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9 粵西詩載-清-汪森 (master)


[059-1a]
  欽定四庫全書


  粤西文載卷三十四


  桂林府通判汪森編


  記橋梁


  海棠橋記        劉受祖


  横州古寜浦郡也西北有溪曰香稻南㑹于鬱江跨溪
有橋南北舊多海棠紹聖間秦淮海先生以御史劉拯
論其増損實錄謫栁移横是時常醉於橋畔書生祝氏
[059-1b]
家明日題一詞有瘴雨過海棠開之句州人因以海棠
名橋嵗月浸久興廢不齊更名去思又更名清秋淳祐
六年夏右驍騎將軍李公植来守是邦捐貨帛三萬率
州之官吏士民共新之經始於是年之十月落成于次
年之四月橋長一十五丈高二丈二尺雖春濤秋潦民
無病渉之嗟霽月光風士有咏歸之樂長虹餘澗靈鰲
架空殆庶㡬焉郡之士夫率咨于受祖曰寧海僻且陋
淮海先生辱居今之言寧浦者必曰海棠橋言海棠必
[059-2a]
曰秦淮海是州以海棠橋重橋以秦淮海重橋名海棠
未可更也受祖答曰橋名海棠以淮海故也士不忘淮
海將何取焉為其花間一醉吟耶為其放浪形體之外
也耶為其九經指授作文皆有法度可觀耶是知其然
而未知其所以然也元豐初淮海如京師應舉以詩謁
東坡於徐東坡和之曰縱横所往無不可知君不可以
新書盖當是時學有新義政有新法雷同附和倒置通
顯淮海窮困無聊中東坡已知其介然獨立之操不以
[059-2b]
富貴利達動其心矣夫志氣之帥也士當未遇時志茍
不立則阿意而茍合妾婦以取容有小遇焉未有不誘
於勢利怵於憂患者淮海在元豐又嘗為王安石所知
安石得其詩讀之而不釋手淮海稍自貶損髙官厚禄
可坐而致也淮海不炙手於安石之門而北面於東坡
之室文章行誼並駕山谷諸公間元祐初坡谷繼進淮
海以次錄用而紹聖之事作矣淮海之在紹聖猶元祐
也當其醉眠花下又安知身在寜浦耶昌黎嘗謂孟郊
[059-3a]
卒不弛有以昌其詩東坡曰不如昌其志志一氣自随
養之塞天地孟軻不吾欺淮海盖有得於此矣或曰古
之君子畎畝不忘其君淮海脱屣軒冕肆情放志於宇
宙間髙則髙矣非古人不忘君之意也予應之曰子獨
不觀寧浦書事之詩乎揮汗讀書不已人皆怪我何求
我豈更求聞達日長聊以消憂淮海何憂乎詩云知我
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紹聖以来羣賢迸斥
姦夫竊柄剝床而膚可虞城圯而隍可復淮海之憂盖
[059-3b]
在是耳在天下者不忘其憂在吾心者不改其樂淮海
之志惟主於憂國憂民故淮海之氣不詘於流離遷謫
孟子曰志一則動氣此淮海之所以超逸絶俗者歟因
橋之名以求其實因淮海之迹以求其心受祖所望於
横之士君子也衆皆曰然請記之


  陽橋記        巴圗爾丹


  静江為廣西都㑹其城之南門凡往来東西二道兩江
交趾海南北諸州者莫不由是焉是豈特為廣西一都
[059-4a]
㑹而已城下鑑湖水水通灕江門南有橋曰通濟所以
利病渉橋左右為商賈所藏寳物番貨以有易無日以
千百計是又豈特為病渉之利而已譏征者亦視此為
要至元五年冬十二月遭火延燬時天沍寒老者弱者
傴僂而提携者皆病于厲掲盖國中之市當渉者衆往
往爭先有墊溺之憂憲司大夫患之責於連帥帥擇屬
官之廉且能者經營之于是監郡教化推官唐棣錄事
長官也先下尼臨桂縣尹吳正卿咸在是選青菴道人
[059-4b]
胡道真曰官愛吾民如是尚坐視而不思補報乎首倡
居民各捐繒幣有差經始于六年孟春凡四閲月而成
一日郡之士民造余請曰前至元癸未重修斯橋廼燬
于今至元巳夘是豈偶然兹落成願乞一言以紀諸大
夫士之功於不朽余曰夫十日配十二子數將周六十
興廢定矣今憧憧往来自辰及酉不絶又豈能保其久
而不廢耶雖然傳曰歳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盖
其農功已畢可用民力也今東作方興民事不可緩而
[059-5a]
乃官不知役民民不知役力橋成而無怨嘆之聲此孟
軻氏所謂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者是可書矣是為記


  重修飛鸞橋記       曽 昺


  全之為州當湘廣之交其南走桂林越島外暨占城真
臘安南之絶域貢賦所供舟浮車驟赴京師者皆於此
取道郡西有羅水東入於湘長橋跨焉舊名曰飛鸞距
城五里許則南走桂林之道也橋嵗久寖壊郡以廣猺
弗靖供億將二稔故未暇葺至元後庚辰時舂陵之江
[059-5b]
華剽敚竊發湖南帥閫増兵来戍戍兵弗戒於火橋之
燬什二三蹔造舟以濟病渉者監郡公嘉琿達諏諸僚
佐曰驛傳之所經啇旅之所由唯橋最為經久曷撤而
新之然民力繁浩恐有司程督之未易為也可若何經
歴伊徳衮特穆爾進言曰改作而責任有司誠若公所
慮然使民輸其財工效其技傭食其力勿拘公私唯責
其人顓任以要其成則事易集兹有道者蔣𤣥中素習
營繕之事崇勵而使之其可監郡公是之乃命郡民之
[059-6a]
積緡錢者蠲其雜徭驗税輸徴民聞令下各爭先樂輸
官為主其出内而斬材伐石命工僦徒悉委諸𤣥中無
追呼之勞無鞭笞之苦無浮沉之費而功事成斯橋也
洪以數計者六屋以間計者四十有七為重屋者三為
關門者一其長廣如舊而矩度髹餙勝之橋之趾為堂
三間則送迎遊息之地堂之下左右各為屋三間則庖
饔之所而守視者之舎表以外門繚之周垣盖昔未有
而今創為之也㑹其費為緡五千二百有奇經始於是
[059-6b]
年七月而以明年三月落成監郡公復謂其屬清湘丞
曽昺曰役之興為費鉅而見效速此長幙得人所致也
子為進士可恡於紀録而使其實之不彰乎昺辭弗獲
載惟古之為政者徒杠輿梁以時告具國朝之制路府
州縣各任官領之今為郡長者以事無不統而締創是
圖司贊畫者盡心力而交相之區畫有方故民不知有
為而樂其成如此也矧昺為邑佐不能躬任其勞顧煩
諸郡府何敢以固陋辭由是大書備述以昭示逺邇尚
[059-7a]
兾来者保其成功永永罔有斁明𢎞治巳酉重修周孟中有記不錄


  鬱林東門橋記       宋 拯


  為政當適夫緩急之宜誠能先其急而後其緩斯可謂
善於為政矣欝林當南越翀獻之孔道邇来山猺䑕竊
屯貔貅之士鎮靖於此而郡東路達容藤西南達欽廉
東北達潯貴南則西甌驛在焉驛前往来之將鉞出入
皆假途於此每春夏雨多水漲澇泥沮洳輿焉埋輪騎
焉沒足渉焉没頂崇陽廖侯守土以新建杠梁為巳任
[059-7b]
合守貳祝侯軰各捐貲將甃以石費弗終俾典術蘓浩
募縁於屬及富室凡甃大梁四小梁五以東門橋乃祖
迎賔客之所也請併記而鐫石於斯以紀焉嗟夫人心
弛備曽折栁樊圃之不知然後冦得以肆其暴觀侯輩
杠梁若此可謂急于先務矣繼今益嚴厥備佇見鼪鼯
伏鈇鉞之辜馴干羽之化必有登斯橋歌西甌池煖南
渚舟屯寒山應雨紫水流霞五岡秀麗八叠縈廻石巖
仙隠金鼎禪蹤之什以想侯之惠澤也請繫銘銘曰吁
[059-8a]
嗟賢侯有濟川才爰構津梁以便往来曄如虹蜺環城
之隈赤猶映水碧甃凝苔控制南荒此其逵路淖弗病
渉漲弗病渡乗傳南来朝天北去必有顯人于斯題柱


  梧州府浮橋記      方 玭


  浮橋在梧州府桂江上江發源桂林興安海陽山合衆
流而南至此㡬千里奔湧澎湃電往雷聲至橋之下流
半里許及與南寧栁慶大江㑹夏潦秋霖溢為逆流衝
激相蕩曾少寜日而浮沉波浪恃一葦之航以為命脉
[059-8b]
頃頃刻刻往往来来一壺千金之嘆往往有之成化庚
寅秋右都御史韓公始謀為浮橋而太監陳公平江伯
陳公相之於是以鐵鑄為柱四為鎻二以木造舟五十
六繫舟於鎻繫鎻於柱柱對列江滸半入地中見地上
者近一丈舟廣九尺舟相去空八尺比木梁其空比板
覆梁上板木廣皆至丈列扶欄翼之至東西岸上岸皆
砌石為階級數十以便升降又備舟十餘數視水勢盈
縮而増損用之建作古之功活多人之命通萬里之途
[059-9a]
車馬擔負如過袵席有無化居百貨咸萃禮文興行風
俗淳變公之徳其至矣乎夫三代盛時生民之政田里
學校大端也衣服宫室飲食下至郵堠橋梁舟車弧矢
之具無不為之盡心故民之從之也輕於炎荒邊徼亦
罔不服即今之桴皷不動嶺海晏然十數年四出剽掠
攻城焚野之諸蠻猺雜然與民耕穫于野時節迭歌更
舞歡然以無為公豈盡制其生死之命其必有不言而
喻不賞而勸不怒而威於鈇鉞者其亦體聖天子之至
[059-9b]
仁復三代之盛治為之盡心焉爾於此橋之創見一端
也因而記之


  萬里橋記         吴 玉


  君子之善無大小要在出於誠而已善出於誠雖小可
錄由此可以推見其大故曰觀人者不於其大於其細
桂林屬邑興安有靈渠古灕水經流縣郭秦史祿始鑿
流以通舟楫而未有橋也唐李渤因作橋以往来而未
有亭也迨本朝庶務畢舉知縣魯孔達遂構亭以覆橋
[059-10a]
百有餘年亭已三易尋復傾圮莫或肯構湖廣都指揮
陳公早襲武弁戰績稔聞晚懸仕車好善彌篤嗣寛能
以韜略世其業繼擢都閫成化癸巳欽調廣西都司未
㡬總府以興安為要害重地特委鎮焉撫治三載邊烽
不警乃走价迎公以就祿養公既至慶歡之餘偶覩是
橋喟然歎曰予曩時躬率軍士征戍嶺南足跡經此屢
矣今幸矍鑠尚堪一為慨然捐所有購羣材募衆技卜
日肇工凡三閱月而橋亭落成亭之廣袤悉如舊制由
[059-10b]
是商賈羣集貿易旁午聳然為一邑之偉觀夫修舉廢
墜有司之事守宰之職也彼受若職怠若事者視此奚
翅秦人視越人之肥瘠恬不介意今公志非徼名一念
之善施於見聞所及俾有司積年之廢墜一旦事舉事
雖不甚大費雖不甚厚而為善之心則出於誠也同寅
憲副范公為道其事屬予記後之人經道於此拂塵讀
碑安知無好善之心如公及良有司者繼而葺之得人
焉繼葺之則亭與橋可保無虞矣


[059-11a]
  藤縣永安橋記       傅惟宗


  藤城之西有門曰永安門之外有永安橋舊架板横跨
城濠舊傳嘗有異人方此邑城為芰荷葉以此橋道為
根蒂民物賴有生意理或然也即其古今人才之盛里
俗之美有足徵焉景㤗天順間屢遭地方多事橋燬行
者病之成化癸巳秋邑長史八桂劉公昱召父老議曰
是橋利涉自古而然今之陡岸濠深水齧愈塹愈濶若
以木仍其舊僅可以嵗月計謀易以石僉曰可即捐俸
[059-11b]
金以倡之復分所屬坊老徧募衆縁聞者争助恐後料
既具復請于總府暨憲副范公咸奬成之即日興工殺
去積水先築兩隄後圈水門上砌平臺覆屋四楹傍䕶
䦨楯列以坐板凡南販貿易負重而集者得以憩息焉
橋之外則設栅為關啟閉戒嚴肅然警䇿人心快之經
始于成化癸巳十一月落成于明年二月丁丑長二丈
六尺廣丈有三尺既畢工官民老稚咸慶其成以予為
邑之耆宿請記其事將刻諸石昔諸葛武侯嘗曰治世
[059-12a]
以大徳不以小惠是橋之成非一時之惠大有關于地
利之盛衰劉公轉危渉而為康衢足以為千里之壯觀
亦王政之大端有司之先務民心之所同欲也皆可書
故為書其始末以為後来告其施財姓名差等類列諸
碑隂以垂永久云


  潯州清平橋記       張 璸


  清平橋成廣西按察司副使范公書来屬予記記未作
而公卒念公之遺命乃著文刻之於石橋在府門驛東
[059-12b]
正統丙寅都指揮使黄&KR0939所建成化十三年丁酉橋圯
于明年戊戌范公提右江印至潯始謀建復功未就適
有憲長之擢又二年庚子余調守潯公檄余終其事壬
寅嵗乃命耆老徐麟輩董役時分守潯梧參將歐公磐
亦與力而功於是乎成嗚呼行仁義者王假仁義者伯
王不畧小伯不與大故徒杠輿梁孟子稱之不以其小
而畧之也桓文之事仲尼之徒羞道不以其大而與之
也所以尊王道黜伯功也余聞諸父老云昔者江流無
[059-13a]
渡軍民皆循江遵郭而行今則往来稱便矣是功也縻
費若小而永利寔大胡可以其小而畧之况潯之為郡
控斷藤峽之口峒寨蠻賊淵藪前人設郡於此盖所以
扼其喉也二廣漢逹官軍廻翔動數千計嚴武備以禦
之修文事以革之俾犬羊化為赤子甲胄變為衣冠如
江之清如砥之平此橋之所以志與因紀諸公之成績
復申前人之名義俾知攘夷安夏之大不過斯心而為
之嗚呼豈特尊王賤伯而已哉橋肇工於成化十七年
[059-13b]
辛丑初八日巳夘畢工于是年十二月十五日巳夘為
費不多桂平知縣賴仁相助之力范公名鏞字彦聲江
西豐城人由進士歴秋官郎中陞前職所至有聲


  鬱林安逺橋記       周孟中


  安逺橋去鬱林城南一里許元延祐間始作木橋永樂
八年州守陳銘砌石為基架木為梁上覆以亭嵗久傾
圯橋當孔道春夏水汎渉者病之成化乙巳秋憲使陶
君自强州人也奉命靖邊過而嘆曰世之溺於異端者
[059-14a]
往往傾貲奉佛老冀求福田利益至于橋梁道路利濟
攸係反莫為之良可慨也遂捐俸金為倡屬前守歐陽
寅修治功未就秩滿去𢎞治庚戌郡守邵君端来既而
同知陳晟判官劉明弼吏目孔孜繼至相與謀度重建
州人聞風咸施金帛以助橋南北兩岸髙數仞叠石為
崖溪横濶約百尋累石為墩墩上墁板板上建樓樓若
干楹其材皆鐵力木也始事于辛亥冬十月迄事於壬
子三月僉謂有紀以垂久逺憲使以書来請予按橋下
[059-14b]
溪源發自容山北来環帶州治折而西流至廣入海溪
側有泉自石心湧出每州産異人或登科第其泉紫色
因名紫泉又名瑞泉山川毓秀州之望人先後迭起若
憲使陶君父子忠義事尤其表著者也昔宋郊編竹渡
蟻相者言活數萬命既而兄弟並登科甲至今傳之為
美談夫澤及蠢動之微尚獲顯報今憲使君捐俸倡人
成是橋利澤之及於人者廣矣州人子弟將不益並奮
科甲以符山川之靈耶且是役也民不告病而事集邵
[059-15a]
君輩可謂信而後勞者矣遂書以為記


  慶逺興賢橋記       宋 澍


  距慶逺城東二里許有石交道間以泥塗晴則崎嶇齧
足雨則泥淖沒脛路東舊有橋以度山塹近損其半過
者危之乃令尹李侯至宜山之五年廢修墜舉慨念斯
路一日屬耆老告曰東路最為衝要久圯不修公私俱
病吾不忍也遂捐俸若干付李宣募義少助厥費爰召
匠伐石羣杵以定其基施巨石以盤其底土覆而石甃
[059-15b]
之廣尺者二長丈者二百有十橋則盡撤其舊而新之
廣視路加三之一長丈有二尺自庚申冬初至辛酉春
仲績用告成以夷以固鄭輿不煩借而夏橇不煩乗侯
乃備牲醴集髦士落於道左衆謂予記且名之予惟賢
者知興而愚者知廢唐賢栁子厚言也斯路界在城外
往来如渡羊腸躡棧道罔不額蹙首疾股栗歩窘浩歎
之聲相聞載路誰肯一舉手投足以拯其病者侯獨若
切于身而亟以成之遂使阻危之舊途易為平安之新
[059-16a]
道往来交歡上下稱便其賢於往昔逺矣謂之興賢不
亦稱情矣乎然天下有興有廢廢而復之為是習而循
之為非况路當要衝行者如市是不獨不廢而亦修之
不可緩也嗣後橋路茍有缺壊為民父母必補而完之
或因侯之舊并及其餘使如砥之形真與郡城相為悠
久則路上之碑人人極口又何但今日賢李侯而已哉
侯名謐字静之江右鉛山人宰吾邑多善政切於愛民
民亦戴之若父母莅官之明年鼎新縣治修建學宇凡
[059-16b]
所規為悉底完好斯甃既集行將葺路于西南繕渡於
彭埠欲俾邑治所及一無罅漏云𢎞治辛酉孟夏鄉進
士郡人宋㴻撰


  懐集登雲橋記       陳 祿


  古君子之政細大畢舉然必求其經世逺圖不規規于
目前及人之小惠故鄭大夫以乗輿濟人必見議於大
儒君子所以嵗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者乃先
王合人心順天理經久之謀也吾邑城西里許乃居民
[059-17a]
往来之通衢然地勢卑汚每嵗遭水患徒行車輿者常
病焉嵗辛酉江夏劉公徳輝以郡幕奉檄来署邑事過
其地目其患切切然以為有司缺典政務之暇運籌於
中進邑之耆舊議于㕔事命工人築石橋于其上名曰
登雲盖必有所取義也凡工食之費皆劉君自措民力
不與焉工興于嵗之十有一月告成于壬戌春王正月
督七者邑之蓮幕李君憲而里老梁經軰悉皆協力以
成其事由是徒行者通車輿者逹舉無遺恨焉邑之上
[059-17b]
舍梁秉中目覩其事樂觀其成亦且合人心命余紀其
嵗月以傳永久予曰劉君其可謂良有司者也其暫然
署理之政尚有可紀如此其專典修理之務豈無卓卓
可錄者與然兹舉也乃劉君一念之仁所克廣也吾聞
仁者必有後天人感應之理豈可誣哉故為記于橋俾
往来者知所自


  永濟橋記         包 裕


  省城東之巨津廣七十丈有奇水發源興安海陽山合
[059-18a]
大小融江衆流涇津而南滙西江性急洌奔湍渉者病
焉况遇春霖夏潦汹歘澎湃若雷電然舟人渡子乘時
射利者百計索需因而人舟墊溺者有矣一壺千金之
嘆寜保其必無也哉正徳丁夘右都御史陳公金奉璽
書膺兩廣軍民重托廣詢博訪時政利病而興革之者
盖非一端也適桂林知府汪侯金恩有事於梧公詢前
弊得實乃㑹鎮巡藩臬諸司曰一夫不獲時予之辜其
可不加之意乎僉曰然乃支公帑鳩工庀材造舟五十
[059-18b]
鑄鐵柱四各丈八尺埋峙岸滸半入地中鑄鐵䌫二各
長百丈餘横亘舟上索舟於䌫索䌫於柱鎮鐵猫於水
以固舟甃石塊於堤以固岸兩側翼木為欄以防蹉跌
兩岸甃石為磴以便往来綜理周宻足為經久之圖題
其扁曰永濟由是往者過来者續行者歌遊者嬉而樂
得其所也吁公之徳澤被諸人者其盛矣乎郡之士夫
耆老屬裕有言以紀其盛公聞之固却曰春秋興作書
至於築臺城作邑門之類必書者諷之也衆對曰諷之
[059-19a]
者盖由非時害義也法有宜書者謹土工重民力也今
公肇構橋梁為民興利除弊事有不可已者况又制用
有方鄭重民力費出於公工出於募分毫不擾於衆而
民樂於趨事是合時與義而得春秋之法矣得其法而
不書將何以詔後世而慰民望乎後之君子能體公之
心而繼修之俾勿壊則斯名稱情而可昭示於悠久矣
公名金字汝礪湖廣應城縣人


  成順橋記         周進隆


[059-19b]
  桂城南宜山渡東有河分自灕江大波山之東支流過
七星巖亘龍隱趨穿山復㑹于灕其河乃臨桂陽朔灌
陽諸郡邑往来必由之道昔橋既廢而以小舟濟一遇
暴風漲水必有覆溺之患過者慨歎正徳庚午靖江王
府命修之出内藏之金採石募工以成厥緒晃然如長
蜺横波自是商民經者如履坦途始事於正徳辛未十
二月落成於癸酉二月為利甚溥不可無記以屬進隆
切惟十月成梁夏令著稱不作無益召公進戒今是役
[059-20a]
能利民之利使人頌感於不磨卓然有可書者故為書
其事而又繫以詩曰桂東之江兮衆流滙奔以渡以渉
兮民病朝昏孰為梁兮列之以石左而右兮周道矢直
桂東之山兮萬木欝葱綠隂盤翳兮䕶于長虹造為舟
兮去危以易往而来兮萬民攸利橋之成兮功留江邊
橋之功兮髙出山巔我詩之鐫兮永百千年


  囋遶橋疆界碑記      吳廷瑄


  正徳癸酉夏四月既望本州娜村土民零斌等連名狀
[059-20b]
告本村有小江壹條與茗盈州隣界兩州每用竹木架
橋渡江名曰囋遶橋隨修隨壊不便人馬往来先任羅
州主與茗盈州商議共砌石橋一座已鑿石㡬半因羅
候考滿行忙未果今茗盈州自令石工搬石云要砌囋
遶橋告迄本州移關茗盈州照前議各認地界共砌成
橋仍立碑記免致日後侵紊地方據告伏覩國朝憲綱
内一欵橋梁道路仰府州縣提調官常加㸃視但有損
壊隨即修理務在堅固毋致阻礙施行欽此即移關茗
[059-21a]
盈州彼亦關復依前議各砌一邊一拱共成一橋本州
准關即鳩工相石度髙濶計丈尺命頭目趙永俊董之
肇工于正徳八年四月吉日告成于六月十一日因順
民請命匠伐石為記有通州目老林英何庸黄中等詣
州懇切告云本州原係土守抄沒改設流官撫治夷民
四方皆土官接壤先年間本州村有被隣州侵僣因循
日久未及辯白者今聞欲立囋遶橋記輿情開具四方
界至地名除年甚久逺被隣侵僣及腹裏村分不開外
[059-21b]
乞共鐫于石以垂永久以分别疆界以免兼併之患據
告仍詢之父老夀官林芳耆老馮璘歐侃趙智綸等僉
謂曰然故按狀記之于左


  全州白沙江廣濟橋記    蔣 冕


  全州城西五十里有橋曰廣濟其名載在宋嘉定間所
修清湘志中一曰白沙則因其地而名之也白沙之水
其源出桐油山東北行四五里與廟山口之水合其流
始大又二里至白沙有山隱起坡陀横亘水為山所截
[059-22a]
折而為三其一支環山東折經山麓之北而復東行南
則白沙郵舍在焉即今制所謂舖也其一支北行百餘
步亦折而東又一支北行三四十步即東行與前二水
合流入于湘江環山東折者兩岸相距百三十尺舊有
大橋其北行亦折而東者濶僅踰四尋舊亦有小橋其
最北一支濶不踰丈舊有橋尤小三橋皆當孔道使軺
驛騶公役私幹北南絡繹罔間晝夜秋冬水涸褰裳可
涉春夏霖潦渚涘之間牛馬莫辨始焉架木為梁後乃
[059-22b]
易之以石後又叠石水中為劵洞以行水而暴漲猝至
奔突齧射勢若摧山橋輒圯壊當其圯時或無舟以渡
則厲深者往往覆溺相繼橋圯輒修既成復圯近橋數
里之民嵗修月葺富者疲於財貧者疲於力盖不知其
㡬何年矣上之人軫念民病者未嘗不以為當務之急
然可為不為付之太息而止者多矣乃嘉靖紀元之三
年廣西副使楊君必進分憲桂林行部莅全道經白沙
睹橋廢址喟然興慨顧謂同知張華曰此橋當四通八
[059-23a]
達之衝今既圯壊何可不修昔周單襄公聘楚過陳見
陳川澤無陂梁知其必不能為國是橋不修則全何以
為州乎况嵗事既登非時詘而舉贏者也吾其可以少
緩乃出贖刑白金之貯公帑者充傭工購材之費華遂
躬往規畫簡需次典膳江楩廖澄趙希尹司財貨之出
入而董其役以是嵗九月肇工為石隄於橋之兩旁中
為石墩一釃水為二道架巨木為梁而屋其上為間者
二十有四樹綽楔於兩隄仍以廣濟扁之存古也舖前
[059-23b]
别有一橋甚狹而卑其北岸直抵大橋西隄拓而増之
其修與崇倍加於舊中小橋亦架木隄上而梁之屋於
梁上其隄暨屋視大橋皆閷四之三費則希尹獨任之
以家近於橋故也始事未踰月沈知州尚經莅任臨視
勸相之餘顧瞻最北小橋亂石縱横指授工徒並手偕
作明年七月諸橋次第告成同知率三典膳来求予記
予嘗觀於天下事與時每不相值或可為而不屑於為
或欲為而不逮於為雖小節細務吾未見其能有成者
[059-24a]
也况事之大焉者乎觀於一橋之修否而其餘皆可以
槩推之矣使凡為民上者力足以能為時可以有為而
心在於民無難無易而必為之以惠利吾民如是橋之
修也則凡民所欲為而理所當為之事莫不審時度力
而為之惟恐或後其為惠也豈特一橋之利而已哉予
嘉斯橋之有利于吾民也欲記之以示来者俾知憲副
君暨吾全守貳經理之勤相與保其成於不壊而老病
因循久之未果橋成之明年憲副君致仕去又明年同
[059-24b]
知以薦陞田州府通判將去乃記之俾鑱於石


  飛鸞橋修造記


  水行地中如血脈之在人身無處無之然人之往来於
四方而水不能為之阻者隨流上下則有舟楫焉截流
横過則有橋梁焉平險阻以濟不通非以財成輔相之
功用有以助造化之所不及者邪全之為州東北接永
北跨東安東控灌陽西南經全義以達于桂其間輿梁
徒杠不下數十惟飛鸞最為要衝飛鸞在城西五里許
[059-25a]
羅江㑹郡西山谷諸水東北行至此横亘於道舊為洪
巖渡方氣升水漲檥舟而渡者踰時始獲抵岸剙橋跨
水上以永利濟不知始於何時或謂縣尹唐遇唐尹亦
不知為何代人然宋之縣志橋名首列飛鸞則唐尹當
是宋人橋盖剙於宋也自宋歴元至我皇明屢廢屢修
方其修也動輒費財至數百金役徒庸至一二嵗始克
就緒官民胥病盖非一日正徳戊寅冬候人不戒於火
橋屋千數百椽悉為煨燼而釃水架木之墩舊日甃石
[059-25b]
為之者石亦從而燬且泐矣知州章諍同知張華白於
巡按監察御史曹君珪勸募各鄉之饒貲而奮義者修
葺復舊嘉靖紀元壬午嵗夏五末旬山水暴發頓起數
丈巨木叢篁如岡如阜蔽江而下大樹之有條枚者亦
源源而来怒濤迅急益以竹木撞撃不已其勢何啻萬
牛競奔墩為震撼水從罅漏處漱入其中細石沙土蕩
去如洗墩既中空四周雖石力豈能支橋於是大壊居
者行者相視嗟歎無能為謀未㡬章陞任去知州洗尚
[059-26a]
經實来繼之視篆之初經行是橋知為諸路㑹通之地
惕然動念與同知議修復之欲為一勞永佚之計謂工
欲堅久費必倍於往年患費之鉅無所出又以民財既
殫勸募之令不可以再行也檢校官帑所積閭右税田
羡銀在官在民者計足以蕆事具以白於廵撫右都御
史姚公鏌暨巡按監察御史謝君汝儀皆報如其請藩
臬二司諸君及按察使副楊君必進廖君紀先後分憲
於桂咸聞而是之令次第下於州守貳協心祗承同任
[059-26b]
其事以嘉靖四年乙酉九月二日命工伐石于山取石
之大且堅者累而為墩其數凡六比舊増其一砌墩之
石非鎚鑿加精整然如削者不用彼此相函犬牙盤互
由中達外無少罅隙石工有惰而狡者欲仍襲故智僅
取茍完守貳察知之痛懲以警衆凡細石沙土非惟不
必用亦不能用矣既懲於昔不得不思以救之於今且
以示於後也橋之役惟墩最艱其次為兩隄南北對峙
北隄正當暴漲衝突處既拓既増其崇與廣皆加于昔
[059-27a]
隄西新甃分水堰以殺悍流崇一丈廣三丈南隄水平
緩則因其舊而増修焉墩之上架堅木為梁冒之以板
加磚板上中道則以石條壓之梁之上覆以屋四十八
間兩隄盡處各為一門狀如綽楔懸以橋扁兩門皆扄
鑰于夜以防火患至晨始啟嵗役二隷以専守視橋長
四百六十尺其寛二十尺費白金以兩計一千二百六
十有奇守貳每旬浹必六七往視指授規畫以督其成
而朝夕躬奔走程校之勞則義官袁謨曹文運耆民廖
[059-27b]
瀾髙潤蔣洤也橋成隠然長虹臥波過其上者如履平
地無復墊溺之憂矣六年丁亥四月七日合官寮父老
以落之於是守貳暨新任同知游元欽判官羅尚義吏
目仇愈偕来請予書其事于石予惟古者辰角見而雨
畢則除道天根見而水涸則成梁道路橋梁以時修繕
有司之常職耳事有常職無庸書焉可也然嘗竊慨今
之為州縣者凡公家錢貨雖銖兩不得輕用或猝有公
務之臨不得已而用之未免有掣肘之虞吾全守貳如
[059-28a]
沈張二侯心固協于利民使非總風紀大僚自姚公而
下委任之專凡文移申請立為報可官帑之積可用者
任其用之無遲留焉則又安能成此鉅役哉况究其所
以速壊者於既往而圖其所以可久者於方来實吾民
所賴以永寜者不可以為事之常而不書也因為推本
舟楫橋梁之設其功用有以助造化之所不及者而於
兹橋昔日廢圯之易今日綜理之周詳悉諄複以告来
者俾有所考以圖永利於斯民焉橋成之年七月既望
[059-28b]


  懐集太平橋記       林春茂


  西水里西廟古置郵曰太平舖與粤東開州界懐邑西
北境門户也故有橋址盖斥水一帶發源清水洪流滔
滔共下分為陂渠灌溉梁村花石崗田數十頃不可以
舟涸則厲掲溢則浮槎往来病焉昔子産惠人也乘輿
濟人于溱洧不少概見孟子譏其不知為政蘓子瞻在
惠州雖其遷謫之餘率民以成大橋士庶罔不愛敬徒
[059-29a]
杠輿梁王政一事蒞兹土者能□然視民病涉而不知
恤邪余以行役抵蒼梧過石根至斥水問此橋廢興之
由父老皆無識之者盖其傾圯久矣意懐於西粤險之
區也四向皆山猺獞環處邑長吏豈無賢且能或勞于
撫輯苦于簿書之煩未暇及也余治懐之明年適朝野
清明法紀修舉諸山峒稍靜民生息桴鼔之警而相安
于田畝故得興頺振廢率民以治兹橋鳩工鑿石毁舊
址而維新之砌為二門一里之民欣然效力以成兹役
[059-29b]
役不踰時告厥成功費非公帑民罔辭疲百餘年傾圯
一旦修治由是輿者騎者行者遊者肩而負者咸往来
於兹橋而不知有寒沍桴槎之苦也可謂無利於民哉
因舉此橋當興之故而及其所以能興此橋幸其時之
無事也夫承上意以利民牧人之任也若夫人敬愛之
人議之與否遑恤哉是役興於辛巳十月之杪迄于壬
午正月其石八百其人工千有四百其費五十餘金餘
捐俸資半則出僚屬縉紳及諸父老也邑幕何君敦謀
[059-30a]
其始邑令成之邑令者閩中林春茂也因記其本末而
刻于石


  慶逺府洛黄橋記      趙成安


  太守之任之明年僉謂郡東洛黄江民必徒渉危磯怒
濤嵗常溺死數人欲除民害橋為急務然道傍之議不
知㡬千年迄今未覩底績惟太守圖之文武僚佐縉紳
先生一旹譁然而無間言於是相基砥度廣袤計㑹鳩
工服官者捐俸廩居鄉者輸囷籝經營更歴三時而橋
[059-30b]
落成焉廣凡五十歩上可馳車輿於是又譁然稱利民
以為橋大有功太守曰嘻一濟利而輒為功豈深于知
橋者哉橋之功其在于忘乎匪天曷覆而戴天者忘天
匪地曷載而履地者忘地此天地之功所以大也若乃
芘之以華居任之以文輅孰不有徳色然所以覆載乎
物者不離隘近視天地之功胡若耶兹橋也雖處邊徼
非要都通津之㑹無瑰瑋光麗之名而其抗激湍驅頽
波中立不倚以利一郡之民未必不與天地同量乃自
[059-31a]
居其成功意者非其所安也將必使徒者輿者負者任
者朅去陟䧏坦坦乎蕩蕩乎不聞乎其所始不覩乎其
所終而橋之功斯著矣故曰橋之功其在於忘乎于是
又僉謂太守之論橋近治理宜以為記知府趙成安撰


  重修横橋記        楊 芳


  粤西亦南徼一大都㑹乎都㑹城内外環遶皆山也山
多石維石巖巖多象火火於卦為離離在南方為正位
亦文明之曜顧形家者言五星歸垣者上也次則水火
[059-31b]
宜乎濟㑹城□石冽巘火氣勝矣唯東西二水瀝溪遶
郭而横橋綰轂其口此謂離得坎濟其不及人力而奪
乎神功者也奈嵗月侵尋水潦交嚙橋日就圯矣諸長
老謁余請曰吾儕生長於斯聚廬託處于斯亦惟是食
力之圖毋自隳棄倘橋圯而水益遒迅山益岝㠋生息
謂何于予心有戚戚焉乃謀之藩臬諸大夫屬郡邑鳩
工庀材就舊址増築之遏東流之水不得南奔引西流
之水使之東滙湯湯乎趨象鼻山之下㑹鬬雞山之南
[059-32a]
而瀠廻焉乘堞俯瞰隱如長虹盖象鼻巋然足導生生
之氣而兩江襟城其流益壯是在地户為拂棖而又加
之臬矣事告竣諸長老尤欣欣色喜願碑成事於橋之
上余惟是役也五美具焉以補天造以維地軸以興人
文以阜民財歙張坎離之門户以濟未濟為萬世之永
賴斯子大夫之力亦子大夫之慶也不佞何有焉盖聞
之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余撫綏此土茍有利地方
則為之直亦因天因地因人而就其功者也其何伐之
[059-32b]
與有若記以耀成事俾示後于永永則不敢辭是為記








  粤西文載巻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