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91 周易傳義大全-明-胡廣 (master)


[022-1a]
欽定四庫全書
 周易傳義大全卷十六  明 胡廣等 撰
巽下/乾上
 傳姤序卦夬決也決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遇也決
 判也物之決判則有遇合本合則何遇姤所以次夬
 也為卦乾上巽下以二體言之風行天下天之下者
 萬物也風之行无不經觸乃遇之象又一隂始生於
 下隂與陽遇也故為姤邵子曰復次剥明治生於亂/乎姤次夬明亂生於治乎時
[022-1b]
 哉時哉未有剥而不復夬而不姤者防乎其防邦家/其長子孫其昌是以聖人貴未然之防是謂易之大
 綱○厚齋馮氏曰古文姤作遘遇也亦婚媾也以女/遇男為象王洙易改為今文為姤雜卦猶是古文鄭
 本/同
姤女壯勿用取女姤古豆反/取七喻反
 傳一隂始生自是而長漸以盛大是女之將長壯也
 隂長則陽消女壯則男弱故戒勿用取如是之女取
 女者欲其柔和順從以成家道姤乃方進之隂漸壯
 而敵陽者是以不可取也女漸壯則失男女之正家
[022-2a]
 道敗矣姤雖一隂甚微然有漸壯之道所以戒也
 本義姤遇也決盡則為純乾四月之卦至姤然後一
 隂可見而為五月之卦以其本非所望而卒然值之
 如不期而遇者故為遇遇已非正又一隂而遇五陽
 則女徳不貞而壯之甚也取以自配必害乎陽故其
 象占如此朱子曰不是說隂漸長為女壯乃是一隂/遇五陽○姤卦上五爻皆陽下面一隂生
 五陽便立不住了○中溪張氏曰姤一隂方生始與/陽遇而遽曰女壯何也蓋隂陽往来機不容息未有
 剥而不復者亦未有夬而不姤者夫一隂方決於上/而一隂已生於下陽不擬隂之来而與之邂逅故名
[022-2b]
 曰姤自姤以往為遯為否為觀為剥為坤皆初六之/為也非女壯而何女壯則男弱故以勿用取女戒之
 也○誠齋楊氏曰隂陽之相為消長如循環然剥者/陽之消然剥極為復不旋踵而一陽生夬者隂之消
 然夬極為姤不旋踵而一隂生當一陽之生也聖人/未敢為君子而喜必曰朋来无咎言一陽未易勝五
 隂也當一隂之生也聖人已為君子而憂遽曰女壯/言一隂已有敵五陽之志也既曰女壯又曰勿用取
 女申戒五陽以勿輕一隂之微而親䁥之也○雲峰/胡氏曰女壯諸家皆以為一隂有將盛之漸本義以
 為一隂當五陽已有女壯之象本義於復曰剥盡則/為純坤十月之卦而陽氣已生於下積之踰月而復
 一陽之體始成而来復於陽言其理生之漸於隂不/言者亦扶陽抑隂之意也况謂之復者本失之而今
 来復謂之姤者本非所/望者而卒然值之也哉
[022-3a]
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
 傳姤之義遇也卦之為姤以柔遇剛也一隂方生始
 與陽相遇也本義釋卦名或問隂何以比小人朱子/曰有時如此平看之則都
 好以類言之則有不好然亦只是皮不好骨子却好/大扺發生都即是一個陽氣只是有消長陽長一分
 下面隂生一分又不是討個隂来即是陽消處便是/隂故陽来謂之復復者是本来物事隂来謂之姤姤
 是偶然相遇○李氏元量曰夬之一隂不為主者隂/往而窮也故曰剛決柔姤之五陽不為主者隂来而
 信也故曰柔遇剛月建一隂月曰㽔賔則隂為/主而陽已為之賔矣是姤主隂遇陽而為言也
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
[022-3b]
 傳一隂既生漸長而盛隂盛則陽衰矣取女者欲長
 乆而成家也此漸盛之隂將消勝於陽不可與之長
 乆也凡女子小人夷狄勢苟漸盛何可與乆也故戒
 勿用取如是之女本義釋卦辭隆山李氏曰以一隂/遇五陽女下於男即
 相比附有女不正之象故曰勿用取女咸所以取女/吉者以男下女得婚姻正禮故也若蒙之六三以隂
 而先求陽其行不順/故亦曰勿用取女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傳隂始生於下與陽相遇天地相遇也隂陽不相交
[022-4a]
 遇則萬物不生天地相遇則化育庶類品物咸章萬
 物章明也本義以卦體言朱子曰大率姤是一個女/遇五陽是個不正當底如
 人盡夫也之事聖人去這裏又看見得那天地相遇/底道理出来○隆山李氏曰姤巽下乾上有以坤之
 初六變乾初九之義是為天地相遇之象以畫觀之/則一隂之生是為五月五月在辰為午南離之光所
 照耀者也萬物相見乎離而蕃衍乎大夏非品物咸/章而何○中溪張氏曰五陽在上而一隂生於下以
 隂遇陽是天地相遇也於時為夏至夫天地不遇則/已遇則品物皆茂育而章著矣萬物相見乎離亦有
 品物咸/章之義
剛遇中正天下大行也
[022-4b]
 傳以卦才言也五與二皆以陽剛居中與正以中正
 相遇也君得剛中之臣臣遇中正之君君臣以剛陽
 遇中正其道可以大行於天下矣
 本義指九五朱子曰姤是不好底卦然天地相遇品/物咸章剛遇中正天下大行却又甚好
 蓋天地相遇又是别取一義剛遇中正只取九五或/謂亦以九二言非也○節齋蔡氏曰中正五也以剛
 明之才遇中正之位也○臨川吴氏曰九五以陽剛/居中正之位故曰剛遇中正有徳有位居尊臨下其
 陽剛之道得行於天下故曰天下大行卦之一隂遇/五陽乃隂始生而消陽之卦然九五剛中正居尊位
 故彖辭雖慮小者之始生而勢漸盛彖傳又喜/大者之居尊而道得行亦扶陽抑隂之意也
[022-5a]
姤之時義大矣哉
 傳贊姤之時與姤之義至大也天地不相遇則萬物
 不生君臣不相遇則政治不興聖賢不相遇則道徳
 不亨事物不相遇則功用不成姤之時與義皆甚大
 也涑水司馬氏曰姤遇也世之治亂人之窮通事之/成敗不可以力致不可以數求遇不遇而已矣舜
 遇堯而五典克從百揆時叙禹稷臯陶遇舜而六府/三事允治地平天成不然則泯泯於衆人之中後世
 誰知哉姤之/時義大矣
 本義幾㣲之際聖人所謹或問本義云幾微之際聖/人所謹與伊川之說不同
[022-5b]
 何也朱子曰上面說天地相遇至天下大行也正是/好時節而不好之漸已生於微矣故當謹於此○雲
 峰胡氏曰他卦言大矣哉者多是釋卦辭後别引天/地聖人而極言之姤亦然本義不曰極言之何也蓋
 柔遇剛遇之不善者也别取一義曰天地相遇曰剛/遇中正遇之善者也曰品物咸章曰天下大行亦既
 極言之矣姤之時義大矣哉非贊遇之大也一隂之/生雖微可慮者大也人之為善亦既誠意忽有一念
 之自欺潛萌於中衆君子在上忽有一小人/欲長於下幾微之際大可慮也故聖人謹之
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傳風行天下无所不周為君后者觀其周徧之象以
 施其命令周誥四方也風行地上與天下有風皆為
[022-6a]
 周徧庶物之象而行於地上徧觸萬物則為觀經歴
 觀省之象也行於天下周徧四方則為姤施發命令
 之象也諸象或稱先王或稱后或稱君子大人稱先
 王者先王所以立法制建國作樂省方敇法閉關育
 物享帝皆是也稱后者后王之所為也財成天地之
 道施命誥四方是也君子則上下之通稱大人者王
 公之通稱節齋蔡氏曰風行天下物无不遇姤之象/也施乾象命巽象誥四方取風行天下之
 象○趙氏汝楳曰天下有風與風行地上義頗同姤/為太虚之風自上而下觀為地上之風旁行而遍歴
[022-6b]
 大虚之風吹號萬籟后之誥命象之○中溪張氏曰/風者天之號令所以鼔舞萬物命者君之號令所以
 鼔舞萬民風自天而下无物不遇而君之命令實以/之人君尊居九重與下民本无相遇之理唯王言一
 布則萬民爭先快覩莫不鼓舞於其下而君民之心/始遇矣○李氏開曰天子曰元后諸侯曰羣后一國
 天下皆可/言四方
初六繫于金柅貞吉有攸往見凶羸豕孚蹢躅柅乃履/反又女
紀反蹢直益/反躅直録反
 傳姤隂始生而將長之卦一隂生則長而漸盛隂長
 則陽消小人道長也制之當於其微而未盛之時柅
[022-7a]
 止車之物金為之堅强之至也止之以金柅而又繫
 之止之固也固止使不得進則陽剛貞正之道吉也
 使之進往則漸盛而害於陽是見凶也羸豕孚蹢躅
 聖人重為之戒言隂雖甚微不可忽也豕隂躁之物
 故以為况羸弱之豕雖未能强猛然其中心在乎蹢
 躅蹢躅跳躑也隂微而在下可謂羸矣然其中心常
 在乎一无/乎字消陽也君子小人異道小人雖微弱之時
 未嘗无害君子之心防於微則无能為矣本義柅所
[022-7b]
 以止車以金為之其剛可知一隂始生靜正則吉往
 進則凶故以二義戒小人使不害於君子則有吉而
 无凶然其勢不可止也故以羸豕蹢躅曉君子使深
 為之備云建安丘氏曰姤之所以為姤者在此一爻/一隂始生非以金柅繫之則柔道何所牽
 制而不敢進雖然一隂方生其勢漸長終有不容遏/者繋之正所以防之也○張子曰豕初羸時力未能
 動然至誠在於蹢躅得申則申矣○雲峰胡氏曰巽/為繩有繫之象金柅剛而止物九二象繫于金柅非
 有以繫之也一隂之柔能自繫于五陽之下而不進/是之謂靜正而吉也動而進則見凶矣一動一静分
 而為一吉一凶之占使小人自擇焉又以一隂雖微/而至於盛時設羸豕蹢躅之象使君子深自備焉其
[022-8a]
 為君子謀至矣然非特為君子小人言也吾心天理/人欲之幾固如是也人欲之萌蓋有甚於羸豕之可
 畏者能自止之而不使滋長則善矣彖總一卦而言/則以一隂而當五陽故于女為壯爻指此一畫而言
 五陽之下一隂甚微故於豕為羸壯可畏也羸不可/忽也○中溪張氏曰初六取象非一於本爻觀之則
 曰豕於二四觀之則曰魚於九五觀之/則曰𤓰大抵皆取隂物而在下之象
象曰繫于金柅柔道牽也
 傳牽者引而進也隂始生而漸進柔道方牽也繫之
 于金柅所以止其進也不使進則不能消正道乃貞
 吉也本義牽進也以其進故止之雲峰胡氏曰初曰/柔道牽三曰行未
[022-8b]
 牽初柔有必進之勢而三/之剛其行反不能進也
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賔
 傳姤遇也二與初密比相遇者也在他卦則初正應
 於四在姤則以遇為重相遇之道主於專一二之剛
 中遇固以誠然初之隂柔羣陽在上而又有所應者
 其志所求也隂柔之質鮮克貞固二之於初難得其
 誠心矣所遇不得其誠心遇道之乖也包者苴裹也
 魚隂物之美者陽之於隂其所恱美故取魚象二於
[022-9a]
 初若能固畜之如包苴之有魚則於遇為无咎矣賓
 外来者也不利賔包苴之魚豈能及賔謂不可更及
 外人也遇道當專一二則雜矣中溪張氏曰魚隂物/之美者指初六也初
 與四為正應魚本四之有也今九二先與初遇以陽/納隂包而有之則二為主而四為賓矣此豈四之利
 乎故曰不利賔○息齋余氏曰姤九二包有魚/无咎不利賔當如程傳即三人行損一人之意
 本義魚隂物二與初遇為包有魚之象然制之在已
 故猶可以无咎若不制而使遇於衆則其為害廣矣
 故其象占如此雲峰胡氏曰剥五隂曰貫魚姤一隂/故但曰魚包如包苴之包容之于内
[022-9b]
 而制之使不得逸於外也二與初遇制之猶可以无/咎若不制而使遇於衆姤之有魚將為剥之貫魚矣
 吁可畏哉或曰初應在四二豈能包之曰卦以遇合/之女未嘗擇配也二近而先斯得之矣○李氏開曰
 剥之貫魚姤之包有魚皆陽能制隂/者也故剥六五无不利而此亦无咎
象曰包有魚義不及賔也
 傳二之遇初不可使有二於外當如包苴之有魚包
 苴之魚義不及於賔客也潘氏曰二既有魚則不利/於四反指為賔而不及之
 故四无魚也○中溪張氏曰當遇之時二近四逺一/隂不能兼二陽揆之於義則不及賔也譬衆漁之取
 魚先至者一舉網而得之後/至者雖善漁而利不彼及矣
[022-10a]
九三臀无膚其行次且厲无大咎
 傳二與初既相遇三說初而密比於二非所安也又
 為二所忌惡其居不安若臀之无膚也處既不安則
 當去之而居姤之時志求乎遇一隂在下是所欲也
 故處雖不安而其行則又次且也次且進難之狀謂
 不能遽舎也然三剛正而處巽有不終迷之義若知
 其不正而懐危懼不敢妄動則可以无大咎也非義
 求遇固已有咎矣知危而止則不至於大一有/咎字
[022-10b]
 本義九三過剛不中下不遇於初上无應於上居則
 不安行則不進故其象占如此然既无所遇則无隂
 邪之傷故雖危厲而无大咎也進齋徐氏曰姤者夬/之反姤之三即夬之
 四也故皆有臀无膚其行次且之象但夬一隂在上/故下之五陽皆趍而上姤一隂在下故上之五陽皆
 反而下其隂陽相求之情則然也夫九三之志亦在/乎初初比二應四與三无繫三乃介乎其間求與之
 遇而承乘皆剛進退不能故曰臀无膚其行次且○/雲峰胡氏曰三下不遇於初故有居不安之象前无
 應於上故有行不進之象○隆山李氏曰易之六爻/唯九三自乾以下多厲无咎之辭豈非重剛不中須
 知戒懼然後危/而復安者乎
[022-11a]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牽也
 傳其始志在求遇於初故其行遲遲未牽不促其行
 也既知危而改之故未至於大咎也
九四包无魚起凶
 傳包者所裹畜也魚所美也四與初為正應當相遇
 者也而初已遇於二矣失其所遇猶包之无魚亡其
 所有也四當姤遇之時居上位而失其下下之離由
 已之失徳也四之失者不中正也以不中正而失其
[022-11b]
 民所以凶也曰初之從二以比近也豈四之罪乎曰
 在四而言義當有咎不能保其下由失道也豈有上
 不失道而下離者乎遇之道君臣民主夫婦朋友皆
 在焉四以下睽故主民而言為上而下離必有凶變
 起者將生之謂民心既離難將作矣本義初六正應
 已遇於二而不及於已故其象占如此臨川吴氏曰/初者四之正
 應而為二所得故二之包中有魚而四之包中无魚/也已之正應與他人遇猶男之失其配君之失其民
 也今雖未凶凶由是起矣○雲峰胡氏曰遇非正道/故四於初為正應无遇之象遇既非正則唯近者得
[022-12a]
 之二與初為近二包魚四/則无魚矣故其占如此
象曰无魚之凶逺民也逺袁/萬反
 傳下之離由已致之逺民者己逺之也為上者有以
 使之離也本義民之去已猶已逺之朱子曰包无魚/又去這裏見得
 個君民底道理陽在上為君隂在下為民○雲峰胡/氏曰易象或以隂為小人或以為民以為小人逺之
 可也以為民民不可逺/也小象是别取一義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隕自天
 傳九五下亦无應非有遇也然得遇之一有/之字道故終
[022-12b]
 必有遇夫上下之遇由相求也杞髙木而葉大處髙
 體大而可以包物者杞也美實之在下者瓜也美而
 居下者側微之賢之象也九五尊居君位而下求賢
 才以至髙而求至下猶以杞葉而包瓜能自降屈如
 此又其内藴中正之徳充實章美人君如是則无有
 不遇所求者也雖屈已求賢若其徳不正賢者不屑
 也故必含蓄章美内積正誠則有隕自天矣猶云自
 天而降言必得之也自古人君至誠降屈以中正之
[022-13a]
 道求天下之賢未有不遇者也髙宗感於夢寐文王
 遇於漁釣皆由是道也程子曰髙宗好賢之意與易/姤卦同九五以杞包瓜含章
 有隕自天杞生於最髙處瓜美物生低處以杞包瓜/則至尊逮下之意也既能如此自然有賢者出故有
 隕自天也後人遂有/天祐生賢佐之說
 本義瓜隂物之在下者甘美而善潰杞髙大堅實之
 木也五以陽剛中正主卦於上而下防始生必潰之
 隂其象如此然隂陽迭勝時運之常若能含晦章美
 靜以制之則可以囘造化矣有隕自天本无而倏有
[022-13b]
 之象也朱子曰有隕自天言能囘造化則陽氣復自/天而隕復生上来都換了這時節○隆山李
 氏曰姤所制在一隂爻中豕魚瓜皆象隂也杞叢生/性堅而夀瓜蓏柔而不正附麗而生易以滋蔓小人
 之性初六之才也九五包制之有杞包瓜象陽明之/謂章易遇隂中陽皆曰含章九五當隂長之世居陽
 明之位故曰含章一隂之生此造化消息盈虚之運/非人力所致九五當此時含其陽明之章以中正之
 道臨制之造次顛沛不離於天命之正則所遇之時/又何擇哉○中溪張氏曰有隕自天猶碩果不食而
 剥落復生此言隂陽升降消長循環之理也剥之上/九天位也復之初九地位也碩果自天而剥落於地
 復有生意存焉豈非有隕自天乎○雲峰胡氏曰二/視初為魚五視初為瓜魚與瓜皆隂物之美者魚之
 餒瓜之潰必自内始二與初遇故包有魚五與初无/相遇之道猶以髙大之杞而欲包在地之瓜也然瓜
[022-14a]
 雖始生而必潰九五陽剛中正能包含章美靜以待/之是雖隂陽消長時運之常而造化未有不可回者
 姤其將可轉而為復乎剥之一陽窮上而復生於下/其有隕自天之象乎○雙湖胡氏曰九五本飛龍在
 天之主一步之初動纔不正昔之潛龍化為羸豕一/小人之進局面頓更事體大異重煩諸君子包制而
 九五至於包瓜含章聼自天之有隕其視聖人作而/萬物睹氣象為何如哉為人君者宜知所以謹其初
 矣/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
 傳所謂含章謂其含藴一无/藴字中正之徳也徳充實則
 成章而有輝光
[022-14b]
有隕自天志不舎命也舎音/捨
 傳命天理也舎違也至誠中正屈己求賢存志合於
 天理所以有隕自天必得之矣雙湖胡氏曰命謂天/命命即理也志不違
 於天理所以有自天之福○中溪張氏曰五有剛健/中正之徳於一隂始生之際而知一陽復生之幾含
 晦章美以待乎時其志亦欲盡人謀以聼天命而已/○臨川吴氏曰志不舍命辭意與逺民相似民之逺
 君由君使其民之逺也故不曰民逺而曰逺民天命/之不違人由人能使天命之不違也故不曰命不舎
 而曰不/舎命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
[022-15a]
 傳至剛而在最上者角也九以剛居上故以角為象
 人之相遇由降屈以相從和順以相接故能合也上
 九髙亢而剛極人誰與之以此求遇固可吝也已則
 如是人之逺之非他人之罪也由己致之故无所歸
 咎臨川吴氏曰剛而在上者角也至姤之終下之所/遇者如角之剛也前不可進剛而能觸竟何為哉
 故吝○潘氏曰髙而傷物者/角也以此遇合誰其與之
 本義角剛乎上者也上九以剛居上而无位不得其
 遇故其象占與九三類隆山李氏曰當遇之時已獨/剛亢不與物合是為吝道然
[022-15b]
 隂方長陽與之遇者要須有以制之如絲如包可也/制之或失必反被隂邪之害獨上九巍然在上剛亢
 絶物雖无所合而亦不近隂邪可无意外之患○雲/峰胡氏曰九三以剛居下卦之上於初隂无所遇故
 雖厲而无大咎上九以剛居上卦之上於初隂亦不/得遇故雖吝而亦无咎遇本非正不遇不足為過咎
 也/
象曰姤其角上竆吝也
 傳既處窮上剛亦極矣是上窮而致吝也以剛極居
 髙而求遇不亦難乎中溪張氏曰姤其角與晉其角/皆取上窮之義○節齋蔡氏曰
 姤者以一柔遇五剛而成卦遇非正道唯近者得之/而正應者反凶也二最近故先有之三之厲以隔乎
[022-16a]
 二而不遇也五之含章雖无相遇之道而處位中正/也上之吝最逺而窮也四之起凶遇不利正應也○
 馮氏去非曰外三爻者内三爻之應初往見凶故四/則起凶二包有魚故五則以杞包瓜三之臂厲无大
 咎上之角吝而无咎逺近淺深之間耳○建安丘氏/曰姤遇也以一隂而遇五陽也故六爻以初隂為主
 而上五陽則皆以初取義凡陽之於隂逺則不遇唯/近者得之二與初最近遇之最先者故曰包有魚四
 雖應初而初為二得非復已有故包无魚三介二四/兩剛之間亦欲遇初以居則礙四進則礙三故有臀
 无膚行次且之象至五去初逺則无相得之理矣故/但含章以聽天命之自至而已上又最逺者也故有
 姤角上窮吝之象○趙氏曰當姤之時小人固不可初/使之進為君子計亦不可无以蓄小人故聖人既戒
 六之不可往又於二四五言所以包制之道三重剛/不中上以剛居一卦之極故厲而吝然皆无咎者以
[022-16b]
 隂不相遇不/與其進也
坤下/兌上
 傳萃序卦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
 者聚也物相㑹遇則成羣萃所以次姤也為卦兊上
 坤下澤上於地水之聚也故為萃不言澤在地上而
 云澤上於地言上於地則為方聚之義也
萃亨王假有廟假更白反豐/渙卦辭竝同
 傳王者萃聚天下之道至於有廟極一无/極字也羣生至
[022-17a]
 衆也而可一其歸仰人心莫知其郷也而能致其誠
 敬鬼神之不可度也而能致其来格天下萃合人心
 總攝衆志之道非一其至大莫過於宗廟故王者萃
 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萃道之至也祭祀之報本於
 人心聖人制禮以成其徳耳故豺獺能祭其性然也
 萃下有亨字羨文也亨字自在下與渙不同渙則先
 言卦才萃乃先言卦義彖辭甚明程子曰萃渙皆立/廟因而精神之萃
 而形於此為其渙散故立此以收之○古人祭祀用/尸極有深意不可不深思蓋人之意氣既散孝子求
[022-17b]
 神而祭无尸則不享无主則不依故易於渙萃皆言/王假有廟即渙散之時事也魂氣必求其類而依之
 人與人既為類骨肉又為一家之類已與尸各既已/潔齊至誠相通以此求神宜其亨之後世不知此直
 以尊卑之勢遂不肯行爾○朱子曰王假有廟是祖/考精神聚於廟又為人必能聚已之精神然後可以
 至於廟而承祖考今人擇日祀神多取神在日亦取/聚意也大率人之精神萃於已祖考之精神萃於廟
 ○鄭氏剛中曰自四以下宗廟之象康成謂艮為門/闕巽木宫闕象○平庵項氏曰卦名下元无亨字獨
 王肅本有王弼遂用其說/孔子彖辭初不及此字
利見大人亨利貞
 傳天下之聚必得大人以治之人聚則亂物聚則爭
[022-18a]
 事聚則紊非大人治之則萃所以致爭亂也萃以不
 正則人聚為苟合財聚則悖入安得亨乎故利貞進/齋
 徐氏曰大人五也貞二五位正也當萃之時利見大/人則萃道亨也然必利於貞聚不以正其能亨乎○
 西溪李氏曰宗廟者人心所係武王伐商載主而行/髙帝初興立漢社稷者以係人心也必得九五之位
 然後為萃之主故曰利見大人萃不以正其終必離/故曰利貞○趙氏曰陽居五而五隂從之為比陽居
 五與四而四隂從之為萃二卦若相似也然比者衆/隂始附之初聖人作而萬物覩之時也故曰原筮元
 永貞无咎又曰不寜方来後夫凶皆附之意也萃者/二陽相比羣隂萃而歸之君臣同徳萬物盛多之時
 也非下順上說不足以為/萃豈特二五相應而已哉
[022-18b]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傳萃者豐厚之時也其用宜稱故用大牲吉事莫重
 於祭故以祭享而言上交鬼神下接民物百用莫不
 皆一作/當然當萃之時而交物以厚則是享豐富之吉
 也天下莫不同其富樂矣若時之一无/之字厚而交物以
 薄乃不享其豐美天下莫之與而晦吝生矣蓋隨時
 之宜順理而行故彖云順天命也夫不能有為者力
 之不足也當萃之時故利有攸往大凡興功立事貴
[022-19a]
 得可為之時萃而後用是以動而有裕天理然也
 本義萃聚也坤順兊說九五剛中而二應之又為澤
 上於地萬物萃聚之象故為萃亨字衍文王假有廟
 言王者可以至乎宗廟之中王者卜祭之吉占也祭
 義曰公假于太廟是也廟所以聚祖考之精神又人
 必能聚已之精神則可以至于廟而承祖考也物既
 聚則必見大人而後可以得亨然又必利於正所聚
 不正則亦不能亨也大牲必聚而後有聚則可以有
[022-19b]
 所往皆占吉而有戒之辭朱子曰彖辭散漫說說了/王假有廟又說利見大人
 又說用大牲吉大率是聖人觀象節節地看見許多/道理看到這裏見有這個象便說出這一句来又看
 見那個象又說出那一個理来然而觀象則今不可/得見是如何地觀矣問卦取聚之意曰數句是占辭
 非發明萃聚之意也此是諸儒說易之大病非聖人/繋辭焉而明吉凶之意○中溪張氏曰萃為豐盛之
 時則祭享之禮其用宜稱故用大牲則吉也處萃之/時人心翕合以順而行故利有攸往也○雲峰胡氏
 曰王假有廟於萃渙言之者渙散也謂祖宗精神易/散故為廟以聚之萃聚也謂聚已之精神然後能至
 于廟而聚祖考之精神也彖五句各自是一事聖人/見萃有假廟象又見五為大人之象故曰利見大人
 亨言羣聚於下必見大人以為之主而後亨也又見/五與二皆得正故曰利貞萃不以正其能亨乎利亨
[022-20a]
 利貞兩利字不相蒙孔子釋而合之謂聚之利於亨/者以見大人則為所聚之正是乃利貞也後之說者
 但釋孔子之傳而文王之經隱矣又聖人見損之時/二簋可用享則萃之時必用大牲乃吉渙之時且利
 涉大川則萃之時必利有攸往也本義以為皆占吉/而有戒之辭蓋言萃之時如是則亨且利否則不亨
 不利如是則吉/否則不吉也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說音/悅
 傳萃之義聚也順以一作/而說以卦才言也上說而下
 順為上以說道使民而順於人心下說上之政令而
 順從於上既上下順說又陽剛處中正之位而下有
[022-20b]
 應助如此故能聚也欲天下之萃才非如是不能也
 本義以卦徳卦體釋卦名義中溪張氏曰萃之所以/為聚者以其坤順而兊
 說也上有剛中之主而下得柔/中之應此君臣聚㑹之際也
王假有廟致孝享也
 傳王者萃人心之道至於建立宗廟所以致其孝享
 之誠也祭祀人心之所自盡也故萃天下之心者无
 如孝享王者萃天下之道至於有廟則其極也中溪/張氏
 曰王者至於有廟得以致其孝享之誠此敬之所聚/也○臨川吴氏曰致者至其極也極盡孝享之道乃
[022-21a]
 能萃已散之精神也○胡氏曰人生則精神聚於身/既没雖欲見其容貌而不得聖人觀萃卦設為廟祧
 以聚祖宗精神於其/間以盡孝子之心也
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
 傳萃之時見大人則能亨蓋聚以正道也見大人則
 其聚以正道得其正則亨矣萃不以正其能亨乎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傳用大牲承上有廟之文以享祀而言凡事莫不如
 是豐聚之時交於物者當厚稱其宜也物聚而力贍
[022-21b]
 乃可以有為故利有攸往皆天理然也故云順天命
 也本義釋卦辭朱子曰順天命說道理彷彿如伊川/說也去得只是文勢不如此他是說
 豐萃之時若不用大牲則便是與以天下儉其親相/似也有此理這時節比不得那利用禴之事○進齋
 徐氏曰大牲血祭之盛也物萃則用大牲以祭所以/稱其萃之義也故吉時萃則動无不順故利有攸往
 ○臨川吳氏曰物聚人聚而衆多之時祭/者宜盛居者宜往此皆順天道之自然也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傳觀萃之理可以見天地萬物之情也天地之化育
 萬物之生成凡有者皆聚也有无動靜終始之理聚
[022-22a]
 散而已故觀其所以聚則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本義極言其理而贊之白雲郭氏曰天地萬物之情/所以聚者不過順說而已○
 進齋徐氏曰天地萬物髙下散殊咸則見其情之通/恆則見其情之久萃則見其情之同不于其聚而觀
 之情之一者不可得而見矣○雲峰胡氏曰咸之情/通恒之情久聚之情一然其所以感所以恒所以聚
 則皆有理存焉如天地聖人之感感之理也如日月/之得天聖人之久於道恒之理也萃之所謂聚以正
 所謂順天命聚之理也凡天地萬物之情可見者皆/此理之可見矣故本義於所感則曰極言感通之理
 於所恒則曰極言恒久之道於/所聚亦曰極言其理而贊之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上時/掌反
[022-22b]
 傳澤上於地為萃聚之象君子觀萃象以除治戎器
 用戒備於不虞凡物之萃則有不虞度之事故衆聚
 則有爭物聚則有奪大率既聚則多故矣故觀萃象
 而戒也除謂簡治也去弊惡也除而聚之所以戒不
 虞也本義除者修而聚之之謂或問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朱子曰大凡物聚衆盛處必有爭故當預為之備如/人少處必无爭纔人多少間便自有爭所以當預為
 之防也又澤本當在地中今却上於地上是水盛有/潰決奔突之憂故取象如此○中溪張氏曰兌澤之
 水上於坤地之上有散而方聚之象水聚而不防則/潰衆聚而不防則亂除者去舊取新之謂戎器久則
[022-23a]
 必弊當簡治而除其弊壊也○雲峰胡氏曰除戎器/修兵器而聚之戒不虞者防民之聚者有時而散也
 ○建安丘氏曰天生五材誰能去兵用兵亂也去兵/亦亂也君子當萃聚之世而除戎器非右武也特戒
 不虞而已如秦皇之銷鋒鏑鑄金人李唐之議銷兵/則非謂之除戎器漢武席文景富庶之極至窮兵黷
 武以事四夷又豈/戒不虞之義乎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號戶羔反/握烏學反
 傳初與四為正應本有孚以相從者也然當萃時三
 隂聚處柔无守正之節若捨正應而從其類乃有孚
[022-23b]
 而不終也乃亂惑亂其心也乃萃與其同類聚也初
 若守正不從號呼以求正應則一握笑之矣一握俗
 語一團也謂衆一有/聚字以為笑也若能勿恤而往從剛
 陽之正應則无過咎不然則入小人之羣矣
 本義初六上應九四而隔於二隂當萃之時不能自
 守是有孚而不終志亂而妄聚也若呼號正應則衆
 以為笑但勿恤而往從正應則无咎矣戒占者當如
 是也朱子曰不知如何說個一握底句出来○節齋/蔡氏曰有孚應四也不終柔也三柔相比亂萃
[022-24a]
 者也○雙湖胡氏曰初當萃之始何遽至失信亂萃/號呼而貽笑乎皆隂柔不正應又不正故也捨衆隂
 而往僅以隂陽相得可无咎耳取象有蒙全體義者/此爻號笑一握蒙上兊艮故也○雲峰胡氏曰不終
 隂柔不能固守之象亂隂雜之象一握隂聚之象萃/與比相似比初六有孚盈缶萃之初則有孚不終比
 初无應而孚信充實其終也自有他吉萃初與四應/而惑於二隂是有孚而不能自守志亂而不无妄聚
 者也聖人戒之曰若號呼九四正應則二隂必以為/笑唯勿恤二隂之笑而必往從庶乎可以无咎矣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傳其心志為同類所惑亂故乃萃於羣隂也不能固
 其守則為小人所惑亂而失其正矣
[022-24b]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禴羊/畧反
 傳初隂柔又非中正恐不能終其孚故因其才而為
 之戒二雖隂柔而得中正故雖戒而微辭一作其/辭微
 爻之辭關一作/開得失二端者為法為戒亦各隨其才
 而設也引吉无咎引者相牽也人之交相求則合相
 待一作/持則離二與五為正應當萃者也而相逺又在
 羣隂之間必相牽引則得其萃矣五居尊位有中正
 之德二亦以中正之道往與之萃乃君臣和合也其
[022-25a]
 所共致豈可量也是以吉而无咎也无咎者善補過
 也二與五不相引則過矣孚乃利用禴孚信之在中
 誠之謂也禴祭之簡薄者也菲薄而祭不尚備物直
 以誠意交於神眀也孚乃者謂有其一作/其有孚則可不
 用文餙専以至誠交於上一有/下字也以禴言者謂薦其
 誠而已上下相聚而尚餙焉是未誠也蓋其中實者
 不假餙於外用禴之義也孚信者萃之本也不獨君
 臣之聚凡天下之聚在誠而已朱子曰孚乃利用禴/說如伊川固好但若
[022-25b]
 如此却是聖人說個影子却恐不恁地想只是說祭/升卦同○進齋徐氏曰二五正應宜萃也二以柔居
 柔中類聚而安於下五以衆歸於四有位而匪孚雖/應猶未萃也人之情相求則合相持則睽二五本應
 相引而萃則吉无咎○厚齋馮氏曰下卦中爻多引/其類如泰與小畜之二是也本爻與五為正應引初
 六六三以萃於五為得君臣之大義故吉而无咎○/建安丘氏曰君臣相孚之後上下皆以誠實相與不
 尚虚文猶用薄祭亦可薦之於神明矣苟未孚而用/禴則非所利也○中溪張氏曰卦以用大牲為吉而
 二乃以用禴為利何歟曰備物乃王者所/以隨其時有孚乃臣下所以通乎上也
 本義二應五而雜於二隂之間必牽引以萃乃吉而
 无咎又二中正柔順虚中以上應九五剛健中正誠
[022-26a]
 實而下交故卜祭者有其孚誠則雖薄物亦可以祭
 矣漢上朱氏曰禴夏祭以聲為主祭之薄也○雙湖/胡氏曰周禮大宗伯以禴夏享先王王氏註曰夏
 則陽盛矣其享以樂為主秋嘗則薦新冬烝則衆物/備○雲峰胡氏曰二在三隂之中而與五應唯牽引
 上下而萃於五則吉无咎矣爻之象占已備而於占/之下又發孚乃利用禴之義以為卜祭之占者蓋謂
 萃之時用大牲吉然能如六二之孚則雖用禴亦利/也本義謂虚中誠實發明孚字中虚信之本中實信
 之質/也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傳萃之時以得聚為吉故九四為得上下之萃二與
[022-26b]
 五雖正應然異處有間乃當萃而未合者也故能相
 引而萃則吉而无咎以其有中正之德未遽至改變
 也變則不相引矣或曰二既有中正之徳而象云未
 變辭若不足何也曰羣隂比處乃其類聚方萃之時
 居其間能自守不變逺須正應剛立者能之二隂柔
 之才以其有中正之徳可覬其未至於變耳故象含
 其意以存戒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022-27a]
 傳三隂柔不中正之人也求萃於人而人莫與求四
 則非其正應又非其類是以不正為四所棄也與二
 則二自以中正應五是以不正為二所不與也故欲
 一无/欲字萃如則為人棄絶而嗟如不獲萃而嗟恨也上
 下皆不與无所利也唯往而從上六則得其萃為无
 咎也三與上雖非隂陽正應然萃之時以類相從皆
 以柔居一體之上又皆无與居相應之地上復處說
 順之極故得其萃而无咎也易道變動无常在人識
[022-27b]
 之然而小吝何也三始求萃於四與二不獲而後往
 從上六人之動為如此雖得所求亦可小羞吝也
 本義六三隂柔不中不正上无應與欲求萃於近而
 不得故嗟如而无所利唯往從於上可以无咎然不
 得其萃困然後往復得隂極无位之爻亦可小羞矣
 戒占者當近捨不正之强援而逺結正應之窮交則
 无咎也東谷鄭氏曰下二隂皆萃於陽三獨无附故/咨嗟怨嘆而无攸利然三不以无應之故能
 往歸於上上雖不相得不免小吝而亦无咎也○建/安丘氏曰萃初三兩隂皆萃四者聖人不欲其以不
[022-28a]
 正相萃故於初曰乃亂乃萃於三曰萃如嗟如深戒/夫四之不可萃也而又皆斷以往无咎之辭往前進
 也欲其舎四而萃上也以正相聚何咎之有○雲峰/胡氏曰號與嗟皆上兊口之象號可尤咎嗟何所利
 必不得已唯徃從上六則亦可以无咎耳上六隂極/无位又非正應故曰往无咎又曰小吝者以别初之
 往无咎也初往從四四其應也故无咎三往從上上/非應也故雖无咎又以小吝少之本義以上為正應
 之窮交正應/二字恐誤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傳上居柔說之極三往而无咎者上六巽順而受之
 也東谷鄭氏曰上體說/能巽而受之无咎也
[022-28b]
九四大吉无咎
 傳四當萃之時上比九五之君得君臣之聚也下比
 下體羣隂得下民之聚也得上下之聚可謂善矣然
 四以陽居隂非正也雖得上下之聚必得大吉然後
 為无咎也大為周遍之義无所不周然後為大无所
 不正則為大吉大吉則无咎也一作/矣夫上下之聚固
 有不由正道而得者非理枉道而得君者自古多矣
 非理枉道而得民者蓋亦有焉如齊之陳恒魯之季
[022-29a]
 氏是也然得為大吉乎得為无咎乎故九四必能大
 吉然後為一作/能无咎也本義上比九五下比衆隂得
 其萃矣然以陽居隂不正故戒占者必大吉然後得
 无咎也中溪張氏曰四處近君之位應初比三皆有/求萃於四之意然四以陽居隂位則不當以
 臣得民聚不以正必得大吉盡善乃无僭竊之咎否/則强君在上威權太逼未有不召釁産祻者九四可
 以戒矣○建安丘氏曰此爻與隨九四同義隨四以/上承九五而致天下之隨亦有强臣逼君之象在隨
 以有孚而後无咎在萃以大吉而後无咎聖人之戒/深矣○雲峰胡氏曰比卦五隂皆比五之一陽萃四
 隂皆聚歸五與四之二陽四必大吉而後可以无咎/五曰萃有位以見四之萃非有位者也无尊位而得
[022-29b]
 衆心非大吉安能无咎如益之初九在下而受上之/益且戒之曰必元吉无咎然則萃之九四在上而受
 下之萃戒/之固宜也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傳以其位之不當疑其所為未能盡善故云必得大
 吉然後為一作/能无咎也非盡善安得為大吉乎白雲/郭氏
 曰四得上下之聚而/非君位故言不當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亾
 傳九五居天下之尊萃天下之衆而君臨之當正其
[022-30a]
 位修其徳以陽剛居尊位稱其位矣為有其位矣一/作
 也/得中正之道无過咎也如是而有不信而未歸者
 則當自反以修其元永貞之徳則无思不服而悔亾
 矣元永貞者君之徳民所歸也故比天下之道與萃
 天下之道皆在此三者王者既有其位又有其徳中
 正无過咎而天下尚有未信服歸附者蓋其道未光
 大也元永貞之道未至也在修徳以来之如苗民逆
 命帝乃誕敷文徳舜徳非不至也蓋有逺近昏明之
[022-30b]
 異故其歸有先後既有未歸則當修徳也所謂徳元
 永貞之道也元首也長也為君徳首出庶物君長羣
 生有尊大之義焉有主統之義焉而又恒永貞固則
 通於神眀光於四海无思不服矣乃无匪孚而其悔
 亡也所謂悔志之未光心之未慊也本義九五剛陽
 中正當萃之時而居尊固无咎矣若有未信則亦修
 其元永貞之徳而悔亡矣戒占者當如是也或問九/五萃有
 位以陽剛居中正當萃之時而居尊位安得又有匪/孚朱子曰此言有位而无徳則雖萃而不能使人信
[022-31a]
 故人有不信當修其元永貞之徳而後悔亾也○縉/雲馮氏曰卦二陽爻所以聚衆隂也九四臣位九五
 之位則君也故九五之萃為有位以四之位不當之/也匪孚有悔也必盡君道元永貞然後匪孚之悔可
 亾○雲峰胡氏曰四必大吉而无咎矣五萃有位而/无咎君臣之分也然既有位以别於四或有其位无
 其徳所以為五者悔當何如哉故又戒之曰雖有位/可致天下之萃或有未信當修其元永貞之徳則悔
 亾耳比獨以九五為主故卦有元永貞之辭萃有兩/陽爻故元永貞獨歸之九五元以善其始永貞以善
 其終比與萃非此三徳未必始終盡善也○建安丘/氏曰比以一陽統五隂一陽為之主也一則專専則
 衆隂順從唯五之歸故五有顯比之吉萃以二陽統/四隂二陽為之主也二則分分則衆隂有萃四者有
 萃五者而五不得以専其萃故在五有匪孚永/貞之戒此萃天下之道不如比天下之廣也
[022-31b]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傳象舉爻上句王者之志必欲誠信著於天下有感
 必通含生之類莫不懐歸若尚有匪孚是其志之未
 光大也本義未光謂匪孚或問萃九五一爻似亦甚/好而反云有位未光也是
 如何朱子曰見不得讀易到這樣且恁地觧去若强/說便至鑿了○雲峰胡氏曰四必大吉而後无咎位
 不當也五有位矣而匪孚志猶未光也然則欲當天/下之萃者不可无其位有其位者又不可无其徳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齎音咨又將啼/反洟音夷象同
 傳六說之主隂柔小人說髙位而處之天下孰肯與
[022-32a]
 也求萃而人莫之與其窮至於齎咨而涕洟也齎咨
 咨嗟也人之絶之由已自取又將誰咎為人惡絶不
 知所為則隕穫而至嗟涕真小人之情狀也縉雲馮/氏曰萃
 極而散窮无所歸之象齎咨嗟也涕洟悲泣也○錢/氏曰初之號三之嗟上之齎咨涕洟皆隂柔之常態
 也/
 本義處萃之終隂柔无位求萃不得故戒占者必如
 此而後可以无咎也平庵項氏曰齎咨兊口之嘆涕/洟兊澤之流○鄭氏曰自目曰
 涕自鼻曰洟○建安丘氏曰上六居萃之終兊之極/聚終而散說極而悲理之常也上六苟能於聚終說
[022-32b]
 極之時而以憂戚處之則无咎也○雲峰胡氏曰三/求萃不得故嗟上隂柔无位亦求萃不得故齎咨涕
 洟然居兊終能反兊之說而憂者故无咎臨六五既/憂之无咎亦下兊之終也夫萃極感之時也宜物情
 和說順適以應坤兊之象今也初則號三則嗟上則/齎咨涕洟何也祻福倚㐲而盛滿難居故大象有不
 虞之戒而六爻皆言无咎/者必能補過而後无咎也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傳小人所處常失其宜既貪而從欲不能自擇安地
 至於困窮則顛沛不知所為六之涕洟蓋不安於處
 上也君子慎其所處非義不居不幸而有危困則泰
[022-33a]
 然自安不以累其心小人居不擇安常履非據及其
 窮廹則隕穫躁橈甚至涕洟為可羞也未者非遽之
 辭猶俗云未便也未便能安於上也隂而居上孤處
 无與既非其據豈能安乎中溪張氏曰五為萃主而/上乘之故其心憂懼未敢
 自安於上也○建安丘氏曰萃聚也卦唯二陽而四/隂皆求萃于陽者然九五得位失權九四有權无位
 故五萃有位匪孚四大吉无咎二與五應萃五者也/以其得正則二引吉无咎初應三比萃四者也以其
 不正則初乃亂乃萃三萃如嗟如聖人欲其舎四而/往萃於五故初與三皆言往无咎而上以柔乘剛則
 齎咨涕洟而已○隆山李氏曰萃六爻或有應无應/或當位不當位而辭皆曰无咎乃天地萬物之真情
[022-33b]
 真情相合吉多凶少故/也兹萃之所以亨歟
巽下/坤上
 傳升序卦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物之積聚而益髙大聚而上也故為升所以次於萃
 也為卦坤上巽下木在地下為地中生木木生地中
 長而益髙為升之象也
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傳升者進而上也升進一作/進升則有亨義而以卦才之
[022-34a]
 善故元亨也用此道以見大人不假憂恤前進則吉
 也南征前進也本義升進而上也卦自解来柔上居
 四内巽外順九二剛中而五應之是以其占如此南
 征前進也朱子曰升南征吉異坤二卦拱得個南如/看命人虚拱底說話○董氏曰升者柔進
 而上也柔進而上所以元亨由卦才之善也○潘氏/夢旂曰升自下而上者也乃升之初宜擇所從惟見
 大徳之人則无憂向陽明之方則得吉也○中溪張/氏曰升進也升而上之則有大通之理是以元亨大
 人三也用見五應之也勿恤勿勞憂恤也南征前進/也二能前進以應乎五則吉矣明夷合坤離成卦故
 九三亦謂之南狩○雲峰胡氏曰木生於地有進而/上之象巽下坤上巽坤之中有離故有南象自巽而
[022-34b]
 坤其行自南故有南征之象晉與升皆取進之義晉/則明已出于地上方進而未已故不假言亨升則木
 方生於地中他日可必其進而未已故言元亨欲進/于位者用見有位之大人則不憂其位之不進欲進
 于徳者用見有徳之大人則不憂其徳之不進然易/以陽為大凡言大人者皆陽爻也萃見大人六二見
 九五之大人也升見大人六五見九二之大人也六/五能下應九二之剛中則不必憂而有南征之吉專
 以徳之進而言也○隆山李氏曰升首曰元亨何也/以畫言也與蠱鼎大有皆九居二六居五故皆曰元
 亨此蓋主陽剛之畫/有應于上而言之也
彖曰柔以時升
 本義以卦變釋卦名中溪張氏曰柔指六四也柔本/居三進而為四自下升上時焉
[022-35a]
 而已故曰柔以時升○隆山李氏曰隂陽二氣迭為/升降隂升則陽降隂降則陽升未有陽常升而不降
 隂常降而不升者反萃而升是二陽降居下三隂反/居上故曰柔以時升○進齋徐氏曰升晉二卦皆以
 柔為主剛則有躁進之意晉自觀来六四上而為六/五故曰柔進而上行升自解来六三上而為六四故
 曰柔以時升晉以五為主升以四為主也○雲峰胡/氏曰剛而在上者常也柔升於上時也識時者方可
 與言/易
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
 傳以二體言柔升謂坤上行也巽既體卑而就下坤
 乃順時而上升以時也謂時當升也柔既上而成升
[022-35b]
 則下巽而上順以巽順之道升可謂時矣二以剛中
 之道應於五五以中順之徳應於二能巽而順其升
 以時是以元亨也彖文誤作大亨解在大有卦
 本義以卦徳卦體釋卦辭童溪王氏曰坤順也巽亦/順也其曰巽而順則亦无
 適而不用其順也以此為升寧有未亨者乎○厚齋/馮氏曰大亨則元主九二也九二以巽而順上以剛
 中而應上是以大亨乃上升之象也六五升之主也/知九二之才足以升也乃用順應之道以見之○胡
 氏曰易以陽為大巽順不足以/大亨必剛中而應是以大亨
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
[022-36a]
 傳凡升之道必由大人升於位則由上公升於道則
 由聖賢用巽順剛中之道以見大人必遂其升勿恤
 不憂其不遂也遂其升則已之一作/有福慶而福慶及
 物也臨川吴氏曰六五見九二九二亦升而應之隂/陽相得而有慶也○中溪張氏曰萃升皆曰剛
 中而應萃剛中在上其衆必聚升剛中在下其勢必/進故萃以五為大人升以二為大人聚者下之所樂
 故利見大人進者上之所忌故勸以用見大人勿恤/者言上之三隂勿以陽升為憂而陽升則有慶矣
南征吉志行也
 傳南人之所向南征謂前進也前進則遂其升而得
[022-36b]
 行其志是以吉也中溪張氏曰九二苟能前進以輔/乎五則已之志得行宜其吉也二
 言有喜即象之有慶也五言大得志即彖之志行也/○平庵項氏曰用見大人勿恤戒行也南征吉勉行
 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徳積小以髙大
 傳木生地中長而上升為升之象君子觀升之象以
 順修其徳積累微小以至髙大也順則可進逆乃退
 也萬物之進皆以順道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學業
 之充實道徳之崇髙皆由積累而至積小所以成髙
[022-37a]
 大升之義也朱子曰因其固然之理而无容私焉者/順之謂也由是而之則其進得也孰禦
 ○中溪張氏曰地中有木順其生理則自萌蘖而拱/把自拱把而棟梁長而不已升之象也蓋物之髙大
 者必以積其所積者必以順木之始生伏於地中積/之不已其髙可以干霄其大可以蔽日未見其忤者
 以順故也君子體巽順之象以其順徳自微小積之/可以至髙大也順徳坤地象積小以髙大巽木象○
 白雲郭氏曰萬物之升其象皆如地中生木自毫末/至合抱人莫見其升之迹者以順積而致之耳順則
 不逆於徳積則為之有漸故能升而不已以/極髙大不然逆徳暴行不升而困及之矣
 本義王肅本順作慎今按他書引此亦多作慎意尤
 明白蓋古字通用也說見上篇蒙卦朱子曰樹木之/生日日滋長若
[022-37b]
 一日不長便將枯瘁便是生理不接學者之於學不/可一日少懈大抵徳須日日要進若一日不進便退
 也○勉齋黄氏曰升言順徳謂物理之升皆以順積/而致之本義順當作慎積小髙大方有升義以其小
 而能髙大則不可不慎故慎義為長○雲峰胡氏曰/木之生也一日不長則枯徳之進也一息不慎則退
 必念念謹審事事謹審其徳/積小髙大當如木之升矣
初六允升大吉
 傳初以柔居巽體之下又巽之主上承於九二之剛
 巽之至者也二以剛中之徳上應於君當升之任者
 也允者信從也初之柔巽唯信從於二信二而從之
[022-38a]
 同升乃大吉也二以徳言則剛中以力言則當任初
 之隂柔又无應援不能自升從於剛中之賢以進是
 由剛中之道也吉孰大焉潘氏曰初六隂柔在下无/應於上本不能升宻比九
 二剛中之臣隂陽志合而相允九二援而升之所以/大吉賢者在下而无與非遇特達之知何以自奮哉
 本義初以柔順居下巽之主也當升之時巽於二陽
 占者如之則信能升而大吉矣王氏大寶曰柔自下/升以剛而孚允升之
 象柔得剛而大大吉之象○雲峰胡氏曰晉三衆允/下為二隂所信也升初允升上為二陽所信也以隂
 信隂不過悔亡以/陽信隂故大吉
[022-38b]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傳與在上者合志同升也上謂九二從二而升乃與
 二同志也能信從剛中之賢一作/道所以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傳二陽剛而在下五隂柔而居上夫以剛而事柔以
 陽而從隂雖有時而然非順道也以暗而臨明以剛
 而事弱若黽勉於事勢非誠服也上下之交不以誠
 其可以一无/以字乆乎其可以有為乎五雖隂柔然居尊
[022-39a]
 位二雖剛陽事上者也當内存至誠不假文餙於外
 誠積於中則自不事外餙故曰利用禴謂尚誠敬也
 自古剛强之臣事柔弱之君未有不為矯餙者也禴
 祭之簡質者也云孚乃謂既孚乃宜不用文餙専以
 其誠感通於上也如是則得无咎以剛强之臣而事
 柔弱之君又當升之時非誠意相交其能免於咎乎
 本義義見萃卦建安丘氏曰二與五為正應九二為/巽木剛直之幹六五在坤地之中而
 能生木者也二五相應而相孚猶用薄祭亦可薦之/於神明矣○臨川吴氏曰二剛中而應五然五柔未
[022-39b]
 易速孚故必待既孚於五而後乃利用禴也禴者宗/廟之禮薄於常時者然誠孚於上而後用禴則上不
 疑其簡故无咎○中溪張氏曰萃六二以中虚為孚/而與九五應升九二以中實為孚而與六五應二爻
 虚實雖殊其孚則一也孚則雖用禴而亦利故二爻/皆曰孚乃利用禴彖言剛中而應指此爻也○雲峰
 胡氏曰萃與升相反萃之二曰孚乃利用禴則宜如/損六二十朋之龜言之於反卦六五可也今皆在下
 卦中爻言之何哉萃六二求萃於上升九二求升乎/上故其義同萃六二以柔而應九五之剛升九二以
 剛而應六五之柔其以至誠感應則一也故爻辭同/而彖傳剛中而應之辭亦同○李氏元量曰萃之二
 柔也則疑於進之易故引吉无咎而後孚乃利用禴/升之二剛也剛則能審義以進故即其才孚乃利用
 禴而无/咎也
[022-40a]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傳二能以孚誠事上則不唯為臣之道无咎而已可
 以行剛中之道澤及天下是有喜也凡象言有慶者
 如是則有福慶及於物也言有喜者事既善而又一/无
 又/字有可一无/可字喜也如大畜童牛之牿元吉象曰有喜
 蓋牿於童則易又免强制之難是有可喜也建安丘/氏曰九
 二雖不言升而上下既巳交孚豈唯无咎且有升進/之喜也○縉雲馮氏曰二中也五亦中也中誠相感
 雖五升而不来以二之孚誠五亦不能不守貞待二/而為之升階也二能感五五能待二乃成升道故贊
[022-40b]
 二為有喜五/為大得志
九三升虚邑
 傳三以陽剛之才正而且巽上皆順之復有援應一/作
 者/以是而升如入无人之邑孰禦哉本義陽實隂虚
 而坤有國邑之象九三以陽剛當升時而進臨於坤
 故其象占如此雲峰胡氏曰陽一故實隂二故虚九/三進臨坤隂如入无人之邑其升如
 此之易者/剛正故也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022-41a]
 傳入无人之邑其進无疑阻也張子曰上皆隂/柔往无所疑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傳四柔順之才上順君之升下順下之進已則止其
 所焉以隂居柔隂而在下止其所也昔者文王之居
 岐山之下上順天子而欲致之有道下順天下之賢
 而使之升進已則柔順謙恭不出其位至徳如此周
 之王業用是而亨也四能如是則亨而吉且无咎矣
 四之才固自善矣復有无咎之辭何也曰四之才雖
[022-41b]
 善而其位當戒也居近君之位在升之時不可復升
 升則凶咎可知故云如文王則吉而无咎也然處大
 臣之位不得无事於升當上升其君之道下升天下
 之賢已則止其分焉分雖當止而徳則當升也道則
 當亨也盡斯道者其唯文王乎進齋徐氏曰岐山在/禹貢雍州境南坤西
 南象王蓋指文王而言六四坤體本順又以柔居柔/順之至也以順道而升此岐之王業所以亨也故有
 吉而无咎或曰升卦二四不言升何也曰五君位也/二應五大臣也四承五近臣也其位不可升也升則
 疑于五而有逼上之嫌矣故在二/言孚在四言順其義可槩見矣
[022-42a]
 本義義見隨卦或問亨于岐山朱子曰只是亨字此/是王者有事于山川之卦○王亨于
 岐山與亨于西山只是說祭山川○問升萃二卦多/是言祭亨萃固取聚義不知升何取義曰人積其誠
 意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義○雲峰胡氏曰隨上/體兊兊正西羑里視岐山為西方故曰西山此卦上
 體坤坤位西南故只曰岐山山皆以在上卦取象萃/曰亨曰禴升亦曰亨曰禴萃取精神之聚可以事鬼
 神升則言人能聚精神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義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傳四居近君之位而當升時得吉而无咎者以其有
 順徳也以柔居坤順之至也文王之亨于岐山亦以
[022-42b]
 順時而已上順於上下順乎下已順處其義故云順
 事也中溪張氏曰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文王以服事/殷豈非順事乎宜其有亨通之吉而无僭逼之
 咎六四不言升者可以/昭文王順事之心也
 本義以順而升登祭于山之象雲峰胡氏曰象自初/爻至五皆贊升之易
 順而升亦言/其升之易也
六五貞吉升階
 傳五以下有剛中之應故能居尊位而吉然質本隂
 柔必守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貞固則信賢不篤
[022-43a]
 任賢不終安能吉也階所由而升也任剛中之賢輔
 之而升猶登進自階言有由而易也指言九二正應
 然在下之賢皆用升之階也能用賢則彚升矣沙隨/程氏
 曰下應剛徳之臣自二升五如/階有級此人君升進賢臣之象
 本義以隂居陽當升而居尊位必能正固則可以得
 吉而升階矣階升之易者朱子曰六五貞吉升階與/萃九五萃有位匪孚元永
 貞悔亾皆謂有其位必當有其徳若无其徳則萃雖/有位而人不信雖有升階之象而不足以升矣○雲
 峰胡氏曰九三升虚邑六五升階皆象升之易也九/三剛正故无戒辭六五先貞吉之占而後升階之象
[022-43b]
 者謂升而不正則不吉雖有升階之象而不足以升/也○楊氏曰六五以柔得尊位其進甚易故曰升階
 ○雷氏曰六五貞吉升階先儒以為踐祚蓋貞吉然/後可以升天子之位也○中溪張氏曰坤為上故曰
 階六五柔進而上行貞正則吉階而升之/則由岐山而豐鎬可以尊處九陛之上矣
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傳倚任賢才而能貞固如是而升可以致天下之大
 治其志可大得也君道之升一作/興患无賢才之助爾
 有助則猶自階而升也節齋蔡氏曰萃者澤聚於下/故九五志未光升者木升於
 上故六五/大得志也
[022-44a]
上六㝠升利于不息之貞
 傳六以隂居升之極昏𡨕於升知進而不知止者也
 其為不眀甚矣然求升不已之心有時而用於貞正
 而當不息之事則為宜矣君子於貞正之徳終日乾
 乾自强不息如一作/以上六不已之心用之於此則利
 也以小人貪求无已之心移於進德則何善如之
 本義以隂居升極昏𡨕不已者也占者遇此无適而
 利但可反其不已於外之心施之於不息之正而已
[022-44b]
 馮氏去非曰㝠升猶言㝠行也○中溪張氏曰上六/處坤之上升之極猶之晦㝠隂暗而猶升焉此進而
 不息者也然貞而不息則利不貞而不息則何利之/有若能以升位之心而移之於升徳則譬山之積塵
 海之積汚愈増髙大也易曰終日乾乾自强不息詩/云文王之徳之純純亦不己此非利於不息之貞也
 歟○蘭氏廷瑞曰𡨕者晦也升豫皆以隂升居上位/故豫曰𡨕豫升曰𡨕升○雲峰胡氏曰豫上六𡨕豫
 戒以成有渝升上六𡨕升戒以利乎不息之貞者豫/上震震動也欲動其悔過之心變其豫不為豫也升
 上坤坤順也欲順其不已於/進之心移於不息之貞也
象曰㝠升在上消不富也
 傳昏㝠於升極上而不知已唯有消亾豈復有加益
[022-45a]
 也不富无復增益也升既極則有退而无進也白雲/郭氏
 曰消息一理耳息則富而消則不富也○中溪張氏/曰坤為𡨕晦隂虚為不富𡨕晦在上猶且升而不息
 豈知升極當降長極當消消則不能有其富矣○建/安丘氏曰升卦之義以卦變言則柔以時升六自三
 上升而為四也以二體言則以巽升坤下三爻為方/升之人上三爻皆受其升者以六爻言則六五貞吉
 升階居得尊位為升之主下四爻則皆来升者也初/與三於五非近非應无嫌於五故初允升三升虚邑
 蓋可升而升者也如九二應五則礙而不得進故孚/而用禴六四近五則進而不敢逼故亨而順事是知
 不可升而不升者也故二爻不言升至上處窮極之/地不當升而猶升焉則是𡨕升而已矣升之道可易
 言/哉
[022-45b]
 
 
 
 
 
 
 
 周易傳義大全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