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9 粵西詩載-清-汪森 (master)


[051-1a]
  欽定四庫全書


  粤西文載巻二十六


  桂林府通判汪森編


  記學校


  重修桂林府學記     梁 遺


  桂郡去京師幾萬里藩百粤抵絶域為嶺表巨鎮所部
多山民猺雜處俗尚剽刼古號難治官於廣右者較中
土極煩重至元戊寅遺由湖湘調使㢘憲時閫帥約爾
[051-1b]
珠克哷克章巴延以猺怙惡靡悛簡義兵獞卒犬牙互制戍
遏之視徃歲差遁民用少蘇因得以修泮宫泮宫舊邇
北峰宋遷於城東南隅厥後再遷城西淳熈中南軒張
宣公帥是邦濶而廣之至元十三年丙子王師南下燼
於兵既而嶺南帥史格寧海隅還即故址而新之後之
典郡者繼躅興葺稽其年逮今五十有竒殿廡而下咸
蠧朽將傾憲副巴圖爾丹偕僚佐率郡牧馮夢弼倅雅
琥幕長王琮議營建以學廪不足捐俸倡之覈帑藏没
[051-2a]
逸得楮幣若干緡市材售工因基而創者正殿㦸門兩
廡東西齋節和堂以楹計若干撤故易腐者講堂碑亭
肅容亭藏書閣過者拭目煥然一新但釋菜於庭視禮
殿覆瓦不殊民廬愧於瞻拜俾陶易之籩豆簠簋罍爵
之飾鍾磬笙管琴瑟之音巍冠褒衣升降俯仰循循焉
進止有度中土郡邑有不逮者始於戊寅春不再歲畢
役凡諸監司并諸執事詣余請曰廟學成主校者欲得
立言之士文藥石以贊聖德鎮耀荒服斯文之幸子其
[051-2b]
筆之遺曰聖道侔天非拘儒所可窺測何為而自取愚
惑之誚也第以遺嘗基是以進義不容拒始識興修之
歲月以告來者噫窮邊極徼絃誦之音在在有之雖王
化自北而南文教之盛以南為文明之方古所然耳於
以見夫子居夷浮海之語殆非託空言以興歎也敬為
之書


  桂學建大成殿記      胡夢魁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唐虞之所以帝三代之所以王漢
[051-3a]
唐之所以治秦隋之所以亂亦在乎學校之興廢而已
嶺右之郡桂為大在宋淳熈時南軒先生帥是邦一新
府學規模殆與辟雍等厥後帥臣復創宣成書院於其
西合南軒東萊而祀焉大元混一輿圖静江最為後服
力屈自焚悉為焦土聖上崇化厲賢旁求儒雅明良迭
起異世同符至元十七年今湖廣行省右丞史公格即
其故址而圖新之始建大成殿越五年治中漢嘉張九
垓創㦸門越十年總管平陽趙珪創講堂然而未備也
[051-3b]
上命豫章陳茂卿提舉廣西儒學議完其缺顧學廪不
足有為廣西道宣慰使祝真卜慨然捐已俸以為之倡
宣慰司總管府官之賢者翕然和之乃屬教授周天祥
命館下士鳩工庀材各效其力於是講堂未畢瓦之墁
之齋舍未立經之營之先賢未祠攻之成之庖井未敞
築之鑿之門廡未葺約之椓之輪奐交輝衿佩胥悦羣
詣夢魁而告之曰宣明教化勉勵學校聖天子之詔也
部使者之職也子其不可以無述夢魁曰建國君民古
[051-4a]
帝王豈無他道而獨以學校為先何哉葢必有學以教
天下國家之才而後有人以治天下國家之事學者學
孔孟者也昔南軒新是學也晦菴先生記之曰敬夫之
學近推程氏以達於孔孟而南軒記三先生祠亦曰瞻
三先生之在祠也其各起敬起慕心存身履以進於孔
孟門牆孔孟逺矣朱張未逺也處斯學味斯言思朱張
在是即周程在是周程在是即孔孟在是學以聚之當
深契孔孟之心達而行之必無負孔孟之訓若曰泮宫
[051-4b]
修矣繇役免矣吾姑㳺焉息焉食焉怠焉是孔孟門牆
之所麾也二三子不可以不勉衆曰然遂著之記


  重修靈川學記       臧夢解


  静江十邑唯靈川距城不三舎而近邑有庠舊在大象
山之西令尹廬陵羅嬴所建也歲久朽壊長斯邑者以
送迎供給為能學校之設不過因陋就簡而已豈知善
風俗美教化之本源哉至元二十九年前亷訪使趙公
按臨目擊廟宇隘陋殊失右文之意乃命縣尹岳嶂遷
[051-5a]
於縣治之東左右廣濶前後坦平基址方整氣象軒豁
學之病於隘者今濶矣門廡宏壯講堂博敞廟像崇嚴
從祀布列廟制始就於陋者今新矣是役也經始於壬
辰之秋落成於丙申之春條其紀綱齊其法制而底於
成者皆岳君之力焉嗟夫人為物之靈士為民之秀古
者臯䕫稷契所讀何書伊周吕召所學何學凡章甫其
冠逢掖其衣盍亦思夫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皆吾儒所
當盡心之事何待上之人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而後
[051-5b]
學哉然自古聖人必拳拳於學校者葢以化民成俗必
由乎學所以明人倫也矧邑以靈名北接湖湘南通桂
象玉簪羅帶競秀争竒又南軒宦㳺是邦東萊降神此
地士生其間聞二先生所以發明洙泗之遺訓久矣風
氣所鍾教化所及正有望於吾黨之士相與維持經理
以顯其地之靈孰謂嶺南為逺且陋而其民之可鄙夷
哉岳君名璋大名人備歴煩劇綽著廉能以學道愛人
為先夫武城魯下邑子㳺一邑宰耳夫子首以得人為
[051-6a]
問葢為政以人才為先學校乃人材自出之地子㳺不
以邑小民寡為可鄙必以禮樂為教然則學校人材有
益於政不大矣哉余因其建學之成而知其政之有本
故喜書而樂道之是為記


  重鐫桂林府學釋奠圖記


  桂文學魯君師道蜀士也一日捧桂學釋奠二圖而前
謂予曰曩為金陵學官時嘗為平章吕公家客歲在戊
子公以此圖見遺某曰此静江府學釋奠圖也奚為至
[051-6b]
我哉吕曰焉知異日先生不到静江乃受而藏之越七
歲甲午以秩滿蒙江浙省咨保遂調今缺毋乃二圖之
讖有開必先邪大德初元始以一圖鋟梓立於明倫堂
之右願記其事余即二圖而觀之宋嘉定十年丁丑廣
西提刑吳公純臣石刻墨本也自嘉定丁丑至至元丙
子凡六十年而二圖燬自至元丙子至大德丁酉凡二
十一年而二圖復豈數也抑數不可逃而禮終不可泯
也邪禮存乎人心寓乎器物而禮之行則實存乎人耳
[051-7a]
易繫曰茍非其人道不虚行中庸曰禮儀三百威儀三
千待其人而後行然則桂學二圖有吳憲而聖人之教
始明有魯教而吳憲之功復著信造物者待其人而後
行也嗚呼吳之立此圖也見於八十一年之前而復於
八十一年之後魯之得此圖也藏於十年之前而應於
十年之後非偶然之故矣魯於是學課試諸生恢復學
田修弊補壊善於其職而立圖一事尤知立教之本者
故書之曰禮在魯


[051-7b]
  重鐫桂林府學釋奠圖記   魯師道


  丁祀祭奠二圖廉使魯山臧公已紀其詳矣師道爰自
至元甲午祗拜恩命授斯職暨元貞改元捧圖至桂學
諸公見者曰此郡庠之舊典禮也兵火之後不得見者
幾一十年矣今聖天子崇重孔道命公設教是邦而與
二圖俱來誠所謂復見魯靈光也豈非嶺右斯文興起
之一大機括耶宜亟刻之石以復舊觀學校新創之初
所當講明者甚多學田當復學舍當修學門當建學規
[051-8a]
當立聖㫖勉勵學校所當刻更衣亭神厨當創大成殿
兩廊及廬亭齋扁當整宫牆地基當取周圍牆壁當築
三年之間日不暇給竭盡心力猶懼未既欲以二圖復
舊則學校事力空乏未能如願若止存墨本則又恐淪
墜或為有力者持之而去則廣右後進不復得見古禮
良可惜也載謀載惟姑鋟梓以續其傳若夫勒之於石
以垂無窮則深有望於後之同志君子


  義寧縣學記        張九垓


[051-8b]
  義寧為静江屬邑舊有學厥居屢遷宋乾道庚寅由闤
闠而遷於南登南軒張子時廣帥大書門扁以賁邑庠
石刻尚無恙咸淳庚午以南登僻逺遷於香林之東偏
去縣治近僻地望大不及於南登風雨震凌棟宇圮壊
莫有過而問者邑令臧君試邑首謁文廟顧瞻太息念
欲更諸爽塏以重風化詳覽審擇遂於閲武亭故址謀
之同僚與儒之在籍者經營之今禮殿告成門廡就緒
廉訪副使魯山臧公惠顧斯文作新門扁又念學成不
[051-9a]
可以無訓丐一言以惠多士愚聞而嘉之曰為政莫先
於建學有學不可以無教昔南軒有言學莫先於義利
之辨葢義者天理之裁制士為民之秀以明義也彼喻
於利放於利者烏足以言士夫子罕言利孟子不言利
此聖賢垂世立教之大法邑之人士佩此明訓口頌之
心維之力行之則知孔孟之教非空言南軒之辨為實
學覩遺像如在其上觀石刻如見其人亦不負義邑之
名臧君仲璧保定人為政而知所先務是可書


[051-9b]
  横州學記


  夫子之道萬世而不息也夫子之道何道也三綱五常
之道也位天地育萬物不可無是道安國家定社稷不
可舎是道親百姓撫四夷不可外是道自古迄今日月
有盈虧而是道無盈虧陵谷有變遷而是道無變遷寒
暑有代謝而是道無代謝孟子曰自生民以來未有盛
於孔子信斯言也孔子生於周末以身任斯道之責刪
詩書贊周易作春秋定禮樂明舊章皆所以發明三綱
[051-10a]
五常之道示天下萬世也叔孫之毁何傷日月桓魋欲
害其如予何彼宋衛木可伐而夫子之道終不可伐迹
可削而夫子之道終不可削自時厥後儒學陵隳祖龍
有焚坑之厄而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之道則不可坑不
可焚隆準有嫚罵之辱而仁義禮智孝弟忠信之道則
不可嫚不可辱抑不思世之人廬居而旅處端坐而安
食泰然蔑有强凌弱衆暴寡之虞弱肉强食之患是果
誰之力歟嘗竊歎夫戴天覆地而為人日受吾道之賜
[051-10b]
而敬心所發輒先於佛老徃徃以吾夫子無福田利益
之可求葢有坐視宫牆之廢睥睨宗廟之隳而略不之
顧吁可歎也然則學校所以祀夫子學校之不修是誰
之責歟宣武將軍横州路總管府達嚕噶齊多爾濟求
治於漢首崇儒道凡以士名者悉蠲其役因覩舊學湫
隘亟欲撤而新之遂與判官東蜀馮震知事覃懐劉珪
各捐已俸鳩工掄材以身先率日徃程督雖簿書期㑹
之繁軍務應酬之急弗怠弗惰厥後又得濟南劉洧提
[051-11a]
控案牘昭潭董桂同心乃事力與贊成為學官者奉行
惟謹遷禮殿於明倫堂之故基視昔則髙明矣遷明倫
堂於教授㕔之舊址視昔則寛邃矣聖賢形像繪塑一
新廟廡門牆罔不壯麗俾講道行禮悉有其地而無前
日佻兮達兮之歎侯之為政可謂知先務矣横之士來
㳺來歌當究三綱之所以為三綱五常之所以為五常
體立用行毋使時人以不適時用鄙薄吾道則庶幾瞻
前忽後可以無愧否則學校之輪奐雖美學校之教化
[051-11b]
不修逢掖其衣章甫其冠者寧不負吾侯建學之意歟


  重修南寧府學記      元文璧


  天地百神皆有祭方伯連帥與守土之臣奉命祭於封
内者曰山岳海瀆曰社稷曰文宣王廟夫山岳海瀆所
以載物而厚民之生者也社與稷所以有土而生民百
穀者也山岳海瀆之祭使之奠安順理而無震裂沸騰
之災社與稷之祭使之豐登盈足而無凶荒饑饉之患
是皆不容廢者也若夫孔廟之祭則肅然齋宫省牲具
[051-12a]
禮合樂登歌縉紳逢掖相與升降進退俛伏奠享於階
楹庭陛之間若甚迂逺於事禱祈禳祓之舉報應休咎
之符而祀典先焉何也三綱五常之在天地間將一日
不可無如饑饉之於菽粟布帛也古之聖人有德有位
作君作師斯人出作入息仰事俯育罔不協於有極及
正道衰微五教不敷彞倫攸斁民無所頼夫子生焉有
聖人之德無聖人之位垂萬世立教之法存於易書詩
春秋使三綱五常大明乎天下天地以之位日月星辰
[051-12b]
以之行山川草木鳥獸以之寧豈獨人䝉其賜哉漢初
以太牢祀歴代命州縣皆立學夫子之宫牆巍焉峙焉
春秋行釋奠禮為百世帝王之師葢微夫子立是極也
山岳海瀆誰其奠之惟社與稷誰其尸之天地且不可
違而况山岳海瀆社稷哉邕學初在城外沙市徙城中
南隅又徙五花嶺第一峰前臨清流後倚髙阜王宫噲
噲從廡斯翼前門後堂累疊書閣其創立規矩所由來
尚矣炎陬遐壤山林材木不能支久逺比歲撤而新之
[051-13a]
壯觀有加焉知風化之本祀事之重者大名趙公修已
也公奉天子詔來殿西南雖數遷凡十有五不離兹土
由是秉鈞衡登樞要葢有日矣趾美述事永永無斁不
墜教基又將有望於後君子云


  静江路修學造樂記     杜與可


  皇慶聖人龍飛初元走使誕告萬方安南海郡惟遐與
可在行畢事將復命闕下繇邕江行再之桂林明日郡
庠博士鄒煥午聨學執事即驛館且致辭曰廣右統路
[051-13b]
七州九於古為侯郡皇元統天兵憲二大府攸居邕潯
柳梧慶逺南丹莫倫維學燬於丙子兵尋創已簡淺不
類迄今元年壬子歴十二閏矣况有丹雘而新館而教
祀而樂之有鐘鼓哉番陽三軒余公璉以儒術持官檢
躬不懈随在得聲臺臣騰章命下二憲一道前年至大
庚戌公至首謁學顧瞻王宫日淪圯隳謂予職在勉勵
何敢不力然事有不得數數度材計庸請先因其岌岌
莫支者次第構葺功敏而倍率如言迤邐就緒復於禮
[051-14a]
殿前築堂廡明倫中正師席朔望講説肄習左右敞新
齋室俾諸生止有歸宿庖湢式完墉址載堅差穀擬告
公之勞於神公嗛嗛言是予之責豈區區容禄竊譽以
自居仰惟我元累朝崇文育才殆期於是乎取人治人
青青子衿庇此廣宇亦   藪而譁羣而嬉逰乎
若然學也名立而實亡校毁可也士黜籍可也國何資
而克勤孔徒遂擇齒長士二人專職訓飭徴士民子


  入學誦詩讀書餘力學文日廪月試躬第其優劣
[051-14b]
退間行簿賞以嘉善能鼓舞淬厲駸駸趨道非復曩
昔咸公之休施公一  先聖海内通祀二仲行禮
側伶人於庭命操枹聲世俗  以降以迎瀆抑甚
矣尸祭者溺習恒安之禮而不樂義不備登歌八音内
服郡邑考古索制葢有作之兹闕如曷文而已諸綴


  度特未有得夫業是藝之工㑹僉事王公䝉按部支
郡還知事書臺趙公暎由湖南憲幙改遷至公以告趙
曰暎不敏敢不翼公 請問具樂之貲奚從公報以
[051-15a]
已椽倡趙從而和闔司翕若附助帥府長額森布哈經
歴岳璋張克文本路總管梁國棟詣學自訟祭典不舉
有司所宜為今怠曠失職上以煩部使者尚忍旁睨厚
自増忸怩邪誠欲效尺寸聽下風用贖不逮之一力并
錢定計得六書臺以歌樂重經校讎稍希古叶音節
今無逾長沙為故宣慰平逺先生趙嘗䆒心事其事
為馳一介持直移文湖南憲司督   集矣二閲
月樂果訖工琴瑟鐘鼔柷敔計六十二事延師授徒甫
[051-15b]
月學者盡得所師之學貯樂不可無所明倫東南陬更
闡前之堂三間榱桷棟楹皆取給總管公董役力居
多仲秋八月上下始獻奏用響式章成儀荒封索居實
徹黮瞶天其或者王人惠來謹叙三軒㢘使盛舉本末
及列諸大夫士名再拜煩下執事文之堅珉昭
熇無窮獲罔鄙謬悠遂請學斯幸矣僕鞍馬萬里之餘
耗眊飄忽神不保宅其何能發揚三軒先生之美乃進
而語之曰記不云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
[051-16a]
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所謂其人豈一歸之辟哉自宰
相方伯連帥有民人社稷皆然政則又有小大有源委
未必止刑法賞罰期㑹簿書之謂刑法賞罰亦未必必
於不用也小也枝葉委溝瀆也風教禮樂其大之岱
宗源之河海歟風教明禮樂張習俗以美天神人之氣
以和亦安歲豐敓禳流徙之患息用之而因有所不用
也用之而至有所不用堯舜禹湯之聖臯䕫稷契伊尹
周公之賢逺識其大與源故也三軒先生富學業道行
[051-16b]
為政皆舉 之宜乎識大者源者而急先務否則一
以柱下惠文孰不其能小子無述矣煥午欣然願即此
語記僕曰諾書臺多歴年同椽行臺閥閲詩
禮之裔有文有節者也斯役與有功憲史程輔謝裕德
等餘名書於碑隂元年八月日記


  重鐫桂林府學釋奠圖記   曠


  釋奠有圖尚矣桂林自秦漢㳂唐歴宋為嶺南大藩故
學校之興文物之隆有自來矣延祐丙辰冬孟今憲狄
[051-17a]
嘉議公來司臬事始至即率先風教曰聖天子興學有
詔進士有科此太平用文之時也眡兹學兵火以來廟
設雖嚴而禮典不備生徒雖列而儀榘未修自非祗若
宣明其何以昭聖上尊崇樂育之美遂申飭有司凡禮
文未肅則稽古考圖摹勒而肄習之士氣未厲則崇師
問道懋勉而作新之樓宇未構則鳩工聚材經始而營
度之廪帑未富則節費積贏經理埋没而規運之於是
為祀事贍養之餘猶積統楮九千餘緡率俸易書得
[051-17b]
九經全史諸子千有餘卷聚書樓材木株二百五十有
竒又明年三月釋奠儀式器服圖成教授昭武髙道孫
請曰桂泮之興斯文得不朽者公之力也合附石紀諸
按二圖乃宋嘉定丁丑提刑番禺吳公緝勒朱文公訂
正本也歴甲子一周石燬於兵又二十一年郡博士蜀
魯師道自金陵携其圖來歸以得石艱請於憲副魯山
臧公姑序正梓於學又二十一年木朽漫漶而公復刻
於石今圖器服與儀一依舊式配享十哲從祀未附則
[051-18a]
自郕沂二國公陳公濓洛諸子以下各隨諡列焉於戲
記稱禮儀三百待其人然後行其信乎况是禮上而天
子朝廷郊祀下而有司釋奠飲射均此敬也此誠也飲
射禮廢久矣朝廷之禮又非逺民得瞻其可見者學校
釋奠禮耳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今公是舉也廣
海之民來逰來觀其孝弟之心忠愛之念豈無油然興
起於其間者將人材彬彬輩出率土之民皆樂而歸善
其於省刑薄罰豈小補云乎哉然則公之率先風教可
[051-18b]
謂知大體矣公名重福世為西夏唐兀人性朗烈嗜書
敬士尤長於政事故所至有能聲子溥華領江西省延
祐四年進士第五名舉詩曰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故并
書以為來者勸云


  重修全州學記       掲徯斯


  皇元制治舉法周孔炎徼絶壤同風鄒魯一郡一邑必
謹學校以為教基在仁宗時太子太傅府長史郭侯履
治靖五年俗興民和克信其道泰定元年春移貳於全
[051-19a]
全居湖南九郡之極地小而嵓風氣啙窳郡西湘山又
稱無量夀佛入滅之所世奉遺骸奔走萬姓而夫子廟
荒圯穿漏曾莫過者罷輭者以民勞為解貪墨者以廪
薄為辭講誦不興薦祼無所侯至㑹缺太守侯總學事
教授黄潤以為請於是侯率僚佐於上士民勸於下明
年二月即工前清湘長法哈進拜元侯知邑士鄧桂能
狀命董其事遂斬木隂谷伐石陽崖食功傭力民不知
役太守何公潤繼至朝勸夕勞休威並行及期而廟成
[051-19b]
乃易夫子十哲像分祠先儒及賢哲於講堂之左右翼
門序軒陛以次咸畢又闢廟南廢地為杏壇三成以擬
闕里建明倫堂四楹以館諸生既告成於廟教授謁告
還江西㑹予廬陵白郭侯毎以不得君記為恨敢請乃
述其事且俾告於有衆昔靖之鄙為羣獠刼以自附者
八百餘家數自請吏吏不能討而王賦之共不敢怠遑
及郭侯為守天子出使督兵討之八百餘家咸在誅滅
侯以死爭乃去刑書復為齊民侯非力能生之也以其
[051-20a]
民恪遵魏文靖公之教知有君臣之分身雖為鹵而王
共不缺故也全之四境盡為中邦又密邇周元公之里
父傳子習皆聖人之道民之情性豈獨異乎夫殫財盡
力以奉無益未必䝉福耕田鑿井以服聖賢之教未必
被禍且一絲一粟得以養生送死又使父子有親君臣
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君子登於俊選小
人免於刑戮果何憚而不為哉亦教化使之然耳為民
上者曷敢不敬學在郡治之隂鳳凰山之陽宋紹興十
[051-20b]
三年之所遷也東南諸山秀麗竒絶湘灌灕水合流其
下葢為一郡之勝云泰定四年八月丁亥記


  賓州學置祭器記      王廷秀


  古鬱林郡之嶺方縣唐置南方州又析為賓澄二州宋
以賓澄及思剛合為一令州治嶺方上林遷江邑屬焉
按圖經云民淳事簡俗阜物康於嶺南為樂土州舊有
學在郡治東南是邦聲名文物前代奉賢書登天府者
不一縉紳㳺宦如陶弼父子為守翰林范太史輩皆過
[051-21a]
化於兹流風餘韻至今猶有可想見矣至元混一海宇
賓南服為最逺然皆崇尚禮讓漸濡德化其士風之盛
等中州非但揆文教而已昔有柳州廟記云仲尼之道
與王化逺邇則知王化所至聖人之道亦至焉今觀之
賓益信然自宋迄今牧是郡者率以遐僻不加意於學
兼以學廪不裕春秋歲祀多簡習故茍備禮而已泰定
乙丑春平陽王侯渥來守是州兼督學事殿謁既詢學
正莫君應辰曰聖朝尊崇孔道屢降德音兹學廟貌雖
[051-21b]
隆而祭祀缺典非所以崇明祀奉上意也乃率郡儒而
告之曰禮以敷教器以見道禮不明則教不敷器不備
則道不顯學校先務不在兹乎復諗於判官趙侯敏意
以克從乃捐已俸先之次命莫君勸率三邑儒士無不
忻然願助丙寅秋莫君乗驛舸來長沙命梁氏鼓鑄一
如潭頖成式予適承乏郡庠得歴觀成器莫君將幣求
予記予不敢辭因語之曰聖人之道如日行天不以歲
祀為隆殺増損然汙坏古也今樽爵焉燔脾古也今簠
[051-22a]
俎焉匪今斯今中古然也形下之器即形上之道器有
古今道無古今盤盎紛拏劃覩壘洗摩挲欵識能不浩
歎諸君子駿奔走執豆籩不必游心乎千載而聖人之
道目撃斯存則器非器而器即道矣今兹革簡陋而新
美彬彬文化及乎遐壤則亦佩王侯之用心矣永念莫
君之行勞矣侯之功在宗廟奚但與是器相為不朽哉
是為記


  鬱林州學記       巴圖爾丹


[051-22b]
  學有廟者何王祀孔子也祀孔子者何尊聖道重民教
也嶺南炎荒地遐聨延海北大理交趾雲南夷江犬牙
相錯溪峒深窈憑險負固徃徃鴟義奸宄悍然梗化鬱
林介嶺海間地曠而夷弄兵潢池恒弗戢上下譸張無
所於錯州有孔子廟在城南右憑江津春夏雨淫水潦
交注輒匯溢瀰漫殿堂門廡悉淪沮洳蠡嚙摧朽不可
支柱矣至正三年夏五月真定張侯阿勒坦布哈知是州
仰瞻仞牆陵夷草莽下視齋舍無絃誦聲則喟然太息
[051-23a]
曰嘻吾聞為治有美化斯無弊民圓顱方趾戴天履地
彼豈獨無人心哉明仁義惇禮教則學校所繫予何敢
不力相舊址卑墊乃營治之西燥剛爽塏夫子正南面
以四賢十哲配而從祀列在兩廡講有堂舍有齋庖廪
有次皆無有缺春秋釋奠晨夕肄業學舊有田以頃計
三十有八田氓誣上行私殺其租入歲用大乏侯立法
覈實悉復舊貫繇是新羣民之耳目宣禮遜之風化庶
知為政先後矣嗟夫邊徼搶攘日夕固金湯峙芻茭礪
[051-23b]
弓矢鍜戈矛以為事若侯斯舉不幾論俎豆於問陳持
章甫以適越者雖然萬古一理萬人一心明倫設教本
於孝弟昔有苖弗化徂征之師而來格兩階之舞後世
文翁常衮變移閩蜀豈非藹然詩書禮義之粹而足以
化强暴哉學校教化相為終始教化風俗相為汙隆傳
曰有教無類侯之政能以興學教民為務其可尚也夫
達嚕噶齊扎木丹州判張子忠吏目粟益皆翕然以侯
之心為心學正吳善孫實相厥事予嘗分憲至是故因
[051-24a]
其徴言為述本末俾刻諸石


  茘浦縣學記        石天岳


  桂林之南二百里有邑曰茘浦僻處萬山中草木叢茂
居民鮮少至正巳丑冬予捧檄來佐是邑至任三日謁
夫子廟於城東視其殿宇則荆棘蔽芾風雨震凌獸蹄
鳥跡縱横於門廡間詢之父老則曰是邑東接谿峒猺
獠混處比年以來出没剽掠殆無寧日兵旅數起饑饉
薦臻民皆巢居嵓處纍石結寨以偷生學校荒蕪職此
[051-24b]
之由予聞之心怖神悸不遑寧處即圖興修然視其民
瘡痍者未蘇移徙者未還如是而役民亦聖人之所不
與也遂捐廪粟姑略補葺爰率諸生徒以興講肄業數
月而衣冠文物濟濟可觀越明年庚寅寇盜少息四境
無虞士之逰於宫牆者頗有中土風予思夫子為萬世
之師學校為育才之地作新之役豈容少緩乃召諸生
而諭之曰夫禮飲食必祭者所以祭夫先代始為飲食
之人葢以吾之所以得此者皆斯人之力示不忘本也
[051-25a]
吾夫子之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極為萬世開太平
今天下之人君君而臣臣父父而子子得遂其生得復
其性不淪於禽獸之域者皆吾夫子之所以教也於一
飲食尤知報本而聖人之教乃忘其所自惑之甚也况
我聖朝以禮樂治天下以忠信厚風俗列聖相承法度
昭著而於聖人祀典尤拳拳焉今聖天子在上文命誕
敷聲教逺被九夷八蠻罔不臣服邊陲寧謐海宇清泰
報本崇化厥維其時兹欲以夫子之廟改而新之與諸
[051-25b]
生優㳺仁義之府顧不韙歟衆悉欣然願聽規畫於是
教諭劉復考其歲賦究其侵欺凡豪民之耕占影蔽者
悉明經界以復之頑佃之積累負逋者嚴加約束以徴
之由是而廪有餘蓄歲計常用足以經營乃掄才鳩工
相其便宜度其髙下汙者除之卑者崇之方欲擇吏之
能且良者以掌其事而難其人縣之所𨽻南源寨巡檢
董震乃儒家子遂委敦匠役而能竭誠殫慮克盡其勞
幕賓秦仕竒相與立規矩計程度以成其事訓導龍弼
[051-26a]
朝課講之暇協力董役不數月而殿宇門廡穹然赫奕
可謂輪奐美而成功速矣工始於至正十年之冬殿成
於十一年之春遂次第書之以志其事非敢以矜能而
燿美也葢欲使後之同志者相繼而不怠云静江路茘
浦縣主簿兼尉石天岳拜手記


  重建灌陽縣學記      孔思坦


  興文學於多務之秋淑人心於罹難之後此當時之急
務而任守令者所以究心也然嘗聞之武事用於戡亂
[051-26b]
文教行於治平孰知人心之趨向由於教化之素明而
學校之興乃所以固結人心之本其事似緩而實急也
灌陽為全屬邑值壬辰之變縣學廢焉至正十七年丁
酉監憲公久住慨然以興復之責為已任教諭張顯仁
具其事言於郡郡嘉其請君不勞於民不歛於衆悉捐
已俸市材鳩工程督以勸靡間朝夕是年三月壬寅首
建大成殿繼立明倫堂次及兩廡㦸門櫺星門五月塑
先聖四配像成顯仁以監縣公志用有成欲為文勒石
[051-27a]
以傳永久而思坦適㳺學至焉遂俾記其事於戲自淮
漢兵興湖南諸郡相繼陷没時真定石侯治於全大興
學校以結人心故克保其民不變士習城池以固閭井
以安文化以行風俗以厚當時寄屬邑如君者舉能知
學校之為重不以其不切於所務而可緩也然昔時際
承平民庶且富尚或廢弛矧今閟難四郊多壘時乃貲
糧給武弗贍而欲興復廟學以克訖事自非誠心化民
知所先務不能也灌陽之民亦何幸哉將見文教之行
[051-27b]
人才輩出後之求洙泗於瀟湘者咸願詠歌於斯學不
其盛歟公號敬齋為人豈弟慈良有長者風嘗修縣置
建譙樓既掲牌而鄰寇息改思濟為順濟正坊名而四
境安雨暘時若歲屢豐登故能招復流亡惠及鄰邑其
力行善政葢出於天性而於崇建廟學尤加意焉


  重修桂林府學碑記     劉三吾


  皇上踐阼二十有一年嶺南廣西道憲副公以學校王
政攸先風厲學校是首匪作新之將遂隳廢其令教官
[051-28a]
定議於是桂庠諸生奉承惟謹經始是年之十一月訖
功明年之七月學正蔣倬狀其事請予文記之固辭弗
獲按桂林舊有學前至元丙子王師南下燬於兵世祖
皇帝混一區宇大興文治中外咸設校官時則有若嶺
南帥史公格即故址而圖新之以元有學自史公也嗣
是之後至元戊寅嘗一葺治歲久自圯今憲副公朔望
視學惕然興懐迺稽學廪歲入倡以已禄鳩工庀材擇
日興事門櫺星樹垣墉内自禮殿徂於應門版之㭬之
[051-28b]
腐撓者易瓦之填之罅漏者完户牖䦨楯丹漆雕刻煥
然可觀講堂齋舍繕脩有加奎閣尊經塗塈如法祠廷
易向獻幕更新諸所宜葺咸以次舉軺車時臨是瞻是
敬衣冠絃誦濟濟洋洋藹有鄒魯風桂林學校遂為諸
道最憲副公作新之功偉矣嗟乎學校綱常之地臺憲
綱紀之司故自有親義序别信以來而大綱小紀無或
出之倫理之明風紀所由以振也昔東漢士髙節義范
滂諸賢一時與㳺皆太學名士用克樹立有澄清天下
[051-29a]
之志今憲副公居風紀之司而首致意綱常之地於時
諸道紛擾弗治獨廣右巋然靈光無恙修學之舉聞風
而興者數十城百司庶府恪慎憲章昭乎天日之臨而
凛乎風霜之肅也豈非公扶植綱常一念黙有以行乎
其間歟抑是學前以史公倡之今以憲副公繼之中間
六七十年豈無其人惟二公皆於干戈相尋之餘而有
尊道崇德之意公之心史公之心也則天相斯文而福
廣右者意有在矣公唐古氏名額爾濟訥字尚文歴御
[051-29b]
史三臺僉憲三道皆有㢘能政聲由中政院判階奉議
大夫居今職壬辰春汝頴寇陷武昌長沙等郡公督首
帥鄂爾和將兵徃平之若清湘若舂陵咸賴克復時廣
右未有變者臨桂東鄉民謀始倡即調兵撲遏之人心
遂以帖然他如汰郡縣之冗設而奸貪以息禁商販之
越境而鈔法以行節官府之浮費而饋餉以給民廬延
燒官為賑之歲飢勸分俸以倡之繕城郭造陽橋修靈
渠皆政紀之卓然泮宫之修公實主之經歴左奉議照
[051-30a]
磨趙儒林則克職憲佐者也是宜書銘曰我元龍興奄
有隅縣一視廣右仁同畿甸大府桂林糾以憲臣之綱
之紀迺宣迺旬惟爾校官實賴風厲以篤彞倫以新士
氣大惠爾廣我副公來風霜一道儀範百司維時湖湘
煙塵四起一柱狂瀾以公中砥謂兹人心係有綱常舎
而學校其何克臧載瞻桂序歲久且圯誰其新之是在
我爾爰捐已俸爰集工人翼欹以正撤故以新櫺星峙
峙應門洞啓金碧煇煌宇廟之美於燦從祀於樂論堂
[051-30b]
經閣増麗奎文有光軺車時臨衿佩雲委匪怒伊教雅
歌泮水湘灕渢渢道脈溶溶文運在廣如水潛通宣成
二公矧兹過化流風餘韻猶有存者凡厥來㳺宜體公
心真履實踐毋即慆淫昔時草昧史公建學今時擾棼
我公繼作史既有祠公宜並之後有述者視此歌詩斯
文有天永言無替輔我元皇千秋萬歲


  平樂府學記        常 挺


  廣右嶺南重鎮概管十六州平樂古昭州後陞為府其
[051-31a]
地去大府不數舍禮義之習風化所被前代科目得人
甲於諸郡故家餘俗猶有存者府學去城可二里許居
考槃澗之西國初燹於兵火前至元己卯郡監劉懐逺
知州孫武德經營創始歲次壬午武德之子夢得再知
州事力加修理規模愈益宏壯然官政有通塞或興或
廢其可稱述者葢無幾至正二十有三年平章榮禄公
總制軍旅開署省事其明年以昭郡重地控制梧賀選
本省理問官拓䟦元善攝郡監義兵萬户勸農防禦事
[051-31b]
以鎮撫之君以是年六月蒞事前政多廢弛君乃正身
帥下早夜以思寢食弗遑發號施令與民更始威惠兼
施寛猛得宜自郡城達於四境吏民為之改觀朔望視
學見其上漏旁穿震風凌雨日益傾圯喟然歎曰興崇
學校守令責也予敢不夙夜祗懼恪勤厥職鼎建祠廟
以奉祀事郡博士趙顯祖文學椽尹龍協力贊成之迺
考覈學租之没於某者得粟一百九十八石民儒户之
義助者一十錠公與學官各捐已俸共得數千緡選匠
[051-32a]
具徒購木於昭賀之境至正二十有四年冬建立大成
殿舊殿湫隘不足以奉几筵則擴而充之應門西廡講
堂齋館煥然一新材木之良工匠之巧規矩準繩深廣
如法川流山峙前拱後揖聖容穆穆侑坐肅然祭祀以
時洋洋如在春夏詩書之教朝夕絃誦之聲使民沐浴
於膏澤被服先王之道元善可謂知為政之本矣恭惟
我國家列聖相承漸民以仁摩民以義孝弟忠信禮義
廉恥承平且百年士大夫以名節相尚變故以來仗節
[051-32b]
守義者無慮數千人漢唐有愧焉下至閭閻窮巷匹夫
匹婦與析圭儋爵之君子同一貞節不為利回不為威
屈皎然如日星之光耀國家仁厚之澤於此可見天理
之在人心有非强暴所可奪者學校有功於世道豈小
補哉昔衛文公當春秋時敷教勸學國以富强為時賢
諸侯漢文翁守蜀郡率民子弟教以經術蜀文之盛自
文翁始元善監是郡不期年而政化大行吏畏其威民
懐其德庠序之興明倫育俊秀化民成俗有古君子風
[051-33a]
事既落成來謂曰願有以記之吾聞古者大事書之於
䇿小事書之於簡作而不記後嗣何觀建學大事也不
可以不書郡監元善先世西夏拓跋氏龍川公姪前世
顯官由京秩出監象州再陞省理問官正直廉敏材略
過人當為時名公卿子春舊居省幕府相知為甚詳以
其言信而有徴謹具其顛末而刻諸石是役也湖廣省
宣使權平樂縣令念永府判梁倉赤何功應提控按牘
譚紹祖主簿勾龍縁保監工千户於德元府吏范宗傑
[051-33b]
直學陳元亨知事何計孫皆預有勞焉是為記








  粤西文載巻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