b]
 事文公欲主夏盟取威定伯而舉動煩撓若不勝任
 者惟鑿智自私而心不廣也春秋于衛侯失國出奔
 不以其罪名之而重文公之咎盖端本議刑責備賢者
 之意也
五月癸丑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
于踐土
 程頥曰晉文公欲率諸侯以朝王也懼其不能而召
 王就見之又見其召王之罪而不明其欲朝之本心
[027-10a]
 是以譎而掩其正也聖人伐其心迹顯晉文勤王
 之志且使後世之君知所行之不正則無以明其心
 當慎其所行也
 謝湜曰晉文却强楚尊王室諸侯皆聴命于晉故八
 國㑹踐土為盟陳雖與楚以王命之重諸侯畢至穆公
 不待徴召亦如㑹從盟書陳侯如㑹以示人心樂于
 從王也使文公有尊周之實則王室安有不興者哉
 衛子成公弟叔武晉文既逐成公乃立叔武主衛叔
[027-10b]
 武稱子以未踰年君目之也成公義不絶于國文公
 私忿逐衛侯立衛子非正也書衛子罪其專廢立也
 胡安國曰踐土之㑹天王下勞晉侯削而不書何也周
 室東遷所存者號與祭耳其實不及一小國之諸侯
 晉文之爵雖曰侯伯而號令天下幾于改物實行天
 子之事此春秋之名實也與其名存實亡猶愈于名
 實俱亡是故天王下勞晉侯于踐土則削而不書去
 其實以全名所謂君道也父道也晉侯以臣召君則
[027-11a]
 書天王狩于河陽正其名以統實所謂臣道也子道也而
 天下之大倫尚存而不滅矣衛侯奔楚不書名者未絶其
 位也叔武受盟而稱衛子者立以為君也此見聖人
 深罪晉文報怨行私專權自恣廢置諸侯之意
 吕祖謙曰作王宫于踐土晉作王宫于踐土何故不
 徃京師朝王却教襄王出来盖當時所畏惟楚晉先
 敗楚聲勢動天下故襄王亦自出来况前時圍温圍原已
 是有此事了若又去則温原必畏其民必奔㪚矣此
[027-11b]
 所以不可入京師正如李克用兩鎮不敢入朝相似
陳侯如㑹公朝于王所
 程頥曰古者諸侯以時朝聘于天子天子以時聘問
 于諸侯故上下交泰尊卑有禮而天下治春秋之世
 王室微弱諸侯莫有事君以禮者矣以二百四十
 二年之間書公如京師者一公朝于王所者二而已
 且所書成公十有三年春晉侯使卻錡來乞師三月公
 如京師夏五月公自京師遂㑹晉侯伐秦秋七月公
[027-12a]
 至自伐秦盖成公之行實㑹晉伐秦因道京師而名
 曰朝王聖人于魯事有君臣之義嘗遷就而為之詞
 然不書曰朝且考其前後所書亦以見意也僖公二
 十八年天王勞晉侯于踐土晉侯召天王于河陽兩
 書公朝于王所不書諸侯而獨書公又曰朝于王所
 則不成朝可知矣魯既無朝王之禮而臣如京師者又
 止有五書不曰聘則不成聘亦可知矣僖三十年公
 子遂之行復遂如晉非專使也天王使宰周公來聘
[027-12b]
 而使遂徃又遂如晉不敬莫大焉魯之于王皆不足
 以成朝聘之禮而天王使使來聘者反有七焉王者
 微弱諸侯不臣舉魯一國則天下諸侯可見也
 謝湜曰天王所在曰王所踐土之㑹襄王徃勞文公
 晉為王築宫踐土因率諸侯朝焉故踐土稱王所踐
 土宻邇王室朝于王所而不于京師文公失事王之
 道也故踐土之㑹王亦在焉王不書尊天王也朝書
 王所著公失朝禮也朝不書諸侯不與諸侯之成朝
[027-13a]
 也周自平王微弱列國朝聘不通于京師故二百四十二
 年之間公朝于王所者二公如京師者一卿如京師
 者五而巳踐土則因王在㑹而修朝禮焉温則召王
 于河陽而修朝禮焉二朝皆不書諸侯為其非朝禮
 之正也成公一朝于京師則書如不書朝為其不成
 朝也卿五聘于京師則書如不書聘為其不成聘也
 朝非朝聘非聘諸侯不臣之罪見矣
 胡安國曰朝不言所言所非其所也朝于廟禮也于
[027-13b]
 外非禮也有虞氏五載一廵守羣后四朝周制十有
 二年王乃時廵諸侯各朝于方嶽亦何必于京師于
 廟然後為禮乎古者天子廵狩于四方有常時諸侯
 朝于方嶽有常所其宫室道途可以預修故民不勞
 其共給調度可以預備故國不費今天王下勞晉侯
 公朝于王所則非其時與地矣自秦而後廵遊無度
 至有長吏以倉卒不辦被誅民庻以煩勞不給生厭
 盖春秋之義不行故也然則天子在是可以不朝乎
[027-14a]
 天子在是而諸侯就朝禮之變也春秋不以諸侯就
 朝為非而以王所非其所為貶正其本之意也
六月衛侯鄭自楚復歸于衛
 謝湜曰成公逼難不能以死守位而棄國出奔其出
 也晉文立叔武以主社稷其位已絶于衛矣故自楚
 歸國書名書復歸晉文假大義復私忿逐人之君而
 立其臣逐人之兄而立其弟非道也故成公出奔不
 名以示不當絶返國稱名稱復歸以示絶于國上明
[027-14b]
 義不當絶下明已絶于國而晉文棄絶成公不以其
 道其罪見矣成公頼楚之力以歸左氏謂晉復衛侯
 非也
 胡安國曰衛侯失國出奔則不名復歸得國何以名
 殺叔武也叔武者衛侯之弟也晋文公有憾于衛侯
 而不釋怨于是逐衛侯立叔武叔武辭立而他人立
 則恐衛侯之不得反也于是已立乎其位始反衛侯
 衛侯得反而疑其弟則曰叔武篡我元咺争之曰叔
[027-15a]
 武無罪衛侯不信其言終殺叔武是不念鞠子哀而
 以争國為心亂民彝滅天理其為罪大矣此其所以
 名也元咺由是走之晉而訟其君然衛侯初歸則稱
 復再歸何以不稱復乎春秋立法甚嚴而待人以恕
 鄭之初歸雖殺叔武既名之矣猶意其或出于誤而能
 革也是以稱復及其再歸又殺元咺及公子瑕則是
 終以争國為心長惡不悛無自艾之意矣是以不稱
 復其曰歸于衛者易詞也諸侯嗣故稱復者繼之也
[027-15b]
 不稱復者絶之也而國非其國矣
衛元咺出奔晋
 謝湜曰元咺以晉命立叔武主衛成公自楚復歸前
 驅入殺叔武故元咺奔晉
 吕祖謙曰元咺出奔晉此是要去訟衛侯初間衛侯
 殺其子角咺不廢命此一處能忍最賢于人至第二
 來廹他便忍不得此盖緣衛侯不明之甚然元咺于
 此時能忍得亦非細事此是人之所難處大抵工夫
[027-16a]
 當做得到
陳侯欵卒
 謝湜曰陳侯盖自㑹返國而卒魯不㑹𦵏故不書𦵏
秋杞伯姬來
 謝湜曰非歸寕故直書來
公子遂如齊冬公㑹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
子邾子秦人于温天王狩于河陽
 程頥曰晉文公實有勤王之心而不知召王之為不順
[027-16b]
 故譎掩其正
 程氏學曰河陽之行非巡狩也晉文召之也而聖人特
 書天王狩于河陽所以伸天子之勢抑晉侯之不臣
 也若踐土之㑹王亦在焉惟公朝于王所而不書王
 之來何也曰踐土之事天王實勞晉侯然王有廵狩
 之名晉無召君之迹非如河陽之行反道害義故特
 書言狩者足以見其不成狩也春秋之義所以明微
 嗚呼抑強扶弱尊王而黜諸侯非聖人誰能修之
[027-17a]
 楊時曰晉文公召王以諸侯見而春秋書曰天王狩
 于河陽盖不與其召也又書曰公朝于王所言諸侯
 自朝于王盖不與其以也
 范祖禹曰晉文公心正而行譎召王是也文公心非
 不善也而所行不正是以為譎
 謝湜曰晉文㑹諸侯朝王于温由是王至河陽然則
 河陽之行非狩也晉文召之也春秋書曰天王狩于
 河陽所以伸天王之尊也伸天王之尊所以罪晉文
[027-17b]
 之不臣也踐土之事襄王實勞晉文故踐土書公朝
 王所而已以其無召君之迹也河陽則以臣召君不
 可以訓故河陽以天王自狩為文以其滅君臣之義
 也河陽與温一也指邑故言温指狩地故言河陽
 胡安國曰按左氏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仲尼曰以臣
 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于河陽以尊周而全
 晉也啖助謂以常禮言之晉侯召君名義之罪人也
 其可訓乎若原其自嫌之心嘉其尊王之意則請王
[027-18a]
 之狩忠亦至焉故夫子特書狩于河陽所謂原情為
 制以譏變禮者也夫踐土之㑹王實自徃非晉罪也
 故為王諱之又為晉解之于以見春秋忠恕也
 吕祖謙曰齊桓九合諸侯一正天下無非尊王室天
 子亦未嘗親出慰勞若文公踐土之盟河陽之狩兩
 屈天子之尊盖周王不畏齊而畏晉天子視齊桓乃
 忠臣不過一誠實而晉文權謀髙大所以畏晉不畏
 齊也舉天子畏與不畏又見文公不如桓公
[027-18b]
壬申公朝于王所
 謝湜曰朝于京師正也書朝于王所罪其不正也諸
 侯皆朝正也朝書公不書諸侯罪其不成朝也朝書公
 所以紀其迹朝不書諸侯所以黜其亂孔子曰晉文
 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桓公㑹王世子㑹宰
 周公未嘗有朝王之心也然伐楚責王祭不共首止
 葵丘之㑹不與王世子宰周公盟迹則正矣此孔子
 所以言其不譎也文公㑹諸侯朝于踐土㑹諸侯朝于
[027-19a]
 温盖以朝王為心也然就踐土為宫以朝召王于河
 陽以修朝禮迹則譎矣此孔子所以言不正也文公
 以朝王為心善矣然以一失所舉遂䧟大惡諸侯舉
 事其可不慮耶
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
 謝湜曰衛成復歸殺衛子叔武大夫元咺以叔武訟
 于晉故晉文執衛侯執衛侯稱人貶之也成公背晉
 與楚固有過矣然文公未有虐民大罪也非有不可
[027-19b]
 容之大惡也晉文遽以兵威逼而絶之其出奔也即
 以衛子為君其復歸也即以元咺之訟執之衛子主
 國非正也元咺訟君非忠也逐人之君而立其臣黨
 人之臣而執其君失方伯治罪之義矣雖曰執而歸
 王何以服諸侯之心哉故成公雖失國其出奔不名
 見執復不名以示義不當絶也師于京師直詞也歸
 之于京師不得已之詞也觀其詞而曲直之理存乎
 其中矣諸侯為害不大者先王責以禮懐以德須其
[027-20a]
 不改然後加刑豈若晉文以兵伐之以勢奔之以力
 執之耶
衛元咺自晉復歸于衛
 謝湜曰元咺以臣訟君衛之大逆也晉文不道使咺
 復以臣子歸國書復歸明其罪大已絶于國為天吏
 者在所誅絶也自晉侯伐衛君以逐臣見執臣以訟
 君復歸使君臣相抗更主衛國誅釋廢置之柄亂矣
 書元咺自晉復歸所以深責晉文也
[027-20b]
 胡安國曰其言歸之于者執不以正之詞也古者君
 臣無獄諸侯不専殺為臣執君故衛侯不名而元咺
 稱復大夫不世其稱復絶之也自晉者晉有奉焉因
 其力也歸者易詞以文公為之主故其歸無難而方
 伯之罪亦明矣是以執而稱人不得為伯討也
諸侯遂圍許
 謝湜曰晉文以尊周之命率諸侯朝王臣子之大義也許
 獨違命不從罪在所治故諸侯自㑹以兵圍之書遂
[027-21a]
 圍許善諸侯得討叛之義也討叛尊王人心所同欲
 故稱諸侯
 胡安國曰諸侯比再㑹天子再至皆朝于王所而許
 獨不㑹以其不臣也故諸侯圍許按古者廵狩諸侯各
 朝于方嶽今法天子行幸三百里内亦皆問起居許
 距河陽踐土近矣而可以不㑹乎其稱遂繼事之詞
 也
 吕祖謙曰諸侯圍許許何故不與踐土之盟温之㑹
[027-21b]
 盖許近楚
曹伯襄復歸于曹遂㑹諸侯圍許
 謝湜曰曹共公歸晉文釋之也共公非有大罪當
 黜晉以楚故執之以畀宋人共公之拘于宋也其
 位已絶于曹矣然則共公義不當絶而晉文絶之
 也故共公見執不名以示義不當絶也歸國稱名
 稱復歸以示晉文絶之也正其不當絶于前著其
 已絶于後晉文棄絶共公不以其道其罪見矣晉
[027-22a]
 文之圍許也以王命討叛諸侯服從故共公得復
 之後即以兵㑹諸侯圍許書曹伯遂㑹諸侯以見
 共公不敢即楚也共公與楚久矣圍許之役心不
 即楚而遂㑹諸侯則人心樂于從王可知矣衛侯
 出奔不名歸國稱名稱復歸曹伯見執不名歸國
 稱名稱復歸其義一也元咺在所誅絶而晉文與
 之書復歸以明罪大當絶也曹共衛成在所容恕而
 晉文棄之書復歸以明絶之非義也誅釋國之大柄
[027-22b]
 也誅釋不由公義而能使天下歸服者鮮矣晉文以
 王命舉十國討許而至于圍之則許人心不服晉可
 知也
 胡安國曰曹伯襄何以名其歸之道非所以歸也晉
 侯有疾使其䜿侯獳貨筮史曰以曹為解晉侯恐于
 是反曹伯夫以賂得國而春秋名之比于失地滅同
 姓之罪以此知聖人嚴于義利之别以正性命之理
 其説行而天下定矣豈曰小補之哉
[027-23a]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
 謝湜曰葛盧夷狄附庸故書名介葛盧白狄皆不能
 修朝禮故書來
公至自圍許夏六月㑹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
秦人盟于翟泉
 程頥曰晉文連年㑹盟皆在王畿之側而此盟復廹
 王城又與王人盟强廹甚矣故諱公諸侯貶稱人惡
 也
[027-23b]
 程氏學曰洮之盟公㑹王人不諱而翟泉之盟諱之
 何也又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國歸父陳轅濤
 塗秦小子憖皆貶稱人何哉夫諸侯失道上與王人
 盟其罪固已著矣然未若翟泉近在王都之側而諸
 侯大夫敢抗天子之卿以歃血要言其不臣甚矣王
 子虎亦下與諸侯大夫同盟失禮亦甚矣故聖人一
 皆人之然則公之惡可不為之諱乎外則貶之内則諱
 之而春秋惡惡之意尤可見矣
[027-24a]
 謝湜曰列國大夫上抗天子之卿而盟大夫之犯上
 也天子之卿下齒列國大夫而盟王臣之凟禮也故
 王子虎晉狐偃及諸國大夫皆貶稱人正大典也㑹
 王子虎公㑹之也公不書諱之也外則貶之内則諱
 之公之惡由此著矣翟泉周地諸侯與王人盟猶不
 可而况于大夫乎洮盟逺于王都猶曰不可而况于
 翟泉乎然則洮之盟未若翟泉之宻邇王都也諸侯
 之㑹王人未若大夫盟天子之卿也
[027-24b]
 胡安國曰按左氏公㑹王子虎晉狐偃宋公孫固齊
 國歸父陳轅濤塗秦小子憖盟于翟泉則皆列國之
 貴大夫與王子而公與㑹也其貶而稱人諱不書公
 何也翟泉近在洛陽王城之内而王子虎于此下與
 列國盟是謂上替諸侯大夫入天子之境雖貴曰士
 而于此上盟王子虎是謂下陵而無君之心著矣故
 以為大惡諱公而不書諸國之卿貶稱人而王子亦
 與焉者此正本之義也
[027-25a]
秋大雨雹
 謝湜曰盛陽之氣烝而為雨寒隂薄之則凝而為雹
 胡安國曰正蒙曰凡隂氣凝聚陽在内者不得出則
 奮擊而為雷霆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為
 風和而㪚則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則為戾氣曀霾
 隂常㪚緩受交于陽則風雨調寒暑正雹者戾氣也
 隂脅陽臣侵君之象當是時僖公即位日乆季氏世
 卿公子遂專權政在大夫萌于此矣
[027-25b]
冬介葛盧來
 謝湜曰左氏謂未見公故復來
 
 
 
 
 
 春秋集義巻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