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54 宋高僧傳-宋-贊寧 (master)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宋左街天壽寺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等奉 勅撰


興福篇第九之一正傳十四人附見二人



周京師法成傳



釋法成。本姓王。名守慎。官至監察御史。屬
天后猜貳信酷吏羅織。乃避法官。乞出家為
僧。苦節勤於化導。聲發響隨行高質直。長
安中於京兆西市疏鑿大坎。號曰海池
焉。支分永安渠以注之。以為放生之所。池
上佛屋經樓皆成所造。穿池之際獲古石
銘云。百年為市而後為池。自隋朝置都立
市。至于時正一百年矣。儀鳳二年望氣者
云。此坊有異氣勅掘之得石函。函內貯佛
[026-0873a]
舍利萬餘粒。光色粲爛而堅剛。勅於此處
造光宅寺。仍散舍利於京寺及諸州府。各
四十九粒武后於此始置七寶臺。遂改寺
額。成公居之行其激勸。多以崇福為己任
焉。


唐五臺山昭果寺業方傳



釋業方者。即解脫禪師之法孫也。身長七尺
五寸。古貌軒昂垂手過膝。眉長數寸目有
重瞳。人望凜然。禮誦無倦紹脫高躅。動合
無形不捨利物。而再修梵宮。時太原府有
士女造立文殊像一軀。將送入山。到淲池
河側洪波汎漲方乃隔岸焚香啟告。河為流
減。過文殊畢水還瀰溢。後終建塔在寺西
北一里。肉身見存而多神異焉。


唐上都青龍寺光儀傳



釋光儀。姓李氏。本唐宗室也。父瑯瑘王與越
王起兵。欲復本朝中興帝道不克。天后
族誅之而無噍類。儀方在襁褓中。乳母負
之而逃。後數年則天竊聞瑯瑘有子在民
間。購之逾急。乳母將至扶風界中。鬻女工
以自給。儀年八歲狀貌不群神悟超拔。乳母
疑遭貌取而敗。且極憂疑。乃造布襦置錢
於腰腹間。於桑林之下告之令去。勅搜不
慢。吾慮俱死無益於事。汝聰頴必可自立。
或一旦富貴無忘老姥。言訖對泣。儀慟不
自勝。乳母從此而逝矣。儀茫然行至逆旅
與群兒戲。有郡守夫人往夫所住處方息。
俱此見儀群聚且貌俊爽。因而憐之。召謂
之曰。郎君家何在。而獨行至此。儀紿之曰。
[026-0873b]
莊隣於此。有時閑戲耳。夫人食之又給之
錢。乃解衣而內其錢。日暮尋逕而去擬投
村墅。遇一老僧。呼曰。爾小子。汝今一身家
已破滅。將奚所適。儀驚愕佇立。老僧又曰。
出家閑曠且無憂畏。小子欲之乎。儀曰。素
所願也。老僧因携其手至大樹陰。令禮十
方佛。歸依常住佛法僧已。因削其䰂。又出
袈裟以披服之。小大稱其體。其執持收掩
猶如幾夏比丘。老僧喜曰。此習性使然。善
持僧行。遂指東北曰。去此數里有伽藍。汝
直詣彼謁寺主云。我使汝為其弟子也。言
畢老僧欻然亡矣。方知聖僧也。儀如言趨
彼寺。主駭其言。因留之。經十年許。儀已洞
明經律善其禪觀。而屬中宗即位唐室復
興。勅求瑯瑘王後。儀方向寺僧言之。時眾
大駭。因出詣扶風李使君。即儀之諸父也。見
之悲喜。乃舍之於家。方以狀聞。固請不可。
使君有女年齒相侔。一見儀而心悅願致情
曲。儀恐懾而避焉。他日會使君夫人出。其女
靚粧麗服。從者越多來而逼之。儀固拒百端
終不屑就。紿之曰。身不潔。請沐浴待命。女
許諾方令具湯沐。女出因閉關。女還排戶。
既不得入。自牖窺之。方持削髮刀。顧而
言曰。有于此根故為慾逼。今若除此何逼
之為。女懼止之。不可。遂斷其勢投之于
地。儀亦悶絕。戶既不開。俄而使君夫人俱
到。女實情具告遂破戶視之漸蘇。命醫工
舁歸蠶室。以火燒地苦酒沃之。坐之于上
以膏傅之。月餘瘡愈。使君奏儀是瑯瑘王
[026-0873c]
子。有勅命驛置至京。引見慰問優齎豐洽。
詔襲父爵。儀懇讓。誓願為僧確乎不拔。中
宗勅令領徒。任置蘭若自恣化方。儀性好
終南山。因居法興寺。於諸谷口造庵寮蘭
若凡數十處。率由道聲馳遠談說動人。或
山行十里間緇素侍者常數千百人。迎候瞻
待甚於權要卿相焉。儀恒居寂定。或言將
來事以決吉凶。必無差忒。人益歸之。開元
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先囑累弟子。當謹
護身口勿事諠譁。祖師意無別事。靜則真
法現前。此外提唱皆不獲已。言極激切。因
北首而臥。枕肱右脇著席而亡。此大涅槃之
表兆也。遺言令葬於少陵原南。乃鑿原成
室而封之。柩之發也異香芬馥。狀貌如生。
祖車出城白鶴數百鳴唳空中。綵雲依約覆
車數十里。道俗號咷多持孝服。所葬之地遂
建天寶寺。弟子皆留而守之。


唐鎮州大悲寺自覺傳



釋自覺。博陵望都人也。稚齒厭于俗態。俄
白親老言。兒樂從佛求度世去。二親驚愕
咄咤俾去。然無慚怍再拜請命。乃強禮本
部開元寺知欽。欽觀其志氣弗群。立字曰
自覺。訓之曰。汝聞名思義。答曰。佛種從緣
起。唯聽明誨矣。既而誦經及格蒙度。至德
二年年滿鎮州受具足法。即往靈壽縣禪法
寺習律經論。勤瘁九年。皆造微也。便言。當
入太行山於一磐石上結茅庵三畝小溪
為蘭若。不亦快乎。大曆元年九月晦往平
山縣界得重林山院。果應所求。遁跡自娛。
[026-0874a]
至二年五月天其旱暵。覺則跣足經行。冬
則右肩偏袒。其林薄山谷虎狼狃跡重複。唯
拾果采蔬卯時一食。時恒陽節度使張君患
炎旱。聞覺精苦。躬入山請其祈雨。張語之
曰某無政術致累百姓。三年亢陽借苦引
咎。自責良無補矣或云。龍王多依師聽法
忘其施雨願師垂救旱之誓。有如白水如
念蒼生。請輟禪定略入軍府。覺乃虔恪啟
告龍神。未移晷刻天輒大雨。二辰告足。張
帥歸向勤重。若孝子之事父母焉。覺始入法
已來。學諸佛因中誓願。其數亦四十九也。其
一願身長隨大悲菩薩。次願造鑄大悲像
寺。及乎發言響應。檀施臻萃用赤金鼓鑄
成。舉高四十九尺。梵相端嚴眼臂全具。迨
更年稔寺亦隨成。今城西山大寺是歟。遂
於壇前誦念至三更。見神光二道作中金
色於晃朗中見彌陀佛。觀音勢至左右翼
從。佛垂金臂呼自覺聲。漸下雲來摩其
頂曰。守願勿悛無宜懈廢。利物為先。汝去
吾隨任從汝意。言畢雲收杳無眹迹。覺以
願心酬畢。返山林之間擇送終之處。貞元
十一年二月望夜有神人現半身。若毘沙
門狀。謂曰。師今歲滅度矣。舉手謝神人曰。
往來定分吾聞命矣。其年六月十四日。奄歸
寂滅。門人欲奉神龕歸山寺。州府人苦留。
終於大悲寺南遷塔焉。則十三年四月八日
也。其大悲為恒陽奇事。感應潛通。至周顯
德初。勅鑄九府圓法。天下銅像一例除毀。時
州人相率出錢贖此像。不允。登即爐槖鎔
[026-0874b]
冶。真定之人莫不悲悼。時炭熾飛煙無之。
從頂至胸旋收銅汁。斯須計料匠氏暴卒。
自此罷工。迨宋太祖神德皇帝。追鑄令全。
代懺前事焉。


唐東京相國寺慧雲傳



釋慧雲。姓姚氏。湖湘人也。性識精明氣貌疎
朗。高宗麟德元年。正十歲矣。邈然有出塵之
志。二親多厭沮之。其心匪席不可卷也。父
哀其所願。從往南嶽初祖禪師稟承慈訓。
而能黠慧好味經教。沈默如也。至于弱冠
於嶽寺受具足法。自專護戒且善毘尼。尋
罷講科專營福事。發言響答化俗風從。立
事絕私士庶欽揖。乃出重湖而遊荊郢。江
南振錫浙汭携囊。務在勸人令捨慳病。隨
處蓋造葺修寺宇二十餘所。皆功成不宰。
天后久視元年江北行化因緣未會。長安元
年來觀梁苑。夜宿繁臺。企望隨河北岸有
異氣屬天。質明入城尋覩。乃歙州司馬宅
西北園中池沼。雲徙步臨岸見瀾漪中有天
宮影。參差樓閣合沓珠瓔。門牖綵繪而九重
儀像逶迤而千狀。直謂兜率之宮院矣。雲
覩茲異事喜貫心膺。吾聞智嚴經說。瑠璃
地上現宮殿之影。此不思議之境界也。今決
擬建梵宮答其徵瑞。乃挂錫于安業寺。神
龍二年丙午往濮州屬縣報成寺。發願為國
摹寫彌勒像。舉高一丈八尺。募人出赤金。
于時施者委輸逡巡若丘阜矣。遂振槖籥
程巧工。一鑄克成。相好奇特殆景龍四年庚
戌六月屬溫王讓位奉睿宗。叔父也。景雲
[026-0874c]
元年雲於寺東廊南隅造別殿安聖容。始
云治材方議版築。檀越眾議紛紜未成建
樹。至二年辛亥於福慧寺經坊北。貿新安
典午鄭景宅。方事興工掘得古碑。則北齊
天保六年乙亥歲置建國寺。乃高歡嗣子文
宣帝也。覩之者皆驚嘆。同舍利弗悲螘垤
焉。採訪使君稱異再三。遂沿此記改福慧
為建國寺。迎取安業聖容及殿材至寺。太
極元年五月十三日。改元延和。是歲刑部尚
書王志愔為採訪使。至浚郊宣勅。應凡寺
院無名額者並令毀撤。所有銅鐵佛像收入
近寺。雲移所鑄像及造殿宇門廊。猶虧綵
繢。遇新勅乃輟工。雲於彌勒像前泣淚焚
香。重禮重告曰。若與此有緣當現奇瑞
策悟群心。少頃像首上放金色光照曜天
地。滿城士庶皆嘆希有。是時生謗毀者隨
喪兩目。又有舌腫一尺許者。遠近傳聞爭來
瞻禮。捨施如山乃全勝概。像坐垂趺人觀
稽顙。涉惡報者雲望像為其悔過。斯須失
明者重視。舌卷者能言。皆願為寺之奴持
鐘掃地也。採訪使王志愔賀蘭務同錄祥
瑞。奏聞睿宗潛符夢想。有勅改建國之
牓為相國。蓋取諸帝由相王龍飛故也。仍
勅佛授記寺大德明幹。同共檢校功德勿
令州府煩擾。中書舍人賈曾侍郎崔沼給事
中盧逸中書侍郎平章事岑羲。皆捐俸祿共
構因緣。或啟發心之元。或施外護之力。先
天中行傳神于潞邸。玄宗即位。至八月十
五日上皇御書寺額。奉詔令大德真諦并
[026-0875a]
弟子二人品官一人齎勅賜幡華及寺額至。
迎受懸挂。雲道化梁園身榮福樹。百齡有
限四相交遷。終于寺之別院。葬今京之東
郊寺莊塔亭存焉。時號造寺祖師。雲去世
後天寶四載造大閣號排雲。肅宗至德年中
造東塔號普滿者。至代宗大曆十年畢工。
或云造塔。僧能分身行化難測品階。文殊
維摩是王府友吳道子裝塑。又開元十四年。
玄宗東封迴勅車政道往于闐國。摹寫天
王樣就寺壁畫焉。僧智儼募眾畫西庫北
壁。三乘入道位次皆稱奇絕。今之殿宇皆大
順年火災之後蓋造。宋太祖重修。翰林待詔
高益筆跡壁畫。時推筆墨之妙矣。


唐杭州華嚴寺玄覽傳慧昶守如



釋玄覽。姓褚氏。其先河南人也。食菜于錢
塘。因是家焉。覽誕膺明德。生而懸解。深達
實相。以崇善本。自初念至于捨家師承慧
昶。昶師德無不滿眾用皆足。年高行尊久
為師範。及見覽無一息之間違仁。告門
人曰。無上之道清淨為本。有能一念用其
心。吾未見學不足者。江表無真僧久矣。或
以此子為法鼓耶。俾遐邇聞之。其預為
達匠之所甄異也如此。其本邑有故華嚴
寺。覽以包桑之地近於玄禮師之先塋。屬
隋室不競法宇弛頹。名將壑遷跡亦時廢。
屬于唐初募信人重建。文明歲有勅許還
舊額。廣輪制度兼移基址背山臨水往返
形勝覽初以具戒依天竺。次以僧錄住一
閑居。後以耆德統華嚴三寺。次第同致于
[026-0875b]
道。道無不在。因教有遷也。覽甞以憫物
慈濟為己任。遂議寺前平湖之通川為放
生池。時太守袁從禮因茲勸勉。深入慈門
以禁六里。司馬楊敏言感夢。又廣至十里。
是以揵鬐掉尾。噞喁浮沈不虞其害。得遂
生性焉。覽又以經像為最則殿前畫四像。
慈氏為首。鑄金銅像三百五十座。彌陀為
首。寫經二千餘軸。金字涅槃經為首。如是
功德以順現報。故王考宗追贈。和州刺史右
散騎常侍封舒國公無量則覽之元昆也。量
修學之日臨平湖龍見。無不往觀。舒公晏然
不離書案。氣度如此。明皇初年舒公侍講。
帝嘉尚之。歸覲太夫人。年已期賾。昆季皆
以華皓晨昏之地說法而已。覽以開元二十
二年示疾。終于臨平所造寺。春秋八十四。
僧明了大覺普賢神滿懷遜皆參預法流。奉
法器藏于細礪洞之下基。工部侍郎徐安貞
撰碑頌德焉。又閩中愛同寺釋守如。多事勸
誘。越上之民歸若[邱-丘+厂@墨]聚焉。崇樹精廬以為
濟眾。急在利他。開元十年於寺營浴室。患
地勢陡高清泉在下桔槹無用汲引步遙
終以為勞。思慮不迨無由改作。忽一宵下
流頓涸距造浴室所二十餘步清泉迸出。
時謂神功冥作移此泉耳。七閩之民罔不
歸信。終于溫室之偏房矣。


唐東陽清泰寺玄朗傳



釋玄朗。字慧明。姓傅氏。其先浦陽郡江夏太
守拯公之後。曹魏世避地于江左。則梁大士
翕之六代孫。遂為烏傷人也。母葛氏初妊夢
[026-0875c]
乘羊車飛空躡虛。而覺身重。自茲已後葷
血惡聞。殆乎產蓐亦如初寐。覺後心輕體
安。嬰兒不啼唍爾而笑。九歲出家。師授其
經日過七紙。如意元年閏五月十九日勅度
配清泰寺。弱冠遠尋光州岸律師受滿足
戒。旋學律範。又博覽經論搜求異同。尤切
涅槃。常恨古人雖有章疏。判斷未為平
允。往在會稽妙喜寺。與印宗禪師商確祕
要。雖互相述許大旨未周。聞天台一宗可
以清眾滯。可以趣一理。因詣東陽天宮寺
慧威法師。威稟承括州智威。時傳威是徐陵
後身灌頂師之高足也。朗親附之不患貧
苦。達法華淨名大論止觀禪門等。凡一宗之
教迹研覈至精。後依恭禪師重修觀法。博
達儒書兼閑道宗。無不該覽。雖通諸見
獨以止觀以為入道之程。作安心之域。雖
眾聖繼想而以觀音悲智為事行良津。遊
心十乘諦冥三觀。四悉利物六即體徧。雖
致心物表身厭人寰情捐舊廬志栖林
[堅-臣+虍-七+一/谷]。唯十八種十二頭陀。隱左溪巖。因以為
號。獨坐一室。三十餘秋。麻紵為衣糲蔬充
食。有願生兜率宮必資福事。乃構殿壁。
繢觀音賓頭盧像。乃焚香斂念。便感五色
神光。道俗俱瞻歎未曾有。此後或猿玃來而
捧鉢。或飛鳥息以聽經。時有盲狗來至山
門。長嘷宛轉于地。朗憫之焚香精誠為狗
懺悔。不踰旬日雙目豁明。至開元十六年。
刺史王上客屈朗出山暫居城下。朗辭疾
仍歸本居。厥後誨人匪倦講不待眾。一欝
[026-0876a]
多羅四十餘年。一尼師壇終身不易。食無
重味居必偏廈。非因尋經典不然一燭。
非因覲聖容不行一步。其細行修心蓋徇
律法之制。遂得遠域沙門隣境耆耋擁室填
門。若冬陽夏陰弗召而自至也。其寺宇凋
弊。乃指授僧靈稟建其殿宇。形像累二甎
塔。繢事不用牛膠。悉調香汁。天台之教鼎
盛何莫由斯也。一日顧謂門人曰。吾眾事
云畢年旦暮焉。以天寶十三年九月十九日
薄疾而終。春秋八十有二。僧夏六十一。置塔
於巖所。生常撰法華經科文二卷。付法弟子
衢州龍丘寺道賓。淨安寺慧從。越州法華寺
法源神邕。常州福業寺守真。蘇州報恩寺道
遵。明州大寶寺道原。婺州開元寺清辯。齠年
慕道志意求師。不踰三年思過半矣。行其
道者號左溪焉。第其傳法號五祖矣。禹
山沙門神逈著乎真讚矣。


系曰。觀其唐世已上求戒者。得自選名德
為師。近代官度以引次排之。立司存主
之。不由己也。朗之求戒不其是乎。如是
師資相練恩義所生。脫臨事請為則喻同
野馬也。


唐湖州佛川寺慧明傳



釋慧明。俗姓陳氏。漢太丘長寔之後。世居頴
川。永嘉南渡祖為司徒掾。曾祖仲文有佐
命于陳封丹陽公。祖為雙溪穀熟二縣令。
考為蘭陵長。乃為蘭陵人也。明母氏初感
之日如持佛戒。足惡履于葷園口不甞于
鱻器。神夢髣髴如聞法音。既而誕焉。年漸
[026-0876b]
及丱方祈捨俗。父母偕聽。至受具時即開
元七年也。習學律藏甞謂人曰。昔者繁刑
首作伯成子遁焉。吾雖不捨律儀而惡乎
諍論紛紛。若心印心之法。至矣哉。乃西詣
方巖頓開心地。天寶中有願於清涼山。淮
汴阻兵明即旋策與禪客遇同遊宛陵。
於上石門置蘭若三所。有大[虥-儿+巾]來擾如撫
尨焉。時荐饑。群盜欲至必號呼先告。往往
有徵焉。先是此鄉好弋獵。明化之皆焚罝
網器仗矣。至天寶五年爰止乎魚陂道場。
有瑀公者。白土史宗之流。迹邇行轍世莫
之識。始相見曰。南祖傳教菩薩來何晚耶。他
日同登魚陂峯頂。見東南有山蒼琅獨秀。
謂瑀公曰。吾與此山宿有緣矣。天寶八年
有制度人。州將韋南金舉高行黑白狀。請
隷名州中寧化道場。明固辭改隷佛川。即疇
昔魚陂所望之峯。梁吳均故宅之所。地志云。
青山南掘得古佛二軀。莫知年代。獲像之
地靈泉涌起。因名佛川焉。泉側有吳王古
祠。風俗淫祀濫以犧牲。於是明夜泊廟間
雷雨荐至林摧瓦飛。頃之雨收月在。見一丈
夫容衛甚盛。明曰。居士生為賢人死為明
神。奈何使蒼生每被血食。豈知此事殃爾
業耶。神曰。非弟子本意人自為之。禮懺再
三。因與受菩薩戒。神欣然曰。師欲移寺。弟
子願捨此處永奉禪宮。後果移寺於祠側。
獲銅盤之底。篆文有慧明二字焉。建中元
年正月示疾。其日庭水春染山雨晝冥。猛虎
繞垣悲嘯而去。十二日奄然長往。春秋八十
[026-0876c]
四。僧臘五十一。二月十二日建塔于寺西山
焉傳法弟子慧解慧敏如知三人也。若鶖子
採菽之倫也。菩薩戒弟子刺史盧幼平顏真
卿獨孤問俗杜位裴清深於禪味。俾晝公為
塔銘焉。


唐湖州大雲寺子瑀傳



釋子瑀。字真瑛。姓沈氏。吳興德清人也。其先
亡國於沈。因以為氏。春秋沈子之後也。瑀
生而聰慧不以師授。年未總角辭親出家。
以如意年中大赦度人。壞衣削䰂煤炱世
事。於洛京大福先寺受戒。勤勤祈請假寐。
三日之夕見有神人儼然在目。倏往忽來
或同或異。得非至誠乎。於是燭如來燈
佩菩薩印。證聖中歸于大雲道場。堅執律
柄僧綱釐舉。不亦宜哉。瑀素履純厖無咎
無譽。使天下之士有外道焉。有闡提焉。
心如飄風言若泉涌撓我聖教擠我妙門。
瑀示以從容誘以方便。莫不稽首挫色
而聞命焉。常禮一萬五千佛名。兼慈悲懺。
日夜一匝。或二日三日一匝。夜有聖僧九人
降於禮懺之所。相與行道彈指而去。或夜無
燈燭。心口是念圓光照室如坐月中。如此
則往往有之。瑀慨德清徧邑未有塔寺。遂
銳懷營構。一唱齊和乃成精宇。前後寫經
三藏。凡一萬六千卷。天寶初臨安足法師。死
經三宿。將入地獄。冥中見瑀引至王所。謂
王曰。此人能講涅槃經。王宜宥之。王曰。唯
聞巖崙師能講。不聞此師名何也。如是再
三。王不能屈。因赦之。曾是鄉人施𤛒
[026-0877a]
者。天然不孕因而出乳其通感如是。以十
一年秋禪坐而終。十二年春將啟靈龕欲焚
之。容色不變如生。雖少林孕髭蘄春育髮。
何獨嘉也。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姚淡主客
郎中姚泲刺史楊慧才偕歸信焉。


唐明州慈溪香山寺惟實傳



釋惟實。姓湯氏。富陽人。其為人也。杜多其
行禪觀其心。淡然靜居長坐不寐。初母氏
抑其願心不容披削。既而籠開鳥逝岸穴
泉飛。學善財之遍參。同迦葉之練行。天寶
中往明州若[山*奧-釆+米]山。夜聞冥告曰。達蓬聖跡
名山宜矣。翌日且登其山。巖洞窈窕石壁削
成。秀異之多實維靈境。有大佛足跡。詢其山
叟。則曰。彼開元年中始現斯瑞。遂願捿此
有終焉之志。時屬海寇袁晁蜂螘屯聚。分
以剽劫殺戮無辜。至于香山。眾皆奔竄。實
據榻瞑目。先以大石掩洞門。賊可三二百
數。復舁巨石闊二丈餘鎮其穴口。實起喑
嗚以掌舉之。群盜羅拜以謝之而去。邑民
重之。遂立精舍。弗再歲而成。大曆八年也。
太守裴儆奏請署香山題額焉。詔度僧七
人隷名矣。以貞元二年冬示疾終于寺。則
跏趺而化也春秋六十二。法臘三十一矣。


唐朔方靈武龍興寺增忍傳



釋增忍。俗姓史氏。沛國陳留人也。典謁之年
登其鄉校。百氏簡策寓目入神。藝文且工。
乃隨計吏數舉不捷。會昌初薄遊塞垣訪
古賀蘭山。中得淨地者白草谷。內發菩提
心。頓挂儒冠直歸釋氏。乃薙草結茅為
[026-0877b]
舍。倍切精進。羌胡之族競臻供獻酥酪。至
五載節使李彥佐嘉其名節。於龍興寺建
別院號白草焉。蓋取其始修道之本地也。
忍刺血寫諸經。大中七年李公慮其枯悴。
躬往敦論曰。師何獨善一身行小乘行。胡
不延惜生性任持教法。所利博哉。忍執情
膠固遂著三教毀傷論以見志。帥覽而益
加崇重。九年因讀大悲經。究尋四十二臂。
至無畏手疑而結壇。浹旬禱請。自空中現
其正印雙拳歷歷可觀。遂命畫工繪寫此
臂焉。或有譏謗者。忍再精慤虔告。畫工濯
筆銅椀中忽感寶性華一朵。枝趺𩬞葉一皆
鮮明。覩者驚歎。至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
示滅于白草院。春秋五十九。以十月十七
日。藏神于水館之南建塔焉。初忍刺血寫
經。總二百八十三卷。畫盧舍那。閣三十五
尺。門一丈六尺。起樣畫大悲功德三軸。自
著大悲論六卷。並藏諸篋笥焉。後節使唐
恒夫。仰其遺跡奏乞旌勸。勅謚大師曰廣
慧。塔曰念定。弟子無轍亦致遠之高足。齎
血書經二卷瑞華椀一枚詣闕奏呈。宣賜
紫衣。天復中終。及梁乾化初。中書令西平王
韓公遜錄遺跡奏聞。太祖勅致謚曰法空。
別賜紫方袍。塞垣榮之。後唐同光中從事薛
昭紀為碑焉。


唐京兆荷恩寺文瓚傳



釋文瓚。姓張氏。晉陽人也。天姿整恪。幼事
師於并州崇福寺。學該群籍控帶三乘。至
若金版銀繩之籙。龍韜象祕之文。罔不耰
[026-0877c]
耘情田波濤口海。宣暢皇化對揚天休。一
皆悅服。詔為翻譯并河南佛授記寺兼京兆
安國荷恩崇福等寺大德。好修福事。設無遮
一百會。凡聖混淆一皆等施。縱風雲連起及
至齋日必晴明晏然。感動人祇福無唐設。
春秋六十餘。卒於本院。境內苦霧如泣。數
日不解焉。


唐太原府崇福寺懷玉傳



釋懷玉。姓許。并州人也。少而警利日覽千
言。早露鋒芒逈拔儕類。及其長也戒節踰
峻梵場龜鑑。志在修葺無間彼此。夏墟寺
宇。經有闕而必補。像有凋而遍修。三任紀
綱特有崇建。仍校讎大藏經二十餘本。祁
寒盛暑不廢晨暮。增飾淨土院。興事任力
轉加殊麗。代宗嘉之。委為灌頂道場主。真
言祕訣有所在矣。春秋六十三。卒於本院
云。


唐晉州大梵寺代病師傳



釋代病者。台州天台人也。姓陳氏。以其甞
發大願盡一報代眾生之病。致本名不顯
矣。誕育之辰祥光充室。隣里異焉。七歲喪
父。哀毀幾于滅性。白母求出家母纔艱阻
遂斷一指。親黨敦勸。偏親乃送於國清寺。
因戒法登滿誓志觀方。初止今東京。次於
河陽。為民救旱。按經繢八龍王。立道場
啟祝畢投諸河。舉眾咸覩畫像沈躍不定。
斯須雲起膚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
歸心者眾。先是三城間多暴風雹。動傷苗
稼雉堞。號為毒龍為之也。代病為誦密語。
[026-0878a]
後經歲序都亡是患。盟津民立堂宇若生
祠焉。大曆元年。登太行遊霍山。乃深入
幽邃結茅而居。有盜其盂食。俄見二虎
據路。會逢代病。盜叩頭陳悔。慰諭畢因摩
挲虎頭。如是累伏猛獸。其盜本樵子。願依
附為苦行焉。其中山神廟晉絳之間傳其肹
蠁。代病入廟勸其受歸戒。絕烹燀牲牢。其
神石像屢屢隨勸領首。顧其神婦略無俞
答之狀。遂剃神之髮毀撤神婦。鄉人怪之
聞白州邑。太守怒之曰。此唐高祖初起至
此。久困陰雨其神見形示路以迎義師。厥
後礱石為像。薦饗無虧。此之髠師無狀敢
爾。俾繫閉於嘉泉寺扃鍵且嚴。至二十日
啟關寂然禪定。傾城咸往觀禮。或聲磬舒
徐而起。太守急召之不來。以至約令斷頭。
代病斬一指以付使者。太守感之。躬就迎
請。移置大梵寺。別營甎浮圖以藏其指節
矣。由是檀信駢肩躡踵。有窴毒於酒者。
賄貧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貧女紿之曰。妾
家醞覺美。酌施和尚求福。況以佛不逆眾
生願。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貧女懼反飲具
以情告。代病執杯啜之。俄爾酒氣及兩脛
足地為之墳裂。聞者驚怪。以酒供養自茲
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止給與淨水飲之
必瘳。凡屬荐饑必募糧設食。後於趙州
救斯荒歉。作施食道場前後八會。遐邇賴
之道感多類。以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
然跏趺示滅。四眾初謂如嘉泉寺之禪定
歟。香華供養。至于隔歲膚肉漸堅。方知永
[026-0878b]
逝。遂漆布繢畫之。武宗廢塔像無巨細皆
毀除。或議之移入陶竈中。既而生瑞草一
本。其狀亭亭若蓋。盤錯縈紆庇其風雨而
有餘也。宣宗即位佛事中興。綱紏比丘造
小亭。移真形窴於此。先於嘉泉寺斷指
節。已過百齡筋肉甲爪光潤且如金色。或
屬兵革城陷指亡。後有齎出逃難。事息
歸還。亦陰福其逋亡者。至今平陽人崇信
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