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9 粵西詩載-清-汪森 (master)


[054-1a]
  欽定四庫全書


  粤西文載卷二十九


  桂林府通判汪森編


  記書院


  龍溪書院記      張自明


  崇寧甲申夏五月元祐太史豫章先生黄公謫來宜初
僦居於黎氏居之三時甚安後有南樓之厄余得其僦
居墨帖書讀之意宜之人必以雪堂視其處及來訪之
[054-1b]
莽然荒墟矣黎氏不復能有已轉之謝之秦謝得其一
秦得其二乃屬宜士唐總龜韋安雅常文虎求之三家
皆士人聞言欣然願獻其地嘉定乙亥三月壬申廼鳩
工作祠其中後建重堂上敞髙閣旁翼二室前立重門
又從垣之宜山少府張可乆實督其役堂成乃集公在
宜之翰墨刻之以寘於堂使宜之秀士游於斯修於斯
景行於斯焉祠前離支兩古樹公所封植名之曰萬紅
門前玻璃一方池中有立石形如半圭其色正黒名之
[054-2a]
曰墨池宜人尚多能道之始公既覊於南樓黎氏不忍
以其居屬他姓遂易之為亭請名於公以環亭多美石
舊名華寳乃題之曰寳華亭黎氏又設公之像於亭而
嚴事之故舊像藏之黎氏舊扁藏之秦氏一百一十年
矣余物色得之復作亭以存其舊又以舊扁舊像函之
閣刻之石以傳無窮於是總名之曰龍溪書院將成屬
余記之故先述其所以作祠之意又作迎享送神辭六
章章四句使宜之人歌以享焉而併刻之初度地有細
[054-2b]
民宅其傍未去公使黄衣夢之云此非汝得居不去且
有害黎明遂去之及鳩工又一民夢曰汝軰勿汙此坑
坎屋隂數尺地有器焉以錫汝民如言坎之得一古磬
余既即工恭奉安祠事衣冠藹如登降成禮宜人來觀
來瞻起敬起畏如公之臨其上也乃歌以詞以享之曰
宜之水兮龍藏宜之山兮龍驤徳人兮天游炯秋月兮
寒江來游兮自東騎赤䮝兮乗剛風左卭杖兮石白羽
挾烏兎兮雙童萬紅紛兮盈庭露半圭兮澄泓寳華舊
[054-3a]
兮扁亭煥髙閣兮摘辰星蒸蕉兮茘嘗桂酒奠兮蘭湯
來游兮上下鏘鏘佩玉兮琳瑯刁斗兮沉沉土膏動兮
耕耨深調錦瑟兮鳴琴詠舞雩兮千古心去歸兮蓬萊
覲鈞天兮泰階宜人兮永懷相斯文兮千嵗偕明嘉靖間重修
楊梁有記不錄


  龍溪書院圖記


  宜州辭曹張自明既以俸贏十萬作龍溪之祠偶攝州
又以州用贏錢二十萬作書院為宜人游修之地又作
[054-3b]
齋館作庾庖作門墉而莫之辦也乃請於漕臺方公得
鹺抵錢二十四萬於是作東廡為堂長位一齋為二室
作四廡為講堂位一為齋室如東東又為庖西為庾中
為門四圍墉之又重門於外又以俸贏五萬作禮殿於
堂之西象周公孔子孟子於其内繪文翁蜀學圖像於
其壁使士知所尊焉方公又得鹺抵錢四十萬俾買田
以養士既買民之地不足入請於倉臺劉公得平買閒
田以足之於是嵗取米三百斛日養士三十人絃誦聲
[054-4a]
洋洋如在鄒魯間矣宜山少府張可乆董其役圖刻之
石以傳四方曰罔俾石鼓白鹿得以專美於江湖間也
廼為之書其本末如此方公莆人名信儒劉公吳人名
湛之當世仁人君子也嘉定丙子人日敬題


  龍溪書院養士田記     姚 灼


  龍溪書院既成提學方公慮其不能乆也捐錢鹽命都
曹攝州事張自明買田以給其養買園以廣其居田園
既買方公又慮其不能乆也於是法曹范公廸稟命作
[054-4b]
坫基簿三其一留臺其一留州其一留書院留書院者
使錢糧官及堂長掌計同司之有侵移賣弄者凡堂之
士皆得白於州白於堂以覈之又慮其簿之嵗乆而蠧
且壞也又使買石刻之植堂之西廡與祠記圖碑對峙
以詔於後又命灼董其成而志之灼既奉命成草則又
思天下之事剏始固難保終尤不易求詳於法不若求
詳於心法傳之紙有時而漫傳之石有時而剝漫而更
新剝而改畫不恃乎人之心也而可乎然人心無常公
[054-5a]
不勝私蠧弊百出則惡其籍之害已也而沉諸淵畀諸
火皆可矣灼廣教事於侯邦以輔成貽謀之盛意一大
美事也而遑恤哉近世嶽麓石鼓白鹿之復南嶽東湖
紫芝之剏皆人實為之而人實繼之是以教養不絶作
成有方人才彬彬軰出矣州既以此復於方公又志於
石願與同志者共保之嘉定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庚
午從議郎權發遣宜州軍州事兼管内勸農事沿邉溪
峝都巡撿使廣南西路兵馬都監姚灼謹志


[054-5b]
  重修宣成書院記     臧夢觧


  宣成書院祀南軒東萊二先生也前朝有四書院曰白
鹿曰嶽麓曰嵩陽曰雎陽並賜勅額自是衡州有石鼓
書院道州有濂溪書院黄州有河南書院湖州有安定
書院徽州有紫陽考亭書院建安有建安書院紫芝書
院其後又有宗溪書院延平鷺洲明道書院而宣成之
祠未聞也婺州有麗澤書院專祀南軒而宣成並祀無
有也景定三年始以南軒東萊同升建祠加錫封爵時
[054-6a]
南山朱公經畧兩廣以南軒持節東萊垂弧實在兹土
雖學有三先生祠而宣成之祀不及乃請於朝建二先
生精舍勅賜宣成書院扁額此宣成書院之所由始也
是年南山朱公又即南軒先生所創郡學之西新城之
東築臺立祠藏奎有閣講學有堂肄業有齋設山長職
事弟子員帥漕兩司撥田租錢鹽數各有差月有課嵗
有養輪奐之美十有五年適值天兵來臨凡天下地土
之圖與夫人民之數悉以内附獨桂林不下由是吾夫
[054-6b]
子之宫牆二先生之精舍俱成煨燼平章史公任本道
宣慰使日僅能為郡學漸復舊規而書院未暇經理遂
使宣成石刻沒於蓁莽宣成棟宇化於瓦礫於兹又十
九年矣余猥以晚學謬分臬寄拜謁宣聖之始即詢宣
成故祠則曰書院舊有田租自丙子後入郡矣以故力
不及書院余聞之驚歎曰郡學書院各有田租書院之
租當為書院用食其租而廢其祠有司漫不加省可乎
哉乃相與謀所以經理興復之起自至元甲子悉以書
[054-7a]
院之租歸宣成同志之士議以為然於是山長等共任
其責不十月而棟宇新天相斯文不十日而璽書至道
學增崇士類欣躍兹葢千載一遇也有言於列者曰道
之廢興皆闗乎數始而創中而廢終而興數之不可迯
天地且不能違况於人乎余曰不然有成敗興廢者數
之不可迯也無成敗興廢者道之不可冺也天地間事
事物物有形之形者必有弊無形之形者必不可朽道
在事物有形之形者也道在人心無形之形者也道在
[054-7b]
天地如水在地中無在無不在也學者能因其有在者
求其無不在者因其形者求其無形者斯得之矣然則
求之之法當何如曰人有此心則有此道道者日用事
物當然之理皆性之徳無物不備無時不存不以智而
豊不以愚而嗇不以聖賢而加多不以不肖而損少特
在學者能求與不能求之分耳人能𢎞道非道𢎞人道
不虗行待其人而後行今夫子燕居有堂宣成有祠前
門旁廡次第而舉諸君出於斯入於斯藏修遊息於斯
[054-8a]
晨香夕燈月奠嵗祭其知象宣成之像然而左簡右編
晝誦夜思曾是學宣成之學也乎學不及也與志同道
合心領意㑹曾是心宣成之心也乎心不逮也與若猶
未也則二先生格言曰學須常懷不足學忌諱過自足
學聖人必學顔子學須以聖人為凖的諸君子於此求
之可也曰戒自棄勉自新先朴實後辨慧進學之號有
六為學之要有五諸君當於此求之可也又曰學知難
而後有進工夫無窮虗度可惜為學自飲食居處視聽
[054-8b]
言動致知力行趨實務本始諸君又當於此求之可也
求之一日則有一日之功求之一月則有一月之功求
之一嵗則有一嵗之功求之終身則有終身之功先賢
有云學道譬如登山登之尋丈固已勝於平地矣諸君
讀其書釋其㫖汲汲焉拳拳焉勉其如宣成者去其不
如宣成者則沿張吕遡濂伊接洙泗使聖道之明千萬
世如一日亦二先生之所喜部使者之所望也若夫講
堂未建齋廡未立庖廩未具諸君勉旃毋使九仭之山
[054-9a]
虧於一簣又吾道之幸云


  清湘書院記        柳宗䜿


  東郊先生大名人柳開仲塗守全州日作讀書堂於北
山公退率學者講誦其間後人因名之曰柳山嘉定乙
亥郡守林岊始即故基作齋舍賓致縉紳韋布之彦日
月肄習期踵先哲寳慶丁亥郡守程榆奏賜清湘書院
額至元丙子燬於寇元貞丙申部使者登訪乃屬守臣
總管耿大節復興之規制畧備嵗乆寖以摧毁至順辛
[054-9b]
未予自成均出守是郡釋菜先聖先師拜先生遺像顧
山川之映帶覩遺構而增慨病學廩不給謀所以新之
未遑也元統癸酉乃始經營俾録事劉晉董之山長李
文郁佐之鬻材募工仍故址度地勢之宜而布置之以
位作外門礱石材固層基柱砌堂闢兩堦應門為重廊
以陞燕居祠為屋計百五十有八楹明倫堂之右又有
源泉貫堂下而東出乃導之過率性堂滙燕居堂之左
泉懸流百尺三折而下作池瀦之作齋池上為屋五十
[054-10a]
有二楹經始於八月甲申朔越明年六月甲子落成諸
生請志之予思二儀既判山嶽攸奠扶輿清淑之氣不
有賢哲搜抉呈露發揮幽潛以貽後人則樵牧區耳否
則羽流釋子居耳自有此山幾千百年始有此州宅此
者幾千百人始有先生表而出之其幸不為二氏所先
卒為學者肄習之所夫道非文不傳自六籍不作百氏
競出迄於嬴秦文與道俱喪雖然道在天地間若元氣
不息人心天理未始喪也西漢之興董賈出焉班馬之
[054-10b]
流日繁肆以古書遺典猶在下逮東漢以抵建安正始
永嘉愈趨愈下光嶽氣判則韶濩絶響駢麗俳偶極於
李唐昌黎倡為古文期復古道學者仰之若山斗又越
五季極於宋初先生始推尊韓子以淑後進力挽彫敝
之風而歸諸大雅穆尹繼作歐踵而後文風丕變濂溪
作太極圖説横渠作西銘上遡千載始煥然與六籍相
表裏實自先生啟之先生登開寳癸酉進士第雍熈丙
戍來守是邦凡十典郡唯此郡有書堂他郡未聞焉予
[054-11a]
行天下歴閲書院或宅山幽或資水勝宏深靚麗足以
有容或不讓此山逮夫地勢擁抱層岡疊嶂異態横陳
三江兩泉襟帶縈絡松風瀑竇宫徵迭奏静觀元氣發
歛化育以明此道全體大用則他山當少讓矣第局於
形勢難以展拓講堂雖具齋舍闕焉而至是始備乃因
源泉混混之來名曰有本於以表聖賢盈科後進之義
以廣先生汲引後進之志上距開寳癸酉適十六甲子
全之人士涵濡先生遺澤以名世者葢有之矣又焉知
[054-11b]
方來無勵志古學復古道發舒韓柳之氣為此山增重
若兹泉之放於四海者邪嗚呼文運方隆予日望之明永
樂時重修汪鏞有記正德時重修張璨有記俱不録


  璜溪書院記        曽 昺


  璜溪書院為柳公仲塗建也宋端拱間公來刺全州築
室讀書於山中嘉定八年郡守林岊即其地為讀書堂
寳慶二年賜額曰清湘書院江南歸版圖修創如故實
為先聖燕居之所而旁為柳侯立祠焉元統元年楊侯
[054-12a]
廷鎮撤而新之學賓鄧華夫實相其役載新柳侯之像
而舊像無所於舍廼迎以歸於所居璜溪之地築室而
奉安之故號曰璜溪書院也璜溪發源於髙山縈廻演
迤逺赴於灌陽之㑹湘橋溪之左地可數十畝前挹雙
峰後枕髙阜岡原翼於左右若堵牆故即其地而營築
焉其屋為梁者三為楹者六十有餘正堂以貯先聖遺
像之碑瞻敬其所由始也柳侯舊像居房之右而東嚮
厭於所尊也華夫之大父曰寧民習春秋以恩科調横
[054-12b]
州司户參軍乃為新像居房之左而西嚮謂其嘗被斯
文之澤知仰柳侯之風而今祀侯於其地故使為主而
面之也華夫用意深逺然其成功亦勤矣抑余有感焉
華夫創謀於元統之癸酉暨至正甲申余隨府判顧公
用之以公委至其地猶未及建也余喜其幽勝徘徊乆
之且力贊其毋後時而早為又二年丙戍春余再訪焉
始立外門華夫欲余豫記之余謂之曰書院成遊觀者
必衆其名將與柳山並傳豈無宗公鉅卿為君記之者
[054-13a]
華夫輒悵然而止是秋八月落成而余以其臘更代今
猶未去竟執筆得償所願因知事之成否人之去留各
有其時不先後而適相合焉其數葢前定也則夫士之
處世凡未來者何必役智慮而預計之哉明宣德間重修吳實有記
不録


  重修宣成書院記       元光祖


  踰嶺而南靖江為㑹府昔南軒張先生嘗帥於此而東
萊吕先生實生焉宋末經畧使朱禩孫請於朝因二公
[054-13b]
之諡立宣成書院而附祠之不二十年而燬元貞丙申
憲副臧夢觧始復立之祠得不廢至正三年冬憲使額
森布哈宋公詔明憲副托克托穆爾僉憲長壽經歴伊爾斡
齊布哈知事王士最照磨聶從禮并理臬事政修民寧
日有餘暇行視廟學顧二先生之祠未稱也命山長張
信臣撤而新之髙明深廣視舊有加人士聳觀益重尊
仰咸屬余以記予聞亞聖既沒道統不傳天相斯文濂
洛大儒軰出倡明道德性命之學至紫陽夫子始集大
[054-14a]
成而二先生實為之輔六經四書之㫖發明著述無復
餘藴厥功茂矣桂林嶺海之㑹使於兹郡者智畧之士
非不多也生於兹土者文學之士非不多也而後之人
惟二先生是崇是仰獨何歟誠以有功於聖門也彼區
區功利詞章之習烏足與議哉學者觀此則亦知所尚
矣然是祠之建未及百年中間廢而復興敝而益以完
美者誰之力與我國家以宣明勉厲責之風憲職事而
能盡其責未有若公之賢者也人才治體為諸道之最
[054-14b]
而尤拳拳於斯道者意有在也廣西困於兵宼日尋干
戈讀書知禮義者葢鮮不有遵道崇徳之義行乎其間
使人有所觀感而興起我恐風俗日益偷薄而亂靡有
定矣舉是而表章之厥慮逺哉然則藏修游息之在是
者四方游宦而過是者登先生之堂拜先生之像求先
生之學以修其身推先生之政以及其民庻幾乎憲使
修祠之美意云明正徳間重修陳伯獻有記不録


  同仁書院記      計 賢


[054-15a]
  同仁書院南海李公所創也公以名僉憲受天子之勅
以老儒臣握閫外之權而吾柳州地乃其所駐驄者郡
之士子得以薫陶親炙承受指示學之造詣門路規法
秩如也適邉陲小寇竊發政事冗甚弗克恒至躬臨焉
且以不得人人身教之為憾謀諸郡守前太常少卿劉
侯淳伯貳守曾侯綸曰崇教化政之首務也鄉閭俊秀
投之學校中因有官胥教其未進有志業儒者或内無
父兄以相告或外無近戚以相依或門祚衰薄貧而僻
[054-15b]
處一方其於禮義茫乎未知也若是者其誰使之同歸
於教邪予心甚懼焉乃因馬平舊縣地創為是院時則
成化丁未夏四月也至秋九月落成屋前後若干楹門
垣雖仍舊則又撤而新之公又命以規法若干條懸之
於㕔而親扁之曰同仁書院乃屬記於賢曰嘗謂同者
無彼此之分也若貴者賤者富者貧者與夫親疎逺近
而有以同其教則同其仁矣韓昌黎曰聖人一視而同
仁是以公之意葢出諸此若教以貴賤異施貧富分類
[054-16a]
進其親而拒其疎溺其近而忘其逺厚者厚之薄者薄
之是豈謂之同仁哉然亦非公之意矣嗚呼兹既有院
由是羣總角之童萃於斯擇老成之儒教於斯公政事
暇又臨於斯而課其所肄之業此仁人君子之心也而
學於斯者亦當自勵勿為嬰兒態而有大人志則學底
於成夫何難哉賢不佞庸書此以記李公名珊字廷珍
前南京福建道監察御史云


  宜山竹池書院記      羅 玘


[054-16b]
  上世何嘗有書院哉是時郡國不必有書院也中世文
教滋起名賢教學之所或後人尊而名之曰書院或遂
因之登其郡為上郡邑為上邑曰此賢人君子之鄉也
郡邑可無書院哉宜山舊未有書院今有之鄉進士沈
君之作以舍其來學者百餘人而名之曰竹池書院推
官瓊人吳侯名之而不遂記之君廼走萬里抵京師而
屬予記之使予記之而不可傳之則在宜山知有是院
他邑亦未知之况天下後世乎然古今人髙下未可知
[054-17a]
君其或者如孫泰山乎石徂徠乎李旴江乎三君子者
以匹夫居其鄉初無勢位之可以恐喝爵禄之可以動
人而其來學者常千百人計當時必有舍而留之今皆
不知其處或雖其遺址可尋要皆同歸於廢耳而為識之
者葢有矣亦未見其赫然昭人俾三君子者至於今
藉以重也然稱其鄉未有不知三君子之生於其間何
者其人何人也傳曰舜何人也况三君子之在近世君
忍處於其下乎稱宜山則知君乃君事也是則是院之
[054-17b]
廢可也未廢可也亦何暇於吾記之傳不傳歟雖為之
記亦可也記曰院有堂堂兩翼為廡廡盡為門皆垣焉
以合於堂之後又門而為左右室後為亭亭後有池池
上有竹天虗日晶倒影涵澄棲鳳下舞潛鳶影飛侯之
命名取此院作於宜宜人之賢有馮公亭亭之右祀公
志主也君本衢人衢人之賢有趙公抃亭之左祀公志
賓也端委肖貌如生僉曰君以為教基取此予不得院
之詳得君所以命予記之意雖然詳無助於傳也


[054-18a]
  柳山清湘書院圖記     顧 璘


  予作清湘書院成因觀山石圖跡其堂宇多湮廢不存
者乃歎曰非圖乃今曷由知之也於是命工繪柳山圖
刻石以傳諸後凡池澗之經流堂宇亭臺之面勢與其
古今所稱名咸具焉夫柳山者固郡之北山以宋刺史
仲塗居之故名曰柳山巃嵸秀卓帶山環阜泉自髙縈
下石之竒怪者皆聳峙道旁登其上髙爽軒豁三面而
望各數十里外皆峰巒削立參差起伏平若列嶂雖巧
[054-18b]
者設之未易得其逺近之宜若是也四方來遊者咸謂
鮮見昔人嘗稱山水甲天下豈不然邪自刺史始建書
院因時廢興者屢矣始予之至鞠為荒墟度吾力所及
復二祠宇以無墜先正之迹庸詎知賢士大夫及吾民
之好義者協然來同一新其地之至此乎詩曰民之秉
彛好是懿徳信為懿焉斯同好之矣是天理之在人心
唯其所化眇予小子聞道淺薄不能𢎞之以禮樂故僅
止於此茍有賢者作舉先生之道以道之又何三代之
[054-19a]
治之不可臻乎因記斯圖併志予愧以俟夫將來者


  桂林書院記        黄 芳


  學校所以造士書院又合郡邑士掄其最秀者造之桂
林宣成書院舊矣此則侍御上饒汪公淵所建也公按
治廣右之明年惟嘉靖甲申吏治式序㑹督學李公中
以憂去憲使余公祐攝教事乃購地城西隅請於公建
焉鎮守太監傅公倫副總兵吳公溥市政彭公䕫傅公
習參政胡公堯元憲副楊公必進都閫沈公希儀共襄
[054-19b]
厥成為堂曰五經㑹講堂東西各二區為齋各若干楹
東以館禮春秋之士西則業詩書者居之門巷臚列設
司閽二人以嚴啟閉門之外濬井各一以便庖汲區各
有講室置經師分處其所以時訓肄士至者廩費時給
疾疴有醫任使有徒什器溷湢咸庀且飾堂後為燕寢
前為中門為大門扁曰桂林書院外東西䜿牌坊二曰
師聖曰友賢其下縈川紆徐横亘數里曰西湖塘塘東
構一亭曰浴沂循是邐迤而北有池介詩書二區間袤
[054-20a]
十有六尋廣殺四之三環甃以石橋而亭之曰寳賢池
之西堧一亭曰觀蓮觀蓮浴沂言乎情鎮守所建寳賢
言乎徳大參成之師聖友賢言乎志則憲副力也院後
園池數畝惟宗室别墅方伯彭公續貿益之建樓云


  梧山書院記


  嘉靖乙酉桂林書院成褎秀士讀書其中梧士患府江
之險請别置以便居肄督府東泉姚公侍御黄梅石公
屬芳暨僉憲李公董其役爰相地蒼梧縣學之西鳩工
[054-20b]
營焉丁亥落成姚公致政去新建伯陽明王先生奉命
總制四省軍務來代實倡正學風厲多士其言曰誠意
為聖門第一義今反落第二義而其知行合一之説於
博文多識若有不屑學者疑焉芳解之曰知以利行行
以踐知此學者之常談不假言也先生之説啟扄鑰以
救流弊探本之論也夫學也者非以進德修業乎乾之
九三言進徳曰忠信居業曰修辭立誠是固主於行矣
其曰知至至之決其機也故曰可與幾知終終之堅其
[054-21a]
守也故曰可與存義然皆忠信為主焉而學聚問辨程
子亦以為進徳之事非行與知合矣乎聖門四教學文
主知非忠信則馳鶩泛濫而無所益中庸知為逹徳而
誠以行之皆有明訓故君子之學未嘗不博其博也乃
在於人倫日用之實而益致夫精擇固守之功葢存誠
者大本之所以立精義者逹道之所以行也率是而進
之夫然後學有定本而日躋夫美大聖神之域若如後
世所謂學忘其本眞而務雜博以廣知非惟不足以望
[054-21b]
游夏而沉溺文藝無所發明其所知者固有君子之所
不必知適以濟夫驕吝之私長其浮誕之習而已亦將
何所成乎故言誠則知在其中言知則誠猶有間執徳
不一學將焉用此君子所以貴立本也愚以是質諸先
生先生然之石侍御見亦脗合乃屬梧州守劉君士竒
勒諸石致仕太守石君邦柱贊其成焉


  敷文書院記        王守仁


  嘉靖丙戌夏官兵伐田隨與思恩相比復煽集軍四省
[054-22a]
洶洶連年於時皇帝憂憫元元容有無辜而死者乎廼
命新建伯臣王守仁曷往視師勿以兵殲其以徳綏廼
班師撤旅散其黨翼宣揚至仁誕敷文徳凡亂之起由
學不明人失其心肆惡縱情遂相侵暴荐成叛逆中土
且然而况夷狄不教而殺帝所不忍孰近弗繩而逺能
凖爰進諸生爰闢講室決蔽啟迷雲開日出各悟本心
匪從外得厥風之動翕然無逺諸夷感慕如草斯偃我
則自滅帝不我殄釋於自縛泣訴有泫旬日來歸七萬
[054-22b]
一千濈濈道路踊躍懽闐放之還農兩省以安昔有苖
徂征七旬來格今來朞月而蠻夷率服綏之斯來速於
郵傳舞干之化何以加焉明明天子神武不殺好生之
徳上下孚格神運無方莫窺其迹爰告思田毋忘帝徳
既勒山石昭此赫赫復識於此俾知兹院之所始萬歴癸未
重修陳紀有記不録


  道鄉書院記        張 治


  嘉靖庚寅平樂道鄉書院成其守龍子道亨使人以書
[054-23a]
告於治曰平樂在唐為昭又曰樂宋亦曰昭徽宗崇寧
奸蔡柄國政以私竄鄒忠公於昭百代之下聲光耿蔚
草木衣被昭有遺思焉先是兵憲涔涯李公掘地得斷
碑識其刻曰道鄉書院意前此其有建乎廢興弗可考
已㑹董學泰泉黄公按行郡以令諸大有曰民之多僻
廢教之由民氣或柔或剛其弊也回舒激烈用罹於咎
弼厥教俾若彜以頒予之不逮維汝庸掲濳昭徳以程
有衆俾正厥嚮往亦維汝庸大有曰唯唯乃訪公之故
[054-23b]
居披厥藴崇得舊址爽塏可屋佛宫道舍與祀弗典者
毁之厥貲可材鄉之耆若士與義民可使遂條其事以
上之行都院行院宣司監司具報曰可復集其耆若士
與民而告之曰維教克惠爾性維君子實開爾軌爾弗
惠弗軌予則有愆予其樹之以惠爾衆既成謀矣若可
否亦惟爾之見僉曰諾民生倥侗顓蒙恣於情性開諸
教教之所覆民所望也其誰弗從乃募義勸分角費程
力號工授方五月而役成維吾子記之俾昭有光訓焉
[054-24a]
不亦逺乎治曰可以觀世運矣周公而下道莫明於春
秋戰國然孔孟之學盛於北其世道亦從而北時南有
荆楚之強孔孟而下道莫明於宋然朱周之學盛於南
其世道亦從而南時北有胡元之亂至於我朝文明之
化敷於四海禮樂詩書蠻服攸暨可謂當天地之中運
撫四方之盛氣自生民以來未之能過也平樂在昔為
竄逐之地今彬彬然齒於中土此固聖神甄育之澤而
君子過化之功不可誣焉我覯之子衮衣繡裳衮衣章
[054-24b]
甫實獲我所非誠於道而能然乎田錫之言曰使志完
隠黙官京師遇寒疾五日不汗死矣豈獨嶺海之外能
死人哉由是而觀則嶺海非能亡志完而志完之道能
存嶺海於今日耳天地無擇仁故大王者無擇化故逺
君子無擇教故乆也雖然今之為道也吾憂焉孔孟周
朱之説微故徳學廢而詞章之性道廢而功利之仁義
廢而富貴之夫詞章害學也功利害道也富貴害義也
三害出天下無眞儒矣臨事處變邪世強志抗節如志
[054-25a]
完或寡也况望其王道之行邪泰泉之教龍子之政其
殆有憂與其殆有憂與孟子曰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
興昭之人宜知所以自興矣乎書有云惠不惠懋不懋
書院去府治之北凡幾里廣為丈十有幾袤倍廣之前
為門中為堂凡三楹左右為棲士之舍凡若干楹周以
垣額曰道鄉從公號也其應義而相厥費有差以俸入
者為教授某訓導某凡二人以材木甓埴與地入者為
鄉之耆某若干人以廩與金入者為庠士某若干人民
[054-25b]
之以地與金入者為某若干人


  嶺表書院記        霍 韜


  嘉靖壬辰夏欽差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兵部左侍
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陶公涖梧乃集屬僚誓於軍
門若曰聖天子徳載宇宙東夷西戎北狄暨於南蠻罔
不軌順惟若兩廣時有宼竊嗟嗟廣粤之氓獨不蒙被
聖徳至化哉時哉欽哉惟我臣工共天之休命涖鎮兹
土為民主凡民有弗式順軌釀乃罪孽自貽伊覆實吾
[054-26a]
主民羞載則曰嗟嗟廣粤之氓豈不惜生生乃自冒於
非辜喪厥生生始自今大誓戒吾屬若僚修爾干礪爾
矛慎爾烽凡山之頑昧厥生生率胥於殘矢弩戮之無
漏種於兹土緻爾舟利爾械截守爾港島凡海之頑昧
厥生生率胥於殘矢弩戮之無漏種於兹土載則曰嗟
嗟廣粤之氓豈不惜生生乃自冒於非辜喪厥生生豈
吾長民亦尚有缺哉天降民性惟良長之治之化之翊
之吾其本之圖哉欽哉時哉不可失其崇化原其建嶺
[054-26b]
表書院以翊化民其中堂曰敬寛以時敷教其齋曰修
文惟厥士時習以游於藝臺曰春風曰沂水士民陟兹
寤寐聖涯堂之前崇土為臺曰聖謨之䑓列刻聖訓五
箴惟厥士朝夕瞻惕率若聖謨躋於大猷載則曰嗟嗟
廣粤之氓豈不惜生生乃胥跳梁喪厥生生豈不䀌愍
哉厥惟敷化治於近漸於逺凡爾谷棲穴巢之氓暨於
水宿澳居開闢底於兹道化不沾聽爾稚耄學於兹仰
式道謨廸爾良知以不終於迷凡爾遐邑僻烟暨於土
[054-27a]
夷道化懵不聞有司其式予兹廸訓爾土氓俾遵訓軌
革爾舊風載則曰嗟嗟廣粤之民豈不惜生生長民身
教之不先民靡瞻依懵貢於非辜豈不䀌愍哉凡我聖
天子守土臣若參政萬潮僉事張鵠爾實時颺聖化氓
之革惡從良惟爾之庸氓弗革惡從良惟爾無庸慎旃
哉其身格訓丕揚休風漸於窮壤易彼悍頑率於淑柔
躋於化矩郡守劉士竒爾氓父母若父母保厥子在厥
初生若考作室在固厥基爾率猷訓化梧氓固梧之基
[054-27b]
保爾赤子定厥習性於厥初生列郡於爾承式豈不休
哉郡同知舒栢爾材爾良書院肇興風教率先非爾教
惟身後哲何儀爾勿廢爾職兼兹教矩俾僻邑夷氓於
爾身式爾亦永有譽哉載則曰化逺始於邇化民始於
士爾梧士實教伊始天理易言存存實難人欲易熾遏
遏實難存遏之幾一念之間幾哉幾哉尚慎念哉尚端
爾身僻邑爾式哉爾師爾士式哉式哉尚交勅哉南海
霍韜實嶺表人拜稽首曰於盛休哉風教本基陶公是
[054-28a]
式謹載筆


  潯江書院記        張 翀


  地因人而始勝士有待而後興者豈山川人才之氣運
亦自有時邪潯江據蒼梧上流繇大藤峽合嶂而出地
始開朗古稱山水竒秀連數百里是當有豪傑不羣之
士出於其間者明興二百年以來以迄於今何其宜聞
而乆不聞邪豈所謂因而勝待而興者無以倡之於上
然邪萬厯元年南昌髙公以宗伯郎出參廣右適分守
[054-28b]
兹土迨至則布徳宣政敷教作人懼士習之聞見日益
寡陋也思欲聨聚而淑之㑹御史武陵唐公來按此郡
其作興士類有不約而同者妥議以分守别署一所改
置書院亟成其事焉先是巡撫廣西副都御史莆田郭
公暨提督兩廣右都御史新安殷公修内攘外孜孜以
教化為務咸樂是舉各允其工費乃檄該郡行屬縣之
應給者取足焉遂於前㕔中增置㕔事二座一曰崇正
二曰義聚為講堂傍立號房六層約四十六舍以居多
[054-29a]
士扁其門曰潯江書院經始於去年秋八月訖工於今
夏五月煥然為潯之創見矣嗟乎潯之士得不思所以
副諸公意邪崑山之璞方其未鑿之前固無以異於羣
石既其雕琢一加則華理頓珠何者造而成之異也諸
公望潯之士不使其終同於羣石也故造就之如此庸
有待文王而不興反自後於凡民者乎予於是知潯之
山川人才當盛於今日矣前所謂因而勝待而興者有
以倡之於上非邪院既成髙公走使於龍城張子問記
[054-29b]
焉龍城去潯江為鄰郡張子不能明其道以淑之邦人
顧使聞見猶爾爾焉張子之愧誠多矣然又喜公之能
成就諸生與諸生之得所依歸也遂不辭而記之髙公
名則益號受所嘉靖壬戍進士郡邑諸有勞者咸列名
左右


  觀察徐蘇二先生興鬱林書院記 王同休


  鬱林故未有書院建自覺齋徐公始徐公奉璽書備兵
蒼梧循故事每嵗一行部至州考政問俗百廢具舉暇
[054-30a]
則進諸文學掌故陳説先王相與探身心性命之㫖而
嫌於無專所也因建書院羣人士其中無何徐公擢去
吾邑紫溪蘇公代為治兵使者益修其教時加勸董爰
斥贖金增飾黌舍圯者更窪者培廣前地為泮池浚西
北之泉入焉間召諸生於庭揚繹鄒魯論議亹亹辨析
終日歸乎彛倫不為清虗竒渺之言以惑人聽覩也一
時士益兢兢靡然嚮風矣㑹不佞謫宦是州諸生踵至
問業前後數十軰惟是遷客多暇不束吏法上官大府
[054-30b]
亦不復引文貌相繩得時與諸生相忘形骸間吐一愚
抒一識往返辨難人若翩翩意得其嗒然受者心通其
&KR0146然叩者起予不佞是以竊有疑安得此百粤象郡而
埒若中州斌斌多文學士與諸生争膝席前曰生僻處
遐陬窽綮寡聞不知至道自二先生先後至則發吾覆
廼始覩天地之大全也辟於二先生之教若載鼷以車
而駭以吕夫寧無異乎諸生之得命於先生可幸受教
則亦二先生已耳余不佞是以益歎二先生之敷教逺
[054-31a]
而作人深也昔太史公傳儒林侈齊魯諸儒文學自其
天性叙循吏不與焉彼謂吏居官奉職守法為良耳安
用儒者言而以勸講洽聞為也至班孟堅始及之其傳
文翁於黄次公龔少卿右也豈無意乎蜀地不知有齊
魯學乆矣文翁始誘進之廣厲學官遣至京師受業博
士卒令吏民見而榮之争致為弟子厥後漢立郡國學
校官自此始則文翁雅化之力為多渤海潁川之理其
微至於耕桑種樹溉田治盗靡密纖璅之法豈不修舉
[054-31b]
而獨於勸學厲賢之道絀焉未講功名安得不於丞相
時損邪令覇居郡披拂以仁義黼藻以禮樂其君子修
於辭其小人矜於治郁郁爾雅不釋絃誦即以公卿徵
入潤色鴻業亦不是過惡在其紀綱風采為不及也今
上方修昌明之治道隆化郅雖海隅日出之邦無不跂
嚮思奮何論蒼梧二公則何但文翁亦過於黄次公逺
矣要以剪其榛莽宣其鬱勃助國家菁莪之化庻幾待
天子三嵗一薪槱者於閩學師倡實有振焉蘇公之有
[054-32a]
徐公徐公之不可無蘇公也是在多士諗之哉徐公嚴
密細謹千金一芥蘇公髙瑋博大稊米六合氣岸不同
造詣自别先後巡蒼梧規隨互劑治行不更僕余兹不
具論論多士所嚮風思二先生不置有以也徐公名大
任以政成入為京卿蘇公名濬今為參知旦夕且内召
徵文者則州博士王君挺然維垣實率一州之文學弟
子以請不佞休夙從二公道誼交烏敢以不敏辭書之
為記


[054-32b]
  新建南溪書院記      李 盤


  古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師氏居虎門之左
司業掌成均之規皆學之地也周官大司徒正月之吉
始和布教於邦國都鄙樂正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
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一年三年五年七年九
年之殊其候小成大成之深其功皆學之時也王太子
王子羣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學
之人也均是人也有其地無間於時則業廣徳崇無其
[054-33a]
地有間於時則言龎事易廣而喻之朱緑所以移素絲
滋味所以養百節低昻之駟超於凡馬鷙撃之馴貴於
野鷹海蚌未剖則明珠不顯嶰竹未斷則鳳音不彰鳴
蜩難承承者或持竿猶掇卷耳易采采者或頃筐不盈
學與不學專與不專其相越豈不逺哉唐宋以來諸凡
律學算學書學盡學醫學莫不置立館舍月考嵗稽至
於守聖賢之綂明先王之道愈不可茍焉以幾之也髙
皇帝嘗諭銓部諸臣曰農桑衣食之本學校風化之原
[054-33b]
州縣報政必以課農興學為最我皇上培植人材崇勵
學行十六禩於兹畿甸遐荒皆靡然嚮風彬彬多懿雅
矣余濫吹西粤懷逺得日與懷之人士相親觀其為人
士率多清淳茂美好古讀書無巧偽以散其樸無聲色
以亂其中無淫朋燕僻以虗其晨夕工力積顓人文蔚
起如苞茁蓓蕾根榮而葉沃日盛月新何可概量嵗壬
午嘉平例有祭蜡告成之舉一時諸子衿揖余而請建
書院余曰諸士篤於諷誦而猶欲敬業樂羣古所稱時
[054-34a]
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斯之謂矣獨學寡聞何如
觀摩之益羣萃州處何如講課之勤約略海内書院逺
如吳楚越閩有白鹿紫陽涵江車渚近如髙梁南合有
平湖松明皆受名於昔人育材於今代則昔遵時余樂
與諸士共成其事於是遴地城南可定基焉選材鳩工
院啟三進建講堂三檻隆閣一座周以垣墉閣東西搆
篝幃庖湢之室西南頫谿因顔以南溪書院南麗其暉
溪環其秀厥靈攸萃厥美攸鍾城以内為泮宫城以外
[054-34b]
為書院如南奎北斗互映光芒雉堞周遭又若星躔旋
繞肇於壬午季冬成於癸未季春懷之人士捧觴向余
歌落成更屬為之記余進諸子衿而告之曰昌黎氏有
言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
患有司之不公夜雨朝暉左圖石史揣摩既熟速售於
有司此猶其小者夫以峩冠博帶之身而務内聖外王
之學文非浮靡必期羽翼經傳發舒性情行非迂疎必
期篤於天倫周於人事不徒矞宇嵬瑣之聚而儲聖賢
[054-35a]
師相之光依據有地涵濡有時余能不相慶於斯堂之
成乎試與子指顧廻環岡巒竒秀竹樹菁葱水石沉潛
烟嵐蓊鬱可發髙文典冊之思疾雨盈河察霆駈電百
重泉落千頃波揺可增走檄飛書之氣瀾廻静夜尚餘
清籟之傳星照澄虗長見一泓之滿升斯堂也可通一
息萬有文章性道之符聚樂而深其情㑹心而啟其悟
余奚足以窺諸士之所至哉諸士競舉珠槃將奉余為
盟主余遜謝再四然余不禁諄詳效攻玉洗金之助亦
[054-35b]
以既有其地無間於時依據涵濡仰裨聖明重學之思
嫓美成周作人之化白鹿紫陽之類固不難等而上之






  粤西文載巻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