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150 欽定四書文-清-方苞 (master)


[078-1a]
  天下有道  三句      劉子壯


  古者以道相治而天下咸明於辨矣夫小大不辨即徳
賢亦不相服也而有道則皆以道使之此乃古之所云
役乎且觀聖世者正其綱紀必先明其道器盖名分無
定以道予之則相安事權代乘以道居之則各正此其
義必總於一人而其勢全乎天下其惟天下有道乎天
下者有天下之一人也神聖應時則名號自命矣昊天
其子能代天者斯曰官焉制器命爵皆天性之所名天
[078-1b]
下者統天下之萬姓也愚賤安心則豪傑無名矣分民
而土凡有功者皆曰君焉胙地錫姓各才分之所至我
想其時殆小徳役大徳小賢役大賢乎徳者不止就其
人言之也又兼先世言之其在天子則羲農以来以五
行為徳相乘而王堯舜而降以五官為徳相代而興至
於諸侯亦能奮聖人之蹟而當一王之初天下有道之
時也則必使之居其地以治其祀不以其無所積累而
忘其先而其中擇其人之有徳焉又差其先之所為徳
[078-2a]
焉又序其徳之近於時代焉而以為小大天子統其上
而或二伯或三恪自五等而及於附庸通之朝聘納其
貢賦以是為役焉已矣賢者不止就其徳言之也兼就
其功言之其在王者則衣食未開以養民為賢天子相
讓水火既亟以救民為賢諸侯相推至於將相皆能應
名世之數而當一王之起天下有道之時也則必使之
胙其茅以報其勛不以其無所憑藉而忘其勞而其中
先其佐命之賢焉又次其明道之賢焉又録其賢之棄
[078-2b]
於勝國焉而以為小大王者作其極而或三公或九卿
自六官以逮於輿隸内以御外長以率屬以是為役焉
已矣於是知有道之時之至公也瞽瞍以前皆皇裔而
越在畎畝朱均相繼皆帝子而讓於匹夫至於不才之
子有四雖為蠻夷之長而不使居聖人之中國焉徳賢
不足也使小大少有所私則唐虞之天下舜禹且不能
争又安能雍容而分岳牧哉又於是知有道之時之甚
嚴也貴貴為驕天下之漸而武猶以尚父下拜親親為
[078-3a]
私天下之始而周猶以五叔無官至於内官之品有九
皆匹外官之制而有以分隂陽之正位焉徳賢無不在
也使小大少有所混即天下中之一家文武且不能理
又安能均平而班爵禄哉所以上世髙士抱其㣲節嘗
有恥為天子之事而後世聖人得其大道遂為直接帝
王之傳雖其事不足述與其時有不同然皆有崇徳尚
賢之義焉嗚呼邈矣


  別白賢徳即先儒有未說到處多讀書以廣其識自
[078-3b]
可鎔經義而鑄偉詞原評


  議論透闢理亦平正前半行文更合紀律則有大醇
而無小疵矣






[078-4a]
  曽子養曽晳  二節     儲在文


  大賢之養志事親之則也夫養者事親所同而養志與
養口體則有間矣必如曽子而可且人幸有親而事之
俾親有幾㣲不遂之心皆子之咎也善事親者相遇於
神明之交固與貌奉者殊科而得乎人心之所不言而
同然也守身以事親吾於古得一人焉曰曽子彼其省
身敦行無忝所生者兹不具論論其軼事當日者曽晳
在堂日具酒肉以進出入視膳無異常人而將徹必請
[078-4b]
分甘顧問未嘗告匱波及童穉佐色笑焉曽晳顧而樂
之怡然忘老人不誦其子之賢而歎羨其父之樂也乃
至曽元而此風一變矣有酒在尊有肉在俎胡不聞所
請也每食無餘亡何而又以進也一户之内數十年之
間人事變遷遂成今昔此即口體所欲無缺於供特吾
親一日之飽耳其他又何問乎而曽子深逺矣髙年之
心不堪多用使事事待於記憶而已患其勞意未起而
早迎之則其神較恬而曠達之懷脫然其無累垂暮之
[078-5a]
氣幸其弗衰使稍稍拂厥性情而大懼其鬱心甫動而
曲成之則其天日暢而倜儻之槩至老而益新事親若
此真所謂養志者矣嗟乎人盡人子也彼尊養之至既
不可以語尋常即顯揚之文亦慮無以勝時命惟此家
庭之近晨夕之常奉言笑於籩豆之旁而窺意旨於几
枝之下所謂進以愉薦以欲者此也所謂視無形聴無
聲者此也必如是始足以為人不如是不可以為子君
子觀於曽氏三世之間而知事親之則不在彼而在此
[078-5b]
也且曽子養志尤在守身不虧不辱全受全歸且以傳
於其徒而區區酒食之節又竭情盡慎如此故語純孝
者必歸焉此百世之則也


  筆致蕭疎自適中二比可歌可詠一従必請所與一
従必曰有兩句内著想經有筆人道来便爾意味深



[078-6a]
  有不虞之譽  一節     吳 襄


  大賢甚言毁譽而重慨其有焉夫使直道猶存雖無毁
譽可也况不虞之譽求全之毁而又可有之也哉且自
三代之直之不槩見於天下而毁譽二者遂為人情之
必不能無吾昔已傷之乃今而知但言有譽而已而猶
未為竒也夫世即有譽人者而或為所譽者早已逆料
其將然一旦而譽及之是則其人猶有可揚之處而特
揚之或溢其美焉耳然君子猶以為非緇衣之好者凡
[078-6b]
以其為譽也而不謂更有溢乎其為譽者也仁聖賢人
之名無端取以相奉而夫人之始聞其譽已也猶疑其
非譽已也既而知其果譽已矣自以為念不到此雖使
譽人者設身以處而亦知其念不到此也然卒譽焉者
非無說也今夫以物與人雖其甚重而受之不甚感者
本其所當得也必於其不當得者與之斯大喜過望圖
報之不遑矣濫乎譽者之欲結乎其人之私也亦若是焉
是則不虞之譽而已矣譽而有此而豈復可信也哉而
[078-7a]
吾向者猶妄意天下之無譽也抑又知但言有毁而已
而猶未足異也夫世即有毁人者而或為所毁者不能
預防之平日一旦而毁叢之是則其人尚有可訾之迹
而或訾之稍過其分焉耳然君子猶以為非巷伯之惡
者凡以其為毁也而不意更有刻乎其為毁者也醜徳
敗類之事忽然取以相詆而夫人之始聞其毁已也不
知其何以毁已也既而詳審其所毁者焉自以為庶幾
免此雖毁人者平心而論而亦知其實能免此也然卒
[078-7b]
毁焉者誠何心也今夫以我攻人雖其甚暴而聞風不
甚懼者謂已固有備也即於其有備者攻之斯相顧驚
疑無不震懾者矣刻乎毁者之欲使人畏已之口也亦
若是焉是則求全之毁而已矣毁而有此而又安所底
止也哉而吾向者猶妄意天下之無毁也


  意義俱從兩有字生出翻覆頓折清空澹宕亦用間
出竒之法


[078-8a]
  智之實  二段       王 庭


  推於智禮之實非二者莫與也夫智不知之乎禮不節
文之乎要之二者其實也豈別有知之節文之者乎且
夫人有四徳唯元長之理一而不二也至其分殊則又
不啻二也雖然人之孝其親而悌従焉愛其人而敬寓
焉則仁與義兼出其間矣有與類舉也有與並行也雖
然盡之矣不可以有加也今即所云智禮者言之乎夫
人之貴於能智不貴於不智者以智為詳盡事理也今
[078-8b]
有人焉於凡事理之差殊亦既詳且盡矣可不謂智乎
而不詳盡於吾親吾兄又可謂智乎是非不智也獨不
智於智之所從本獨不智於智之所従始則非智之實
也何者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吾有親而知所當
事且知其不可不事也吾有兄而知所當從且知其不
可不從也家庭之間至淺近焉爾然而以性則深以治
則大必知始弗去焉不可強也迨於知之而得吾親吾
兄之所當事且従者則即得非吾親非吾兄之所當推
[078-9a]
於事且從者身名君友之故推此而詳性命神明之㣲
亦推此而著也盖智之極於髙深者多矣恐髙深之智
易托也人事之知實焉爾人事之知則又以不慮而良
知者實焉爾人盡云智也亦知斯二者之為智哉且人
之貴於有禮不貴於無禮者以禮為悉備經曲也今有
人焉於凡經曲之紛紜亦既悉且備矣可不謂禮乎而
不悉備於吾親吾兄又可為禮乎是非無禮也獨無禮
於禮之所從本獨無禮於禮之所従始則非禮之實也
[078-9b]
何者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吾事親而節文其所以
事未嘗徑情而直行也吾從兄而節文其所以従未嘗
徑情而直行也家庭之間無忌諱焉爾然而過情則褻
過理則離有節斯稱文焉不可苟也迨於節文而得吾
親吾兄之所以事且従者則即得非吾親非吾兄之所
以倣於事且從者拜跪坐立之數倣此而嚴冠婚郊社
之儀亦倣此而極也盖禮之著於經制者溥矣恐經制
之能易飾也人倫之能實焉爾人倫之能則又以不學
[078-10a]
而良能者實焉爾人盡云禮也亦知斯二者之為禮哉
此更可進言樂矣


  層折曲暢雖無精深之義筆致夭矯空靈可為庸腐
板重藥石





[078-10b]









[078-11a]
  諫行言聽  二句      吳 涵


  念舊君者不忘其舊事焉夫昔之日而諫行而言聽而
膏澤逮民此舊事耳奈何思之不忘哉告齊宣曰王鰓
鰓然以舊君為問得毋疑臣之言實過而獨思臣之事
君也將惟富貴之榮寵之而遂可畢臣之願乎抑必明
良一徳大展其生平之所學使其君民之不忘其臣者
一如其臣之不忘其君之為得也然則臣所致望於其
君者従可知矣當立朝之始而有惓惓不忍釋者王聞
[078-11b]
之乎然則臣所難已於其君者誠有在矣即筮仕之時
而有隱隱莫能必者王思之乎盖必諫行言聴膏澤下
於民也計其臣之始終而論其諫其言亦第得之偶爾
之遭逢吾一身之莫必而獨此諍直之風留千古哉乃
有所未可恝置者非徒諫也諫行矣非徒言也言聽矣
夫廣厦細旃之上動色而相規正容而入告者翳豈盡
無良也乃獨其臣之有俞而靡咈焉夫轉圜之美哲王
之道固然而臣顧何幸而躬遘之且就其臣之踪跡而
[078-12a]
觀其國之民亦第見之一時之臨涖吾進退之無常而
獨此恵愛之思在閭里哉乃有所不能遽冺者諫之既
行而膏澤下矣言之既聴而膏澤又下矣夫蓬樞繩牖
之間情深於望嵗而誼切於戴天者翳豈盡無知也乃
獨其臣之為父而為母焉雖撫字之仁我后之道應爾
而臣顧何脩而身見之夫勒其奏牘自為一書考其謨
猷已成往事君若曰已矣此固子大夫留遺至今日者
也而臣則曰㣲君之故胡為留遺至今日也抑望其恩
[078-12b]
施比之隂雨紀其遺愛載在甘棠民若曰已矣此固吾
大夫俎豆於不祧者也而臣則曰㣲君之故胡為俎豆
於不祧也大抵人情所最感念者多在坦然共信之懷
而一生所最經心者尤在赫然可紀之績若此君忘其
亢臣獻其誠上殫其心下䝉其恵凡在備官者度其所
願不過如是而已而况有進於是者乎此臣所瞻顧徘
徊而不能已於其君者也


  處處是去國後追憶神情故無一致君澤民通套語
[078-13a]
徘徊指㸃情緒亦復深長








[078-13b]









[078-14a]
  博學而詳説之  一節    戚 藩


  説有詳而得所反則學猶不可據也夫學而博焉能遂
約乎詳説之則將反矣所以一説而異用歟且理之存
乎説之前者甚深而不可據也則必謀夫理之寓於精
言者以要之然而急求其精究至獲粗而止盖不能使
理之曲折著於吾心雖攬其大畧適得其末事已耳夫
學者以約期約而未有反也孤陋者其情多岐偶見其
一而若可守更閲其一而又可遷矣夫惟極聞識於周
[078-14b]
通則指歸不惑也是故事有相反而乃以相效即以博
期約而未有反也好古者其竒難棄恃其所信而以為
安將蓄其所疑而亦以為富矣夫惟衷同異於羣言則
大要立舉也是故功有相盡而乃以相足則博學而又
詳説之之為説約乎驅天下中下之資迫與說要渺之
理鮮不以為素不相識之物斯難之矣廣之耳目之途
質雖愚陋不容不悉心於其間此時周咨極辨幾於雜
泛而難稽然習之而知其數又習之而明其義將百言
[078-15a]
之意可以一言盡也抑天下才識之流强為說易簡之
撰彼又以為畧而易盡之事斯忽之矣縦之文藝之中
雖有聰明不能不委折以相赴此時優㳺漸積疑於迂
濶而不情乃乍閱之而得其粗久閱之而得其精將多
言之旨可以無言槩也然則絶學孤鳴其說於天下將
何所反乎要以人之說詳之其說自可深也茍為巳說
所未及即芻瞽採詢亦自通至精至神之極而實無有
人之說者存也存吾説焉已耳百家争以其說相髙尚
[078-15b]
又將何所反乎要以吾之說詳之其說盡可廢也茍屬
吾說所力求雖三代六經亦自有可革可刪之法則亦
無有吾之說者存也存吾說之理已耳由前之說可無
讀古之誣由後之說可無窮大之弊則博約為相救之
功然始之説亦可不論不議而終之說亦可生變生文
則博約為相兼之用要人之能說約者盖難之矣


  价人為文心思極苦往往不能自達其說其刻入處
雖多名雋語而通身詞章不復能陶鍊雅潔惟此篇
[078-16a]
最為開爽明晰








[078-16b]









[078-17a]
  以善養人  二句      俞長城


  公善於人不期服而自服也夫善者人所公也而徒以
服人乎以養為服天下所由歸耳嘗觀古之盛王其所
挾以正天下者若無異於霸者之所為而特其至誠惻
怛之懷若不欲急白於天下而天下卒如吾意以相應
盖徳莫厚焉化莫隆焉彼以善服人者不能服人何有
於天下哉上天立民牧原非厚於元子而薄於庶邦道
徳仁義厥賦惟均奉而體之裕如已先王建萬國原使
[078-17b]
有相輔之情而非有相角之勢學校井田其法可考率
而行之秩如已故善者所不敢私而服者所不忍言庶
幾以養人乎接壤而居者非其同姓宗盟則皆甥舅之
國也思我邦家利則相周害則相恤惟爾友邦是賴而
忍以勢御與故一夫不獲王者恥焉明告以君國子民
之道而黙示以同好棄惡之思使天下翻然悔悟斯已
矣列土而封者非其親賢世冑則皆神明之後也思厥
祖父功在天地名在河山今其子孫勿率而忍以威震
[078-18a]
與故一方未靖王者憂焉感動乎至情至性之隱而式
憑乎先王先公之靈使天下煥然更新斯已矣時而天
下未服王者不急也或則脩徳或則脩意或則脩文勿
先時以圖利勿後時以除殘其所以拯疾苦者一如飢
渇之懷焉而筐篚壺漿誰不見休乎及於天下已服王
者不矜也漸之以仁摩之以義節之以禮勸之惟恐拂
其情董之惟恐形其過其所以敷徳意者一如顧復之
勞焉而南朔東西誰不徧徳乎盖其始也天下之不善
[078-18b]
責在王者養之之心至深也而其繼也天下之善皆歸
王者服之之勢至逺也而猥云服人乎哉


  一養字中具有天徳王道須此愷惻沉摰正大光明
乃見王者氣象





[078-19a]
  周公思兼三王  一節    張玉書


  以相道兼列聖而得其無逸之心焉夫周公與三王事
異而心同也思而得得而施誠存之之君子哉今夫前
聖後聖相師於異日而不能相聚於一時此亦天之所
無如何也而聖人之憂勤惕厲由此起矣歴觀古之君
子自三王以後有臣道繼君道之終相業總王業之盛
者其周公乎周公統承重任輔翼沖人所履非三王之
位所遇非三王之時而所治猶然三王之天下也於是
[078-19b]
公之心迫而為思焉綜詩書而論治其人已往而其事
猶新是即三王與我遇矣我欲告無罪於天下必告無
罪於先人既告無罪於先人必告無罪於夏商之祖盖
少缺焉而公心憾也登明堂而懷古其徳配天而其事
垂後是即三王至今存矣今日使天下見吾君之事必
使天下如見先君之事既使天下見先君之事必使天
下如見禹湯之事盖缺一焉而公心憂也以公之才濟
公之思兼施四事夫復何慮哉雖然事非一槩論也我
[078-20a]
觀文考作豐公治東陜寧王歸鎬公治西京即公之一
身而鎬京之治不盡合於豐豐京之治不盡合於鎬又
況由周遡商維有歴年由商遡夏維有歴年天運代更
人事互異強而合之此必不得之勢也而謂公能已於
思乎未嘗思之而事事皆可疑思之而疑者必求其一
是患伏於隱㣲憂生於燕笑三王處此度有必欲盡之
圖維則孫子之謀安得辭其瘁也亹亹於百為未動之
先而惟恐疎虞以貽後悔推是心也不有焦勞中夜者
[078-20b]
哉如是而公不以得為幸乎未嘗得之而事事不敢安
得之而安者又必急於一試禮樂休養於百年家室綢
繆在一日三王處此度有迫欲赴之成勞則創建之謨
何可晏然俟也汲汲於同事不知之地而惟恐遲豫以
重流言推是心也不有宵衣待旦者哉乃知聖人之事
勢各殊雖一家具有通變聖人之心傳則一雖異代亦
可同揆觀周公之存心後之君子可以興矣


  如題安頓不求異人而人自不能及


[078-21a]
  王者之迹熄  一章     李光地


  作經以寓王法聖人之得統者然也盖王者治天下之
法存於詩故迹熄而詩亡矣孔子取其義而以春秋繼
之此可見其得統於文武周公而文在兹乎孟子意謂
帝王之道莫備於仲尼刪述之功莫盛於春秋何則王
迹之未熄也諸侯述職於王則有燕饗謌詩而勸戒之
義著王者巡守列國則因陳詩貢俗而黜陟之義行及其
後也共主大號雖存而迹熄矣變風變雅雖具而詩亡
[078-21b]
矣孔子生於周末傷王道之久廢故作春秋而始東遷
其殆繼詩而存王迹者乎何則春秋孔子因魯史舊文
而修者也列國之史晉有乘焉取其備國家之記載楚
有檮杌焉取其誅奸諛於既死魯有春秋則又因天道
以紀人事焉三者之書一也所有則齊晉代興㑹盟摟
伐之事而已非有王者之迹也所垂則列國史官掌記
時事之文而已非若詩之為經也然則春秋之作何所
取乎孔子嘗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盖王者於諸侯有
[078-22a]
勸戒焉義之所在也彤弓湛露不可作矣孔子則借王
者之法以示勸戒此其大義之炳如日星者乎王者於
諸侯有黜陟焉義之所在也太師風謠不可問矣孔子
則假南面之權以明黜陟此其分義之嚴於斧鉞者乎
定桓文之功罪則事雖霸而實王秉聖心之筆削則文
雖史而實經矣迹熄而未熄詩亡而不亡以一時之義
而維萬世列聖之道不有孔子人之異於禽獸者誠幾
希哉


[078-22b]
  詩兼風雅理始完備盖雅詩具勸懲之義風詩是王
者命太師採陳而行賞罰之典於春秋所取之義為
尤切也其義其字亦非指詩亦非指春秋懸空對上
兩其字說下是謂春秋中所有之義也畢竟此義従
何處取来夫子雖未明言隱然是正王道明大法従
周公典法得来此春秋所以繼詩而存王迹也自記



[078-23a]
  王者之迹熄  一章     韓 菼


  史以繼詩義起於王迹也夫詩無有言及王迹者則亡
矣非孔予春秋之作孰明大義於天下乎周之受命也
文武始之周公成之其心已有憂而其思益以勤矣亡
何而俱往存者其迹也然尚可縁是以考而羣奉一王
之尊其迹也其義也此其義吾盖於詩得之雅詩所載
歌咏二后之成功與夫成康之治迹彬彬可觀也自厲
之衰宣甫興之而又重之以幽亦甚矣獨至平而更甚
[078-23b]
焉君子以為平之不能為宣也不特亡宣之詩并亡幽
之詩何也幽之詩刺議怨誹猶與王者相責也而平之
詩止自道其感遇之無聊泣嗟之何及若曰已矣無為
復望矣故君子以為迹熄而詩亡嗟乎詩曷嘗亡哉其
義亡焉爾孔子刪詩至此於風雅升降之際有㣲旨焉
而吾因竊窺春秋之作以此盖天下不可一日而無王
人心不可一日而無義獨平之世數十年間其各自絶
於王者不獨野人女子也即以大雅之舊人如家父凡
[078-24a]
伯亦云老矣而曩者南山與板之詩何為今不作也豈
非不復思治之甚而其後將安所終也與故曰春秋之
作以此也雖然春秋非孔氏之書也其書與乘檮杌等
而事取諸齊晉文取諸史何作乎爾曰其義在則作乎
爾且夫天之下有權焉君與史而已義各有取也然而
楚取之則僣齊晉取之則假南董史克倚相諸人取之
則散不有君子其能作乎雖然作之矣何竊乎爾曰其
義在則猶竊乎爾義則王者之義也取則匹夫之取也
[078-24b]
竊也是故桓文竊也等而上之共和竊也推而極之即
周公亦竊也孔子之言其周公之思也與雖然春秋作
矣而孔子終有所甚望乎其詩也是故序王風以丘麻
終甚其亡也序列國風以下泉終冀其不亡也然未幾
而鉏商以獲麟告矣則又歎王者之不作而迹終不可
復覩也於是乎春秋亦亡


  纒綿悱惻則詩人之優柔騷人之清深也抑揚起伏
則公羊之宕逸廬陵之婉折也惟詩與春秋交關處
[078-25a]
及春秋繼詩以存王迹處尚未曽十分透徹








[078-25b]









[078-26a]
  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  一章 王 庭


  原章子之心未可以不孝罪也夫以責善故得罪得罪
之心可原也謂章子孝不可謂不孝則又過矣亦曰是
之為章子爾且論人者不推諸其心其人不可得而定
也論心者不推諸萬不獲巳之心其心不可得而白也
茍當事之變而竟以常處之此世俗人之所能仁人孝
子有所不能也當事之變而因以變行之又仁人君子
之所不忍居然或猶愈於不居也知是者可與論章子
[078-26b]
矣夫通國之不孝章子者就當日觀之以為失養於父
而不知先當日觀之早無所致養於母父與母等孝也
使必欲抱痛以全於母則既無以處父使必欲曲意以
遇於父則又何以處母而究也卒同於陷父故章子之
廢養非世俗五者倫也正章子之責善也且章子特以
責善而不相遇故不得近非甘為決絶而遂以廢養者
也盖章子之心幾自苦不為全人故章子之行獨自甘
暴其罪狀其母不為父也妻者其妻亦不為章子也妻
[078-27a]
矣非以謝母也萬一九原有知而益觸怨於流離之感
則章子之心愈痛也然而不自已也其身不為父也子
者其子亦不為章子也子矣非以謝父也萬一天性不
囘而重激怒於屏出之舉則章子之心愈痛也然而不
自已也其設心以為若是是不得為罪之小者茍不若
是是并甚其罪之大者論章子於是孝不孝俱不足以
概之亦云是之為章子也已矣究而論之章子之責善
是乎曰父子責善賊恩之大也然而章子之責善非乎
[078-27b]
夫責善朋友之道也朋友猶有所不容已而獨忍於不
善其親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故君子於此深悲
章子之遇之不幸也若章子之設心則雖仁人孝子不
是過也


  下筆甚婉淡語都有深情連作數折鈎出末句言盡
而意不止原評


  設心二語孟子之觀過知仁也作者曲曲従此洗發
分外淒警亦不畧責善二節布置尤為得當


[078-28a]
  詩曰永言孝思  四句    韓 菼


  原孝於思為尊養通一則也夫必以尊養之至者為則
幾無孝子矣惟思故可則也知此者可與說下武之詩
且君臣父子之間聖賢往往不徒論事而必原心千古
無臣父之人而窮不孝之所至時有類於臣父之為何
也惡其意也千古不皆尊養之至之人而窮孝子之所
至必欲以此為法以自窮何也亦善其意也則吾有以
論舜之孝矣上古即多神聖而孝之極至舜而始開然
[078-28b]
舜自以孝而得天下不以天下而得孝也則當未尊未
養之時舜已居然一孝子矣孝子恒歴艱難而孝之途
至舜而終順然天欲以天下解舜之憂舜不以此自解
其憂也則當既尊既養之時舜亦別有所以為孝子矣
下武之詩之美武王者有曰永言孝思孝思維則至哉
思乎吾嘗以此詩通之於舜而知兩聖人之心固各有
所歉而亦各有所白也何也文祖受終而後瞍以春秋
無恙之身猶得極家人之樂而武顧何如也念九齡之既
[078-29a]
衰僅以侯服終而今日撫有天下已不及享人子一日
之奉則以武視舜有愀然傷心者而君子謂武孝即舜
孝也在天陟降之容亦無異旦暮温凊之事則仍然一
思之所際而已矣皇王繼序以来文以燕天昌後之身
已得進明堂之享而舜顧何如也陟南郊而議配必以
聖人從而今日即坐享隆貴已無以為吾親身後之榮
則以舜視武有愴然飲泣者而君子謂舜孝即武孝也
盛徳百世之祀且更饗胡公元女之封則亦仍然一思
[078-29b]
之不匱而已矣凡事有則而思無則今必謂孝子之事
有成迹可尋則至性不出然千古履憂患之孝子多思
而席豐盛之孝子亦多思孝不同而思同也若一轍焉
耳凡事可言而孝難言今必謂孝子之心足歌咏自將
則中情亦淺然千古思之悱惻者彌質而思之流連者
亦彌文不可言而可言也若告語焉耳至哉思乎吾以
謂武者謂舜矣通於思之故即與子讀北山之詩感王
事之勞而常負將母之痛亦何莫非此思也又試與子
[078-30a]
讀雲漢之詩慨周餘之民而忽念先祖之摧亦何莫非
此思也


  虞周相形已成町畦而英思辯才皆前人意義所漏
為是題一開生面原評





[078-30b]









[078-31a]
  孔子曰唐虞禪  一節    馬世俊


  禪繼皆原於天可援聖言以斷焉夫禪與繼殊斷之以
天而無不一也有孔子之言而此義固較然矣嘗謂仲
尼不有天下而天下之氣運皆自仲尼而論定之春秋
之際盛衰之故紛如孔子為之黜功以伸徳抑人以尊天
而獨申大義於天下曰唐虞尚矣嗣此而夏后殷周大
統三建其為禪為繼豈非天哉中古無為其任天下也
易其讓天下也亦易乃弼服建師至夏后而法始備則
[078-31b]
以夏后之法為法者知天物不可以屢更二帝揖遜無
留天下之迹亦無去天下之迹乃創淫懲傲至夏后而
心愈危則以夏后之心為心者知神器不容以輕授則
禪與繼之必不能同者皆有義行其間矣如別其義而
言之不獨禪與繼異即禪與禪亦異何也師錫創聞於
側陋奮庸考績於司空不一也如別其義而言之不獨
繼與禪異即繼與繼亦異何也孝孫復辟於徂桐沖人
委裘於負扆不一也自我而論則不然厯數在側陋而
[078-32a]
羣聖相揖於同時若既以一朝而兼帝王之運則鼎社
之建雖繼之數百祀而不復疑其私擁也唐虞無私之
意夏后殷周之祖皆親見之雖謂禹以禪湯湯以禪武
也將無同𦙍子非嚚訟則嗣統寧異於敬承乃復歴二
代而分官家之局則本支之寄雖繼之億萬世而不復
憂其可變也唐虞不變之道夏后殷周之世皆遞承之
雖謂湯以禪甲武以禪誦也將無同然則唐虞以先無
繼乎曰有之五徳遞勝何莫非神明之胄乃當其賢則
[078-32b]
顓頊可嗣軒轅之統當其不賢則帝摰不可續高辛之
祀唐虞擇人而畀亦猶行古之道耳豈夏后而獨有道
更世改之嫌然則殷周以后無禪乎曰有之百世難知
或更有非常之舉乃繼非其人則天命未改猶有守府
之思禪非其人則物望所憑遂有篡竊之事唐虞疇咨
而命早已立後之防矣豈夏后而獨無亂紀墜宗之懼
嗚呼舜禹何必不固辭朱均何獨無徳讓而禪者終禪
矣阿衡叔父何必不久於七年徂宅貽詩何必發祥於
[078-33a]
四日而繼者終繼矣豈非天哉豈非天哉


  夏殷周同於唐虞之禪孔子泛論之詞也孟子引之
則側重夏之繼與唐虞之禪等耳文步步顧定章脈
妙義環生運用皆極飛騰之勢





[078-33b]









[078-34a]
  非其義也  四句      狄 億


  元聖之嚴於道義雖小而不敢忽也夫莫小於一介而
道義存焉取與可毋嚴耶伊尹之樂道盖至此而彌堅
矣且吾甚怪夫世之疑聖賢者過也彼聖賢之所以自
持者必極之至纎至悉而未嘗偶弛夫豈逆計後人之
訾議而預絶其端乎盖謹小慎㣲之學誠有不如是不
敢安者此意惟在聖人乃倍加惕也伊尹於非義非道
之大既能致嚴若此豪傑慷慨之士功名所係必争之
[078-34b]
若事屬尋常則以為非功名之所係也而往往當之有
慚徳焉矯情飾節之倫聲譽所在必趨之若事屬㣲渺
則以為非聲譽之所在也而往往處之有遺行焉尹則
不然盖雖極之一介之與一介之取而必不敢自蹈於
非義非道矣如第曰一介之失必將積㣲成鉅則其所
以衡道義者猶粗尹非謂積焉者之可以無憂而謂可
憂之正無俟於積也茍其以一介而忽之則即此已昧
在物之理即此已乖處事之宜縦後日悔而改圖而目
[078-35a]
前不多此一失乎則尹之兢兢於道義也精矣如第曰
一介之失必將充類至盡則其所以辨非義非道者猶
疎尹非謂充焉者之可以無譏而謂可譏之正無待於
充也茍其以一介而違之則即此已不能盡乎天命之公
即此已不能全乎人心之制縱君子不復苛求而吾心
其遂能自解乎則尹之凜凜於非義非道也密矣而吾
乃知尹之有定見也自人之所見較量於大小之間而
忽乎其小一旦投之以大識未有不為之亂者尹惟視
[078-35b]
一介如天下千駟故能視天下千駟如一介也而哲人
知幾之全學可於一介之不茍見之而吾乃知尹之有
定守也夫人之所守區別於巨細之交而畧乎其細一
旦任之以巨力未有不為之靡者尹惟以處天下千駟
者處一介故能以處一介者處天下千駟也而志士勵
行之全體又可於一介之必嚴信之嗟夫尹之樂道若
此而顧疑其不自重惜以貽後世之口實也豈可信耶


  見解透筆力超看其軒豁醒露幾忘其義理之深厚
[078-36a]
於前輩中極近錢紹文








[078-36b]









[078-37a]
  一介不以與人  二句    熊伯龍


  取與之際雖聖人不敢忽也夫尚論伊尹未有及其守
之嚴者由不與不取觀之士豈不重小節哉且自論聖
人者舉其大體而畧其細行於是學道之士不以謹嚴
為先務而後世之議由此而興不知事有鉅細道無精
粗從古聖人未嘗不謹小慎㣲以明其志者也尹之弗
顧弗視豈徒立其大乎一介取與之間可見矣天下惟
事物未交之際聖賢雖有刻苦之意而人不知一介至
[078-37b]
㣲而或以為與或以為取則精氣之先見也天下惟往
来不及之地聖賢雖有砥礪之能而無所可用取與亦
至㣲而由我以與由我以取則省察之易周也尹豈以
一介之非道義而姑與之而姑取之哉人必自忘其廉
恥而後謂他人之亷恥不足惜與者無幾悔悟之餘遂
令無以自處非所以成物也惟道與義可以服人留一
物而羞惡辭讓之良留於人心者無盡雖欲與之而有
所不能矣人必未忘乎私利而後以偶居之私利為無
[078-38a]
損取者無幾曖昧之動事已入於茍且非所以成已也
惟道與義可以定分謝一物而歆羨畔援之累謝於夢
寐者無窮雖欲取之而有所不敢矣學問有一介之未
辨其是非不可為精施受往来凡民以為日用而聖人
思慮焉盖能審一介而後能審萬事萬物之理也名節
有一介之未底乎正大不可為一簞食豆羮羣情以為
生死而聖人淡漠焉盖能處一介而後能處千世萬世
之變也嗟乎不與人一介而與人以身不取一介而取
[078-38b]
人之天下此則尹之可以為權而淺者遂謂其有功名
之意矣


  他人將一介推廣言之以盡其藴不若就一介推勘
更見精㣲也文之得解處在此中股人必自忘其廉
恥而後謂他人之廉恥不足惜此種名理従来未經
人道 末幅精力少懈



[078-39a]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熊伯龍


  元聖身任天下可以觀其志矣夫世之茍且功名者皆
無志天下者也惟尹重天下惟尹重身哉嘗謂天下將
治必有匡濟之人匡濟之人將出必有自立之志盖士
不素蓄不足以重國道不專屬不可以成功是惟伊尹
為足法命知覺者天矣然吾不知天之果知有尹否也
天不必知有尹而尹知有天是以造化之氣機一人蔵
之待知覺者民矣然吾不知民之果知有尹否也民不
[078-39b]
必知有尹而尹知有民是以萬物之性情一人主之非
任天下之重者能如此乎非自任者又能如此乎有深
居一室而謂之為人者意主於為人也有經營當世而
謂之為己者意主於為己也尹惟見一己之責必以天
下終而天下之責遂不得不自一已始世無聖賢任之
以成吾能世有聖賢任之以盡吾分如此則可謂為己
者與有英雄之略欲其無意天下無意則能養其才有
聖人之度欲其有意天下有意則能行其道尹惟見吾
[078-40a]
學之大小必以天下為驗而天下之治亂遂不得不與
吾學相關我不任而人任懼性天之憾不釋我不任而
人亦不任懼千古之患無已如此則可謂有意者與天
下之人皆能任天下而弗知任者嗜欲蔽之也想彼自先覺
以来志氣清明矣天人上下相告於隱㣲先一日而覺
即先一日而憂上有君相旁有師友此際俱無藉手之
處天下之人皆欲任天下而弗克任者非議惑之也想
彼自先覺以来願力強固矣帝典民彛相係於性命我
[078-40b]
所覺者非人之所喻則我所任者亦非人之所知前有
千古後有萬年此際實具危㣲之幾知其自任之重而
前此者可知知覺之辨志固不在小也知其自任之重
而後此者可知非常之原意亦不得已也盖伐夏自此
始矣


  將任天下歸入巳之性分願力則自字精髓自出矣
規模氣象無不與阿衡身分相稱是謂詞足以指實


[078-41a]
  百里奚虞人也  二節    王汝驤


  詳古人之本末可以知其所不為矣甚矣奚之被誣也
其為虞人為秦相本末彰彰如是不可為之辨乎且夫
自鬻要君之說汙甚矣不知其汚而為之則不智知其
汚而且為之則不賢若而人者其生平本末盖亦不足
問矣而或以加之百里奚夫百里奚何如人哉吾嘗按
其行事所謂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者
也當其時虞盖有兩人焉一日宫之竒一日百里奚然
[078-41b]
奚之年長于竒奚之智亦過竒逺甚何也晉欲伐虢以
璧馬假道于虞其時奚已七十見宫之竒諫不聴遂不
諫而去之奚既去而虞亦亡矣嗚呼使虞公而可諌諫
而虞可不亡奚與竒俱以虞人老彼食牛干秦穆公之
汙何自而加哉然吾有以知其必不為正在於此夫百
里奚虞人也能以秦顯而不救虞之亡豈忠於虞不若
宫之竒哉且宫之竒以其族行其後遂無所見而奚功
業卓卓如是盖其知廢知興之智既已見于去就之明
[078-42a]
而顯今傳後之賢尤足驗其挾持之素然則自鬻之汚
將謂其不知而為之耶將謂其知之而且為之耶方其
不諫假道之時其品與識固已大定矣好事者之云多
見其不自好也


  下節覼縷俱於敘上節時消納已盡故入下節後筆
墨分外閒浄筆之古峭不待言原評



[078-42b]