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9 粵西詩載-清-汪森 (master)


[038-1a]
  欽定四庫全書


  粤西文載卷十三


  桂林府通判汪森編


  志


  廣西山川志有序      黄 佐


  百粤其山川之萃乎夫東南其下也勢之極也天地之
盡也萬物之所歸也其山川之瓌麗詭怪竒偉絶特固
如是之多哉或曰不鍾之人而鍾之物故其産多南金
[038-1b]
珠璣玳瑁犀象至於草木亦秀異而才罕焉然自唐宋
迄於今亦彬彬矣豈物異而才難邪亦漸摩使之然也


  桂林府臨桂縣


  獨秀峰在郭中髙聳直上周迴一里餘莫休符風土記 獨秀
山踞城稍東凝秀獨出頗與衆山逺故曰獨秀明初考
卜其陽為靖江宫殿朱邸四達周垣重遶蒼翠所及皆
禁籞間地以故彤亭畫觀上出雲表下漸清池最為諸
山麗觀焉外人鮮得至者山故刻有孔子像按圖乃元
[038-2a]
人所為及見鄭叔齊記則即山建學自唐已然莫休符
謂其時有從事所居似唐以前府治亦在是有巖曰讀
書以劉宋時始安太守顔延之著名巖前故有五詠堂
鐫顔五君詠張鳴鳳桂勝 讀書巖在獨秀峯下直立郡治
後為桂主山傍無坡阜突起千丈峰趾石屋有便房石
榻石牖如環堵之室顔延年守郡時讀書其中范成大桂海虞
衡志


  桂山在府治東北郭三峰連屬城中望之前峰拔起是
[038-2b]
多桂焉次峯宛轉一名北山後峯巃嵸有巖曰疊綵舊
號越王山上有石壇五代時馬殷所築今有馬王臺三
通志 疊綵巖在八桂堂後支徑登山大半有洞曲轉
穿出山背虞衡志 疊綵巖斗徑紆環竒石累積山腰有
洞南北相通穿洞出山北歴級而升巖石益竒聳有三
巨峯列峙梯磴迴互逺眺羣山作奔騰趨躍之勢葉繼熈臨
桂雜識 疊綵山桂城直北重門夾山山分東行曰鎮南

歴仙鶴至疊綵其洞亦以山名一曰風洞洞左小山曰
[038-3a]
于越其右小支㦸立曰四望唐元常侍晦各有小記鏤
於其山多所發明越亭一詩為兹山麗製至其移鎮浙
東戀戀不忍去見於留别之詠三山盖常侍之清賞處
築鑿之盛略具風土記中當揭帝未陸時廣池漸麓茂
樹連山干越四望擁翠而前殘霞斷靄渙漫層崖何異
疊綵然不但石文已也洞後則堯山蔽天而下灕江若
練南下鬭雞目之所游羣勝交集又四望之下亂石縱
横枕籍排突半起半伏坡陀隱軫門徑延曼亦他山所
[038-3b]
希有右極城北蒼翠緜絡下則混沌上則瞻鶴諸巖互
經亦其輔也桂勝 越亭在府城北與夀聖寺接連有巖
洞亭臺髙峯碧嶂山穴透出北面因名北牖洞逺眺長
江極目烟水北人至此多軫鄉思會昌初前使元常侍
晦珥服金貂翺翔翰林揚歴臺省性好巖沼時恣盤遊
建大八角亭寫其真於院即為寫真院歌臺釣榭石室
蓮池流盃亭花藥院特為絶景於時潞冦初平四郊無
壘公私宴聚較勝争先美節良辰尋芳選勝管絃車馬
[038-4a]
闐隘路隅風土記


  寳華山在城北三里下廣上銳髙矗雲漢通志 寳積山
夾北城而西是為寳華當山中斷續以雉堞下有重門
為西清寳積山自南來交扼其口前巖東嚮為華景華
景之前横塘深廣晨飄霞綺夕麗金波得水而觀益増
故唐元常侍晦建亭一曰巖光以巖拂水而寫光也石
屋平敞可視龍隱其後則翠壁上蟠漸至峰首有諸葛
祠從北至西城壁峻削皆斬崖為之雖石頭之險不能
[038-4b]
過也唐以前謂西阜髙起名其地為盤龍岡諸葛之祠
無亦因岡名與卧龍微相似邪或曰珠合不識所謂然
此五六山峯嶂㕘錯北城據之其險亘天而疊綵寳積
兩巖洞分市對開其上不獨人士游賞斯集至於冠盖
徃來南北望皇華之清塵申折栁之餘戀非東之疊綵
則西之寳積矣桂勝


  巖光亭在北羅門外臺亭巖洞亞於越亭亦是元常侍
新置有石棊局爛柯石風土記


[038-5a]
  華景洞髙廣如十間屋洞門亦然虞衡志 華景石洞毗
聨朱扉雙啟周迴完密若寢室然窈窕深通紆轉徐折
闇而復明盖洞之後别敞為口耳附崖竹木掩映閴若
仙居絶頂至諸葛祠臨髙瞻逺豁然一大觀云臨桂雜識


  隱山本名盤龍岡在府西郭三里與延齡寺相近寳厯
年前使李給事渤開置亭臺種植花木有池沼巨巖水
深無際有嘉蓮白雀諸洞有慶雲亭在山頂有朝陽亭
夕陽亭連理橘山河秀異皆入畫圖作屏障為信好之
[038-5b]
珍有從事皇甫湜吳武陵撰碑碣三給事徴起山中後
為考功郎宰相皆書下考以天子巡遊蹂踐禾稼無所
獻替故也及除桂林有歎雁詩曰三朝四黜倦遐征徃
復皆愁萬里程爾解分飛却回去我方従此向南行盖
歎其不復堪逺出云風土記 隱山六洞皆在西湖中隠
山之上一曰朝陽二曰夕陽三曰南華四曰北牖五曰
嘉蓮六曰白雀泛湖泊舟自西北登山先至南華出洞
而西至夕陽洞窮有石門可出至北牖出洞十許步至
[038-6a]
朝陽又西至北牖穴口隘狹側身入有穴通嘉蓮西湖
之外既有四山巉嵓碧玉千峰倒影水面固已竒絶而
湖心又浸隂山諸洞之外别有竒峯繪畫所不及荷花
時有泛舟故事勝賞甲於東南虞衡志 隱山當夾山南
口潛洞出其東北西山屏其西南小於諸山若亂石疊
盤北髙南下似無竒峯秀壁炫目驚心惟中有六洞洞
皆有水不異鑿出上浮水際唐李公渤名其洞之水曰
蒙泉疏泉出山名之曰蒙溪諸洞之名各有三𨽻書曰
[038-6b]
朝陽夕陽南華北牖白雀嘉蓮疑即渤筆宋人云北牖
有渤題名今不知所在亭榭湖水之盛具吳韋記中宋
則張公維大為修浚拓湖至潛洞洞門今尚有刻多紀
其事洞前後兩門可通出入潛有南北之號或因之西
山迤邐兩峰夾道上至髙處環桂山水其勝溢眥故唐
人於此登髙禪刹道觀爭據兩崖崖鐫佛像僅餘金碧
若乃樓閣塵銷文字露立鳥啼荒塚草蔓石階雖足俯
視兩山然積廢太甚不可復支矣桂勝


[038-7a]
  佛子巖亦名鍾隠嵓去城十里號最逺一山崒起莽蒼
中山腰有上中下三洞最廣中洞明敞髙百許丈上洞
差窄一小寺就洞中結架因石屋為堂室虞衡志 中隠
山去西城四五里至則小溪淺碧可踐而過循麓入巖
巖有三重其下附地者最為廣平上漸束削然戴履純
石瑩然朗浄無復下方埃壒之狀陟第三重倚牖而望
若游目天表暝烟歸鳥似從下飛侯山返照入巖轉光
風自西來薄巖拂樹與東麓僧菴鍾磬相和炊烟縷縷
[038-7b]
起叢薄間遥聞餘響微似犬吠僧云此去木林不逺木
林即其旁地名居人頗衆中隠一作鍾隠土人曰佛子
巖以宋乾道間建有福縁寺為僧祖華所居故名寺廢
已久惟東小菴其地陿阸不足騁目乃三巖下鐫有張
公洞三大篆書又其先有稱吕公巖各具爾時所為序
記中之吕之張不知誰屬乃中隠則其昔名焉桂勝


  琴潭山在城西六里羣山中有一小山巨石林立如鋸
解刀削其下空洞淵然成潭水流琮琤如琴聲前一小
[038-8a]
巖中有石榻石琴旁有茘枝巖石門不甚髙中則曠然
深百餘尺多滴乳狀如茘枝蘇濬紫溪集


  清秀山從西清門下濠石道上西臯入夾山口緣山行
一里許有塘曰清巖出其上初名新後仍塘名曰清最
後加以秀云環桂諸山本以孤峭標秀而是山則岡連
隴湊盤紆岪鬱長可一里餘獨以巖門下瞰塘水山澤
通氣清彩映發如其名焉一入巖門則有兩巖東西對
闢上出山半其迥朗亦適相敵北郭諸山近在東牖可
[038-8b]
招而至其西則陽江北來倚巖可望批崖越壑其流汨
㴔過下庄居者前水波寛緩山漸深土漸衍似村塢可
居者然去是山不甚逺向南行三四里出夾山潛洞隠
山蹲踞其口頃行山中見衆山環合江出其裏愛其邃
麗以為近郭希有且幸秋霽一得縱目世顧莫之問然
亦以山隔在西北一隅不惟遊者少所命駕即舉名亦
罔識所在矣桂勝


  灕山在訾家洲西一名沈水山以其山在水中遂名之
[038-9a]
故老相傳龍朔中曽降天使投龍於此今每嵗旱請雨
潭中多有應前使元常侍以其名與昭應驪山音同故
遂改為儀山風土記 灕山陽江西來東入灕水魁然起
據南臯之端是為灕山横障江口引奔瀾東注有北招
伏波南與鬭雞雉山并力扞江之狀洞曰水月門出水
上其髙侔闕夏秋之交移舟入中遊魚千百瀺灂几席
間洞朗潭澈光相映燭濵水諸巖洞不能及也南溪諸
山列㦸山陽陽江餘波出雉山者亦迴合於前故宋提
[038-9b]
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雲崖軒軒廢已
久前邵令君以仁於提刑所鐫詩前建屋署榜曰古雲
崖軒因祠范方兩公於中前學憲鄱陽劉公應麒増起
廊舍學憲南昌熊公惟學易墻以磚今兩廣督府靈璧
劉公繼文復命脩飾自是可漸復軒舊觀矣軒左有洞
東出曰東暉東有髙巖曰南酉桂勝 灕山據灕江之濵
横障江流與伏波鬭雞峙前有水月洞後為古雲崖軒
宋方信孺故居也羽王起數椽祀方與范致能故以九
[038-10a]
月廿日約余為汎舟之役虞衡志云水月洞在灕山之
麓其半枕江刓刻作大洞門透徹山背頂髙數十丈其
形正圓望之端整如大月輪江别派流貫洞中踞石弄
水如坐捲蓬大橋下大月輪之中又一小規穿山而南
出暑月坐規中風颼颼起洞口真不減北窓羲皇也其
下可以觀魚亦可濯足乗舟過之如象掀鼻俗亦稱象
鼻嵓是日欲遂游南溪龍洞日下舂不果桂海志續


  雉山東北麓下欵江水其上側起有昂首欲飛之勢名
[038-10b]
或因之昔人遂以白雉聞僧顒誦經事附之山山在灕
山南溪諸山間徃城南虹橋未築時灕波撼其東陽江
遶其北襟帶兩水潭綰其轂弭櫂登臯巖門在焉巖自
南入稍深詰曲可七八丈倚山南望見灕挾陽江與彈
丸南溪諸水澔溔長邁瀾縈灘迅縹緑天際翂翂然欲
起即攬雲於蒼梧觀濤於南海也有宋諸公當日宴集
禊亭青羅閣今皆不知所在近得僧粗營菴居鐘磬餘
音適與水石蕭寥之響相答亦堪清聴乃山北危崖佛
[038-11a]
閣平野酒亭非不據勝互列巖表然巖壁無一舊刻豈
昔人遊覽有未及哉母亦以閣則迫山阸陿亭則對岸
喧囂自昔已然矣桂勝 雉巖下濵江獨山有小洞洞門
下臨灕江虞衡志 雉山南渡後虞使君沇字叔子嘗守
雷州避地於此桂州陳方彦以其地畀之故有虞使君
曹學佺名勝志 雉山沿江十級上巖不甚峭而幽能始道
尊搆一閣兩崖中幽隠可居鄭圭粤西山水可遊記


  鬭雞山在雉山東兩山在左右狀若揮羽相鬭故名其
[038-11b]
山標竦烟雲麓插江潭南溪之水亦出其下紫溪集 鬭
雞山山半有穴南北横貫故以穿名或題曰空明宋胡
槻名曰月巖名勝志


  南溪山從鬭雞山北水口入諸峯迴合四壁峭懸烟翠
黝蒼著衣如染上有巖洞西南曰白龍洞西北曰元巖
洞有泉曰新泉其前有軒溪水經其下芳藻相映隔水
茅居砧杵間發枝禽答響唐李公渤所賞心處也出洞
折而東南行里許至劉仙巖劉仙者以郡人劉仲逺學
[038-12a]
道其中上有仲逺足跡名曰仙跡前有道觀長松落落
據牀小憩頗有蕭疎之狀從觀後入洞門深奥詰曲如
窺房闥復折而上雙洞如閣曠然大明中有石柱上刻
劉仙篆文從洞西北縁山腰登最髙處有巖曰泗洲平
坦髙爽延景宿雲可以逺眺復折而下有洞狹而長髙
數十仞深入百步内有重門幽徑環迴窈窕似斷復通
石乳潔白參差&KR1713砑傍多玉池𤣥井杳不可測洞之西
有潭曰曲斗水合於南溪水面花黄又名金蓮港紫溪集


[038-12b]
  白龍洞在南溪平地半山中龕有大石屋由屋右壁
入洞行半途有小石室虞衡志 白龍洞由鬭雞山口别
有派曰南溪挐小舟問津而入四壁峭懸蒼翠時落人
衣袂溯流南去髙山麗空其半有洞躡衣而上洞口有
物倒懸如龍首故名白龍入度石磴石室硿䃧洞前朱
欄小閣倚欄平疇緑遶碧流涓涓出藻荇間注橋而下
即李公所鑿新泉也余以遊省春後十日與韋閫帥至
山有二洞九室白龍當巽維其西北曰𤣥嵓嵓之上曰
[038-13a]
丹室白龍之右曰石室皆渤所名總之俱讓白龍桂海志續


  劉仙巖在白龍洞之陽仙人劉仲逺所居也石室髙
廣出半山間虞衡志


  淨缾山在城南十餘里山如頽雲西面襟江波淪迴旋
中有小洲浮起如印後有洞洞門懸石離披波翻浪捲
其中有石如張盖垂垂下覆傍窺則宛似衰荷敗葉名
曰蓮葉洞從蓮葉下再穿後洞坦平爽塏又有一洞曰
仙蔗洞頂垂一笋可三丈餘離地僅尺許紫溪集


[038-13b]
  伏波巖突然而起且千丈下有洞可容二十榻穿鑿通
透戸牖傍出有懸石如柱去地一線不合俗名馬伏波
試劒石前浸江濵波浪洶湧日夜潄齧之虞衡志 伏波
山山東劃江巖亦東嚮自非風雨晦㝠初景微射先燭
巖室漸晃潭壑孤峯羣木如出潭裏亦巖居川觀之麗
矚也且無他道可入非舟莫達故游舸多集其下唐伏
波廟在郭東北二里去山較逺宋元豐間游者題作洑
波取麓遏瀾迴故云任吕賦詩於巖曰玩珠不似後人
[038-14a]
相循還珠已也或云還珠亦宋人為桂帥清徳之頌盖
比孟嘗珠去復還焉以其時合浦𨽻桂郡其意則美惜
無所據山後則桂城東北雉堞交加故西一面界在城
中東北有䝉亭遺址亭詩與記并鐫山壁又癸水光月
兩亭今廢題名内有龍石在木龍渡去山里許水中有
石龍狀可羣飲其上巖門又有試劒石亦鑿空伏波為
之者桂勝


  木龍洞在癸水門外北去伏波巖四百步許西望疊綵
[038-14b]
巖僅百步也孔道通行如砥如矢驅車飛盖綽然而餘
旁復有小洞相通名勝志 木龍洞旁城數十武有二石玲
瓏俯江可眺鄭圭記


  七星山渡江而東則有七星峰駢岫列髙視近野羣山
莫與並然亦以有諸巖洞冷水出其東栖霞出其西又
有𤣥風彈丸為栖霞左右掖南則龍隠雖小隔越諸峰
迴映連綴狀斗故曰七星彈丸溪水流經山前冷水亦
自有泉横貫其中以曽相國布梁水上故巖一名曰曽
[038-15a]
公栖霞相傳名起自唐宋改為仙李巖𤣥風則隂飇從
洞出坐者忘暑彈丸本以溪石圓轉名之而其他烟堂
霧室半出空中道絶不可攀窺者有七八處若在地上
列炬可入火光所及瑋怪觸目不可勝數雖積乳所鍾
巧踰雕畫孰為此者造物人謀鬼謀烏可效乎惜不遭
班張左潘覩靈祕發盛藻賦之以傳而徒得嵬瑣如宋
以來載筆者能無慨哉非此又無所錄龍隠特起故别
桂勝 七星嵓峙江東里許列岫如北斗山半有洞名
[038-15b]
栖霞時惟中秋與臬副李君約入洞而後至省春嵓李
君畏不敢入余乃徑入入洞石倒挂崚嶒手捫壁走闇
中百餘武已復大明猶然上洞也下洞更在其下下數
十級更益宏朗如堂皇仰首見鯉魚躍洞頂正視之忘
其非真也已過三天門每過則石楹垂立僅度單人第
乏扄鐍耳過已則又黝然深黒目力不能窮髙或十尋
濶或百尺束炬照之傍列萬形命黄冠一一指之此為
象則捲鼻卧此為獅則抱毬而弄此為駱駝則長頸而
[038-16a]
鞍背此為湘山佛則合掌立此為布袋和尚則側坐開
口而胡盧半為石乳萬古滴瀝自成巧於雕刻如水精
狀半乃真石想其初亦乳結也誰為為此真造物之竒
哉其他如牀如几如晒綱如奕棊如魚如鳥如佛手足
顧此失彼不得盡矚亦不得而盡名之風凜凜出㟏岈
間雖傍烟炬尚寒慄行稍逺則鳴鉦鼓噪恐有怪物逼
也又多岐路恐迷行則時相呼集或云通九疑山龍潭
一水冽而深黑不得底久立魄悸業已可七八里忽復
[038-16b]
璚濤雪浪中立一圓阜丈許俗稱海水浴金山也怪矣
近遊者又得一岐里許名禪房半壁坐一菩薩像黑石
隠隠可七寸房中暖氣更融融也從此又東行見白圓
光乃有一洞口出山之背下慶林觀粤中多蛇虺獨洞
中不栖故得酣游焉亦若鬼神呵䕶之洞有𤣥風彈丸
為左右翼余未暇去桂海志續 七星嵓在水東境路幽蒨
林石間出嵓有七山纍纍星列巖在其腹巖口有老君
祠像不甚大傳是開元時物祠閣亦隘曹能始道尊大
[038-17a]
廓之殊勝大巖有二僧持炬先導口喃喃不休道所見
物像如人如馬如獅如象如魚網如寳盖纓絡者不可
指數歴七峰下可三四里始出復有林麓可休可游時
奉祀沈君越人持具候余小酌相近有文昌橋鄭圭記


  棲霞洞在七星山七星山者七峰位置如北斗又一小
峯在傍曰輔星石洞在山半腹入石門下行百餘級得
平地可坐數十人傍有兩路其一西行兩壁石液凝沍
玉雪晶熒頂髙數十丈路濶亦三四丈如行通衢中頓
[038-17b]
足曳杖鏗然有聲如鼓鐘聲盖洞之下又有洞焉半里
遇大壑不可進一路北行俯僂而入數步則寛廣兩傍
十許丈鍾乳垂下纍纍凡乳牀必因石脈而出不自頑
石出也進里餘所見益竒又行食頃則多岐游者恐迷
途不敢進云通九疑山也虞衡志 栖霞洞唐祀𤣥元於
此故名𤣥元栖霞洞傳聞洞前有唐慶林觀又曰東觀
桂勝 東觀距府郭三里隔長河其東南皆崇山巨壑緑
竹青松崆峒幽竒登臨險易不可名狀有石門勢甚襟
[038-18a]
束秉燭行五十步洞穴始坦平如毬塲可容千百人如
此者八九所約略相似皆有清泉淥水乳液葩漿怪石
嵌空龍盤虎踞引燭縁涉竟日而還終莫能際相傳云
昔有人好泉石多束花果裹糧深涉而行還計其所行
已及東河之下如聞棹檝湍湍之聲在其上又山外髙
峰舊有亭臺近已摧壊又以為通九疑山風土記


  𤣥風洞去棲霞傍數百步風自洞中出寒如氷雪虞衡志


  彈丸山以山下出石子磊落如彈故名按水經注云灕
[038-18b]
水又南合彈丸溪水出於彈丸山是也湧泉奔流衝激
山嵁及谿中有石自然珠圓故取名焉山有二巖皆北
向左巖廣可九筵石斜覆若竒雲垂垂欲壓右巖廣可
三室東西兩洞如東西廂下有彈丸溪水入於江名勝志


  省春嵓在七星山之右如簷覆前有石乳承溜又如
枯槎倒挂長七尺餘桂林四際溪山不留寸土惟此平
田廣穡一望豁如故令長行春省耕於此山勢面東夕
陽不入洞前甃以瑤臺圍以石檻右有小洞二三穿山
[038-19a]
而過架以層樓更衣燕息此延賔之善地也余以過棲
霞洞留飲於此省春嵓舊名彈丸山又名彈子巖 桂海志續


  龍隠洞龍隠巖皆在七星山脚沒江水中泛舟至石壁
下有大洞門髙可百丈鼓櫂而入仰觀洞頂有龍跡夭
矯若印泥然其長竟洞舟行僅一箭許别有洞門可出
巖在洞側山半有小寺即巖為佛堂不復屋虞衡志 龍
隠山七星迴映並薄青旻惟龍隠分道宅南自表宜以
巖名建山之號云或曰龍影以龍去影存游者刺舟轉
[038-19b]
碕入竇見其上石裂長數丈作鱗甲形登岸緣麓則有
大巖如排髙門坐堂皇可以廣宴或題曰龍騰謂龍已
絶地上飛天漢右亦有巖曰月牙狀月之初乃騰隠兩
巖列坐則丹曜減燄引舟則𤣥壑生涼用消夏為快不
似諸空洞來風或中人也騰巖又有滴玉泉泉從山椒
㸃㸃墮石穴琤然作清響宋人來游酌石溜試新茗即
此中故有釋迦寺環翠驂鸞兩閣又有雨華堂或曰驂
鸞乃宋范公成大亭或仍閣之名范又有驂鸞記記自
[038-20a]
吳入桂道里所歴亭廢續建後更名曰怡雲即故亭地
宋游人最盛鐫題之衆至環兩巖使壁無完石他巖未之
有也桂勝


  屏風巖在平地斷山峭壁下入洞門上下左右皆髙廣
百餘丈中有平地可宴百客仰視鍾乳森然倒垂者甚
多躡石磴五十級有石穴通明透月而出則山川城郭
恍然無際余因其處作壺天觀而命其洞曰空明虞衡志


  屏風山山形折疊故以屏名去圓通灣不逺灣水紆
[038-20b]
潏下接彈丸溪未至灣分道行稍北抵麓又稍東巖門
在焉其門東嚮上髙下廣外屬平野野無雜樹彌望皆
長松七星諸峰近在東南蒼翠明滅若湧松濤入巖見
兩壁瑩潔如新琢玉屏不但折疊微似已也深入十數
丈地漸髙起又似築臺其上上有石如鍾墮地髙起處
有石磴躡盡則天光直射為後小門范公成大表以空
明又於其外作壺天觀觀久廢遊者憩飲巖中如在玉
壺又右壁上有懸崖可捫以登嘯呼其間又令人有五
[038-21a]
城十二樓之想壁左有李彦弼為程鄰作建築隆兌州
記故一名程公巖桂勝


  湘水巖在城東三十里俗呼聖水巖夜半則潮上巖日
申則潮下巖每日如常略不愆期地廣數十畆水經注
所云潮汐塘也名勝志


  虞山出自北城山起東隅灕水漾其左黄潭縈其後下
有洞曰韶音入洞面潭水石清漪其地一名為皇澤灣
洞南平原舜祠在焉前則古松數十株樛枝密葉交撐
[038-21b]
互擁圓若軒盖長若旌幢彷彿有駕蒼虬翼翠鳳逺巡
南表之狀於後則重巘上盤平障倒列又若負扆南嚮
黄潭本灕小支疑即宋王祖道相城之北穿為長池引
潭灌注用作癸水范方繼踵鳩工増繕或為渠或為閘
名曰朝宗使東接灕江西達隠山之湖其曰癸水以方
隅所直故云山左側臨灕處枕麓特髙上有亭曰南薫
倚檻東睇堯山積翠與波澹淡倏有風至前掠松林後
戛潭壑鳥鳴其間諸響迭臻笙鏞璆石如奏有韶於是
[038-22a]
山之下不但延眺稱秀曠也已桂勝 舜祠在虞山之下
有澄潭號黄潭古老相承言舜南巡曽遊此潭今每遇
嵗旱張旗震鼓請雨多應中有大魚遇洪水汎下至府
東門河際停宿巨舫徃徃載起然終不為人之害風土記


  立魚峰在西山後雄偉髙峻如植立一魚餘峰甚多皆
蒼石刻峭虞衡志 立魚峰髙數十丈純石紅紫色若魚
形逞立在韶音洞西縁磴而上絶頂羣山如瑶簮玉筍
森然在目唐人登髙於此名勝志 延齡寺聖像在西山
[038-22b]
前近隠山舊號西慶林寺武宗廢毁宣宗再崇峰巒互
張雲木交映為一府勝遊之所寺有古像徴於碑碣盖
盧舍那佛之所報身也風土記 明月洞在立魚峰南鳥
道陟險捫蘿而升洞去平地數千尺外隘中宏周如繭
室可容十許人寢處旁通甕牖牖外方石丈餘其平若
砥下視來徑歴歴不爽西向因巖搆宇佛子居之名勝志
堯山在府東北隔大江與舜祠相望遂名堯山山有廟
絶靈四時公私饗奠不絶相傳為秦時建北接湖山連
[038-23a]
亘千餘里天將降雨則雲霧四起逡巡風雨立至每嵗
農耕候雨輒以堯山雲卜期風土記 堯山雖界在靈川
去桂城東北十里積土盤迴亦略帶石長竟數百里髙
亦為桂諸山之冠隂雨將至先有白雲起其中㝠濛漸
合飄灑隨及山道多松從松間上山亦有盤石參差横
道望見兩掖皆有石巖在其下道詰曲處土人云靈官
頭上有平田曰天子因堯以名後訛曰天賜其最髙處
曰白鹿禪師故菴地按漢書始安侯國其下注引始安
[038-23b]
郡記曰東有駮樂山遼山豈遼訛為堯白鹿即駮樂皆
以其聲相近故邪有堯廟在山下平地自廟而西七八
里有辰山踰七星龍隠而南有穿山渡灕西行稍逺有
琴潭山北城之外有望夫山桂勝 堯山連岡磅礴奄數
邑界桂山百里皆石而惟此積土以成更益為竒登其
巔則萬石疊於西南灕江來自東北良足娱也桂海志續


  曽公洞舊名冷水巖山根石門砑然入門石橋甚華曽
丞相子宣所作内有澗水莫知所從來自洞中右旋東
[038-24a]
流橋下復自右入莫知所徃或謂洑流入於江也度橋
有山田數畆過田路窄且濕俯視石罅尺餘匍匐而進
旋復髙曠可通棲霞虞衡志


  北潛洞在隱山之北中有石室石臺石果之屬石果作
荔枝胡桃棗栗之形人采取玩之或以飣盤相問遺
南潛洞在西湖中羅家山上虞衡志


  虚秀洞去城差逺大石室面平野室左右皆有徑隧各
數十百步穿透兩傍亦臨平野虞衡志


[038-24b]
  辰山在城東北十里山有三巖下巖初入昏黑行十餘
步乃明豁有石室穹然坐三十餘客巖扉西向下瞰平
野山川城郭瞭然在目自巖扉左登陟磴百餘級至中
巖乳石竒怪可駭可愕又由閣道至上巖巖之巔有小
亭放目天際㝠濛杳靄不可窮極嘉泰初士人劉晞家
其下經略李大異嘉其隠操名曰蟄龍巖紫溪集 辰山
在城北東渡三四里堯山所徑土人名曰虎山中巖重
起略似中隠宋士人劉升之始出此巖於荒茀中遊者
[038-25a]
驚詫以為桂林諸山之冠相傳升之為諸生日吕帥愿
中招見任寄居士喻以秦城有王氣俾各賦詩以諂檜
升之獨不從人服其抗節云名勝志


  望夫山去北城外不逺刻有宋餞别姓氏或曰在望夫
之旁明月山洞亦以明月名或又曰劉安一作留菴姑
兩存之桂勝


  灕江與湘同源出興安海陽山至其縣北釃為二流灕
則經靈渠南出繚繞桂城東北城之西南帶以陽江從
[038-25b]
灕山下入於灕水波寛廣為桂金湯之固岸傍數山或
扼其衝或遮其去故間有亂石及沙潭處清淺為灘湛
碧為潭餘雖深至一二丈其下石雜五色草兼諸種所
有遊魚羣嬉水面間沒葉底停橈少選種狀可盡别以
此水最清洞澈無翳飛雲過鳥景不能遁南中人士自
祓禊之外良辰吉日浮舟宴集乃其故俗觀宋之問三
月三日詩自唐為然矣至宋諸公或有乗月汎游播之
歌詠良以清景娱人且無風濤之惡故也灕經城東樓
[038-26a]
冠其上唐曰東樓東樓之北有樓曰逍遥亦下枕灕宋
改逍遥曰湘南桂勝 灕水與湘水出一山而分源也湘
灕之間陸地廣百餘步謂之始安嶠嶠即越城嶠也嶠
水自嶠之陽南流注灕名曰始安水故庾仲初之賦揚
都云判五嶺而分流漢書所謂出零陵下灕水者也酈道
元水經注 唐人從城東至北建有三亭亭皆據灕其一為

東山亭風土記云府之東門有大亭枕江與望月樓接
最近子城其一為拜表亭風土記云北接碧潯南連望
[038-26b]
月東俯長河西鄰雉堞前正山北盧尚書匡建置其一
為碧潯亭風土記云大中初前韋舍人瓘剏造在子城
東北隅十餘步接連逍遥樓前近大江館宇宏麗制作
精緻髙下敞豁冠諸亭院後有去思館舊名青桂館前
政吏部張侍郎鷟除替飾&KR1149於此遂改為去思館韋舍
人年十九入闕應進士舉二十一進士狀頭榜下除左
拾遺於時名重縉紳指期直上馬相為長安令二十八
度候謁不蒙一見後任㢘察桂林裁半嵗而馬相執大
[038-27a]
政尋追懐舊事之非時除賔客分司悵望留詩於碧潯亭
桂勝 灕所挾諸水陽江為大源出靈川縣之思磨山一
出維摩嶺流至郭西領杉木蓮花諸塘水滙為澄潭歴
西南文昌三石梁東出灕山與灕合對岸即城宋時於
城下搆亭曰陽亭名勝志 灕南流至鬭雞山南溪之水
自西南來合出山隂入灕從水口上泝白龍劉仙登岸
徑便白龍洞前將軍橋下水中有泉甘冽宜茗又東為
金蓮港每夏秋間其花盛發搖漾水面鬱若金粲亦臨
[038-27b]
汎佳處桂勝 彈丸溪上接圓通灣水下合流小支流經
七星龍隠至穿山下所出水口當鬬雞亦注於灕


  訾家洲起灕水中近城東隅唐元和中裴中丞行立剏
建亭閣於其上桂勝 訾家洲在子城東南百餘步長河
中先是訾家所居因以名焉洲每經大水不曽淹浸相
承言其浮也風土記


  相思江在城南五十里唐地里志云臨桂縣有相思埭
長夀元年築以分水使東西流東合灕江西滙白石水
[038-28a]
濶各十丈源出白石山下其地有會仙里昔有羣仙會
集輜軿羽駕遍於碧空竟日而去里人聚觀狀聞於朝
因名會仙里又三十里為甘巖大江之右其源亦出靈
川思磨山自水側湧出巖方十餘丈大如屋室莫究其
深淺盛夏詣之凜然増寒名勝志


  朝宗渠宋人於城北當道穿渠使其流東接灕江西入
西湖達於陽江用補形勝之所不及張仲宇盛事記云
王公祖道洫子癸之流以注辛戌環城有水如血脈之
[038-28b]
縈一身遂聞之朝故大觀二年准勅著令壅隔新洫者
以盜決黄汴二河隄防法坐之其年桂士得舉者衆范
公成大又復脩之具勸駕詩序中方公信孺至又為繕
築然今湮塞已盡土人至以朦朧橋呼之近嵗於橋旁
得石記乃方公信孺修渠文桂勝


  西清寳賢其壕水春夏之交奫淪山麓崖花水藻叢發
清綺隔水百十家隠見木末後負連山前則萬荷逓映
鼔棹而遊不減若邪之勝


[038-29a]
  隠山之下故有蒙溪引溪為湖遂成巨浸名曰西湖今
悉為田僅餘一線水出注陽江


  城中有三塘水一曰陽橋一曰西湖一曰揭帝宋於揭
帝旁大興浚築有八桂堂泛淥閣熈春臺今並廢其地
在東北隅起伏波竟北門足稱長廣顧居者環繞而塘
身無幾且各有所主者不若陽橋東西薄城中帶麗譙
有紆餘婉委之態西湖在郡廨西名與隠山湖同不知
所起然亦不及陽橋


[038-29b]
  靈川縣


  髙鎮山在縣西南二里古名大象峰一名大藏其下有
潭横浸山腹名象潭其形三折又名之潭元至正年大
藏山崩後名其所崩崖為赤壁因名赤壁山及建祠以
祀諸葛武矦名勝志 真仙巖在縣西南三里石屋穹窿
可坐數十人乳花凝結為纓絡寳盖之狀又七里曰仙
隠巖門髙五尺邃若堂皇秉炬而入百步有深潭投之
以石聲若鳴鉦古傳神仙棲隠之所又十里為華嚴洞
[038-30a]
髙廣數仞清泉環繞昔時有桃花片濶寸許從洞中流
出 千秋峯在縣東北十里獨立危聳下有峽通大江
名千秋峽銀江之水出焉南注於灕 舜華山在縣西
二十里峯多竒秀如冠如笏如人趨而拜之狀又十里
有讀書巖宋秦方兄弟讀書處 雙盖山在縣西北十
里髙百餘丈兩峯圓峙若張傘然又二十里為靈巖山
大江洞其腹濶數十丈深不可測遥望山根横光一線
迫之乃知巖在山底水上表裏明徹而然巖口水面拍
[038-30b]
拍僅容小舟撃汰而入仰視巖腹與水面正平相去丈
餘水深不可施篙仰撐巖腹以行佐之以楫少進尺寸
遇聲發則山水皆應大聲叱咤則砰隠砉裂可駭當巖
正中石穴隆如盖其下為神龍所居輿地紀勝云南北
相通正如堂殿水灌巖中其色如藍 北障山在縣北
倚之若屏障也山綿亘數十里每風颷起則飛鳥囘旋
不能度俗諺云鳥不過靈川 北障山與堯山對峙髙
廣稱之山周環八百源其著者滑石泉也泉出黄石似
[038-31a]
泥非泥昔人鑿以龍首注為塘禪士全用誠依泉結菴
居焉宋崇寧間鄒浩竄昭州北還題詩馬頭今日云云
南渡紹興六年胡舜陟帥桂易名為潄玉泉因題詩奔
走塵沙云云明萬厯壬子嵗縣令蔣一葵更名道鄉泉
盖湖南嶽麓有道鄉臺張宣公為鄒忠公設者而蔣令
與忠公同為毘陵人云按今有道鄉泉碑亭在山心舖
官路側去小融江渡里許 吕仙山在今治西南平阜
以唐光化中吕巖遊此因名即靈川舊縣也其地産茶
[038-31b]
宋紹聖間秦觀以言事謫嶺南寓居靈川一年嘗賦吕
仙茶十二韻宋紹定四年縣令鄭延年始遷今所 出
府城北十里有雙女塚俗傳二妃來尋帝舜卒葬於此
塚髙十丈周迴二里餘在今靈川界風土記下同 府北郭松徑盡
處有安南都䕶普讃塚普讃靈川人其宅今為聖夀寺
有廟在寺之北下歿後殯於此時有識地勢者言葬所
有天子氣由是掘斷至夜又有隂兵填平如舊既而再
掘復平不已時有効役者宿其所夜聞鬼兵相語曰能
[038-32a]
以青布運土投江則我等無能為也及明主吏聞宿者
言遂用青布輦運土投河竟免隂兵填築今墳所掘處
猶存有石人石柱松楸百餘株或云訾家洲因運此土
流下成洲在今靈川界 靈巖盖縣西三十里之龍巖村有
山髙數十丈居平地中龍朔二年山忽晦㝠者七晝夜
大雷雨龍升而霽山腹遂空髙三十丈許長倍之石間
鱗甲至今隠現若存其下為深淵莫測水從西江來者
皆滙之西江即六峒黄柏川江也其源俱出全州西延
[038-32b]
之境與湖廣新寧交界遶七都蠻峒而來六峒居中黄
柏川江在左右以成川字故巖曰靈巖川曰靈川名勝志


  小融江自興安來至江南大埠口與大融江滙左右
刺合故曰灕津大融江下二十餘里為千秋峽叢山列
擁尖削如筆亦名筆峽風水相搏濤色如銀名曰銀江
其氣清淑四時若秋故曰千秋又過縣南二十里之甘
棠墟與甘水合又十里之白石潭其水甚深相傳縣南
二里許有蛟精塘昔藏妖蜃傷隄害物南齊永明四年
[038-33a]
始安内史裴昭明夢神女七人雲冠玉佩各執小旂圭
印自言為荆楚以南司禍福之神此方被妖蜃所害今
當禁之於白石湫既覺詢其故得之先時湫水險急舟
觸無所不敗乃為建祠秩祀湫水遂平唐李義山詩神
䕶青楓岸龍移白石湫即此 堯嶺在邑東南盡處古
謂之東嶺有東嶺神祠李唐以前更為堯廟其曰秦時
建者本軒轅彌明詩中祖龍開國盡遐荒廟建唐堯鎮
此邦語耳今祭品出靈川 舜華山與堯山相望下有
[038-33b]
池曰舜池 盤古嶺建盤古祠於其上盤嶺而南為半
雲山即莫休符所載雙女陵普讚塚地也邑之南界接
臨桂之北


  興安縣


  縣舊名臨源以地臨湘灕二水之源也舊城在縣南鄉
廖仙井傍遣址尚存按水經注云灕水與湘水出海陽
山而分源湘灕之間陸地廣百餘步謂之始安嶠即越
嶠也水自嶠之陽南流注灕名曰始安水故庾仲初賦
[038-34a]
揚都云判五嶺而分流唐通典亦謂之臨源嶺嶺在縣
北三里即全義嶺也名勝志 海陽山在縣南九十里山
形如覆釡有巖極幽邃秉燭而入行數百步至水泉處
濶不盈尺其深莫測 始安水又南與溈水合溈水源
出南鄉名桃花源又有融水出融山二峒中零水出縣
西南五十里鬱金山俱南流入灕 始皇利粤之犀角
象齒翡翠珠璣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
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
[038-34b]
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干之水興安縣有靈渠亦名秦
鑿渠始皇命屠睢伐越史禄轉餉乃自零陵上流鑿渠
至桂林渠内置斗門三十六所每斗門閘之以俟水積
漸進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既通舟楫又利灌溉號
為靈渠淮南子鴻烈解 靈渠自北而南三十二陡又由灕通
銅鼓水自東而西入永福六陡六陡冬月水消則涸絶
不行魏濬嶠南瑣記 靈渠在縣北五里即導灕水者也亦名
秦鑿渠漢戈船將軍出零陵下湘水即此路後漢伏波
[038-35a]
將軍馬援因秦舊渠開湘水六十里穿度城仍折而北
入於湘今名中江是也至唐寳厯間渠道崩壊觀察使
李渤乃疊石造堤如鏵嘴狀劈分二水每水置石斗門
一使制之開灕水則入於桂江壅桂江則歸之湘水又
鑿分水渠三十五步濶僅五六尺以便行舟其後咸通
中魚孟威宋慶厯中李師中相繼修築之渠上有漢伏
波祠名勝志 古秦城在縣西南四十里其側有秦王廟
盖始皇二十三年築以限越者通鑑唐昭宗光化元年
[038-35b]
馬殷引兵取桂州自秦城以北望風奔潰即此 龍蟠
山在縣東十五里本名盤龍唐天寳改今名山有石洞
其門數重遊者秉炬而入常見龍迹於泥沙中其大如
盌嶺表錄異云山有乳洞斜貫一溪名靈水溪溪中魚
皆修尾四尺丹其腹人不敢捕否則有風雷 石康嶺
在縣西週八十里逶迤至縣後旋而向之其下源泉四
出南有雙女廟廟旁有石突出髙五丈俗呼神石石罅
濶寸許請雨於廟者用茅探罅以缾盛之須㬰水隨茅
[038-36a]
出注缾仰望嶺巔雲起而雨立至 乳洞在縣西南十
里有上中下三洞其中虚明夏涼冬温内有清泉噴出
沿石壁左流成溪觸石湍激有聲洞門左旋而上十餘
步至中洞地勢爽塏内有田數畦左有三石如柱旁有
隙可通入石室又承下洞水氣蒸潤常有烟霧旋擁左
有石道曲折凡數百級至上洞入門平曠水淺可涉秉
炬而入石乳玲瓏有五色石横亘其上行數百步有石
髙十餘丈色亦五彩又有石牀石室千熊萬狀宋李邦
[038-36b]
彦名之曰飛霞洞𨽻書玉谿橋三字又有張孝祥大書
上清三洞四字紫溪集 鳴玉洞在縣西南十里餘去渠
岸不逺洞門雖狹内極廣大深邃有石乳下懸又有石
牀石笋石盤諸狀泉聲琮琤舊名梵音邑令羅震易今
通志 草聖巖在縣西十五里前有寺今廢唐僧雲嶠
習草書其中有雲嶠書堂及滌硯池巖之東有穴圓如
月名月山又五里為白雪峰峙立渠江之側粲白如積
雪故名上巖深廣可容百許人名勝志 狀元峰在縣東
[038-37a]
南九星山之西聳秀特立峰下唐則居焉鄉人因則父
子相繼登科遂名通志 㸃燈山在縣西三里有巖昔有
陶處士讀書此山夜有燈光因名 龍山在縣西四十
里民居環繞唐質肅公先墳在焉 雙女井在縣治南
流入灕江世傳有王姓者清明舉家皆徃祭掃止遺二
女在宅風雨暴作忽陷所居二女沒焉其井源深不測
首合靈渠名勝志 嚴闗在治北十七里兩山壁立上鐫
嚴闗二大字或謂漢歸義越侯嚴出零陵下灕水定越
[038-37b]
建功由此故名又謂此闗當隘路而可畏也桂林諸生
徐謹征西記云宋末經略使馬塈以阻元兵鑿馬坑嶺
斷路處


  陽朔縣


  龍頭山在縣東北向髙千餘尺以形似而名唐詩人曹
鄴家在焉今建慈光寺於此名勝志 都利山灕水南徑
以出香草故名一曰都荔漢樂章云都茘逐芳即此縣
治設在山下治南數百步為鑑山其石光瑩與縣治拱
[038-38a]
揖時見人物車馬之形有鑑山寺唐同光年建有宋太
宗御製碑 鳥山在縣南五里濵江其形如鳥舒翅而
立下有白鶴觀基址 東人山在縣東南十五里此山
之狀似人冠帶而拱揖其西亦有石如人冠帶若坐而
受之者 碧蓮峰在縣西十五里峯巒重疊簇出如蓮
華 威南山其下有吳威南將軍墓通志作晉征南將軍薛翊墓
為塘山下有湧泉瀦流為淵山巔之氣與威南相接傍
有乳洞中多滴乳觀源之溪出焉 屏障山在縣治左
[038-38b]
峽其狀正方如屏 寨山在縣西二十里稠密四固如
寨馬氏湖南割據置戍於此山下即歸義故基也其東
為讀書巖曹侍郎鄴讀書於此 畫山在縣北五十里
灕江之上九頂屹立丹崖翠壁望之如繪 廣福巖在
縣南二十里中有複閣堂殿兩傍石室疊如層龕有羅
漢像俗即名羅漢洞也今為戍籍居之溪橋樹色宛若
桃源 繡山與臨桂接界舟入陽朔必先歴此亦可以
棹艇遊於其中 犀潭在縣西三十里龍濟松江二橋
[038-39a]
水滙處中有石穴云犀所藏岸傍細草如茸呼曰犀草


  飛泉在縣西五十里泉湧山腰懸石百級飛注而下
如挂銀河入於桂江 吳武陵陽朔㕔壁記稱海嶠衡
巫諸山會於陽朔盖指海陽山而言即靈興二縣界之
陽海也其地在楚粤之交為一嶺所限嶠以北皆荆楚
之域也海者泉盛大之稱水北曰陽故曰海陽其水北
趨而分湘灕者為龍巖又東南出泉曰掉巖水下陽朔
一山一巖分湘灕朔為三水故名三山海陽今始安嶠
[038-39b]
去陽朔下蒼梧者乃其故道故漢書曰或下灕津或下
陽朔也


  全州


  湘山在州西一里峯巒蓊鬱巖洞幽深絶頂有飛來石
相傳自羅浮飛來者其稍夷處曰筍布臺寂照大師經
行之所有湘山寺唐咸通二年建寺門二層徑長百餘
丈始入殿由兩廡升遶殿後有浮屠俗名無量夀佛塔
即師示寂處也巔有甲亭眺覽郡中如在畫圖又有法
[038-40a]
華玉虬二泉名勝志 栁山在州北二里郡之主峯舊名
北山為栁刺史所遊賞因即其姓為名有寸月臺拔地
七十丈岡巒迴複禽鳥希蹤二江東流波影炫目栁公
仲塗築室讀書有書堂紹興間州守林岊為之記魏禹
卿云近日栁山書院應泉井中有巨石乗風雨飛入井
内昂首低尾狀如龍馬其髙廣正與井之石甃相似實
嘉靖壬寅四月七日也 湘水發源於陽海與灕分處
地名鏵觜滙而為潭名曰渼潭導入中江在湘灕二水
[038-40b]
之中陽海之舊江也 洮水出州北三十里之文山山
下出泉濆激有聲故名水經注云洮水出洮陽縣西南
東流注於湘水漢英布軍敗走江南髙祖令别將追之
撃布軍於洮水南北皆大破之如淳注云洮陽之洮音
韜盖布舊與長沙王婚其敗也布徃從之洮水出長沙
國境内故布之軍大敗於此劉宋武帝繼母舅蕭卓為
洮陽令文帝元嘉三十年宗慤以功封洮陽矦皆其地


  鉢盂山州東南合江門對岸巋然聳立即羅水灌水
[038-41a]
入湘處明知州顧璘易為完山有合江亭觀察茶陵龍
大有建 三華山在州南五里與湘山寺正對頂有三
峰形如華盖州學之賔山也 龍城山在州東一里有
古頽垣如城塹狀 獅子巖在州西四里以形似名亦
即湘山之一峯也徑由歸雲菴而上有白石如帶可五
六丈許側隘不可通俯視石罅僅二三尺秉燭而入深
廣可容三百人中有數疊如階磴然又十里為石燕岡
有巖髙深二十丈時有石燕迴翔其中 礱巖在州北
[038-41b]
十五里飛泉如練琮琤激越故以礱名中有石田石鼓
蓮華臺閣之像甚多又城西南三十五里有青田巖城
南四十里有波斯巖皆稱絶勝 倚石山在州南六十
里以巖石相倚故名建安之水出焉舊設建安驛處


  神仙巖在州北六十里為古神仙所居有石刻幽徑二
字 黄華山在州東北六十里郡國志之黄山也横亘
如榜舊名獵山 覆釡山州西長鄉跨湖廣新寧縣界
其山上接層穹下臨無地遊者攀縁絶壑而上有天馬
[038-42a]
佛足諸蹤産掃階竹僅尺許葉密而小乾久不脱


  灌陽縣


  灌水去縣南北十里自興安界流入水北曰陽故曰灌
名勝志 峽山在縣北五里夾江峙岸幽聳蔽日形似
三峽故名縣有沙羅馬渡龍川鹽川諸水咸滙於此東
流入湘攷水經注云觀水出臨賀郡之謝沐縣界西北
徑觀陽縣西即此水也灌古謂之觀其入湘處謂之觀
口 華山在縣西南七里有虞帝祠江水遶其麓 通
[038-42b]
真巖在縣西二里又名靈巖前後洞門敞朗約深十餘
丈廣二十餘步如大厦形又八里為仙源洞世傳有栁
子厚遺跡其傍有大源塘 打鼓洞在縣西四十里水
經注云觀陽縣東有裴巖其下有石鼓形如覆船扣之
清響逺徹即此洞也其水流入灌 沙河之水出九龍
巖中通别澗有石藤九其形盤屈如龍水流入灌陽灘


  永寧州


  寳盖山州之主山也黄源之水出焉北流合永福水入
[038-43a]
於灕而州北之大長江源出都狼山州東之東江合四
源水皆注之名勝志 方輿勝覽云東郭先生廖扶家有
丹砂井一族數百口飲此井者皆百餘嵗按州東有巖
名百夀舊名夫子巖宋紹定已丑知縣史渭鐫百夀字
於石崖盖指此也今豎有平古田碑 虎踞巖在州東
南二里石柱崢嶸光明𢎞敞秉炬而入有石大士滴乳
天成從巖而下又有金竺巖深窅廣邃流泉一泓其上
凝溜物象森錯 將軍巖在州西五里洞門之右若將
[038-43b]
軍踞坐然入半里許上下方平如砥有石乳恍垂芝撒
網等狀 穿巖在州西三十里穿成複道如覆厦屋坦
長二十餘丈人馬通行之地忘其為竒也 天村山在
州西南百里山頂有田居民耕種成村故名 都狼嶺
在州北六十里于向與黄巢戰處詳人物


  永福縣


  鳳巢山在縣城北本名華盖隋大業二年鳳鳥來巢百
禽集於山下宋建隆間復有雙鳳巢之守臣以聞詔遣
[038-44a]
使鑿巢下石得美玉故以為名山頂有玉液池其下即
王世則故居太平興國八年狀元也名勝志 麻蘭山在
舊理定縣界距縣西南六十里寰宇記云従府至栁州
路經北山過溪百餘里方至平路山中有毒出尋溪水
行有伏流有平流峭絶險隘更無别路栁宗元詩桂州
西南又千里灕水鬭石麻蘭髙唐桂帥旱禱多由此其
水流為下漏川以入灕木皮丹竹二江俱自古田界流
出注焉而平樂府之修仁縣界古磉江荔浦縣界之石
[038-44b]
流江亦相灌委 太和山在理定城後崖谷盤紆西南
有江自古田出名太和江嶠南瑣記云靈渠自北而南
三十二陡又由灕通銅鼓水自東而西入永福六陡六
陡冬月水消則涸絶不行又云自理定西行麻蘭烏沙
諸嶺險絶刺天無蜿蜒迤邐之狀路極逼仄每遇嶺則
直上至絶頂乃下下抵澗水乃已度澗又復上如此者
三四程聞之飛雲九折勢雖險峭尚可乗車策蹇而行
不至若是也諸嶺每遇狹處謂之阨子必有大小石子
[038-45a]
一堆意必戍士積之以備他虞者及詢之則云行人過
此必從山下攜石一塊寘其下祝云願増脚力


  義寧縣


  靈鷲山在縣西南十五里峭拔髙峻上有瀑布泉白鹿
菴又五里為巖洞山髙數十仞容十餘榻泉繞洞前舊
傳有桃花片大寸許從洞中流出名勝志 義江在縣北
七十里源出丁嶺流至蘇橋分為三入永福江一歴銅
鼓墟東流合相思水入灕 屐齒痕在江口石磯上相
[038-45b]
傳蜀漢時有武當者偕諸葛武侯征牂牁溺智恵江死
焉英靈白晝擐金甲揮刃大呼響應山谷嘗臨流踞坐
磯上屐痕宛然可觀






  粤西文載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